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24年6月28日星期五

中國傳統正體字不能棄

       最近除了社工局生育宣傳片惹爭議之外,也有嘉諾撒聖心中學(中文部)改用簡體中文科教材事件的爭議,引起了社會廣泛討論。該事件是由於該校原本計劃在新學年改用由國內出版的簡體中文科教科書,涵蓋年級從初小階段起。消息一傳出隨即惹來部分家長投訴,都表達擔憂以簡體中文教科書教授中文,小學生將難認識正體字、或者會令本地文字及文化受損害,同時也有家長表示,日後在輔導子女功課上須額外留意教導其認識正體字。


     由於社會討論過度激烈,聖心校方作出讓步,發出通告取消使用簡體中文科教材,改用由教青局出版的正體中文科教材。教青局局長龔志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局方尊重學校自主選用教材權利,同時強調局方對「繁簡兼備」態度從未改變。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何該校寧願選用國內出版簡體教材,不選用本澳教青局和香港出版社出版正體字教材?該校不選用香港出版教材或者涉及時勢敏感問題,不過香港建制背景中小學或者也選用香港教材,這說不過去。那不選用本澳教青局出版教材,就想不出什麼原因,或者如網友質疑該教材也存有問題。當局應該對教材進行持續性的修改,更好地改善教材質量,令更多學校和家長,以及更多學生所接受。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中文教育的發展和教學材料的選擇,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選擇使用正體還是簡體中文教材,關係到學生的中文學習和文化認同,也關係到如何維持教育機構較好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質量的保證。


     該事件引起熱議的原因可能與中文教學的政治因素有關。同時也有可能是出自家長和學生對於中文教育質量和教材的關心。這次事件也見證澳門教育的成功,這麼多家長和網友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非常難能可貴。因為許多人都認識到中國傳統正體字不能棄,正體字包含著中文文字文化博大精深,這不是簡體字可以相比的。例如正體字的「愛」是有心的,簡體字的「爱」是則沒有心的。簡體字失去中文文字原有意義。


    教青局和學校在日後應該多重視學生和家長意見,積極地聽取他們對教學材料的建議和批評意見。當局「繁簡並重」方針不能偏重於簡體教育,應該讓學生以循序漸進形式學習中文,在打好正體字基礎上,再進行對簡體字學習,這樣的學習效果,有助於學生更好認識中文。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應該按照學生實際能力程度去決定,否則會增加學生讀書負擔。


2024年6月21日星期五

清咸豐時期的澳門

 



清咸豐帝像朝服像,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1889年澳門地圖



在豬仔館等候被賣的華工們




清咸豐帝生平



             他在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31年7月17日)於順天府圓明園澄靜齋出生。為道光帝第四子,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他皇父道光帝在1850年駕崩之後,時年20歲的咸豐帝依據遺詔即位。咸豐帝是最後一位經由密秘立儲的皇帝,同時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握實際統治權的皇帝。



         他在位期間,清朝由於國勢衰微,社會矛盾嚴重激化爆發民變,內有太平天國運動、黃河決口災殃等內憂,在外也有英法聯軍之役等禍患,時局動盪內外交困。當時因戰亂許多生活在清朝的國內居民逃往澳門。這種環境背景之下,令執掌國家的咸豐帝心力交瘁。英法聯軍在1861年攻入北京之後,咸豐帝倉皇北逃至承德。他最終在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終年三十歲,遺體葬於清東陵中的定陵。




澳葡對進一步殖民



                  自從亞馬喇澳督在1849年遇刺身亡後,澳葡加快侵略殖民步伐。澳葡在1850年8月20日頒法令宣佈開徵私監銷售稅。在1853年開徵燈火税。



           澳府議事公局在1851年6月16日,發布澳督賈多素頒布《澳門華人鋪戶照準牌納公 鈔規條》。1851年8月8日宣佈所有居住在關閘以內的華人必須支付於是年7月3日法令規定稅收款項,由於嚴格執行不接受所有形式、任何借口的豁免。葡萄牙王室在1851年9月23日頒布敕令,成立海外委員會,該委員會是由七名正式委員和六名非常委員組成。葡萄牙政府在1852年7月5日以葡萄牙憲章附加條款形式廢除肉刑和對政治犯適用死刑規定。/



           澳葡在1850年5月6日,任命美士基打中尉為氹仔駐軍代理司令,加強氹仔海防和管理。賈多素總督在是年8月20日下令佔領氹仔島,在島上設置哨所。澳督基馬拉士在1852年6月30日,發佈攤派氹仔居民加付年税十分之一款項命令。



            澳督在1852年10月10日下令於水坑尾鬥外至塔石村修築圍墻,同時圈地三十多亩,募捐集資修建聖美基墳場(俗稱西洋墳場),因為原聖保祿墳場已經難以再容納死者。澳葡在1852年11月5日清理澳府管轄範圍之內華人居民土地和耕作面積,進行華人居民樓宇物業登記,同時要支付十分之一物業稅。



          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在1852年12月20日批准海外委員會官員澳門問題文件,全文6項條款全部涉及廢除1845年11月20日取消葡萄牙海關的法令以及一系列海關運作所必須的行政措施。其主要內容為,同時恢復澳門的 葡萄牙海關及中國海關。里斯本政府批准澳門繼續與廣東政府談判,「促使 中國海關及行商返回澳門」。



         葡國政府在1854年1月授權予澳督吉馬良士,作為全權欽差大臣,要求他盡快同清政府談判《中葡友好條約》。以便將葡萄牙殖民澳門以條約規範形式合法化。葡國駐上海領事韋伯在1859年1月致清政府大學士桂良,要求同清政府商討訂立條約進行談判,後來遭到清政府拒絕。中葡《天津條約》在8月13日草簽。葡方談判代表為澳門總督吉馬良士,清政府方面代表為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恆祺。但是該條約始終不被清政府所批准。



澳葡進一步發展和規範偏門行業



                 第一次在1851年5月12日,在澳門實現禁售鴉片。葡萄牙汽輪「Queen」號在1856年2月23日裝運150箱鴉片從香港駛往澳門,在途中被二十多名中國乘客發現,之後就將該船劫持。



             為規範娼妓業的管理,《政府公報》在1851年9月13日刊登澳府頒佈妓業第一號法規,規定所有在本澳居住妓女必須到華務檢查宮署註冊 登記,禁止妓女進入各旅店、客棧、商號、酒吧,只批准在指定區域開設妓寨。賭博專營在1851年至1863年(即清咸豐元年至清同治二年)開始實行。



               在1852年於澳門出現「招工館」。直至1873年為止,先後販運18萬華人從澳門出洋。澳葡在1853年9月12日頒佈法令,以規範勞工輸出程序,目的是避免僱主非法行徑。為規範澳門苦力移民,條例在1856年6月7日刊登在《政府公報》上,旨在制約苦力移民經紀人的活動。所有澳門市內的奴隸在1856年12月23日,一樣被即日頒佈法令給予自由人身份。奴隸制度同時被廢除。在1836年12月10日頒佈法令禁止從海上進口奴隸,在1854年12月14日頒佈法令也從陸路禁止進口奴隸。



                美國輪船「Flora Temple」號在1859年從澳門啟航,該船載運3850名苦力赴古巴。由於船不幸在中國海沉沒,只有部分水手獲救。18《苦力移民條例》在1860年4月30日頒佈,同時設立一個專責「中國移民管理所」。葡萄牙人不得進入中國境內招僱苦力,任何葡萄牙船隻也不得將苦力運離中國港口和澳門。






參考資料:《澳門全紀錄》、吳志良和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吳志良和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施白蒂和金國平:《澳門編年史》、澳門記憶、澳門檔案館:《城市印記 澳門檔案館館藏地圖精選》、《澳門滄桑五百年》

社工局生育宣傳片惹爭議

 近日發現社工局在今年父親節前夕,於社交媒體facebook發佈名為「生兒育女 倍添幸福」的宣傳短片,引起社會上很大爭議。爭議點以負面意見居多。到底為甚麼一段有關宣傳生育的影片都會惹爭議?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這段宣傳短片主要講述甚麼内容?該宣傳短片一開始就有一家四口的家庭,他們在澳門科學館戶外廣場,温馨地生活在家庭之樂。鏡頭之後有一對夫婦經過,他們各自稱讚兩個小朋友生得可愛,那位婦女更向丈夫問:「其實我們也可生番一個?」隨後完結該宣傳短片的故事。

  該宣傳短片最主要問題是故事劇本沒有深度,也沒有足夠說服力。單憑小朋友可愛,就可以是生育小朋友的理由嗎?這邏輯上根本不成立。這是因為小朋友可愛,只是一種喜歡的理由,意思上沒有包括養育責任。

  相信社工局製作這個宣傳短片,促進市民生育意願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做法不太完善。隨著澳門出生率不斷下降,中小學幼稚園陸續縮減班級數量和規模,令一些從業人員有被解僱的風險,學校也有被「殺校」的風險。社工局推出這宣傳短片,有其推出的原意。 

  令人意外的是,該宣傳短片的網民留言,要比原片精彩。網民紛紛批評該宣傳片缺乏深度和意義。當局應該更加著重提倡家庭價值觀和關懷父母角色重要性。生育不應只是單純為了滿足個人情感需求,更應該是要考慮到對孩子的責任和承諾。

  批評為過於刻意紀錄營造幸福家庭生活形象。現實當中的家庭不是都如宣傳片所呈現那般幸福美滿,「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家庭都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當局應該更加客觀地反映家庭現實生活中情況,努力提供更好支持和協助。由於出生津貼和產假等生育政策不足,還有工作收入和支出的壓力。也影響夫婦生育意向。

  批評對於生育的態度過於片面和單向。社會應該提供更多支持和鼓勵給那些選擇不生育或無法生育的夫妻或同性伴侶,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總括來說,雖然當局這次宣傳生育的短片不夠完美,但成功吸引許多市民關注本澳生育問題,無疑是件好事。不過當局應該吸取這次拍攝短片的教訓,對宣傳短片注入更多深度視覺。令市民更好思考社會不同議題。生育子女是一個重要的社會議題,應以更為全面和尊重的態度去對待。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虐打絕不是唯一教育方法

 在近日網傳影片當中,一名三十五歲的母親,在香港長沙灣保安道一個圖書館內與兩名男女小童坐在圖書館一角。該母親先是對女童溫書進度極不耐煩,直言「三點鐘啦,溫十個字都未溫到」,「出去啦,受刑呀去,出去呀,我忍唔到啦」。

  期間女童似乎想辯解,但該母親反道「仲同我駁,X街」,繼而用手大力扭女童耳仔。然而該母親盛怒下未有心軟,繼續訓斥女童「你係咪有病㗎,你個X街寫乜X呀」。及後,女童懷疑答錯題目再被打臉,隨後更被母親一手大力扯離座位。最後該名母親將女兒帶至圖書館後樓梯繼續怒罵掌摑,聲音響徹整個梯間,女童則仍是不斷擦淚。

  這是一件不幸的事件,引起網上的熱議。雖然沒有造成人命傷亡,但給予孩子童年陰影是一生的。不過幸運的是這不幸事件由網民拍攝影片所揭發。該網上流傳的影片也得到警方注意。他們也在長沙灣區拘捕了涉案女子。警方確認有關女童安全,同時將她送往醫院作詳細檢查,再轉介有關家庭予相關部門及其他機構以提供適切支援。如果沒有網友揭發,所有人未必知道這件事的發生,其後果不堪設想。圖書館是寧靜看書和自修地方,該母親發出這樣的嘈音,亦是非常自私擾亂其他讀者的行為。

  參考澳門教青局的欺凌定義:「單獨一人或一組人向不能即場作出自我保護的個人,施予長期的身體或心理暴力,有意識地傷害、恐嚇該人,使其驚懼或對其構成壓力。欺凌就是在受害者難以自衛的環境中,刻意多次傷害受害者。」被母親在公眾場合下虐打的女童,明顯是不能即場作出自我保護的人。該母親施予長期的暴力,為的是讓該女童貼貼服服服從於母親。女童所做的事,必須符合母親的期望或要求。何以見得該母親符合欺凌他人的條件?最主要是她出現言語和動作上的暴力行為之餘,還不讓女童作辯解,這是最不為人道。

  其實家庭暴力,對孩子負面影響是跟著一世的。有的孩子走向學壞的歪路,有的孩子走向自殺傾向。為何出現這種暴力傾向的家長?最主要是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認為「嚴師出高徒」或者「慈母多敗兒」之類的教育理論。錯誤認為嚴格要求孩子,就能提高孩子學業成績。其次或者是工作上的壓力,宣泄在孩子身上。其實這樣只會破壞家庭關係,也破壞孩子學習求知欲。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應該放下傳統不良的教育方法。孩子聽教聽話,絕對不是打出來。孩子在學業或課外有成績,絕對也不是打出來。教育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孩子主動投入知識世界。


2024年6月7日星期五

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周邊變遷

 



由葡萄牙地理部門(葡萄牙澳門地圖集製圖委員會/製圖委員會)在1912年繪製出版的氹仔平面圖當中的今孫逸仙博士大馬路地理沿革




   中國地圖出版社在1988年出版澳門地圖氹仔部份中的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美國國會圖書館共享資源





 孫逸仙博士大馬路氹仔電訊巴士站,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從老地圖看街道變遷

  觀察由葡萄牙地理部門(葡萄牙澳門地圖集製圖委員會/製圖委員會)在1912年繪製出版的氹仔平面圖,可看到今孫逸仙博士大馬路地理沿革。在當時位於大氹島西北部,與大氹島海灣非常接近。按該地圖集所標示該地段東北部曾經作為卓家村一部份,東南部曾經作為三大家村一部份。該地段在當年開路之初,曾經引起業權爭議。該地段除了曾經有一大片農地,還曾經設有中沙警衛房和繩廠,此情於現在早已不再。

  由於不斷填海造地,景象早已滄海桑田,而且迅速城市化。在20世紀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填海造地,令大氹島和小氹島連成一體,形成該大馬路地段土地初形。參考澳門日報在1978、1983、1988、1993年出版的澳門地圖,還有澳門基金會和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歷年出版的澳門地圖,該地段進一步城市發展。大廈陸續興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澳門電訊綜合大樓 (CTM 1981)、凱悅酒店(今麗景灣藝術酒店 1983),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有新世紀酒店(1992 2014年更名為北京王府大飯店,停業至今)、海怡花園(1992)、利民大廈(1993)、泉鴻花園(1994)、泉亮花園(1996)、寶龍花園(1999)、華峰閣(1999),二十一世紀之初有大中華廣場(2001)、百利寶花園(2005)、皇冠酒店(2007 今新濠鋒酒店)。

街道的命名

  該大馬路原本是由澳葡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通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的一部份。當時海島市政廳在1993年5月通過宋玉生博士圓形地至亞利雅架圓形地一段,更名為孫逸仙博士大馬路的決議,以紀念孫中山對中國的貢獻。另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澳門半島也有條以孫中山命名的大馬路,名字叫做孫逸仙大馬路。

街道的周邊建築

  麗景灣藝術酒店 (Regency Art Hotel) 該地方原本是大氹島和小氹島之間的一個海峽,後來由填海造地形成土地。之前為1983年落成的凱悅酒店。總共有326間客房和套房,也有12-間多功能會議室和一間宴會廳。同時設有餐廳、酒吧、酒廊、太白度假村,以及游泳池等康樂設施。酒店在2006年易名為麗景灣酒店, 太白度假村也結業。由於2019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曾經作為醫學觀察酒店。

  新濠鋒酒店(英語:ALTIRA)該酒店位於氹仔廣東大馬路,之前稱為皇冠酒店(葡萄牙語為Crown Macau),屬於澳門第一家以六星級酒店標準所建造的五星級酒店,在2007年5月9日試業,同時在2007年5月12日舉行開幕典禮。在開幕期間曾經邀請國際著名影星周潤發任該酒店代言人。

  原新世紀酒店 在1992年最初以新世紀酒店(Hotel Novo Século)落成開幕,由澳門酒店投資有限公司策劃興建。其後酒店在1996年,被澳門商人吳文新名下銀信控股有限公司所收購,同時與當時澳門博彩業牌照持有者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STDM)合作,將原本在於澳門賽馬會的凱旋娛樂場遷至酒店地下,同時改名為佔地約30,000平方尺的在新世紀娛樂場,在1997年8月1日開幕。該酒店在2014年1月,獲得上市公司國際娛樂擬收購原酒店持有方太陽城集團七成股權,同時將酒店更名為北京王府大飯店。由於前持有者澳門酒店投資有限公司,不可能在2017年1月22日期限屆滿前完成,故此於2017年1月13日把酒店牌照交還予澳門旅遊局。

  澳門電訊綜合大樓 (CTM) 該公司在1981年10月20日成立至今,是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早期高層建築。

街道的周邊社區和村落

  卓家村 (葡萄牙语:Povoação de Cheok Ka)是古老村落之一,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現時卓家村位於氹仔北部的澳門大學舊校園腳下,周圍被新建大廈所包圍。

  三家村(葡萄牙語為Povoação de Sam Ka)該村命名是由於三家不同姓氏村民組成的村落地理位置位於澳門離島氹仔孫逸仙大馬路與湖畔大廈中間。巴士站「孫逸仙馬路/三家村」站與「泉亮花園」站在2016年9月24日合併,同時分別易名為「泉亮花園」站和「泉裕豪庭」站,改停靠「泉裕豪庭」站。

  湖畔大廈(葡萄牙語為Edifício do Lago)該大廈由澳門珠江工程設計諮詢有限公司主持建築設計,澳馬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屬於澳門房屋局轄下的一個經濟房屋項目,地理位置位於氹仔TN-27地段,在2012年竣工和入伙。

街道名稱當中的歷史名人

  史伯泰 葡萄牙名字稱為Joaquim Marques Esparteiro,在1895年1月26日於葡萄牙阿布蘭特什聖塔倫區出生。是葡萄牙軍官以及政治人物。曾先後在科英布拉大學和里斯本大學學習。之後擔任過彈道學、微積分學、力學教授。在亞速爾群島開始了他的海軍生涯,在那裡停留了 15個月,然後在英國、愛爾蘭、法國和海外省份的軍艦上服役,參加多次海軍演習。他在1943年晉升為護衛艦艦長, 也曾任莫桑比克海事部長、高等海軍戰爭研究所所長、海軍副參謀長。他在1951年10月在葡萄牙里斯本接任澳督職務,在1951年10月15日乘坐郵船『富干尼號』赴美,再轉赴澳門履新。在1951年11月23日下午四點正於新口岸政府二號碼頭作官式登陸,至此成為澳督。期後發表演說。他指出由於屬海軍高級官員,而且專長於海軍事務,在1956年11月向葡萄牙海外部提出辭職。葡國部長會議在1956年11月29日開會,議决接納澳門總督海軍少將史伯泰辭職。葡海外部部長雲都拉在1956年12月發表嘉獎令,對他在澳門任職總督期間,對澳門繁榮建設同經濟貢獻有顯著成績,予以表揚。葡海外高等獎懲委員會在1957年6月頒發葡海外特殊政績勳章給他。他也曾經榮獲澳門榮譽巿民。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明德、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經化名中山樵(故稱孫中山)。他生於廣東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成長於翠亨村、檀香山及香港三地,祖籍廣東東莞。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與革命家,是中華民國國父與中國國民黨創始人,同時是三民主義提出者和倡導者。

參考資料:《澳門全紀錄》、吳志良和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吳志良和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施白蒂和金國平:《澳門編年史》、麗景灣藝術酒店、新濠鋒酒店、澳門電訊、澳門記憶、澳門檔案館:《城市印記 澳門檔案館館藏地圖精選》、澳門地圖暨地籍局:2019年《澳門地圖集》、Mobus Wiki、澳門中原˙


「Hello澳門街」裝置欠美觀

          旅遊局在今年三月起力推「酷玩澳門」項目。該項目的首階段在北區開展同時分三部分進行,其中第三部份 - 文字地標「Hello澳門街」裝置已於日前完成安裝,在今年六月二日起在北區六個地點展示。這項打卡展示活動引起本澳網民熱議。雖然該装置突顯本澳獨特文字文化,但是仍以負評居多。

  要討論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這本澳地標裝置,有甚麼來頭。據了解,「Hello澳門街」這個文字裝置設於北區六個地點:青洲坊蓮花廣場、祐漢街市公園、黑沙環公園、林茂塘臨時休憩區、筷子基北灣休憩區及台山中街休憩區。是透過澳門招牌字體匠人林榮耀師傅獨有手寫招牌字體「澳門楷」,同時結合北區區域特色,打造充滿澳門故事的本土文字景點,增添社區旅遊元素,提升北區的形象和活力,通過文字裝置,讓居民和旅客以另一個方式感受北區的城市面貌。

  該裝置引起負評的原因,首先在於該装置設計配搭非常之醜陋,有欠吸引力。筆者如果作為遊客,完全對這些装置沒有興趣,也沒有打卡的興致。因為該裝置缺乏遊客想打卡的吸引元素。何謂吸引元素?就是遊人影相背景襯托,帶來出人意表的效果。例如已清拆的佛山石灣馬桶瀑布,帶來視覺上的衝擊(註:佛山石灣馬桶瀑布由於改造工程問題,而被拆除)。

  同時該裝置,帶不出本地特色,令人認不出這裡是北區甚麼地方?字體除了筷子基三個字之外,其他字體都非常模糊,看不出是甚麼文字。這麼單調的設計,不知道用了多少公帑?

  其次該項目強調所謂打卡點文化,沒有為當地居民設想。許多市民聽到打卡點,就會想起遊客擾民的問題。例如東望洋新街的人車爭路的問題。雖然遊客訪澳消費購物,能促進本澳經濟,人人有工開,人人有飯食,但不代表可以讓遊客佔據本澳市民所有的生活空間。其實這已不算是新聞,有點可惜的是始終未能解決,有關部門或機構還在變本加厲當中。盲目追求打卡文化,最終只會弄巧反拙。澳門地方不大,沒有可能把整個澳門當作渡假區看待。

  第三,該項目計劃太過於理想宏偉。當局以為幾個招牌,就可以達到增添社區旅遊元素,提升北區的形象和活力,通過文字裝置,讓居民和旅客以另一個方式感受北區的城市面貌的目標。感覺有點一步登天。有理想是好事,如何實踐就是另一回事。要吸引更多遊客到澳門各區旅行,始終做法需要腳踏實地進行。否則甚麼效益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