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21年10月28日星期四

香港文化生力軍成功經驗值得澳門學習

     香港近年出現不少文化生力軍,例如非常受歡迎的香港偶像天團MIRROR,其十二名成員包括Alton、Anson Kong、Anson Lo、Edan、Frankie、Ian、Jer、Jeremy、Lokman、Stanley、Tiger和姜濤皆爲二零一八年ViuTV選秀節目《Good Night Show 全民造星》的參賽選手,由ViuTV在後來的MIRROR經理人「花姐」黃慧君建議之下簽約並在比賽結束後第二個月宣佈成團。其部份成員曾主演香港電視娛樂有限公司(ViuTV) 劇集《大叔的愛》。


  還有香港網絡短片創作團隊「試當真Trial & Error 」,參考他們接受BBC News 中文採訪時,對「試當真Trial & Error 」的一些簡介:自二零二零年十月營運至今,其影片兼具幽默、諷刺和隱喻而別具一格,甚得年輕一代歡迎。《係咁先啦》以八十年代風格的音樂為背景,表面上講述離開派對的掙扎,但這種「留低VS離開」的抉擇,隱喻了香港的移民潮,在YouTube觀看次數已逾三百萬。最近還在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了兩場《試當真一週年現場版》(暫名)表演。希望「試當真Trial & Error 」越做越好!


  除了港澳麥當勞近期推出香港偶像天團MIRROR鏡仔卡,試當真近期又推出蘇致豪、許賢、游學修等旗下藝人Yes閃卡,都是許多粉絲排隊去買或現場去抽。感覺香港娱樂圈在近呢幾年熱鬧返。相反澳門文化界還是好沉淪,這樣說絕對不是指責澳門文化界一文不值,始終對澳門文化界抱有希望。只是希望可以借鑒其他地方經驗,讓澳門文化界不再沉淪,讓澳門文化產業成為繼澳門博彩業後,另一澳門強大產業。


  這裡所指香港文化生力軍成功經驗值得澳門學習的地方,並不是要絕對為模仿而模仿香港偶像天團他們走非常偶像化路線。而是要學習這些香港創作人的創新精神。香港文化生力軍成功經驗首先就是公關宣傳的創新。香港偶像天團MIRROR和「試當真Trial & Error 」的公關宣傳,不止於傳統媒介。他們主要以網絡媒介為重點公關宣傳之餘,同時大量與工商業機構合作舉辦活動,還推出不同的相關產品,以達到更佳宣傳效果。


  其次就是售票形式的創新。 兩場《試當真一週年現場版》(暫名)表演,參考香港立場新聞報道指,「試當真Trial & Error 」為阻止「黃牛黨」炒賣門票,全場票價採取「全場劃一,每24小時下降」的定價,票價由一萬元每日降價至十元。賣飛手法成為網絡熱話。當門票降至八百元,兩場門票馬上售罄。據試當真每日公佈售出門票數目推斷,兩場門票收入或高達五百四十萬。


  其三就是創作形式的創新。近幾年新興的香港文化團體如香港偶像天團MIRROR和「試當真Trial & Error 」,都是走年輕人路線。始終都不斷在尋求創作題材和創作表現手法的突破。例如《大叔的愛》涉及同性愛情喜劇,「試當真Trial & Error 」的《係咁先啦》隱喻了香港的移民潮。換句話說一個創作作品是否受歡迎,最主要取決於是否有社會共鳴和是否帶出正確做人觀念,是否帶給讀者或觀眾有種新鮮感。


  正如「試當真Trial & Error 」主要成員,有份創作《係咁先啦》隱喻移民現象的許賢,在《試當真一週年現場版》(暫名)表演在發言末段,參考香港立場新聞報道指,他感謝任職 CapTV 時期的恩師「Cap 盾」,稱對方亦已移民英國,但當時所學的已一生受用。許賢說,拍片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有活著的勇氣,「係好肉麻,但係真的。」

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

梁孫旭建議賭枱範圍 禁止飲水不切實際

         已連任為第七屆立法會議員的梁孫旭,最近就避免賭客拉下口罩,就建議賭枱範圍禁止飲水。參考二零二一年十月十四日的澳門正報指「本澳接連三個月爆發本地新冠個案,市面上仍有不少外籍僱員、市民未有正確或甚至未有戴上口罩外出,議員、博彩業職工之家會長梁孫旭表示,有博企業員工反映,娛樂場員工及客人防疫鬆懈情況時有出現,有外僱保安沒有正確戴好口罩,也有客人借飲水為由拉下口罩後未有正確戴好口罩情況依然存在,他促請博企做好場內防疫管理。」


  「他又指,由於莊荷會直接接觸到客人的籌碼,其他前線員工亦有機會接觸到客人使用過的用品,故建議,加強籌碼及博彩用具的清潔消毒,減低員工受二次感染的機會。因應過去持續有博彩員工反映,客人在賭枱上飲水存在防疫缺口,他建議,禁止客人在賭枱範圍飲水,避免客人拉下口罩,完善每一環節的防疫工作。」


  強制澳門賭枱範圍禁止飲水,會造成兩難局面。首先可能令賭客對賭場望而卻步。澳門博彩業仍然屬龍頭產業,澳門博彩收益仍然是重要的政府收入來源。如果沒有賭客去賭場賭錢,那又如何有澳門博彩收益?在這裡不是鼓勵他人賭錢,而是想反映問題的嚴重性。就算賭客不喝水,其他有需要的人也需要喝水。同時可見澳門經濟不應該完全偏向博彩業,有點可惜的是澳門還未能完全多元化發展。


  其次增加澳門博彩業前線員工面對客人的壓力。其實澳門博彩業前線員工,特别是莊荷面對客人存在特别大的壓力。面對賭客食煙、粗口問候等,有時澳門博彩業前線員工都要忍氣吞聲。現在第七屆立法會議員的梁孫旭還建議強制澳門賭枱範圍禁止飲水,試想想澳門博彩業前線員工如何應付得來這些情況?


  況且強制澳門賭枱範圍禁止飲水,突顯不太公道之處。為何去餐廳食飯解開口罩就無問題,澳門賭枱範圍解開口罩飲水就有問題呢?其實賭場應該加強監管,多次警告賭客不正確戴口罩,可強制賭客逐出賭場範圍,而沒有必要完全禁止飲水。

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

澳門華人國慶牌樓回顧

       

在澳門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陳設的天安門十一國慶牌樓(1957),建燁拍攝

        每年到了十月,澳門都有三個特殊日子。特別是澳門主權回歸中國之前,其三個節日氣氛都一樣特別濃烈。就是每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紀念日。每年十月五日,葡萄牙共和國成立紀念日。每年十月十日,中華民國雙十國慶紀念日。不同的成立紀念日,曾經有不同特色的國慶牌樓。本文主要回顧澳門華人國慶牌樓歷史里程。


澳門雙十國慶牌樓


  1911年10月10日發生武昌起義,及後推翻滿清政府並在1911年1月1日建立中華民國,史稱辛亥革命。這一天被定為中華民國雙十國慶。1929年第40期澳門政府公報在1929年10月9日出版,其中收錄第329號訓令,澳門署理總督馬嘉齡公佈十月十日為澳門本地區法定假日。


  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早已開始有雙十國慶牌樓的出現。當時澳門華人民眾在1921年10月為慶祝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十周年,共蓋搭牌樓四座。在1927年10月為慶祝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十六周年,共設立牌樓四座。在1932年10月為慶祝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二十一周年,共蓋搭牌樓三座。在1936年10月為慶祝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二十五周年,共蓋搭牌樓三座。


  澳門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正值日本侵華國難,澳門華人以符合國家節約宗旨,慶祝國慶活動從簡,不設立雙十國慶牌樓等大型籌備活動。不過1942年為慶祝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三十一周年例外蓋搭雙十國慶牌樓。抗戰勝利後,澳門華人在1946年為慶祝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三十五周年恢復蓋搭雙十國慶牌樓,當時營地大街和新橋坊眾該處等共蓋搭牌樓七座。其後1947年和1948年雙十國慶,澳門均有蓋搭雙十國慶牌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之後至1966年10月10日,葡屬澳門仍有公開大型雙十國慶慶祝活動進行,在這期間都有雙十國慶牌樓的蓋搭。這是由於當時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未有建交,葡萄牙仍與中華民國建交。葡萄牙在1913年與中華民國建交,1975年斷交。同時親台機構和人士仍活躍於澳門,十月十日仍是澳門政府法定節日的多個原因。


  澳門當時親台民眾慶祝雙十國慶設立牌樓,不是年年都完滿順利,曾經受過葡屬澳門政府的阻撓。葡屬澳門政府在1965年10月7日壓制親台民眾慶祝國慶,警察出動督拆慶祝雙十燈飾,蓋搭牌樓問題仍採取拖延政策,同時勸到場記者不要拍照。葡屬澳門政府當時對十一國慶設立牌樓沒有干涉,對雙十國慶牌樓則諸多留難。


  1966年10月10日為在澳門最後一年可以雙十國慶名義公開搭大牌樓慶祝,分別在施督憲正街口、坭基新村、西沙村建搭大牌樓一座。由於「一二·三」事件在1966年12月3日發生之後,當時的葡屬澳門政府市行政局在1967年1月2日就發出公告,禁止在澳門懸掛和顯示敵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旗幟、徽章和標誌。加上葡屬澳門政府在1967年1月28日簽署《澳門政府對華人各界代表所提出的抗議書的答覆》,許多澳門親台社團和機構被葡屬澳門政府撤銷,許多親台人士從澳門逃離到台灣。


  雖然澳門「一二·三」事件後還有零星紀念雙十國慶活動,如有澳門親台民眾在1967年10月10日於澳門新口岸、松山、白鴿巢公園高懸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有澳門親台民眾在1968年10月10日使用白灰水於主教山附近寫上慶祝雙十國慶字句,但雙十國慶牌樓基本上在澳門消失。

澳門雙十國慶牌樓(1964),建燁根據歷史資料繪圖


  葡萄牙直至在1979年2月8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由於1981年第39期澳門政府公報第35/81/M號法令,澳門總督高斯達公佈十月一日為本地區法定假日,1980年10月10日為澳門最後一年被列為葡屬澳門政府法定假期的雙十國慶。澳門雙十國慶假期被取消後,在澳門國父紀念館至今在每年10月10日,還有進行規模不大的改以紀念辛亥革命週年名義的活動。


澳門十一國慶牌樓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於1949年的10月1日成立,這一天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一國慶節。1981年第39期澳門政府公報在1981年9月26日出版,其中收錄第35/81/M號法令,澳門總督高斯達公佈十月一日為本地區法定假日,以取代十月十日中華民國雙十國慶。十月一日在未成為法定假日之前,葡屬澳門政府是以「特許缺勤」形式處理。


  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一國慶節未正式在澳門成為法定假日之前,澳門華人也有不少慶祝活動,搭建國慶牌樓為其中一種。澳門僑胞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暨勞軍運動大會,在1949年11月20日上午九時在平安戲院舉行慶祝大會。同時該會為使慶祝時期增加熱鬧起見,就在新馬路平安戲院與郵政局大樓之間,搭建一座三層樓高簡易牌樓。由「澳門僑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廣州解放曁勞軍民眾大會」製作。是澳門第一座十一國慶牌樓。


  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二周年(1951年)的國慶牌樓比前兩年多,總共有三十九座,十一國慶牌樓曾經一度分佈在新馬路、關前街、提督馬路、沙梨頭、新橋、果欄街、板樟堂街、營地大街、福隆新街、議事亭前地等。


  由何賢、梁培等愛國人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四周年(1953年)之際,聯合組成「澳門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籌備委員會」,這個國慶籌備委員會以籌備「十一國慶」的慶祝活動,其中包括搭建國慶牌樓工作。是年有六座巨型的牌樓。「澳門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籌備委員會」直至2005年8月,與會籌委鼓掌通過「國慶籌委會」圓滿完成歷史任務、結束工作的決定。


  澳門十一國慶牌樓的設計主題多樣化。有宣揚和平的。從1952年到1957年的牌樓突出了和平主題。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四周年(1953年),位於新馬路大豐銀號舊址旁上裝飾了一只巨大的和平鴿,下邊有用紅布嵌上的『我們熱愛和平』六個金字,還有十月初五街的『和平萬歲』牌樓表達新中國呼籲世界和平的願景。


  其次展現國家建設成就。例如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八周年(1957年),蓋搭四座巨型國慶牌樓。在議事亭前地的牌樓是一座雄偉的天安門,在平安戲院門前的牌樓充分表現出我國文敎體育事業成就,國際酒店前的牌樓則現出我國工業建設的成就和長江大橋的雄偉,火船頭街海員工會前的牌樓則表現出我國農業合作化後農民的幸福生活。


  第三就是展現民族大團結。例如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六周年(1955年),其中在新馬路中段蓋搭「澳門同胞大團結」牌樓。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三周年(1962年),蓋搭「中國人民大團結」牌樓。


  第四就是國家政策宣傳。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四周年(1953年),在草堆街蓋搭的『一定把淮河修好』牌樓。澳門中華總商會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一週年(1970年),在1970年9月起搭起一座國慶牌樓,主題是「熱烈歡呼我國人造衞星上天」。畫面是工、農、兵和革命羣衆高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語錄牌「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廿三周年大會舉辦規模盛大的國慶園遊會,在1972年10月2至3日兩晚八時起在南灣工人運動塲舉行。當時正面入場處搭起一座饒有民族風格城門式的牌樓。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一國慶牌樓這種活動由1949年開始,連續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後漸漸淡出澳門街頭。不過在2014年10月為慶祝澳門回歸十五周年,由文化局、澳門基金會及澳門美術協會舉辦澳門國慶牌樓回顧展之餘,還在塔石廣場搭建一座參照當時技術、以祖國及澳門現況為主題的國慶牌樓。


  澳門十一國慶牌樓相關展覽:


  澳門國慶牌樓相關展覽只有同十一國慶牌樓有關。一個名為《澳門國慶金輝》的圖片展覽,由澳門歷史學會主辦,在1994年9月26日至30日,假澳門文化廣場展出。由澳門歷史學會主辦,文化廣場協辦的「澳門國慶金輝」圖片展,共展出澳門國慶照片二百多張,重點反映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澳門國慶的情景,分為國慶牌樓風貌與「國慶活動風采」兩大部分,其中不乏頗為珍貴的歷史圖片。此外,由歷史學會副會長周紹湘義務印製的場刊,選印了二十九張澳門各個時期的國慶照片。


  澳門數碼攝影學會主辦「國慶牌樓回顧」李玉田攝影展覽在2004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在陸軍俱樂部舉行。「國慶牌樓回顧」李玉田攝影展覽於在2004年9月25日下午三時,在陸軍俱樂部舉行開幕禮。由行政長官何厚鏵、陸軍俱樂部理事長張偉基、澳門數碼攝影學會名譽會長李萊德主持、影展互聯網發放全球開幕儀式。作者李玉田隨後向特首何厚鏵致送首册展品特刊。


  《慶回歸五周年澳門國慶牌樓圖片展》在2004年12月16日至23日假議事亭前地開幕,以慶祝澳門特區政府成立五周年曁慶祝國慶五十五周年。由澳門歷史學會、歷史文物關注協會主辦的這個澳門國慶牌樓圖片展,共展出二十年內的牌樓照片八十多張。其中有第一張國慶牌樓照片、早期的國慶牌樓照片、「火紅年代」的國慶牌樓照片,反映祖國工農業、文化教育事業及人民生活,也是中國發展的歷史見證。

澳門十一國慶牌樓(2014),建燁拍攝


  民政總署轄下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主辦之「澳門舊事——歐平濠江昔日風貌攝影展」,展出澳門資深攝影家歐平黑白攝影作品約一百六十幅,展品多角度反映澳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民生百態與景色。該展覽在2005 年7月29日下午六時三十分於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專題展覽廳開幕。「澳門舊事」攝影展共分四項主題,內容包括國慶牌樓攝影作品。


  澳門文化局、澳門基金會及澳門美術協會在2014 年 9月29日至10月31日聯合主辦的《慶祝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澳門國慶牌樓回顧展》於2014 年 9月29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在塔石藝文館舉行開幕儀式。主辦單位同時在塔石廣場搭建一座參照當時技術、以祖國及澳門現況為主題的國慶牌樓。塔石藝文館展出以澳門國慶牌樓為主題的作品,包括由昔日曾參與國慶牌樓設計的成員及澳門美術協會會員所創作的三十幅專題繪畫作品,並展出珍貴的澳門國慶牌樓照片及模型。


  澳門基金會的「澳門記憶」文史網 (www.MacauMemory.mo) 在2020年9月30日特設「國慶牌樓 · 家國記憶——澳門國慶牌樓回顧展」,透過在網上展出昔日澳門國慶牌樓珍貴舊照,帶領讀者回到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穿梭於小城的大街小巷,感受當時澳門獨特的國慶氣氛。


參考資料:

澳門政府公報,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香港《華字日報》,香港《工商日報》,香港《工商晚報》,香港《華僑日報》,香港《大公報》,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抗戰時期澳門日誌──中文報刊視野下的戰時澳門社會(1931—1945)》,施白蒂著、金國平譯《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1950-1988)》,澳門雜誌: 國慶牌樓文化十月再現 2014.9.11,楊仁飛〈輝煌的篇章 永誌的回憶——澳門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牌樓歷史〉,故城.回憶:十一國慶.牌樓風光,澳門記憶

2021年10月14日星期四

對加強澳門防疫抗疫工作的兩點意見

        近來發現澳門防疫抗疫工作仍有不少問題存在,值得撰寫本文作討論。首先是澳門特區政府當局對不當個人衛生行為處罰不嚴,而對澳門防疫抗疫工作構成影響的問題。有甚麼地方可體現這個問題存在?首先就是最近確診的個案外出時曾無戴口罩,街上也有市民或外勞無戴口罩之餘,有些還隨地吐痰。加上口罩令遲遲都未有推出,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在二零二一年十月六日才表示,「至於會否推出口罩令,要視乎整體疫情需要,以及社區戴口罩的共識和情況,再判斷是否要更嚴厲的方式執行。現時透過呼籲冀市民明白佩戴口罩的作用,一旦感染也能減少傳染予他人的機會。」(澳門日報,二零二一年十月六日)


  其次最近還在澳門巴士上發生一宗匪夷所思的事情出來。澳門新福利巴士公司在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一日於Facebook專頁發佈一則公告,新福利嚴厲譴責對車長的暴力行為。「事發時一部34路線巴士正行經友誼大橋,車上一名年約七十歲的男乘客突要求車長於橋上停車讓他下車小解,車長解釋過橋途中不可停車,該乘客疑被拒後心生不滿,便自行走向近中門位置用袋小便,小便後竟把裝滿尿液的膠袋扔向車長駕駛室;為保障在大橋上行車安全,車長保持冷靜繼續開車。其後該乘客更向車長揮拳擊中車長面部,車上有兩名男乘客隨即上前制止,車長於巴士過橋後通知營運控制中心報警處理。受傷車長及後送院治理,現已返回家中休養,相關巴士已即時安排回廠及進行深層消毒清潔。」感覺年約七十歲的男乘客非常自私,對社會完全不負責任。現在非常時期,理應注重個人衛生。他還小便後把裝滿尿液的膠袋扔向車長駕駛室,這樣做容易造成散播病毒的風險。


  可見澳門特區政府當局加強對不當個人衛生行為嚴厲處罰的力度,盡快執行口罩令,有其必要性。因為有些市民或外勞完全沒有集體和危機意識去自覺做好個人衛生。如果縱容他們的所作所為,這樣會對平時就做好個人衛生和經常主動戴好口罩的市民不公平。


  其次就是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宣佈推出八項中小企疫情支援措施所帶來的問題。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在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一日宣佈推出八項中小企疫情支援措施,「本澳下半年接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八月暑假及「十·一」國慶黃金周的期望落空,各行各業特別是中小微企經營環境惡化,近日各界要求政府精準扶持的聲音高漲。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昨日上午發出新聞稿,宣佈推出八項中小企疫情支援措施,透過協助商戶融資、豁免政府物業租金、稅務便利配套,向經營者及低收入就業人士提供支援等系列措施,保住商戶元氣,從而保障本地僱員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澳門日報,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二日)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推出八項中小企疫情支援措施,完全偏向中小企雇主受惠為主,完全未能夠全面保障大眾需要。失業人士、學生、家居老人等因不同原因而未能交職業稅的市民,沒有拿政府一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資格。感覺這樣按社會身份地位區分是否得到政府福利的辦法,有點分化澳門社會之嫌。中央和澳門特區政府經常說澳門不能亂,為甚麼現在要推出這些措施為澳門添煩添亂呢?希望澳門特區政府多聽聽民意,從《澳門日報》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二日街頭民意調查以及該網上帖文所見,大多數市民認為疫情支援措施理應全民受惠,全民派錢一萬澳門元為妥。


2021年10月7日星期四

反思宜遊城市定義如何界定

       自爆發二零一九肺炎疫情以來,由於澳門疫情曾經一段時間相對穩定,澳門特區政府就在全國各地多座城市舉辦過澳門週,以宣傳澳門屬於宜遊城市的概念。澳門旅遊局甚至在二零二一年九月,還曾計劃與内地大型旅遊平台等合作推廣宣傳澳門的活動。


  根據澳門特區政府入口網站在二零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所載:「旅遊局聯同內地大型旅遊平台攜程,於接下來九月份的大型促銷活動中,加設澳門超級目的地專區,由奧運冠軍馬龍代言,聯合業界推出多項優惠促銷產品。針對「十.一」國慶假期推出新一階段酒店五折券及買一送一機票優惠,並與同程旅行聯合推出兩期九十九元「澳門盲盒」營銷活動,隨機抽取包括機票、住宿及餐飲門票等優惠遊澳產品,相關線上營銷活動反應熱烈,微博話題熱度已達一千五百萬。...按照內地婚慶「金九銀十」的傳統,聯合業界於內地各大主流社交平台及婚慶媒體、澳門周等渠道,積極宣傳澳門作為婚拍、旅拍首選目的地,豐富旅客來澳旅遊元素。...旅遊局亦與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麥麥輕軌通」計劃。」


  有點可惜的是,由於澳門疫情反覆,無法在十.一國慶黃金周恢復粵澳正常通關,在二零二一年九月尾、十月初新增多個感染二零一九肺炎個案,新增多個因應防控疫情需要的封鎖區域,同時澳門特區政府宣佈第三次全民核酸檢測計劃。澳門高等與非高等教育學校在二零二一年十月四日起再度停課。二零二一年十月六日起,澳門多個娛樂場所暫停營業。令澳門旅遊局多個推廣澳門宜遊計劃落空。


  現在需要反思的是,宜遊城市的定義如何界定 ?首先宜遊城市的前提就是要宜居。假若某個地區沒有宜居環境,市民無法安居樂業,諸多民生和交通不便,那又如何吸引旅客前來旅遊?例如粵澳通關措施經常不定期改變,會影響旅客來澳的意欲。


  其次旅客的定義不應該只局限於外來人群,本地市民也可以是旅客。雖然連續兩年推出的本地遊計劃非常成功,但是有再進一步完善的必要。例如旅遊區商舖、旅遊局計劃、旅遊業界等,將重心陸續轉向本地市民。特別是澳門旅遊區商舖,在中國大陸自由行盛行時期,氾濫地開設許多連鎖手信店、美容護膚店、藥房等,同時許多本地特色店舖消失。其實這些店舖應該趁外來旅客不多情況下轉型,以本地客為主,不應該再過份依賴外來旅客。因爲《易經.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始終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2021年10月1日星期五

孫科與澳門

    

孫科像,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孫科是廣東省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字哲生。在1891年10月20日(光緒十七年九月十八日),生於廣東香山縣。一歲時隨母親盧慕貞到澳門與在澳門行醫的父親孫中山一起居住。早年就讀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民國六年(1917年)回國,歷任軍政府外交部秘書。翌年任英文《廣州時報》副主編。民國十年(1921年)任廣州市市長。民國十二年(1923年)10月任國民黨臨時中央執委會委員,參與國民黨改組活動。嗣任廣州國民政府委員、國民黨中央執委、廣東建設廳廳長、廣東代理省長、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國民黨青年部部長等。


  寧漢合流後,歷任國民政府建設部部長、鐵道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1931年參加廣州非常會議,任廣州反蔣派國民政府常委。嗣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主持起草「五五憲草」。


  孫科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長子,其母就是孫中山的原配妻子盧慕貞。高中畢業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聖路易斯學校,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畢業。曾任廣州非常國會及外交部秘書、英文《廣州時報》副主編、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常委、代理廣東省長、交通部部長,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民國十六年(1927年)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建設部長、財政部部長、鐵道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考試院院長。在抗日戰爭時期,隨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續任立法院院長。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任國民政府副主席。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競選副總統失敗後改任行政院院長,反對李宗仁與中國共產黨和平談判。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將行政院遷至廣州,旋辭職去香港。1951年去法國。次年轉赴美國。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抵台灣,被聘為總統府資政,復任考試院院長。孫科在民國六十二年(1973年)9月13日於台灣臺北市臺北榮民總醫院去世。


  孫科在中華民國史上,他是首位先後當過五院制之下不同院的院長(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和考試院院長)的人。曾代表國民政府去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


孫科在澳門事跡


  到澳門處理驅逐桂系軍閥事跡:


  孫中山先生在民國八年(1919年)5月於上海發表「護法宣言」,同時命令其子孫科到達澳門以特派員的名義成立辦事處,號召在粤海陸軍起義響應,驅逐桂系軍閥莫榮新。孫科就在澳門鵝眉街十號設辦事處,以聯絡各方面派來的代表,策動桂系軍閥的艦隊起義。停泊在肇慶的「江大」號軍艦在民國八年(1919年)7月15日起義成功,「江大」艦在民國八年(1919年)7月18日上午駛到澳門,受到孫科等人的歡迎。孫科就在澳門為驅逐桂系軍閥還做了不少工作,直至民國九年(1920年)11月粤軍攻克廣州,孫中山先生至上海回到廣州重組軍政府之後,孫科才離開澳門回廣州。



澳門國父紀念館,建燁在2019年10月10日拍攝

  孫科多次訪問澳門事跡:


  孫科多次訪問澳門。澳門《自由主義者》(O Liberal) 民國十一年(1922年)7月3日報道,孫科已從澳門政府處獲得許可,允許他流亡期間在澳門居住。香港《士蔑西報》和《南華早報》在民國十一年(1922年)7月26日報道孫中山及其子孫科在澳門的活動。


  東路獨立旅旅長陳策在民國十三年(1924年)3月2日下午3時,於澳門盧家娛園舉行結婚典禮,由廣州市長孫科主持證婚,警察局長吳鐵城等粵澳名流前來道賀。現場頗隆重,設筵達百席。


  孫科在民國十四年(1925年)6月16日下午4時30分,乘省澳輪船來澳門省親。在民國十四年(1925年)18日返回廣州。


  孫科在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12月6日從省城廣州乘輪前往澳門,又轉赴中山,傳聞是為省視太夫人。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12月7日下午由澳門赴香港。


  孫眉夫人譚氏在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3月6日,於澳門逝世。國民政府立法院長孫科、廣東省府主席吳鐵城、粵海關監督戴恩賽、中山縣長張惠長、澳門國大代表盧煊仲、岐關車路公司司理劉敘堂等名流前往弔唁。


  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孫科和外交部劉副部長,在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2月24日乘香港政府特備電船由香港抵達澳門。澳督戴思樂,中國駐澳官員王金玲、潘奮南少將、國民黨總支部委員李秉碩、陳律平、劉紫垣、外交部駐澳門專員唐榴等及社會名流蔡文軒、蔡克庭、高劍父、黃渭霖、劉敘堂等在新口岸歡迎。群眾歡迎者也達到二萬人。接著闔澳同胞假平安戲院舉行歡迎大會,參加者二千餘人。 下午6時,又假澳門國際酒店舉行宴會歡迎。席上孫院長對僑團各領袖及各僑 眾過去效力黨國備致嘉勉。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孫科和外交部劉副部長在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2月26日返回香港。


  時任國民政府副主席孫科在民國三十六年 (1947年)8月20日來澳門訪問。孫科其後送母親南返,到故里中山翠亨村慶祝盧太夫人80壽辰。


孫科與中山翠亨中山紀念中學


  孫科在民國十八年 (1929年)9月28日提議於翠亨村建立「總理故鄉紀念中學校」,孫科先生親自負責籌辦。中山紀念中學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11月27日奠基,奠基石上鐫刻:總理故鄉中山紀念學校。學校的建設用地主要為孫家祖地和孫家墳場,並佔用拆毀了孫氏宗祠,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校舍基本建成,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學校建成,奉準備案開學,八月在各地招生,九月開課,當時學校的名字叫作私立總理故鄉紀念中學校,第一任校長為黃中廑,部分校舍借給了中山縣鄉村師範學校,由紀中校長兼任鄉師校長。


  孫科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1月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8月任中山紀念中學校長。由於抗戰爆發,中山紀念中學在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從翠亨村遷澳門松山白頭馬廄「白宮」辦學,附小設在南灣「八角亭」對面。抗戰勝利後,學校在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遷回中山翠亨校舍上課。


  孫科與澳門國父紀念館:


  澳門國父紀念館原址在民國七年(1918年)由孫中山策劃、其胞兄孫眉斥資興建,是一座低矮的中式兩層磚屋,用作孫中山元配夫人盧慕貞在澳的住所,而國父的女兒及女婿、孫科的兒女、孫眉之孫等也曾經居住於此。


  孫中山先生在民國八年 (1919年)5月於上海發表「護法宣言」,派遣其子孫科以特派員的名義到澳門策劃「護法」,孫科在澳門期間曾重修今澳門國父紀念館。二龍喉葡軍火藥局在民國二十年 (1931年)8月13日凌晨突然爆炸,震動全澳,不僅二龍喉葡軍火藥庫全部夷為平地,附近也不少居戶被震毁。當年孫中山先生原配盧太夫人居於今澳門國父紀念館,該屋宇也有塌壞,盧太夫人幸僅受虛驚沒有受傷,得到家人扶持逃出,當時土生葡人建築師何光來急以汽車迎盧太夫人至其家。


  葡屬澳門政府事後對孫宅也給予賠償。同時葡屬澳門政府也願為修理,但當年孫中山先生其子孫科婉拒,遂在賠款基礎上添加9萬銀元重建孫府。他在民國二十一年 (1932年)聘請當時澳門最有名氣的土生葡人建築師何光來為其設計承建新宅。何光來採取與原宅完全不同風格形式的建築設計,將新宅設計建造成糅合伊斯蘭和羅柯柯風格的「摩爾式」洋樓,才成為今日澳門國父紀念館的景象。


  盧太夫人盧慕貞在民國四十一年 (1952年)9月逝世後的1956年,其故居業權出現了風波,皆因該物業已於民國四十年 (1951年)以孫治強的名義按押給葡屬澳門政府郵政局,且取得葡幣19萬元,後來由於物業升值,拖欠葡屬澳門政府郵政局達6.6萬多元,葡屬澳門政府郵政局欲將物業交法院拍賣,唯尊重孫中山之由並恐事情見報,遂將情況通知與孫中山有密切關係的盧怡若(盧九之子),盧怡若幾經波折最終解決了業權風波問題。故居在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4月正式易名為澳門國父紀念館,並由台灣陸委會管理,現在是由台灣經濟文化中心管理。大西洋銀行曾經發行過以該館為背景圖案的十元鈔票。


  鐵門兩邊和館外孫中山銅像後面原本鑲有中華民國國徽。「一二·三」事件在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12月3日發生之後,當時的葡屬澳門政府市行政局在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1月2日就發出公告,禁止在澳門懸掛和顯示敵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旗幟、徽章和標誌。葡屬澳門政府在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1月3日派員到該館拆除鐵門和移除館外孫中山銅像後面原本鑲有中華民國國徽,並以專門訂造的素色鐵門取代原本鐵門。不過展覽館內孫中山先生半身像兩旁仍然可以展示中華民國國旗,成為澳門唯一一個地方可以公開展示中華民國國旗的地方。


  孫科與鏡湖醫院:


  鏡湖醫院慈善會在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3月22日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修訂會章,將值理會改為董事會,以兩年為一屆。第一屆董事會於本日舉行就職典禮。董事會包括主席林炳炎,副主席何賢、謝保明,名譽董事長孫科,名譽副董事長戴思樂,名譽董事高可寧、劉柏盈、傅德蔭、畢侶儉、馬師曾等42人,董事孔宗周等17人。


  改制後的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第二屆董事會在民國三十七年 (1948年)1月18日產生,選林炳炎為董事會主席,何賢、謝保明為副主席,孫科為名譽董事長,戴思樂為名譽副董事長。又選出戴恩賽、馮祝萬、劉敘堂、高可寧、劉柏盈等42人為名譽董事,孔宗周等17人為董事。以柯麟為鏡湖醫院院長。

今中山市翠亨村中山紀念中學,建燁在2017年4月29日拍攝


孫科與當代澳門


  澳門中山學會、澳門國父紀念館、香港梅園會聯合主辦「國父手書建國大綱、文獻展覽」,已於民國八十年 (1991年)1月1日中午十二時假國父紀念館舉行揭幕,邀請澳門東方基金會副主席林綺濤博士,澳門中山學會會長魏美昌,香港梅園會主席陳冠華主持剪綵儀式,近百嘉賓出席了開幕禮。是次展覽所展示的展品,其中展出致孫科家書。


  為孫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六周年,澳門中山學會於民國八十年 (1991年)3月11日起,假市政廳二樓小會議廳舉辦《歷史的見證——國父孫中山奉安大典圖片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澳門發現一百五十幅有關孫中山先生葬禮歷史照片,澳門中山學會就精選其中五十幅公開展出,其中包括孫科等歷史人物的形象均有紀錄。


  民國八十年 (1991年)秋出版的《辛亥革命在各地》一書,收錄時任《澳門日報》副總編輯陳樹榮的文章,題為《孫中山與澳門》。其中提及孫中山的兒子孫科經常來澳門。


參考資料:

澳門政府公報,吳志良、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修訂版),施白蒂著、金國平譯《澳門編年史》,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呂志鵬、歐陽偉然:《澳門的博物館》,《澳門日報》,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廣州)民國日報》,《華商報》,《申報》,澳門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