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8年5月26日星期六

澳門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主要發生部分地點

澳門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主要發生部分地點,主要分佈在澳門半島。有些建築由於已拆,所以未必所有澳門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主要發生部分地點都還存在。由於文章篇幅有限,只選部份作述評。
1989529澳門市民日報
澳門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主要發生部分地點可以分為幾類。第一類是市民遊行曾經經過的地方。部分地點有大三巴、高園街、西墳馬路、荷蘭園正街、美副將大馬路、俾利喇街、慕拉士大馬路、黑沙環祐漢新邨、三角花園、青洲大馬路、白朗古將軍大馬路、筷子基、提督馬路、沙梨頭海邊街、巴素打爾古街、新馬路、龍嵩街、傅禮士神父巷、南灣新華社澳門分社、大堂前地、大堂斜巷、板樟堂、賣草地。其中最標誌性的是大三巴和新馬路,曾經在參與一九八九年遊行的澳門市民,應該都有大三巴和新馬路街上許多人遊行的老照片。

第二類是官方和市民曾經集會或辦其他活動的場所。全名為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原社址位於新馬路,在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二日設立靈堂悼念中共中央前總書記胡耀邦。東大學生關注北京學運小組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在中區發起遊行之後,就到新華社澳門分社遞交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開信。大專畢業人士(澳門)協會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十日前往新華社澳門分社聲援東大靜坐學生,向新華社交一封給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的信件,同時也致信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會。東亞大學學生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八日遊行後到新華社澳門分社靜坐,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周鼎多次到門外慰問學生。

地址位於澳門俾利喇街的澳門天主教望廈牧民中心。「五四反思夜」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於澳門天主教望廈牧民中心舉行,以開放式的討論紀念五四。澳門教區青年牧民中心:地址位於澳門羅若翰神父街。澳門教區青年牧民中心《活流季刊》在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主辦「從北京學運看中澳的未來」研討會。澳門教區青年牧民中心《活流季刊》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十八日主辦「六四慘案的根源」座談會。澳門教區青年牧民中心《活流季刊》在一九八九年七月三十日主辦「中國民主 澳門前途」座談會。地址為澳門紅窗門街《華僑報》報社三樓的趙斑爛文化藝術館。澳門四十個社團代表於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凌晨在趙斑爛文化藝術館舉行澳門緊急關注北京局勢大會。話劇界關注北京民運聯委會於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九日《華僑報》趙斑爛館舉辦中國民主運動講座。另外澳門十二個社團聯合在一九八九年六月七日於中華總商會會址設置靈堂悼念北京死難者,兩天內已超過三萬人前往悼念。靈堂中捐獻箱收集到十三萬五千多元。

當時一九八九年地址位於澳門半島中區的南灣聖約瑟中學體育館,南灣大馬路和約翰四世大馬路交界的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三校校舍,現已改建名為中華廣場商業大廈。澳門十四個天主教團體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十日於南灣聖約瑟體育館舉行「危機中的希望」燭光祈禱會。會後全體參加者前往新華社澳門分社交一份「為中國未來祝福和祈禱」致中國政府的信件。至於議事亭前地或玫瑰堂前地,每年有澳門民主團體在此舉行紀念六四死難者燭光集會。位於澳門新口岸的綜藝館。二千名學生和市民在一九八九年六月九日參加由澳門聲援中國學運聯委會在綜藝館主辦的「踏上民主路」晚會。澳門話劇界關注中國民主運動聯委會主辦,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協辦「民主話劇之夜」在一九八九年七月二日於綜藝館演出,六劇團聯合參加演出《血在燒》。
198922澳門大眾報

第三類就是出乎意料地發生事件的地方。當中有《澳門日報》報社門外,由於《澳門日報》在報道遊行時不提「打倒李鵬」,當時的東亞大學(即現在澳門大學)學生關注北京學運小組在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到位於白馬行的澳門日報社焚燒《澳門日報》,澳門《大眾報》也曾經圖文報道這事件。位於白馬行的原澳門日報社已清拆重建,現已搬遷至黑沙環新址。

198973澳門市民日報
其次有三角花園,當時有八千澳門北區市民於一九八九年六月八日到在三角花園設置的祭壇,弔唁悼念北京死難者。另外還有水坑尾街坤記餐室前的人行天橋,當時有澳門市民在一九八九年七月四日於水坑尾街坤記餐室前的人行天橋掛上橫額抗議馬萬祺,《市民日報》也曾經圖文報道這事件。這是由於馬萬祺在一九八九年七月初出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時,他在會議上發言說「此次國內從學潮而引致暴亂的事件,正如姬鵬飛主任最近一次講話中指出『港澳同胞由於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整個事件的真實情況,產生了某些誤會是可以理解的。』就我個人來說,對此次事件的真實情況也是到六月九日鄧小平主席公開講了話才較為清楚。」由於馬萬祺言論引起當時許多澳門市民爭議,而引起一些澳門市民抗議行動。

2018年5月18日星期五

部分學者評價的澳門回應八九北京學運

部分學者就澳門回應八九北京學運事件作出一些評價,筆者也曾經在推出電子書時整理一個相關列表,有沒有讀者留意到就不清楚。這些部分學者的身份,按地理位置去分都是來自澳門的。按學者身份去分,有立法會議員、教育工作者、社團負責人、傳媒負責人等。本文引用部分學者評價的澳門回應八九北京學運言論,除部份引用一些書和文章之外,大部份取自澳門教區青年牧民中心《活流季刊》在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主辦「從北京學運看中澳的未來」研討會資料。澳門教區青年牧民中心《活流季刊》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十八日主辦「六四慘案的根源」座談會資料。澳門教區青年牧民中心《活流季刊》在一九八九年七月三十日主辦「中國民主 澳門前途」座談會資料。



  現任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負責人之一、立法會議員吳國昌,在他寫的《民主派濠江論政》一書其中認為「由回應北京學運而引發大量湧現非針對本地政府的政治性社會運動。由於北京政府在八九年之後,對起草基本法政制和人權部份有一定影響,但改變澳葡政府殖民統治的取向在華人社會當中沒有改變。」現任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負責人之一、立法會議員區錦新,在他二零一四年刊登訊報的文章《何謂「放棄大地,搶佔天空」?說說當年制訂此策略的時代背景》認為「民主派藉著八九民運的契機而凝聚起來了,但卻面對前路的維艱。 在人人成了識事務的俊杰,歸隊轉軚,你卻不識時務堅持反對北京鎮壓的立場,豈有不被打壓之理。為此,民聯會不少成員都面對職業威脅,家庭壓力和社會排擠,部份更直接受暴力襲擊。所以,大部份成員都只能選擇隱藏起來,剩下少數幾個人繼續挺立於社會中,繼續為被鎮壓者、被政治逼害者發出正義呼聲。 」當時澳門市民對八九北京學運支持,正是出自對大中華愛國情懷而帶動。同時澳葡政府最後幾年殖民統治治安好差,可能當時許多澳門市民自然憧憬回歸中國後的澳門,會有新的面貌出現。可是回歸中國後的澳門社會問題始終多多,還比回歸前複雜。加上民主派由凝聚起來至今始終勢力薄弱,面對前路當然維艱。



  現任澳門觀察報社長陳偉智在當年《活流季刊》舉辦的座談會上其中指出「認為今次六四事件是歷史重演。另外認為有段時間澳門人目光全關注北京學運局勢,相反對澳門關注少了,忽略對澳門本土許多問題。」在當時八九發生北京學運同時,當時澳門也有嚴重無證和難民問題未完全解決,還有其他社會問題也未完全解決。有段時間澳門人目光全關注北京學運局勢,對澳門社會發展是不太好。



  時任東大學生關注北京學運小組組長聶國瑞,在當年《活流季刊》舉辦的座談會上其中指出「六四事件對於澳門有正面影響,提高澳門人的愛國心。有負面影響,讓澳門人知道「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虛構性。至於經濟影響,資本家和商人現在到九九回歸還有一段時間賺錢,所以澳門經濟很快會恢復。」中國六四鎮壓之後,參考當時有關報章資料記錄,澳門曾經出現過罷工、罷課、罷市等行動。不過這些活動對影響中共作用不大,只會影響澳門社會經濟發展。不過這些罷工、罷課、罷市等行動持續時間不久,因而社會經濟發展影響沒有一九六六年「一二.三」事件這麼嚴重。



  時任澳葡政府立法會議員何思謙,在當年《活流季刊》舉辦的座談會上其中指出「澳門支持八九北京學運的運動與一九六六年「一二.三」事件有類似的地方,例如都是外來因素,特別的是由於國內形勢而引發。值得深思的是,他們曾經參與「一二三」事件,現在又參加今次活動。」時任澳葡政府立法會議員何思謙所指他們,應該是指當年支持聲援八九北京學運的中總、街、工、婦、學、中教等傳統親共社團。他們曾經參與過「一二三」事件,現在又參加聲援八九北京學運,這真是令人驚異之處。不過中國六四鎮壓之後,這一些傳統親共社團以當時不清楚情況,而被流言誤導為由,低調轉態對八九北京學運的意見態度,現在更迴避他們曾經聲援過八九北京學運的歷史問題。現在沒有見到他們在公開場合提及,也沒有見到他們的成立周年紀念刊物有提及,因而對澳門聲援八九北京學運口述工作增加難度,這是非常可惜的。

2018年5月10日星期四

澳門社會各界發表聲援中國八九學運不同作品

還有不足夠一個月的時間,就到了中國八九學運被鎮壓二十九周年的紀念日子。同時筆者想起去年只寫一篇有關澳門社會各界聲援八九學運文章,文章談及澳門各界回應中國八九北京學運歷次遊行,感覺有點意猶未盡。

有見及此,筆者以早前整理澳門社會各界聲援八九學運活動的歷史資料,撰寫多篇文章,述評澳門社會各界聲援八九學運歷史。由於當時年紀還小,對聲援八九學運的真實情況不太清楚,只能靠曾經記載澳門社會各界聲援八九學運的報章、雜誌、書本、網站歷史資料,去進行述評,如有錯漏地方請多指正。

澳門社會人士在聲援中國八九學運發表過不同作品,有媒體社論、有評論文章、有新聞追記、有聲援或譴責聲明,另外還有一些文藝作品。這一些作品大部份刊登於當時澳門報章,少量刊登於雜誌或出版書籍。從觀察這一些澳門社會各界發表聲援八九學運不同作品,可以了解澳門社會各界當時對中國八九學運有什麼意見態度,還有什麼獨特看法。


澳門社會各界發表聲援中國八九學運不同作品當中,以各大媒體社論、評論文章、新聞追記佔比例居多。值得注意的是由《澳門日報》時任負責人夏耘撰寫在其該報社論(新聞小語)、由已故《市民日報》原社長龔文先生在其報發表專欄文章、已故澳門著名傳媒人陳煒恆撰寫八九學運新聞追記、澳門著名歷史研究學者陳樹榮撰寫有關胡耀邦會見港澳記者追記。還有一些報章專欄和來論文章也值得注意,如《華僑報》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刊登讀者來論:澳門教區青年牧民中心的《對國內民主運動的宣言》等。




1989.5.24 澳門日報

1989.4.27 澳門市民日報



已故澳門著名傳媒人陳煒恆撰寫八九學運新聞追記

觀察這些文章,可見當時許多文章作者對祖國的熱情、對同學的同情,甚至在八九學運被鎮壓後對中共領導人的憤怒。同時這些文章對於研究和了解澳門社會各界發表聲援八九學運情況,有好大的史料研究價值。慶幸的是在澳門塔石中央圖書館和何東圖書館,還可以查看這些報紙內容。

其次就是聲援聲明和譴責聲明佔比例也居多。當時除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中華教育會、工聯、街總、學聯、婦聯曾經發表過聲援聲明和譴責聲明之外,也有其他名義發表的聲明。例如在葡萄牙讀書的澳門學生於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日聯名發出公開聲明,支持中國學生愛國民主運動。該公開聲明在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九日的《華僑報》刊登。台山縣第一中學澳門校友會在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三日的《澳門日報》發表《我們的心聲》聲明,聲援中國八九學運。從觀察這麼多聲明當中,可見當時澳門社會上許多人非常關注中國的局勢。
1989.5.24澳門大眾報聲援支持北京八九民運廣告

另外還有一些文藝作品,在當時中國八九學運發生期間創作。當中有一九八九年五月九日至十日,馬萬祺出席在京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期間,寫下七絕《悼胡耀邦同志》詩一首。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八日,《華僑報》讀者徐舒捐一百元澳門元託代轉送給北京學生,作詩一首(五月二十三日刊登),支持學運。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三日,澳門音樂教師、業餘填詞人黃均鎏把一曲「踏雪尋梅」譜寫成「危城告急」。一九八九年六月十二日,一群學生投新詩《華僑報》:《讚頌民主反對暴虐》。一九八九年七月二日,澳門話劇界關注中國民主運動聯委會主辦,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協辦「民主話劇之夜」在綜藝館演出,六劇團聯合參加演出《血在燒》。一九九零年三月,懿靈(鄭妙珊)出版《流動島》詩集,詩集當中有收錄聲援八九學運時寫的詩作。
1989.5.23 澳門市民日報

當時有關中國八九學運的澳門文藝作品以詩作為主,其次有一首歌曲和有一套話劇,這可能是詩歌能夠簡便而直接顯露出自己個人的情感。希望這些文藝作品能結集出版,因為這是澳門文化史重要部份,必須要好好保存和流傳。

2018年5月8日星期二






台灣已故流行音樂歌手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府清邁市於1995年5月8日逝世,終年42歲。圖為鄧麗君黑白童年照添彩色。



原圖出處:https://www.zixundingzhi.com/wudao/c04c8483e379242a.html











2018年5月3日星期四

外國華文報紙報道中的早期岐關路歷史

 祝賀由歷史學家蘆海濱所著的《風雨岐關路》,在最近能成功出版。這本書有利市民瞭解岐關公司歷史之餘,也可以瞭解岐關路的風雨歷程和粵澳關係的發展。不過令筆者最好奇的是,當時外國華文報紙新聞報道當中,他們曾經報道過岐關路在早期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外國華文報紙都會報道有關岐關路的消息?這應該是由於廣東是重要僑鄉,同時當時廣東廣州曾經作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首都,因而生活在外國的華人非常關注廣東的各樣發展,岐關路的建設其中是粵澳關係事務重要組成部份,然而有關岐關路的新聞有其重要性。由於篇幅有限,只能選擇部份作為述評。
岐關路示意圖  原圖:中央新影
當時外國華文報紙新聞報道當中,曾經有報道岐關路路線地價。按照當時澳洲《東華報》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十二日所記載,「中山岐關車路總理鄭芷湘等,現與創辦人及董事開會議決。凡路線經過。應收用各地。照從前本縣穀都割地築路辦法。每田一畝,其上等者定價一百二十元,中等者一百元,山田成山園列爲下等定價八十元…」由於岐關路接近通車,岐關路路線附近地價當然是當年其中一個熱門話題。由於岐關路路線經過地方,交通便利起來,地價價值可能這樣情況下上升。

 當時外國華文報紙新聞報道當中,曾經有報道岐關路通車情況。按照當時澳洲《東華報》在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所記載,「三月十八日乃岐關車路開幕之期 。是午通車。」報道中指早已邀請中西各界人士參觀,活動先在關閘開幕,後來在前山劉園舉行茶會。當時各級官員如建設廳長、公路處長、中山縣長及澳門衙 署各要人均親到觀禮。同時車路各鄉開巡遊大會。當日上午有車由海旁火船頭載 客 到前山翠徴不收車費一天。從觀察以上報道可見,瞭解到岐關路通車至今剛好九十周年,也體驗到當時通車慶典之隆重。但是好景不常,當時過了幾年之後就進入日本侵華和國共內戰等社會混亂時期,岐關路受到嚴重破壞,需要之後許多時間才恢復正常。

 當時外國華文報紙新聞報道當中,曾經報道岐關路上也有過嚴重意外。按照當時澳洲《東華報》在一九三零年六月二十八日所記載,由於惟欖邊一帶路面尚未堅固,因大雨而使橋墚倒塌。幸運的是沒有做成傷亡,將乘客送回澳門,同時所有車費退回乘客。也按照當時新加坡《南洋商報》在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所記載,日本戰機逞兇一再轟炸在岐關公路之上運輸難民的汽車慘痛情況。可見岐關路上曾經發生事情有幸運也有不幸,能見證這段近現代廣東歷史滄桑。

  另外也當時外國華文報紙新聞報道,曾經報道岐關路在中共建政後的情況。按照當時英屬香港《工商晚報》在一九五零年五月十八日所記載,報道中共登記岐關公司股東,宣佈沒收豪門資本。中共政府在建政初年大量沒收個人資產,這可能是當時大量中國大陸人民大量逃往港澳地區的其中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