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

應及早加緊武漢肺炎防疫工作

最近許多人應該聞武漢就色變,這是由於中國武漢在二零一九年十二月起出現了可怕不明原因的肺炎。有點令人擔心的是,武漢肺炎疫情在二零二零年初有點擴大趨勢。其實疫情如果控制及早處理妥當,就不會出現惡化情況。本文就為大家探討近來武漢肺炎疫情擴大趨勢有什麼原因?

  首先,一些專家學者未能及時判斷武漢肺炎疫情傳播力度。例如參考《香港零一》報道,中國大陸國家專家組兼北大醫生王廣發,曾於一月十日就新型冠狀病毒發展情況接受內地官媒訪問,他當時認為按病人病情及擴散情況,整體疫情「可防可控」。但是一月廿一日向有線新聞證實自己確診新型肺炎的消息,正在接受治療,但呼籲眾人勿過份關注其個人情況。《香港零一》中午亦曾致電給他欲求證,但未有人接聽。作為專家學者在發表判斷時必須加以慎重,同時也不能對病毒過於輕視。因為專家學者每一段話,容易影響政府和人民對病毒的態度,可能對社會產生誤導。

  其次,坊間質疑多個中國大陸地方政府部門未能及時公布武漢肺炎疫情,直至中共中央政法委在「微信公眾號「長安劍」周二(一月二十一日)開腔談及防控工作,強調只有準確、及時公布相關信息,才能有效展開防控,把面子看得比民眾利益重的政客將是國家的千古罪人;為了一己之利刻意瞞報遲報,將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武漢肺炎:中央政法委刊文/刻意瞞報將成千古罪人》,香港《東方日報》,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一日)其實中國大陸、港澳等當局必須吸取二零零三年SARS教訓,應及早加緊處理好武漢肺炎防疫工作,千萬不能為了一己之利刻意瞞報遲報。

  其三,多個地方老百姓對武漢肺炎疫情的輕視。首先令人意外的是,許多輸出湖北省外和中國大陸境外案例都是和武漢有關,換句話說大多是武漢居民去其他地方旅遊,或去武漢旅遊的其他地方旅客。其次許多北京居民,還不當武漢肺炎疫情是一件事。另外從BBC 中文網(繁體)採訪北京居民影片片段當中,可見到北京居民對武漢肺炎疫情的態度。「我覺得咱們國家的防控系統應該是靠譜的!還是可以的!」「國家的醫療條件這麼好,不會那麼傳播的!」「還好吧,我感覺還是要相信祖國!相信政府!」武漢肺炎疫情在二零二零年初有點擴大趨勢主要原因,在於許多人沒有太多衛生安全的意識,也沒有太多生活品格質素。現在這麼緊急關頭,就應該如同中國大陸國家衛健委在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二日記者會上所說,武漢人非必要暫時不要周圍去,其他地方的人非必要暫時不要去武漢,以減少人流太多所帶來的風險。同時要注重個人衛生和做足夠運動,把問題風險下降至最低。

  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二零零三年四月廿九日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中國|東盟領導人關於非典型肺炎問題的特別會議時,曾說「中國有句古語:『安危相易,禍福相生。』偉大的亞洲人民有著逆境自強的優良傳統。中國與東盟國家有著堅實的合作基礎。我相信,只要我們同心攜手,共赴時艱,就一定能夠戰勝非典型肺炎,轉危為安,迎來亞洲特別是本地區更大的繁榮和發展。」 (《溫家寶總理在關於非典問題特別會議上的講話》,二零零三年四月三十日,人民網)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經說過這段話,應該相信現在危急存亡關鍵之時仍能再用得上。只要我們一齊同心攜手共赴時艱,就一定能夠戰勝武漢肺炎,轉危為安!

2020年1月17日星期五

非常有意義的一次澳門歷史文化工作對談

在二零二零年一月十一日十五點,於文化公所舉行了澳門口述歷史協會二零一九年工作報告暨澳門歷史文化工作座談會。筆者榮幸以嘉賓身份參加了這場座談會,感謝主 辦單位給了這個機會,聽取和分享一下有關澳門歷史文化工作之意見!其實感到非常之意外,在其他這麼多位在座嘉賓面前,感覺自己還是好渺小。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陳淑怡在座談會上作二零一九年工作報告:「該會創辦至今,從未間斷進行口述歷史研究,共計開展口述訪談項目二十七項,累計訪談澳門老居民約五百五十人,成果顯著。去年合共開展四項訪談項目,訪談澳門居民約五十人。文化導賞方面,該會累計為政府部門、學術機構、社區組織及藝文團體提供近六千場次導賞,服務逾十三萬人次;去年提供導賞近二千五百場次,服務近七萬人次。該會成員亦在推廣澳門歷史文化中,累積了豐富的導賞經驗。她指出,該會自一五年起,分別開辦了四屆口述歷史訪談員及三屆社區旅遊導賞員培訓課程,共約培訓了二百人,壯大了本澳歷史文化事業的團隊;亦通過籌辦多場展覽、專題講座及文化交流等,向參加者分享該會歷史文化研究心得,得到廣泛認同。該會亦在圖書出版方面不遺餘力,於一一年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向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申報,《澳門口述歷史叢書》被列為國家「十二五」出版規劃項目,意義深遠,該書至今出版五冊。」(《口述協:不忘初心講好澳故事》,《澳門日報》,二零二零年一月十二日)
了解以上這一些數字,可認識到該會對澳門歷史文化保育和推廣不遺餘力。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許多澳門獨有歷史文化會陪伴著時間而流逝。雖然當事人口述歷史所反映歷史情況,未必完全百分百準確。但是可以作為重要參考資料,在這個口述歷史資料上加以研究判斷。

  座談會第二部份就是討論澳門歷史文化工作。筆者也感到非常之意外,由主辦單位點名要求作第一個發言。就在這個座談會上作發言,首先反映澳門還沒有一本公正的歷史教科書,教青局和人教社出版的歷史教科書立場非常親共。市政署街道大使屈寶蓮也說希望以中立立場對待和研究歷史。認同中立立場對待和研究歷史,因為立場太偏向一個政黨,許多與這個政黨相左的歷史將會被埋沒,同時最終被消失。例如二十世紀澳門人口遷移、二十世紀中國國民黨在澳門運作、澳門聲援八九學運情況等都非常需要口述歷史記錄。

  其次就是希望社團多到其他地方交流,曾經參加過廣州、佛山、香港的導賞活動,感覺其他地方導賞員也做得不差。這樣說並不是硬銷,因為粵港澳本是嶺南文化同源,知己知彼把事情辦得更好。

  另外還有一個嘉賓意見,值得在此同大家分享。澳門視覺藝術教育學會創會會長鄭桂卿指出葡萄牙歷史文化在澳門逐漸消失。社團應該去學校多推廣,可以一人一故事、傳承人的藝人分享等。其實葡萄牙歷史文化是澳門歷史文化其中一個最重要部份。許多澳門歷史文獻都是葡萄牙文寫成,澳門歷史許多事情都與葡萄牙人有關。不懂得葡萄牙文化,就不完全了解澳門歷史文化。所以葡萄牙歷史文化在澳門應該繼續活學活用,不應該放在博物館停留。

  這個座談會進行得非常緊湊,座談會主持和嘉賓們非常踴躍地表達意見。其實座談會對於澳門口述歷史協會來說非常有作用。這是因為要做好會務工作就必須吸收更多同行者的交流意見,閉門檢討難以看出什麼地方需要改進。加上人類生存離不開彼此溝通,口述歷史工作更是彼此溝通下完成。

2020年1月10日星期五

比較研究不同時代發生的廣州嚴重地陷事故

       在二零一九年年尾,位於廣州大道發生嚴重地陷事故。後來再查找歷史資料發現,原來一九二九年(民國十八年)都發生嚴重地陷。剛好這兩個嚴重地陷事故就在民國和共和國發生,本文就對這兩個不同時代發生的廣州嚴重地陷事故作比較研究。觀察這兩起不同時代嚴重地陷事故有什麼相同和不相同之處?同時帶給廣州和鄰近地區有什麼安全啟示?
原來早在一九二九年(民國十八年)於廣州石圍塘發生了嚴重地陷事故。按照一九二九年(民國十八年)二月十八日的北京《順天時報》的《廣州石圍塘地陷成潭》一段新聞所載,正是當時的下午二、三點烈日當空之時,位於廣州石圍塘車站左邊石圍塘上街發生嚴重地陷。當時遠近傳為異聞,到現場觀看的人絡繹不絕。當時滿口都是迷信流言之詞,報章指出這一些迷信流言有待科學證明。朱江所著的《老廣州,舊時光》的《廣州石圍塘的一次離奇地陷》一文,也曾經對廣州石圍塘發生嚴重地陷事故作出描述。不過發現此文所記發生時間與北京《順天時報》有所出入,朱江所著的《老廣州,舊時光》指出發生時間就在朝早五、六點,北京《順天時報》則是指下午二、三點烈日當空之時發生。可惜現時為止暫時只找到當時北京《順天時報》對嚴重地陷事故原始文獻記錄,故此有待未來搜集更多歷史文獻去考證。不過朱江所著的《老廣州,舊時光》一書,描述當時廣州市政當局如何使用方法說服民眾不要輕信迷信流言,做了許多有關工作。
一九二九年(民國十八年)二月十八日的北京《順天時報》的《廣州石圍塘地陷成潭》

  至於二零一九年年尾在廣州發生的嚴重地陷事故,按照新華網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一日所載,「廣州地鐵集團一日通報稱,當日上午九時二十八分,地鐵十一號線沙河站施工區域發生地面塌陷。據初步了解,有一輛清污車和一部電瓶車陷入,各方正在全力組織救援,具體傷亡情況正在核實。根據通報,事發路段位於廣州大道北與禺東西路交界處。地陷區域位於廣州市天河區,周邊人流車流密集。廣州大道是廣州市區的一條主幹道。」廣州地鐵集團後來證實有三個人被困,同時指出一直在加派人手找尋被困人士下落。後來廣州地鐵集團急於回填工作遭到許多人的批評。直至二零二零年一月六日凌晨,廣州地鐵在新浪官方微博上指只有找到一個被困人士遺體。

  觀察這兩起不同時代嚴重地陷事件有什麼相同和不相同之處?相同之處是發生原因都是人為所致。前者就是北京《順天時報》報道指出由於廣州石圍塘沉沒處早前堆放大量寶興十餘萬斤英石,後者就是廣州地鐵施工影響地面安全質量,地面不堪重壓而形成深坑。不相同之處在於傷亡人數的不同,北京《順天時報》指出民國時代發生廣州石圍塘嚴重地陷事故,這是由於幸好當時有艇經過此處而沒有人傷亡。至於共和國時代發生廣州大道發生嚴重地陷事故,有點可惜的是由於未能及時搶救暫時有一人死亡。這是由於北京《順天時報》報道指出當時廣州石圍塘舖戶稀疏,新華網報道指出廣州大道周邊人流車流密集有關。

  帶給廣州和鄰近地區有什麼安全啟示?啟示在於應該加強工程工地和周邊的安全措施,同時要加強工程的質量,防範於未然。每一項工程都要有準備好事故應變處理策略,千萬不能出了事才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2020年1月3日星期五

淺評香港《二十一世紀》雜誌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特刊


首先向各位讀者說聲二零二零年元旦節日快樂!新一年開始,祝各位讀者萬事如意,新年勝過舊年。祝老闆和打工仔的工作順利,祝讀書的學業進步,祝小朋友快高長大,祝長者健康長壽。

最近在澳門邊度有書,訂閱一本名字為《二十一世紀》的香港雜誌。這期雜誌是以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為主題,結集多篇論述澳門現當代歷史、文化、社會、政治、經濟文章。撰文的學者陣容都非常強大,有余永逸、婁勝華、郝志東、劉世鼎等。這本雜誌今期主題非常多人訂購。多人訂購的原因,首先在於這本雜誌今期主題貼地,大多圍繞澳門「一國兩制」問題、澳門身份認同問題、澳門社團文化問題、澳門博彩問題。

引起筆者注意的,有以下幾篇文章。首先就是余永逸所寫的《論澳門「一國兩制」模式的可持續性》。余永逸指出回歸後澳門特別行政區得以維持政局穩定,與特區政府管治模式(親北京力量主導的政治體制、經濟上「分臟」政策、主要官員的內容背景、中央與澳門互動關係)密不可分。其實最主要是由於澳門發生「一二.三事件」之後,親共的左派華人逐漸成為澳門社會主導,澳葡政府隨後忽視對澳門管理有關。簡單地說,從文章中可了解到就是中共在澳門「一二.三事件」之後,早已在澳門社會不同領域進行滲透。加上佔多數澳門人非常親共,許多水電等供應都要依賴中國大陸,所以澳門沒有可以獨立的條件。

其次就是林仲軒、劉世鼎所寫的《澳門的傳媒生態變遷與網絡新聞實踐》。林仲軒、劉世鼎在文章當中回顧澳門網絡媒體新聞興起介入社會,同時對傳統媒體報道衝擊。例如傳統媒體進行網絡化轉型,網絡媒體惡搞文化和政治動員等,都可見澳門傳媒生態日漸轉變。

第三就是呂澤強所寫的《回歸前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及其影響》。呂澤強對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進行梳理,原來早於一九八六年的時候,澳葡政府曾經提出申遺,可惜由於政治原因,一九八六年的申遺沒有呈交教科文組織審批。可見回歸後澳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來之不易,現在澳門社會各界理應珍惜。

香港《二十一世紀》雜誌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特刊,如同一本記錄澳門現當代歷史長卷。故此非常欣賞香港《二十一世紀》雜誌決定主題和精選文章的嚴謹,學者們不留底線地仔細論述訴說澳門各項大大小小歷史和社會、文化問題。同時感謝澳門邊度有書讓許多人容易接觸這本這麼好的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