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
2017年9月29日星期五
聽澳門檔案館講座賞濠江五六十年代彩色照片
澳門檔案館在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三點至五點,舉行了「從五、六十年代彩色照片看澳門歷史建築色彩魅力」講座,邀請了龍發枝先生進行演講分享。
官方活動新聞稿其中一段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澳門經濟開始轉型,地產業蓬勃發展,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文獻中所描述的東方葡萄牙城市,在五、六十年代後已不復存在,現今我們對她的瞭解,一般只是黑白的想像。今天散落在澳門不同角落的歷史建築,並沒被淹沒在枯燥的當代商品房中,透過強烈的色彩魅力,散發誘人的光芒。是次講座由澳門建築師龍發枝先生擔任主講嘉賓,將通過一批五、六十年代的彩色幻燈片,為大家呈現一個既熟識又陌生的彩色澳門,拉近與早期澳門城市面貌的距離,並與出席者一同思考、探討一系列澳門歷史建築色彩和保護議題。」
講座雖然只有兩個鐘時間,不過受益是無盡的。這是由於這場講座難得欣賞五、六十年代澳門彩色照片的機會,社會上流傳的不多,許多年輕人也沒有見過。所以要珍惜這一次欣賞老照片的機會。講座當日聽眾反應非常熱烈,而且座無虛席,可喜的是年青人佔大多數。有報名參加的佔了許多,沒有報名參加也佔了許多,他們都是為欣賞這一些五、六十年代彩色照片而來。這是可能由於許多人都對舊時澳門風景好好奇,也喜歡感受當年澳門的感覺。有時候懷舊並不代表守舊,或者只是對現實的一些不滿,還有對一些事物的憧憬。不滿地方在於現在許多建築精美和歷史價值被清拆,同時回憶當年美景的美好。
這類活動意義除了欣賞精美照片之外,也讓許多出席者思考許多問題。最後演講者龍發枝先生向出席者提出一些思考問題,這些問題首先是如何是否需要繼續城市色彩模式?其次是修復如舊是否包括色彩相關元素控制?最後就是歷史城區規範的憂慮。感覺保持城市原有特性,才能發揮一座城市更好競爭力。有時不代表不斷建設新物,就完全代表一座城市進步。
這場講座主要是以欣賞照片,首先欣賞十九世紀澳門全景照片和老地圖,去引入主題。不過有點可惜的是,講座展出五、六十年代彩色澳門照片大多數以澳門半島為主,離島部份則沒有被展出。這是由於這一些歷史照片,都是由龍發枝先生私人收藏,珍貴澳門歷史彩色照片應該不只有這麼少。其次從澳門歷史彩色照片講述一些歷史文物建築顏色的演變,例如內港一帶騎樓曾經有五顏六色外牆,澳督府和陸軍俱樂部等歷史文物建築外牆曾經有幾種顏色。其實這一些都可以在澳門歷史彩色照片上找到,印證歷史照片有許多精彩知識。
不過講開又講,欣賞六十年代之前的彩色老照片,未必要等待私人收藏家拿出來才可欣賞到,其實可以透過黑白影像原圖從數碼技術中填上彩色。例如來自外地Reddit網站ColorizedHistory討論版的一群專業或業餘的照片色彩修復者,還有來自香港的The Nok照片色彩修復者值得去欣賞。筆者最近也開始對黑白照片進行色彩修復,其中有民國年代廣州愛羣大酒店照片、一九四零年代澳門中區全景相片、一九一二年鐵達尼號老照片、魯迅老照片、黃湛森(黃霑)一九五七年攝於索罟灣照片,大家可在環球舊聞:世界老檔案頻道FB專頁當中欣賞。
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淺評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結果
第六屆澳門立法會選舉完滿結束,首先祝賀所有成功當選議員的參選人。報載第六屆澳門立法會選舉結果在正式出爐,十四名直選當選議員為:麥瑞權、李靜儀、施家倫、高天賜、何潤生、區錦新、梁安琪、宋碧琪、吳國昌、林玉鳳、黃潔貞、蘇嘉豪、鄭安庭及梁孫旭。直選「票王」是取得一萬七千二百零七票的麥瑞權,直選「票后」則為取得一萬六千六百九十四票的李靜儀。
論盡媒體細心地列了一個精美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數字包,其中一幅精美圖表反映直選議員年齡情況。第六屆澳門立法會直選議員年齡情況是以年輕人居多。二十至四十多歲第六屆澳門立法會議員有八位,就是李靜儀、施家倫、宋碧琪、林玉鳳、黃潔貞、蘇嘉豪、鄭安庭及梁孫旭。最年輕是廿六歲蘇嘉豪,最年長的是今屆票王六十一歲麥瑞權。當選直選議員平均年齡為四十六歲。直選議員年齡情況是年輕化走向,有利於澳門立法會新舊交替。
另外論盡媒體也有一幅間選議員年齡情況精美圖表。間選議員年齡情況與直選議員年齡情況剛好相反,直選議員年齡情況是年輕化走向,間選議員年齡情況則是老人化走向。直選議員年齡情況年輕化走向是好事,這樣代表許多年輕一代關心社會政治。但間選議員年齡情況老人化走向,不是一件太好的事。立法和行政當局應該檢討入職澳門立法會議員的工作年份和年齡上限,是否需要限制一定年份和歲數入職。這是因為入職澳門立法會議員的工作年份和年齡沒有任何上限,他們永遠可以長期繼續當選入職,只會杜絕其他澳門市民參與澳門立法會的機會。
在今屆爭取連任的十一位立法會議員成功當選,其中包括有吳國昌、區錦新、宋碧琪及何潤生等。至於民主派╱非建制取得席數,有一些人士認為有三席,則是指吳國昌、區錦新、蘇嘉豪。另外一些人士則認為有四席,認為同時包括高天賜。也有一些人士則認為有五席,則認為同時也包括林玉鳳。至於誰的說法最為正確,在社會上則有非常大的爭議。爭議點其中在於對其當選人的背景身份質疑。例如難以準確分清林玉鳳是屬於民主派還是建制派。
在十四個直選議席當中,只有十一名現任立法會議員連任,兩名現任立法會議員陳美儀、梁榮仔得不到連任。現任立法會議員陳美儀、梁榮仔得不到連任有點可惜,因為他們只差一點就可以連任。無法連任和票數減少的競選組別,應該檢討有什麼地方做得不足夠的地方。得不到連任的澳門立法會議員雖然未能再在澳門立法會工作服務市民,不過也可繼續在社會上服務社會。餘下有三個澳門立法會議席由新人取得。分別是林玉鳳、梁孫旭、蘇嘉豪。新人新景象,期待他們在立法會表現。可喜的是重視文化範疇的兩位參選人蘇嘉豪、林玉鳳成功當選澳門立法會議員。希望他們履行承諾,為文化範疇發聲更多。
論盡媒體細心地列了一個精美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數字包,其中一幅精美圖表反映直選議員年齡情況。第六屆澳門立法會直選議員年齡情況是以年輕人居多。二十至四十多歲第六屆澳門立法會議員有八位,就是李靜儀、施家倫、宋碧琪、林玉鳳、黃潔貞、蘇嘉豪、鄭安庭及梁孫旭。最年輕是廿六歲蘇嘉豪,最年長的是今屆票王六十一歲麥瑞權。當選直選議員平均年齡為四十六歲。直選議員年齡情況是年輕化走向,有利於澳門立法會新舊交替。
另外論盡媒體也有一幅間選議員年齡情況精美圖表。間選議員年齡情況與直選議員年齡情況剛好相反,直選議員年齡情況是年輕化走向,間選議員年齡情況則是老人化走向。直選議員年齡情況年輕化走向是好事,這樣代表許多年輕一代關心社會政治。但間選議員年齡情況老人化走向,不是一件太好的事。立法和行政當局應該檢討入職澳門立法會議員的工作年份和年齡上限,是否需要限制一定年份和歲數入職。這是因為入職澳門立法會議員的工作年份和年齡沒有任何上限,他們永遠可以長期繼續當選入職,只會杜絕其他澳門市民參與澳門立法會的機會。
在今屆爭取連任的十一位立法會議員成功當選,其中包括有吳國昌、區錦新、宋碧琪及何潤生等。至於民主派╱非建制取得席數,有一些人士認為有三席,則是指吳國昌、區錦新、蘇嘉豪。另外一些人士則認為有四席,認為同時包括高天賜。也有一些人士則認為有五席,則認為同時也包括林玉鳳。至於誰的說法最為正確,在社會上則有非常大的爭議。爭議點其中在於對其當選人的背景身份質疑。例如難以準確分清林玉鳳是屬於民主派還是建制派。
在十四個直選議席當中,只有十一名現任立法會議員連任,兩名現任立法會議員陳美儀、梁榮仔得不到連任。現任立法會議員陳美儀、梁榮仔得不到連任有點可惜,因為他們只差一點就可以連任。無法連任和票數減少的競選組別,應該檢討有什麼地方做得不足夠的地方。得不到連任的澳門立法會議員雖然未能再在澳門立法會工作服務市民,不過也可繼續在社會上服務社會。餘下有三個澳門立法會議席由新人取得。分別是林玉鳳、梁孫旭、蘇嘉豪。新人新景象,期待他們在立法會表現。可喜的是重視文化範疇的兩位參選人蘇嘉豪、林玉鳳成功當選澳門立法會議員。希望他們履行承諾,為文化範疇發聲更多。
2017年9月15日星期五
聽澳門劇評人莫兆忠淺談澳門劇場出版
牛房倉庫 Ox Warehouse 在二零一七年九月九日至十日,於牛房倉庫舉辦共四場牛房講場,探討「編輯與出版」有關議題。二零一七年九月十日,舉行邁向一種社會記憶:「淺談澳門劇場出版」:莫兆忠X施援程(牛雜編輯),是其中一場。莫兆忠在活動當中作主要發言,施援程(牛雜編輯)則作主持。今次這四場牛房講場,都可在Facebook觀看重播,因為牛房倉庫在活動舉行時,早已作直播錄影。
莫兆忠首先自我介紹。他是在澳門出生,澳門大學應用中文和中文傳意學士、澳門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現任劇場評論和書寫、劇場編導、劇場活動策劃、《劇場.閱讀》主編。莫兆忠其中指出:「真正做劇場不多,關心也不多,算小眾部份。深刻體會到同自己不熟悉,像二手書店,從自己個人經驗始,本身本科沒有讀傳播、編輯。」每個人一出生絕對不是所有都懂,也絕對不是所有都熟練。所以要後天的努力,還有後天的堅持,才能有未來更好的明天。如何將小眾知識成為自己長處,有賴自己如何在這方面用功進修。
莫兆忠其中指出:「在界定界別,抽離看一些事物,如何出版,需要閱讀。回想接觸劇場過程,是從閱讀開始。」其實接觸所有人生過程,都是從閱讀開始。例如如何交朋友,如何待人處世,如何面對職場等等… 新書也好,舊書也好,記錄有許多劇場基本概念和劇場發展歷史的知識,非常值得我們去理解。莫兆忠向我們也分享了他認識劇場的途徑,首先就是學校巡迴演出,其次就是劇場雜誌,例如有《電影雙週刊》和《音樂通訊》等,他原來才明白到劇場其實有這麼多類型。
接著莫兆忠簡單介紹澳門劇場出版的歷程。他也提出以下幾點意見:一,「原來澳門劇場可以想像更多,行前更多步。為何澳門劇場在澳門沒有人這樣寫作?」二,「要思考推出書誰看,劇場人未必看書,所以再大一些,另一角度看澳門。」三,「資料庫、書展、講座讓人對劇場持續關注。當曝光率高的時候,銷售有保證。」以上他所談及的內容,其實都是與出版推廣宣傳和出版市場行銷有關。出版絕對不能為出而出,出完就算數。出版還有思考許多問題,例如對像讀者是誰?如何推廣讓更多人知有這本書出版?如果不思考這一些問題,就非常困難讓出版工作取得成功。
莫兆忠最後提出對澳門文化局資助政策的一些意見。他雖然認同出書不可以政府完全資助你,但感覺澳門文化局資助申請表上有點奇怪,只有印刷、設計、排版,但沒有宣傳的部份。他認為要思考澳門非主流文化如何在正確出版政策上扶持的問題。提出這個問題非常有意義,這是因為出版政策非常影響文創發展,值得文創業界、愛好文創和政府不斷深化探討。
莫兆忠首先自我介紹。他是在澳門出生,澳門大學應用中文和中文傳意學士、澳門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現任劇場評論和書寫、劇場編導、劇場活動策劃、《劇場.閱讀》主編。莫兆忠其中指出:「真正做劇場不多,關心也不多,算小眾部份。深刻體會到同自己不熟悉,像二手書店,從自己個人經驗始,本身本科沒有讀傳播、編輯。」每個人一出生絕對不是所有都懂,也絕對不是所有都熟練。所以要後天的努力,還有後天的堅持,才能有未來更好的明天。如何將小眾知識成為自己長處,有賴自己如何在這方面用功進修。
莫兆忠其中指出:「在界定界別,抽離看一些事物,如何出版,需要閱讀。回想接觸劇場過程,是從閱讀開始。」其實接觸所有人生過程,都是從閱讀開始。例如如何交朋友,如何待人處世,如何面對職場等等… 新書也好,舊書也好,記錄有許多劇場基本概念和劇場發展歷史的知識,非常值得我們去理解。莫兆忠向我們也分享了他認識劇場的途徑,首先就是學校巡迴演出,其次就是劇場雜誌,例如有《電影雙週刊》和《音樂通訊》等,他原來才明白到劇場其實有這麼多類型。
接著莫兆忠簡單介紹澳門劇場出版的歷程。他也提出以下幾點意見:一,「原來澳門劇場可以想像更多,行前更多步。為何澳門劇場在澳門沒有人這樣寫作?」二,「要思考推出書誰看,劇場人未必看書,所以再大一些,另一角度看澳門。」三,「資料庫、書展、講座讓人對劇場持續關注。當曝光率高的時候,銷售有保證。」以上他所談及的內容,其實都是與出版推廣宣傳和出版市場行銷有關。出版絕對不能為出而出,出完就算數。出版還有思考許多問題,例如對像讀者是誰?如何推廣讓更多人知有這本書出版?如果不思考這一些問題,就非常困難讓出版工作取得成功。
莫兆忠最後提出對澳門文化局資助政策的一些意見。他雖然認同出書不可以政府完全資助你,但感覺澳門文化局資助申請表上有點奇怪,只有印刷、設計、排版,但沒有宣傳的部份。他認為要思考澳門非主流文化如何在正確出版政策上扶持的問題。提出這個問題非常有意義,這是因為出版政策非常影響文創發展,值得文創業界、愛好文創和政府不斷深化探討。
2017年9月8日星期五
淺評《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政綱概要》
澳門四年一度的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即將在二零一七年九月十七日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就不同參選組別政綱宣傳海報結集成免費書,分為直選和間選兩本。現在只淺評直選的一本。其實《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政綱概要》是一場海報設計的大比賽,到底誰優誰劣?本文所有評論只代表筆者個人觀感,沒有任何明示和暗示其他人選誰或不選誰。選民選誰為最正確的問題,選民應該去拿一份《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政綱概要》,理性了解各組政綱後決定。
二零一七年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各組政綱宣傳海報當中,最吸引選民目光,應該是以下幾組:第三組民主昌澳門、第十二組市民力量、第二十二組基層互助、第二十四組海一居業主維權聯盟。奇特之處首先在於各組選團的衣著。例如第十二組市民力量和第二十二組基層互助的一些候選人都穿著軍裝,其實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只是選出代表市民議政之士,這樣看來與軍人不應該有太多關係。加上這一些軍裝太有其他政治文化意味,不知道澳門選民是否接受這些打扮。其次在於海報設計另類,例如民主昌澳門其中一幅海報是以第一候選人吳國昌和第二候選人梁博文的微信對話,對話談及澳人澳地問題。微信給人印象不能亂談政治,可是在海報設計上突出社會上言論是否自由的問題。
個人較滿意政綱宣傳海報有第十五組傳新力量和第十六組同心協進會,一些政綱概要內容懂得以圖表形式列出,這樣令人清楚易懂。相反個人不太滿意政綱宣傳海報設計有以下幾組,第一組新澳門夢(爭雙普選反高官自肥聯盟)和第六組新希望所列政綱概要文字太多,令人摸不著頭腦。不過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各組都擁有獨特的政綱,可體現一些候選人對文化創意的熱愛。不過觀察這麼多組的政綱內容來看,只有第一組新澳門夢(爭雙普選反高官自肥聯盟)、第四組公民監察、第七組學社前進、第十五組傳新力量的政綱概要提及文化議題。雖然感到有點可惜,但好過所有選舉團隊完全沒有提及。如果要讓澳門經濟發展能夠多元發展,就必須重視文化議題。
二零一七年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有一些突破,就是其中兩組以單一行業和單一訴求,進行參與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競選。就是第二十四組海一居業主維權聯盟和第二十五組博彩員工最前線,第二十四組海一居業主維權聯盟是單一訴求要求上樓,第二十五組博彩員工最前線是為單一博彩行業發聲。這種現象有其利弊,其利在於可以集中精力解決有關權益的議題,其弊可能在於只會理會事關自己權益的議題而不理其他公共權益問題,會對其他市民不太好。
《二零一七年立法會選舉政綱概要》當中,有許多美妙的宏願設計,有許多理想的口號。政綱宣傳海報雖然美,但是當選與否不去貫徹落實的話,政綱宣傳海報最終只是一堆廢紙。題外話上星期文章《天鴿風災對澳門的影響》由於筆誤,錯把Jump雜誌頻道寫成澳亞衛視,在此深表歉意。
2017年9月1日星期五
天鴿風災對澳門的影響
強颱風天鴿在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襲擊澳門,按照澳門電台消息和香港電台消息指出,當局收到六百四十一宗事故報告,總共測得十死二百四十四人受傷。全澳門一度停水斷電,交通也一度癱瘓,商戶損失慘重,多處樹木和公共、私營設施受到破壞。本文首先哀悼強颱風天鴿風災死難者,同時對強颱風天鴿風災受傷者和受影響商戶表達慰問。
天鴿風災令澳門傷亡慘重的原因,在於有幾個方面。首先就是剛辭職的前氣象局長馮瑞權延誤改掛更高颱風信號,導致許多人命傷亡,社會一時亂成一團。應該重組氣象局內管理成員,同時追究前氣象局長馮瑞權倘有的失職責任。其次就是當局對危機應變機制的不足,特首有責任統籌政府各部門如何應對危機。在這次天鴿風災,見不到特首有效統籌政府各部門應對天鴿風災。第三就是澳門能源供應過分依賴中國大陸,應該增加本地能源和後備能源的儲備,以防範於未然。第四就是始終未能解決內港一帶洪水問題。感覺當局應該吸取教訓,根本地治水解決問題。
澳門在天鴿風災期間,曾經一度傳出一些流言,非常令人匪夷所思。所傳出的流言,是其中傳出官方定下環司打口一帶為瘟疫區,傳出自來水含有氯氣,傳出還有許多人被困、遇溺,傳出駐澳部隊干擾老百姓生活,傳出澳門漢口花園因電梯故障而造成傷亡之事故,傳出有大約三百名市民因為食水不乾淨而腸胃炎在醫院急診,傳出急症室因搶救死亡個案急增,傳出珠海排洪說法,傳出本澳將出現分區停電情況等。流言大多出自網上,官方對於流言大多表示謠言,流言是否謠言就需要大家科學分析。綜觀歷史上不同的野史,部份出自當時社會上的流言。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有些人要傳出這些未經證實的傳聞?這可能是一些人一時貪玩,或者其他原因。不過傳出流言,始終不利社會和諧,不利澳門回復正常面貌。
澳門天鴿風災期間,也曾經有兩位名人區錦新和陶傑在網上發文,而曾經出現一些爭議。區錦新和陶傑的Facebook貼文不滿反應這麼大,首先在於表達意見時機用錯,風災過後不合適過度用字用詞評論風災,因為民怨未消和心有餘悸。不過這樣不是說完全不可以評論,只是評論用字用詞要特別謹慎。其次市民見到班解放軍幫人在先,有其他人提出解放軍有問題就會感到反感,這是由於先入為主的受眾接受的心理所影響。
在這場澳門天鴿風災前後,創下了不少紀錄。例如澳門在發生天鴿風災前的一天,於路環九澳錄得三十九度高溫,創下幾十年來高溫紀錄。澳門在發生天鴿風災當天,正報在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指「天鴿是澳門回歸後首個要掛「十號風波」的颱風。氣象局稱,是有紀錄以來最強一個颱風。」天災無情,人間有愛。除了駐澳部隊和澳門政府前線工作人員辛勤救災之外,不同年紀的市民,以年輕人居多,也自發做義工賑災等工作。非常感謝他們的辛勞,這是值得令人讚許。
記得有位阿叔接受澳亞衛視採訪,指出一些七八十歲的老澳門人指出澳門開埠以來打颱風從來沒有死過這麼多人。其實這種說法是一種誤導,一八七四年在澳門曾經發生的甲戌風災,有約五千多人死。以當年的澳門人口大約一萬五千人計算,死亡人數就是高達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澳門歷史上最多人死亡的一個風災。請一些經常說澳門從來沒有天災人禍的蓮花寶地說法的一些媒體和人士,請他們停止繼續說出荒謬的論調。希望不同年代的澳門人,首先應該以正確方式認識本土文化和本土歷史,其次應該常常有居安思危心態面對社會和人生。脫離實際地和諧一切,到頭來受害者是老百姓自己。
天鴿風災令澳門傷亡慘重的原因,在於有幾個方面。首先就是剛辭職的前氣象局長馮瑞權延誤改掛更高颱風信號,導致許多人命傷亡,社會一時亂成一團。應該重組氣象局內管理成員,同時追究前氣象局長馮瑞權倘有的失職責任。其次就是當局對危機應變機制的不足,特首有責任統籌政府各部門如何應對危機。在這次天鴿風災,見不到特首有效統籌政府各部門應對天鴿風災。第三就是澳門能源供應過分依賴中國大陸,應該增加本地能源和後備能源的儲備,以防範於未然。第四就是始終未能解決內港一帶洪水問題。感覺當局應該吸取教訓,根本地治水解決問題。
澳門在天鴿風災期間,曾經一度傳出一些流言,非常令人匪夷所思。所傳出的流言,是其中傳出官方定下環司打口一帶為瘟疫區,傳出自來水含有氯氣,傳出還有許多人被困、遇溺,傳出駐澳部隊干擾老百姓生活,傳出澳門漢口花園因電梯故障而造成傷亡之事故,傳出有大約三百名市民因為食水不乾淨而腸胃炎在醫院急診,傳出急症室因搶救死亡個案急增,傳出珠海排洪說法,傳出本澳將出現分區停電情況等。流言大多出自網上,官方對於流言大多表示謠言,流言是否謠言就需要大家科學分析。綜觀歷史上不同的野史,部份出自當時社會上的流言。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有些人要傳出這些未經證實的傳聞?這可能是一些人一時貪玩,或者其他原因。不過傳出流言,始終不利社會和諧,不利澳門回復正常面貌。
澳門天鴿風災期間,也曾經有兩位名人區錦新和陶傑在網上發文,而曾經出現一些爭議。區錦新和陶傑的Facebook貼文不滿反應這麼大,首先在於表達意見時機用錯,風災過後不合適過度用字用詞評論風災,因為民怨未消和心有餘悸。不過這樣不是說完全不可以評論,只是評論用字用詞要特別謹慎。其次市民見到班解放軍幫人在先,有其他人提出解放軍有問題就會感到反感,這是由於先入為主的受眾接受的心理所影響。
在這場澳門天鴿風災前後,創下了不少紀錄。例如澳門在發生天鴿風災前的一天,於路環九澳錄得三十九度高溫,創下幾十年來高溫紀錄。澳門在發生天鴿風災當天,正報在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指「天鴿是澳門回歸後首個要掛「十號風波」的颱風。氣象局稱,是有紀錄以來最強一個颱風。」天災無情,人間有愛。除了駐澳部隊和澳門政府前線工作人員辛勤救災之外,不同年紀的市民,以年輕人居多,也自發做義工賑災等工作。非常感謝他們的辛勞,這是值得令人讚許。
記得有位阿叔接受澳亞衛視採訪,指出一些七八十歲的老澳門人指出澳門開埠以來打颱風從來沒有死過這麼多人。其實這種說法是一種誤導,一八七四年在澳門曾經發生的甲戌風災,有約五千多人死。以當年的澳門人口大約一萬五千人計算,死亡人數就是高達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澳門歷史上最多人死亡的一個風災。請一些經常說澳門從來沒有天災人禍的蓮花寶地說法的一些媒體和人士,請他們停止繼續說出荒謬的論調。希望不同年代的澳門人,首先應該以正確方式認識本土文化和本土歷史,其次應該常常有居安思危心態面對社會和人生。脫離實際地和諧一切,到頭來受害者是老百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