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各方設法爭取青年一代

( 2010 年 9 月 20 日 澳門華僑報) 青年是社會未來棟樑,亦理所當然的本澳各方利益都在爭取青年一代,只是思維與方法迴異,卻也在近年形成各適其式的不同發展模式,至於效果則有待實踐驗證。
建制派或親建制派的團體近年來開始重視青年工作,主要以舉辦課程來培訓青年議政水平,又或以論壇形式到社區討論社會關注議題。至於特區政府則致力配合,不 但在資源上給予足夠資助,更透過委任親政府的社團青年成員進入諮詢組織,讓他們順利得到參與公共事務的平台。凡是種種,這許是執政聯盟特別是傳統陣營的培 養青年一代安排,而思維模式尤其著意於「根正苗紅」的權貴第二代,從而達到所謂的薪火相傳之目標──但從另一個層面看則不無「世襲」的意味。
至於非建制派團體,對青年一代的培訓則是以「實戰」為主,其思維模式是親身參與社會活動,以對不公平、不公義問題發聲,從而以自身實踐推動社會和政治改革,以至實現澳門進步。
顯然,對於「薪火相傳」,建制派和非建制派的團體都有不同思維模式,簡單劃分是有否世襲和論資排輩的考量以及「用人唯親」的安排。這在傳統陣營的人事安排 上,這麼多年仍不能突破其保守桎梏,皆因牽涉龐大政經利益及家族榮譽。至於非建制派則沒有這些著重個體利益糾纏,可以輕鬆應付處理。新澳門學社較早前產生 新一屆理監事會,實現了由青年一代主導領導層的安排。其中,由剛大學畢業只有二十三歲周庭希,擔任學社理事長。毫無疑問,相對於本澳傳統社團文化,新澳門 學社這樣由十分年輕也沒多少經驗的後輩出掌,也確實是創新。
無疑,青年人思維新,方式方法亦不拘於一格。周庭希在出任學社理事長後,搞搞新意思 的其中一個就是,於上月初在珠海一間酒店舉辦了「青年起航社會交流營」。他表示,選擇珠海是想在一個較安靜環境裡交流。當然更重要的還是交流營主題的內 涵,周庭希指出,學社過往每年暑假都會舉辦以青年人為對象的課程或講座,在今年「五一」則出現了青年人自發的社會活動,所以,學社調整工作模式,今後要與 青年一代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及互相促進。因而舉辦了這個交流營,而活動主要安排了兩大項,包括辯論和講座。在設定辯論議題議包括有直選和官告民條款的問 題;在講座部分就探討了澳門出現的社會行動動態,以及對青年論政的看法。
年來,來自不同背景的年青一代,都有以其不同方式參與社會。建制派團體 更多以舉辦青年議政課程來培訓青年人,周庭希直言指出,青年議政課程是澳門「特產」,這種以青年名目崛起在這兩年是越來越多,但他不認為這是培訓青年的好 方法,「上了多堂議程課程,然後又不知花了多少萬元旅遊,但對青年真正參與社會有甚麼實質效益,在推動澳門社會進步又有何大作用呢?」反而他贊成理念相同 的青年動力,主動出來參與社會,包括透過遊行和集會,就關注的公眾利益議題發達訴求。他並強調,以議政課程不能培訓到真正人才,只有在參與過程中學習才是 最有效途徑。
周庭希還認為,在澳門,青年人參與社會,缺乏的不是知識也不是能力,而是社會環境問題。他分析,澳門社會環境的文化根源是不鼓勵青 年有獨立思考和敢於發聲,而仍是家長式主導文化。譬如在行政體系,上司提出了即使是錯的,下屬不能有異議更遑論反駁,只可照執行,這樣的管理文化亦是導致 一些貪腐案件有機會發生的其中因素。顯然,再深層看,「其實在澳門教育,就已缺乏為公眾利益要發聲的公民要素教育。」
然而,時代步伐總是向前 的,當中資訊科技發展亦使到青年代思維深受與外面世界的影響,青年代有改革政治與改造社會的理想,如何實踐則各有選擇路途。周庭希認為,澳門的青年人參與 社會現在起步階段,至於學社亦有推動發展的新意念。周庭希表示,正在考量設置「青年影子政府」模式,由青年人做五個影子司長,各有關注政策範疇論政,以及 適時會有實際行動表達訴求和建議。他相信這樣參與模式是有助提高青年議政能力,以至為推動澳門社會進步做些實際工作。◇本報記者 悟塵 http://www.vakiodaily.com/index.php?tn=viewer&ncid=2&dt&nid=16274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