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22年1月28日星期五

應理性處理竉物防疫問題

       在早前香港銅鑼灣Little Boss寵物店一名女店員確診二零一九肺炎病毒後,再多一名女顧客及其丈夫染疫。該店十一隻倉鼠經過檢測後呈初步陽性反應,大埔倉庫的環境樣本也驗出帶有二零一九肺炎病毒。由於「鼠傳人」疑雲升級,香港特區政府就表示由於未能排除倉鼠會直接或間接將病毒傳染人類,審慎起見將涉事批次的逾二千隻倉鼠及其他小動物將被人道毀滅。漁護署強烈建議上月二十二日或以後曾到任何店舖購買倉鼠的市民交出倉鼠,同時接受強制檢測。同時全港三十四間獲准售賣倉鼠的寵物店亦都需要停業,直至所有測試結果呈陰性才能恢復業。

 

      有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教授形容,特區政府的決定非常重要、果斷及明智,因倉鼠「感染了可能數日後才病發,現在無事不代表之後無事……留牠們又要找地方養,對飼養者又構成風險威脅……你不想弄一隻新病毒出來,然後由香港傳至全世界。」台灣媒體《科技新報》更批評香港特區政府為了「清零」走火入魔。香港特區政府大量人道毀滅小動物一刀切做法,其實是否合理性上引起港澳社會爭議。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檢測陰性的倉鼠都要人道毀滅,不是事發寵物店內或被飼主養活很久的倉鼠也可能難逃一死,實在有點匪夷所思。應理性處理竉物防疫問題,生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不只是人類自己,應該公平對待所有動植物,不應該因為疫情濫殺無辜。

 

      香港特區政府被港澳社會質疑處理小動物做法殘忍不夠人道,而被許多地方網民批評。不過澳門市政署的做法剛好相反,而被許多澳門網民讚許。市政署在二零二二年一月十八日立即派員巡查本澳有售賣倉鼠的寵物店。在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九日經抽檢店內倉鼠的二零一九肺炎病毒核酸,結果均為陰性。澳門市政署表示根據入口記錄,二零二一年至今本澳寵物零售場所並沒有進口倉鼠。同時表示,會密切留意香港的事態發展,聯同衛生部門動態評估風險,因應疫情發展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同時呼籲飼主做好個人及寵物的清潔消毒防護措施,切勿因誤信謠言而遺棄寵物。

 

     澳門網民讚許澳門市政署做法,在於迅速派員巡查抽檢有售賣倉鼠的寵物店之餘,還提醒呼籲飼主做好個人及寵物的清潔消毒防護措施,切勿因誤信謠言而遺棄寵物。這個其實是非常重要,飼主做好個人以及寵物的清潔消毒防護措施,就減少有關衛生意外事情發生,飼主所盡的責任非常重要。要需要留意的是,特別是澳門市政署最後一句,指出「切勿因誤信謠言而遺棄寵物」。飼養寵物是一生一世承諾,千萬不要誤信謠言而把寵物遺棄。

2022年1月21日星期五

澳門外港客運碼頭史話

外港客運碼頭歷史

沿革和發展的歷程

1952年和1988年的澳門地圖可見澳門外港客運碼頭曾經位置,美國國會圖書館共享資源

  當內港填海浚港工程還在進行的時候,由澳門築港工程總監督海軍少將罏些喇指揮的「罏些喇擴建外港計劃」,在民國九年(1920年)又準備開始,其經費約需要 1200萬元,計築水堤1條作一個新港,以便船隻出入,可吃水22英尺。葡萄牙政府遂派遣罏些喇到達澳門制定築港計劃。罏些喇方案不僅局限於完成內港築造,同時亦將築港重點放在建設人工的外港方面,這樣可以讓遠洋航行的船舶停留在港口裏。罏些喇任澳門築港工程總監督,執行築港計劃。第42期《政府公報》在民國九年(1920年)10月16日公佈工程公所第10 號會議紀錄,會議紀錄提出外港石基及沙瀝航道雞頸頭以南泊地工程實施的計劃。

  澳門政府與荷蘭治港公司在民國十一年(1922年)11月訂立外港建築借款680萬澳元合同,計劃大約用4年時間進行外港填海、疏浚和建築防波堤。項目如下:(1)半島的東南部沿著丘陵與半島東端的海岸一帶填海。(2)以上地區填海後建設各種事務所及倉庫。(3)在填海地區一帶疏浚海底,使在春季低潮時保持24英尺深度,修建海岸及防波堤。(4)以上填海地面向海的地點築造幾個棧橋。(5)為了引導外港船舶進港,在面向外海約3海里的海面,要保持水深24英尺至100英尺。

  澳門修浚外港工程在民國十四年(1925年)進行甚速,一條長約2700米之海壩已基本築成;外港前岸新填地之圍牆,約長3000米,包圍陣地一大段,容積約 175英畝。此地足敷建貨倉之用。港內已挖深至潮水最低時之12英呎,已 有吃水20英呎輪船在港內寄碇。澳門外港浚河工程在民國十五年(1926年)8月26日竣工。澳門總督馬嘉禮及其他人士,在民國十五年(1926年)8月26日乘坐祖國號砲艇及施拿地(Cinatti)號快艇觀看通往新外港水道最後一立方米瘀泥的挖掘。港內所有船隻列隊通過,兵艦巴地號首先按官式儀式駛入。軍艦及防波堤上在夜晚燈火通明。這項作為20世紀澳門最大規模的填海工程自民國十一年(1922年)開始,直至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才完成。

   澳門外港客運碼頭位置經歷多次變更。從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的1936年和1952年澳門舊地圖可見,澳門外港客運碼頭原先設於薩拉沙博士大馬路(今友誼大馬路),即現時新口岸世界貿易中心位置。從章容記書報社出版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澳門舊地圖,還有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的1988年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澳門舊地圖可見,澳門外港客運碼頭後搬至現時友誼巷和海港街位置,即現時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大樓。這個位置曾經作為華山輪、泰山輪、南山輪停泊處。

  葡屬澳門政府和葡國Profabril公司在1982年8月31日簽署合約,以進行澳門新外港和新客運碼頭的研究。外港客運碼頭以及旅客通道的擴建工程於1985年11月正式動工。葡屬澳門政府港務廳在1988年11月23日宣佈,由是日凌晨三時起,外港客運碼頭之新旅客通道正式啓用,而舊翼的兩個門口亦同時封閉,只作為太平門之用。

  葡屬澳門政府在1986年3月公佈第五六/八六/M號訓令:核准與森美顧問有限公司簽訂合約,進行外港客運碼頭之重修工程,金額為34401468元,其中65%由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負責,餘數35%由澳門政府支付。1986年支付940萬元,葡屬澳門政府1986年付945萬元,餘款在1987年付淸。

  文禮治總督在1987年下設大型建設政務司一職,目的是監管當時正動工的大型計劃,其中包括新客運碼頭等。外港新客運碼頭塡土工程1988年12月22日正式展開,首期工程首先將新碼頭地點海床淤泥抽出,然後再進行吹沙塡土,此項塡土工程由珠光工程發展有限公司承造。

  澳門新外港客運碼頭由葡萄牙總統馬里奧·蘇亞雷斯於1993年10月31日主持揭幕儀式。澳門新外港客運碼頭位置搬至位於貯水塘下面新填海地。外港新客運碼頭首班航班在1993年11月2日上午七時開出。碼頭佔地面積為六萬平方米,每年可應付旅客三千萬人次,新碼頭啟用初期仍會維持一百三十三至一百四十次航班,暫時不會增加客輪數目的班次。澳門外港客運碼頭輔助設施在啟用初期尚未見完備,旅客出入境略呈混亂。

現在澳門外港客運碼頭外貌,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外港客運碼頭現狀

  土地工務運輸局在2010年8月消息:澳門外港客運碼頭自1993年落成至今已投入使用十七年,每日廿四小時為往來澳門至香港等地的旅客提供出入境口岸服務。為了讓該碼頭的硬件設施能夠持續提供良好的服務,土地工務運輸局首次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翻新及保養工程,工期約三百天,工程期間碼頭會保持如常運作。

  港務局批准西北航運快線有限公司於2011年4月15日起,開始營運外港客運碼頭往返香港屯門客運碼頭的航線。港務局向航線營運公司發出的定期海上客運准照和海上航線許可,有效期為十年。

  澳門特區政府於2011年10月22日起啟動為期兩個月的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二階段公眾諮詢。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二階段公眾諮詢中,外港客運碼頭是否保留收到二百三十二條意見,支持保留、建議搬遷、中立三種意見均有,當中有一百三十二條意見支持保留。經綜合分析,新城填海區規劃工作小組初步建議採用規劃草案二,即繼續保留外港客運碼頭。同時三百五十公頃土地的新城區總體規劃將不會預留土地作興建新的客運碼頭。

  澳門外港客運碼頭現時提供由澳門至香港(港島上環、九龍尖沙咀、新界屯門、赤鱲角機場)以及深圳(蛇口、深圳機場)等多條航線。由於社會事件或自然災害曾經一度停航。由於香港上環在2019年7月28日發生示威警民衝突,澳門海事及水務局於2019年7月28日傍晚宣布香港港澳碼頭不適合使用,是港澳海上客運航線開航以來,第一次因為非天氣因素而出現停航。

  因應2019肺炎疫情,香港特區政府在2020年2月4日關閉多個出入境口岸,來往港澳的航線都全部暫停。往返外港客運碼頭和深圳蛇口航線在2020年9月10日起恢復。在2021年7月16日新增珠海九洲港往返澳門外港客運碼頭的航線,每日對開2班。因澳門出現四宗已流入社區變種病毒個案的關係,為加強防疫工作,澳門外港往返廣東省於2021年8月5日起所有海上客運航線暫停。2021年9月3日恢復澳門外港往返深圳蛇口航線,每日對開二至四班。

外港客運碼頭落成紀念碑,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曾經到澳門訪問的船隻

  兩艘英國軍艦「鷸」號及「孔雀」號1995年3月4日中午十點抵澳門訪問,是日上午十時「鷸」號軍艦指揮官布朗少校在艦上接受傳媒訪問及作介紹。兩艘軍艦在1995年3月5日下午二時至五時開放供澳門市民參觀。

澳門外港客運碼頭歷年航班事故

  行駛港澳航線噴射客船「幸運星號」,在2001年8月3日晚在載客啓程往香港途中出事。該船在外港友誼大橋下海面,疑船底撞著大魚、巨木等半浮沉物體,船被拋起後急煞停下。由於事出突然,船上搭客及服務員猝不及防被拋離或摔倒,當中有三十多人受傷,其中二十八名傷者要赴醫院療理。

  在2007年5月20日上午天氣轉壞,於約上午十一時四十七分狂風暴雨期間,兩艘分從港澳兩地開出的港澳線高速客船,相繼觸碰澳門外港航道北堤,船身擱淺在堤上。事件中出事船隻分別為宇航2008、當時載客從澳門開往香港,船上有乘客一百三十一人及船員十人。而另艘宇航2010當時則從香港開來澳門,船上有乘客二百四十三人及船員十一人。兩船船上均無人受傷。惟部分船艙則受損入水,澳門港務局要立即啟動緊急海事搜索救援協調行動機制,外港航道一度要暫時封閉,以便展開現場拯救行動。

  新渡輪客船「新輪叁」在2008年9月11日早上七時由香港九龍開往澳門,載有九十名乘客及十名船員,客船於早上八時十分駛近外港航道北堤九號燈樁附近時懷疑機件故障,突然往右轉向撞倒北防波堤上的DN4號燈樁,船上無人受傷。澳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VTS)收到訊息後,立即通知拖輪STDM 39及海關輪前往協助。八時二十四分VTS收到「新輪叁」通報已離開肇事地點而無需協助,可自行慢駛至外港客運碼頭靠泊。「新輪叁」靠泊碼頭後,港務局立即派員檢驗其損毀程度及適航能力,經檢驗後確定該船舶仍具備安全航行條件,同時已被獲准在無載客的情況下離開澳門。

  行走港澳航線的「幸運星」噴射客船2014年6月13日上午載客自香港來澳門途中,上午九時半,肇事客船「幸運星」載有:二百二十名乘客及十三名船員駛來澳門,在差不多進入外港客運碼頭時,撞及外港航道南防波堤,擱淺石堤上失去動力,右邊船身傾側及出現入水。船上有70人受傷,包括9名船員。他們全數被送到山頂醫院治理,其中一名68歲香港居民頸椎骨折要留院接受手術,其他傷者均為輕傷,主要是撞傷及擦傷,診治後無大礙離醫院。

參考資料: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編《澳門編年史》,吳志良、楊允中編《澳門百科全書》,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50~1988)》,澳門記憶,識港,橙新聞

談宣傳澳門的文藝作品古怪之處

  近來許多宣傳澳門的文藝作品,都予人非常奇怪的感覺。宣傳澳門的文藝作品古怪之處,首先在於歌唱和戲劇作品都要靠外援的幫助,才能完成文藝作品的創作。例如澳門回歸十週年時,就有首由劉德華主唱的《澳門之歌》。當時還為了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成就展」的舉行,承辦單位澳門新聞局取得由歌手劉德華演繹歌曲《澳門之歌》以及相關音像片段的使用權,作為成就展的主題曲。

  除此之外,在二零一九年推出的《澳門人家》,在二零二零年推出的《灣區兒女》電視連續劇,大部份都以中國大陸廣東省以外、台灣、香港藝人領銜主演。《澳門人家》有來自香港的任達華,來自台灣的李立群,來自中國大陸的江珊。《灣區兒女》有來自香港的羅嘉良和李彩樺,來自中國大陸的王媛可、孫堅。

  其次在於其宣傳澳門的文藝作品有失創作水準之餘,也體現不了粵港澳地區真實面貌,令人難以入目。例如《澳門人家》和《灣區兒女》這兩部電視連續劇都以普通話播放之餘,還以外省人扮粵港澳地區人,令人感覺格格不入。

  還有由中國大陸劉玲玲和澳門歌手黃信斌主唱的獻給澳門回歸二十二周年的《澳門中意您》。《澳門中意您》一歌由澳門音樂人盛梅作詞、陳蔚風作曲,譚繼祖、朱壽桐策劃,朱雲忠、尤肖吾共同監製,汪義亮出品,澳門江蘇聯誼會會長岑展平擔任顧問。這首歌歌詞倒字甚多,唱起來怪怪的。加上錯字多多,將「鍾意」寫成「中意」,「澳門和横琴」寫成「澳門彈横琴」。除此之外,MV也非常奇怪,MV後半部份出現大量毫不相關的劉玲玲自拍照。查看相關資料才知道,這首歌原來是由澳門音樂人盛梅作詞。這個名字連許多筆者文化圈朋友都不知道她是誰?有點意外的是,盛梅最近與香港著名演員成龍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創作背景,聯袂演唱的《大灣》於今年一月三日正式發佈,引起網絡上一片熱話。

  筆者撰寫本文絕對不是要排外,拒澳門以外創作人於門外,而是希望宣傳澳門的文藝作品不要太過依賴外援。本澳絕對不缺歌唱和演藝人才,應該多給本澳歌唱和演藝人才多點演出機會。加上演繹本土文化,理應多由本地人演繹,以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為妥。這樣做未至於令文藝作品失真情況出現。

2022年1月6日星期四

應多關懷青少年心靈安康

   在澳門祐漢新邨第八街與永定街交界的新華學校南門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懷疑遭到一名涉案青年縱火。火勢一度猛烈,一名涉案青年由於火上身被燒傷手腳。交通警員聞訊立刻趕到制服這名涉案青年。


  就在該縱火案件發生的時候,正在上課的六百三十名師生必須緊急疏散到街上暫避,非常慶幸的是沒有人受傷或者不適。該縱火案件最後交由司警跟進。有關涉案青年的動機以及學校損失等有待調查和點算。


  至於作案過程被網友全程拍攝,並放上澳門各大社交網站群組,供網友觀看。可見現在科技昌明,作案過程被高清數碼設備全程拍攝,所以平時應多注意自己行為舉止。 從網上片段所見,在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約四時,一名涉案青年駕駛電單車至祐漢新華學校外面,手持載有易燃液體的鐵罐,走近新華學校門口,就向關閉的木製大門潑灑液體之後,隨即將鐵罐大力摔在地上。接著蹲下疑用打火機點燃易燃液體,隨即引發大火,火焰的高度一度高達數米。


  懷疑涉案青年由於走避不及,雙手及左邊褲管和鞋都被火燒著,涉案青年在行人道來回奔跑,欲拍熄身上火焰。期間有街坊大聲呼叫涉案青年「除衫除褲」,另外也有街坊上前用水淋熄其身上火焰。可見街坊人情味濃,不會對街上發生的事不聞不問。涉案青年隨即就脫下上衣、長褲,連頭盔都拋落地上,只穿著一條紅色內褲。在案發之後有兩名交通警員以及一名相信是便衣警員趕到現場,去制服這名僅穿紅色內褲的涉案青年,同時見到大批新華學校的學生有序疏散到街上暫避。


  在二零二一年除夕,居然發生這樣驚心動魄的事,實在令人驚訝。需要深層次思考,這名涉案青年為甚麽訴諸暴力去做出太過於偏激的事?雖然涉案青年的行為非常不正確,若火勢蔓延,就會傷害許多無辜的師生。不過思考和解決這問題,不能只追責涉案青年就了事。應多關懷青少年心靈安康,多聆聽青少年傾訴苦惱的心聲,以協助青少年解決當前問題。例如思考涉案青年因甚麽原因退學,有甚麼辦法可以幫助到他?


  不過這件事件當中,校方的做法有點不妥當。該校校長何宇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翻查過資料了解到縱火者身份,初步懷疑是一名數年前中途退學、現齡二十一歲的男學生,當年該學生曾經有精神問題。學生曾經有沒有精神問題,屬於學生的個人隱私,校方應該對學生的個人隱私做好充足保護。加上如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精神病患者也有其人格尊嚴,不應該與普通正常人區别對待。精神病患者康復後是否融入社會,有賴社會大眾是否積極接納。

九澳聖母村的歷史往事

             仁慈堂成立不久,由於當時痲瘋病流行,仁慈堂在1569年便在澳門的聖母堂(今望德堂)設立痲瘋院,收容痲瘋病人,其後再遷到大橫琴的白沙欄島去。葡屬澳門政府在光緒八年(1882年)將痲瘋病院收歸管轄,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再把痲瘋院由白沙欄遷到路環九澳。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1月20日將建成的、有警衛和劃定禁區的九澳痲瘋院交付使用。設施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5月才能裝備齊。到了光緒十一年(1885年)5月3日,為避免交叉感染與擴散,小橫琴島女性痲瘋病人被轉移到路環九澳痲瘋院。病人由嘉諾撒修女照料。政府除定期捐贈外,還派遣一護士爲病人進行治療。

由葡萄牙地理部門(葡萄牙澳門地圖集製圖委員會/製圖委員會)在1912年繪製出版的路環島平面圖的九澳麻瘋院局部,葡萄牙RNOD網站共享資源,地圖中可見標示著九澳痳瘋病院、痲瘋島、痲瘋灣。


  九澳和白沙欄的痲瘋病人有63人(39男和 24女),為了保證其食物新鮮及免於被竊,從光緒十八年(1892年)1月起每四天運送一次。日常開銷由海島市政府承擔,那些處於淒慘境地的痲瘋病人使用的破爛瓷碗亦要向財政署申請。另外,建新棚屋(舊屋由於令人厭惡而無人願意修理)由工程署負責。


  海島行政長官索薩·卡納瓦羅(João de Sousa Canavarro) 上尉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3月17日致函政府政務署,簡單明確地介紹白沙欄和九澳地區的 病人情 況,在文件最後,他建議新建一座同時接受男女病人的痲瘋病院並「附設 一小教堂,因為所有痲瘋病人均為基督徒」。除接收本澳和離島病人,還收容來自廣州、香山、三鄉、順德、新會、長洲、西樵、灣仔、新塘及九涌等地的病人。


  澳門政府在宣統二年(1910年)11月11日,通知香港政府說位於九澳及舵尾的痲瘋院可接納部分痲瘋病人,但由於設施不足,要求其數目不得過大。


  澳門代理澳督第327號批示在1929年9月13日成立委員會,由財政廳廳長, 衛生監督和工務局代表組成委員會,負責九澳痲瘋院的建築事務。位於路環九澳痲瘋院五間院舍在1930年建成,專門用來安置澳門本地女性病人作療養。該五間小屋每間都附設有沖涼房、洗手間和㕑房,同時有完善的自來水和排水系統。整項工程包括五間院舍和輔助設施,以及小聖堂,共耗資$21,478.19澳門元。

澳門九澳七苦聖母小堂,由建燁於2020年4月13日拍攝。


  九澳痲瘋院主任醫生傅齡西為使社會人士了解路環島九澳痲瘋療養院情形起見,於1951年11月21日與山頂醫院書記歐維士,邀集各報記者前往參觀。政府在上午九時半派專輪逕駛路環登岸,於路環鎭區衞生分所設茶會招待,首由傅齡西主任醫師講述山頂醫院屬下之痲瘋院情形。據九澳痲瘋院主任醫生傅齡西指:『澳門政府向辦有兩所痲瘋療養院,一在路環島之九澳,專收容女性患者,一在橫琴島,則收容男性,前者目前由山頂醫院直接管理,後者以前亦直接管理,迨兩年前,始僅間接而已。九澳女瘋院當年共收容疾者凡三十三人,收容人年齡由十二歲至六拾八歲全部經費由政府撥付,卅三人每日伙食金共七拾元,即每人每餐一元有奇,相當小巿民生活指數,同時,規定每人每餐米一斤,每週猪肉四両,另每週供生油十六斤全體食用,菜蔬除少數由收容人耕作生產外,所有物資均由政府在澳採購派專輪載赴應用,衣服則按年添發,至收容人在院內之生活,早晚作息,均有定時,天主敎會並專派神甫來院敎導聖理敎經,使收容人精神上寄望於天堂,收容人日中均自動赴附近山頭採柴或耕作,儼如一世外之村落,麻瘋患者每週由本人(傅主任自稱)前赴診療一次,故醫藥殊感缺乏。』


  澳督秘書處在1958年2月24日消息指:「澳門省衞生廳轄下之痲瘋院,坐落路環九澳,本年內將大加改善,包括修築通出該處各馬路之地面,修女寓所,診症室,院內聖堂和留醫病人房等工程。査該痲瘋院將來可收容男女痲瘋患者共八十名,所需工程費用,達澳幣三十萬元,由繁榮計劃基金撥出云。」


  法國痲瘋救濟會主席傅魯奴,在視察遠東各地痲瘋病情况而抵達香港,順道於1958年12月1日凌晨乘德星輪轉澳視察,上午十時由政府宣傳科主任羅渣氏引導赴路環九澳,參觀九澳痲瘋院。由該院主持人梅神父通知各病者,在門前恭候。


  1963年,胡子義神父獲當時的戴維理主教邀請,到九澳服務。胡子義神父在1963年8月12日抵達當時為痳瘋村的九澳,並在三天後的聖母蒙召升天瞻禮後,正式開始服務痳瘋病人。胡子義神父在1966年提議重建1934年興建啟用的七苦聖母小堂,把這個地方更名為聖母村。胡子義神父(Fr. Gaetano Nicosia )在2017年11月6日下午5時15分,於香港仔黃竹坑聖瑪利安老院病逝,享年102歲。


  海島巿長晏德地,於1966年6月18日上午九時作就任後,首次巡視路環區。晏德地與各歡迎人士握手致意後,其中到九澳痲瘋院巡視,九澳痲瘋院由佳打奴神父負責。


  《澳門人》報在1970年1月23日爲九澳痲瘋病院病人籌款活動結束後,送給該院收容的72名病人的6,000元支票已交給尼哥斯神父。爲研究澳門的麻瘋病,世界衛生組織顧問、西班牙醫生巴和於1982年3月8日到澳門。1982年在九澳痲瘋病院有140名病人住院。九澳痲瘋院後來由澳葡政府社會工作司接管,繼續收容昔日患者,讓昔日患者可以安享晚年,就在1991年改名為九澳老人院。至此,九澳痲瘋院的名稱正式成為歷史。

澳門九澳聖母村,由建燁於2021年1月24日拍攝。


  澳門特區政府社工局把九澳老人院於2004年10月14日交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負責營運及管理。於2012年10月遷出舊址繼續運作,同時在原地進行清拆和重建工程,直至2018年8月重建工程完成,並遷回新院繼續投入服務,正式改名為工聯九澳護養院,宿位增至178個。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在2020年11月16日,行使《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六十四條賦予的職權,並根據第6/1999號行政法規《政府部門及實體的組織、職權與運作》第五條第一款(四)項及第11/2013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作出批示。在2020年11月23日刊登澳門特區政府公報。其中在九澳聖母村(原痳瘋院舍及康樂室舊址)的評定程序中訂定臨時緩衝區。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2021年10月15日,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條(五)項及第11/2013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第二十六條及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經徵詢行政會的意見,制定《第三批不動產的評定》的補充性行政法規,在2021年10月25日刊登澳門特區政府公報。代號為AC002,載於附件十一的九澳聖母村(七苦聖母小堂),位於路環九澳聖母馬路239號為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樓宇。評定代號為CC002,位於路環九澳聖母馬路239號的九澳聖母村(原痲瘋院舍及康樂室舊址)為建築群並訂定相關的緩衝區。


對九澳聖母村的活化工程


  澳門特區政府在2016年開始就分階段修復九澳聖母村建築群,在經歷五年修復工作之後,於2021年11月6日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同時為向公眾展示修復成果、善用及活化文物建築,文化局舉行九澳聖母村開幕展「盼望之地─澳門痳瘋病院舍歷史檔案展」,其開幕儀式於2021年11月6日在九澳聖母村舉行,由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李斌生、文化局局長穆欣欣、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衛生局局長羅奕龍及澳門戒毒康復協會主席Augusto Nogueira主禮,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羅灝芝、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及張麗珊、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處長白冰等亦出席。展覽自同日開始常設展出。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表示,希望透過歷史檔案展,展出九澳的歷史變遷,更會作為藝術計劃的地點。


九澳聖母村附近相關文化事物


  痲瘋島(Ilheu das Lazaras):位於路環東北海面,因海島接近澳門九澳痳瘋病院,而改名為痲瘋島,也曾名為大洲。由於填海造地現已與路環相連。


  痲瘋灣(Bahia das Lazaras):因海灣接近澳門九澳痳瘋病院,而改名為痲瘋灣,今改名為九澳灣。


  九澳聖母馬路:葡萄牙文為Estrada de Nossa Senhora de Ká Hó。該馬路西北起自九澳堤壩馬路,南止九澳油庫,全長1735米,寬8至25米。該馬路從路環島東部九澳村前穿過。


  澳門九澳七苦聖母小堂:九澳七苦聖母小堂位於路環九澳聖母馬路聖母村。前身是一間小禮拜堂,在1934年10月21日由高若瑟(José da Costa Nunes)主敎祝福落成。為路環九澳居民、包括痊愈的痲瘋病人及一些新患者而設。至1966年重建,1966年1月30日舉行奠基,並於1966年7月24日由戴維理主教祝聖啟用。教堂曾獲羅馬教皇、澳門天主教主教及意大利天主教團體捐贈興建費用,是一所專為患有痲瘋病的澳門市民而設的天主教堂。


  聖路濟亞中心:就在九澳痳瘋院側兩小房舍內,於1963年開始照顧一些貧困人士。胡子義神父在1977年利用籌集的善款擴展設施,興建一座三層樓宇; 在1977年10月正式將中心取名為「聖路濟亞中心」,特別為弱智、肢體傷殘及患有精神病的人提供院舍服務。由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女會協助中心在於1990年2月起管理工作,漸漸使中心過度為只接收女精神病患者; 在1993年1月開始直至現在,由聖安妮修女會協助中心的管理工作。近年得到社會工作局及澳門明愛的資助以及協助,「聖路濟亞中心」已發展為一個較完善精神復康院舍。


  參考資料:澳門政府公報、澳門政府網站、澳門旅遊局網站、澳門舊街往事(嘉模堂區和聖方濟各堂區)、澳門廣播電視台、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澳門論盡媒體、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澳門百科全書、澳門編年史 - 十九世紀 - 二十世紀(1900-1949) - 二十世紀(1950-1988)作者/編者:施白蒂著和金國平譯、澳門明愛、遺產學會 The Heritage Society、陳澤成和龍發枝:《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2》、文化局澳門檔案館出版的《城市印記──澳門檔案館館藏地圖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