Translate

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捍衛「本土」不是罪


觀察到最近有關「本土」的議題,在港澳地區討論得火紅火熱,感覺在社會上對「本土」一詞有不同的見解。持支持捍衛本土立場的人,也許會認為捍衛「本土」就等於捍衛本地的未來。持批判捍衛本土立場的人,也許會認為持本土立場的人借助「本土」來達到「排外」目的。有關「本土」的議題出現這麼多意見糾紛,到底誰對誰錯?本人撰寫本文目的,絕對不是挑機罵戰,也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希望撰寫本文,能夠找尋到引發本土議題爭議糾紛的問題根源,同時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要正確了解
「本土」和「排外」的關係

  最近對於「本土」議題爭議糾紛不斷,有時還會升溫。可是大家有沒有去思考深一層,到底什麼是「本土」? 到底什麼是「排外」? 在本人看來「本土」不單是本地的未來,「本土」也就是自己所生活地方的特色事物,同時還包括所有與「本土」有關的利益或價值。各地都有存在各地的本土特色事物,例如各地不同本土特色語言文化上、各地不同本土特色飲食文化上、各地不同本土特色建築文化上、各地不同本土特色藝術文化上,還有其他在各地不同本土特色社會風俗文化上。

  「本土」作為本土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概念,成為一個地方文化的根基。這個地方文化的根基,可作為一種潛在的城市本土力量與其他城市競爭。所有立法會議員其參選政綱、立法會議員當選後在立法會上所有議案都以本土時事作為討論重點。本土地方文化特色可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吸引許多遊客來觀光、玩樂、消費。故此本土意識是城市發展和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一環。其實在澳門原本存在的中西文化共融,都是本土地方文化特色一種。「本土」不單是代表本地居住的居民自己在社會發展當中所產生有關的利益或價值,也包括中西文化共融之後所形成的本土利益或價值。另一方面要加強本地的本土教育,認識本土歷史和現狀,有助於本地居民更好地認識自己,這樣可以增進歸屬感之餘,還能促進本地居民認識行使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義務的意義。

  在本人看來「排外」就是把自己民族視為高人一等,有意識地排除其他民族及其文化的存在意義。「排外」的起因可以是歧視而起,也可以是社會條件刺激而起等。由此看來「本土」和「排外」,是兩個獨立的不同概念。把「本土」概念強加上「排外」的標籤,只是似一種被壟斷的思維思考。若要是這樣的話,未來所有概念都可能會被「排外」所概括。所以捍衛「本土」不是罪,有仇外情緒與「本土」沒有必然關係。「本土」只是一種社會概念,「本土」本身沒有一種可導向他人的思維方向,同時也沒有內在或外在社會條件刺激影響,「本土」絕對不能主動形成其他社會因素來影響整個社會。在本文這裡所說的內在社會條件刺激,是指「本土」以內所產生的事物條件對群眾的刺激。相反在本文這裡所說的外在社會條件刺激,是指「本土」以外所產生的事物條件對群眾的刺激。故此要分清楚批判捍衛「本土」立場,不等於就是批判「排外」。

本土議題爭議的問題根源和解決辦法

  由此可見引發本土議題爭議糾紛的問題根源,首先在於中國大陸對港澳地區的政策,大量中國大陸人來港來澳,影響著港澳地區居民日常生活。就在這種外在社會條件刺激影響下,讓一些港澳地區居民對中國大陸產生反感,也對中國大陸人產生不滿。其次加上有些學者等對「本土」的錯誤認識,把「本土」作為導致「排外」的問題根源而加以批判,在這種內在社會條件刺激影響下,從而更為刺激產生本地居民強烈的本土意識。就是內在或外在條件刺激一起影響下,本土議題爭議由此而生,港澳地區居民與中國大陸人之間的關係矛盾由此不斷加深。

  解決本土議題爭議,首先要檢討和完善中國大陸對港澳地區的政策,亦就是說將外在條件刺激本土議題爭議的因素,對社會不良影響減至最低。其次就是要讓社會正確認識「本土」,正確認識捍衛「本土」的意義,就是說將內在條件刺激「本土」議題爭議的因素,對社會不良影響也減至最低,同時轉化為一種對社會有利的積極因素。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爭議的問題,否則社會矛盾會越來越深。

2013年12月20日星期五

成功舉辦兩岸四地天文科普研討會的意義



今年是二零一三年正是澳門業餘天文學會成立三十周年,學會就在今年的十二月十四日舉辦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澳門業餘天文學會在今年也改名為澳門天文學會。兩岸四地天文科普研討會就是其中一個會慶活動,這個研討會就在澳門科技大學N座圖書館大樓N101禮堂隆重舉行,由理事長吳建瑩主持。研討會邀請了中國內地、臺灣、香港及澳門相關專業人士參與,當時主要討論天文科普工作的情況,以及一些最新發展。在研討會舉行當日,也有許多中學生參加研討會。兩岸四地天文科普研討會上有十多位天文學相關專業人士的發言,由於文章篇幅有限,只能提及幾位天文學相關專業人士發言。

  大家合照留念和會長李志輝致開幕詞之後,來自中國天津南開大學的蘇宜教授首先發言。從網上找到一些資料可瞭解到蘇宜教授「現為中國天文學會理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長、天津市反邪教協會理事。擔任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兩校公共選修課《天文學概論》及《天體力學與恒星物理引論》的教學工作。」(評師網) 他首先介紹天津市的現況和天津大學校史,包括介紹天津市的天文科普工作。他後來主要介紹幾本書給大家知道,首先就是由蘇宜教授編著的《天文學新概論》,這本書在二千年出了第一版,二零一三年推出第四版第五次印刷,後來二零零七年在台灣也出版過。這本書總共分為十一個章節,其中包括宇宙概觀、天球座標系、時間序列、行星系統等內容,還述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也有當代天文學新視野。感覺這本書除了可作為大專院校天文學課程教材,還可讓人可以全面瞭解天文學概念知識,應該能夠提高大家對天文學的興趣。另外一本書的名字就是叫做《科學與藝術演講錄》,書中邀請不同的科學專家,訴說科學與藝術的關係,其中有一節就是「天文之美」,真是想去看看了解天文與藝術之間有什麼關係?天文學又如何影響藝術學的發展?
來自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的天文輔導員丁震老師,他在研討會上主要介紹作為中學天文輔導員,如何在中學進行更好的天文科普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研討會上提出「打造星空文化讓星海天文有了內涵」,認為「希望『星空文化』在給予天文教育內涵的同時真正助力孩子的終身發展。我們倡導的『星空文化』包括『兩有』和『兩會』,即有胸懷、有眼界,會觀星、會做事。」有關天文教育確實必須融合在不同年齡的人群當中,讓天文知識不會脫離人們的生活實際地更為生動趣味,讓天文知識不會令人感覺艱深和乏味。還有這種天文科普工作同時可提高學生的內涵,其品德品行從而能得到提高,這種「星空文化」確實是一舉兩得啊!

  還有其他天文學相關專業人士發言,也相當精彩。來自廣東天文學會副秘書長秦孟立介紹《廣東天文八十年》一書。所謂八十年的時間是從一九二九年至二零零九年,廣東天文的起步及其發展,和其他交流活動都有記載。來自廣東外貿外語大學簡小慶老師就主講中外古老的星星名稱,這些中外古老星星名稱的來源主要其中出自清朝梅文鼏所撰的《中西經星同異考》一書。另外她還介紹與天文有關的古老詩歌,例如利瑪竇的《西歌》和一星的古歌《屎》。來自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的梅苞教授親自介紹他在這個研究所有關工作,特別提及他們主要負責中國嫦娥探月工程的數據處理和研究。來自香港天文學會的余惠俊就向大家介紹由他們學會開發的天文手機Apps程式,這個天文手機Apps程式名字是《香港天文》。到了研討會的最後,主辦單位澳門業餘天文學會理事會學術部長李仕卿就介紹這個會的有關推廣天文等工作。

  雖然最後由於時間關係,研討會沒有自由討論的環節,但這麼多嘉賓發言早已讓研討會讓人眼界大開。所以兩岸四地天文科普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屬饒有意義之事,這能為天文科學研究得到進步發展提供門路之餘,同時也為兩岸四地天文愛好者得到很好的交流機會。

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假如我就是這個特首



本人就讀初中時候早已聞說「假如我是特首」一句,記得當時這句是一個由《新生代》雜誌在二零零四年主辦的徵文比賽題目,這個徵文比賽以「假如我是特首」為題,表達自己如果作為特首如何治理澳門。這個徵文比賽結束之後,《新生代》雜誌隨後作為專題刊登在刊物上,同時也刊登在其網頁上。

  這個徵文比賽活動的主要目的,按照當時一期《新生代》雜誌的編者按所形容是「為鼓勵年輕人投入和參與社會建設,培養年輕人關心本澳未來發展和政府施政… 我們認為,今年時值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五周年,亦是第二屆行政長官的選舉年,既是總結的時刻,也是展望的時刻。年輕人是社會未來的棟樑,故特區行政長官的選舉,不僅不能將年輕人排除在外,更應藉此為契機,作為公民教育的項目,鼓勵年輕人思考自己社會的未來,為澳門的明天出謀劃策,讓年輕人及早培養當家作主的意識。」對呀,雖然筆者都有曾經參加過徵文或徵畫的比賽,但是後來感到不太認同舉辦這類活動評判,同時不太滿意賽後如何活動延續的有關比賽模式,但這類活動的確可以培養年青人關心時政,培養年青人對社會問題主動提出意見的主動,同時鼓勵年青人為特首獻計獻策,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是應該值得大眾肯定的。

  接近十年也沒有再舉辦類似活動,會不會感覺可惜呢? 雖然時間過得很快,《新生代》雜誌的這個徵文比賽活動結束接近十年,似乎相關主辦機構也沒有再辦這個活動。但相關主辦機構後來改變了一些模式,就是在社交網站臉書上提出不同社會問題,主動收集網民意見,最後刊登最新一期刊物上,讓舉辦「假如我是特首」徵文比賽活動得到的社會效果能夠延續下來。但是感到幸運的是,《新生代》雜誌把徵文比賽隨後作為專題的所有內容仍保留在網頁上,讓大家可以繼續重溫,各位讀者可以在Google搜尋器上打「假如我是特首」的六個字,就可以立刻發現得到這個專題的所有文章。在觀看有關文章的時候,感受到許多參賽作品像一些參選政綱,在當選時候如何履行競選諾言的具體計劃,從而感覺這樣的比賽有點普選意識教育的味道。因為每位符合資格的市民都可提出政綱參加競選,每位市民都可按自己意願直接選出特首,因而無須加入什麼選舉委員會而進行投票。普選選出的特首在任期當中所負的責任,要比選舉委員會選出的特首還要大。當撰寫此文時候正是國際人權日的前後,此時此刻應反思什麼選舉制度能夠充分保障本地居民基本人權。

  假如我就是這個特首,應該怎樣治理特區呢? 會認為在特首任期的任何時候當中推行什麼政策,都應及時瞭解這項政策是否繼續有利於本地發展和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例如自由行來澳人數的多少,會立刻思考影響社會有多少。同時立刻檢討政府機構組成人員向傳統親建制社團傾斜,從而組成所謂執政聯盟是否繼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所以千萬不要發生許多問題才立刻思考問題,若是只會讓問題越來越糟。

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

為何澳門沒有公開紀念何賢逝世三十周年活動?



本文刊登之時,正是曾有「外交大臣」、「影子澳門總督」、「澳門王」之稱的港澳知名人士何賢逝世三十周年,他對澳門近現代歷史發展和廣州在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都有影響。但難以相信的是曾經其中影響澳門一時的風雲人物在其逝世三十周年之際,為何沒有任何什麼公開紀念活動出現?

要積極把握機會累積人生經驗

  雖然從未真正見到何賢本人,但有關何賢的生平事蹟在維基百科條目可找到,在澳門的圖書館等放置有關澳門資料的地方也可找到。希望不同立場人士,不能因立場不同而廢他人言。要吸收他人曾經成功的經驗,去借古鑒今地處理不同的事情,讓一切事情能夠事半功倍。以下與何賢有關的生平事蹟主要參考有關文獻書籍和維基百科條目。

  何賢在一九零八年十二月一日,番禺嶽溪鄉應塘村出生。後來他曾經在私塾讀了三年書。十三歲的他在親友介紹之下就在廣州進行工作,在兩年後更得到賞識到順德縣陳村鎮的一間商店做掌櫃。十九歲的他和何善衡、馬子登集資一萬元在廣州開辦「匯隆銀號」,並被推舉為「匯隆銀號」的經理。何賢後來於一九三八年在香港經商。這樣看來何賢從少年時期開始得到從事經商經驗,也看出他積極地把握每一個人生機會去累積經驗。因為機會不會隨處可得,機會不會永遠等著你,有些機會也未必完全適合自己。所以把握機會的同時,都要判斷機會是否完全適合自己而去爭取。

任何時候處事都需勇氣和注意審時度勢態度

  香港在一九四一年被日本軍隊所佔領,何賢從香港逃難到澳門。到了第二年,他在馬萬祺、何善衡及傅老榕等人在開設大豐銀號的時候被邀請擔任為經理。他同時成功爭取在澳門發行澳門幣,從而解決港元在市面上嚴重缺乏流通。他與高可寧、傅老榕等人就在一九四三年,於拱北關閘說服日本軍隊,成功解除日本軍隊對澳門進行封鎖以解決當時糧食價格暴升的問題。日本特務黃公傑的手下毆打澳葡警方,澳葡警方就召集許多警隊包圍當時黃公傑所入住的東亞酒店,而日本特務同時作反包圍,他趕到酒店成功說服日本特務,從而避過流血衝突,他因而有澳門「外交大臣」之稱。到了一九四三年,他和羅保、鍾子光等人合辦「和安黃金公司」,「和安黃金公司」主要經營黃金買賣。「大豐銀號」在一九四五年的時候,多名大股東在香港光復後返回香港發展,他則答應傅老榕繼續留在大豐銀號擔任總經理,成為「大豐銀號」銀號的大股東。有「澳門賭王」之稱的傅老榕在一九四六年被綁架,他得到新馬師曾幫助之下,在開價贖金九百萬的十分之一數目把傅老榕救出。觀察這段何賢的生平,可瞭解到他除了積極把握每一個人生機會之外,還重視構建每一個人際關係,去走自己要走的路。的確沒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難以順利地與其他人合組公司。同時他以自己處事手法大膽勇敢和處事思考能力敏捷,從而解決日軍對澳門封鎖以解決糧食價格暴升,有「澳門賭王」之稱的傅老榕被綁架等問題。

  何賢後來於一九五零年正式出任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兩年後在澳門與中國大陸交界之間的關閘發生衝突事件,他作為澳門中華總商會正會長和副會長馬萬祺作為中介人,他就與時任澳門政府經濟局長羅保前往中國,參加十七次談判,最後中葡雙方簽署協議而結束這次關閘衝突事件。他在一九五五年被委任為澳門政務委員會的華人代表,以及成立澳門公共汽車公司。到了一九五六年,何賢獲增補為第二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特邀委員。何鴻燊在一九六一年投得博彩專營權,但有人聲稱在其娛樂場當中取其性命,他從中協助游說而讓順利交接賭權。在一九六六年發生的一二‧三事件當中,他後來就與廣東省交涉,促使澳門總督嘉樂庇簽署《澳門政府對華人各界代表所提出的抗議書的答覆》。《愛瞞日報》副社長岩島松在其臉書專頁《愛瞞日報》紀念一二.三事件帖子所說:「今天特區主要的管治集團,大多就是在那事件後佔領了澳門的華人社會管治及文化地位。他們就是我們口中的傳統社團/左派。」

  大豐銀號根據新頒布的《澳門銀行法》在一九七一年註冊為大豐銀行,在同一年出任該大豐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澳門立法會在一九七六年成立起,他就獲澳門總督委任為官委議員,同時被選為立法會副主席。在一九七八年,他出任第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委。一九八三年六月,他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他最後於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下午十五時二十三分在香港伊利沙伯醫院因癌症而病逝,終年七十五歲。他病逝後,港澳兩地都有隆重的悼念活動。按照婁勝華教授在《行政》第十七卷所寫《澳門法團主義體制的特徵》一文,透露何賢他曾經獲葡國基利斯督大勳章、葡國紅十字會榮譽十字勳章、澳門政府追授英勇金質勳章、澳門市政廳追授「榮譽市民」稱號。觀察何賢的這段生平,可瞭解到由於他繼續以自己處事手法大膽勇敢和處事思考能力敏捷,讓自己人生達到一個又一個高峰,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但可惜的是,他始終解決不了自己身體上的難題。

  何賢除了從商經歷和處理澳門近現代史上不同問題令人感到傳奇之外,還熱心於社會公益和關心家鄉廣州的建設。例如根據原載關振東和陳樹榮所著的《何賢傳》,附錄陳樹榮撰寫在一九九八年八月《澳門日報》的《何賢熱心公益服務社會記實》所載,他「捐獻八角亭開辦圖書館」、「紀念父逝派米四十萬斤」、「大批捐款支持家鄉建設」、「捐二十萬支持暨大建校」等。

普及認識本土歷史是提高本土公民意識的一個途徑

  同時筆者認為公開紀念何賢絕對不是指要求公開的紀念活動。要像中國「文化大革命」對毛澤東歌功頌德的個人崇拜的形式紀念,而是希望紀念影響澳門深遠的名人誕生逝世周年的時候,能夠舉辦一些遺物展,讓本地居民有一個認識本土歷史的機會,同時讓本地居民瞭解某些事物真正一面,特別是要瞭解澳門傳統社團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的表現。普及認識本土歷史,是提高本土公民意識的一個途徑。一個居民對本土歷史若瞭解不足,其歸屬感不能提高之餘,對本地時事難以懂得什麼角度去關心。強調本土教育絕對不是排外,而為的是提高本地居民更好公民意識。

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

對設立中國國安會問題上的一些擔憂


文友未熄最近在《訊報》專欄上發表兩期文章,他其中發表一篇文章《國安會成立的必要》認為非常支持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決定設立中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的意見看法,後來他在文章當中再作一些理據分析而推斷他自己為何支持當局這個決定。他的這些理據分析推斷,從而引起部分網民的熱烈討論,這篇文章更曾被十 多人在社交網站臉書上分享,其中也得到香港愛護香港力量行動召集人陳淨心在社交網站臉書上表示認同。現在本人不是借此文反對維護國家安全,而是希望從此文 章當中,讓讀者思考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存在有哪些令人擔憂問題,還有存在有哪些疑問。

瞭解中國國情的讀者都應該會瞭解到,當地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名進行輿論控制,中國人基本人權能否保障令人擔憂。許多國內的維權人士,都以危害國家安全為 名的罪名而被捕。例如劉曉波因在二零零八年起草《零八憲章》,同時發起簽名行動而被捕,最後在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有期 徒刑十一年。其妻子劉霞被長期軟禁在家中。其實對維護國家安全進行立法甚至執法的時候,必須清楚瞭解哪些行為屬危害國家安全?若果有關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沒 有切實定義到,中央政府就對維護國家安全進行立法甚至執法,當局這樣又如何落實或維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賦予的公民權利。中央政府當局應依法治 國,在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也應做好維護公民權益的有關工作。這樣能夠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也能體現憲法精神。正如文友未熄最近在《訊 報》發表另一篇文章《從醫療事故看內地國安》當中認為「其實,要讓國家真正安全,首先就是要人民活在安全、公平和正義之下。」

其次香港《蘋果日報》報道指出:「據透露,國安會組成包括外交部、國防部、總參謀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商務部、中宣部、中聯部,以及港澳辦、中聯 辦、國台辦、僑辦等部門,換言之這些部門主管將是國安會成員。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和佔中發起人陳健民等泛民人士,對北京將港澳辦加入國家安全委員會內感震 驚,認為北京以國家安全為名,進一步加強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打壓反對聲音,相信很快會落實二十三條立法,製造更大的白色恐怖。」據報道指出國家安全委員會 組成結構也包括港澳辦和中聯辦,這是否影響一國兩制在港澳地區落實令人擔憂。雖然香港特別行政區未為《基本法》廿三條立法,但澳門特別行政區早已為《基本 法》廿三條立法。需要注意的是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誇張作大,雖然澳門已為《基本法》廿三條立法而未出現有關問題也罷,都不能對自己作為公民而擁有的 權益是否損害而掉以輕心。中央政府和港澳特區政府當局在重視維護國家安全問題的同時,特別是設立國安會之後,應安排措施保障港澳特區「高度自治」以及「港 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基本政策能繼續順利地推行。

雖然筆者感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令人有以上兩點擔憂,其實還有兩點疑問。第一個疑問就是到底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是為了針對誰而設?或許有人會認為 是針對香港港獨份子和支持佔中人士,或許有人會認為是針對中國與周邊國家或地區之間的海界是否穩定,或許有人會認為是針對其他支持少數民族獨立份子。希望 當局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維護國家安全,是堅持以保護人民安全為重要前提。另一個疑問就是雖然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政治體制變革,但國家安全 委員會的組成橫跨這麼多部門會不會造成委員會權力過大?這些疑問都非常值得思考,希望當局者會居安思危,懂得什麼時候採取什麼措施而讓事情達到事半功倍。

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淺論舉辦格蘭披治大賽對澳門整體發展的利弊

格蘭披治大賽已在澳門第六十年舉辦,這項活動對澳門整體發展的影響有利也有弊。雖然這個利弊問題絕對不是討論的最新命題,是否繼續舉辦也有不同的觀點意見。但可歸納總結問題,從而了解利弊問題所在。

至於格蘭披治大賽對澳門整體發展有利的方面,首先在於地方知名度的提升。格蘭披治大賽車是一項國際性賽事,根據維基百科條目所載:「賽車大獎賽或稱格蘭披治賽車(英文:Grand Prix motor racing)是法國最早期的賽車運動,其年代可以追溯至1894年。最初車輛只在一條比較短的道路上作賽,及後賽道演變至跨城鎮,以考驗車手和車輛的性能。由於當時無封路措施,以致出現意外的機會率頗高,因此造成不少致命的意外。」在澳門舉辦一項國際性賽事,讓國際上更多人感覺澳門博彩業文化和世界文化遺產的另一面,從而讓更多人知道澳門在國際上的存在。其次直接或間接帶動提高澳門不同行業的收益。格蘭披治大賽在澳門的舉辦,自然吸引國際上不同地方的人前來觀賽和遊玩,同時不同會展選擇在這時候舉辦。遊客的多少變化著收益的多少,這可影響賭場、商店、酒店等與遊客有關行業的發展。

格蘭披治大賽在澳門的舉辦,據維基百科條目所載是「一眾賽車新星的搖籃,不少世界知名的賽車手在新人時期,都曾經到澳門作賽」。其 中包括有「一級方程式世界著名車手羅斯保(Keke Rosberg)、鍾斯(Alan Jones)、柏齊斯(Riccardo Patrese)、冼拿(Ayrton Senna)、貝嘉(Gerhard Berger)、阿里斯(Jean Alesi)、希爾(Damon Hill)、舒麥加(Michael Schumacher)、夏健倫(Mika Häkkinen)、艾雲(Eddie Irvine)、古達(David Coulthard)、巴里哲奴(Rubens Barrichello)、韋倫諾夫(Jacques Villeneuve)、費斯捷拿(Giancarlo Fisichella)、拉夫舒麥加(Ralf Schumacher)、杜尼(Jarno Trulli)、希菲特(Nick Heidfeld)、韋伯(Mark Webber)、畢頓(Jenson Button)、佐藤琢磨(Takuma Sato)、高華利倫(Heikki Kovalainen)、咸美頓(Lewis Hamilton)、尼高羅斯保(Nico Rosberg)、古碧加(Robert Kubica)、維迪爾(Sebastian Vettel)及蘇迪(Adrian Sutil)等」。同時由於澳門賽道曲折險要,故此格蘭披治大賽也是不同地方的車手能夠在此挑戰實力難度之地。

至於格蘭披治大賽對澳門整體發展有弊的方面,首先在於賽車活動存在一定風險,從而會發生一些意外。例如在一九五四年至今,有十五位人士意外喪生,其中十二位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車手,其中包括有菲律賓籍著名車手羅路(Arsenio Laurel)、香港車手曾社倫、澳門葡籍車手羅沙遼、法國籍車手邦浩爾(Bruno Bonhuil)、香港車手丘永材等。另外三位就是一九七四年的一名九歲觀眾湯錦餘和一九九八年的二十五歲消防員李志堅、二千年的大陸男遊客。其次因澳門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大,格蘭披治大賽的舉行會造成一些擾民情況。由於格蘭披治大賽在澳門舉辦而部分時段進行局部封路,巴士公司也要改道通行,造成澳門交通的不便。同時格蘭披治大賽在澳門舉辦期間,造成附近周圍民居的噪音等影響市民日常生活的問題。

希望政府和舉辦格蘭披治大賽的有關當局能夠審時度勢,促進格蘭披治大賽對澳門整體發展有利方面程度的同時,對澳門整體發展有弊方面的影響程度適量地下降至最低。因為澳門是屬於澳門市民大家的,所有有關舉辦格蘭披治大賽的決策不應只照顧參賽方和遊客,而不理會市民的感受。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在日常生活中須分清楚辯論與溝通的區別

辯論對於筆者來說是辯明真理,是鍛煉口才的方法,但也是針鋒相對的論辯。不過有關辯論的活動,能提高本澳不同居民論評能力提供一個有力的鍛煉平臺,所以對辯論在社會當中的作用不能忽視。但重視辯論在社會當中作用的同時,都要必須分清楚辯論與日常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區別。

  現在可用本人最近與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一事,作為一個例子證明辯論活動絕對不能與日常人與人之間溝通相提並論,辯論活動也絕對不能完全替代日常人與人之間溝通。其實本人從來不是在楊穎虹文章《有關公共空間議事者之權利和精神》當中所說「且建燁當時乃本人之面書辯友(他在此事後主動block了本人),過去,我們雖觀點偶有不同,但透過議題討論,相互學習,實屬平常」。本人從未想過與楊穎虹交社交網站Facebook朋友是為了爭辯,加上同她從未參加過什麼辯論比賽和社團,同時從未真正見過臉,彼此從來沒有真正相互學習,根本不算什麼辯友,這只是她個人的無中生有想法認為。

  最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楊穎虹在社交網站公開分享評論留言無中生有搬弄本人是非,歪曲了拙作原意,同時雖然還作為筆會理事發表有關評論說真話,但是在言行上破壞筆會形象。因她在網絡上失言而沒有道歉之餘,她還在文章《有關公共空間議事者之權利和精神》當中提出三個自辯理由:「一、社交網站公開討論實屬平常,一個人以私人帳戶進行討論,進而被牽連至其身份背景,引申至代表性等諸多考量,是否必要?二、在辯論過程中,每個人均有暢所欲言之權利,指出論點、論據、證過過程的謬誤便足,將情況引申至「師德」和「搬弄是非」之設想,是否必要?而這種推論又是否涉及人身攻擊?三、利用發言者某種角色身份上綱上線,質疑其用心,並延伸至專業失德與品格不善等指控,有否有尊重他人之發言?這種做法是否有利公共空間議事氣氛之良性發展?」楊穎虹的三個自辯理由,都體現出她不太在意網絡上的言行舉止。

  首先雖然在社交網站公開討論的確屬平常,但同時需要注意個人所屬其他身份參與有關討論而避免失言。例如楊穎虹對外作為筆會理事,雖然她不是該會會長,但無論在該會有多久,因為她作為該會理事而評論該會,都一定程度上對該會形象有影響,故其在網絡上評論有關該會事宜理應慎重。正是她作為該會理事而評論該會,所以提出她意見是否代表該會的疑問。本人印象相信澳門筆會成員都很友善,希望今次只是個別事件。本人也相信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參與社團活動資歷理應比本人多,她應該不會不清楚參與社團必須注意的事項。故此個人以私人帳戶在網絡上進行公開留言討論,特別是社交網站與論壇網名制的不同,其身份背景同時引申至代表性等諸多考量是必要的。諸多考量的作用在於避免失言的同時,也能對自己作為該社團或公司成員一份子所帶出其責任感。

  其次令人可笑的是楊穎虹把辯論比賽過程的規則套入互聯網絡世界討論當中。她所指的辯論過程正是類似於辯論比賽和論壇規則,辯論比賽和論壇當中確實可以不注意身份地提出或反駁不同觀點。但互聯網絡世界與辯論比賽過程的規則不同,每個網民與你討論的目的不一定是為了辯論比賽。雖然每個人都有暢所欲言之權利,但不代表以辯論比賽過程的規則為由,就可以任由在互聯網絡世界公開散播不負責任而且傷害別人的言論。為何感覺她似乎每次在網絡上與人討論都以同人辯論比賽心態?就算的確是以辯論比賽心態討論,都不太理所當然應該搬弄是非的論斷反駁對方,難道辯論比賽心態就可大條道理無中生有地在網上抹黑他人嗎? 假若辯論比賽心態就可大條道理無中生有地網上抹黑,去散佈某人或某組織不實的網上謠言,這種做法是否有利於公共空間議事氣氛得到良性發展?難以想像她還說自己「而且本人行文禮貌,言詞絕不包含粗言穢語,人身攻擊和誹謗」。本人相信她對辯論比本人更有認識,理應更加瞭解辯論與溝通的區別。

  第三,楊穎虹作為公眾人物而同時有其他現實身份的人,在網絡上發表有關評論,理應她自己對自己發表有關評論負責任。本人沒有利用發言者某種角色身份上綱上線,只批評指出她作為公眾人物而同時有其他現實身份不懂行為錯誤所在,同時不為有關網絡評論負責任,她反說本人上綱上線而有所質疑;還說本人不尊重他人發言,證明她自己一直不知自己錯在哪?其實尊重是必須對等的,個人以私人帳戶同進行辯論討論交流都可以從私下當中交流,何必要公開散播出來? 她只覺得他人只利用發言者某種角色身份上綱上線,而不覺得處於什麼身份在任何地方而應該說什麼話是很可悲的。

  至於楊穎虹回應本人反駁她對本人拙作有關評論。觀察在她文章《有關公共空間議事者之權利和精神》,感覺她只是把她自己提出論點意見總結為五點再重申一次,而沒有太多反駁成份,似乎繼續沒有上文下理地觀看本人有關反駁。有關本人反駁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對本人拙作的有關評論,同時她如何在社交網站上散播無中生有搬弄本人是非的有關評論,詳情請看拙作《對兩位澳門筆會理事的回應》一文,在這裡就不去詳述了。

  但現在要說的是,本人一直只想對澳門文學發展表達意見,絕對不是楊穎虹在社交網站上公開散佈指責本人是製造分化。不過本人都要感謝各人的關注,也不打算就此件事和楊穎虹糾結,相信世事如楊穎虹從事辯論活動二十年的心得所說「事實勝於雄辯,公道自在人心」,也相信各讀者眼睛是雪亮的。同時就讓楊穎虹自認為正確的一套給學生們做個真實示範,因為這是她的教學自由。希望她在未來日子,認真地改善自己而活得更好。希望所有從事或關心公共空間討論的一切讀者,不因散播不負責任言論而相互排斥,真正做到楊穎虹所指的「百花齊放,共同進步」!

  從以上有關例子,大家可發現辯論永遠代替不了日常人與人之間溝通。因為辯論的目標是求「勝」,而日常人與人之間溝通是求「真」,增加相互之間的瞭解。假若以辯論活動的模式完全替代日常人與人之間溝通,只會讓彼此之間感情變得很僵,溝通在日常人與人之間的真正意義也失去了。

2013年11月1日星期五

駕駛執照互認制度令人擔憂的三個因素

       筆者經過思考發現,對於《內地駕駛證與澳門駕駛執照的互認∕互換制度》的推行有三個令人擔憂的因素。

  首個因素就是擔憂該制度符不符合民意?要了解民意,可從今年十月二十七日的澳廣視節目《澳門論壇》當中觀察,根據《正報》有關報道指出澳廣視節目《澳門論壇》部分嘉賓對《內地駕駛證與澳門駕駛執照的互認∕互換制度》提出擔心或質疑的意見:「直選議員吳國昌指出,與大陸融合是必然,但非來者不拒,而是擇善避惡,否則不止政府增加管治困難,亦加深融合過程中的矛盾。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馮金水也認為,兩地融合要市民參與、支持才行,若只政府融合而市民反對就不好,所以任何融合都需要循序漸進。」根據《澳門日報》有關報道指出,澳廣視節目《澳門論壇》台下多名觀衆擔心甚至反對《內地駕駛證與澳門駕駛執照的互認∕互換制度》:「台下多名觀衆擔心本地已日益嚴重的交通狀況不勝負荷,『就連救護車都經常被塞住』,更憂慮醫療、法律等無法跟進。有觀衆直言,車多勢必增加意外,本澳醫院服務是否能處理?法院處理交通意外的排期最少一年,如果肇事者為內地人,返回原居地後拒絕回澳受審,如何處理?再說經常『爆倉』監獄,又如何容納增加的『犯人』?」雖然澳廣視節目《澳門論壇》大多數嘉賓和觀眾都提出擔心或質疑,但根據《正報》有關報道指出中港澳直通客貨運輸聯會會長李賢良則表示贊成,認為是「『天跌落來的餡餅』,尤澳人可往內地駕車,『這是好事,值得推動』。」更認為「希望當局以此作為首步,下一步能開放職業司機予外僱擔任,解決行業的司機荒。」

  另一方面可從網絡民意當中觀察到,例如社交網站Facebook專頁港澳新一代視訊頻道 IMT Channel發布有關「反對粵澳駕照『假互換』」的帖子,當中有五百多人讚好同意,有四十多人分享此帖子。有網友Andy Cheng認為:「雖然我是香港人,但我macau都有好多朋友系到,所以隔岸都要支持」。也有社交網站Facebook專頁「愛瞞日報官方專頁Macau Concealers」,也發布由該報副社長岩島松撰寫《中澳兩地駕駛執照擬互認 是利?是弊?!》的「愛瞞焦點」圖文帖子,岩島松在這帖子說道:「但即使他們已READY好,但很抱歉,澳門根本無地方容納外來更多司機上路了。大陸人這種「強勢」一批批湧向外的「出行模式」,澳門人真的很害怕。」這帖子受到六百多人讚好關注,有二百多人分享此帖子。更有網民Amy Feng憂慮:「顯然,啊爺想一步一步地要港澳同大陸融為一體,可能不足廿年就連關閘都已經拆埋!......」其實民意應為衡量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或適應社會實際或大眾需要的指標。從觀察多個民意可體現出這項政策措施並不受大家歡迎,建議當局應詳細留意更多民眾不滿意見,更好地瞭解這項政策措施不受大家歡迎的緣故。

  其次因素就是擔憂澳門城市的承載量。雖然根據澳門電台消息,交通事務局車輛及駕駛員事務廳廳長賈靖龍強調「粵澳駕照互認是指駕駛資格的互認,不等於可從內地直接駕駛車輛進入本澳,亦不等於可在本澳工作。」但交通事務局車輛及駕駛員事務廳廳長賈靖龍的這個說法,應該仍未可以完全排除民眾的憂慮,建議當局向社會各界作更多溝通,同時對這項政策制度作更多相關介紹,以排除民眾的各種憂慮。另一方面若當局推行《內地駕駛證與澳門駕駛執照的互認∕互換制度》之後,需要思考有什麼有效方法處理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第三個因素就是擔憂是否與有關法律相抵觸?根據澳門電台消息,交通事務局車輛及駕駛員事務廳廳長賈靖龍解釋說「之所以會討論粵澳駕照互認,是因為將來港珠澳橋落成後,由於橋身內地管轄,沒有駕照互認的話,本澳居民未必能上橋,而且內地可能允許本澳駕駛者以單牌形式進入橫琴,亦需要內地認可本澳駕駛執照。」涉及本澳居民能不能上港珠澳橋,就涉及法律認可的問題。澳門雖然均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葡聯合聲明》的規定下,落實原有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但推行兩地駕照互認的政策措施,可能會影響《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葡聯合聲明》所規定澳門原有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承諾的落實。雖然法律制度可以因實際情況而作出改變,但當局應注意同時思考相關制度的落實是否與有關法律相抵觸。

2013年10月25日星期五

對兩位澳門筆會理事的回應

本人上星期在本報專欄寫了一篇文章,名為《政府推動發展澳門本地文學絕不能偏袒於一派》。難以想像的是,本人拙作發表之後立刻有幸知悉得到兩位澳門筆會理事 楊穎虹和太皮的回應。但感到有關回應仍存在一些問題,同時雖然期後本人也旋即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作出相關回應,但鑑於之前相關回應未必大部分讀 者都有留意觀看,所以需要在本報專欄撰寫本文,同時作一些補充。

難道澳門筆會有文學類型限制?

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同時也是作為一名教師,她對本人拙作的第一個回應如下:「主題思想本無誤,但我不明當中所謂偏袒和壟斷是 如何推論的?恐怕是作者自己對澳門文學的情況並不太瞭解吧?其實寫政論和現時筆會的文學不是同一類,我個人理解是,筆會是其中一類的其中一個比較有實力和 歷史悠久的文學社團,近年澳門又成立了作家協會,和筆會恐怕又是同類的,而主辦文學節的,又是另一個文學群組,還有坊間一些詩社、小說社,當中的人很多又 是重合的,而閣下真的想開展你們那類別的文學,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吧!認同太皮所言,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筆會主辦的比賽和文學公開活動的,當中沒有什麼壟 斷。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會支援百花齊放,也會定期收看你指的那些媒體,彼此共同生存,為文學出力,何必相互分化?」

本人在上星期的拙作原意不是不安本份破壞社會安寧,並沒有貶損澳門筆會之意,就算批評都是從善意出發。可能在上星期的拙作寫得不太清楚而讓人誤會,其 實本人拙作原意是希望未來政府能夠對澳門文學問題上更一視同仁,讓非澳門筆會的一切寫作人,包括一般讀者對澳門文學擁有均衡參與發言權利。這些問題若果不 能改善,澳門文學永遠不能更向前發展。雖然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回應時說本人拙作「主題思想本無誤」,但觀察隨後有關回應猶如感覺強烈反對本人以上意見,同 時本人發表有關澳門文學意見之後有猶如被圍攻的感覺,可體現非澳門筆會的一切寫作人,包括一般讀者對澳門文學的發言權存在弱勢,希望只是自己所猶如的感 覺。至於太皮對澳門文學獎的一點回應,感覺其實文章價值絕對不只是主辦單位邀請的評審人評審獎項能夠衡量。如本人曾撰寫文章所說,廣大讀者對文章價值評定 應有其發言權。

感到不太明白的是她說「寫政論和現時筆會的文學不是同一類」。難以想像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還說認同太皮的留言「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筆會主辦的比賽和文學 公開活動的」,但她一句「寫政論和現時筆會的文學不是同一類」的留言,早已反駁太皮的所有留言觀點。其實政治評論只是評論的其中一種,評論作為現代散文是 文學其中一個分支。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與澳門筆會副理事長林玉鳳這麼熟,她應該不會不清楚澳門筆會副理事長林玉鳳都有寫過政治評論。其次澳門筆會的社團名 稱有其廣泛性,《澳門筆會章程》第一章總則第一條其中規定:「本會屬澳門作者組織,定名為『澳門筆會』。」《澳門筆會章程》第二章會員第四條第一點其中規 定:「凡從事文學創作的華籍或華裔作者。」如果澳門筆會不是與其他文學類型同一類的話,其章程也規定只是從事文學創作的華籍或華裔作者參與,建議澳門筆會 應該修改社團章程條文而避免名稱廣泛性。同時若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澳門筆會的話,希望未來更能舉辦更多非華籍或華裔作者的文學活動,同時主動介紹不同政治見 解的本地文學作者。千萬不要誤會,這個意思絕對不是本人很想被澳門筆會介紹,而是希望以此更能讓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澳門筆會而更進一步。

還有本人在上星期的拙作從來無說澳門文學節是澳門政府偏袒澳門筆會和澳門筆會壟斷澳門文學界的論據,只是說發覺最近澳門筆會舉辦許多有關澳門文學活 動,難道認同澳門筆會對澳門文學存在貢獻是有錯嗎?加上「壟斷」一詞先出於澳門詩人懿靈在社交網站Facebook公開留言當中,本人在上星期的拙作還未 有用上「壟斷」一詞。澳門詩人懿靈在社交網站Facebook公開留言說:「要正視問題的核心而不應避而不談。核心是壟斷。所以叫有能力的人自己搞出版, 自費出書只能解決出版壟斷。並不能解決其他方面的壟斷。這種種涉及公義的問題已經超乎一個仝人社團的角色。順便說一句由第一本詩集開始,我就不乞人家甚 麼,全部自費。」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現在還要無中生有地反駁本人,作為教師理應注意師德,而瞭解到論據不能胡編亂作。其次感到不太明白的是澳門筆會理事楊 穎虹竟然說澳門筆會從來沒有壟斷澳門文學?但想問為何澳門筆會在多個正式對外場合完全代表澳門文學界呢? 她也說澳門政府從來沒有偏袒澳門筆會,到底她是出於什麼因由?為何辦展覽、文學作品選等與文學有關活動,文化局經常找澳門筆會合作? 為何澳門文學獎等與文學有關活動,澳門基金會經常和澳門筆會合作?

本人所寫的是事實 從來沒有創造分化

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後來回應說:「但筆會本身不是出版政論的文學組織,筆會有成員寫政論,等於筆會是搞政論的?我是筆會理 事,我搞辯論的,那筆會是否也搞辯論了?筆會的活動和比賽從來都沒有政論,就算你當雜文類有政論涉及相關題材,也都不是閣下你寫作的報章時評文章。你想 做,可以各自做,為什麼要搞分化?文化局本身請筆會做代表,是因為筆會歷史最久、作家最多、業績最好,如同學校找個最出色的同學做畢業生代表致辭。然後, 你就認為畢業生代表是壟斷了這個校園,是不是這樣?哈!」

看來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觀看文章沒有上文下理的習慣,本人在上星期的拙作所指筆會以外另一派文章類型不只是專指政論,同時還包括其他文學作品,作為教 師應該對這些問題會分得清楚嘛! 如果政評文章都不可以在澳門筆會上出現,何以證明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認同太皮的留言「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筆會主辦的比賽和文學公開活動的」?澳門文學因政治 立場不同而存在兩派是澳門社會現實,絕對不是本人創造分化出來,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還搬弄是非反駁他人,還說本人「對澳門文學的情況並不太瞭解」,難道澳 門筆會理事楊穎虹反對意見立場取向自由?她如此無中生有和搬弄是非地反駁拙作論點,到底是誰在搞大件事和挑起分化?

難以明白她還繼續振振有辭說澳門政府在文學發展沒有偏袒澳門筆會,解釋「是因為筆會歷史最久,作家最多,業績最好。」感謝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說真話而 為本人提供許多論據,澳門筆會現任理事能說澳門文學和筆會現狀真話是個難能可貴的事宜。證明這樣還不算是文化界的小圈子嗎?澳門文學界絕對不只是筆會所 有。本人提出這些問題絕對不是分化澳門文學界,而是希望政府在發展文學問題時要多重視筆會以外的寫作人的意見。澳門筆會雖然是「歷史最久,作家最多,業績 最好」也罷,但始終不能夠完全代表所有寫作人的意見。
重申每位不同的寫作人和讀者應對澳門文學有發言權

喜聞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希望文學界百花齊放,但優秀畢業生代表比喻所有澳門文學寫作人發言權明顯不合適。重申不是屬於澳門筆會的一切寫作人,包括一般 讀者對澳門文學都有其發言權,而不是找個最出色的澳門寫作人做文學代表就可以了事。這樣做實在抹殺其他非澳門筆會的一切寫作人,包括一般讀者對澳門文學的 均衡參與發言權利,同時與希望文學界百花齊放的論調自相矛盾。我們應該去思考一些辦法如何維護每位不同的寫作人和讀者對澳門文學的發言權,而不是思考如何 維護讓最被筆會(楊穎虹)評價為出色的澳門寫作人繼續做文學代表。到底澳門筆會理事楊穎虹所作的言論回應是否代表澳門筆會的立場?

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政府推動發展澳門本地文學絕不能偏袒於一派

根據澳門文化局的最新消息指出:「為向巿民介紹澳門寫作人的創作成就,展示澳門文學發展的歷程,文化局及澳門筆會聯合主辦「文學的形象──澳門寫作人攝影肖像展‧二零一三」,開幕儀式於九月二十五日下午六時半假南灣舊法院大樓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吳衛鳴局長、澳門筆會李觀鼎理事長、著名作家邱子維、著名攝影師陳顯耀出席並主禮開幕儀式。是次展期由九月二十四日至十月二十日,免費入場,歡迎文學愛好者參觀。」雖然最近在澳門舉辦更多有關文學活動是一件好事,絕對不會反對。以上報道可看出「文學的形象──澳門寫作人攝影肖像展‧二零一三」南灣舊法院大樓舉行這件事,更證明澳門文化局能與澳門筆會聯合主辦,而對澳門本地文學發展給予重視,讓澳門文學有一個難得的推廣機會。這個活動的突破之處在於文學與攝影的靈活結合,能夠瞭解澳門文學之餘,也可以欣賞攝影,這個活動的確一舉兩得。
澳門文學因政治立場不同而形成兩派
但發覺最近許多有關澳門文學活動都與澳門筆會有關係,例如兩屆澳門文學節都有澳門筆會的其中參與,根據《澳門日報》在二零一三年一月十五日以《李鵬翥李觀鼎蟬聯會長理事長》的報道指出「理事長李觀鼎作會務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三年分別開辦了定期與不定期活動,接待過海內外的文學界人士,與本地社團合辦文學活動,成績顯著。至今成功舉辦了九屆澳門文學奬、兩屆中篇小說徵稿活動,成為澳門基金會與民間社團合作的成功範例。在不定期活動中,特別邀請了著名作家王蒙與澳門作家座談,受到文學愛好者的歡迎。與民署合辦嘉模講堂,邀得著名作家九把刀、麥家、張大春、葉輝、戰地記者張翠容、本澳作家冬春軒等主講,多角度闡釋文學。同時配合文化局編輯出版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另外,該會會員黃文輝、寂然、賀綾聲、李觀鼎等深入社區、學校介紹文學,推動本土閱讀。」
以上報道可看出澳門筆會對澳門文學的發展與推廣實在功不可沒,也絕對不能由此而忽視。但因政治立場不同,澳門文學形成兩派。澳門筆會就是其中一派,澳門文學的另外一派就是還有許多在《訊報》、《正報》、愛瞞傳媒、論盡媒體、已結束的《澳門勞動報》,還包括在網上發布等許多撰寫評論文章或其他文學作品的寫作人。他們因與澳門筆會政治立場不同,而沒有大多參與澳門筆會的活動。若許澳門筆會也沒有太多重視政治立場不同的寫作人。難以想像鄭煒明先生有篇曾入選在二零零九年《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學卷的文章《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澳門華文文學》當中介紹澳門筆會是「它的成員幾乎包括所有在澳門活動的文藝界人士,只有極少數例外。」其實現在非澳門筆會會員人數,絕對不是極少數。
不能忽視的兩個有關澳門文學問題
其實由此還發現另外兩個問題,首先就是非澳門筆會成員一派在澳門文學地位問題。感覺奇怪的是為何澳門筆會能經常代表整個澳門文學界說話?從而想起澳門《訊報》專欄作家許旭曾經撰文提倡澳門為公益筆會的構想,他在這篇文章開頭當中指出四個構想產生的原因,其一是出發於市民對澳門未來的疑慮,其次是大批書生不再紙上談兵而作為勇者帶頭作用,其三是「澳門需要一種新的力量去對某些狀態給予平衡」,其四是同時關心國際、國內、鄰埠形勢。所以非常支持澳門《訊報》專欄作家許旭提倡澳門為公益筆會的成立,希望這個社團的成立團結所有為公益的寫作人能促進彼此更多瞭解,同時培養更多寫作人有為公益的心,也讓不同地方的人瞭解到澳門從事文學人不單只是澳門筆會一班人。雖然這個澳門為公益筆會一事問題早已公開徵集意見幾個月,最近還在公開徵集意見中,筆者現在才想出有關意見出來。不過始終希望這個問題,在不久將來有個理想答案出來。
其次的問題在於感覺奇怪的是為何政府經常只找尋澳門筆會合作發展與推廣澳門本地文學? 其實政府推動發展澳門本地文學絕不能偏袒於一派,例如是澳門政府文化局還在籌備當中的文學館建設,澳門文學館展出的展品千萬不能只有澳門筆會成員作品出現。若澳門文學館的建設只有澳門筆會成員作品出現,這個博物館不能稱做完整記錄澳門文學的博物館。故此也看出澳門為公益筆會的成立可作為澳門筆會以外另一個文學界代表,對推動發展澳門本地文學(包括文學館建設)等問題提出不偏不倚意見。

2013年10月11日星期五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在哪方面有修改必要?

隨著崔世安特首委任七位立法會議員名單於《澳門特區政府公告》在十月七日刊登公佈之後,標誌著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名單得到完整結果。雖然澳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完滿結束,但需要檢討的問題還有許多,修改《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就是其中一個需要檢討的問題。據澳門電台報道,廉政專員馮文莊在總結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執法工作時候提出多個建議,希望選舉法因應社會發展而作出修改,其次檢察院也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提出相應批評。其後連任成功的立法會議員何潤生、麥瑞權,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參與組別公民權益,剛卸任立法會主席的劉焯華等均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有修改的必要。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也曾表示,未來會加強研究完善《選舉法》。雖然現在許多不同社會背景人士都同時要求修改《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是一件好事,但希望修改過程千萬不能只說不做。

  到底為什麼《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需要修改?因為澳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進行以來才發現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當中存在許多法律漏洞,讓部分競選組別以擦邊球走法律灰色地帶方式進行競選活動,偷步宣傳和違規宣傳也屢見不鮮。其實《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本是澳門一部重要的法律,《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規定著立法會選舉基本模式,也規定著與立法會選舉有關的行政或執法部門應如何進行選舉工作等規定。由此可見《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每一條文的修改,都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工作影響深遠,所以絕對不能輕視這些法律的修改過程。

  觀察法律當中有什麼地方需要修改,我們可以先從法律詳細條文當中細看,再思考法律詳細條文在社會上的實際推行水平去量度,才能對法律在何處出現漏洞等問題瞭解更多。至於如何修改《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筆者經過初步思考,提出以下意見供參考。

  首先建議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的第二分節選舉犯罪第二目關於競選活動的犯罪當中增加一條:禁止一切競選組別在競選宣傳期以會務等名義作任何影響選民投票的意向活動。以會務等名義而不公然以選舉為目的地擦邊球,這就是其中一個走法律灰色地帶漏洞的做法,十分影響立法會選舉的公平性。

  其次的建議在於筆者曾撰文提出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要加強處理投訴透明度之餘,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第十條當中,可按實際情況適量增加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的權限,目的是加強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監督立法會選舉更能正常進行的能力。

  第三項建議就是因為選舉經費上限的多少影響著競選組別的參選開支規模等問題,故此選舉經費上限要按照社會實際情況作出適量調整。

  第四項建議就是有關執法部門應加大處分偷步宣傳和投票日宣傳等違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的力度。對競選組別如果出現違規宣傳問題而未能完全解決,因而會導致立法會選舉出現不公平現象發生之餘,也體現不到法律在澳門的落實執行,這樣對澳門社會有害而無不利。

  第五項亦是最後一項建議或許現在暫時未能完全實現,但是都要說一說,就是筆者曾經提出所在界別人士以一人一票選出界別代表,代替以法人社團為單位的間選制度,這樣的界別直選才更體現立法會選舉均衡參與。所在界別人士以一人一票選出其界別代表,這個界別代表才能體現其所在界別代表性,所有所在界別人士也能作為界別直選議員的監督力量。

2013年10月4日星期五

讓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統計數據說話


至於女性候選人在直接選舉情況方面,從觀察選舉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站當中有關記錄了解到:屬於第一組澳門發展新連盟的梁安琪議員共得到第五屆澳門立法會直接選舉選票一萬三千八十九票而成功連任,選票總數超過上一屆澳門立法會直接選舉票后關翠杏的票數,而成為第五屆澳門立法會直接選舉票后。但梁安琪議員今屆立法會選舉所得的票數,比上一屆澳門立法會直選少了一千多票。其他女候選人方面,上一屆票后、屬於第六組同心協進會的關翠杏以一萬一千九百六十票成功連任,但比上一屆減少九千多票。屬於第十二組改革創新同盟的陳美儀議員以八千五百五十六票成功連任,比上一屆增加八百九十九票。屬於第十四組群力促進會的黃潔貞以七千九百零七點五票成功當選,屬於第十三組澳門民聯協進會的宋碧琪以六千五百九十七票成功當選。屬於第七組公民監察的林玉鳳所屬組別以五千二百二十五票高票落選,比上一屆減少一百零四票。至於落選的參選組別的票數都在六千票以下,最低票數的參選組別是第十七組社會民主陣線,只有一百七十九票。希望當選議員但是比上一屆減少票數或落選的參選人應反思在選舉策略上有什麼地方出錯,同時還要檢討處理廣大市民權益問題工作或對待態度上有什麼需要改善,這樣才能夠把更多工作幹得更好。
社會各界和政府各部門應重視投票仍未普及問題
有關直接選舉總體投票情況方面,從觀察選舉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站當中有關記錄了解到:已投票選民總共有十五萬一千八百八十人,其中澳門有十四萬一千四百零八人,氹仔有九千六百三十五人,路環有八百三十七人。其次從《與以往選舉投票選民人數的比較》列表可發現雖然今屆直接選舉已投票選民總數與第四屆澳門立法會選舉已投票選民總數相差不遠,但比回歸以來的往年立法會選舉已投票選民總數要高。從第五屆澳門立法會直接選舉《各時段的投票率(按投票地點劃分)》列表當中,可發現已投票選民最多的投票地點在於中葡職業技術學校,總共有八千四百七十六人。已投票選民最少的投票地點在於澳門監獄,總共有二百五十人。
從以上資料可瞭解到今屆立法會選舉已投票選民總數比上一屆增加二千八百七十四人,但仍有許多澳門市民還未有登記做選民,仍有許多早已登記做選民的澳門市民還未有出來投票。社會各界和政府各部門應重視這些問題而作更多調查研究,查出其原因之後就以調查研究結果為基礎,在社會上向不同市民推廣公民選舉權利的重要性。市民的每一張選票非常影響社會變遷,千萬不能忽略選票的重要性。
立法會選舉仍未能做到均衡參與
再從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間接選舉總體投票情況來看,這個間接選舉透過選舉了十二位議員。選舉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站當中有關間接選舉的數據如下: 間接選舉 - 總核算結果(按選舉組別劃分的結果):工商、金融界有權投票的選民共二千二百六十六人,選民總數一百零三人,具證明書的選民共八百二十四人,已投票選民七百零四人,唯一參與界別參選組別澳門僱主利益聯會得到有效票七百零一票。勞工界有權投票的選民共一千四百三十人,選民總數六十五人,具證明書的選民共八百四十二人,已投票選民七百七十五人,唯一參與界別參選組別僱員團體聯合得到有效票七百六十九票。
專業界有權投票的選民共一千二百一十人,選民總數五十五人,具證明書的選民共五百八十五人,已投票選民四百八十二人,唯一參與界別參選組別澳門專業利益聯會得到有效票四百四十一票。社會服務及教育界有權投票的選民共三千五百六十四人,選民總數一百六十二人,具證明書的選民共一千六百八十六人,已投票選民一千三百五十人,唯一參與界別參選組別社會服務教育促進會得到有效票一千三百二十七票。文化及體育界有權投票的選民共七千三百四十八人,選民總數三百三十四人,具證明書的選民共一千七百四十九人,已投票選民一千二百一十人,唯一參與界別參選組別優裕文康聯合會得到有效票一千一百六十六票。
觀察選舉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站當中有關間接選舉的數據,可了解到間接選舉選票基數比想像中低。雖然間選候選人數與相應的界別議席處於相等狀態而仍需投票,但廣大相關界別的人士仍未能選出代表自己界別的代表,間選仍未能均衡參與,對廣大選民權益仍未能有足夠保障。所以間選和委任議員其實無保留必要,因為涉及城市發展和市民權益長遠影響的議案該贊成的投反對,該反對的投贊成。例如有出席立法會會議的全部間選和委任議員對令澳門民主倒退的「+2+2+100」政制議案投贊成票,有出席立法會會議的全部間選和委任議員對墓地門聽証動議投反對票。希望大家瞭解什麼是間選和委任議員,也瞭解他們平時出席立法會會議表現如何? 希望最終有一天,間選和委任議員正式被廢除,最終讓更多選民選擇自己的代議士,代議士也能接受選民監督做好立法會工作。

述評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結果之三

2013年9月26日星期四

論選民身份與公民意識提高

上週本專欄文章提到《澳門立法會選舉法》有修改的必要,也提到學社應吸取選戰失敗的教訓,本週會為大家述評第九組新希望和澳門傳統社團的問題。首先第九組新希望在今屆立法會選舉得到兩個立法會議席。感覺高天賜議員在上一屆立法會任期所提出的法案,在今屆立法會任期是否通過,要看高天賜議員所提出的法案有沒有按照不同意見修改之餘,也要看法案符不符合問題實際。另一方面要瞭解梁榮仔的政治立場與論政表現等問題,有待觀察他未來在立法會上的表現。
還有值得注意的是,第九組新希望被部分傳媒在報道的時候指出他們同屬民主派,而有些傳媒則認為不是,其實所謂澳門追求民主的人士在澳門立法會比例上還很少而遠還未成派。第九組新希望的參選政綱雖然都有爭取民主的訴求,但其他組別也出現類似字眼,故此難以從參選政綱文字當中判斷他們是否民主派。選民若要檢驗議員政治立場與論政表現是什麼,其實可以更多從他們作為議員在立法會等表現作出觀察。議員在立法會表現包括議員對某一法案和動議的表決態度,議員口頭和書面質詢、議程前發言時批評政府的力度有多高等。議員在立法會所作表決態度和批評政府和社會問題力度不只是符合少數人利益,因而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這才算是一個合格的議員。
至於傳統社團方面,難以置信從參考往日報紙報道可看出,曾經表態支持民主倒退的「加二加二加一百」政改方案和曾經表態支持西環湖夜市計劃等問題的街總,立法議員何潤生認為政府訂定的經屋售價合理,街總理事長吳小麗曾指出社保養老金的性質與維生指數兩者不應混為一談。但是選戰所得票數成績比想像還要高,令人實在不明白這些社團做出這種表現還值得這麼多選票支持嗎?也許街總非常重視基層當中的社區工作,有些基層市民可能也不太重視社團在立法會等政府機構的表現,因而參與競選的社團運作完全未能以選民力量加以監督,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故此選民投票的多少和取向,可間接反映出公民意識在市民當中成長的多少。如何讓公民意識在市民當中成長,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其實傳統社團都與前幾屆立法會一樣,在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當中有其議席。例如第五屆立法會選舉結果:街總合共三席(直選:何潤生、黃潔貞 間選: 高開賢),工聯合共三席(直選:關翠杏 間選:林香生、李靜儀)。傳統社團在立法會都有其議席之外,在政府機構當中也有其他職位。故此工聯失去一個立法會議席影響雖大但不算太大,因為工聯在其立法會議席數目仍佔一定比例。故此作為選民要反思為何傳統社團在立法會仍佔一定比例,傳統社團在立法會表現又如何?若對這些情況瞭解不清楚,就不瞭解澳門社會仍存在什麼問題。
至於為何工聯在今年第五屆立法會選舉的票數比往屆還要低,比二零零九年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減少九千幾票? 區錦新議員在本報專欄「丹心集」曾撰文認為「而今屆立法會選舉,賄選情況同樣嚴重,而且更有系統,更加隱蔽,更懂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帶,但其公然卻是人人皆知。結果,同樣是工聯的同心,十七年前不堪衝擊,十七年後仍是不堪衝擊,導致痛失一席。為甚麼,無他者,工聯確實利用政府輸送的龐大資源去提供大量的服務。但挑戰者同樣透過大灑金錢提供服務,再加上更直接的金錢誘因,工聯的票出現大量流失。」感覺澳門選舉文化對工聯票數有一定影響是其中原因,但另一原因在其關翠杏和李從正議員在立法會上的表現,例如對澳門政制發展諮詢和其他一些聽證動議等的表態,其次原因在其與李從正議員有關的素研中心在《澳門日報》社疑團事件,還有工聯與其他親建制社團在澳門政制發展諮詢時的表現。希望工聯會應吸取教訓,為市民權益服務更多,為選民權益爭取更多。
述評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結果之二

2013年9月20日星期五

今屆選戰結果可圈可點也令人驚訝


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在今年九月十五日順利舉行,其選舉結果早已公佈在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站當中。感覺選戰結果可圈可點,也令人大為驚訝。首先祝賀各當選的候選人成為第五屆澳門立法會議員,希望未來四年為不同市民服務更多,為不同市民爭取更多權益。筆者會在最近撰文評論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結果,及其評論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進行時所發生問題。

《澳門立法會選舉法》有修改的必要

  先從直接選舉來看,第十三組澳門民聯協進會所得選票數足以拿到三個立法會議席,第十三組所得選票乃今屆之首,陳明金也成為票王。第八組澳粵同盟、第九組新希望、第十四組群力促進會各得到兩個立法會議席,第一組澳門發展新連盟和第十二組改革創新同盟維持上屆立法會選舉得到一個立法會議席數目。代表新澳門學社的三個組別大敗,第六組同心協進會也在參與直接選舉失利,比上屆立法會選舉減少一個直接選舉議席。今屆澳門立法會直接選舉結果可觀察到選民喜歡什麼類型的候選人,喜歡什麼類型的社會團體。不過令人擔憂的是商界和同鄉背景議員佔澳門立法會的一半是否有利?這個選舉結果對未來影響有多深,有待觀察未來澳門立法會的運作。

  值得思考的是,第十三組澳門民聯協進會和第八組澳粵同盟等的競選宣傳車隊的音樂這麼吵,同時這麼擾民,為什麼得到這麼多選票?從觀察香港無線電視台(TVB)最近播放的時事節目可以明白到,有些商界和同鄉背景的社會團體以會務形式提供許多物質利益給市民。這種行為被廉署認為是一種走法律灰色地帶,擦邊球方式進行的活動。其實這樣對選舉的公平性非常不利,非常認同政府當局認為《澳門立法會選舉法》有修改的必要。同時選舉議員必須要以評價政績為主,而不是短暫而不長久的物質利益多少來決定候選人當選與否。不過轉變選舉文化風氣,轉變澳門人對政治的看法的工作在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學社應吸取選戰失敗的教訓

  代表新澳門學社的三個組別大敗,無法達到保三爭四或五的目標,雖然保留吳國昌和區錦新兩個議席,但陳偉智因而落選了。感覺新澳門學社在這戰場失利上要多多聽取不同意見,吸取選戰失敗的教訓。首先要多多做好促進更好的公共關係工作,為何要這樣說?因為最近聽到有位長期支持吳國昌的朋友不甚瞭解新澳門學社最近有做過什麼。促進更好的公共關係,才讓更多基層市民瞭解新澳門學社最近為他們做過什麼之餘,也能及時瞭解基層市民的需要,而同時能及時幫助他們。因為做社區工作要考慮到未必每位生活在基層的市民都能上互聯網,故此重視線上宣傳和互動工作之餘,也要增加重視線下宣傳和互動工作的力度。

  其次新澳門學社的競選策略要多點參考其他競選組別是如何做,取其他競選組別之長,補己之短。別人的較好競選策略當然要參考,別人的不好競選策略之處當然不能照搬去做。觀察在社交網站上有網友認為新澳門學社在今屆立法會選舉流失大量選票原因在於:可能有些選民認為爭取民主沒有太大急切性;可能有些選民不滿新澳門學社周理事長對於同性戀的態度;可能有些選民對於新澳門學社追求民主力度表失望而轉投其他競選組別或不出來投票;可能有些選民認為新澳門學社作風日漸激進,讓人感覺只重視攻擊對手而不重視基層工作……。雖然仍有大部分選民不喜歡過分激進行動爭取權益,這始終是社會現實。希望新澳門學社對於從流失大量選票一事當中作出反思,從而完善其有關工作。還有需要說明的是希望社會各界要分清楚市民與學社成員的區別,千萬不要以為一般市民言行舉止就變成學社成員所幹。這樣的對錯判斷有失公正。故此在網絡上若有出現失實指控,學社應及時作出聲明糾正。

述評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結果之一

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

點評不同選舉組別的選戰宣傳方式(二)

上週本專欄文章一出引起部分讀者的討論,概括起來包括兩個問題。首先就是因為筆者手誤的原因而出現組別數字錯誤,需要說明的是在網絡上早已發放有關文章的更正版。其次就是有讀者指出文章是否寫漏許多東西,其實有選舉組別的選舉宣傳車有廣播,可是在上週本專欄文章上沒有明確指出。這應該是文章的時效性出問題,這是由於本來還沒有情況下,而事情突然改變為有存在的可能性不出奇。隨後在網上發現代表新澳門學社的選舉宣傳車隊的確有發出廣播,不同的選舉組別也出動選舉宣傳車隊行走於澳門不同地區。可見由於文章時效性的問題較難定位,特別事情的轉變。故此有關撰寫文章的時效性問題,筆者一定會改善。謝謝這位讀者提出有關問題,日後會更小心,以嚴謹態度面對有關文章錯誤問題。

  上週本專欄文章為大家簡單點評不同選舉宣傳車隊和不同選舉組別的拉票動員情況,今期會為大家點評探討各不同選舉組別的政綱和競選海報等,但在點評之前需要向大家說明一些事情。其實選戰宣傳活動屬於時效性變化極為高的事情,選戰宣傳活動強調因時和因地制宜,絕對不能一成不變。故此不能保證筆者的文章應有盡有把所有與某事物有關都說出來,因文章篇幅問題也不可能應有盡有把所有事物進行評論,只能夠評論一下所有與某事物有關的典型例子,故此本人撰寫文章不存在有意錯漏。

提出政治訴求不是政綱?

  現在首先要和大家談談不同選舉組別的政綱和口號。不同的選舉組別因政治等立場的不同,政綱和口號而有所不同。各不同選舉組別的政綱和口號都印刷在不同刊物上,作為一種擁有宣傳候選人作用的刊物。但有外界批評這樣做容易造成非常浪費紙張,部分選舉宣傳刊物在街上也隨處可見。希望未來會普及一些更環保的方法,進行一切選舉宣傳活動。要觀察各不同選舉組別的政綱和口號,可從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印發的《候選名單政綱概要》當中看到:《候選名單政綱概要》分為直選類別和間選類別。每組政綱特點取決於候選人的工作資歷、生活背景等。同時決定選民對象的取向。例如第一組澳門發展新連盟和第二組自由新澳門都有從事博彩業工作的人士參選,自然有一定比例的政綱涉及澳門博彩業問題。

  最令人失望的是曾有傳媒報道選管會不允許參選組別第三組民主起動政綱的提出陳麗敏官員下台的字眼,認為這是提出政治訴求而不是政綱。其實所有由參選組別提出的政綱都有政治訴求的成份。例如第三組民主起動的「反對金權政治」,第四組公民權益、第十五組工人運動陣線、第十七組社會民主陣線提出有關「高官問責制」在澳門的落實,第五組民主新澳門、第十八組超越行動、第十九組民主昌澳門提出「反貪腐」作為競選政綱和口號。雖然市民因《澳門基本法》規定而未有權利以一人一票把無能官員趕下台,但市民仍有權利監督政府運作和立法會議員的工作。候選人提出某官員下台的口號對錯和是否實現應由選民判斷取捨,他們如果做不到就是違背對選民承諾。

不同特色的競選海報和宣傳片

  另外需要探討的是不同選舉組別的競選海報。有關不同選舉組別的競選海報這個不用多說,大家可從放置於澳門不同公共地方競選宣傳版和《候選名單政綱概要》、不同選舉組別印發的其他宣傳刊物可見到。本人比較欣賞有陽光活力的競選海報,例如第二組的自由新澳門、第十八組超越行動等的競選海報。第八組澳粵同盟的競選海報模仿台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第七組公民監察刊登於《直選候選名單政綱概要》競選海報比四年前參選有點改變,在於第一候選人樣子在競選海報比例的縮小。第十七組社會民主陣線刊登於《直選候選名單政綱概要》競選海報比四年前參選也有點改變,競選海報不只是列出政綱,也有提供這參選組別的各候選人有關簡介和照片令筆者沒有好感的是第十八組超越行動的競選海報當中的候選人簡介過於誇大。俗語嘲諷一些小功而傲為「一分顏色上大紅」,而筆者觀之,他們是無功而傲,半分顏色也沒有就大敲鑼鼓宣稱已具備大紅大紫的潛能。誰信?

  至於競選宣傳片方面各自表達方面都有不同特色,共性在於都是各自推銷候選人,這是一個很快讓市民認識候選人的機會。競選宣傳片技巧把握得好,從而不至於讓市民反感而帶出相關資訊,這樣的競選宣傳片才帶出應有的作用。

(二之二)

更正:
在上一周本欄的文章中由於筆者手誤,「第六組公民監察」應為「第七組公民監察」。在此向各位讀者致歉。

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點評不同選舉組別的選戰宣傳方式

抱歉由於筆者手誤,把第七組公民監察寫成第六組公民監察,請各讀者見諒!
下星期筆者會出刊登於訊報的更正聲明..
以下是文章網絡更正版:
謝謝!!!

隨著八月三十一日零時鐘聲響起,就進入澳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宣傳期。澳門街上的選舉氣氛日漸濃烈,選舉宣傳形式也在澳門五花八門地展開。故此希望參加今屆立法會選舉的人士,要像本人曾經撰文《勸君珍惜世間一切人和事》所說要趁身體力行或年輕,充分把握機會和時間實現自己的夢,為市民為澳門去做得更好。

希望各位選民參與選舉活動的時候,要注意參與選舉活動必須注意的事項。還有不同參與立法會選舉組別的選戰宣傳必須堅持維護廉潔和公平選舉,同時選舉宣傳應以選民接受度和環境是否破壞度作為最基本的考量,這樣的選舉才能完滿成功地進行,也讓選民更容易了解不同立法會選舉組別宗旨、所提出政綱和往日政治成績。本人寫這文章重點不在於點評不同候選人不同政治成績,在於點評不同選舉組別的選戰宣傳方式。
像花車般的選舉宣傳車隊
首先同大家談談不同選舉組別的選舉宣傳車隊。雖然澳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宣傳啟動日在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早上十一點開始,但當時十點多已見到兩組宣傳車隊在街道上經過。觀察他們的選舉宣傳車隊,感覺其外觀有點似花車。最近發現不同的選舉宣傳車隊都有不同特色,例如第九組新希望的選舉宣傳車隊只是一般麵包車,但車身貼滿該組宣傳海報,經過街頭巷尾時候會發出呼勸請投高天賜的聲音。第八組澳粵同盟、第十二組改革創新聯盟、第十三組澳門民聯協進會、第十四組群力促進會各自都有一駕車,各自在車上都有宣傳不同候選人的選舉宣傳牌,經過街頭巷尾時候會發出不同主題音樂。第二十組關愛澳門的選舉宣傳車隊當中有一個電子選舉宣傳牌,經過街頭巷尾時候不會發出聲音。第七組公民監察的選舉宣傳車隊當中也有一個選舉宣傳牌,但當中有一部電視機播放有關選舉宣傳影片,經過街頭巷尾時候會發出聲音,候選人會站在車上發言。代表新澳門學社的三個組別在貨車車身上只貼滿該組宣傳海報,經過街頭巷尾時候不會發出聲音。雖然不同選舉宣傳車隊有不同特色,但是車隊經過街頭巷尾所發出的聲音實在擾民。其實每一位留意澳門時事的市民都會清楚瞭解不同候選人或現任議員有何政治表現和成績,這樣發出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聲音或許達到宣傳效果,但未必達到候選人預期效果,有時只會達到擾民效果。希望不同選舉組別的選舉宣傳車隊都以市民感受為先。

不同選舉組別存在不同拉票動員情況

其次要談談不同選舉組別的拉票動員情況。作為一名選民應有權對不同選舉組別候選人的拉票動員等能力作出評鑑,而在第五屆立法會選舉當日以個人意願作出投票選擇。有機會參加在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早上十一點開始的澳門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宣傳啟動日,可從中觀察不同選舉組別的拉票動員表現。當政府官員有份出席的啟動儀式過後,就到了不同選舉組別候選人上大舞臺發表講話宣傳該組別的時候。較為有趣的是當現任立法會議員何潤生、關翠杏、麥瑞權、陳美儀、高天賜、梁安琪、陳明金有關組別出場時候的確聲勢浩大,但有些組別如民主起動、自由新澳門、民主新澳門、民主昌澳門、超越行動等聲勢卻實在有點小。但所有政治成績應以候選人實際參與社會的資料數據為主,出場時候聲勢浩大也好,未必看到這位候選人不同的現實情況。其次第十組澳門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促進會出場時候,其中有位候選人當場下跪,或許這樣說給所有選民知道他們參選的誠意。參加選舉的拉票動員能力固然重要,但參加選舉的策略也同樣重要。若果沒有一個良好選舉策略進行選舉拉票動員,選舉活動是不會有完滿順利。

本文由於文章篇幅問題只能到此為止,在下一期將會為大家點評各不同選舉組別的政綱和競選海報等。(二之一)

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完善做好防災工作抵禦一切未知的災難

早前由香港《東方日報》在今年八月廿一日刊登一篇新聞文章,名為《洪災毀城 廣州全球最危》。新聞文章內容主要引述自「總部在巴黎的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聯合進行」的最新研究,研究預測全球海平面至二○五○年的變化這份研究報告由OECD和英國學者等聯合進行」,最新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

這份報告指出「由於全球海平面持續升高,警告各國沿海城市須大力發展防洪抗災設施,否則到二○五○年,這些城市每年洪災的合共損失或將高達一萬億美元(約七萬八千億港元)。而全球最易被水淹的城市中,以中國的廣州最高危,預計每年損失將高逾一千億港元;而鄰近本港的深圳亦排第五,每年損失逾二百四十億港元。由於氣候暖化和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至二○五○年將上升零點二至零點四米;而沿海城市局部沉降和抽取地下水,將加速(海平面上升)自然過程。」因全球不同國家的不同人為發展而讓全球氣候暖化和冰川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持續升高。未來洪水淹沒城市一說絕對不是沒有可能,但未來經濟損失預算有幾多就不太清楚,暫時只能說這是一種推斷性的預測。但洪水末日預言絕對不是出現第一次,預言城市被洪水淹沒時間也有早有後,據人民網報道介紹摘自喬達恩著《達芬奇末日預言》,「梵蒂岡的研究人員對外界披露,他們在《最後的晚餐》中發現了隱藏著的「達芬奇預言」:人類將於四○○六年毀滅於一場全球大洪水。作出這個判斷的是梵蒂岡研究人員薩賓娜‧斯福爾紮‧加里特茲亞。」其實「達芬奇末日預言」洪水預言時間比外國最近所謂的最新研究還要遠,證明預言時間真假不能完全讓人相信,但我們不能因此而不存在居安思危的心。另外外國電影《未來水世界》、《明日之後》等曾經以科幻元素影射現實的今天,雖然電影劇情有點誇張,可是人們若果完全忽視全球氣候暖化和冰川融化,災難只會比電影劇情更為慘烈。故此若不想全球氣候劇烈暖化和冰川劇烈融化,人們現在生活應該更加提倡和注重環保。

感到奇怪的是,這份最新研究當中有名為《全球最易水浸城市排名》的附件指出廣州排名第一,深圳排名第五,唯獨香港和澳門的名字沒有出現《全球最易水浸城市排名》前二十名的名單上,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雖然翻閱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發現珠江三角洲地勢河流變化不是永恆不變,現在廣州番禺和中山、東莞一帶平原土地是逐漸沖積而成,但現在不能忽視珠江口附近填海造地對自然生態的影響。但是廣州和深圳的地形被指屬於低窪地方,香港和澳門地區就屬於高地而倖免災難嗎?這樣一說絕對不是想香港和澳門地區不能倖免於災難,而是感覺《全球最易水浸城市排名》的排名次序缺乏邏輯性。調查過《全球最易水浸城市排名》前二十名的名單上全是沿海城市,若危險程度上廣州排名第一,深圳排名第五,香港和澳門地區應也難逃洪水衝擊,故此十分質疑《全球最易水浸城市排名》表的可信性。

這份研究報告是真是假都好,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各地沿海城市都要做好防洪工作,這份研究報告的報告建議值得參考:「各沿海城市應修建諸如防風屏障、加高堤圍和增建防洪設施等,以最大程度減低每年洪災的損失。」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區之間(包括香港澳門地區),甚至各地沿海城市應加強合作構建更好防洪工作,共同商討對策把所有難以預測危機率下降至最低。第三就要加強防災教育和救災演習,做好有關消息的傳播。由於地球自然氣候變幻莫測,做好一切相關工作才能防範於未然。

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政府應當重視澳門愛護動物人士的訴求

    在今年月十八日的晚上,由澳門保護遺棄動物協會在玫瑰堂前地舉辦「818燭光悼念晚會 追討生命何價」集會。悼念集會原先計劃於晚上七點半開始,後來改在晚上八點正開始。參與人數約有四五百人,有些參與者帶同寵物一同參與集會。本人除了參加這天晚上的悼念集會之外,也在要求民署公開相關管理公司及屠夫資料的簽名冊上簽名。動物雖然不會說人類的話語,但動物始終也有生命感覺,希望從人類口中表達出動物的心聲。不過記得有支持環境保育的朋友曾對本人這樣說,難道只有貓狗被人類屠殺而很不開心,豬牛羊雞就好開心嗎?他的話語非常令人反思,感覺保護動物範圍界定和如何保護都值得大家的探討。

   雖然當時的天氣非常炎熱,但無損參與者對參與悼念集會的熱情。許多市民都拿著電子蠟燭燈,悼念被虐殺的動物。悼念集會當中首先由多名來自香港的保護動物團體成員發言,記得其中一位說:澳門人千萬不要因此而灰心,因為出席種集會的人數比香港還要多。隨後來自香港的保護動物團體成員拿出寫著「撐澳門」、「撐動物」、「撐公義」文字的標語牌帶領悼念集會參與者高呼口號。隨後多位澳門市民發言,包括多位現任立法會議員和關注動物權益的人士。也有許多記者也參加悼念集會,他們拿著相機和攝錄機進行拍攝記錄這天晚上所發生的一切,目的是讓更多人了解這天新聞之餘,也有讓更多人關注動物權益。其中發現令人詭異的事,是在悼念集會活動進行之時其中有一隻小狗不斷吼叫。當澳門保護遺棄動物協會成員介紹最近接二連三發生虐畜事件詳情和播放有關片段時,這小狗叫得更為厲害。感覺小狗聽懂人類的說話,似乎小狗都對虐殺動物行為表示極大憤怒。

  有關此次悼念集會的主要觸發點,可從《正報》報道瞭解到:「悼念早前在民署玻璃回收場內被屠殺的唐狗,以及過去被虐殺的動物。有參加者認為,上述案件的處罰太輕,起不了阻嚇作用,由於,遲遲未訂立「動物法」,政府需要對接二連三的虐畜事件,負上責任。」原來悼念集會的主要觸發點,在於不滿政府處罰虐殺唐狗行為太過輕,質疑罰錢何有阻嚇作用?據《澳門日報》早前有報道治安警就事件表示,由於分析事件之後「未能證實該男子屠宰狗隻是供公衆食用,所以未有觸犯相關法律。因此,警方檢控該男子違反《公共地方總規章》中有關棄置動物屍體的嚴重違法行為,即將動物屍體或部分肢體投擲或棄置於家中或公共固體廢料的設備或公共地方,按規定罰款七百至二千五百元。警方發出告票後,獲准離開,須自行向民署繳交罰款。」觀察報道可瞭解到,其實處罰過輕原因由於政府遲遲未能成功訂立「動物法」,當局從而未能有更嚴厲法律準則處罰有關人士。雖然高天賜議員在今年四月曾向立法會提出《動物之法律地位及保護》法案動議,但最終以九票反對,九票棄權,四票贊成,該法案而被否決。因高天賜議員在參加悼念集會時曾承諾會在新立法會會期再交「動物法」,故此希望高天賜議員接納不同意見後修改《動物之法律地位及保護》法案再提交到立法會,若許這樣才可以增加法案的贊成率。

    其實香港的執法程度比澳門還要嚴厲,根據《聯合報》在今年七月二十六日的報道:「香港一名狗主日前承認導致動物受到不必要痛苦罪,在觀塘裁判法院被判入獄四個月。案發今年四月,九龍大埔道一幢唐樓的天臺業主,收到住客投訴指天臺有惡臭。警員在天臺中央發現一隻貴婦狗倒斃於翻轉的狗籠內,屍體開始腐爛。被告表示,因怕患病貴婦狗傳染他所養的另外三隻狗,才將牠置於天臺,一時忘記,才疏忽遺留牠在天臺。」原來被告因一時忘記,才疏忽遺留牠在天臺,而導致牠在天臺倒斃,被觀塘裁判法院被判入獄四個月。觀察到雖然被告一時忘記了,但都被判入獄四個月,可見香港的執法程度的嚴厲。希望澳門有關政府當局應當重視愛護動物人士的訴求,其次可結合澳門社會實際,同時還要參考更多其他地方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而進行決策。

    在悼念集會的結尾,保護遺棄動物協會的成員將許多個電子蠟燭燈拼接成黃色的「虐畜法,何時立」六個大字。在悼念集會的結束之際落了一場小雨,也許晚悼念被虐殺的動物活動感動了上天。可見這天晚上的悼念集會完滿成功,寄望這個有關動物保護問題始終能完滿解決。

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

不能忽視外地生留澳工作對澳門社會的影響



澳門博彩最前線與多個團體組成聯盟,並在昨午發起「保飯碗大遊行」遊行,逾五百名市民參加,反對外地來澳升學的大學生畢業後留澳工作。他們高舉「政府犧牲市民權益維持商人利益可恥」等標語,並高喊「外地生留澳、澳青無出路」、「溫水煮澳人、政策太平仁」、「外勞年輕化、薪酬納米化」等口號,澳門博彩最前線理事長楊晚亭表示,已把六千個市民的簽名交給政府。」(《五百人遊行 反對外地生留澳工作》,《正報》,二零一三年八月十二日) 觀察有關遊行的報道,可以瞭解到許多市民對外地生留澳工作不滿原因。

  由於本人其他原因而未能參與這次遊行,但是對於外地生留澳工作問題的關注確實難以忽略,因為息息相關的緣故吧!另外感覺遊行口號富有文學藝術通俗化,這樣確實能表達到許多市民不滿心聲。例如「外地生留澳、澳青無出路」一句,應該是指讓高等院校外地學生留澳工作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澳門青年人。「溫水煮澳人、政策太平仁」一句,應該是指由於政策太過於平仁,首當其衝受到水深火熱影響的是澳門本地人。「外勞年輕化、薪酬納米化」一句,應該是指外勞人數的年齡不斷年輕化的同時,所有人得到的薪酬減少至納米化程度。這樣的話可想而知,許多市民對澳門未來就業情況所作擔憂絕對不是沒有理由,所以不能忽視外地生留澳工作對澳門社會的影響,希望政府當局和社會各界不能忽視這些民意。

  由高等教育辦公室所寫的《二零一一∕二零一二年度澳門高等教育指標報告》,《二零一一∕二零一二年度澳門高等教育指標報告》當中的表一點八《二零一一∕二零一二學年澳門十所高等院校外地學生比率(按全日制、非全日制及整體學生人數計算)》,可以瞭解到二零一一∕二零一二學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總數有二萬六千二百一十七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外地學生合共有八千一百六十一人,佔整體學生人數百分之三十一點一。名為「愛澳門資料博物館」的新浪博客當中有個表列出二零一二年本澳高等教育學歷就業人口情況(萬人),可以瞭解到高等教育就業人口有九點二七,外地輸入高等教育就業人口有二點三五。外地輸入高等教育就業人口佔本澳高等教育學歷就業人口總數百分之三十四。從觀察有關數據可見,外地學生在澳門比例絕對不少。

  故此本澳就業政策應先解決本地人就業為主,同時就業應以本地人才優先。本地人就業問題都未完全解決,就大量輸入外來人才,若果把問題放任不管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體現不了政府堅持以民為本的精神,也體現不了澳門社會和諧。這樣一說絕對不是否定高等院校外地學生的價值,也絕對不是歧視高等院校外地學生。雖然高等院校外地學生在澳門實習可以增加工作經驗可以理解,雖然統計暨普查局《二0一二就業調查》統計本澳失業人口沒有上升的趨勢。但是由於澳門地方不大是一個事實,人才就業發展問題上不能與其他特大城市可以比較,所以外地生畢業或實習之後應回到原居住地就業為主才好。

  最近發現名為「愛澳門資料博物館」的新浪博客曾就外地生留澳工作撰寫文章,文章的題目為《換個角度看「外地生留澳」》。文章認為「事實上,筆者參加活動曾遇到一些內地來澳就讀並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他們因表現優異被本澳公司、事務所聘用。百分之三十的高比例,都沒有出現飯碗被搶走的問題,再增加一千人,也就是百分之四十的比例,會讓本澳年青人失去發展機會?」筆者不太認同文章指出觀點,這位作者某些單位或某行業內百分之三十有內地生,也不出現搶飯碗,推論其他單位行業,也應佔有30%或以上的外地生也不出現搶飯碗之情況,是不恰當的。因為某些行業沒有充足的澳人熟悉的工種工作,佔30%甚至90%也是可以容忍的,但一般澳人亦有能力優而為之的行業也讓外地生佔30%或以上,就不恰當了。

  另外該位作者沒有一點居安思危,百分之三十或四十的比例不算高嗎?這樣可以讓人不去擔憂飯碗被搶走的問題嗎? 其次文章認為外地生留澳工作「可視為人才儲備之舉,與技術移民、外地雇員要有所區別」和「可作為兩地人才合作的載體,與經濟、民生合作相結合。」希望當局應做更多有關調查研究,調查出外地生留澳工作是否做到人才儲備機制可行性。因為實行有關人才儲備機制必須符合社會實際下推行,若不符合社會實際就絕對不能推行。同時必須注意的是捍衛本身權益與排外概念區分開,提倡兩地人才包容和合作絕對不是壞事,只是說兩地人才包容和合作同時千萬不要損害本地人的權益。

2013年8月9日星期五

從展覽當中找尋最珍貴的「廢物」



牛房倉庫有一個有關懷舊故物的系列展覽,這個展覽名為「我最珍貴的『廢物』」,在今年六月十五日至八月十八日舉行。在展覽介紹當中介紹說「這不只是一個展覽,反而它結合了講座、不同工作坊、參觀創作室、現場物件自由展示以及現成物創作等環節於一身的展覽活動,希望能吸引市民大眾開始關注身邊那些別人覺得並不重要,但對於你而言卻有珍貴價值的事物。」觀看展覽介紹當中為大家深入淺出地瞭解到具體的展覽內容與意義是什麼,也感受到這個系列展覽有一些突破點。這些突破點在於展覽活動不再局限於展覽,其中展覽活動進行的同時也結合了講座、不同工作坊、參觀創作室和現成物創作等環節。這樣豐富展覽所突出的意義之餘,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展覽其中,希望牛房倉庫等本地文化團體在未來能夠舉辦更多有關懷舊故物的活動。

  雖然由於其他原因而沒有參與屬於這次展覽活動的其他環節,但最近抽空選擇在八月第一個星期日到牛房倉庫參觀這個展覽。這個展覽是免收入場費,在牛房倉庫的大倉展廳進行。這個展覽就快結束,希望有興趣的朋友都去看看。進入展覽第一眼望到的是在大倉展廳牆上張貼著不同的照片,包括有不同工作坊照片和本地知名歷史研究愛好者陳樹榮先生所收藏物品的照片。在牆上張貼陳樹榮先生所收藏「廢物」的照片,或許是展覽工作人員在陳樹榮先生主持講座時拍攝出來。這些收藏的「廢物」物品特色在於大部分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和澳門所留下的歷史足跡,也可見參加工作坊和參觀創作室的人群專心致志地參與活動。

  當目光再向前望,就見到一箱又一箱紙皮箱的上面擺放著帶給不同人不同回憶的「廢物」。首先就是由Franky Wong所分享的紅白機(電視遊戲機)和Gameboy(手提遊戲機),雖然當時科技沒有現在那麼先進,遊戲機畫面沒有現在的那麼立體感,但那種遊戲刺激感和遊戲經典配樂令人難以忘懷。其次就是李琦所分享外婆的針線座,從針線座當中瞭解到李琦和外婆之間的往事。可見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針線座,卻帶出無數的思念情感。另外還有澳門免廢生活協會和施雅欣把沒有用的膠製品和鐵線所製作別出心裁的藝術品,例如使用大量膠製品製作環保浮標,使用大量鐵線製作一個小木偶和小織衣車。感覺最主要帶出一種創意,所有事物都會變得獨具一格。牛哥還分享沒有用的可樂汽水罐重新包裝,從而形成富有創意的創作品。另外還有許多不同的「廢物」,的確讓不同的人從展覽當中找尋可能也同時屬於自己心靈上最珍貴的「廢物」。本人也找到一個,就是小米分享的小熊「毛公仔」。雖然小米分享的「廢物」原本不是屬於自己,但是會讓本人聯想起自己一些仍收藏至今的童年玩具。雖然它只是一個「毛公仔」,卻讓本人想起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另外還有許多不同的創作物,把不同的「廢物」結合翻新得淋漓盡致。例如可以創作一幅抽象畫,可以創作一個茶几,可以創作一個摺紙藝術等。

  展覽除了這些最珍貴的「廢物」分享之外,還有本地知名歷史研究愛好者陳樹榮先生所收藏物品。由於收藏物品特別珍貴的緣故,收藏品被透明玻璃箱蓋起。收藏品包括長條大型的手電筒、「砵砵車」喇叭、單車「車頭燈」、鄭觀應的百年銅鎖、澳門的老報紙。陳樹榮先生所有收藏物品都同澳門歷史有關,可見珍貴的「廢物」可帶出不同的價值,這些價值包括歷史價值和教育價值等,可見社會上一些「廢物」絕不廢。

2013年8月2日星期五

偷步宣傳界定欠清晰踩線活動頻出現 應盡快解決有關澳門立法會選舉問題


相信許多符合資格選民都收到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通知書》,見證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即將在二零一三年的九月十五舉行。由於今年是立法會選舉年,也由於今年有廿二組向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簡稱:選管會)交表參與今屆立法會直接選舉,無可避免發生與選舉有關的事。因選管會需要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所規定依法地履行各種職責及其權限,他們在這時候的角色更為重要。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報》所載由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二零一三年三月四日及六月十日,以批示委任今屆選管會以來,發現在選舉管理上有其問題之處,故此筆者須在此文提出,並以實際情況為考量而給予選管會一些建議。筆者所言絕對不是要借機會暗示批評誰,而是希望從發現實際根源上去解決有關選舉的問題。

  發現對於今屆選管會在選舉管理上問題之處,首先在於如何界定偷步宣傳?根據報道指出「葉迅生表示,選管會接獲居民電話或書面投訴,指有參選組別以電話呼籲選民投票支持某一候選人。選管會開會討論後,認為相關做法不適宜,有可能挑起選民投票給某參選人的意慾,涉嫌偷步宣傳。故本月初已發新聞稿呼籲居民留意,亦警誡其他候選組別注意。選管會本月五日已將投訴轉交廉署跟進。」(《選團涉偷步宣傳廉署跟進》,《澳門日報》,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七日) 本人在社交網站「Facebook」當中也發現,有網友分享一些有參選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直選議員所屬組織贈送的禮品照片,發現許多禮品當中都有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直選議員個人照片。雖然按照《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日程》當中規定競選活動期是由二零一三年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十三日,由此可見競選活動期還有一個月,但涉嫌認為是競選宣傳活動就不斷在社會出現。讓人反思這樣的立法會選舉如何能以公平公正地舉行? 建議選管會向廣大市民多清楚說明什麼行為屬於競選宣傳活動,同時適當地限制所贈送禮品和所辦的活動不能暗中宣傳參選今屆立法會選舉人士。其次選管會應加強處理所有有關違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的投訴力度,其中需要加強的是無論受理投訴與否都要像個人資料辦公室處理一樣,面對每一個投訴首先都有一個有關是否受理的簡單回覆。

  其次問題之處在於如何讓更多選民瞭解參選今屆立法會選舉人士所提出的政綱? 如何讓更多選民瞭解參選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現任直選議員在任期內政績表現如何?這樣需要加強立法會和立法會選舉透明度,這裡的透明度是指讓選民瞭解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工作和參選人背景與政綱、現任議員政績的程度。希望政府當局和社會不同各界在社會上推廣以政綱或政績為根本去評定參選人好壞的精神,若要做到這樣的話政府當局和社會不同各界必須對此問題多下功夫。其實值得本人推薦一個地方是澳門本地網絡組織「明箭行動」的網站(網站為:http://brightarrowaction.blogspot.com),這網站是讓選民參考瞭解參選人日常表現和現任直選議員政績的地方。另外據報道「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消息: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提倡環保選舉,選管會將印製一定數量候選組別的政綱概要供選民領取,不會郵寄政綱概要給選民,二零零九年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時亦已採取同一做法。選管會亦將於立法會選舉網頁上設立下載區,供網民下載政綱概要。」(澳門電台消息,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雖然強調提倡環保選舉是一件好事,但是若果選管會印製一定數量候選組別的政綱概要供選民領取和設立下載區供網民下載,選管會又有何措施讓更多市民知道有這個領取途徑?所有選民是否完全主動領取候選組別的政綱概要?這是十分需要思考的選舉問題之一。

  雖然參與選舉投票是作為澳門市民一種基本公民權利,可見維護公平選舉不單是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的責任,其實也是社會各界廣大市民的責任。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日本政府應審時度勢 處理修憲和國際爭端問題

據鳳凰衛視綜合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上臺後多次宣稱,將會修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取代《明治憲法》而施行擁有「和平憲法」之稱的《日本國憲法》。他 提出不再限制日本的自衛權,並以逐步地增強日本的國防實力。對於是否修改或如何修改《日本國憲法》的問題,在日本國內存在不同的意見。據日本《朝日新聞》 在二零一三年五月二日的報道指出:「根據最新實施的民意調查顯示,對於自民黨『修改憲法第九十六條』的主張,『反對』意見達百分之五十四,超過了『贊成』 意見的百分之三十八。針對安倍及自民黨要求修憲的動作,日本專家稱,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而關於規定『戰爭放棄』的憲法第九條,有百分之五十二的受訪 者認為『不應改變』,超過了認為『應該改變』的百分之三十九。」(《日本超半數國民反對修憲》,《南方日報》,二零一三年五月三日)

從觀察最近日本民意調查顯示,超半數的日本國民都反對該國首相安倍晉三多次宣稱的修改《日本國憲法》方案。也許日本若成功修改《日本國憲法》之後,一 定會直接影響未來東亞三國(中日韓)的周邊關係之餘,同時也間接影響日本國內發展環境。為何日本若單方面宣告修改《日本國憲法》後會影響這麼多因素?正是 由於現在日本與同時位於東亞的中韓兩國有領土爭議時,突然提出改變「戰爭放棄」的憲法第九條規定,讓人感覺日本政治、軍事可能要恢復軍國主義為政治主導。 日本若果這樣做的話,東亞三國(中日韓)的周邊環境由此而無法安寧,因而間接影響在日本經濟發展和投資信心,日本國民日常生活也會受創。所以不能否認一個 國家任何國策決定,同時會影響國民日常生活是否安寧。故此希望日本政府應以國民同不同意和國民日常生活是否影響,作為一個修憲與否的度量衡。就算確實需要 修憲都好,也希望以促進保障國民的權利為基礎。

據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勝出選舉後接受採訪時指出:「今後將優先發展經濟。就修改日本憲法,安倍說,沒有半數以上日本民眾支持,修憲無法實現,因而今後需要『廣泛、深入』的討論。」(《修憲擱淺 安倍留話「今後討論」》,北京新浪網,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雖然現在日本修憲問題擱淺了,但是觀察安倍晉三對於最近有關修憲的決心表現,可能他在日本首相任內不會因此罷休。由此可見,日本修憲問題未因沒有半數以上日本民眾支持而停止,社會外界仍需多重視日本修憲問題事態發展。

我們先看看涉及修改爭議的《日本國憲法》原文,第一點涉及修改爭議的《日本國憲法》原文就是有關修訂憲法的程序:「第九十六條 本憲法的修訂,必須經各議院全體議員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由國會創議,向國民提出,並得其承認。此種承認,必須在特別國民投票或國會規定的選舉時進行投 票,必須獲得半數以上的贊成。憲法的修訂在經過前項承認後,天皇立即以國民的名義,作為本憲法的一個組成部分公布之。」日本自民黨提出「修改憲法第九十六 條」的主張,目的在於降低通過修憲提案門檻,因而能迅速成功修改《日本國憲法》的可能性。若能迅速成功修改《日本國憲法》,對現在支持修憲的日本自民黨等 政黨十分有利。

第二點涉及修改爭議的《日本國憲法》原文就是有關日本國對戰爭的立場:「第二章、放棄戰爭 第九條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按照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說逐步地增強日本的國防實力的前提,就是要不再限制日本本 身所擁有的自衛權。雖然每一個國家都非常需要強調國防實力,但日本在與多個國家有領土爭議的時候強調國防實力時,看來更加明顯增加鄰國之間的衝突敏感度。 令人擔心的是若果《日本國憲法》第九條被廢除,「和平憲法」的性質在《日本國憲法》當中就不復存在。這樣說絕對不是完全否定日本擁有修憲權,只是說日本修 憲都同時影響國際形勢,希望日本政府處理修憲問題和國際爭端時應審時度勢,同時處理問題應常以和平和互利為依歸。否則發生鄰國之間不必要的衝突之餘,也嚴 重傷害鄰國之間人民友誼感情。

2013年7月18日星期四

不一樣的朝鮮

筆者最近看完一本有關親歷朝鮮的遊記,名為《異色北韓》是一本新書,由項明生先生所寫。封面當中簡短的引言是這樣寫的:「黑洞國度:不一樣的色彩 冒險偷拍:數百張珍貴圖片深入禁地:錦繡山太陽宮」 從欣賞封面當中簡短的引言,感覺作者多以新穎或從未曝光的資料吸引讀者。例如從黑洞國度當中,體現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比其他地方異常的色彩。《異色北韓》書中提到朝鮮社會是個濃烈的個人崇拜社會,街道上每一個地方都有崇拜金氏父子的宣傳畫和標語,感覺回到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年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由金日成領導的朝鮮勞動黨創立,至今成立接近六十五年,朝鮮最高領袖更是三代金氏世襲。《異色北韓》書中令人意外的是,帶有許多崇拜金氏父子及其歌頌政權宣傳畫和標語的插圖。除了濃烈的個人崇拜社會之外,還從朝鮮社會當中實際觀察和引用當地購買的書籍,去瞭解朝鮮的另一方面,例如朝鮮人坐巴士和地鐵的情況,反美的氣氛更為激烈,「先軍政治」的突顯等。

其次在冒險偷拍當中,同廣大讀者分享數百張珍貴圖片。按照《異色北韓》書中所說,數百張照片其實精選自廿位朋友冒著被勞改風險而拍攝。其中幾張照片最深刻的是平壤街道上人車稀少,殘舊而且沒有完工沒有窗的大廈還可以住人,到處可見手推車和木頭車,感覺這種生活確實難以想像。還有《異色北韓》一書還帶大家深入禁地之一錦繡山太陽宮,還帶大家欣賞大型歌舞劇《阿裏郎》的表演。幸運的是書中有許多歌舞劇《阿裏郎》的表演彩色照片,遺憾的是因許多地方不能拍照的緣故,而未能把有關錦繡山太陽宮等北朝鮮認為的禁地照片給予大眾分享,這也是本人對這本書最大的遺憾。《異色北韓》一書的封面設計模仿當地書本的特色,帶領讀者去到一個神秘國度。

自從朝鮮最高黨和國家領導人金正日去世,金正恩全面接掌政權以來,書店市面上出現許多有關朝鮮多方面的書。有親歷的遊記,有翻譯為中文的脫北者回憶錄,有翻譯為中文的集中營回憶錄,有與朝鮮名人有關的書。因為朝鮮的事物確實神秘而不可測,有關她的話題自然成為人們的焦點。但港澳書店市面上突然之間出現太多這類產品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對於這類產品有興趣的人士自然符合他們的心意,也可以帶給許多人瞭解這個地方。港澳書店市面上突然之間出現太多這類產品,更體現港澳地區仍然有充分的出版和言論自由。但需要注意深思的是書店市面上突然推出這麼多,有關市場需求會不會因此而減少?

其實書中只是一位遊客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個人感受,不代表所有人對這個國家的感受。當然每個人都因自身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不同事物有不同感受。雖然《異色北韓》書中有關朝鮮半島政治軍事經濟概況、評論不能與中國著名傳記文學作家葉永烈相提並論,但書中始終帶給讀者對朝鮮半島局勢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初步認識。

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

從六三零事件可見警民關係和公民意識有待提高



「全民倒陳聯盟」在今年六月三十日發起「倒陳遊行」,據報載:「『六.三0全民倒陳大遊行』昨午三時在塔石廣場出發,約有一百多人參加。遊行隊伍經過水坑尾公共行政大樓時稍作停留,向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的畫像 (放置畫像的臺上寫有『以權謀私』、『位尊德薄』等字句),進行『追悼儀式』,包括向它灑象徵「骨灰」的紙屑,並行三鞠躬禮,也有遊行人士把紙製棺材及紙紮祭品,作為請願物品,留在大樓的大閘外。當遊行隊伍抵達南灣湖景大馬路,接近政府總部的位置,由於警方形成多條人鏈,不許遊行沿馬路前進,令參加者覺得不滿和不合理,雙方多次發生肢體推撞。其間,一名交通警員更把電單車駛至,前輪非常貼近在馬路上的遊行人士的足部,以此手法要求對方步上行人道,引起在場人士不滿和批評。最終,主辦團體在下午四時四十五分,於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宣佈遊行結束。」(《百人倒陳遊行促下臺》,《正報》,二零一三年七月一日)

加強市民監督政府力量的意義

  這次「倒陳遊行」事緣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在墓地門事件涉及官員濫權和利益輸送,但「經預審,終審法院負責該案的預審法官認為案中沒有充分跡象顯示嫌犯觸犯了輔助人所指的偽造文件罪、瀆職罪及濫用職權罪,因此根據《刑事訴訟法典》第二百八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於二零一三年六月十八日作出了不起訴批示。」(《終院決定 不告陳司》,《正報》,二零一三年六月十九日) 終審法院的這個不起訴批示的決定,在澳門社會引起回響,許多市民發起有關反對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的活動。從中可瞭解到全民直選政府的角度,政府官員直接接受市民的監督,政府更能以市民意願管治好澳門。

  這次遊行值得肯定的是參與人數沒有想像中差,對澳門市民公民意識也不要過分悲觀,因為這是澳門歷史上第一次不同社團派別發起要求政府官員下臺的遊行。公民意識的提高,有利於提高市民監督政府的力量。市民監督政府運作是一種基本公民意識,加強市民監督政府的力量,讓政府施政更能體現市民民意。示威群眾的創意確實讓人感到意外,在水坑尾公共行政大樓進行「追悼儀式」抗議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感到疑問的是為何警方早前允許街坊總會在政府總部前舉行集會,但其他團體遊行人士到達政府總部後,就被警方形成多條人鏈阻止集會遊行人士前進? 政府總部的保安措施理應一視同仁,公平地保障更多市民履行公民權利。還有需要注意的是,交通警員在遊行期間應注意遊行人士的安全。交通警員駕駛的電單車前輪非常貼近遊行人士足部,這確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鏡頭。

遊行解散之後還是遊行?

  按照視頻網站「youtube」賬戶「unusual1000」所上載的遊行影片「全民倒陳聯盟宣佈遊行解散」可瞭解到,「全民倒陳聯盟鄭明軒及周庭希宣佈遊行被迫解散」。當倒陳遊行結束後,按照治安警察局發新聞稿所說:「約於五時,遊行人士宣佈集會結束,但有約一百名遊行人士隨即放下示威的工具離開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並經燒灰爐街及民國大馬路分別抵達高可寧紳士街及衣灣斜巷集結,試圖進入西望洋山。警方基於風險評估,考慮該區域地勢陡峭狹窄的特點、公共道路的整體安全及暢通、對具重要性質的設施及往來人員的保護、旅遊運輸車輛往來頻繁易生危險阻塞等,認為不適宜大量人群在西望洋花園及一帶進行集會遊行活動,故此採取防範措施,築起人鏈阻止人群進入西望洋山,示威者在場擾攘叫囂,與警方對峙阻塞往來交通及行人,對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明顯影響,雖經警方多次勸籲仍不肯散去;直至晚上九時,仍有約二十名遊行人士聚集在高可寧紳士街、竹仔室正街及衣灣斜巷一帶伺機衝破警方的防線進入西望洋花園。」(《警方解釋封園原因》,《正報》,二零一三年七月一日)

  其實治安警察局都證明約一百名遊行人士隨即放下示威的工具後,仍有約二十名手無寸鐵市民去西望洋花園及一帶散步,何會是治安警察局新聞稿和李小平局長後來所指他們散步是「遊行的延續」或「黃飛鴻徒弟出山」?從觀察有網友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載有關相片可瞭解到,治安警察局這場行動不單影響散步人士去西望洋花園及一帶地方活動,治安警察也不允許放狗人士等其他市民在西望洋花園附近經過。應該在日常日子多舉辦促進員警與市民溝通的系列活動,通過員警與市民互相溝通才能加強警民合作,也能促進警民關係。

關心澳門的遊行人士絕對不是狐狸

  令人遺憾的是,這次遊行的人士被港澳傳媒工作者陳思國在《力報》專欄文章《「散步」還是「遊行」?》批評是「披上羊皮的狐狸始終是狐狸」。他竟然把關心澳門時事的遊行人士是披上羊皮的狐狸,難道關心自己的家澳門是錯誤嗎?他還說「你在參加遊行,任你鐵嘴銅牙自稱『孫子』、『王八蛋』,你的身份還是『遊行人士』。」陳思國先生有何理據證明早已放下示威工具的散步人士,他們的身份還是遊行人士呢?陳思國先生雖然在《力報》專欄文章《「散步」還是「遊行」?》所謂理據說「一個人有多重身份,決定其身份的不是任意一個名稱,而是其處境和行為」,但感覺理據提供還不充分。因為遊行人士在遊行結束後自然結束遊行處境和行為,他們後來散步都同遊行沒有任何關係,難道散步都是集會遊行處境和行為的一種?

  除了港澳傳媒工作者陳思國的言論之外,還有部分網友在社交網站「Facebook」當中和一群教友家長在《華僑報》說「遊行」,都是只有批評關心澳門的遊行人士和散步市民,而沒有批評警方在這次事件有關行動的表現,證明公民意識在澳門仍有待提高。警方是否涉嫌濫權都好,自然影響法律賦予公民權利在社會的落實,千萬不要以為社會上發生所有事件完全不關你的事。

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最近的澳門學聯有確實為學生爭取權益嗎?

在澳門回歸前的一九六六年「一二.三」事件當中,澳門學聯更能體現愛澳門而且愛學生的情懷。按照一九九九年出版的《澳門百科全書》條目《「一二.三」事件》所載,其中記載「一二.三」事件的前因後果,也記載澳門學聯在「一二.三」事件當中的表現:「一九六六年十一月,澳門氹仔居民自籌經費興建坊眾小學,因事先未向澳葡當局申請而自行架搭竹棚架,澳門市政當局派人強迫停工,當地居民不服,雙方對峙。十一月十五日,澳葡當局出動軍警毆打民眾,打傷三十四人。氹仔居民對此表示抗議,並提出五項要求。澳門各界代表亦支持氹仔居民的要求。十二月三日,澳門各界代表為氹仔事件赴澳督府請願,澳葡當局派軍警毆打請願代表,致使四十五人受傷,激起澳門人民極大的憤慨,紛紛走上街頭,抗議當局的暴行,市內發生騷動,而澳葡當局不顧一切地鎮壓群眾,又造成三人死亡,六十三人受傷,製造了「一二.三」血案。十二月五日,澳門中華學生聯合會向澳葡當局提出五項嚴正要求,遭到拒絕。澳門人民的抗議行動,得到中國內地人民的支持,十二月九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處向澳葡當局提出四項嚴正要求,包括接受氹仔居民的五項要求和中華學生聯合會的五項要求,嚴懲兇手、賠償損失、不許蔣介石特務在澳門活動等等。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澳葡當局被迫宣佈無條件接受所有要求。」

認識完整的澳門歷史才能普及公民意識

在任內發生一九六六年「一二.三」事件當中聲援澳門氹仔居民和一九六七年衝擊天主教聖若瑟中學等事件的澳門學聯主席,按照《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成立六十周年紀念特刊》所載是第十七屆的容寶山先生,但紀念特刊當中沒有請容寶山先生作訪問。該會理應請容寶山先生作訪問,讓他的聲音令更多人了解澳門學聯在中國「文革」十年時期有何表現。雖然澳門沒有直接參與中國「文革」,但當時傳統社團發動許多響應中國「文革」的運動,可是從圖書館翻閱現在傳統社團的紀念特刊均大部分沒有記載當中。雖然《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成立六十周年紀念特刊》有記載,但沒有記載一九六七年衝擊天主教聖若瑟中學事件。同時澳門社團發展史是澳門歷史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支,讓更多人了解澳門傳統社團在中國「文革」十年時期的表現,讓人更進一步以史為鑒,從而讓自我得到提升。讓澳門市民擁有完整的公民意識,必須學習完整的澳門歷史。

《澳門百科全書》的條目《「一二.三」事件》其中提到澳門中華學生聯合會在十二月五日向澳葡當局提出五項嚴正要求,但遭到澳葡當局的拒絕。所謂五項嚴正要求,按照《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成立六十周年紀念特刊》第七十四頁所載是:「一、全部接納和實現氹仔居民所提出的五項要求。二、懲辦指揮鎭壓我愛國師生的主兇傅基利。三、立即停止開槍掃射澳門同胞的罪行。四、對被害者負責賠償一切損失。五、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鎭壓我澳門同胞的殘暴行爲。」澳門學聯對澳葡政府嚴正要求的有關行動,是解決「一二.三」事件問題產生積極作用。其後澳門學聯在「毛澤東思想學用會」上通過三點意見,要求把中國國民黨特務從澳門趕至台灣,證明澳門學聯在處理問題上立場堅定和絕不姑息。

澳門現行青年和學生政策是否合理?

可是現在的澳門學聯雖然為許多青少年朋友舉辦許多交流和比賽活動,但從網絡組織「明箭行動」創作一幅諷刺網絡照片可以了解到,最近發生的澳門科技大學學費加價事件、澳門留台學生爭取自由回家運動上,澳門學聯沒有像當年般向有關當局或校方嚴正提出幾點要求。最近幾年來發生的國際國內問題,似乎澳門學聯除了關注賑災之外,對國內人權問題、國外敏感尖銳問題等都沒有作出聲明聲援。據《澳門特區政府公報》透露自從二零零二年起,澳門學聯就一直被政府委任為青年事務委員會,相信許多人不大了解澳門學聯在青年事務委員會的表現。相反許多非親建制青年有份參與組成「全民倒陳聯盟」在今年六月三十日發起要求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下台的遊行,但似乎澳門學聯對最近與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有關的時事新聞不太重視。部分非親建制青年也曾各自組成「讓澳門在臺學生自由回家」、「反對澳科大學費上漲計劃」的網絡組織為自身學生權益挺身而出。雖然他們在過程中有幾分波折,但不至於沉默地對待自身權益於不理。

故此現在的確要反思澳門學聯等社團或個人仍被官方委任作為青年事務委員會是否合理? 繼而引伸反思澳門現行青年和學生政策是否合理? 其實事務委員會的委員必須透過民選產生,民選產生的事務委員會委員才具有其民意代表性。澳門所有的事務委員會正常工作運作理應更透明化,因為委員會所負責的事務屬公共利益有關。加上澳門學聯作為學生社團在最近沒有公開捍衛學生權益的表現,沒有向有關當局或校方嚴正提出幾點要求。加上澳門學聯絕對不能代表全部學生,學聯所有意見只能代表一個法人社團的意見。故在青年事務委員會還沒有普選之時,學生社團為學生維權作用不大時,某事件受影響的同學們挺身而出捍衛自身權益做法是正確的。

最後要為「探究學聯今昔之別」主題文章作一個總結,其實作為學生社團理應為同學們捍衛更多學生權益,學生社團舉辦所有活動都要同時對得住良心,這樣做才會讓事情更能事半功倍。同時捍衛學生權益最主要是靠學生自己,千萬不要過分依賴社團。

探究學聯今昔之別<三>

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

對八九北京學運立場突然變節的學聯

     在學聯最近發表嚴正聲明當中,指出六月一日至六月五日都有「獻愛心、共成長」系列的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其實可適當調整活動舉辦的時間,六月一日晚就辦「留守心靈,送暖獻愛」音樂晚會。若果學聯這樣做的話,社會上應該沒有太大意見。實在很想知道以什麼理據可以証明,在時間安排上沒有影響澳門及內地兒童和學生日常作息?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當然要在六月一日更有意義,在六.一假期安排有關活動才讓更多少年兒童感受到節日的歡樂和意義,不然會給人誤會「六四」就是兒童節。舉辦有關對象活動,必須顧及有關對象對活動感受,才能把活動辦得更好。

學聯有歷來尊重「六四」悼念大會的舉行嗎?

  在澳門學聯嚴正聲明其中還有一段:「澳門是一個多元和法治社會,本會歷來尊重各社團和各人士表達自身訴求的自由和權利,但對某團體和個人以民主為名,只准自己享有表達訴求的自由和權利,橫加干涉、阻礙其他社團和個人表達訴求的自由和權利的行徑表示強烈抗議。」必須注意的是在學聯嚴正聲明當中,學聯竟然稱「本會歷來尊重各社團和各人士表達自身訴求的自由和權利」。學聯自從一九九五年六月四日起,就在原先經常舉辦「六四」悼念大會的議事亭前地大規模地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干擾「六四」悼念大會的正常進行,最後「六四」悼念大會只好轉移場地至玫瑰堂前地舉辦至今。澳門學聯這樣做,就算是歷來尊重各社團和各人士表達自身訴求的自由和權利嗎? 這樣也算是尊重「六四」死難者嗎? 學聯在這方面都做得不好,何有資格指責其他團體或個人橫加干涉、阻礙其他社團和個人表達訴求的自由和權利呢?

  還有存在本人腦海的不明白之處,在於為何有些澳門學聯會史在《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成立六十周年紀念特刊》當中沒有任何記載? 該會在公開場合不再提及部分澳門學聯會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當代地方誌的編修,都對「文革」和八九學運有關情況沒有避開不寫,為何澳門學聯不可以?其實作為親共的愛國愛澳社團,應該多學習前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小平同志曾號召社會各界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處事。相信部分讀者,其中包括學聯部分現任理監事,都不太清楚學聯當年如何為澳門氹仔居民維權?學聯當年對八九學運是如何聲援支持? 那麼筆者分享自己有關收藏,搜集圖書館和網上可信任的文獻資料,重新鋪陳整理同時對今昔學聯作出比較,讓大家了解澳門學聯更多。筆者只是一位業餘歷史愛好者,在所難免會有錯漏。如有錯漏,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正。

突然變節的學聯

  回想起二十四年前的澳門學聯,對北京學運的態度的確是另一番景象。按照《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成立六十周年紀念特刊》所載,當時的澳門學聯主席是第三十八屆李柏輝先生。在紀念特刊當中都有訪問李柏輝先生的資料,但遺憾的是資料沒有提及李柏輝先生如何領導澳門學聯發起聲援八九北京學運的活動,《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大事年表》也省略澳門學聯發起聲援八九北京學運有關記載。從澳門大學圖書館澳門報章剪報索引和本人一些收藏可以觀察到,澳門學聯聲援八九北京學運的足跡: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學聯發表公開信聲援北京學生行動」。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學聯關注小組函各校同學把愛國運動消息告親友齊心支持北京學運」。晚上八時在會址舉行執委會,出席學聯執委一致贊成組隊參加在五月二十三日澳門中華教育會舉行的師生大遊行,並動員更多同學積極支持。會上並發五點要求的嚴正聲明。在同一天還募集了捐款,已交給澳門中華教育會轉交給北京同學。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學聯組隊參加澳門中華教育會舉行聲援八九北京學運的師生大遊行。一九八九年六月七日午,學聯在濠江中學召開大會聲討中國政府血腥暴行。一九八九年六月十日,「暨大校友設支援穗學運組今日假學聯討論具體行動」。觀察有關文獻資料可以感受到,澳門學聯的愛國情懷在澳門回歸前對中國八九學運的態度更能體現,如今的學聯對八九北京學運的態度確實今非昔比,也感到意外的是對聲援八九北京學運立場突然變節。

  其實關心留守兒童的主題是完全無錯,而且完全有意義,但學聯選擇地點與時間就完全出錯。選擇時間錯誤在於「六四」慶祝「六一」是不合理的,按照中國人習慣以死為大,從來沒有聽說過開追悼會旁边大搞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的有關活動。雖然各自政治見解不同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無辜的人死了是值得慶祝嗎? 追悼會旁边大搞慶祝活動,慶祝「六一」活動有如何社會意義都好,所有意義都會化整為零。

探究學聯今昔之別<二>

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

民國舊建築被開發商強拆 穗文物保護工作令人憂


筆者原計劃在未來幾個星期為大家以事實為根據,不誇張不抹黑地述評學聯的今昔,從而再引伸反思澳門現行青年和學生政策是否合理。但因最近本人家鄉發生一個突發的令人氣憤事情緣故,述評學聯今昔的主題只能留在下星期再繼續。做人始終要飲水思源,絕對不能不聞不問。

那麼一個突發的令人氣憤事情,是什麼事情呢?根據報道:「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林建岳捲入違規強拆廣州歷史建築物風波,事件引起全國嘩然,廣州人憤慨!被清拆的兩幢樓房位於越秀區金陵台和妙高台,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其中妙高台曾是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被評為具歷史價值,應予以保留,當局已發出『緩拆令』,但林建岳旗下的地產公司漠視禁令,日前漏夜動用兩台挖土機偷偷將這兩幢民國建築強行夷平。廣州各相關部門知悉事件後均感震驚,表示『強烈譴責,並感到痛心,會依法依規從速處理。』內地傳媒連日來均廣泛報道今次事件,就連官媒人民網也轉載,並且形容為罕見的強拆歷史建築事件,甚至遠至台灣的媒體亦關注此事。根據報道,六月十日晚上十一時許,兩台挖土機開入廣州市越秀區觀綠路和詩書路交界的金陵台和妙高台,拆毀詩書路六十九號及六十九號之一的兩幢民國時期樓房,現場剩下一片頹垣敗瓦,鄰居見狀都搖頭嘆息。」(二零一三年六月十六日,《林建岳強拆薛覺先故居》,《東方日報》)
從《東方日報》的頭條報道中得知,原來位於廣州市越秀區詩書路六十九號及六十九號之一的兩幢民國時期樓房,其中妙高台曾是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官方也曾經發出「緩拆令」,但林建岳旗下的地產公司不聽「緩拆令」,偷偷地把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強拆。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被強拆不單是廣州的損失,也是嶺南文化的大損失。事件不單引起全國嘩然,也讓廣州人憤慨!其實這個問題上,政府和發展商都有責任。

政府在於有全力保護歷史文物的責任,但最近情況來看感到政府保護歷史文物工作有點不足。雖然據報道指出國家、廣東省、廣州市文物局也表示強烈譴責和十分痛心,但本人曾經以網上留言方式留言給廣州文化局,以黃霑在廣州的故居作為其中一個例子,反映有關保護名人故居的問題,也建議設立一個廣州名人博物館。但政府很久都沒有回覆,在本人多番詢問之下,局方終於回應一段話。因原市文化局、原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市版權局)的職責整合劃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挂市版權局牌子),原市文化局網站早已停止服務的緣故,有關留言早已被刪除。記得局方回應指保護名人故居存在一定難度,在於處理名人故居的同時存在有關物業問題。愚見認為若有關物業屬於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應該保障物業權益的同時,也應以文物局保護為先。文物局應加強對歷史文物保護的監管,增加處分違法強拆或破壞的力度,才不會讓不聽「緩拆令」或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都把有關文物不同程度破壞的情況發生。發展商也有其法律責任,從民國舊建築被開發商強拆事件可以看出,在於顧及地區發展的同時,所有行動都要依法和依民意的進行。否則讓人反感之餘容易惹來官非,也破壞應保留文物或生態的完整性。

其實黃霑在廣州的故居在一九九四年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但現在被改作為幼稚園,外牆也被塗得面目全非,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這裡就是黃霑在廣州的故居,建議廣州政府當局製作標示廣州重點文物位置的地圖,舉辦一些普及文物的活動,讓更多人認識文物的重要性。黃霑故居與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問題有些類似,但黃霑故居情況沒有薛覺先故居這麼差。希望所有名人故居都修建恢復原貌,開放全部或部分給遊客參觀。這件事讓全國每一個地方都有很大回響,更體現文物保護工作令人擔憂。類似黃霑、薛覺先等的名人故居問題還有許多,希望有關負責名人故居問題的政府當局重視這個問題。

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

有何理據讓六四成為兒童節?


今年紀念六四燭光晚會上發生一段小風波。雖然不同的當事團體或個人,對一些問題上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看法產生因素或許是對政治角度問題上的不盡相同,對社會價值觀的不盡相同,對事件態度也不盡相同。這樣的多個不同,從而影響團體與團體之間關係,或個人與個人之間關係,因而形成敵我矛盾。

荒謬的澳門六四兒童節

  據澳門青年動力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所說他們以個人行動方式前往議事亭前地瞭解由學聯主辦的慶祝兒童節的節日表演,並沒有惡意滋擾的意圖。但其中一位青年動力女成員梁海欣同學「被其中一位彪形大漢以腎部用力撞向下體敏感部位」,梁海欣同學立刻大叫非禮並向附近警務人員求救,但警方人員沒有理會。可惜該「陌生大漢亦否認指控」,還以「迅速淹沒於人群當中」。梁同學「有感女性尊嚴受損,決定前往司法警察局報案追究。」要幫受害當事人梁海欣同學說一些話,其實她現在早已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公開說明只是被大漢用力撞向敏感部位,而絕對不是性騷擾。希望學聯方面分清楚什麼是性騷擾?

  可是學聯方面卻表示:「對於早前青年動力有女成員表示,六月四日晚參與集會時,被學聯人員阻撓拍攝及碰撞,並聲稱受到性騷擾,學聯希望對方提交有力舉證,並會對有關指控保留反控訴權。」(澳門電台消息,二零一三年六月七日)由於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故此在事件細節上不會評論太多。但學聯作為活動主辦單位,始終都有保證參加者擁有安全環境參與活動的責任。警務人員作為維持治安者,都有保護市民的責任。

  值得討論的是,有何理據讓六四成為一年一度的澳門兒童節?最近發現有網友更諷刺地呼願六四兒童節成為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心想難道學聯完全不明白二十四年前的中國發生什麼事嗎?雖然每一屆學聯理監事成員對世事的看法不盡相同,但難免會讓外界把不同年代的學聯作出比較。若把不同年代的學聯作出比較,這個現在六四慶祝六一的學聯難免讓人反感。觀察學聯對八九學運的態度如何,可觀察學聯真正愛國愛青少年兒童程度如何。愛國絕對不是愛黨,也不是八股式地愛黨方針,而是關心於祖國國民生活是否擁有民主自由的小康之家。

六四時候無辜死去的青少年兒童不值得學聯紀念嗎?

  另外本人對學聯在澳門多間傳媒當中發表的嚴正聲明有點疑問。部份原文內容如下:「本會一直以來關注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此,適逢「六‧一國際兒童節」,本會舉辦「獻愛心、共成長」系列活動,組織在內地農村生活、缺乏父母照顧的留守兒童來澳進行藝術交流活動,希望藉此引起本澳市民注意,關注內地留守兒童問題。」對於學聯聲明的不明白之處,在於雖然關心留守兒童的主題非常有意義,但紀念在六四時候無辜死去的少年兒童就沒有意義嗎?天安門母親網站的六四死難者名冊當中有記載一位男孩名叫呂鵬,遇難時年齡只有九歲,是北京順城根小學三年級學生。在「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夜十二時左右,在復興門立交橋附近被戒嚴部隊射中胸部,當場死亡。屍體曾被民眾置於敞蓬車上遊行示眾。」

  還有一些六四死難者年齡只有十多歲或二十多歲,要記住他們還是青少年,學聯就認為也不值得繼續紀念他們嗎?為何學聯對他們名字一字不提?需要思考的是,在開追悼六四晚會旁邊,大搞載歌載舞的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的活動,是一種適適當的行為嗎?

探究學聯今昔之別(一)

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評論為誰而寫?

常常所指的評論寫作,就是指筆者對世間某樣事物進行深入淺出的評價,評論的類別其中包括政治評論、經濟評論、文藝評論、軍事評論、社會評論等。評論寫作是新聞報業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值得我們討論的是撰寫評論到底為誰而寫?

最近本人剛剛在明愛圖書館借來兩本有關新聞評論的書,第一本就是一九八九年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李向國、毛健民、張光強編著的《新聞學三百題》。書中以問答形式,詳細地介紹什麼是新聞學。另一本就是一九七七年由台灣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出版,程滄波等著的《評論寫作》。書中以不同種類的評論作為一個章節,特色在於分點地教授如何撰寫不同種類的評論文章,有志於撰寫評論或提高評論水平的讀者可值得借來一看。不過兩本書對評論寫作的看法都不盡相同,或許是兩岸政治形勢也不盡相同的緣故吧!

《新聞學三百題》一書當中指出評論寫作的其中一個基本要求是:「新聞評論的立場、觀點,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即正確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正確反映人民群眾的理想、願望和要求。一句話,要正確傳達黨和人民的聲音。報刊和廣播、電視上的新聞評論,都不是什麼「個人見解」,而是代表黨、人民(西方同樣如此,是代表階級或社會集團)說話,在政治上必須保持黨中央一致,不能以個人好惡妄發議論。新聞評論的黨性原則,主要表現在這裡。新聞評論闡述觀點時,必須必須黨的思想路線,遵守黨的宣傳紀律。」這個所謂強調黨性的評論寫作基本要求,完全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若所有評論都不能擁有什麼個人見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何以稱之為有言論自由?撰寫評論時理應以較為獨立的立場思考,為讀者多角度而且中肯地作出評論,同時也理應注意在評論的時候不要胡亂誹謗或侮辱別人就可以了。在《新聞學三百題》一書中認為評論文章必須強調黨性其實與黨八股無異,可是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等曾經強調反對任何一切形式的黨八股,還強調必須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處事。讓人不太明白的是,到底誰的話才是正確?

可是在《評論寫作》書中的導論認為:「一個具有批評能力的記者,就如一個披上了甲冑的武士,會有能力抵禦一切的企圖操縱媒介內容的人士或集團的圍攻,而為他的閱聽人作恰當的選擇在媒介上面相當正確地反映現實,並為閱聽人作公正的說明,幫助他們來理解這個世界。」文章當中所指的閱聽人,就是廣大讀者本身。傳媒人寫評論只是談談筆者自己對一切世間事的看法,也為廣大讀者談談心。特別強調黨性的評論文章非常黨八股之外,也束縛自己對題材發揮和意見表達的自由,不利於一個地方的民主發展。不過始終相信如《評論寫作》書中的導論所說,一個具有批評能力的人去工作,一定會切實地為讀者們作恰當選擇在媒介上正確地反映現實,也以公正說明地幫助讀者們來理解這個世界。

曾經教授本人時政評論的恩師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先生曾說:「時政評論要常常保持關愛之心,同時要有三感:責任感、歷史感、使命感。」從而感到作為一名年青人,必須常保持關愛之心,而且有志地貢獻社會。沒有責任感、歷史感、使命感地撰寫評論,絕對不是及格的撰寫評論態度。

□ 建燁

2013年5月24日星期五

應以世界和平和國民權益為重



近日最為熱烈討論的國際時事話題,乃是台灣「廣大興二十八號」漁船的一位漁民洪石成,日前遭菲律賓公務船射擊身亡的事件。「廣大興二十八號」事件的影響性當中涉及台灣和菲律賓關係的變化,同時也破壞菲律賓在國際上的對外形象。

台灣漁民遭射擊身亡絕不「偶然」

  根據有些報道可以瞭解到,台灣和菲律賓當局對「廣大興二十八號」事件的看法和態度不盡相同,而直接導致衝突的發生。根據台灣中廣新聞,報道台灣當局認為:「廣大興二十八號漁船遭菲律賓船艦開槍後,經屏東地檢署初步調查,法務部公佈研判結果。政務次長陳明堂說:「依據漁船航程記錄器顯示的時間及座標位置,在東經一百二十二度五十五分四十一點三七秒、北緯十九度五十九分四十七點二七秒,事發地點為我國經濟海域區域內,並沒有侵入菲國領海。」台灣當局初步調查認為,就是「廣大興二十八號」完全沒有侵入菲律賓的領海。台灣當局對菲律賓政府表示追究「廣大興二十八號」事件到底,菲律賓政府必須在台灣規定的時間限期內實現四項要求,其中包括道歉賠償,否則進一步制裁菲律賓政府。

  但根據自由電子報網報道,原來菲律賓政府卻表示:「菲律賓媒體報導,菲國海岸防衛隊(Philippine Coast Guard)的調查報告出爐,指稱他們是為了打擊非法捕魚的「壞人」而執法,只是在試圖停止廣大興二十八號動力時,「偶然」殺了台灣漁民。菲媒指出,負責執行海上巡邏的MCS-三零零一海巡船,五月九日在班塔延(Bantayan)約三十九浬外發現二艘捕漁船正在進行非法漁獵,便通過魚標先找到台灣漁船位置。」菲律賓國家調查局局長羅哈斯(Nonnatus Ceasar Rojas)更認為,他們組織的調查小組早已將整件「廣大興二十八號」事件的事實與來龍去脈調查得詳盡清楚。可見台菲兩地對「廣大興二十八號」事件的看法和態度不盡相同,從而導致矛盾發生,而讓菲律賓政府未能及時作出道歉賠償。可能他們以為已將整件「廣大興二十八號」事件的事實與來龍去脈調查得詳盡清楚,而且感覺是台灣當局的錯誤,質疑為何菲律賓要向台灣當局道歉賠償?但想深一層本人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曾看過台菲兩地軍事力量比較圖,感覺菲律賓的軍事力量比台灣相差很遠,難以想像菲律賓最近常與周邊國家或地區產生摩擦。需要質疑的是,菲律賓政府到底有沒有調查清楚?其實台灣當局的調查較為詳細,連東經北緯都查出來給外界知悉,理應不會有太大的錯誤嘛。就算確實要攔截不明來歷的漁船,都不至於即刻把台灣漁民「偶然」殺了,而是警戒驅逐。因人命悠關的原因,難以想像菲律賓政府「偶然」殺了台灣漁民,故此菲律賓政府當中的責任絕對不能推卸。

菲律賓政府處事應慎重

  據報載,菲律賓政府最近因未能及時向台灣當局作出道歉賠償,台灣當局實施十一項制裁措施制裁菲律賓政府,直到符合台灣當局四項要求為止。台灣當局實施十一項制裁措施制裁菲律賓政府,最大的受害者不是菲律賓政府,而是菲律賓國民。相信台灣當局制裁菲律賓政府,絕對不是針對菲律賓國民,而是希望菲律賓政府能盡快符合台灣當局四項要求。台灣當局想不到菲律賓政府雖然道歉了,但還未完全實現其四項要求,而採取進一步制裁菲律賓政府的舉措。

  本人較為喜歡的一位UFO、靈異、旅遊專家雲海先生曾撰寫的文章《如此菲律賓》談及對到菲律賓旅遊的感受,遇到一個無禮貌和道理官員,也遇到一個出陷阱的馬伕,感慨「一個官員、一個馬伕,已表達了這國家的性格,我不會再去了。願枉死在那裏的香港人安息!」菲律賓政府還不轉變政策態度的話,還要常與周邊國家或地區產生摩擦的話,菲律賓政府在國際上的對外形象會下降至谷底,同時會被世界上任何國家或地區人民所孤立,菲律賓的觀光業和菲傭業等行業會大受打擊,同時也影響華僑或華裔在菲律賓的人身安全。

  菲律賓政府與周邊國家或地區產生摩擦的事件除了「廣大興二十八號」事件之外,還有馬尼拉前警員劫持香港康泰旅行團事件、中菲黃岩島對峙、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沙巴衝突危機。菲律賓政府千萬不要自視過高,不要常與周邊國家或地區產生摩擦,應該以世界和平和國民權益為重。沒有與周邊國家或地區和平穩定,就沒有一個良好的發展政治經濟環境。沒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經濟,菲律賓國民權益因而重創。

2013年5月17日星期五

解決澳門學生留級率問題的重點所在



澳門學生留級率問題嚴重,近年受到本澳多個傳媒或社團等關注,也得到香港多個傳媒的頭條關注。有幸得到許多傳媒或社團等多方面的報道曝光,外界而對澳門學生的留級率問題作廣泛關注。需要說明的是外界對這難題廣泛關注,並不代表就此能夠完全解決這些問題,只是成為其中一個解決澳門學生的留級率問題的出發點。本人都曾受教育留級制度痛苦折磨過,當然感同身受地感受到現在學生所受留級制度的壓力有多深。

  解決澳門學生的留級率問題,絕對沒有想像中簡單。澳門學生的留級率問題現況,也絕對沒有想像中好。參考專欄作家子龍在《華僑報》專欄文章《談澳門高留級率》當中引用資料稱:「根據教青局公佈的資料,回歸十年,澳門基礎教育階段的留級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初中階段,十年來穩定在百分之十三點八至十六點七之間,以二零零八∕二零零九為例,初中留級率為百分之十三點九,為六十五個參與OECD舉辦的PISA測試的國家和地區中最高!近兩年來,留級率雖然有所下降,但初中仍在百分之十一以上,高中仍在百分之六以上。根據OECD的研究,留級率高的地區其在PISA測試中的表現相對較差;又據一些訊息顯示,國際上對留級制度普遍呈不贊成的態度,或正在設法減少留級率。在上述這樣的國際教育背景下,澳門基礎教育階段此一高企的留級率,尤其是奪取OECD統計之冠的結果,引起了本澳教育界的高度重視,並對此作出思考和研究。」我們可以根據澳門教青局公佈資料,也根據OECD的研究來看,看出澳門學生留級率問題的嚴重。所以不用筆者多說,這些數據可證明留級率問題在澳門的存在。

  應該需要思考的是,為何學生的留級率問題在澳門始終居高不下?以下按照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問題,會不會是一些學校為了提高其升班資格或畢業合格的標準,從而提高學校畢業證書的含金量? 其實提高學校畢業證書的含金量,對於校方而言絕對不是壞事,因為可以吸引更多人到該校就讀。對於學生也絕對不是壞事,讓學生畢業後就學或就業帶來優勢。可是提高該校畢業證書含金量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學生所受的讀書負擔壓力有多少?因為校方提高其升班資格或畢業合格標準的同時,也會提高對學生所受的讀書負擔壓力。故此千萬不要輕視學生所受的讀書負擔壓力,若許輕則情緒異常,重則輕生送命,也讓部分學生日常生活常於補習社中經歷。何以體現「全人教育」?這樣說絕對不是認為學校畢業證書含金量沒有提高必要,而是提高的同時必須顧及學生們的感受。其次實行留級制度會不會是為了增加學生的讀書緊張氣氛而設?對於學生而言,留級制度確實給予學生一定的警戒作用。常常想著成績不合格就不能升班,嚴重的就是被踢出校或不能畢業。但過分給予學生許多讀書緊張氣氛,從而讓一些學生因此討厭上學,因而導致一些學生成為無助地成為雙失青年,從而引發與雙失青年有關的社會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可以了解到,學生留級率的多少直接影響一個學生成長之餘,還間接影響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那麼解決澳門學生留級率問題的重點所在哪裡?除了家校促進合作解決問題之外,學校在教學事務安排上應多聽學生意見,同時學生應盡最大努力創造更進一步的成績。同時社會各界除了高度關注之外,還要有解決問題的有效行動,也要有解決留級率問題的決心,才能把澳門學生留級率問題完滿解決。

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

談談如何改善保護故宮文物

根據《京華時報》的新聞文章《男子砸碎故宮玻璃續:故宮稱受損文物可以修復如初》所載:「故宮又攤上事兒了。前天,一男性遊客將翊坤宮一塊窗玻璃打碎並傷及文物。昨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召開新聞發佈會,稱此為突發事件,肇事者未與工作人員發生衝突就砸碎玻璃。故宮方面表示,損壞的清代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為國家二級文物,可修復如初。下一步將儘快加裝防砸玻璃,並在整個故宮安裝數倍于當前的高清攝像頭,使監控無死角。「砸窗」事件發生在故宮西六宮之翊坤宮。此前網傳,肇事者因被工作人員阻止拍照而怒砸玻璃。對此,故宮方面昨天予以否認,一方面現場是允許拍照的,另一方面據監控錄影顯示,該男子砸窗前未與工作人員有過接觸。發佈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播放的監控錄影顯示,前天上午十一點八分左右,肇事者來到翊坤宮的影壁門旁,此時周圍遊客在正常參觀,他向前走了幾步,突然加速沖向正殿右側的玻璃窗,消失在畫面中。幾秒鐘後,該男子折回,白色T恤沾有血跡,欲走下臺階,被沖上前來的工作人員控制住帶離。因砸窗處屬監控「死角」,該男子擊碎玻璃的場景未被錄下。據視頻資訊,肇事者從走進翊坤宮前門到砸窗再到被帶離,前後僅十五秒鐘。」

觀察男子砸碎故宮玻璃一事感覺其中有些疑點,就是為什麼現場是允許拍照,但肇事者卻強調被工作人員阻止拍照? 現在需要注意的是,故宮現場是否有明確的指示牌指示適合拍照地方? 記得四年前去北京故宮時,什麼地方都可以影,沒有什麼指示牌指示什麼地方不可以拍照,相信肇事者與工作人員之間只是一場誤會。但希望在參觀點擺設更多完整的指示牌,讓遊客了解需要注意的參觀事項。同時希望負責故宮的工作人員加強特殊情況的應變能力,應不同時候都及時把事件影響力度降至最低。其次怎樣讓社會外界相信損壞的清代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可修復如初?愚見認為文物一旦嚴重損壞,就算成功修復也好未必能修復如損壞之前的模樣。應立法加強處罰破壞文物肇事者的力度,殺雞儆猴地讓人們知道破壞文物的嚴重性。除了立法加強處罰力度之外,需要安裝更好的保護和監控設備,才能加強文物的保護。還有的疑點是肇事者是否了解破壞擁有悠久歷史的文物,對地球人的損失有多大? 一件歷史文物不只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之寶,也是世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從觀察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當中,可了解人類的過去。了解人類的過去,就可以把握人類的未來。相信從事件當中可了解到,中國社會上文物保護意識仍不是太普及。故此社會上應加強如何當一個合格遊客的公民教育,才能夠治本地解決這次事件上呈現的有關問題。其實本人在以上提出有關改善管理故宮文物措施的一些觀點,都可以套用於其他國家或地區例如意大利、澳門等存在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當中。同時維護北京故宮等歷史文物工作需要靠大家努力,才能讓歷史文物的維護工作做得更好。

故宮曾作為明清兩朝代的皇宮,也是在「文革」當中作為中國官方重點保護的歷史文物之一,故宮的安全措施理應沒有可能這麼差。加上中國人口多始終是一個事實,本人在四年前跟旅遊團去北京故宮時早已親歷其境。感覺中國人口多,遊客就會自然多。當進入北京故宮的一刻,見到的第一眼絕對不是古老的建築群,而是恐怖的人群。難怪現在故宮的各個宮殿內都不會對外開放,就是害怕恐怖的人群對故宮的各個宮殿可能會進一步破壞。可見故宮這樣的情況若沒有完善管理故宮文物措施,後果將會很嚴重。對於這樣的情況,根據《城市快報》所載,相關部門和專家曾提出了一些對策:「比如北京市政協建議,故宮可考慮將「宮」與「院」分離,一方面使故宮成為集中展現明清皇家宮廷文化的場所,另一方面擇址新建一座博物院,作為專門展示故宮所藏一百八十餘萬件文物舊藏的場所。除了故宮以外,他們還提出天壇、頤和園的一些管理方式,如採取劃分文物保護區和休閒鍛煉區,對重點保護區域施行特殊管理,嚴格控制舉辦大型活動的數量等。」其實「宮」與「院」分離計劃實施或許只能夠加強文物的保護,但遊客數量始終控制不大。若許唯一可行辦法,就是控制每日參觀文物古蹟的人流量。所以千萬不要過分滿足遊客的需求,而讓有其歷史等價值的文物遭受更大折磨。




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口號的提出是否解決到中國社會問題





     在中國國內最近出現的口號,包括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提出的「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的「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這些中國共產黨歷年來的口號主要是以改善中國社會問題為核心,以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等而制定的。但是有點質疑的是,這些口號實際上存在社會作用有多大?本人曾撰文指出中國一直受地方主義盛行影響,俗點來說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以中共黨史上曾出現的口號未必能在地方上完全落實起來。例如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曾提出「和諧社會」的口號,但中國現實社會或互聯網絡上多以「和諧社會」為名控制言論發名。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曾提出「社會主義榮辱觀」其中一個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但在二零一一年的廣東佛山發生小悅悅車禍失救事件。故有時口號提出要做到這樣,但實際上未必這樣。故此希望中央政府應加強口號落實的監督機制,千萬不要提出口號之後就算。

     根據紅旗出版社出版,由劉峰和路杰主編《跟毛澤東學領導》一書其中一個主題段落介紹什麼是口號,毛澤東是怎樣提出口號,如何跟毛澤東學提出口號。書中認為口號是:「領導集團在某一歷史時期和階段內,對所要完成的總任務和具體指標所作的最簡明而具有鼓動性的表述。」按照書中所說其實口號就是一種管理學當中的「激勵」部分,以最簡明而具有鼓動性的表述去激勵人,完成總任務和具體指標。就是說口號作用在社會上是否得到充分的影響體現,在乎於口號的語言功能是否貼近人的心理,是否貼近生活實際,否則這樣的口號只是一個空號。另外書中提出口號有五個原則和五點要求,這五個原則就是可行、適時、實施、穩定、發展原則,五點要求就是要高、早、少而精、時效性、廣泛宣傳。五個原則和五點要求,的確是提出口號重要因素。到底中國共產黨歷年來所有口號,有沒有做到五個原則呢? 根據《人民日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歷史口號」專題所載,可以看出「為人民服務」、「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抓住時機,發展自己」等都符合五個原則,正是由於這些口號能夠可行適時地實施起來,切合中國穩定發展的實際,糾正人民不良作風。但是有些口號是不符合五個原則的,例如「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兩個凡是」等。不符合五個原則的原因在於這些口號不能可行適時地實施,也不符中國政治經濟實際。

還有一些中國共產黨歷年來出現的口號,讓人感到有點趣味。有些口號是為了打仗服務的,例如「打倒軍閥,打倒(除)列強」、「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工農武裝割據」、「會師武漢,飲馬長江」、「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兵民是勝利之本」等。中國共產黨能夠把國民黨政府趕至台灣,在於中國共產黨懂得統戰思想和提高軍民士氣。有些口號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實現得到的,例如「一切工作歸國民黨」、「一定要解放臺灣」、「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等。還沒有實現的原因在於口號上脫離當時社會實際,只是在心中希望做到這樣。有些口號較為洗腦,例如「中國共產黨萬歲」、「向雷鋒同志學習」、「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歲」等。感覺口號作用同時也能宣傳黨的領袖和愛黨方針,教育人民「忠於革命忠於黨」的精神。

其實口號的運用應避免過分洗腦,同時加強符合社會問題的實際,還要切實做好提出口號的五個原則和五點要求。這樣才能把口號在個人現實生活當中更好地運用,同時也能解決國家現存的問題。
    

2013年4月26日星期五

勸君珍惜世間一切人和事



相信大家留意最近新聞的話,都會瞭解到中國四川雅安蘆山縣在四月二十日發生七級大地震,死傷人數的確難以置信,造成許多家破人亡。除了中國內地之外,來自香港其中有兩個二十六歲有才華而且有希望的年青人英年早逝。讓人感到生命的可貴,命運也難以讓人容易捉摸。

患難見真情
圖片來源:陳榮輝/CFP

在中國四川汶川八級地震接近五周年之際,在四川汶川附近竟然發生七級大地震,始終有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距離寶興縣城還有二公里的地方,有一處塌方路段,道路上已經被清理了一部分,這是武警戰士,在不斷有落石的環境下,冒著生命危險,花了整整二十四個小時才打開的通道,救援隊員守在兩邊,要求大家分批,用最快的速度通過。這一段通道大約三十米,必須一路抬著頭,盯著山上,死命往前跑的,但腳下都是碎石,根本跑不快。小賴的男友一直拉著小賴往前跑。跑到一半的時候,小賴踩到石頭摔倒了,沒爬起來,現場氣氛一下子緊張了,兩邊的救援隊員,朝他們揮著手,拼命喊:「快跑!快跑!石頭要掉下來了!」可是小賴還是不能站起來,一直在大叫。小石子不斷從山上滑下來,兩邊的群眾和救援人員都很著急,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只見男友,一把抱起小賴,衝過通道,大家才松了一口氣。」(《雅安地震:不離不棄——男子危險瞬間救女友(高清組圖)》,國際線上專稿,二零一三年四月廿二日) 觀察報道當中最為驚心動魄的是救援隊員都束手無策之際,男子在危險瞬間拯救女友,而讓她避過一劫。這可是天地無情,人間有愛。在患難在前時,最主要每個人有一個熱衷於無私貢獻的心。若沒有無私貢獻的心,會更多人受到災難威脅,自己也會變得自私。但是在無私貢獻之前,必須了解無私貢獻捐助之後是否直接到達災民手中,否則事與願違。

希望大家把握機會和時間實現自己夢想

最令人痛惜的是,一個有才華的人竟然因交通意外而英年早逝。據報道:「新晉女歌手陳僖儀(Sita)前晚為製作新碟練歌至凌晨,駕車返家途中疑因過度疲倦,加上大霧及路面濕滑,在西九龍海寶路天橋高速失控剷向路壆,再反彈撞向天橋分岔位分隔石墩,致車頭嚴重損毁,雖然車內安全氣袋彈出,但她仍傷重被困車廂,由消防剪開安全帶救出,送院搶救後不治,家人及樂迷傷心不已。事件帶出部分行車天橋的分叉位以無緩衝力的石墩分隔,撞車時對司機極危險,專家促請當局在高危路段安裝可卸衝力的「風琴式防撞欄」以策安全(見另稿)。車禍身亡的26歲新晉女歌手陳僖儀(原名陳皓儀),前年及去年曾兩奪新人獎,夢想是在紅館開個唱,她原準備今個暑假再推出個人大碟,據悉更會擔任一部新開拍電影的女主角,但因意外香消玉殞,銀色旅途驟然告終。力捧陳僖儀的金牌經理人黃柏高透露,陳僖儀近日已錄了兩首歌,但公司暫未決定會否就此出紀念音樂碟以示悼念,現時最重要是協助僖儀家人安排後事。」(《歌手陳僖儀駕車撼石墩亡》,香港新浪網‎,二零一三年四月廿二日) 本人在今年年初,有幸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新增新晉女歌手陳僖儀成為網絡朋友。在今年三月當她二十六歲生日時,也有在社交網站「Facebook」當中祝福她生日快樂。確實是說真的,本人在今年才開始接觸新晉女歌手陳僖儀所唱作的音樂,感覺她的歌聲非常動聽而且有感情。本人曾撰文認為現在香港樂壇新不如前,有些歌手唱功有待改進。但需要補充的是本人十分欣賞有些香港新晉歌手,例如GEM、陳僖儀、亢帥克、古卓文、陳蕾等,感覺香港樂壇還有一些希望。可惜的是新晉女歌手陳僖儀早逝,對香港樂壇的未來發展是一個很大打擊。希望她在天堂當中,永遠快樂地唱歌。

沒有想到一場交通意外,這麼快奪去一位新晉女歌手的青年夢。讓本人感到身體確實是實現夢想的革命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絕對不能實現自己夢想。從而感覺文友未熄在上週專欄文章《青年夢的意義》當中說:「舉一個親身例子吧。年輕時筆者也曾因著七年的合唱團經驗(兩年學校、五年校外,也在此緬懷年初去世的沈永保老師),曾經想大學進音樂學院,從而晉身樂壇的。可是十多年前港澳地區是流行音樂,特別是偶像派的天下。以筆者壯碩的身材、字正腔圓的口音,是紅不起來了。」為什麼他這麼快為自己定論呢?其實還沒有永遠離開一刻,始終都有機會實現你自己的夢想。為什麼壯碩的身材、字正腔圓的口音,或紅不起來就放棄從事音樂專業的夢想呢?發展音樂事業不代表只要紅才能成功的,字正腔圓的口音也是音樂必須有的元素。希望大家趁身體力行或年輕的話,把握機會和時間實現自己夢想。

自己若有個人煩惱必須主動向家人和朋友傾訴

還有一個最近令人痛惜的消息,就是公民黨成員徐國峰(Eric)的自殺離世。據報道:「公民黨成員、中學教學助理徐國峰失蹤四日被發現吊頸身亡,他生前任教的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昨舉行追悼會,師生難掩悲痛,紛紛落淚,校方為徐於禮堂設立臨時靈位讓師生上香,並讓學生寫心意卡抒發情緒,有人表示永遠懷念其笑臉和笑聲。昨晨徐國峰的父親前往殮房認屍,對愛兒失蹤後,被發現在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上吊,仍然悲傷不已,故無回應記者提問。有徐的友人指徐絕少談及個人煩惱,對於他是否受感情困擾尋死,實難以得知。」(《悼徐國峰 師生悲痛落淚》,《東方日報》,二零一三年四月廿三日) 其實自己的生死安危應顧及家人和朋友感受,不應讓家人和朋友擔心。雖然對徐國峰不太熟悉,也不完全了解徐國峰對於香港政治的事,但可以從其他方面了解到,他是一位很好的媒體節目主持,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師。這位年青的人英年早逝,實在令本人難以相信。希望他在另一世界當中,能夠忘記一切苦惱。所以本人都會保重自己身體,千萬不要讓家人和朋友擔心,希望大家不要為本人擔心。其次會提高自己的說話水平,像徐國峰這麼好。自己若有煩惱,必須主動地向信賴的家人和朋友傾訴,千萬不會把所有煩惱永遠放在心中。

最近本人對中國內地和香港發生不幸的事而有點感觸,希望朋友或家人之間都好,都要做到討論歸討論,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應把所有不幸的事節哀順變,而且化為力量為社會貢獻更多。勸君珍惜世間一切人和事,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