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7月29日星期五

被迫參賽絕不是偷圖的理由


   近來香港媒體蘋果日報報道有關澳門左校女生的一段新聞,澳門愛瞞傳媒也分享這新聞。這是繼夏令班風波後,引來一些澳門網民的熱議。這次事件是從香港媒體報道出,即換句話說是澳門以外的媒體報道出,可見這一段新聞嚴重性相比夏令班風波更嚴重。

   一段新聞嚴重性相比另一段新聞更嚴重,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香港媒體《蘋果日報》,是這樣報道澳門左校女生偷港漫畫家圖參賽獲獎一事。灼櫻(原名黃詩雅)是香港網上漫畫創作者。她就收到一名參賽者通知,在場內發現一名澳門勞工子弟學校女生盜用她二月在網上發表的漫畫作品《愛麗娜跟莎卡拉》,改了另一名稱當作自己作品參賽。她形容這是她遇過最誇張的一次偷圖事件,難以原諒,故決定公開事件。

   後來灼櫻她收到該女生的訊息。「該女生承認盜用了她的作品,感罪惡感的及後悔,又稱自己一直不想參加比賽,是老師一定要她參加。她亦不希望獲獎,卻在澳門區選拔賽中獲獎,可到安徽參加全國大賽。她曾拒絕去,但老師不准。女生又表示,已向老師及賽會交代,會方將收回獎項,她亦會退學,受到應有懲罰,求灼櫻不要告她,令她家人受困擾。」

   這段新聞當中,可以看出這名澳門左校女生很不誠實,要版權受害者灼櫻(原名黃詩雅)決定公開事件,大家才得知這名澳門左校女生偷別人的圖去參賽。感到奇怪的是,該女生認為自己偷圖參賽,是因為老師一定要她參加。被強迫參賽同偷圖到底有何關係?學生有權不參加,可以向老師說不!如果老師始終態度不變,還可以去教青局投訴。這個女生不太值得同情,因為被迫參賽絕不是偷圖的理由。不要令家人受困擾,自己做任何事之前就應該三思。

   從這件事上,三者都有責任。首先作為老師有正確分辨學生作品是否原創,還有教導學生如何正確認識看待參賽的責任。絕不能對學生有信任,就對分辨學生作品是否原創有所鬆懈。其實老師常留意學生作品,會自然感覺學生參賽作品,是否完全屬於學生自己。其次學生對作品使用,自創也好別人也好,都要時刻思考如何負責好版權責任。絕對不能因為不是自創的作品,就隨便處理。最後就是原創作者都有保護自己作品責任,例如一幅需要保護的作品,分享網站時可以增加浮水印簽名。

   從這件事上可見澳門中小學當中,對版權教育的嚴重不足。校方千萬不能因為是個別事件,就忽略版權教育的重要性。涉事中學在事件過後,應該加強檢討,改善對學生參加活動的政策。同時涉事中學也好,其他學校也好,應以此作教訓,在教學計劃增加更多版權教育的內容。不過推廣版權教育,強迫辦法是永遠不能做到推廣作用。應該推行一些鼓勵政策鼓勵學生主動認識版權教育。   

















2016年7月22日星期五

培養學生自立自主能力的意義


           炎炎夏日七八月,正是同學們歡樂暑假的時刻。可是最近在澳門,出現有關同學們讀夏令班的爭議。其爭議在於是否強制性參加夏令班之外,還有夏令班參加意義是否有實際效用。這個問題值得討論,這是由於夏令班問題影響所有澳門在校學生,絕對不是個別學生的事。

   夏令班爭議的出現,是由於有濠江學生在七月十四日向《愛瞞日報》報料指:早前揭發濠江中學變相強逼學生俾錢番夏令班後,當時教青局回應稱夏令班須由學生家長自由選擇報讀,並勸籲相關學校為了配合「課框」,應停止強逼報讀及逐步取消夏令班。學生夏令班時,除了中英數外,還要被迫上興趣班,「每日上午上兩堂正課,還要再上兩個半小時興趣班。此外,平時正課還要一個禮拜選一日下午上兩堂興趣班。」

   這段報道雖然未能憑學生片面之辭,難以證實是否真有其事,不過也算是濠江學生一種心聲。讀夏令班還要讀興趣班,難免會增加學生許多讀書壓力。不太清楚這樣做有沒有學習效果?家校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玩樂的空間,因為過高的讀書壓力,無助學生成績的提高。

   另外《愛瞞日報》刊登一位浸信中學學生家長反映的意見:「從報章得知,學校辦夏令班是按學生和家長的意願選讀的,學生可按照本身的情況選定讀與不讀。 但本人就讀高一的兒子在六月中(筆者注:學校通知原文為五月中)時收到一份通知,就讀夏令班事宜,通知聲稱會在學生家長的戶口扣除九百元的費用,作為就讀夏令班的費用。如果不讀夏令的話,需要交家長信和證明有事給學校批准。由於這時段本人要在外地工作,在六月尾才回澳,發現銀行戶口已被扣了百元。打去學校查詢,聲稱已截止申請不讀夏令班了, 不可退費。又說甚麼夏令班會教新學年第一段的內容, 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等等廢話。」

   這段報道比之前一段的爭議較為大。站在學校一方的學生和校友,甚至該校前學生會副會長認為,學校有給予家長寫回條表達意願的時間,感覺這個中學學生家長無理取鬧。同時多名學生也強調學校從來沒有強迫學生參加夏令班。站在另一方的學生、校友或網友,認為學校一直強逼學生參加夏令班,對參與夏令班實際教育意義感到質疑。

從該校前學生會副會長在網上貼出學校一份通知看出,原來七月份開學的夏令班,在五月中之前就要求家長書面決定參不參加,時間這樣倉促如何讓家長去更好地思考決定?也按照這名學生家長指,如果不讀夏令的話,需要交家長信和證明有事給學校批准。也有校友說申報許多年有家長信有家長簽名不讀夏令,都是從未成功。這樣看來,如何看出學生可以自由意願參加夏令班?令人失望的是,有前學生會成員和部分學生為學校護航。

   討論夏令班問題,要思考探討夏令班值不值得存在,還要探討夏令班是否有實際教育意義。有些網友擔心學生不參加夏令班,沒有家長照顧會學壞,成績會倒退。讀書的主角是學生,故安排暑期活動應以學生意見為先。在參與活動當中,學到的知識是學生自己,永遠無法被取代。為何學生在暑假參與什麼活動都要別人全部安排?其實這樣做,難以培養學生自立自主能力,也難以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其次夏令班課程讀與不讀沒有區別,不會因為讀了對新學年非常有幫助。其次夏令班課程對補考一無所用,甚至阻礙補考溫習。要一邊溫習夏令班課程功課,一邊溫習補考內容,哪又如何全力以赴去補考?


   教青局指現在已有接近七成學校不再開夏令班,預計二零一六/二零一七學年超過八成。按照課程改革進度,當局工作目標是到二零一/二零二零學年非高等教育的十五個年級將全面實施新基本學力要求,澳門所有學校到該學年都不能再開辦夏令班。喜聞教青局為不再開辦夏令班設定一個時間表,不過不容忽視新「基本學力要求」對學生會有什麼新影響,因為廢除夏令班不代表所有問題不再存在。

2016年7月18日星期一

本澳科技青少年展新姿


  2016年科技活動周暨科普成果展,終於在2016年7月10日完滿結束。據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新聞稿指,該活動是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科技委員會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支援,科技委員會科普工作組、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及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共同承辦。」

  展覽活動內容可以分為「智慧生活–我們的未來展」及「科普成果展」二個部份。該活動已於7月7日至10日在澳門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順利展出。展覽活動除了展示澳門多間大、中、小學校及科技社團多個科普項目成果之外,還有一些科學技術遊戲的免費體驗,這些活動非常值得回味。例如戴著眼鏡就可以搖控車子運行,又例如還有一個科技迷宮樂園,值得市民去探索。

普及認識科學技術是一種趨勢,因為在二十一世紀許多事物與科學技術有好大的關係。例如我們日常使用的家庭電器、電話、電腦、電子貨幣儲值卡等。若個人不認識科學技術常識,在現今二十一世紀生活來看,算是一個現代文盲。喜聞科技活動周暨科普成果展的成功舉辦,讓市民能夠享受科學技術樂趣之餘,也能夠讓市民進一步認識科學技術,而不至於被社會淘汰.

感覺這個活動最難忘之處,首先是本澳科技青少年展新姿。例如工聯職業技術中學同學的3D列印澳門微縮模型、慈幼中學同學的視像技術繪圖機械人、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同學的藍曬技術等。這些成果體現年青一代的科技創新不可忽視,將不可能的事一一實現。其次在於展覽活動當中,有一個免費給市民大眾體驗的大腦體檢活動。這個活動是來自國內一間公司,聽取當天這間公司工作人員解釋說,原來是主辦單位邀請來澳舉辦公益活動。這個活動非常受歡迎,要等到很久才輪到自己體驗。

  希望主辦單位在未來能夠舉辦更多類似科普活動。因為這些科普活動的意義,有利於大眾能夠廣泛認識科學技術。教學當中加上一些娛樂,令科技更加深入社會.










2016年7月15日星期五

澳門書市的舉辦形式應不斷創新


  據澳門電台消息指,第十屆澳門書市嘉年華就在理工學院體育館正式開幕,這一屆主題是閱讀‧關懷」,展期至本月十七日結束。澳門閱讀寫作促進會是這個活動的主辦單位,其會長陳艷華認為學生功課忙碌,閱讀時間同個人空間相對少了。同時認為閱讀不應該太功利,首先要是令人感到快樂,並不是為改善語文水平。
     
    喜聞澳門書市嘉年華還會繼續舉辦,為愛書之人提供一個愛閱讀的閱讀派對。可是本人認為書市嘉年華的舉辦形式,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本文作出指正。希望指正不足之處,讓主辦單位可以作出改善,因而能夠讓澳門書市嘉年華有關活動辦得更好,從而讓澳門書市嘉年華有關活動達到有關活動目標。

   按照下環圖書館內的壁報介紹澳門出版業當中,指出澳門每年舉行三次書展,兩岸四地數百家書籍出版商和供應商參展,均展出逾萬種圖書,平均每次入場人數約有二萬人,主要客源為圖書館及個人讀者。」從以上數據看來,書籍出版商和供應商參展數,還有入場人數都非常充足。直至現時為止,這些問題絕對不是大問題。這樣的背景情況下,可以運用更多時間思考如何使用技巧,讓澳門書市嘉年華有關活動辦得更好。

   書市嘉年華的不足之處,首先在於每年澳門書市嘉年華舉辦模式似乎一模一樣,沒有什麼新意。在感覺上,每年澳門書市嘉年華折圖書加上講座和抽獎的活動,就沒有其他了。這樣可能讓許多市民,對書市嘉年華活動提不起興趣,對閱讀可能也提不起興趣。

   其次,就是感覺不到每年澳門書市嘉年華的主題在哪裡?這一屆主題雖然說是「閱讀‧關懷」,但是去到展場感覺不了有「閱讀‧關懷」的元素當中。又可能展場有,本人未能觀察到。希望舉辦活動,能夠辦更多突顯每年澳門書市嘉年華的主題相關活動。例如這一屆主題是「閱讀‧關懷」,可以在澳門書市嘉年華當中,設置一些攤位銷售有關關懷為主題的書,設置有關關懷為主題的小展覽。如果財政預算許可,可以舉辦有關關懷為主題的講座。

   第三,就是入場人流有時過少,出現這個情況,到底是什麼地方出現問題?本人認為是如同上述所指,活動沒有什麼新意,還有活動主題不明顯之外。應該就是活動宣傳推廣工作上出現問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一個活動推廣順利進行,不能只單一兩次在傳媒的公佈,就可以完全成事。不過舉辦活動也不能依賴傳媒宣傳,活動計劃本身是否完善也相當重要。
   

      正如本文標題所說,澳門書市的舉辦形式應該不斷去創新。希望主辦單位創新,絕對不是為了要求閱讀太功利。只是希望主辦單位能夠更多以讀者的心為重心,讓讀者更能享受讀書當中的樂趣,這樣或許令人更感到快樂。

2016年7月8日星期五

地方史表現形式應以大眾化為基礎


 一位來自澳門的輔仁媒體作者Donago,最近在輔仁媒體發表文章,題目為重寫我們的過去:一個新澳門史議程的提出》。本人認同Donago對重寫我們過去的觀點,嘗試從探討文章《重寫我們的過去:一個新澳門史議程的提出》出發,思考重寫澳門史議程的可行性和有關操作問題。

  Donago在《重寫我們的過去:一個新澳門史議程的提出》一文,指出澳門史的當前困境,是由於澳門人是一個「無歷史的共同體」。這樣的論點不是沒有道理,他指出澳門一些學校的歷史教育以「洗腦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共產黨詮釋的民族主義史觀,或是線性且相當中國中心史觀」,澳門人同時也普遍對歷史「冷感」。不過他也指出澳門史並不只是由學院所壟斷,一些民間機構個人,對推動澳門本土史也付出過努力。

    
到底什麼原因
導致澳門人是一個「無歷史的共同體」?Donago在文章《重寫我們的過去:一個新澳門史議程的提出》簡單概括其原因。本人認為澳門一些學校的歷史教育,長期對澳門本土史的忽視,對澳門人的未來沒有好處。感覺沒有完整澳門本土史,如何鼓勵更多市民去做到愛國愛澳?澳門人對歷史的忽略,這可能是澳門人普遍對歷史「冷感」而造成。澳門人普遍對歷史「冷感」,可能其中與學校的歷史教育有關係。社會大眾對歷史提不起興趣,如何提起對本土歷史有興趣,如何提起重寫我們的過去?當學校的歷史教育做不好,學生自己可能只會應付式問答去面對歷史科。認識本土地方史,就是去認識自己。自己生活地方都不認識,如何教人熱愛自己生活地方?

  Donago其後在文中提出澳門本土史的敘事重點及方式、層次,包括宏觀和微觀兩部分。Donago對澳門歷史的編寫定位,在文章構建得仔細。例如宏觀當中可以是「海洋史的澳門」與「世界史的澳門」,微觀當中可以是社會史與「由下至上」的歷史。無論歷史的編寫定位如何宏觀或微觀,地方史表現形式若果不以大眾化為基礎,其地方史亦不容易深入民間。若果地方史深入不了民間,就可能永遠做不到普及歷史。所以推廣地方史的工作必須以大眾化為基礎,讓地方史深入民間。不過提出地方史表現形式以大眾化為基礎,並不是要把地方史庸俗化。而是希望使用接近社會大眾易於接受訊息的形式,希望能讓更多本地人認識本土地方史。


  最後Donago在文中指出澳門本土史的特性,還有指出澳門本土史與我們的關係。欣賞Donago的文章,樂見他對發展地方歷史的熱衷。不過如果只局限在白紙上談兵,而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只會令許多人感覺可惜。重寫澳門史議程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建議可以招集更多理念相合的能人,把有關重寫澳門史議程的理念實踐得更好。

2016年7月1日星期五

文物建築價值絕對不能被其他物品取代


  最近在巴士電視MOME TV上看到一個電視節目,電視節目名稱叫做MOME 又係理喎,題目名稱叫做百年老校「拆」唔「拆」得掂?》。這一集播出街之後,就受到一些網民的爭議,其爭議點在於對於百年老校建築存廢。

  巴士電視MOME TV節目《百年老校「拆」唔「拆」得掂?》這一集故事其實是這樣的。有一對男女均為年輕人,在澳門一間百年老校的門口經過,這兩個年輕人就討論百年老校是否拆的話題。百年老校是什麼學校,在電視節目當中沒有開名明示是一間男孩拿著相機到百年老校的門口影相,向女孩指出由於百年老校就快要拆,就盡快拿著相機去影相留念。

  女孩就問男孩一個問題,好好的為何要拆?男孩就認為是百年校舍結構老化,批評學校只做教育而沒有保育概念。安全結構有問題就不准拆,強迫要做保育。維修費誰去負責?女孩就認為百年老校是有歷史保留價值。男孩就回應要保持平衡點,拆了是為了擴建校舍。還說某部份建築作歷史保育,有價值的回憶是可以用圖片和影片去保育,是不需要保留整個建築。當故事結束,整個節目也結束了。

  首先非常樂見巴士電視MOME TV,可以創設一個討論時事熱門話題的電視節目。讓觀眾可以瞭解時事熱門話題之餘,也可以思考社會不同事物變化的對錯。巴士電視有其傳播的優勢,在於澳門許多市民會坐巴士去其他地方,一些客上了巴士也許沒有其他活動可做,自然會在巴士上看電視。巴士電視早已在廣州和香港普及,近年在澳門出現。巴士電視MOME TV外,另外澳廣視都有巴士電視服務。

  回到討論本文的主題,探討巴士電視MOME TV節目《MOME 又係理喎》這一集拍攝目的到底是什麼?其實文化創意表達手法其中有直線和曲線。從直線角度欣賞此影片,會感覺到影片宣揚舊樓必拆的概念,也強調建築文物無用論。是舊樓為何必拆?
建築文物為何無用? 電視節目當中沒有詳細的介紹。安全結構問題和保持平衡點,絕對不是清拆建築文物的理由。因為澳門歷史文化最主要以建築文物作為根基,澳門旅遊業其中也以澳門歷史文化為基礎。建築文物價值可一不可再。

從曲線角度欣賞此影片,會感覺到影片曲線影射一些不懂保育概念的人,經常與其他人交談灌輸錯誤觀念,認為拍攝一張照片或影片,就可以把文物建築永久保存。不懂保育概念的人大有人在,如何普及市民對保育概念的認識,社會各界都有其責任。認同電視節目當中對學校只做教育而沒有保育概念的批評。許多學校若許往往忽略對學生進行保育概念認識的教育。

無論影片如何標示不代表該台立場都好,其爭議點始終存在,感覺到這節目的安排上有其不足,需要作出指正。不足之處在於表達方式不夠清晰,可能讓觀眾不清楚該節目的故事想表達什麼意思。建議該節目的製作組,可以在片頭或片尾作一些有關節目內容的背景資料。例如該集有關百年老校,可以延伸介紹澳門文遺法對文物建築如何規定等。如果可以這樣做的話,不至於乏味之餘,也可以讓觀眾認識更多有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