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11年11月18日星期五

魯迅頌



孺子牛名傳至今

敢怒狂言滅灰盡


揭酸揭醜顯風骨


笑罵塵世何以故

「小朋友精神」的精髓

小朋友的精神就是以小朋友對待一切事物態度。所以大家千 萬不要誤會,「小朋友精神」絕不是低級趣味,而是一種高尚的處世態度。小朋友原指仍生活處於童年期的人,其實「小朋友精神」與「小學雞」是有區別的。據 「香港網絡大典」對「小學雞」的解釋:『原本只是用於對小學生的貶稱,現延伸為指一個人的行為有如小學生,不論行為及說話的方面。所以不論年紀大小或大中 小學生,任何人做出小朋友行為都有機會被冠為「小學雞」。目前「小學雞」和「小朋友」經常被網民濫用:部份劣質網民不論對方行為是否成熟,只要是比他年齡 細的人一律認為是「小學雞」,乃以貌取人;大多數網民指責他人時,只要與對方意見不合或雙方有私怨,便亂指對方為「小學雞」;甚至有些本身也是小學雞的網 民亦以此詞攻擊他人,因而令「小學雞」成為虛詞。』原來「小學雞」是指不論什麼年紀大小,做出不成熟而令人反感的行為。但「小朋友精神」則不同,它是以小 朋友的心靈角度看待一切,絕對沒有反感之處。或許當長大以後,最難能可貴的「小朋友精神」就失去了。從此,經常要很認真的態度面對人生一切。雖然有時認真 不是不好,只是有時過分認真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壓力大自然影響身心的健康。這樣做人的話,會感覺很辛苦。

    那麼到底「小朋友精神」的精髓是什麼呢?其中可以分為三點,第一點就是做到不要知道天有多高。筆者在這一點不是要鼓吹唯恐天下不亂到處去搞破壞,亦不 代表無知是萬能。不過有時無知勝於有知,如佛教曾教導要放下自在。這裡的無知不代表要反對知識存在,也不代表沒有知識就是最好,只代表這是忘記一切煩惱的 方法。也許自由自在的生活原則,就是做人態度絕不要過分認真。第二點就是要保留童真。若果能夠保留大量童真的話,幽默感的能力會比別人更勝一籌。因為幽默 感像小朋友般,表情動作會更為輕鬆隨意。有幽默感讓他人開心之餘,也讓自己生活得更開心。第三點就是要經常隨意地笑。這種笑容絕不造作,也絕不虛假。笑容 滿臉的人,人緣自然會好,從而認識許多人成為朋友。笑容滿臉的人,身體抵抗力自然比別人好。所以有時一笑,可以解千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小朋友精神」 有沒有存在價值?認為「小朋友精神」就是「小學雞」的人,一定會說小朋友精神沒有價值,更有一種不成熟的感覺出來。其實以上的說法不是太正確,成熟有成熟 的好處,糊塗也有糊塗的樂趣。「小朋友精神」的價值,不只局限於小朋友才可擁有。永遠擁有「小朋友精神」的人,不代表這個人是不成熟的。擁有這種精神能夠 讓身心保持年青,也能夠讓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更是一種延年益壽的方法。

   英國哲學家埃‧斯賓塞曾說:「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由之來的愉快的情緒,是幸福的最好資金。」英國哲學家埃‧斯賓塞指出幸福的最好資金,就是良好的健康狀 況和由之來的愉快情緒。所以筆者認為「小朋友精神」就是得到幸福最好資金的唯一途徑。否則,永遠難以得到幸福的最好資金。

學生的自主權(訊報論盡澳門街 19/11)

   相信無論去到哪裡始終都有學生的存在,但現在的學生究竟在社會上有何等地位呢?或許學生在社會上的地位低微,只是一個正在求學的人而已,沒有任何特 殊的價值。 難以否認學生在社會上的地位仍很低微,但求學問乃是學生的身份象徵,所以學生仍然有自己的社會存在價值。雖然作為學生身份要有自己的社會存在價值,但同時 也必須擁有自主權。若果學生沒有自主權,就不能體現社會擁有民主風氣,更不能體現社會公義。民主在社會當中的普及化,就永遠不可以實現。

   學生運動是學生擁有自主權前提下發起的一種社會行動。也許,可能帶給部分人感覺學生運動是一種激進性質的社會行動,其當中成員是為權力圈子而上位。不過以 上只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學生運動未必完全是激進,參與學生運動也絕對不是為求在權力圈子上位,其實學生運動可以分為兩種方向。第一種就是正向的學生運 動,是指其社會行動以積極的態度關心社會,其目的對社會確實有正向的作用。例如法國五月風暴和中國八九學運的發生,其出發點都是以組織許多社會行動,從積 極的態度關心當時的現狀與未來。第二種就是反向的學生運動,是其社會行動被某組織利用,其社會行動對整個社會有破壞作用。例如中國文化大革命當中的紅衛兵 的出現,其破壞力實在驚人。他們被「破四舊、立四新」的口號所號召,破壞歷史文物與古蹟無數,胡亂地批鬥他人,這樣對社會危害甚大。他們應該不認識如何分 清是非黑白,才會做出這些破壞社會和諧行為。如何分辨學生運動的正反向,最主要看發起社會行動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筆者感覺發起社會行動必須要做到揚正避 反,才能讓學生運動性質不會容易變之餘,也能保證學生運動的價值能對社會有良好影響。

   其實學生會是最為體現學生自主權的方式,它可以分為正逆向的意義本質。學生會正向的意義本質,是指學生組織的工作不能完全獨立於校方,必須要由校方領 導指揮,其社會行動帶來一定程度的限制。這種意義本質所謂的正向,只是過分按規則辦事,絕不帶有突破的成分。例如某些學校學生會舉辦任何活動、對外表達任 何意見都必須經學校同意,否則就不能做。這樣的學生會帶給每位同學印象一定很差,他們對待學生會相關活動的態度會更為冷淡。學生會的逆向意義本質,是指學 生組織的工作能獨立於校方,其學生組織的工作目的是爭取學生權益之餘,同時也能夠做出爭取整個社會帶來實質性改變的行動。香港大專院校的部分學生會,就是 一個例子。他們可以獨立辦報之餘,也能夠對校方與政府提出相反的意見等。學生擁有自主權,才會擁有校園民主和學生自治的環境存在,學生會才能更發揮它的作 用,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提出要維護學生的自主權,絕對不是煽動學生必須違反校規,不要聽從師長教導。而要說明的是,學生究竟在社會上應處於什麼地位。若果學生在學期間沒有一切自主權,這種與填鴨式教育沒有太大的區別。

譚玉瑛姐姐的深刻教導

    據香港《明報》的報導:「有人將片段放上YouTube,題為《譚玉瑛教你一個連小學生也能明白的道理(林公公聽著)》。喺段片中提到班長因為轉校 離任,Miss Tam話要再選過,上次拎第二高票嘅同學就話﹕「仲要選?咩唔係由上次第二高票嘅人當選咩?」Miss Tam話﹕「咁樣梗係冇咁好啦,你知唔知呀,每一次參選時候,每一個同學諗法都有唔同,結果咪有唔同囉。所以呢,再選過係最公道啦。」YouTube仲有 另一段《放學ICU》,係選班長嘅續集,內容係話賄選係唔好嘅,都有唔少人睇過。」最近流傳在網上的一段短片,就是在香港無線電視兒童節目《放學ICU》 裡面其中一個短劇。這個短劇的故事就是以選班長為主題,從而引申出不少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班長產生辦法的問題,究竟是重選正確,還是遞補正確? 其次問題就是利用贈禮形式進行拉票,算不算是一個合理的選舉方式?這個短劇的意義,就是以短劇形式教育小朋友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故此這絕不只是一部有趣的 短劇這麼簡單。

    那麼譚玉瑛姐姐的深刻教導,到底是指什麼呢?她指每一次選舉,選民的想法也不相同,所以再選過就是最公道。筆者認為重選和遞補是有分別之處,重選就是以重 新投票的形式,選出選民意願的合適人選。遞補就是不按選民的意願,額外遞補非選民意願的人選。其實香港遞補機制風波是因五區總辭而起的,遞補機制修補法律 漏洞絕不是壞事,但絕不能違反選舉的基本原則。何謂選舉的基本原則?是指選舉的過程必須像比賽般公平、公正、公開,也必須具有民主的法制。最近香港政府的 遞補機制方案,絕對是違反選舉的基本原則。在五區總辭事件當中只是議員的問題,修補法律漏洞理應從議員因素當中入手。就是議員辭職以後,在這一屆任期內絕 對沒有補選的機會,從而避免事件的發生。但最可惜這個遞補機制方案確是從選民因素當中入手,從而抺殺選民的選舉權,絕對沒有修補法律漏洞作用。難以想像還 有人或者政黨支持這個遞補機制方案,難道他們不明白什麼是選舉的基本原則?另外進行選舉的過程中,參選團體難以避免會對選舉資本進行運用。那麼到底什麼是 選舉資本? 爭取選民支持而進行拉票活動,必須有一定的選舉資本。選舉資本除了是進行選舉的經費之外,也是一種能不能當選的前提。這個選舉資本絕對不是贈送利益而收買 人心,而是一種為人民和社會的實證,換言之就是實際當任以來的成績。贈送利益而收買人心絕對不是有利於當選的選舉資本,只是一種對選民給予暫時的快樂而 已。

    或許部分人會對兒童節目有些誤解,認為兒童節目的內容絕不能談大人的事,節目安排絕對專為兒童心理與興趣而設。但據香港《明報》報導:「無綫外事部副總監 曾醒明就話《放學ICU》會有埋通識功能,會因應社會熱門話題,等小朋友透過比較活潑嘅方式學習。」筆者認為《放學ICU》增加通識教育的功能,是一個值 得鼓勵推廣的創新元素。通識教育,無非就是進行基礎認知的普及教育,讓人們從小對社會各方面就有一定的認識。基礎認知,絕對不只是要你認識一加一等於多少 這麼簡單,而是要你對國際形勢和政治制度等有基本的認識。也許學習通識的途徑,絕對不能只局限於書本上,也不能只局限於學校上。所以從小朋友經常接觸的傳 播媒介當中入手,是讓小朋友學習通識的最好辦法。換句話說讓小朋友從電視節目上輕鬆認識選舉,這樣更讓小朋友容易接受。

    其實選舉的基本原則,基本上從小就要學懂。譚玉瑛姐姐的深刻教導,我們絕對不能忘記。

2011年11月7日星期一

千萬不要做冷漠的路人

據《羊城晚報》的報導:「10月13 日下午5 時30 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裏,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鐘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 是,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竟然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現在小悅悅在廣州軍區總醫院重症監 護室,接近腦死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原來這個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事件受害者是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其實碾壓小悅悅的司機,到底知不 知道後果是很嚴重?知不知道什麼是交通的安全守則?從這兩位司機的問題上,表現中國的交通安全問題有很多待改善空間。作為司機在駕駛的時候必須仔細觀察周 圍的一切,感覺認為安全才可繼續行駛。作為路人,特別是小朋友要注意馬路上的安全。因為司機有時候未必能夠料事如神,家長也要盡一份保護小朋友安全的責 任。這樣的話,交通意外才不會容易發生。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據《新京報》報導所說:「10月21日消息,在佛山接連被兩輛車碾過2歲女童小悅悅終因傷勢嚴重,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後於21日零時 32分離世。」可惜的是小悅悅那麼早就離開這個世界,讓人感到惋惜。從這個慘劇讓筆者感受到生命的可貴,也感受到冷漠路人的可悲。生命對於每個人都是可貴 的,若果這些路人懂得如何愛惜生命的話,自然也會懂得愛惜他人的生命,從小見義勇為地拯救他人。難以明白為什麼這些路人對小悅悅哭泣呼救,產生的反應居然 是冷漠而無動於衷呢?拯救一名小朋友是很難為情的嗎?雖然慘劇始終都是發生了,但我們千萬不要有灰心喪氣的態度面對人生。因為未來的路怎樣走,是由自己主 宰的。我們要仍以正向樂觀的積極態度,來繼續走未來的人生路。

據《佛山日報》的報導:「小悅悅雖然離我們去了。但對小悅悅事件的反思沒有停止。從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次全民的思想、道德和法紀的再教育。除了痛斥肇 事司機、譴責冷漠路人,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弘揚見義勇為的精神,如何用制度保障?見危不救的行為,該不該入刑?昨日,省市的大討論繼 續展開,立法與機制保障見義勇為再次成為焦點。10月21日,省社工委以「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為主題召開第三場座談會,邀請法學研究和 法律實務的工作者代表,就「嚴格執法,維護公平正義」展開討論。與會者認為,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應該讓法律保障好人有好報,也應以人為本,喚醒人 性。」這段新聞是指省社工委以「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為主題召開第三場座談會。這次出席座談會的與會者,對於立法與機制保障與否的問題作 出討論。有與會者支持立法譴責見死不救行為,也用立法與機制保障見義勇為,也有與會者持反對的觀點。不過以立法強制他人做某行為的辦法,是解決不了一切與 道德責任有關的問題。因為若果使用這個辦法強制他人的時候,絕對沒有主動救人的情況出現。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除了要提高市民的道德觀之外,也要讓更多 市民明白主動的意義,這樣才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另外要瞭解一點的是,見義勇為是值得在社會上推廣。也許見義勇為在社會上得到肯定,自然讓更多市 民了解見義勇為的重要性。

這個慘劇始終都是發生了,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做冷漠的路人,也千萬不要見危不救。要讓慘劇不再發生,歸根究底是你我必須負起道德責任。

「網絡百科」的存在使命

「網絡百科」在這裡的意思,就是指記載網上大事與人物等以 共筆為主的百科全書。隨著時代變遷,互聯網的發展也日趨普及與進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都可以從互聯網上做許多事。例如網上電視,人們可以從網上看有 關音樂、政治、搞笑等視頻節目。例如網上銀行,人們可以從網上處理有關財務的問題。例如網上地圖,人們可以從網上了解世界的地理百態。例如網上政府,讓人 們可以從網上了解更多政府資訊之外,也能夠方便人們處理其他事務。例如社交網站能夠認識更多朋友之餘,也能夠促進朋友們的感情。互聯網的作用除了實用性功 能之外,另外也有產生與傳播網絡文化的功能。我們常見從網絡上產生的文化,就是次文化的其中一種。也許「網絡百科」的存在使命,就是把這些東西集合在一 起。

共筆有人人可編輯之意,以共筆為主的百科全書與其他網站不同地方,在於需要大家的共同編輯。在這一點提到共筆精神,「網絡百科」與其他同類型的百科是 一致的。因為網絡是屬於大家,憑個人力量未必知曉所有與網絡有關的事宜,也未必做到共筆所帶來的結果,所以千萬不要有事不關己的心態處事。故一致性在於以 共筆為主的百科全書能不能成功完成使命,就要看它能不能夠團結地集合網民力量去做同一件事。不過「網絡百科」與「維基百科」的異同之處,在於「維基百科」 是記錄現實的一切知識,「網絡百科」是記錄與互聯網有關的一切事物。雖然「維基百科」記錄的東西,不可能與互聯網有太多關係。但不代表「維基百科」完全不 允許記錄互聯網上的東西,最主要你的條目有足夠知名度就可以了。但問題就出來了,因為知名度不足就不允許記錄在「維基百科」上,不能讓完整的網絡文化集合 在一起。例如筆者曾在「維基百科」撰寫一個澳門網絡組織的條目,但過了不久就被刪除掉了。若許找尋一個空間,方便於網友們不受限制地編寫與網上有關的內 容,才是最好的辦法。

正是這個緣故,來自中國不同地方網友各自成立屬於自己地方的「網絡百科」。除了中國內地之外,港澳台地區的「網絡百科」都在Wikia當中設立。香港 的「網絡百科」叫做「香港網絡大典」,據網站有關條目的介紹「香港網絡大典」是:「(英文:The Encyclopedia of Virtual Communities in Hong Kong,簡稱EVCHK、網典、大典)成立於2006年3月21日,旨在紀錄香港網絡界傳奇人物、網上大事和網上術語等。這是繼虛擬名人大全、 chimaigun.com及虛擬名人大全II之後第四個類似的網站。由高登網友自膠自足向Wikia(當時名為wikicities)申請。截至 2006年5月底,香港網絡大典建立短短兩個多月以來,條目數量已超越1000。截至2011年2月,條目數量已超越8,500條,成為wikia的最大 社群之一。」 雖然「香港網絡大典」是香港第四個類似的網站,但從其他地方比較來說,它仍是一個最早成立的「網絡百科」。雖然「香港網絡大典」的成功創立,讓網站能夠有 集合和推廣網絡文化的作用之餘,也讓其他地方作為一個榜樣。澳門的「網絡百科」叫做「馬交網際百科」,是由筆者創立第二個類似的網站。澳門第一個「網絡百 科」叫做「澳門網絡大典」,是2008年由某一位Qoos會員創立的。但後來由於「澳門網絡大典」荒廢至今,而再沒有活躍過。所以筆者後來為了網站能夠有 別於「香港網絡大典」,重新在2010年1月20日創立網站「馬交網際百科」。這個網站主要紀錄澳門網絡當中的網上大事和傳奇人物等,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增 加或修改「馬交網際百科」的內容。

台灣的「網絡百科」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台灣網路百科」,第二個就是「台灣網絡大典」。據網站有關的介紹「台灣網路百科」是:「台灣網路百科是用來記載台灣的網路文化和網上社群的百科全書。台灣網路百科(evctw.wikia.com)和台灣網絡大典(zh.evctaiwan.wikia.com) 沒有關係,台灣網路百科就是台灣網路百科,不是台灣的香港網絡大典,現時台灣網路百科的使用者介面是用正體字台灣用語,就算將來使用正簡自動轉換功能,預 設使用者介面也只會是用正體字台灣用語。台灣網絡大典想重複和扭曲台灣網路百科的行為,wikia實沒有道理放行,wikia已寫明不鼓勵重複建立 wiki,該wiki在申請建立時連自身描述也沒有,wikia方面究竟根據甚麼放行?」原來從這兩個網站比較中,「台灣網路百科」的資料要比「台灣網絡 大典」還要多,「台灣網路百科」的活躍度要比「台灣網絡大典」還要高。是什麼原因讓台灣地區出現兩個「網絡百科」,筆者就難以考究了。中國內地也有「網絡 百科」的存在,但筆者發現這個網站架設在「互動百科」上,或許其編輯自主度和活躍度就沒有在Wikia當中設立的那麼高。

雖然設立「網絡百科」帶來許多有益之處,但出現不少問題。問題就是網站條目質素合不合格、語調中不中立都對網絡百科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人物條目,弄得不好就會把網站變成「起底」的場所。所以要運行這些網站的過程中,就必須時常要謹慎做好才行。

探討「抽水」一詞當中的褒貶義

根據《廣州話方言詞典》的「抽水」條目記載:「抽頭(賭 博時莊家從贏家的錢提取一小部分。)」在《廣州話方言詞典》當中解釋「抽水」的詞義與賭博有關,這裡「抽水」的「水」是解金錢之意,故這個「抽水」是解抽 取金錢的意思。其實「抽水」本身意思絕對不是與賭博和金錢有關的,因為「抽水」的「水」原本是指地球水資源,「抽水」一詞就是指通過水泵把水抽取出來而 已。

令人詫異的是,原來「抽水」一詞後來引伸出許多不同的意思。根據「香港網絡大典」的「抽水」條目記載:「抽水有幾種解釋: (1)在工作或事件中擅自抽取利潤,又叫食水,後被延伸為擅佔別人便宜;(2) 指故意的對身邊的異性作出非禮的行為,又稱揩油、搏懵; (3)在別人討論、爭辯、罵戰之時,忽然插口伺機煽風點火,意圖借刀殺人;(4)在某一事件上借機引申為對另一事件∕事物的批判或嘲諷,等同指桑罵槐。 但不論上述所指為何,皆可泛指「鬼鬼祟祟地去佔不應該得到的便宜」。」「抽水」在「香港網絡大典」的記載解釋它有四種意思。在條目的第一點指出「抽水」是 擅自侵佔別人便宜的食水。這種「抽水」行為在社會上十分常見,大多數是為自己的利益而作。第二點則指對異性作出的非禮行為,就是對異性作出不軌的意圖。第 三點則指有個人忽然插口的行為,其意圖有煽風點火之心。第四點則指等同指桑罵槐般嘲諷事物與他人,就是有轉個彎罵人之意。無須多說「抽水」一詞給人的印象 就是這麼差,若許是意思上大多屬於貶義的緣故吧。也許「抽水」一詞意思只屬於貶義,大家都是不是這樣認為的呢?

或許大家會問「抽水」一詞也有褒義的解釋嗎? 對!筆者認為「抽水」一詞絕對也有褒義的成分,其中從「抽水」一詞可以再引申為四種意思。第一種就是在 社會行動當中,必須排除一種錯誤的觀念。這種錯誤觀念就是指有學者最近認為從中抽出事件部份進行惡搞創作,是一種非理性的激進行為。其實惡搞創作是社會行 動的其中一個分支,反映的是社會黑暗現實,同時也發揮著民怨宣泄的作用。我們心中固然需要傳統性質,也必須需要創新思維。我們心中固然需要理性分析問題, 也必須具有積極的激情克服困難。有適量的惡搞,才會充分體現適當的社會理性化。第二種就是「抽水」的「水」在這裡可以指社會上的一切事物,例如社會行動所 做的一切話題都是源於社會。因此,整個詞語就是指社會行動所做一切必須常常忠於社會大眾。另外處事也要做到取「抽水」之褒,同時也要避「抽水」之貶,這樣 才能把社會行動做得更有效率。第三種就是說話或者寫作的時候,某一事件引申對另一事件的評價,要看「抽水」(即引用) 的程度合不合符正確與原則。所以「抽水」不代表完全是錯誤的,有時也不代表完全是指桑罵槐,要看看你運用「抽水」(即引用)程度的高低,才能辨別「抽水」 在事物內是屬於什麼褒貶義。第四種可以從「抽水」的「水」引申其另外的新意思,就是指一種知識。這種知識絕不是「鬼鬼祟祟地去佔不應該得到的便宜」,而是 人們一直以來大膽探索和積累的產物。這裡的「抽水」是指做人要有一個學到老的態度,常常抽取而且吸收有用的知識,才能夠充實和鍛鍊自己。只要這樣做,才會 成為一個在社會上有用的人。

所以話說「抽水」一詞都有它褒義的一面,就是這個道理。筆者探討「抽水」一詞當中的褒貶義,絕不是為了得到什麼便宜。只是必須要探究一點就是,原來「抽水」一詞絕對不是只有貶義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