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新城規劃對澳門文化未來發展的關鍵 (訊報 16/12)(文章原版)



   在2011年12月11日,澳門文化局與工務運輸局城市規劃廳在科學館會議室舉行以文化界別的專場諮詢。從發表於社交網站「Facebook」的邀請函當 中可以看到,這個專場諮詢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深入地聽取文化界的呼聲,並讓廣大市民長遠的文化需求融入規劃之中,使未來新城區成為『永續文化之城』的 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在六點半到達科學館後,就被接待到草案展覽場地內聽取有關介紹,初步了解兩個規劃草案的構思。從展覽板上的數據到仔細的模型,確實可 以把兩個規劃方案能夠初步注入每個人的大腦中。令筆者感覺「規劃」這種學問表面上看來很簡單,但實際上非常深奧。深奧在於一切規劃必須符合社會實際去考 慮,絕對不能用簡單的思維而掉以輕心。另外筆者認為兩個規劃草案有一個共同點,在於十分注重環保的推行。一個地方若果沒有良好的環境,就沒有良好的生活和 發展空間。所以未來無論怎樣發展都好,千萬不要放棄環保。

   筆者聽取有關介紹之後,就到達科學館會議室參加這個以文化界別為主的專場諮詢。專場諮詢全場滿座,開頭部分是以吳衞鳴局長和劉榕廳長作發言,劉榕廳長的發 言以介紹去年推行諮詢的狀況和新城規劃草案基本方向,吳衞鳴局長發言介紹澳門文化政策的路線圖。吳衞鳴局長指出:「不過今次我們的夢就大一點,之前的夢就 是參加一個雙年展。今次把很多種子放下來,就看看澳門未來發展可以做點什麼。其實當然我們坐在一起商量、一起思考、一起爭取最好條件不只是為了我們,特別 是為了下一代,為了澳門持續發展下去。澳門地少人多,自己條件有限制,其實澳門怎樣發展下去呢?就將我們發展方面的目標,而定位澳門成為『文化永續之 城』,這是一種遠的方向。以這個方向再用文化作為一種推動力,令整個社會擁有持續發展,來面對不同的當代社會整體環境挑戰。」筆者感覺吳衞鳴局長的觀點很 好,因為澳門未來能不能持續發展對下一代有相當大的影響,我們思考的時候不可以只是為了現在。其次若果文化沒有納入城市規劃當中,所謂『文化永續之城』的 夢想就無法實現。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故文化能否持續發展的問題一樣特別重要。澳門除了擁有賭場之外,也有獨特而聞名於外的文化底蘊,這也是它 其中一種優勢。故此,現在我們要適當地利用這種優勢去實現『文化永續之城』的夢想。

   另外,難以相信最近澳門電台有一段新聞消息:「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繼續細則性討論《修改著作權及相關權利的法律制度》法案。文本建議與《打擊電腦犯罪 法》一樣,未經著作人同意「改圖」和「惡搞」作品屬於刑事罪行。另外,立法會要求政府對侵權刑罰從寬或從嚴作政治決定。立法會認為,未經著作人許可將作品 向公眾展示已屬刑事,政府則建議需具有不正當目的且商業目的才需判處徒刑。」難以明白的是,為什麼要限制二次創作的自由空間?或許當二次創作的自由空間完 全失去的時候,許多人不會再主動熱衷於文化創作,也使在萌芽階段的澳門文化創意產業面臨崩潰。筆者認為我們要透過新城規劃實現夢想和維護版權利益的同時, 也必須要為創作人提供更多自由創作的空間。若果自由創作空間被法律條文的制訂而被收窄,到時候無論環境條件很好也罷,促進不了澳門能夠持續發展下去,也永 遠不能成功實現『文化永續之城』的夢想。新城規劃只是對澳門文化的未來發展提供條件,若果自由創作的空間都通通失去了,所謂的夢想和規劃只是在紙上談兵。

   吳衞鳴局長和劉榕廳長作發言之後,就進入了現場參與者提問的環節。許多不同的文化界別人士搶著難得發言機會,對澳門新城規劃和文化方面提出不同的意見,吳 衞鳴局長和劉榕廳長亦作詳細的回答。其中一位澳門文創推動協會副理事長梁先生說:「那我們再看一看這份草案入面的開頭,提出特區政府要『積極善用自身歷史文化資源,發揮中西文化特色』。但在我的角度覺得在澳門人來說,澳門的文化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剛才這位黑色衣服的小姐就說希望將澳門的文化設施變成遊客區吸 引遊客,這不完全是一種理由。為什麼?因為澳門人有澳門人的生活方式,文化設施的利用應該是澳門人不是遊客,所以需要分散和集中。例如A區有很大的文化設 施,那些都是搬上大舞臺的東西,但我覺得怎樣搬上大舞臺?包括特色?搬上大舞臺會變成怎樣,我說給你知香港有個姓蘇的人在澳門做了一個飲食節目介紹一些餐 廳,大家一定知道不少。為什麼呢?因為她說餐廳好食,遊客就全部走過去,好食的餐廳變得不好食,許多食物做不完,遊客感覺不好食就走了,接著變了本地人也 不去,那間餐廳就倒閉了。你覺得我們的東西全部搬上大舞臺,全部都是這樣的話,全部拿來宣傳,放在很耀眼的地方是不是一件好事,我覺得完全不是。」從澳門 文創推動協會副理事長梁先生的發言看來,每一個地方的人都有他們獨特生活方式,把地方所有一切都搬上大舞臺絕對不是件好事,這樣會把整個人們生活的地方變 成遊客區。由此看來遊客的地位絕對不能凌駕於市民之上,也不能為了迎合遊客而做出擾民的舉動。

   雖然夢想和規劃確實很美麗,但新城規劃對澳門文化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夠實現目標中的理想,也在於能不能夠體現市民與文化的利益得到保護。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

致政府、音樂業界及有意投身音樂事業朋友的公開信


William Chan 寫於 2011年12月13日 23:33
 
關 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於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討論《修改著作權及相關權利的法律制度》法案文本,委員會引述政府文本建議,將未經著作 人同意「改圖」和「惡搞」作品屬於刑事罪行。著作權不僅涉及平面影像設計,更牽涉到攝影、影音及舞台表演等,而在與音樂相關的創作中,無論「改編歌詞」以 及「翻唱流行曲」均與「改圖」或「惡搞」等性質極相似,大部份同樣未經著作人同意。如果政府取向同時將這部份作品刑事化,相信會影響音樂業界人才培育。

一般「改編歌詞」指的是利用已發表音樂作品的旋律和編曲,填上與原作品未必相同意義的歌詞;而「翻唱」則利用已發表音樂作品的旋律、編曲和歌詞,配上自己的演繹。亦有「改編歌詞」及「翻唱」愛好者合作,演繹改編歌詞的例子。

本 人由 2003 年開始,透過互聯網接觸改編歌詞,這些年來了解到多位來自港澳,活躍於互聯網的填詞和改編歌詞愛好者,相當部份已成為業界現役的音樂創作人,當中包括本澳 填詞人蔡耀輝在內,這些音樂人都是從互聯網發表改編歌詞出身,在同好間互相切磋,提出意見的過程中鍛鍊創作技巧,即使是屬上一代的香港業界知名填詞人林夕 先生,亦由雜誌發表改編歌詞開始,踏上填詞人和作家的職業生涯。而在翻唱作品的愛好者當中,亦有部份正式成為職業歌手。

這 愛改編歌詞及翻唱音樂作品的愛好者,在完成填詞或錄音工作後,透過互聯網論壇、網綕又或部份平面媒體發佈作品,少部份作品亦會出現於電子媒介,這些愛好者 未必認識改編對象的原作者,未必有途徑取得原作者同意改編及翻唱,而大部份這些創作都是非商業,不作謀利用途的。就本人觀察所得,多數真正愛好者亦會著名 改編之原作品出處,以及說明其原著作人。

然而,由於此類作品多數利用互聯網作公開展示,其合法性在鄰埠香港同樣被受爭議。 早前香港政府有意立例監管著作權時,對象同樣涉及改編歌詞及翻唱作品,同樣惹來社會激烈討論。基於部份愛好者透過改編歌詞作為載體,作為練習技術以進入創 作行業的準備,如果政府建議的新文本將此類非商業用途作品,同樣歸類為侵權作品,將大幅打擊新人投身音樂事業的意願,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亦必將受阻。

「改編歌詞」領域中亦存在不少「惡搞」作品,多數屬諷刺時事而非侮辱或誹謗,即使在中國文學歷史上,同樣出現過影射或惡搞作品傳世。如果這類作品將面臨刑事化命運,無疑與打擊創作無異。

政府交往立法會的最初法案文本建議,影像制品可作私人用途或不具商業目的的科學或教學用途,相信已足夠保護以技術交流形式發佈的改編歌詞或翻唱作品。而就作品內容來說,如果政府擔憂「改圖」或「惡搞」作品涉及誹謗,刑法典本身亦已有相關限制。

政 府決定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相關業界尤其有志成為藝術工作者的朋友,既覺鼓舞亦有擔憂。喜的是政策為業界創造了發展勢頭,軟硬件設施包括產業基金等,亦 為業界提供了創造生存空間的途徑,憂的則是政府過多干預業界工作,令藝術作品的無限可能性打了折扣,如果藝術在萌芽階段慘遭滑鐵盧,一切發展不過空談。

因此,政府必須清晰說明新的建議文本中,何謂向公眾展示,又將甚麼類型或內容的作品列作違法。如當中涉及上述的「以練習及交流形式發表的『改編歌詞』或『翻唱』作品」屬侵權,則希望政府取消相關建議。

陳頴暉(Ch@nSiR/橙)

一名活躍於互聯網、熱愛歌詞創作的愛好者

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我們一定要保護小動物

在星期天的下午一點多,筆者在澳門塔石廣場見到有位姐姐 拿著簽名紙,正在勸說別人簽名。筆者走近一看,這個活動原來是由澳門保護遺棄動物協會和貓空間主辦的,主要目的是「促請澳門政府盡快定立保護動物法規之步 行活動『凝聚力量關注動物愛人行2011』」。雖然當時還不算太多人,可惜的是筆者要上課緣故沒有參加步行活動,但筆者會精神上支持並在簽名紙上簽名。為 什麼筆者會支持這個活動?因為人類與猛獸的區別之處,在於人類有人的理性。故作為人類要熱衷地運用我們的理性,有責任也有愛心地保護一切小動物。

   據《正報》的報導,讓大家了解當時步行活動的實際情況:「此個名為「關注動物愛心行」的遊行活動,由保護遺棄動物協會與貓空間兩團體發起,有約六百市 民參與,不少帶同貓、狗寵物一起遊行,彼等亦攜帶了寫上「尊重生命、請即立法」、「虐殺動物、應判刑事」、「和諧社會、不容虐殺」,以及「不准虐畜」等標 語參加,發起遊行的團體指出,此次是繼零六年後第二次發起同類遊行,促請政府盡快立法保護動物,因為現時本澳無法例保障貓、狗等動物,相關法例亦已過時很 久,即使發現有人虐畜亦難以對之起訴。遊行隊伍拉起「虐畜法、何時立」的大字標額,由塔石廣場出發,至特區總部,遞交有八千四百多人支持立法的簽名。」雖 然 步行活動的規模沒有想像中特別浩大,但市民參與的人數也不少,這樣可以給各位知道愛心的力量是多麼大。若果每個人都沒有愛心的話,難以想像這是什麼世界。 小動物有牠們的生存權,牠們也應該與人類擁有被法律保護的權利。也許促請澳門政府盡快落實保護動物法規立法工作的社會行動,就是一種勇於捍衛動物權益的舉 動。捍衛動物權益的決心,始終如一都不能夠輕易放棄。小動物不被法律保護的後果,造成更多人作出任意虐畜等行為,讓牠們更加生不如死。這種惡劣的社會現 象,更加體現不到何處有和諧社會之治。難以明白的是,為什麼不能盡快立法禁止任意抹殺動物生存權呢?還要等多少無辜動物受害才知道後果嚴重呢?難道其他小 動物的生命不比國寶熊貓珍貴嗎?其實有生命存在的生物都是世界上寶中之寶,絕對沒有品質高低之分,同時也絕對沒有優劣之分。牠們的生存權,更是與人類一樣 平等。若果小動物沒有得到平等的空間,社會上的一切也無法平等。因為人們不懂得用平等方式對待小動物,人們也會用不平等方式對待人類自己。

   《蘋果日報》曾報導一段新聞:「為改善因流浪狗入侵、影響校園衛生及師生安全的問題,北護二○○二年時從校內的流浪狗中,挑選脾氣較穩定的小黑與優漢 給予訓練,賦予守護犬任務,自此小黑風雨無阻堅守崗位,驅趕入侵流浪狗,也陪伴夜間留校的師生在校內行動,之後陸續有校犬襪子、討厭、咖啡加入守護校園的 行列,但最年長的小黑地位無可取代。校犬志工隊隊長吳善禾回憶,曾有隊員失戀,小黑像看穿心事一樣,寸步不離地陪伴,讓失戀的隊員忘記壞心情,逐漸走出情 傷。吳善禾說,上月十八日,小黑沒有食欲,整天趴著,送醫檢查發現牠腹部有腫瘤,已轉移至胸腔,隔天辭世,結束牠三千多個守護校園的日子。 護理系助理教授葉明理說,小黑沒有休假,唯一的福利是一件冬季外套,但牠盡忠職守,直到送醫前,牠看到學生仍奮力撐起無力的四肢,搖著尾巴,想給人們歡 樂。」這段新聞可以看出,雖然小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但我們要反思是人類自己有沒有出於朋友的心對待小動物。小動物為人類的確付出了許多,所以我們要懂 得感恩。可是虐殺小動物的人有沒有想過牠們的感受,牠們絕對不是為了享受的玩具,也絕對不是賺錢的工具,牠們是您的朋友。

   所以我們要有保護小動物的責任,讓牠們永遠不再受虐殺之苦,更讓牠們永遠感受到世間的溫暖。

難得一見的論政激辯

據《澳門日報》以《邁小步有民意基礎中央會同意 澳門論壇論政改擦火花》為題的報導:「澳門論壇昨討論政改,擦出火花。政制向前走、加大民主成份是主旋律,但如何走、如何改成爭論點。講者認為二○一三年 立法會、二○一四年行政長官選舉可邁小步,相信有民意基礎、經三分二立法會議員通過的方案,中央應會同意;強調修法須在「一國兩制」、基本法的框架及原則 下進行。二○一二年施政報告提出,是否修改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規定的行政長官、立法會產生辦法是明年施政重點之一。人大常委會已收到行政長官的釋法信 函,下月或會有答案,明年政改可“起錨”。立法議員關翠杏、吳國昌,澳大政府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鄺錦鈞、公民力量理事長林玉鳳昨出席澳門論壇,與台下觀衆 激辯。」我們可以從這篇新聞當中發現,澳門論政風氣終於熱鬧起來了。這不是一般的熱鬧,也不是為鬧而鬧的熱鬧,而是共同為澳門的政治前途才熱鬧起來。他人 屬什麼派別沒有太大關係,最主要有火花才代表澳門論政風氣有進步。筆者最不想看到只有一組派別發聲,最不想看到論政風氣冷寂寂。若果一個地方只有一組派別 發聲,代表這個地方絕對沒有民主可言。若果一個地方論政風氣冷寂寂,代表這個地方絕對沒有民主氣氛。但必須注意絕對不是只要能夠擦火花的激辯,就一定對社 會有良好的作用。所以激辯的時候若果表現過分會造成反效果,同時會形成社會分化的作用。所以表現千萬不要太過分,這樣能對社會不會出現分化局面之餘,也能 夠對社會各階層和派別有適量的溝通。
   這樣看來澳門論政風氣進步的地方在於能夠勇於站出來之餘,也能夠對相關議題進行激辯。為什麼澳門論政風氣進步如此快?筆者認為第一種因素,就是部分社團舉 辦大量提高青年論政課程。若果社會上沒有一個空間提高和發揮青年的論政水平,論政風氣進步是沒有可能的事。雖然仍有部分人認為關不關自己的事都不敢去發 聲,但澳門當代青年人是未來的希望,必須要有一種帶頭敢言的作風去積極地關心社會。至於第二種因素就是澳門政府和各種媒介增加許多種方法,讓市民有更多論 政建言的方式。例如澳門特首與各級官員對市民或者青年的對話、澳廣視在每一個星期舉辦的「澳門論壇」、每逢有關重大決定與立法工作都有更多諮詢市民意見的 環節等。雖然這些論政建言的方式仍然有令人不太滿意地方,故希望當局仍然要做到廣納民意、知過必改的態度,才能夠使論政建言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這一場「澳門論壇」上,不同的現場嘉賓與觀衆對澳門政改問題提出不同的意見。雖然筆者觀察報導所載,不同現場嘉賓與觀衆對政改的立場趨向不一定完全相 同。但現在比以前有近多人願意思考與推行普選有關的問題,絕對是一件好事。其實政治與人權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因為政治與人權對老百姓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緣故。就算時間過了一百年之後,社會確實充分體現民主風氣也好,相信仍然繼續會有後來的人關注這個話題。老百姓在現代化社會生活,必須擁有良好政治環境和 應享有作為人的公民權利。所以提高老百姓對政治與人權的基本認識,是現代化社會必須要做的事。若果老百姓對政治與人權完全不認識,推行普選的工作就不能做 起。

   澳門的普選前路,千萬不要認為一個激辯就可以算事情完滿成功了。希望當局應吸收論壇提供的意見之後,就要立刻實事求是地循序漸進推行才行。若非的話,澳門的政改之路永遠只能原地踏步就不好了。

捍衛二次創作價值的責任

    據香港《明報》在11月18日的報導:「廣大網民憂慮《版權條例》修訂會威脅網上惡搞改圖文化,稱有關草案為「網絡23條」,要求政府立法時豁免,但不獲 政府接納。政府發言人解釋,惡搞難下清晰定義,故不打算在修訂版權條例時豁免,待明年再諮詢時才下回分解。有立法會議員憂慮不豁免惡搞扼殺二次創作,表明 反對修例。《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下周二開會,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澳洲已就「戲仿」(parody)和「諷刺」(satire) 作品訂定公平處理版權豁免,加拿大亦於9月提出立法,但商務局的文件指兩地都無定義何謂戲仿和諷刺,豁免戲仿作品具爭議,不宜匆匆提出。不過,草案委員會 主席、民建聯議員陳鑑林認為,惡搞具傷害,豁免前須諮詢,『你有本事就自己創作,為何要搞人家的照片?』」筆者認為最反感的是,香港草案委員會主席、民建 聯議員陳鑑林竟然講這種話出來。雖然大家都知道,香港民建聯經常被網上惡搞。惡搞具有人身攻擊的傷害,這點他沒有錯。但他有沒有想過香港許多經典歌曲曾改 篇自日本、台灣作品,例如《夕陽之歌》和《千千闕歌》都是改篇日本巨星Kohji Makaino(近藤真彦) 的《タ烧けの歌》。《版權條例》修訂一旦通過,後果更是不堪設想。這種後果主要表現為香港的言論和創作自由就會立刻被扼殺、網上創作的熱潮被立刻壓制等情 況。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這是因為修改《版權條例》限制了許多東西,什麼可以和不可以的界線,廣大網民完全不會知曉。知曉也罷,也難以接受參與這種諸多 界限的活動。

   究竟二次創作是一種不良行為嗎? 其實二次創作也叫做改篇創作,是把原作以其他手法進行修改的創作方法。它本身不是一種不良行為,只是要看二次創作本身的創作作用和價值來判斷好壞。創作作 用可分為三種性質,第一種就是娛樂性。有時候二次創作例如網上惡搞改圖,帶給人們有一種歡樂的味道。第二種就是發泄性,大多數諷刺事件相關的人物和組織。 諷刺本身沒有錯,最主要看諷刺的力度有沒有過分。但要注意的是限制廣大網民不要做出人身攻擊和誹謗行為就可以,無須要完全禁止惡搞。第三種就是推廣性,二 次創作能夠娛樂和發泄之餘,也能夠有間接推廣原作的作用。二次創作不破壞原作形象的基礎上,進行惡搞也有廣告的效果。雖然保護版權是必須要做的事,這一點 筆者不會完全反對,但過分保護版權會造成廣大網民的創作欲開始有所減少,從而使香港的網絡文化進入衰亡階段。如此看來二次創作的價值在於是原作意義的延 伸,也體現一個作品同時擁有不同的演繹方法。為什麼筆者會這樣說?這是因為創作作品的方法不局限於一種,改篇就是使用第二種方法創作。或許出於版權原因, 禁止其他人使用其他方法創作而已。所以二次創作不代表完全是侵權,希望原作者能在非商業性質的前提上,容許他人合法而且適當地進行改篇。而不是修改法律扼 殺二次創作,就認為可以把事情完全解決。

   香港「Keyboard Frontline 鍵盤戰線」在社交網站「Facebook」發 起「有本事就咪封殺創作自由」大巡遊,他們計劃在「12月4日,下午2點,約定你!行出黎話俾個政府聽係香港政府無本事!暫計劃沿路進行幾個街頭惡搞活 動,巡遊路線待定,歡迎討論。請大家邀請更多朋友加入戰線!歡迎大家到時自備最喜歡的惡搞圖出黎~!」筆者十分支持這個大巡遊,是一種勇於發聲的表現。這 次大巡遊的成功與否,証明給大家知道扼殺二次創作的弊害。同時也帶給社會一個訊息,就是若果二次創作的空間垮掉了,其他與創意產業有關空間從此也有生存的 威脅。筆者另外擔心的是若果香港《版權條例》成功修訂,澳門會不會跟著香港走,也做出不豁免惡搞扼殺二次創作的立法工作呢?扼殺二次創作問題上,絕對影響 一個地方的文化發展。捍衛二次創作價值,更是我們的一種公民責任。

2011年11月18日星期五

魯迅頌



孺子牛名傳至今

敢怒狂言滅灰盡


揭酸揭醜顯風骨


笑罵塵世何以故

「小朋友精神」的精髓

小朋友的精神就是以小朋友對待一切事物態度。所以大家千 萬不要誤會,「小朋友精神」絕不是低級趣味,而是一種高尚的處世態度。小朋友原指仍生活處於童年期的人,其實「小朋友精神」與「小學雞」是有區別的。據 「香港網絡大典」對「小學雞」的解釋:『原本只是用於對小學生的貶稱,現延伸為指一個人的行為有如小學生,不論行為及說話的方面。所以不論年紀大小或大中 小學生,任何人做出小朋友行為都有機會被冠為「小學雞」。目前「小學雞」和「小朋友」經常被網民濫用:部份劣質網民不論對方行為是否成熟,只要是比他年齡 細的人一律認為是「小學雞」,乃以貌取人;大多數網民指責他人時,只要與對方意見不合或雙方有私怨,便亂指對方為「小學雞」;甚至有些本身也是小學雞的網 民亦以此詞攻擊他人,因而令「小學雞」成為虛詞。』原來「小學雞」是指不論什麼年紀大小,做出不成熟而令人反感的行為。但「小朋友精神」則不同,它是以小 朋友的心靈角度看待一切,絕對沒有反感之處。或許當長大以後,最難能可貴的「小朋友精神」就失去了。從此,經常要很認真的態度面對人生一切。雖然有時認真 不是不好,只是有時過分認真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壓力大自然影響身心的健康。這樣做人的話,會感覺很辛苦。

    那麼到底「小朋友精神」的精髓是什麼呢?其中可以分為三點,第一點就是做到不要知道天有多高。筆者在這一點不是要鼓吹唯恐天下不亂到處去搞破壞,亦不 代表無知是萬能。不過有時無知勝於有知,如佛教曾教導要放下自在。這裡的無知不代表要反對知識存在,也不代表沒有知識就是最好,只代表這是忘記一切煩惱的 方法。也許自由自在的生活原則,就是做人態度絕不要過分認真。第二點就是要保留童真。若果能夠保留大量童真的話,幽默感的能力會比別人更勝一籌。因為幽默 感像小朋友般,表情動作會更為輕鬆隨意。有幽默感讓他人開心之餘,也讓自己生活得更開心。第三點就是要經常隨意地笑。這種笑容絕不造作,也絕不虛假。笑容 滿臉的人,人緣自然會好,從而認識許多人成為朋友。笑容滿臉的人,身體抵抗力自然比別人好。所以有時一笑,可以解千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小朋友精神」 有沒有存在價值?認為「小朋友精神」就是「小學雞」的人,一定會說小朋友精神沒有價值,更有一種不成熟的感覺出來。其實以上的說法不是太正確,成熟有成熟 的好處,糊塗也有糊塗的樂趣。「小朋友精神」的價值,不只局限於小朋友才可擁有。永遠擁有「小朋友精神」的人,不代表這個人是不成熟的。擁有這種精神能夠 讓身心保持年青,也能夠讓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更是一種延年益壽的方法。

   英國哲學家埃‧斯賓塞曾說:「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由之來的愉快的情緒,是幸福的最好資金。」英國哲學家埃‧斯賓塞指出幸福的最好資金,就是良好的健康狀 況和由之來的愉快情緒。所以筆者認為「小朋友精神」就是得到幸福最好資金的唯一途徑。否則,永遠難以得到幸福的最好資金。

學生的自主權(訊報論盡澳門街 19/11)

   相信無論去到哪裡始終都有學生的存在,但現在的學生究竟在社會上有何等地位呢?或許學生在社會上的地位低微,只是一個正在求學的人而已,沒有任何特 殊的價值。 難以否認學生在社會上的地位仍很低微,但求學問乃是學生的身份象徵,所以學生仍然有自己的社會存在價值。雖然作為學生身份要有自己的社會存在價值,但同時 也必須擁有自主權。若果學生沒有自主權,就不能體現社會擁有民主風氣,更不能體現社會公義。民主在社會當中的普及化,就永遠不可以實現。

   學生運動是學生擁有自主權前提下發起的一種社會行動。也許,可能帶給部分人感覺學生運動是一種激進性質的社會行動,其當中成員是為權力圈子而上位。不過以 上只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學生運動未必完全是激進,參與學生運動也絕對不是為求在權力圈子上位,其實學生運動可以分為兩種方向。第一種就是正向的學生運 動,是指其社會行動以積極的態度關心社會,其目的對社會確實有正向的作用。例如法國五月風暴和中國八九學運的發生,其出發點都是以組織許多社會行動,從積 極的態度關心當時的現狀與未來。第二種就是反向的學生運動,是其社會行動被某組織利用,其社會行動對整個社會有破壞作用。例如中國文化大革命當中的紅衛兵 的出現,其破壞力實在驚人。他們被「破四舊、立四新」的口號所號召,破壞歷史文物與古蹟無數,胡亂地批鬥他人,這樣對社會危害甚大。他們應該不認識如何分 清是非黑白,才會做出這些破壞社會和諧行為。如何分辨學生運動的正反向,最主要看發起社會行動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筆者感覺發起社會行動必須要做到揚正避 反,才能讓學生運動性質不會容易變之餘,也能保證學生運動的價值能對社會有良好影響。

   其實學生會是最為體現學生自主權的方式,它可以分為正逆向的意義本質。學生會正向的意義本質,是指學生組織的工作不能完全獨立於校方,必須要由校方領 導指揮,其社會行動帶來一定程度的限制。這種意義本質所謂的正向,只是過分按規則辦事,絕不帶有突破的成分。例如某些學校學生會舉辦任何活動、對外表達任 何意見都必須經學校同意,否則就不能做。這樣的學生會帶給每位同學印象一定很差,他們對待學生會相關活動的態度會更為冷淡。學生會的逆向意義本質,是指學 生組織的工作能獨立於校方,其學生組織的工作目的是爭取學生權益之餘,同時也能夠做出爭取整個社會帶來實質性改變的行動。香港大專院校的部分學生會,就是 一個例子。他們可以獨立辦報之餘,也能夠對校方與政府提出相反的意見等。學生擁有自主權,才會擁有校園民主和學生自治的環境存在,學生會才能更發揮它的作 用,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提出要維護學生的自主權,絕對不是煽動學生必須違反校規,不要聽從師長教導。而要說明的是,學生究竟在社會上應處於什麼地位。若果學生在學期間沒有一切自主權,這種與填鴨式教育沒有太大的區別。

譚玉瑛姐姐的深刻教導

    據香港《明報》的報導:「有人將片段放上YouTube,題為《譚玉瑛教你一個連小學生也能明白的道理(林公公聽著)》。喺段片中提到班長因為轉校 離任,Miss Tam話要再選過,上次拎第二高票嘅同學就話﹕「仲要選?咩唔係由上次第二高票嘅人當選咩?」Miss Tam話﹕「咁樣梗係冇咁好啦,你知唔知呀,每一次參選時候,每一個同學諗法都有唔同,結果咪有唔同囉。所以呢,再選過係最公道啦。」YouTube仲有 另一段《放學ICU》,係選班長嘅續集,內容係話賄選係唔好嘅,都有唔少人睇過。」最近流傳在網上的一段短片,就是在香港無線電視兒童節目《放學ICU》 裡面其中一個短劇。這個短劇的故事就是以選班長為主題,從而引申出不少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班長產生辦法的問題,究竟是重選正確,還是遞補正確? 其次問題就是利用贈禮形式進行拉票,算不算是一個合理的選舉方式?這個短劇的意義,就是以短劇形式教育小朋友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故此這絕不只是一部有趣的 短劇這麼簡單。

    那麼譚玉瑛姐姐的深刻教導,到底是指什麼呢?她指每一次選舉,選民的想法也不相同,所以再選過就是最公道。筆者認為重選和遞補是有分別之處,重選就是以重 新投票的形式,選出選民意願的合適人選。遞補就是不按選民的意願,額外遞補非選民意願的人選。其實香港遞補機制風波是因五區總辭而起的,遞補機制修補法律 漏洞絕不是壞事,但絕不能違反選舉的基本原則。何謂選舉的基本原則?是指選舉的過程必須像比賽般公平、公正、公開,也必須具有民主的法制。最近香港政府的 遞補機制方案,絕對是違反選舉的基本原則。在五區總辭事件當中只是議員的問題,修補法律漏洞理應從議員因素當中入手。就是議員辭職以後,在這一屆任期內絕 對沒有補選的機會,從而避免事件的發生。但最可惜這個遞補機制方案確是從選民因素當中入手,從而抺殺選民的選舉權,絕對沒有修補法律漏洞作用。難以想像還 有人或者政黨支持這個遞補機制方案,難道他們不明白什麼是選舉的基本原則?另外進行選舉的過程中,參選團體難以避免會對選舉資本進行運用。那麼到底什麼是 選舉資本? 爭取選民支持而進行拉票活動,必須有一定的選舉資本。選舉資本除了是進行選舉的經費之外,也是一種能不能當選的前提。這個選舉資本絕對不是贈送利益而收買 人心,而是一種為人民和社會的實證,換言之就是實際當任以來的成績。贈送利益而收買人心絕對不是有利於當選的選舉資本,只是一種對選民給予暫時的快樂而 已。

    或許部分人會對兒童節目有些誤解,認為兒童節目的內容絕不能談大人的事,節目安排絕對專為兒童心理與興趣而設。但據香港《明報》報導:「無綫外事部副總監 曾醒明就話《放學ICU》會有埋通識功能,會因應社會熱門話題,等小朋友透過比較活潑嘅方式學習。」筆者認為《放學ICU》增加通識教育的功能,是一個值 得鼓勵推廣的創新元素。通識教育,無非就是進行基礎認知的普及教育,讓人們從小對社會各方面就有一定的認識。基礎認知,絕對不只是要你認識一加一等於多少 這麼簡單,而是要你對國際形勢和政治制度等有基本的認識。也許學習通識的途徑,絕對不能只局限於書本上,也不能只局限於學校上。所以從小朋友經常接觸的傳 播媒介當中入手,是讓小朋友學習通識的最好辦法。換句話說讓小朋友從電視節目上輕鬆認識選舉,這樣更讓小朋友容易接受。

    其實選舉的基本原則,基本上從小就要學懂。譚玉瑛姐姐的深刻教導,我們絕對不能忘記。

2011年11月7日星期一

千萬不要做冷漠的路人

據《羊城晚報》的報導:「10月13 日下午5 時30 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裏,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鐘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 是,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竟然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現在小悅悅在廣州軍區總醫院重症監 護室,接近腦死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原來這個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事件受害者是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其實碾壓小悅悅的司機,到底知不 知道後果是很嚴重?知不知道什麼是交通的安全守則?從這兩位司機的問題上,表現中國的交通安全問題有很多待改善空間。作為司機在駕駛的時候必須仔細觀察周 圍的一切,感覺認為安全才可繼續行駛。作為路人,特別是小朋友要注意馬路上的安全。因為司機有時候未必能夠料事如神,家長也要盡一份保護小朋友安全的責 任。這樣的話,交通意外才不會容易發生。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據《新京報》報導所說:「10月21日消息,在佛山接連被兩輛車碾過2歲女童小悅悅終因傷勢嚴重,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後於21日零時 32分離世。」可惜的是小悅悅那麼早就離開這個世界,讓人感到惋惜。從這個慘劇讓筆者感受到生命的可貴,也感受到冷漠路人的可悲。生命對於每個人都是可貴 的,若果這些路人懂得如何愛惜生命的話,自然也會懂得愛惜他人的生命,從小見義勇為地拯救他人。難以明白為什麼這些路人對小悅悅哭泣呼救,產生的反應居然 是冷漠而無動於衷呢?拯救一名小朋友是很難為情的嗎?雖然慘劇始終都是發生了,但我們千萬不要有灰心喪氣的態度面對人生。因為未來的路怎樣走,是由自己主 宰的。我們要仍以正向樂觀的積極態度,來繼續走未來的人生路。

據《佛山日報》的報導:「小悅悅雖然離我們去了。但對小悅悅事件的反思沒有停止。從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次全民的思想、道德和法紀的再教育。除了痛斥肇 事司機、譴責冷漠路人,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弘揚見義勇為的精神,如何用制度保障?見危不救的行為,該不該入刑?昨日,省市的大討論繼 續展開,立法與機制保障見義勇為再次成為焦點。10月21日,省社工委以「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為主題召開第三場座談會,邀請法學研究和 法律實務的工作者代表,就「嚴格執法,維護公平正義」展開討論。與會者認為,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應該讓法律保障好人有好報,也應以人為本,喚醒人 性。」這段新聞是指省社工委以「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為主題召開第三場座談會。這次出席座談會的與會者,對於立法與機制保障與否的問題作 出討論。有與會者支持立法譴責見死不救行為,也用立法與機制保障見義勇為,也有與會者持反對的觀點。不過以立法強制他人做某行為的辦法,是解決不了一切與 道德責任有關的問題。因為若果使用這個辦法強制他人的時候,絕對沒有主動救人的情況出現。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除了要提高市民的道德觀之外,也要讓更多 市民明白主動的意義,這樣才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另外要瞭解一點的是,見義勇為是值得在社會上推廣。也許見義勇為在社會上得到肯定,自然讓更多市 民了解見義勇為的重要性。

這個慘劇始終都是發生了,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做冷漠的路人,也千萬不要見危不救。要讓慘劇不再發生,歸根究底是你我必須負起道德責任。

「網絡百科」的存在使命

「網絡百科」在這裡的意思,就是指記載網上大事與人物等以 共筆為主的百科全書。隨著時代變遷,互聯網的發展也日趨普及與進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都可以從互聯網上做許多事。例如網上電視,人們可以從網上看有 關音樂、政治、搞笑等視頻節目。例如網上銀行,人們可以從網上處理有關財務的問題。例如網上地圖,人們可以從網上了解世界的地理百態。例如網上政府,讓人 們可以從網上了解更多政府資訊之外,也能夠方便人們處理其他事務。例如社交網站能夠認識更多朋友之餘,也能夠促進朋友們的感情。互聯網的作用除了實用性功 能之外,另外也有產生與傳播網絡文化的功能。我們常見從網絡上產生的文化,就是次文化的其中一種。也許「網絡百科」的存在使命,就是把這些東西集合在一 起。

共筆有人人可編輯之意,以共筆為主的百科全書與其他網站不同地方,在於需要大家的共同編輯。在這一點提到共筆精神,「網絡百科」與其他同類型的百科是 一致的。因為網絡是屬於大家,憑個人力量未必知曉所有與網絡有關的事宜,也未必做到共筆所帶來的結果,所以千萬不要有事不關己的心態處事。故一致性在於以 共筆為主的百科全書能不能成功完成使命,就要看它能不能夠團結地集合網民力量去做同一件事。不過「網絡百科」與「維基百科」的異同之處,在於「維基百科」 是記錄現實的一切知識,「網絡百科」是記錄與互聯網有關的一切事物。雖然「維基百科」記錄的東西,不可能與互聯網有太多關係。但不代表「維基百科」完全不 允許記錄互聯網上的東西,最主要你的條目有足夠知名度就可以了。但問題就出來了,因為知名度不足就不允許記錄在「維基百科」上,不能讓完整的網絡文化集合 在一起。例如筆者曾在「維基百科」撰寫一個澳門網絡組織的條目,但過了不久就被刪除掉了。若許找尋一個空間,方便於網友們不受限制地編寫與網上有關的內 容,才是最好的辦法。

正是這個緣故,來自中國不同地方網友各自成立屬於自己地方的「網絡百科」。除了中國內地之外,港澳台地區的「網絡百科」都在Wikia當中設立。香港 的「網絡百科」叫做「香港網絡大典」,據網站有關條目的介紹「香港網絡大典」是:「(英文:The Encyclopedia of Virtual Communities in Hong Kong,簡稱EVCHK、網典、大典)成立於2006年3月21日,旨在紀錄香港網絡界傳奇人物、網上大事和網上術語等。這是繼虛擬名人大全、 chimaigun.com及虛擬名人大全II之後第四個類似的網站。由高登網友自膠自足向Wikia(當時名為wikicities)申請。截至 2006年5月底,香港網絡大典建立短短兩個多月以來,條目數量已超越1000。截至2011年2月,條目數量已超越8,500條,成為wikia的最大 社群之一。」 雖然「香港網絡大典」是香港第四個類似的網站,但從其他地方比較來說,它仍是一個最早成立的「網絡百科」。雖然「香港網絡大典」的成功創立,讓網站能夠有 集合和推廣網絡文化的作用之餘,也讓其他地方作為一個榜樣。澳門的「網絡百科」叫做「馬交網際百科」,是由筆者創立第二個類似的網站。澳門第一個「網絡百 科」叫做「澳門網絡大典」,是2008年由某一位Qoos會員創立的。但後來由於「澳門網絡大典」荒廢至今,而再沒有活躍過。所以筆者後來為了網站能夠有 別於「香港網絡大典」,重新在2010年1月20日創立網站「馬交網際百科」。這個網站主要紀錄澳門網絡當中的網上大事和傳奇人物等,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增 加或修改「馬交網際百科」的內容。

台灣的「網絡百科」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台灣網路百科」,第二個就是「台灣網絡大典」。據網站有關的介紹「台灣網路百科」是:「台灣網路百科是用來記載台灣的網路文化和網上社群的百科全書。台灣網路百科(evctw.wikia.com)和台灣網絡大典(zh.evctaiwan.wikia.com) 沒有關係,台灣網路百科就是台灣網路百科,不是台灣的香港網絡大典,現時台灣網路百科的使用者介面是用正體字台灣用語,就算將來使用正簡自動轉換功能,預 設使用者介面也只會是用正體字台灣用語。台灣網絡大典想重複和扭曲台灣網路百科的行為,wikia實沒有道理放行,wikia已寫明不鼓勵重複建立 wiki,該wiki在申請建立時連自身描述也沒有,wikia方面究竟根據甚麼放行?」原來從這兩個網站比較中,「台灣網路百科」的資料要比「台灣網絡 大典」還要多,「台灣網路百科」的活躍度要比「台灣網絡大典」還要高。是什麼原因讓台灣地區出現兩個「網絡百科」,筆者就難以考究了。中國內地也有「網絡 百科」的存在,但筆者發現這個網站架設在「互動百科」上,或許其編輯自主度和活躍度就沒有在Wikia當中設立的那麼高。

雖然設立「網絡百科」帶來許多有益之處,但出現不少問題。問題就是網站條目質素合不合格、語調中不中立都對網絡百科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人物條目,弄得不好就會把網站變成「起底」的場所。所以要運行這些網站的過程中,就必須時常要謹慎做好才行。

探討「抽水」一詞當中的褒貶義

根據《廣州話方言詞典》的「抽水」條目記載:「抽頭(賭 博時莊家從贏家的錢提取一小部分。)」在《廣州話方言詞典》當中解釋「抽水」的詞義與賭博有關,這裡「抽水」的「水」是解金錢之意,故這個「抽水」是解抽 取金錢的意思。其實「抽水」本身意思絕對不是與賭博和金錢有關的,因為「抽水」的「水」原本是指地球水資源,「抽水」一詞就是指通過水泵把水抽取出來而 已。

令人詫異的是,原來「抽水」一詞後來引伸出許多不同的意思。根據「香港網絡大典」的「抽水」條目記載:「抽水有幾種解釋: (1)在工作或事件中擅自抽取利潤,又叫食水,後被延伸為擅佔別人便宜;(2) 指故意的對身邊的異性作出非禮的行為,又稱揩油、搏懵; (3)在別人討論、爭辯、罵戰之時,忽然插口伺機煽風點火,意圖借刀殺人;(4)在某一事件上借機引申為對另一事件∕事物的批判或嘲諷,等同指桑罵槐。 但不論上述所指為何,皆可泛指「鬼鬼祟祟地去佔不應該得到的便宜」。」「抽水」在「香港網絡大典」的記載解釋它有四種意思。在條目的第一點指出「抽水」是 擅自侵佔別人便宜的食水。這種「抽水」行為在社會上十分常見,大多數是為自己的利益而作。第二點則指對異性作出的非禮行為,就是對異性作出不軌的意圖。第 三點則指有個人忽然插口的行為,其意圖有煽風點火之心。第四點則指等同指桑罵槐般嘲諷事物與他人,就是有轉個彎罵人之意。無須多說「抽水」一詞給人的印象 就是這麼差,若許是意思上大多屬於貶義的緣故吧。也許「抽水」一詞意思只屬於貶義,大家都是不是這樣認為的呢?

或許大家會問「抽水」一詞也有褒義的解釋嗎? 對!筆者認為「抽水」一詞絕對也有褒義的成分,其中從「抽水」一詞可以再引申為四種意思。第一種就是在 社會行動當中,必須排除一種錯誤的觀念。這種錯誤觀念就是指有學者最近認為從中抽出事件部份進行惡搞創作,是一種非理性的激進行為。其實惡搞創作是社會行 動的其中一個分支,反映的是社會黑暗現實,同時也發揮著民怨宣泄的作用。我們心中固然需要傳統性質,也必須需要創新思維。我們心中固然需要理性分析問題, 也必須具有積極的激情克服困難。有適量的惡搞,才會充分體現適當的社會理性化。第二種就是「抽水」的「水」在這裡可以指社會上的一切事物,例如社會行動所 做的一切話題都是源於社會。因此,整個詞語就是指社會行動所做一切必須常常忠於社會大眾。另外處事也要做到取「抽水」之褒,同時也要避「抽水」之貶,這樣 才能把社會行動做得更有效率。第三種就是說話或者寫作的時候,某一事件引申對另一事件的評價,要看「抽水」(即引用) 的程度合不合符正確與原則。所以「抽水」不代表完全是錯誤的,有時也不代表完全是指桑罵槐,要看看你運用「抽水」(即引用)程度的高低,才能辨別「抽水」 在事物內是屬於什麼褒貶義。第四種可以從「抽水」的「水」引申其另外的新意思,就是指一種知識。這種知識絕不是「鬼鬼祟祟地去佔不應該得到的便宜」,而是 人們一直以來大膽探索和積累的產物。這裡的「抽水」是指做人要有一個學到老的態度,常常抽取而且吸收有用的知識,才能夠充實和鍛鍊自己。只要這樣做,才會 成為一個在社會上有用的人。

所以話說「抽水」一詞都有它褒義的一面,就是這個道理。筆者探討「抽水」一詞當中的褒貶義,絕不是為了得到什麼便宜。只是必須要探究一點就是,原來「抽水」一詞絕對不是只有貶義這麼簡單。

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

千萬不要做冷漠的路人

據《羊城晚報》的報導:「10月13 日下午5 時30 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裏,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鐘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竟然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現在小悅悅在廣州軍區總醫院重症監護室,接近腦死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原來這個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事件受害者是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其實碾壓小悅悅的司機,到底知不知道後果是很嚴重?知不知道什麼是交通的安全守則?從這兩位司機的問題上,表現中國的交通安全問題有很多待改善空間。作為司機在駕駛的時候必須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感覺認為安全才可繼續行駛。作為路人,特別是小朋友要注意馬路上的安全。因為司機有時候未必能夠料事如神,家長也要盡一份保護小朋友安全的責任。這樣的話,交通意外才不會容易發生。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據《新京報》報導所說:「10月21日消息,在佛山接連被兩輛車碾過2歲女童小悅悅終因傷勢嚴重,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後於21日零時32分離世。」可惜的是小悅悅那麼早就離開這個世界,讓人感到惋惜。從這個慘劇讓筆者感受到生命的可貴,也感受到冷漠路人的可悲。生命對於每個人都是可貴的,若果這些路人懂得如何愛惜生命的話,自然也會懂得愛惜他人的生命,從小見義勇為地拯救他人。難以明白為什麼這些路人對小悅悅哭泣呼救,產生的反應居然是冷漠而無動於衷呢?拯救一名小朋友是很難為情的嗎?雖然慘劇始終都是發生了,但我們千萬不要有灰心喪氣的態度面對人生。因為未來的路怎樣走,是由自己主宰的。我們要仍以正向樂觀的積極態度,來繼續走未來的人生路。

據《佛山日報》的報導:「小悅悅雖然離我們去了。但對小悅悅事件的反思沒有停止。從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次全民的思想、道德和法紀的再教育。除了痛斥肇事司機、譴責冷漠路人,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弘揚見義勇為的精神,如何用制度保障?見危不救的行為,該不該入刑?昨日,省市的大討論繼續展開,立法與機制保障見義勇為再次成為焦點。昨日上午(10月21日),省社工委以「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為主題召開第三場座談會,邀請法學研究和法律實務的工作者代表,就「嚴格執法,維護公平正義」展開討論。與會者認為,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應該讓法律保障好人有好報,也應以人為本,喚醒人性。」這段新聞是指省社工委以「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為主題召開第三場座談會。這次出席座談會的與會者,對於立法與機制保障與否的問題作出討論。有與會者支持立法譴責見死不救行為,也用立法與機制保障見義勇為,也有與會者持反對的觀點。不過以立法強制他人做某行為的辦法,是解決不了一切與道德責任有關的問題。因為若果使用這個辦法強制他人的時候,絕對沒有主動救人的情況出現。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除了要提高市民的道德觀之外,也要讓更多市民明白主動的意義,這樣才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另外要瞭解一點的是,見義勇為是值得在社會上推廣。也許見義勇為在社會上得到肯定,自然讓更多市民了解見義勇為的重要性。

這個慘劇始終都是發生了,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做冷漠的路人,也千萬不要見危不救。要讓慘劇不再發生,歸根究底是你我必須負起道德責任。

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

「網絡百科」的存在使命

       「網絡百科」在這裡的意思,就是指記載網上大事與人物等以共筆為主的百科全書。隨著時代變遷,互聯網的發展也日趨普及與進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都可以從互聯網上做許多事。例如網上電視,人們可以從網上看有關音樂、政治、搞笑等視頻節目。例如網上銀行,人們可以從網上處理有關財務的問題。例如網上地圖,人們可以從網上了解世界的地理百態。例如網上政府,讓人們可以從網上了解更多政府資訊之外,也能夠方便人們處理其他事務。例如社交網站能夠認識更多朋友之餘,也能夠促進朋友們的感情。互聯網的作用除了實用性功能之外,另外也有產生與傳播網絡文化的功能。我們常見從網絡上產生的文化,就是次文化的其中一種。也許「網絡百科」的存在使命,就是把這些東西集合在一起。


  共筆有人人可編輯之意,以共筆為主的百科全書與其他網站不同地方,在於需要大家的共同編輯。在這一點提到共筆精神,「網絡百科」與其他同類型的百科是一致的。因為網絡是屬於大家,憑個人力量未必知曉所有與網絡有關的事宜,也未必做到共筆所帶來的結果,所以千萬不要有事不關己的心態處事。故一致性在於以共筆為主的百科全書能不能成功完成使命,就要看它能不能夠團結地集合網民力量去做同一件事。不過「網絡百科」與「維基百科」的異同之處,在於「維基百科」是記錄現實的一切知識,「網絡百科」是記錄與互聯網有關的一切事物。雖然「維基百科」記錄的東西,不可能與互聯網有太多關係。但不代表「維基百科」完全不允許記錄互聯網上的東西,最主要你的條目有足夠知名度就可以了。但問題就出來了,因為知名度不足就不允許記錄在「維基百科」上,不能讓完整的網絡文化集合在一起。例如筆者曾在「維基百科」撰寫一個澳門網絡組織的條目,但過了不久就被刪除掉了。若許找尋一個空間,方便於網友們不受限制地編寫與網上有關的內容,才是最好的辦法。

正是這個緣故,來自中國不同地方網友各自成立屬於自己地方的「網絡百科」。除了中國內地之外,港澳台地區的「網絡百科」都在Wikia當中設立。香港的「網絡百科」叫做「香港網絡大典」,據網站有關條目的介紹「香港網絡大典」是:「(英文:The Encyclopedia of Virtual Communities in Hong Kong,簡稱EVCHK、網典、大典)成立於2006年3月21日,旨在紀錄香港網絡界傳奇人物、網上大事和網上術語等。這是繼虛擬名人大全、chimaigun.com及虛擬名人大全II之後第四個類似的網站。由高登網友自膠自足向Wikia(當時名為wikicities)申請。截至2006年5月底,香港網絡大典建立短短兩個多月以來,條目數量已超越1000。截至2011年2月,條目數量已超越8,500條,成為wikia的最大社群之一。」 雖然「香港網絡大典」是香港第四個類似的網站,但從其他地方比較來說,它仍是一個最早成立的「網絡百科」。雖然「香港網絡大典」的成功創立,讓網站能夠有集合和推廣網絡文化的作用之餘,也讓其他地方作為一個榜樣。澳門的「網絡百科」叫做「馬交網際百科」,是由筆者創立第二個類似的網站。澳門第一個「網絡百科」叫做「澳門網絡大典」,是2008年由某一位Qoos會員創立的。但後來由於「澳門網絡大典」荒廢至今,而再沒有活躍過。所以筆者後來為了網站能夠有別於「香港網絡大典」,重新在2010年1月20日創立網站「馬交網際百科」。這個網站主要紀錄澳門網絡當中的網上大事和傳奇人物等,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增加或修改「馬交網際百科」的內容。

台灣的「網絡百科」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台灣網路百科」,第二個就是「台灣網絡大典」。據網站有關的介紹「台灣網路百科」是:「台灣網路百科是用來記載台灣的網路文化和網上社群的百科全書。台灣網路百科(evctw.wikia.com)和台灣網絡大典(zh.evctaiwan.wikia.com)沒有關係,台灣網路百科就是台灣網路百科,不是台灣的香港網絡大典,現時台灣網路百科的使用者介面是用正體字台灣用語,就算將來使用正簡自動轉換功能,預設使用者介面也只會是用正體字台灣用語。台灣網絡大典想重複和扭曲台灣網路百科的行為,wikia實沒有道理放行,wikia已寫明不鼓勵重複建立wiki,該wiki在申請建立時連自身描述也沒有,wikia方面究竟根據甚麼放行?」原來從這兩個網站比較中,「台灣網路百科」的資料要比「台灣網絡大典」還要多,「台灣網路百科」的活躍度要比「台灣網絡大典」還要高。是什麼原因讓台灣地區出現兩個「網絡百科」,筆者就難以考究了。中國內地也有「網絡百科」的存在,但筆者發現這個網站架設在「互動百科」上,或許其編輯自主度和活躍度就沒有在Wikia當中設立的那麼高。

雖然設立「網絡百科」帶來許多有益之處,但出現不少問題。問題就是網站條目質素合不合格、語調中不中立都對網絡百科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人物條目,弄得不好就會把網站變成「起底」的場所。所以要運行這些網站的過程中,就必須時常要謹慎做好才行。


2011年10月14日星期五

探討「抽水」一詞當中的褒貶義

 根據《廣州話方言詞典》的「抽水」條目記載:「抽頭(賭博時莊家從贏家的錢提取一小部分。)」在《廣州話方言詞典》當中解釋「抽水」的詞義與賭博有關,這裡「抽水」的「水」是解金錢之意,故這個「抽水」是解抽取金錢的意思。其實「抽水」本身意思絕對不是與賭博和金錢有關的,因為「抽水」的「水」原本是指地球水資源,「抽水」一詞就是指通過水泵把水抽取出來而已。


令人詫異的是,原來「抽水」一詞後來引伸出許多不同的意思。根據「香港網絡大典」的「抽水」條目記載:「抽水有幾種解釋: (1)在工作或事件中擅自抽取利潤,又叫食水,後被延伸為擅佔別人便宜;(2) 指故意的對身邊的異性作出非禮的行為,又稱揩油、搏懵; (3)在別人討論、爭辯、罵戰之時,忽然插口伺機煽風點火,意圖借刀殺人;(4)在某一事件上借機引申為對另一事件/事物的批判或嘲諷,等同指桑罵槐。 但不論上述所指為何,皆可泛指「鬼鬼祟祟地去佔不應該得到的便宜」。」「抽水」在「香港網絡大典」的記載解釋它有四種意思。在條目的第一點指出「抽水」是擅自侵佔別人便宜的食水。這種「抽水」行為在社會上十分常見,大多數是為自己的利益而作。第二點則指對異性作出的非禮行為,就是對異性作出不軌的意圖。第三點則指有個人忽然插口的行為,其意圖有煽風點火之心。第四點則指等同指桑罵槐般嘲諷事物與他人,就是有轉個彎閙人之意。無須多說「抽水」一詞給人的印象就是這麼差,若許是意思上大多屬於貶義的緣故吧。也許「抽水」一詞意思只屬於貶義,大家都是不是這樣認為的呢?


或許大家會問「抽水」一詞也有褒義的解釋嗎?對!筆者認為「抽水」一詞絕對也有褒義的成分,其中從「抽水」一詞可以再引申為四種意思。第一種就是在社會行動當中,必須排除一種錯誤的觀念。這種錯誤觀念就是指有學者最近認為從中抽出事件部份進行惡搞創作,是一種非理性的激進行為。其實惡搞創作是社會行動的其中一個分支,反映的是社會黑暗現實,同時也發揮著民怨宣泄的作用。我們心中固然需要傳統性質,也必須需要創新思維。我們心中固然需要理性分析問題,也必須具有積極的激情克服困難。有適量的惡搞,才會充分體現適當的社會理性化。第二種就是「抽水」的「水」在這裡可以指社會上的一切事物,例如社會行動所做的一切話題都是源於社會。因此,整個詞語就是指社會行動所做一切必須常常忠於社會大眾。另外處事也要做到取「抽水」之褒,同時也要避「抽水」之貶,這樣才能把社會行動做得更有效率。第三種就是說話或者寫作的時候,某一事件引申對另一事件的評價,要看「抽水」(即引用) 的程度合不合符正確與原則。所以「抽水」不代表完全是錯誤的,有時也不代表完全是指桑罵槐,要看看你運用「抽水」(即引用)程度的高低,才能辨別「抽水」在事物內是屬於什麼褒貶義。第四種可以從「抽水」的「水」引申其另外的新意思,就是指一種知識。這種知識絕不是「鬼鬼祟祟地去佔不應該得到的便宜」,而是人們一直以來大膽探索和積累的產物。這裡的「抽水」是指做人要有一個學到老的態度,常常抽取而且吸收有用的知識,才能夠充實和鍛鍊自己。只要這樣做,才會成為一個在社會上有用的人。


所以話說「抽水」一詞都有它褒義的一面,就是這個道理。筆者探討「抽水」一詞當中的褒貶義,絕不是為了得到什麼便宜。只是必須要探究一點就是,原來「抽水」一詞絕對不是只有貶義這麼簡單。

傷害創作人最深的詞語(訊報論盡澳門街 14/10)

早前,筆者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看到一個網站連結。這個網站連結主要寫給大家知道的是,某名澳門女作家在為《澳門日報》寫其中一期專欄的時候,在內 容上涉嫌抄襲另一名中國內地網絡作家的博客文章。筆者感覺這一事件無論真實與否都好,嚴重影響澳門文學界的整體形象。整體形象受破壞以後的修復工作,是一 件難上加難的事。因此希望當事人能夠站出來,當眾把事件真相說清楚,而且必須承擔一切應付的責任。這裡的責任是指作為澳門文學界的其中一分子,就必須有保 護澳門文學界整體形象的心。承擔這樣的責任,才能挽救澳門文學界整體形象不會容易受破壞。否則,中國內地民眾會對澳門文學界的不良形象會越來越深。

  其實,在創作人心中視作品如兒女般愛護。抄襲嚴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之餘,也把創作人的心血化為灰,所以傷害創作人最深的詞語應是「抄襲」一詞。根據 在《新華漢語詞典》當中解釋抄襲是指:「(1)將他人的東西拿來當自己的。(2)繞道襲擊敵人。軍隊用語。」原來詞典解釋「抄襲」有兩種意思,另外它也是 一種軍隊用語。抄襲其中一個字「抄」,在社會上本來的意義絕對不壞。因為在抄的過程中經過大腦細讀,能夠增加自己對這事物的記憶。所以老師經常佈置小學生 做功課抄寫生字一次,就是有這個作用存在。其次「抄」可以作為一種筆記的寫作方法。筆記在什麼地方可以發揮作用呢?原來筆記可以作為一種讀書筆記,在讀書 的過程中把書本當中重要的部分抄錄下來,或者記錄自己的讀後感想。筆記可以作為一種社會記錄,把自己觀察的內容抄錄下來,形成一部很有歷史價值的書。筆記 可以作為一種資料記錄,例如聽上課或講座等情況的時候,把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抄錄下來。從以上可以看到無論「抄」的方法,用作增加記憶也好,用作筆記也 好,意義一直也離不開對社會的積極貢獻。但若果把「抄」作為一種消極而且有害的時候,它性質就會立刻改變。至於「抄襲」另外一個字「襲」,大家又會感覺它 如何呢?「襲」除了有攻擊的意思,也有承襲等之意。換句話說「抄襲」就是在抄的過程中,據為己有地承襲他人的知識產權。

  現在最可悲的是,抄襲行為的確在社會上持續蔓延。那麼抄襲行為如何在社會上持續蔓延? 筆者發現有以下兩種,第一種就是把他人的作品,據為己有地成為自己的作品出版。例如香港萬里機構曾出版的《會說話的香港地圖》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本書的 編者,據為己有地抄襲香港維基人共享在維基百科的香港照片,還未經過同意就擅自出書的錯誤舉動。第二種就是校園有許多抄襲風氣存在。如抄襲「維基百科」等 共筆型網站當中的內容,再局部重新編排後就可以交功課。再如澳門作家寂然曾在文章《抄襲與被抄襲》當中反映:「由於對抄襲的事分外敏感,一年前我擔任學生 徵文比賽評判時,因遇到一篇參賽文章好得太過分,心生懷疑上網查一下,不幸地發現那篇文章是抄襲而來的。後來,我不惜花費大量時間把一百多篇參賽文章都選 段在網上檢索,結果揪出十四名抄襲者,當發現抄襲的風氣已經滲透到本澳的校園,而那些小朋友竟然夠膽用抄來的文章參加比賽,那種震撼和痛心真的難以形 容。」筆者覺得錯不完全在於學生,是教育的失敗。其實可以引用方法使用不是自己親手撰寫的內容,使用過程也要必須符合合理的原則。如果這種抄襲行為繼續在 社會上持續蔓延的話,創作人就完全失去創作動力,也許文化藝術會從此在社會上消失。

  現在也許很多人都明白,抄襲行為對社會是多麼大的傷害。但怎樣才能夠防患於未然呢?筆者認為常常要提高警覺之餘,也要有種勇於舉報的義務。另外,在社會上要推行以「向抄襲說不」為主題的普及教育,讓這種抄襲行為在社會上持續蔓延的可能性減至最低。

2011年10月12日星期三

辛亥革命和中國的現代性(訊報論盡澳門街 7/10)

辛 亥革命,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命運。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曾言:「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 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原來中國是一個「老朽之冤業」的大國,經常被外國列強所欺負。 官員貪污腐化,主權獨而不立,老百姓民不聊生,這就是中國需要變革的主要原因。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認為創造將來的中國像少年般青春活力,是一切中國少年 的責任。筆者感覺有點不對,因為國家能否繁榮富強,都是屬於每位國民的共同責任。若果不推行變革,未來所受危機的威脅會越來越深。

評 論中國的現代性,甚至評論中國現代性與辛亥革命的關係,就必須要先瞭解現代性是什麼東西。作者唐文明在文章《何謂現代性?》當中指出:「現代性謀求與過去 的決裂,並將這種決裂作爲自己的起點。現代性企圖表達出「不要成爲過去的奴隸」這樣的意涵,即不要有因襲的負擔不要使過去成爲現在的「承負」,而是要放下 包袱,輕裝前進。」原來現代性就是一個新起點,同理辛亥革命就是中國現代性的一個新起點。所以在辛亥革命以後,是一個劃時代的中國。不過記得教導筆者書法 的澳門書法家蔡傳興老師曾說:「胡亂編造,絕對談不上是創意。創意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產生出來。」這樣看來產生創意和產生現代性過程是一致的。雖然辛亥革 命後的樹立新風過程中,必須把有害的傳統性革除。但必須保留有益於社會的傳統性存在,並在當中深化和改造,這樣的現代性才能適合於中國的發展。

在 武昌起義爆發以後,使清政府的元氣大傷,最終清帝退位而宣告清王朝滅亡。亦宣告存在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中華民國的創立,從而推行共 和政制。據《孫中山圖傳1866~1925》的有關記載,簡明易懂地介紹辛亥革命後對中國的影響有五點:「一是整飭武裝力量。黃興領導下的陸軍部克服了種 種困難,終於把這只龐雜軍隊整編成為「悉符章制」的21個師。二是建立參議院。臨時參議院的正式成立,加強了南京臨時政府的立法機構,它對於臨時政府建制 工作起了積極作用。三是改革舊的並建立新的司法制度。三月初,孫中山要求「無論行政司法,一律停止刑訊,以重人權,以免冤獄。」四是發布法令保護人民權利 和革除社會惡習。這些政令有:嚴禁鴉片、改變稱呼、限期剪辮、禁止賭博、禁止纏足、廢止跪拜、樹立新風等。五是制定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南京 臨時政府在立法建制方面最重要的成就。它在憲政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辛亥革命的最終定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現仍在眾說紛紜當中。但筆者認為它的成功之 處,就是在於徹底改變中國各種各樣面貌。無論政治、經濟、軍事,甚至是社會民生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例如政治體制方面建立參議院,廢除封建帝制。再如社會 民生方面,改用陽曆和限期剪辮等政令措施。譚世寶教授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系列講座 之二:「辛亥革命時期的澳門與中國」當中指孫中山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引領中國新潮流的最大最新潮人。」因此若果沒有孫中山能夠引領中國新潮流,我 們永遠仍在封建守舊的老方式當中過日子。

孫中山在他的政治遺囑曾說:「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 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召開 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所指之處,絕不是革命果實被袁世凱奪取這麼簡單,而是封建遺 風的社會惡習仍未被徹底清除。為何仍未被徹底清除?就是其中指中國內地的政制發展仍未真正走向民主道路,仍然認為有民主就會大亂。這個社會惡習一定要徹底 清除,否則嚴重危害中國的社會發展。其次在於仍未能實現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當中的民生主義,即與老百姓相關的許多問題,如教育、醫療、就業等仍未完全解 決。其三就是在於當時來說,中國的領土主權仍未能完全獨立自主和統一。雖然現在中國的領土主權非常獨立自主,但兩岸仍在「各自表述」模式下分治。

辛亥百年,是辛亥革命爆發一百周年,也是孫中山領導創立中華民國的百年華誕。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解決以上三個問題,才能夠促進中國的未來發展能更進一步。否則,孫中山政治遺囑當中的革命理想就永遠不能成功實現。

論老師的模範作用 (訊報 7/10)

據 《澳門日報》在上一個星期的報導:「涉案本澳男子姓 李,三十餘歲,為北區某中學教師。今年三月三十日下午四時許,案中十五歲學生與同學在課室溫習,期間事主與同學一度離開,折返時發現放在書桌上一部價值八 千元的手提電話不翼而飛。事主父親得悉事件後,向治安警報案求助。警方調查後,相信為校內盜竊案,經一段時間調查後,終證實與涉案教師有關,並於日前將其 帶局扣查。調查期間,有人承認因一時貪念而犯案。」其實作為老師應有師德之餘,也要有為人師的責任。這種老師偷竊學生手機的行為,絕對不是從師德體現出來 的表現。事主在這事件上也很有問題,為什麼如此貴重的物品不懂得必須隨身攜帶?這位老師因為一時的貪念而犯案,絕對沒有資格當老師。從這一事件當中觀察, 可以瞭解老師的形象是多麼重要。老師的形象一旦被破壞,對學生們就沒有什麼模範作用可言。

筆者有一本中國古代教育經典文 獻《三字經訓詁》,原是南宋王應麟著,現為清王相附注。書中載:「教不嚴,師之惰。 師長之於弟子,不患無教,但患不嚴,不嚴則弟子怠玩而不遵,志荒而業廢矣。此為師之過也。」中國古代教育經典文獻《三字經訓詁》對於教育學生的要求,要求 絕對嚴厲。若果教育不嚴厲,是老師的惰性。令學生貪玩而志荒業廢,更是老師的過錯。若果學生受到那些不良影響,又是誰的責任呢?現在的教育模式,就讀全日 制的學生們仍有許多時間在學校當中度過。在學校度過的日子,其中經常要面對的人就是老師。雖然學生們受到社會上的輿論影響有很多種,但相信部分學生們也會 在老師身上受到很多影響,甚至有時還會作為一種榜樣。如果老師身上的師德品行不良,會讓學生們跟著學壞,或許甚至影響整個社會風氣也隨著變壞。那麼學生們 還應不應該無條件地將這位老師作為模範的對象呢?

另外作者雷鳴曾在《正報》發表《為公義 教師應身教》文章,反映隨後有人質疑在今年的五一遊行當中,有五百多名教師為了錢才出來遊行。作者雷鳴對於當日上街的老師,也有一些看法:「各位當日上街 的老師:當年輕人對學校或社會制度提出質疑時,當學生認為教育工作者無理和濫權時,你們會否與學生一同正視、開放討論、提供資訊,甚至在必要時支援他們站 出來爭取?或是把他們的念頭壓抑於萌芽階段?各位上街的老師:請問有多少學生站出來支持你們的五一行動?他們不站出來是因為你們爭取的理據不足,或是你們 從來沒有教導他們要為自己和他們爭取公義?或是還有其他原因,如父母、朋輩的影響等。 各位上街的老師:社會上也有很多不公義的事情,你們又有何回應呢? 有否向學生身教或言教呢?」當筆者看到作者雷鳴這番話後,的確感同身受。其實老師在社會上的作用,完全不只是教書傳播知識那麼簡單,也不只是所教的科目及 格率高而算是成功。如果這樣算成功的話,就是一種為教而教的失敗。其實現在的澳門社會風氣能不能進一步轉變,老師必須作為一個有力的模範,教育一輩又一輩 青年有種進步的思想品行是最重要。因此以身教的方法,才能夠轉變社會風氣,也是作為老師其中一個責任。如果這種責任都不能達到的話,社會風氣永遠都沒有轉 變的機會。

老師偷竊學生手機的事件,令澳門教育界蒙羞之餘,也讓澳門教育界有一個反思的機會。筆者希望從反思的過程中,讓澳門教育界的未來有更好明天。

2011年9月29日星期四

記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對談


在 斜風細雨的下午,人們不理會天要下多大的雨,仍滿懷著 期待眼光趕快地往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B201室集中,等待著吳衛鳴局長的來臨。原來這活動是澳門文化局與《新生代》雜誌合辦的對談,名字叫做「你想對文 化局長說什麼?與吳衛鳴局長的一場文化對談」。對談從下午四點開始,由《新生代》雜誌社長林玉鳳主持。最讓筆者難以想像是進入會場後,感覺那裡像人海般壯觀。出席者包括從事不同範疇的創作人士、演藝學院學生家長代表之外,還有時事評論員譚志強等都有出席。在此可以証明的是,文化話題在市民心中絕不冷漠,對 於文化在政府眼裡絕不忽視。如此重視文化的氣氛,千萬不要停。若果停了,一切皆變為沒有結果的空白。

當吳衛鳴局長到達會場後,全場一片掌聲。主持人林玉鳳社長先開場白說:「《新生代》雜誌在Facebook上開了一個活動,給予廣大市民發表澳門文化 有關意見的空間,也給吳衛鳴局長看了。問題可以分成三個類別,就是澳門的文化政策、人才培養和表演場地。」不久,吳衛鳴局長在主持人林玉鳳社長開場白後 說:「這些問題已經看了很多次。現在最主要多溝通,瞭解大家需要,聽取大家意見。」筆者十分支持這個聽取不同意見的活動,最主要吸取更多不同的民意,才能 夠像治病一樣對症下藥。否則政府政策的推行會與民意不符之餘,也會產生負面效果。希望未來會繼續舉辦,更希望其他政府部門也用這樣的辦法了解市民急切需 要。

對於澳門文化政策和表演場地的問題,吳衛鳴局長以文化政策目標三部曲作回應。首部曲就是「露天博物館」的短期目標,吳 衛鳴局長指出:「文化局準備和民間機構合作在戀愛巷辦婚俗館。其次會辦一個小型電影院,例如文化局也準備和同善堂合作做黑盒劇場。不要以為大排擋網絡沒有 用,這樣成為另一種力量,澳門的 希望就是這樣。」「露天博物館」的構思不錯,雖然商業化就在所難免,但千萬不要把政治化過分滲入文化藝術當中。其實藝術和政治之間關係有利有弊。用創作藝 術諷刺時弊政治,得到是欣賞者的無數反思。相反以政治化利用藝術,沒有得到什麼,只有失去。第二部曲就是「建設國際級文化藝術場地」的中期目標,吳衛鳴局 長指出:「有一個很好機遇,就是二0二0年的新城填海規劃。盡力增取一些資源,建設大型音樂廳、藝術館、澳門檔案館的新館等。」筆者也非常期待中期目標, 能夠成功兌現。因為澳門地方小,文化藝術場地不足與不大,是最大的問題。第三部曲就是「文化永續之城」的長期目標,吳衛鳴局長指出:「一定要運用好白棋, 把握機遇。澳門如何迎接二0四九年以後的新時期,可以用文化永續之城的概念。文化可以穿越時空,文化可以令社會有持續發展的動力。」演藝學院家長在出席對 談時反映許多澳門文化人才培養的問題,例如指出課堂和演出場地的嚴重不足,學生是被忽略的一群。吳衛鳴局長回應指出:「關注學生的情況,有同事在會場做工 作,都聽了意見。如果有每樣都綠燈的想法,時機就會錯失許多。希望家長和學生,能夠互相體諒。」其實文化與教育能不能夠繼續往後發展,場地的多少與質量是 十分重要。

因為對談的時間不長,筆者沒有在對談上即場發問。筆者感到內疚的是,對談完結之後,沒有及時找吳衛鳴局長談 談。當找到他的時候,他就趕著離開會場。最 後見到他與其他人談話而不敢插話,才不辭而別。但是筆者沒有因此而生氣,因為理解他還有很多事情都要處理。不過筆者曾在由《新生代》雜誌設立在 Facebook的活動上發表書面意見,指出:「澳門是不是確實有創作自由存在?感覺部分在澳門從事創作的人,都對有關社會時事政治題材避而不作。雖然自 從《愛暪日報》、澳門三十行動、IMT Channel、等出現,現在情況比以前好一點。其實創作有關社會時事政治題材不是壞事,本人曾撰文認為從政者觀看更多 諷刺文化作品,從中有助於了解民心所向。創作人創作更多反映生活黑暗的作品,從中使許多人了解更多做人的道理,也了解世間的辛辣。雖然時下也十分提倡如何 提高年青人的議政能力,但這樣避而不作風氣對提高年青人的議政能力有沒有幫助?因為澳門人能不能更加大膽創作,希望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後來澳門三十行 動理事長Issac Tong Weng Io回應說:「創作自由尚算有的,起碼沒有人半夜三更破門入屋沒收電腦~諷刺文化的發展及推廣,主要看主流媒體及社會各界是否接納這種文化,提供空間及平 台,以及有沒有更多青年人「夠薑」參與諷刺文化創作。」筆者觀點和他是一致,若果社會各界不接納這種文化出現,沒有更多青年人「夠薑」參與,諷刺文化在澳 門就不能發展起來,創作空間會更加被自我收緊。

吳衛鳴局長在對談當中分享自己成長經歷,也公開展示在平時用鉛筆畫的抽象畫。抽象畫的內容,是由吳衛鳴局長親自設計的艦隊計劃。抽象畫當中的許多橢圓 形點代表圖書館、博物館、劇社等,特別之處在於一切箭頭都是向前。所以我們要擁有無限的樂觀與信心一致向前,否則文化永續的理想就永遠不可能達到。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讀大學有何意義? 評覃彪喜《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在作者覃彪喜所寫的《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當中,為大家探討分析與讀大學有關的各種問題。根據這本書的封面,介紹這本書是一名二十五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十 八條忠告。大家也可以從這本暢銷書當中,吸收覃彪喜寶 貴的成功經驗。可是筆者不太明白是為什麼他這麼年輕,就可以成為董事長呢?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魯迅在《導師》一文當中曾說:「近來很通行說青年;開口青年, 閉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論?有醒著的,有睡著的,有昏著的,有躺著的,有玩著的,此外還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進的。」原來青年都有許多種,懂 得前進的青年是其中一種。最主要懂得前進,才會懂得如何把握機遇實現夢想。

現今許多青年人的讀書目標,無非都是為了考上 大學,而且能獲得大學學位。讀大學的意義,是不是這樣簡單?如果這樣簡單,那麼高等教育在社會上能不能夠 普及化,絕不用擔心。可是考上大學的路,絕不簡單。例如考歷史科,要背熟與事件相關的人物與年份。再如考數學科,先要了解公式定理的意義,後以靈活的思維 解題。高中的每一科,有每一科重點和難點。要通過每一科重點和難點的考驗,才能夠考上大學。考上大學都好,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就是讀大學有何意義?對於這個 問題,作者覃彪喜在《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第四頁寫著:「社會需要的也正是大學生這種系統分析能力。不管在什麼行業工作,所面對的問題都是紛繁複雜而且瞬 息萬變的,如果沒有系統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書本吞進肚子,就算大學期間每次期末考試得第一名,也絕對不可能在工作中脫穎而出。」作者覃彪 喜的觀點是說,讀大學的意義在於得到系統分析、獨立思考能力,讀大學絕對不是為了大學學位而讀書。否則,大學當中學過的知識有等於無。

《讀 大學,究竟讀什麼》除了向大家解讀許多有關大學的問題,也為廣大的青年朋友探討許多不同問題。例如在戀愛方面,作者覃彪喜在書本其中認為:「愛情 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製造。放棄所有尋找愛情的計劃吧,你所需要只是靜靜地等待,同時去做好愛情之外的每一件事情。」愛情的神奇之處,在於它 不能從計劃當中尋找出來。不過靜靜地等待愛情,不是一個積極態度的做法。若許自己不刻意製造地積極爭取,愛情才會出現。在互聯網方面,作者覃彪喜認為: 「學習:互聯網= N本書工作:互聯網 = N個秘書 創業:互聯網 = N個搖錢樹」互聯網雖然用途廣泛,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方便。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分辨網上內容的真假,如何合理使用網上資源是最重要的。在創業方面,作 者覃彪喜在《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第三二九頁寫著:「嘗試固然有風險,但如果不去大膽地嘗試,就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雖然創業的風險很大,有成功也有失敗。不過成功果實不是從天掉下來,而是從自我大膽地嘗試,把握一切機遇才得到。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奮鬥是萬物之父。」讀大學只是人生所走的其中一步,未來還有許多艱辛的路要走呢!主要懂得奮鬥,才能夠在人生當中摸索更多奇蹟。

遊「澳門同人節7」賞動漫

在一次難得機會能夠參加「C.M.M.G 休閒聚會」主辦的「動漫cosplay攝影遊玩日」活動,與友人共遊「澳門同人節7」是件非常快樂事。因為能感受到許多動漫氣氛之餘,也可以周圍影相,所以非常值得去一去。或許有部分讀者不太明白的是,什麼是同人誌、同人活動? 不過請放心,原來場刊當中有詳細的介紹:「同人誌,原義是「相同興趣、相同主義的人,共同發表的書籍、作品」,而現今多是指對喜歡的事物、內容進行二次創 作的漫畫、書籍。作品不以商業角度衡量價值。因創作者多以動畫、漫畫及遊戲為中心進行創作,故「同人」(創作者)與動漫愛好者有密切關係。同人活動是各 「同人」發表作品、交流的平台。而COSPLAY、歌曲翻唱表演等愛好者行為也於同人活動得到發表的機會,令同人活動對創作者、消息者及表演者的交流變得 更全面。」場刊對「同人」的介紹清晰易懂,讓大家了解同人誌和同人活動的意義。其實「同人」的今義是原義的升華,因為相同興趣與主義者不再局限於共同發 表。進行二次創作對原作是一種致敬之餘,而且是其中一個創意發揮的新空間。例如日本漫畫《七龍珠》,多次被「同人」等改編為另一種故事的漫畫版、動畫版、 真人版。雖然作品風格各異,但他們興趣是一致的。
「澳門同人節7」在綜藝館的一館和主前廳舉行,同人節的規模雖然不大,卻吸引不少動漫愛好者前來參觀。在會場入口處不遠的主前廳裡,有一個由「漫畫天 地」主辦的作品展,名字叫做「漫人騷 原創動漫作品展」。參展機構包括廣州、澳門等地,畫工技巧和題材運用也層出不窮。例如有些使用日式漫畫的筆法繪出女孩子,有些使用類似版畫筆法以抽像式繪 出各種不同的動物,有些使用立體的形象筆法繪圖,有些使用中式漫畫的筆法繪出廣州民生百態等。層出不窮的畫工技巧和題材運用,帶給我們無數美的感受。其實 一幅畫中只有美的元素是不足夠的,還需要作品對民生百態有更多不同的反映,他們確是做到了。

當進入「澳門同人節7」的會場之後,近在眼前見到的是有一個歌手正在表演。那麼這個歌手到底是誰?當筆者看一看場刊才知道,原來她是元祖秋葉原唱作藝人 桃井晴子。能夠一睹她的風采,這次確讓筆者眼界大開。會場除了表演之外,還有許多攤位售賣動漫產品,也有許多人穿著另類地玩COSPLAY,確是會場另一 番風采。客人開心之餘,做攤位的也因為客人認同而更加開心,的確一舉兩得。穿著另類,不了解COSPLAY的人一定認為不知何物,甚至是博出位。其實不 是,COSPLAY的玩法就是穿著另類地扮演動漫等有趣角色。維基百科在條目COSPLAY中解釋:「而當代的COSPLAY通常被視為一種次文化活動, 扮演的對象角色一般來自動畫、漫畫、遊戲、電玩、輕小說、電影、影集、特攝、偶像團體、職業、歷史故事、社會故事、現實世界中具有傳奇性的獨特事物(或其 擬人化形態)、或是其他自創的有形角色。方法是刻意穿?類似的服飾,加上道具的配搭,化粧造型、身體語言等等參數來模仿該等角色。」不過在模仿的過程中, 能夠感受自己生在另一世界,也能感受角色所帶來的快樂之感。其實筆者有個朋友都有玩過COSPLAY,他把輕鬆的COSPLAY和政治結合在一起,甚至把 標語貼在自己衣服上。例如今年澳門五一遊行的草泥馬擋中央,就是他其中一個作品。澳門玩這種COSPLAY的人數不多,希望未來會越來越多吧!

另外也讓筆者眼界大開的是澳門也有同人原創單曲,是由9製作的《Rhapsodie de Sorcieres ~魔女狂 詩曲~》。筆者十分感慨同人原創單曲能順利發行,同時也感受到澳門的動漫產業會越來越好。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欣賞來自廣州等地方過來澳門展出的模型展覽。 在那裡除了人物與機械模型生動有趣之外,廣州西關建築的模型更為逼真。也許如劉家昌作品《小醜》歌詞所說:「是多少磨煉和多少眼淚/才能夠站在這裡/失敗 的痛苦成功的鼓勵/有誰知道這是多少歲月的累積。」其實個人的所有成就,都是從奮鬥當中得到的。

總括而言,澳門同人節的場地規模與人流數量仍然是最大問題。雖然澳門同人節不能夠與香港和台灣比較,但總算來說仍是很好的。但主辦和協辦單位千萬不要安於現狀,應尋求突破才算是最好。

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澳門的尋寶天地




當大家提起澳門的關前街,就會想起那裡有許多千奇百趣的 寶物,彷彿是一個屬於澳門的尋寶天地。記得有個朋友問筆者一個問題就是,到底你去那裡幹什麼?是為了古董嗎?筆者十分喜歡收藏,去關前街一帶尋寶絕不是為 了古董那麼簡單!古董對有些人來說,是一種過時而且沒有社會意義的物品。要講得難聽一點,古董就是垃圾。其實古董不然,雖然有些古董看起來很舊,但它自有 本身的價值。它本身的價值絕不是從表面可以看出來,最主要是它背後的文化底蘊。



根據新浪收藏在《聽王剛講翡翠的故事》的報導,中國內地著名演員、主持人王剛對「道」有三個解釋:「三個“道”,歸納了王剛對翡翠收藏的主觀經驗:第 一是道德。製造者、經營者要有誠信,不能欺騙消費者;第二便是如何不被騙的方法──道理。從喜歡到收藏, 都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學會“識貨”,更加瞭解收藏的意義所在;對於初次涉及收藏的人來說,第三個道很重要,那就是管道,尋找正確的途徑。通過有誠 信的拍賣行或是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店購買才有保障。“當然,無論做哪方面的收藏、投資,都一定要忌貪,所有的錯誤都難免一個貪字在作怪”。“貪”,是王剛給 所有愛好收藏、初入收藏界的人最基本的建議。」王剛的「三道」建議很有道理,若許大家會問為什麼會喜歡收藏?答案絕不是憤世地對待一切,絕不是為了無事消 閒,也絕不是為了收藏而收藏。只是從王剛的「三道」出發了解萬物變遷之餘,也能夠如時空穿梭般體驗人們以前的生活。例如從舊地圖當中,可以觀察一個地方的 變化。從舊報紙當中,可以了解事物的變異。從舊唱片當中,可以觀察音樂發展的轉變等。對於愛好收藏者而言,收藏確是人生其中一種最大的樂趣。



雖然物品很破舊,但最主要留意物品的出版日期和出產地方,有時候會讓自己眼界大開。例如筆者有時在「全記舊書雜架」尋寶,會發現店子裡有意想不到的寶 物。最近播出的《千奇百趣省港澳》對此店形容為「死亡雜架攤」,難免是太誇張吧!店子最近搬往草堆街4號,地方比以前大很多。因為地方比以前大,更方便顧 客在店中尋寶,應該體驗不到什麼死亡之奇。最近筆者就在這間雜架攤裡找到了一本書,名字叫做《謀略論》。雖然《謀略論》的出版日期是在1991年,但較讓 筆者留意是書中開頭的部分。書中開頭的部分,竟然有徐向前將軍等人題詞和遲浩田作序。書中最精彩的部分,當然是書中的內容本身。《謀略論》教導人們什麼是 謀略,其次也教導人們如何提高使用謀略的技巧等得著。筆者因此找到這本書以後如獲至寶,立刻就決定買了下來。所以尋寶的好處,就是能夠擴充你的眼界。



在那附近除了買賣舊書與雜誌等之外,澳門的關前街有兩間郵票社,其中一間叫做「標緻郵票社」。在這裡的郵票和錢幣來自不同地方,例如來自中國內地、香 港、澳門、台灣、韓國等地。不過年代也有遠近之分,例如有年代久遠的民國時期郵票,也有年代不遠的澳門新發行郵票等。在購買的時候,必須留意郵票本身的好 壞。需要注意的是,原來有時候郵票價錢的高低是按照不同價值而定,所以千萬不要貪便宜而立刻購買。



其實筆者熱切期待的是,希望澳門的收藏業能夠進一步興旺起來,相關店鋪與人流量比現在要更多。至於鑒賞技巧,筆者仍在學習階段當中。許多地方不敢自稱專家,仍不斷從學習當中摸索更多。

2011年9月1日星期四

徵文比賽的作用有多大?



在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第九屆澳門文學獎比賽的截稿期限就快到了。筆者心想喜歡文學的人,一定把握這個機會發揮自己所長,為自己爭取在徵文比賽上有更好的成績。但筆者有一個疑問是,到底這種徵文比賽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澳門文學獎是徵文比賽的其中一種,規模也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由於文學獎的評審過程一如既往都是秘密進行的,這樣難免有種小圈子評審的感覺。澳門文學獎比賽的舉辦宗旨是「為鼓勵寫作、繁榮澳門文學」。但它的作用究竟是不是如宗旨裡所言?當作品投稿參賽之後,就不知道自己失敗在哪處?評審過程到底是如何的?若許要每一位參賽者認同事實是參加比賽的時候只有按要求寫作,什麼都不要想。這種事實會感覺,參賽的過程中就是在博取幸運。究竟徵文比賽是求提高澳門人的寫作水平,還是求一時的幸運?或許筆者有幸在徵文比賽成為冠、亞、季得獎者其中一員,也不能明白為什麼會得獎?筆者不會反對別人參加,因為參加與否是 別人的自由。但現在需要探討的是,這種比賽到底有沒有存在的意義?那什麼是比賽的存在意義?在於比賽的過程中讓參賽者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寫作不是為做而做。為做而做的心態處事,做出來的事物毫無意義。其次要做到三公,就是公平、公開、公正。三公缺一不可,否則徵文比賽就沒有公信力。其三要讓每一位參賽者在賽後知道,他們的作品優秀在哪?失敗在哪?最主要讓每一位參賽者清楚自己的作品得失所在,還要耐心教導有需要的參賽者或潛在的參賽者,這樣才能夠真正地 培養創作人才。

文學獎的另外一個吸引之處,在於獎金是否豐厚。豐厚的獎金,確是一個令人注目的東西。若許獎金能夠鼓勵 寫 作、能夠鼓舞寫作動力、能夠吸引更多文學愛好 者參與比賽其中。但參賽者值得需要注意的是,創作應不為博取部分人認同,應為追求廣大讀者認同而為之。筆者曾撰文指出,把文學評審的權力歸還於廣大讀者,文學的價值應由廣大讀者判斷,而不是小圈子評審能評得了。在文學理論當中的四要素,讀者是其中一個要素。沒有讀者參與其中的文學活動,絕不是一個完整的活動,也體現不到文學的價值。那麼徵文比賽都是一種與文學有關的活動,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而已。雖然換了形式,但意思並不是要把所有讀者完全消失。雖然能夠成 為徵文比賽評審的作家們都是讀者一種,但他們絕對不能夠完全代表一切讀者的觀感。因為在筆者理想的徵文比賽過程中,把文學評審的權力歸還於一切讀者,這樣 能夠鼓勵寫作之餘,能夠鼓勵閱讀,也能夠提高讀者的審美能力。一舉三得的徵文比賽,能帶給澳門的不至於繁榮澳門文學這麼簡單,也能夠帶動澳門的寫作與閱讀風氣,何樂而不為?當然,將文學的評審權交給讀者在操作者存有難度,但我們應循這個方向走噢。

或許,徵文比賽都有它好的一面。因為在當今的社會,高科技發展超乎人們的想像。部分人經常要靠電腦打字,才能「寫」出一份文稿。徵文比賽縱使接受電腦打字的文稿,不過它也接受手寫稿。也許,徵文比賽就是一個當代人拿起筆寫字的一個機會。另外,徵文比賽也許喚起人們對文學的興趣。從前段所述,徵文比賽都是與文學活動的一種方式。比賽得到的獎金與獎項,有一定的激勵作用。所以筆者不會反對徵文比賽的舉辦,只是希望徵文比賽的規矩在有朝一日,能夠作出突破性改革轉變。


更正:
在上一周本欄的文章中,「離開了之後鎮」應為「離開了之後」。在此向各位讀者致歉。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未來系列四幅

未來人
 貪心鬼
末日的未來(又名太陽的憤怒)
變型機

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從《自作自受》當中的歌詞談起

香港歌手李克勤有一首歌叫做《自作自受》,是電影《無間道III-終極無間》主題曲。歌詞是由香港歌手劉德華填詞的,他也有唱過。感覺歌詞內容與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事件有些巧合。筆者無意中找到這首歌,感覺歌詞很巧合地影射而且預言事件的發生,感覺實在的確不可思議。

以 下就為大家按照代入的公式,解釋歌詞與事件巧合之處。請大家細看《自作自受》第一段歌詞是這樣的:「人類已沒有習慣用冷靜去把心看透∕忘掉每段故事 結局只靠你的手∕絕對相信有道理∕離開了之後∕誰留名萬世裏∕自有解究」歌詞的第一段歌詞是指,人們失去用冷靜的習慣看透心靈。失去冷靜的結果,就是只 有衝動地了解事物。衝動地了解事物,就會認為凡是穿著「六四」標誌衣服的人就是有問題,凡是指責政府或者警方侵犯傳媒採訪自由就是垃圾。「忘掉每段故事結 局只靠你的手」當中的故事結局,最終是由影響事態的人與事寫成。為什麼最終是由他們寫成?就是因為港大有違學術傳統地讓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重要典禮上坐 在正中間,另外也有港大學生被警方非法禁錮等事情,嚴重影響其他人對港大或者警方的印象。雖然港大校長徐立之罕有地在媒體刊登署名聲明表示道歉,但一切的 結局都會擁有無數的變數,所以現在最主要是如何把握結局的成敗美醜。最後歌詞還說事件結束之後,誰留名自有解究。此應該是說任何得與失,自有它正確的評 價。

以下是第二段歌詞:「期望有日決定你上我下結果怎會有∕衡量每段勝負制度化∕憑你共我未夠∕想改寫一切際遇∕掩蓋了 內疚∕其實已前面沒有路走」第二段 歌詞說明因為前面沒有路走,為了改寫際遇必須掩蓋內疚,而且絕不妥協。最後第三段歌詞是這樣的:「下意識驅使我去每日自作自受∕白與黑的世界兩極爭到最後 ∕創造了也破壞了∕最終失去自由∕懲罰已受夠∕落魄的四周∕只有箇中的理由(輪回六世中逗留)」最後第三段道出部分香港傳媒界和市民的心聲。因為從事件當 中,驅使許多人在意識下每日都要去自作自受,對與錯都要爭到最後。事件創造了也破壞了香港,最終失去許多自由。在懲罰已受夠和落魄的四周,只有箇中的理由 是輪迴六世中逗留。另外筆者感到意外的是,在Facebook當中有位網友把「輪迴六世中逗留」改寫為「輪迴六四中逗留」。

不 過最幸運的是,香港傳媒界絕對不會放棄發聲機會。根據香港成報在《傳媒憤怒了三百人上街 轟損新聞自由》文章中說:「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受警方嚴密的保安影響,除香港大學有學生遭警方攔阻致跌倒外,亦掀起部分記者及攝影記者炮轟採訪 期間受阻,例如遭個別警員阻擋拍攝,在採訪區被警員以安檢為由要求搜查銀包,甚至要當面數銀紙及的士收據。近三百名現職及曾任新聞從業員、市民及社運人士 昨天響應記者協會及攝影記者協會的呼籲參與遊行,由新政府總部遊行到警察總部,要求警方向新聞界道歉。」損害新聞自由的事情確實存在,難以明白香港政務司 司長唐英年「日前以英語發言,指每場李克強出席的活動均有安排傳媒採訪,並直斥所有違反表達自由或公民權利的批評「完全是垃圾」的說法。」表達自由或公民 權利絕對不是垃圾,從事傳媒業的人士也絕對不是垃圾。其實作為一個警方或者官員,應向傳媒界道歉之餘,還要有責任地保護每一個市民的基本人權,否則難以得 到廣大市民的支持。道歉其實不難,推卸責任才是最不可取。

不過,這次事件連普通市民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雖然國務院副 總理李克強訪港時提出過要了解香港民生是一件好事,可是在警方過分嚴密的保安下何以做到 了解民生?其實這種情況,國家領導人來到澳門也是一樣。筆者記得澳門回歸五周年的時候,國家主席胡錦濤乘坐車子到澳門勞工子弟學校參觀。有時見到的只有他 乘坐的車子,或者見到是他的保鏢。所以在警方過分嚴密的保安下,根本做不到如何親民,相反領導人會與老百姓的關係形成一段距離。保護國家領導人安全完全沒 有錯,但保安過分嚴密的話絕對有相反結果。

千奇百趣的「綠巴士」

我們廣大市民俗稱的「綠巴士」,是指澳門的新巴士公司 「維澳蓮運」。當「綠巴士」還未為廣大市民服務的時候,筆者的心仍存在一點希望。這種希望就是落實澳門新交通政策和新巴士服務的投入,能解決許多問題之 餘,同時能夠帶給許多新景像,廣大市民也享受到「8.1巴士新里程,公交優先齊響應」口號所帶來的滿意結果。但最可惜的是事與願違,始終都是越煩越亂的感 覺。或許筆者要問大家一個問題就是,各位喜歡「綠巴士」嗎?相信部分市民都一樣會答不,而且還說完全討厭這種巴士。為什麼許多人都一樣會答不?原因不在於 車費的高低,而是在乎於質量。筆者認為基本的質量就是班次適中,另外也讓市民安全到達目的地。若果沒有基本的質量,這種巴士公司難以服務市民,也難以履行 維繫澳門交通的基本使命。

大家看看「綠巴士」在正式服務投入的半個月以來,出現許多次意外情況,究竟「綠巴士」到底有沒有 這種質量? 因此筆者難以明白的是為什麼新巴士剛服務投入不久就會不斷有意外湧現?難道那些巴士不是新的,難道是巴士本身就有問題? 筆者也曾乘坐過「綠巴士」,雖然暫時沒有遇到過什麼意外,但感覺意外是因為巴士設計本身就有問題。車身的美醜,筆者感覺雖然綠色能夠代表澳門特色是一件好 事。但引不起部分市民受落是最大問題,更被部分市民戲稱「綠巴士」為「村巴」。若果,車身設計在綠色的基礎上融合廣大市民觀感會更加好。其次是「綠巴士」 的小巴內的空間較少,容納市民站的位置不多,錢箱位置的設計也太離譜。由於「綠巴士」的班次較少,讓廣大市民每次都要逼巴士。不過最令人感到比「綠巴士」 出意外還要意外的是,原來「綠巴士」是需要我們廣大市民和警員一起推的。但令人歡笑部分應是網民們對推巴士的評論,有網民認為「暑假期間,真係活動多多, 可以令到大眾市民強身健體,又可以增進警民合作,真系好有「意義」!」,有網民更認為「真係好環保~遲D巴士都吾洗用油~成班交通係後面幫你推車~」因 此,難以想像這種千奇百趣的一面不知道何時才會完結。

另外,令筆者感到意外是澳門網民們對「綠巴士」的諷刺創作。這種諷 刺創作暫時包括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諷刺歌曲的創作,其中《澳門綠巴士》(原曲:藍 精靈港版主題曲)和《推》(原曲:《追》--張國榮)都由《愛暪日報》創作。兩首諷刺歌曲當中,各有各不同的風格。雖然《澳門綠巴士》把「綠巴士」卡通 化,但最令筆者感動的是《推》,因為《推》曲表現廣大市民對推巴士的無奈心情。第二部分是諷刺劇場的創作,是由《愛暪日報》創作的《新公交逼逼 「你斃了 那我們就逼出來了」》。雖然意識有點不良,但不要緊,這是對於劇場一個新的開始。第三部分是諷刺電台節目的創作,是由澳門三十行動創作的《馬交趕場》。 《馬交趕場》的第一集《三巴服務》以短片形式,反映許多市民和汪局長上電台表達意見的幽默一面。第四部分是諷刺廣告的創作,是由《愛暪日報》創作的《公交 靈 汪雲好鬼醒 (速治靈)》,廣告諷刺司機不足的問題。第五部分是諷刺改圖的創作,其中是由《愛暪日報》創作的,改圖諷刺「綠巴士」的怪現象。還有部分澳門網民在 「Facebook」發起如「要求澳門政府處罰維澳蓮運!踢走不合格服務!」等活動抗議「綠巴士」。筆者感覺諷刺創作手法百花齊放是一件好事,但最主要是 注意安全。注意安全的前提,是注意用辭。因為如果用辭過分的話,引起官非就不太好了。

若果「綠巴士」被淪為廣大市民心中的千奇百趣,確是澳門的不幸。但希望「綠巴士」能夠盡量快些改善起來,千萬不要再讓大家失望。

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趙紫陽最輝煌時期大事年表(1977~1989)(三)

1981年
7月31日 國防部31日晚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招待會,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五十四周年。與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出席了招待會。

8月3日 致電巴拿馬總統阿裏斯蒂德斯·羅約,對巴拿馬前政府首腦、國民警衛隊司令奧馬爾·托裏霍斯將軍不幸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唁電說:
“驚悉奧馬爾·托裏霍斯·埃雷拉將軍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巴拿馬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的哀悼,並向托裏霍斯將軍的親屬致以誠摯的慰問。
托裏霍斯將軍生前為維護巴拿馬的獨立、收復巴拿馬運河和運河區的主權,以及為了國家的建設事業,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受到了巴拿馬人 民的擁戴,贏得了拉美人民的讚揚。托裏霍斯將軍對中國人民一直懷有友好的感情,並努力增進中、巴兩國人民間的瞭解和友誼。我相信,巴拿馬政府和人民將在獨 立、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8月6日~13日 對菲律賓共和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共和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8月18日 出席中共中央紀委常委、全國政協常委劉型同志追悼會。與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陳雲、華國鋒、聶榮臻、彭真、鄧穎超、王震等同志,中共中央、全國政協、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委、湖南省和醴陵縣領導機關送了花圈。

8月20日 為馬裏共和國總統穆薩·特拉奧雷在今天晚上舉行的宴會上強調指出,發展中國家應該通過加強它們之間的往來,為合理地改造國際經濟結構創造條件。
他說,世界的經濟形勢正在不斷惡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不平衡越來越嚴重,這只能有利於富國。為使世界經濟關係變得更為公正與和諧一點,在某些地 區曾進行了一些嘗試,但這些嘗試都遭到了慘重的失敗。他指出,發展中國家的要求不能再繼續遭到無視和拒絕了,因為這些要求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他希望,即將 在墨西哥舉行的討論,將按照各國人民的期望,為調整國際經濟關係開闢道路,以利於世界和平事業。
8月 20日 今天晚上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加拿大外交部長馬克·麥圭根及其一行。對麥圭根一行來中國訪問表示熱烈歡迎。他說,中加建交以來兩國友好合作關係發展得很好, 特魯多總理為發展兩國關係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說,兩國貿易發展很快,經濟合作有了良好的開端。他表示相信,兩國間的貿易和經濟合作的前景是很廣闊的。
在談到中國的經濟建設情況時說,今後發展的重點是開發能源、發展交通和對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同時要大力發展農業。他希望同加拿大方面一起探討在這些方面進行合作的途徑。麥圭根表示,加拿大願意在上述領域同中國進行合作。
8 月25日 今天上午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時說,在你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中美兩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你為中美關係正常化和發展中美關係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中國人民 是不會忘記的。我們歡迎你來訪。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總的來說兩國在發展各方面的友好合作關係的情況是好的。當前儘管我國在進行經濟調整,但中美兩國的貿 易額仍有增長。中美兩國發展經濟合作的前景是好的。

8月26日 與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今天下午會見了駕機起義歸來的原國民黨空軍少校飛行考核官黃植誠。讚揚黃植誠駕機起義歸來是擁護和平統一祖國的行動,是正義 的、愛國的。親切地對黃植誠說:你駕機起義飛回祖國大陸,參加了人民空軍,擔任了航校副校長,你就是我們的同志,我們不把你當外人,你也不要見外,希望你 以主人翁的精神努力工作。
趙紫陽說, 中國歷來是統一的國家,分裂總是短暫的。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歷史,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愛國主義精神是幾千年建立起來的,它深深地 紮根在人民心中。中國要統一,這是臺灣和大陸人民的共同要求。中國不應該也不會長期分裂下去。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他 說,臺灣要歸回祖國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方針。我們對臺灣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不改變臺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臺灣現行的制度,不降低臺灣人民的生活水準。我 們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寄希望於臺灣當局,相信回應和平統一祖國號召的人會越來越多,你的行動就是明證。趙紫陽還向黃植誠介紹了三十二年來國家建設的情況和 當前國內形勢。
他勉勵黃植誠說:你今年29歲,風華正茂,有文化、有技術,又有愛國心,希望你為祖國的繁榮和人民空軍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黃植誠說,聽了總理的話,感受很深。我們國家前途遠大,非常有希望。
趙紫陽、廖承志分別同黃植誠照了相,同他共進晚餐。
8月28日下午 在中央統戰部禮堂舉行肖賢法同志追悼會。與鄧小平、鄧穎超等送了花圈;習仲勳、楊尚昆等參加追悼會。

9月1日 今天打電報給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問題大會,代表中國政府向大會熱烈致意。
電報說:“中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屬於第三世界。我國對最不發達國家面臨的困難,一向寄予深切的同情。我們認為,幫助最不發達國家發展民族經濟,是 國際社會應盡的責任,是各國人民團結互助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預祝大會在各國代表共同努力下取得積極成果。

9月9日 今天下午在中南海會見了埃及副總理兼外長卡邁勒·哈桑·阿裏一行。
會見時,賓主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發展中埃雙邊關係進行了誠摯的交談。
阿裏轉交了薩達特總統給趙紫陽總理的一封信。
趙紫陽對此表示感謝。他說,薩達特總統為發展中埃兩國友好合作關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阿裏說,埃及政府非常重視發展同中國的關係。他讚揚中國對第三世界的政策是堅持原則的政策。他說,中國同第三世界國家進行合作,但從來不想控制這些國家的人民。
趙紫陽請阿裏回國後轉達葉劍英委員長和他本人對薩達特總統的問候,並重申了葉劍英委員長和中國政府對薩達特總統訪華的邀請。
9 月10日 今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日本自民党總務會長、前田中內閣官房長官、眾議院議員二階堂進和前大藏大臣、眾議員竹下登一行。會見時,二階堂進轉達了鈴木善 幸首相和田中角榮前首相對趙紫陽的問候。趙紫陽對此表示感謝,並請二階堂進向鈴木首相和田中前首相轉達他的問候。

9月17日 今天上午在會見日中經濟協會代表團時說,我國經濟調整的進展情況是良好的。我們正在制訂的第六個五年計劃已經有了一個輪廓。總的指導思想是,不過分追求建設速度,而更注重於經濟效益,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昨天到達北京的日中經濟協會代表團團長是日中經濟協會會長土光敏夫,代表團顧問是日中經濟協會顧問稻山嘉寬。
今天的會見是在中南海紫光閣進行的。在友好的交談中,對八十五歲高齡的土光敏夫先生不辭辛勞,為促進中日友好和經濟交流作出的努力表示欽佩。他說,代表團這次來訪的時機很好,我國正在制訂第六個五年計劃。我們雙方可以進一步探討經濟合作的途徑。
9月25日 今天晚上在歡迎多哥總統納辛貝·埃亞德馬的宴會上說,非洲和第三世界國家鞏固政治獨立和爭取經濟獨立的鬥爭,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這是任何反動勢力也阻擋不了的。
9月30日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二周年招待會上致祝酒詞
10月1日~2日 來到潘家口水庫工地視察,看望擔負工程建設的基建工程兵指戰員。他說,國務院決定加快引灤工程建設,天津早在盼著水。
10月7日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指揮亞西爾·阿拉法特今晚在趙紫陽總理為歡迎他舉行的宴會上說,巴勒斯坦人民反對侵略的決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他們充滿信心,不管有多大困難,不論要付出多大的犧牲,他們一定會取得勝利。

10月13日 下午接受了墨西哥電視臺新聞部副主任費南多·阿爾加拉的電視採訪,並回答了他提出的問題。全文如下:
問:根據實行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觀點,您認為通過哪些途徑才能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
答: 改變舊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並根據平等互利和公平合理的原則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這是時代的潮流,是發展中國家普遍的願望,中國是一個 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同其他發展中國家是同命運、共呼吸的。我們堅決支持77國集團的立場。我們認為,應當充分實施三十四屆聯大關於發動全球談判的 一三八號決議。為了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需要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和相互支援,需要發達國家順應潮流進行合作,需要把長期奮鬥目標同眼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 題正確地緊密地結合起來。目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把坎昆會議開好。我們希望,這次會議能夠推動全球談判儘早開始,取得積極成果。這不僅有利 於改善南北關係,在當前國際形勢十分動盪的情況下,也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
問:蘇聯拒絕參加將在墨西哥舉行的南北對話,這是否意味著蘇聯對世界面臨的問題缺乏興趣和誠意?
答:一個口口聲聲自稱第三世界國家的
“天然盟友”的超級大國,對第三世界國家如此關心和重視的會議,卻採取非常消極和冷漠的態度,這不是很發人深思嗎?
問:國際輿論一致認為薩爾瓦多的暴力活動來自蘇聯和美國間的霸權之爭。甚至有人說,中美洲已變成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邊界。中國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國一貫主張,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只能由這個國家的人民自己解決。我們反對一切外來干涉,不論來自哪個方面。
問:軍備競賽無疑正在有增無減。美國政府已經宣佈,美國將生產和儲存人們從未想像到的、殺傷力最大的武器——中子彈。社會主義國家,尤其中國是否認為,發展中子彈是出於美國這個西方大國維護其戰略安全的真正願望?
答:中子彈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進行核軍備競賽的產物。中國一貫反對核軍備競賽,主張兩個超級大國首先進行核裁軍。
問:您對薩達特總統不幸遇害逝世有何評論?
答: 薩達特總統生前為維護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反對大國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作了不懈的努力。他的逝世是埃及人民的重大損失。中國人民也失去了一位 誠摯的朋友。我們希望,埃及政府和人民將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加強同阿拉伯國家的團結,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反對一切外來勢力的侵略和顛覆,而繼 續努力。
問:中國同拉丁美洲目前的關係如何?
答:我們同拉美國家同屬第三世界。在反帝、反霸和反殖的鬥爭中,我們一直互相同情,互相支持。我們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沒有利害衝突。中國同拉美國家的關係將繼續得到發展。
問:關於中墨關係你有何看法?
答: 中國和墨西哥有很多共同點,都是有悠久歷史的國家,都對人類文明作出過自己的貢獻。兩國人民之間很早就開始了友好往來。1972年兩國建交後,兩國關 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埃切維裏亞總統和洛佩斯·波蒂略總統先後訪問我國,都為促進雙方關係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墨兩國目前的關係是良好的,我們感到滿意。 我感到高興的是,不久以後,我將對墨西哥合眾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是我第一次出訪拉美國家,我將有機會同墨西哥領導人就雙方感興趣的問題深入地交換意 見。我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墨兩國人民的友誼和相互瞭解將不斷加強,我們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將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請允許我通過你們的電視臺向偉大的墨西哥人民致意,祝墨西哥人民幸福、祝墨西哥合眾國繁榮昌盛!

10月19日 同丹麥首相安高·約恩森今天晚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會談。
據悉,會談主要就當前的重大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在許多重大國際問題上,雙方有著相同的看法。

指 出,蘇聯最近不斷地提出一些“和平倡議”,這並不意味著它侵略擴張的霸權主義政策有什麼改變,而是它掩護侵略擴張的一種手段。他在談到阿富汗、柬埔寨問題 時說,我們多次講過,要把反對蘇聯鬥爭的第一線放在阿富汗和柬埔寨,這是一個全球戰略問題。我們並不反對阿富汗問題的政治解決,但目前條件不成熟,蘇聯不 會撤軍,解決阿富汗問題的關鍵是蘇聯必須撤軍。
約恩森強調指出,為了對付超級大國的擴張,我們要繼續堅 持歐美防務的聯盟。阿富汗問題遭災的是阿富汗人,外國的佔領是殘酷的、嚴峻的。在柬埔寨問題上,我們同你們採取了同樣的態度,都贊成東盟提出的解決方案, 並都認為,柬埔寨3個抵抗力量的聯合是有益的。同約恩森在談到即將召開的坎昆會議時,都希望這次會議能取得良好的結果。
會談結束後,在回答丹麥記者的電視採訪時說,八十年代是一個危險的時代,世界上充滿著危險、緊張和動盪。我們大家都希望緩和,但現實是世界並不安寧。

10月30日 今晚在歡迎委內瑞拉總統埃雷拉和夫人的宴會上講話時說,委內瑞拉在國際上,特別是在拉丁美洲,有著重要影響。
他 說,委內瑞拉人民在拉丁美洲解放史上譜寫過光輝的篇章。十九世紀初葉,拉丁美洲著名的偉大的“解放者”西蒙·博利瓦爾領導委內瑞拉人民和南美北部人民進 行了近二十年的浴血奮戰,發動了一次又一次著名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終於取得民族獨立的徹底勝利,創造了偉大的英雄業績。他讚揚委內瑞拉人民獨立以後在 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建設自己國家的事業中所作出的艱巨努力和所取得的很大成就。
在評價委內瑞拉當前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時說,委內瑞拉奉行民族自決、不干涉內政、國家之間權利平等的原則,她積極促進拉丁美洲一體化運動,堅決反對帝國主 義、 霸權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堅決要求從阿富汗、柬埔寨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她在反對舊的殖民主義的同時,警覺地注視著霸權主義的侵略擴張活動,這同當年 博利瓦爾警告那些覬覦新興拉丁美洲的歐美侵略者多麼一致!委內瑞拉堅決地為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而鬥爭。所有這些,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敬。

他 說在當前超級大國爭奪加劇、霸權主義咄咄逼人、世界形勢更加緊張的情況下,拉丁美洲在反帝、反霸、反殖和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們 高 興地看到,拉丁美洲國家之間的團結正在加強,他們在政治上積極協商,求同存異,共同維護本地區的和平和穩定。在經濟上加強協作,互助互濟,尋求共同的發展 和繁榮。拉美國家和其他地區,特別是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聯繫日益密切,發展和加強了第三世界反帝、反霸、反殖的力量。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
他重申,中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始終不渝地同第三世界各國同呼吸共命運。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合作,支持他們的正義事業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立場。
他 說中國人民於1949年取得解放後,我們和委內瑞拉人民以及其他拉丁美洲人民的交往大大增加。1974年中、委建立了外交關係,兩國的友好合作開始進入了 新 的階段。我們在國際問題上的共同點正在不斷增加和擴大,我們之間在經濟、貿易、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往來和交流越來越廣。他說,埃雷拉總統的這次訪問必將為 進一步發展兩國友好合作關係和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出重大貢獻。
10月30日 打電報給安堤瓜及巴爾布達總理維爾·伯德,對安堤瓜及巴爾布達宣佈獨立表示熱烈祝賀。
11 月1日 今天下午會見了日本眾議員、前首相福田赳夫。他說,中日兩國友好關係和兩國人民的友誼近年來有了很大發展。明年是中日關係正常化十周年,鈴木首相和我本人 將進行互訪。我相信這對中日兩國關係會有更大推動。他說,南北問題不僅是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我們應該從維護世界和平的全局觀點來看待這個問 題。福田說,我們雙方對八十年代國際形勢的看法大體上是一致的。他認為,有些國家雖然在做法上有所不同,但通過耐心的對話,增強理解,調整彼此的意見,最 後是可以取得一致的。

11月15日 今天晚上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扎伊尔外交和国际合作部国际合作国务秘书朗格马·杜里亚·尤巴萨·马康加和由他率领的扎伊尔政府代表团。
会见时,朗格马首先转交了蒙博托总统给赵紫阳总理的信件,他对此表示感谢。
在亲切友好的交谈中,他說,近几年来,中扎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得很好,两国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是卓有成效的。他重申,中国很重视继续同扎伊尔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1月23日 今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英籍女作家韓素音,同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

11月29日 今天打電報給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第四次紀念會,重申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各國人民的正義鬥爭。電文如下:
“值此‘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舉行第四次紀念會之際,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正在為恢復自己民族權利而鬥爭的巴勒斯坦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已成為中東地區一支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世界上多數國家普遍主張執行聯合國有關中東問題的決議,恢復巴勒斯坦人民合法的民族權利,公正、全面地解決中東問題。
“長期以來,中國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相互支持,相互同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不久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主席阿拉法特對我國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他的訪問獲得了圓滿的成功,進一步增進了中、巴人民之間的瞭解和友誼,並將對今後中、巴關係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我願趁此機會重申,中國政府和人民強烈譴責以色列當局繼續堅持侵略擴張政策,堅決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各國人民的正義鬥爭。我深信,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各國人民只要堅持團結,堅持長期不懈的努力,終將會實現恢復民族權利、收復失地的崇高目標。”
11月30日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今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在 會上作了題為《當前的經濟形勢和今後經濟建設的方針》的政府工作報告。他向人民代表們彙報說:1 981年國民經濟計劃預計可以勝利完成,穩定經濟的目標能夠基本實現,整個經濟形勢比預計的好得多,我國國民經濟已開始走上穩步發展的軌道。報告分三部 分:(一)當前的經濟形勢;(二)今後經濟建設的方針;(三)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景。
他在說明我國經濟調 整取得的顯著成效時著重指出,我國經濟穩定,首先表現在實現了財政和信貸的基本平衡,在很短時間裏,財政收支從有很大赤字達到基本平衡,這是一件很不容易 的事情。這證明,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在取得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時,我國市場物價基本穩定,農業全面增 產,輕工業生產有了大幅度增長,重工業生產已由下降開始回升,基本建設戰線過長的問題正 在逐步解決。投資的使用比過去合理多了,科學研究工作正在發揮重要作用,對內對外貿易都有了擴大,人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事實說明,今年進一步調整國民經 濟的結果,基本上達到了穩定經濟全局的要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全國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一 年來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他代表國務院,對戰鬥在各條戰線的幹部、群眾致以崇高的敬意。談到今後的經 濟建設時,提出要真正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走出一條速度比較實在、經濟效益比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實惠的新路子。為此,他代表政府提出十條方針,請人民 代表們審議。
趙紫陽在作完報告的第二部分後,大會於下午六時十分休會。明天將由趙紫陽繼續作報告。
12月1日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今天上午繼續舉行全體會議,聽取趙紫陽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的第三部分和財政部長王丙乾作《關於1 980年國家決算和1981年國家概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今 天向代表們報告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景。他說,國務院正在抓緊編制第六個五年計劃。第六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是爭取國家財政經濟情況的根本好轉。1 982年是“六五”計畫的第二年,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鞏固穩定經濟的成果,繼續保持財政、信貸的收支基本平衡和物價的基本穩定,努力提高經濟效益,要求工 農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提高到4%,並在執行中力爭超過,使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比今年高一點。

他分析了我們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景作了樂觀的估計。他說,只要我們在這個期間打好基礎,“七五”的發展速度有希望比“六五”高,本世紀的最後十年,我們將很有可能開創一個新的經濟振興時期。
他 在報告中還強調了建設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他說,我們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僅要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兩者是 密 切聯繫不可分離的。我們只有在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才能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的持久發展,保證物質文明建設的社會主義方 向。
他要求在經濟生活領域中,必須繼續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抵制和克服各種剝削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包括封建殘餘思想、資本主義思想、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官僚主義等的侵蝕和影響,反對和打擊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他還談到了精簡機構和反對官僚主義的問題。
報告結束的時候,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12月9日 今天下午會見了香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應湘。
在 交談中,胡應湘向趙紫陽介紹了他計畫投資建設深圳新市區和興建廣州—深圳—拱北的高速公路的設想。趙紫陽讚賞胡應湘先生把大量資金用於國內現代化建設的行 動,他說,你的行動是對祖國的政治形勢和開放政策具有信心的一種表現。他表示支持胡應湘的計畫,他說,你的設想是有遠見的,我們希望共同努力,把這2項基 礎設施搞好。
12月23日 作為中國黨政代表團團長今天在平壤市歡迎中國黨政代表團群眾大會上發表講話,熱烈讚揚朝鮮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並表示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支持朝鮮人民爭取祖國自主和平統一的神聖事業。
他 說:“朝鮮革命歷史的創造者是朝鮮人民,朝鮮革命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以金日成同志為首的朝鮮勞動黨。在金日成同志提出的自主、自立、自衛的革命路線指引 下,朝鮮人民發奮圖強、艱苦創業,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從一片戰爭廢墟上把自己的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你們的巨大成就,博 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欽佩和讚揚。中國人民懷著真摯的兄弟感情,向朝鮮人民致以熱烈的祝賀。
“當前,朝鮮 人民正在深入開展思想、技術、文化三大革命,為貫徹執行朝鮮勞動黨六大的決議,為提前完成第二個七年計畫而努力奮鬥。我們看到,朝鮮到處是一 派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相信,朝鮮勞動黨六大制定的宏偉的社會主義建設遠景目標一定能夠變成現實,你們的國家一定會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他 說: “完成國家統一,是全體朝鮮人民的強烈願望;實現骨肉團聚,是朝鮮南北同胞的共同心願。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為早日實現國家的自主和平統一,進行了長期的 堅持不懈的努力。金日成同志提出的建立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的統一方案和十大施政方針,為公正合理地解決朝鮮統一問題指出了明確的方向。然而,南朝鮮全鬥煥 集團在美國庇護下,頑固拒絕這一積極倡議和合理主張,並且肆無忌憚地推行民族分裂政策,加劇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它們的這種行徑遭到了朝鮮人民和世界人民 的堅決反對。
“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時刻關注著朝鮮人民爭取祖國自主和平統一的神聖事業, 堅決支持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的正確方針和原則立場,堅決譴責美國 和南朝鮮當局推行‘兩個朝鮮’的政策。美國應該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話,從南朝鮮撤走它的所有軍隊和軍事裝備,停止干涉朝鮮的內部事務。任何妄圖使 朝鮮的分裂固定化、永久化的陰謀都是註定要破產的。朝鮮統一是歷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將一如既往,堅定不移地支持朝鮮政 府和朝鮮人民反對外來干涉、爭取祖國自主和平統一的正義鬥爭,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
他說,中國人民 和朝鮮人民都熱愛和平,都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致力於各自國家的建設事業。“我們高興地看到,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奉行自主、友好、 和平的對外政策,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捍衛不結盟運動原則,反對帝國主義和支配主義,支持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在國際事務中 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人民堅決同朝鮮人民站在一起,同第三世界國家人民和一切主持正義、愛好和平的力量站在一起,為反對侵略和干涉、維護世界和平而 共同努力。”
他在介紹了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為爭取臺灣回歸祖國而鬥爭的情況之後說:“朝鮮勞動黨、朝鮮政府和朝鮮人民對我國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爭取臺灣回歸祖國的鬥爭一向給予積極支持。這對我國人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我們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他 說: “每當我們同朝鮮戰友歡聚在一起的時候,都要情不自禁地回憶起過去患難與共的歲月,並且滿懷信心地展望中朝關係的光輝前景。在幾十年的漫長革命鬥爭中,中 朝兩黨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了深厚的戰鬥友誼。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中,我們兩國進一步密切了友好合作關係。現在,我們兩國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 個領域裏互相學習,互相支持,我們的友好合作關係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深信,中朝友誼之花必將開得更加絢麗多彩,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他 說:“中國黨政代表團這次訪問朝鮮期間,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金日成同志會見了我們代表團,同我們進行了非常誠摯、友好的談話。中朝 雙方領導人舉行會談,就進一步發展兩黨、兩國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廣泛、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取得了圓滿的結果。這對進一步發展中朝兩黨兩國人民的友 好關係,對促進兩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對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他說,“中國人民非常珍視中朝友誼,並決心把它世世代代傳下去。在未來的歲月中,無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都將同朝鮮勞動黨和朝鮮人民緊密團結,並肩戰鬥,共同前進。”
12 月31日下午 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由民族解放陣線党政治局委員、財政部長穆罕默德·哈吉·亞拉率領的阿爾及利亞政府代表團。他說,中阿兩國人民有著深厚的戰鬥友誼。兩 國在經濟、貿易和科學文化方面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代表團訪問期間,雙方已經就一些經濟技術合作專案達成協定,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他希望雙方共同努力, 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進一步發展業已存在的良好的合作關係。

1982 年
1月1日 電賀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就任。
1月19日和1月20日下午 在浙江省委第一書記鐵瑛,東海艦隊副司令員謝正浩、副政委黃忠學陪同下,乘坐戰艦在海上檢閱了艦艇部隊,並向水兵們祝賀春節好。他站在艦艇指揮臺上,頻頻向水兵們揮手致意,親切問候。
1月23日 與楊得志向首都的警衛戰士祝賀新春佳節。
1月25日上午 與胡耀邦看望了葉劍英、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蔡暢、鄧穎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與胡耀邦向他們致新春祝賀,希望他們保重身體,健康長壽,對黨和國家的工作多作指導。
1 月27日上午 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馬爾他外交部長亞曆克斯·塞貝拉斯·特裏戈納一行。他說,中國同馬爾他建交十年來,兩國關係一直發展很好。中國政府對此感到滿意。我們 真誠地希望這種關係在今後繼續得到加強。同時,雙方還要尋找新的方式進一步發展雙邊貿易和經濟合作關係。明托夫總理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們對明托夫領導 下的馬爾他政府所奉行的內外政策一向表示讚賞。請特裏戈納轉達他對明托夫的問候和對他最近連任總理的祝賀。
2月15日下午 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執行秘書基勃裏亞和夫人一行。在交談中指出,發展中國家的相互合作對推動全球談判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的基點應該放在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上。
2月16日 打電報給阿裏·姆魯賈,祝賀他就任科摩羅伊斯蘭聯邦共和國總理。
2月21日晚上 在歡迎喬森潘率領的民主柬埔寨代表團的宴會上,讚揚民主柬埔寨政府為促進柬各派愛國力量實現聯合所作出的努力,並祝願柬埔寨愛國力量在北京的會晤取得積極的成果。
2月23日上午  主持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舉行儀式,歡迎摩洛哥王國政府首相馬蒂·布阿比德。
2月25日晚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摩洛哥王國政府文化協定在北京簽字。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和摩洛哥王國政府首相馬蒂·布阿比德分別代表本國政府在協定上簽字。
2月28日晚 在中央電視臺發表關於開展“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的電視、廣播講話。
同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和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羅奈爾得·雷根就上海公報發表十周年互致信件。表示願意共同努力克服障礙發展關係 中美關係發展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有助於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
3 月2日下午 在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國務院機構改革問題時說,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以後的兩個多月來,這項工作進展得比較順利。精簡國務院機構的總體方案已經初步擬定,各 部、委的精簡工作,正在積極而又深入細緻地全面展開。先行一步的12個單位的改革方案和部長人選都已醞釀成熟,經這次人大常委會議審議批准後即可付諸實 施。建議減少副總理,設國務委員,擬將現有的98個部、委、直屬機構裁減合併為52個左右,人員將減少三分之一左右;先行的12個單位的改革方案和部長人 選已醞釀成熟,這次會議審批後即可付諸實施。
3月4日 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工業交通工作會議今天在天津閉幕,在會上就當前我國的經濟工作發表了長篇重要講話。強調在全國工交會議閉幕會上強調端正工業指導思想,在 提高經濟效益上創出新局面,把各項經濟工作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是實現財政經濟根本好轉的關鍵,要全力以赴,做出成效。指出,我們要堅持 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但必須強調以計劃經濟為主,實行全國一盤棋。
3月6日至7日 在天津市出席了全國工業交通工作會議以後專程到唐山市,深入工地、井下和職工家庭瞭解情況,看望群眾。
3 月9日下午 會見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斯特恩一行。在談話中指出,我國當前經濟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提高經濟效益問題。他說,這個問題涉及各個方面,包括經濟建設 方針、經濟結構、經濟管理體制以及提 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準等問題。我國的經濟調整工作和當前正在進行的機構改革,以及經濟體制的改革,都是直接間接地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我們要學會管理,學會 計畫。只有完成機構改革和體制改革工作,我國的管理水準和工作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他表示希望同世界銀行交流經驗,取長補短,進一步發展雙方的合作關係。
3月13日下午 在中南海會見上沃爾特外交合作部長菲力克斯·蒂安塔爾布姆上校及其隨行人員。雙方表示要取長補短,互相支援,發展友好合作關係。
3月14日上午 與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等領導,來到北京郊區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他們和工作人員一起,栽植了300多棵蘋果樹、油松、白楊和1,000棵楊樹苗。
3月20日下午 會見李政道夫婦,讚揚他為我國發展科研事業、培養人材作出貢獻
3月24日下午 到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會議會場看望了從事古籍整理研究出版工作的專家、學者。
3月25日下午 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拉米羅·薩賴瓦·格雷羅外長等巴西貴賓時說:中巴兩國合作前景很廣闊。
3月29日下午  會見瑞典三軍總司令時說:中外經濟技術合作領域越來越廣闊
4月5日下午  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一行時說:中國經濟開始走上穩步增長軌道。

4月6日 打電報給李鐘玉同志,熱烈祝賀他再次擔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電文如下:
在您再次擔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的時候,我謹向您表示熱烈的祝賀。祝您在今後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祝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不斷加強和發展。
4月8日 下午在會見所羅門群島外交外貿部長伊齊基爾·阿萊布亞一行時重申了中國堅決同第三世界國家站在一起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一貫立場。
4月13日 出席中共中央國務院歡迎齊奧塞斯庫宴會。
4月14日晚上 應邀前往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館,出席全明洙大使和夫人為慶祝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同志誕辰七十周年舉行的宴會。代表中國黨、政府和人民最熱烈祝賀金日成誕辰七十周年。
4月16日下午 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香港新鴻基證券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景禧。
4月21日下午 會見大平夫人,盛讚大平先生為中日友好作出巨大貢獻。
4 月26日 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在會議上宣佈國務院各部委機構組建工作已經完成。全向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作的《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 進展情況和三項議案的說明》中提出,國務院機構改革後要繼續做好四項工作。一、必須進一步明確各部、委的職責範圍。二、必須認真做好老幹部的安排工作。 三、必須切實抓緊幹部輪訓工作。四、必須保證完成緊縮國務院工作人員編制的任務。體會議決定公佈憲法修改草案並交付全國各族人民討論。
 5月1日 和鄧小平、李先念等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出席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人物代表座談會的全體代表和邊疆少數民族年參觀全體成員 
同日 首都舉行聯歡晚會慶祝“五一”節,在晚會上親切會見黃文歡同志和九個外國代表團團長
5月4日 與副總理萬里、姚依林,國務委員谷牧、薄一波、黃華到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參觀了教育部舉辦的部屬32所理、工科高等學校科技成果展覽。指出有不 少成果是學校和工廠結合起來取得的。今後大學是否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和科研方向,和工廠結合,搞一個教學、科研、生產的固定聯合體,或叫共同體。高校 的科研成果要注意推廣應用。
5月24日 會見薩烏馬總幹事時說中國不會同發展中國家爭購糧食
5月28日晚上 參觀了全國兒童生活用品展銷會,並題了詞:為兒童著想,為後代著想,為祖國未來著想!
5月31日上午 應日本國政府邀請,乘專機離開北京,前往日本國進行正式訪問。

參考資料:
n           人民日報1946-2003 http://www.rmrbw.net/
n          《改革歷程》,鮑樸編著,新世紀出版社 2009年5月 ISBN 978-988-17202-7-6
n          《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中共中央研究室編.
n          中國將軍政要網,趙紫陽年譜 http://www.jjzy.cn/bbs/read.php?tid=4619
n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金春明著,開明書店 1999年3月 ISBN 962-231-907-6
n          《胡耀邦年譜資料長編》,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011年8月6日星期六

在社交網站「Facebook」行銷的利弊

記得有一天的下午,筆者在位於水坑尾的宏達圖書中心 看到 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就不記得了,只是記得書中內容分享作者許多關於社交網站「Facebook」上行銷的心得與經驗,還教導更多人在社交網站 「Facebook」上行銷。但筆者不太明白的是,創立社交網站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其實社交網站的興起為大家增加了一個交友聯誼平台,為賺錢增多了一 個機會,更為廣告業增添一個商機,可是有些弊端也不斷湧現。因此本文就以社交網站「Facebook」為例,為大家探討在社交網站行銷的利與弊。

筆 者不會反對行銷,因為許多事物都離不開行銷,行銷在現今社會或許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了促進行銷的效率速度與影響力,就必須擴大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社 交網站作為一個能夠廣交朋友的網站,自然就做到這一點。以社交網站「Facebook」為例,申請成為網站用戶是豁免收費,為企業或品牌新增群組和專頁都 是豁免收費,只是廣告要求收費而已。這樣為企業或品牌行銷,無疑提供一個便利。但Kit R. Roane 在財富中文網發表文章《揭秘:企業在Facebook上的行銷收效甚微》當中反映一個事實就是「超過半數Facebook用戶表示,在他們首次登錄某個品 牌頁面,並且點擊了「喜歡」之後,便很少再訪問該頁面了;還有55%的Facebook用戶前一分鐘「喜歡」某家公司,下一分鐘便決定不再喜歡該公司了。 「多半情況下,消費者不會直接向公司提供回饋意見,表示他們不想再看到該公司的帖子了。」該報告指出。「這就有點兒像遠距離戀愛,你的愛人已經不愛你了, 但卻忘了告訴你。」因此筆者感覺大家或許會認為社交網站上行銷的利,在乎於作用的多少。作用越大,得到越多。作用越小,得到越少。網站用戶喜好的變遷,是 難以容易地摸索得到。社交網站只是一種有助於行銷的工具,並不代表現實的全部。若果凡是都抱著過分的希望寄託在社交網站上行銷,這是一個不太明智的策略。

相 信使用過社交網站的大家都有一種共同厭惡,就是厭惡社交網站上的濫發廣告。例如大家經常見到網路創業,在「Facebook」搜索到許多有關網路創 業的群組和專頁,大部分內容是一樣的。都是廣告文字加上一個連結後,就濫發分享廣告給大眾。有時還使用不明來歷照片標籤其他人,從而達到廣告的目的。受影 響的不只局限於個人用戶,還影響許多群組和專頁。筆者暫時發現「Facebook」在這種現象出現的次數,比推特、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站較多。筆者不是討厭 別人標籤有關於自己和分享給自己看的照片,只是分享與標籤的過程中,千萬不要過分強調商業效益,不要以為分享與標籤次數越多就是越好。過分強調商業效益而 不理會其他人感受的廣告,是一種最失敗的廣告。另外一個重點是,如何有效控制濫發廣告。或許移除措施不嚴厲地執行,該移除的不要移除,不該移除的就立刻移 除,最終受影響是廣大的社交網站用戶。

其實社交網站是一個交友聯誼平台,成為社交網站用戶目的是為了真心地交朋友,這應是社交網站其中一個創辦的意義。筆者不會否定成為社交網站用戶可以行銷,只是在過程中千萬不要太過分。若果成為社交網站用戶都是為了行銷的話,社交網站的交友聯誼平台作用就會完全消失。

聽「辛亥革命時期的澳門與中國」講座有感

筆者在上星期六參加了題為「辛亥革命百年紀念」系列 講座 之二:「辛亥革命時期的澳門與中國」,這個講座在澳門博物館演講廳舉行,由譚世寶教授主講。講座當中座無虛席,講者無冷場,聽者更主動發言。講座內容主要 圍繞孫中山引領革命新潮流對廣大中華地區的五種影響,帶給大家許多啟迪。

譚世寶教授指孫中山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 引領中國新潮流的最大最新潮人。」孫中山曾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信之則昌,逆之則亡。」成為引領中 國新潮流的最大最新潮人絕不簡單,他必須認識潮流,也必須認識革新的必要性。那麼五種影響是什麼影響?第一點就是從演講提要中提到的「從「造反」到古典 「革命」的回歸,回到辛亥革命的原點看其前後的一系列新詞。」譚世寶教授在講座當中,詳細地解釋這一系列新詞的原義。如「革命」出於《易經》,辛亥元老馮 自由《革命逸史》記孫中山語:「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一語,日人稱吾黨,意義甚佳,吾黨以後即革命黨可也。」其實古詞新用與新詞新用,無非就是對新時 勢的一種考量。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於當今,而有利於當今。另外,譚世寶教授認為「孫中山最推祟革命最佳方式和最高境界是不用武力的「堯舜禪讓」。」由此可 見,孫中山是一個熱愛和平的人。

第二點就是從演講提要中提到的「頭髮革命的新潮流。」根據譚世寶教授的介紹,原來以前人 們的髮型是有特別規定,沒有現在可以自由選擇。如清代的「留髮 不留頭」、太平軍殺剃髮梳辮等。這種慘不忍睹的強制行動,確是天地不容。可惜當時沒有自由的國度,談不起什麼個人自主權。他還介紹:「除了南京臨時政府在 一九一二年三月五日發佈強制頑固留辮子者剪辮外,還有文化大革命強迫大家不要留封建髮型。現代仍保留古代明以前髮型是道士髮型。」最幸運保留至今的古代髮 型應是道士髮型,其他古代髮型若許永遠只能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看到。譚世寶教授後來在投影片上放出一幅「民國成立之初孫、黃、黎三巨頭漫畫」。這幅漫畫特別 之處在於黎元洪仍然穿清裝,民國的民是由孫中山自創新字。這個民就是要表達「人民要出頭,人民要當家作主」的意思。另外譚世寶教授在談到澳門對中國人髮型 和服式的貢獻時詳細地介紹什麼是「紅毛裝」和「陸軍裝」,還說:「清末澳門不受中國管治,可自由選擇髮型,大多數華人保持辮髮自民國初年。造成了澳門的革 命青年學生率先發起「華服剪辮」的運動。」這個運動最終得到完滿成功,為澳門社會走向現代化打下基礎。

第三點就是從演講 提要中提到的「服裝革命的新潮流。」由孫中山自創以其名命名的中山裝,成為曾經十分流行於中國的服裝,許多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如毛澤 東、鄧小平等也有穿著,因此中山裝影響力確是深遠。第四點就是從演講提要中提到的「禮儀革命的新潮流。」民國成立以來,禮儀上廢除跪拜禮。從此平民百姓面 對官員無須跪拜,體現官民在政治上的平等。第五點就是從演講提要中提到的「國家紀元革命,對民國開始實行陰陽結合的紀年日曆及其後果分析。」譚世寶教授在 講座當中認為:「用陽曆計算年月日不等於實行耶穌紀元,因為陽曆在耶穌紀元之前已有,信與不信耶教的國家也可用陽曆。」這種觀點筆者十分認同,因為陽曆只 是一種計算年月日的方法與宗教信仰無關。難怪中華民國成立後使用陽曆的時候加上民國年號,就是擔心人們會混淆使用陽曆的定義。譚世寶教授後來還提出一個問 題,就是:「一百周年與一百周歲要十足,無虛。明明九十九周年,就說一百周年,民國現在並沒有一百周年。」以筆者想法來說中華民國的國慶,是由一九一一年 十月十日計算。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就是武昌起義標誌辛亥革命全面爆發。因此雙十紀念不至於國慶這麼簡單,也別具紀念意義。

可是為紀念而紀念絕無意義,也不能明白紀念當中的意義。因此希望千萬不要為紀念而紀念,同時也要了解紀念當中的意義才是最好。

2011年7月24日星期日

如何發揮才能的作用

若許大家會覺得才能的作用如中國唐代詩人李白在詩作《將進酒》其中一句所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上天不會浪費自身擁有的才能,也能把這些 才能幫助每一個人,甚至影響每一個地方。但現實並非如 此,部分企業凡事都要以任人唯親的態度解決問題。因此感覺對於現在某些人來說,人際關係的建設比才能發揮更重要。筆者所說人際關係的建設,並不是指一般的 人際溝通,而有一種有利於自己的關係建設。例如某些人拍馬奉承某些重要人物,謀求得到升官發財。例如某些人以為認識某人物,就不可一世地好大喜功等。如香 港著名女歌星徐小鳳曾經唱過一首歌叫做《自己人》,歌詞淋漓盡致地影射這種不良的社會現象。但筆者態度並不是否定建設人際關係的存在性,而是希望建設的過 程中千萬不要太過分。其次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往好的一方面去發展。否則會使整個社會風氣逐漸敗壞,有才能的人也不能夠發揮應有的水準。

除了任人唯親問題之外,根據網易體育頻道題為《張尚武曾和劉翔閃耀大運 因盜竊被拘役淪為乞丐》的文章,報導張尚武坎坷的遭遇:「北京時間今日有網友爆料,前國家隊體操選手、北京大學生運動會男子吊環金牌得主張尚武在王府井地 鐵口乞討,在被驅趕之後離開。翻看歷史資料,張尚武的確曾是中國體操隊的一員,而且在二00一年北京大學生運動會上,與郭晶晶、劉翔等巨星一同閃耀。但這 個身高一米五十四的河北漢子,退役後的生活卻極為艱難,二00七年他還曾因偷竊被警方拘役,如今跟腱斷裂的他只能在北京的地鐵口靠倒立、「湯瑪斯」等體操 技術沿街乞討。」筆者在網上看到這個新聞,感覺雖然說張尚武的遭遇是自己造成的,因為退役是自願,偷竊也是自願,但為什麼他要這樣選擇自願? 根據網易體育頻道報導無可厚非都是為了維持生計,但張尚武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採訪中說 :「我賣藝(他著意使用這個詞,而非「乞討」)就是為了掙錢,給爺爺看病。第一次走下臺階去地鐵通道的時候,那落差當然是有的。你想啊,從世界冠軍到街頭 賣藝,誰能有這個臉?國家要是再不對退役運動員好一點………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部分體育運動員從小就與鞍馬、吊環為伴,而且就過早地告別校 園。萬一退役了,部分就如張尚武般乞討賣藝而別無事處。感覺他過早地告別校園,使競爭技能比他人少,知識也不比他人多。退役之前就是社會上的一枚鑽石,退 役之後就是社會上的垃圾,那怎麼行?曾為國貢獻的體育運動員,以自己的才能付出一切代價為國爭光,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因此筆者感覺體育運動員要潔身自 愛,筆者不是反對張尚武為了維持生計而在街頭賣藝,而是千萬不要偷竊而嚴重破壞個人形象。其次體育運動員不能放下體育訓練的基礎上,也不能過早地放下書 本。因為知識能改變命運,最主要增進自己的才能,那就不怕退役以後就前路迷茫。

另外最近在網上流行一段音樂影片,就是台 灣音樂鬼才劉家昌之子劉子千所唱的《唸你》。雖然這首歌惡評如潮,但筆者感覺絕不難聽。只是因為歌曲主旋律和歌手的唱歌手法十分詭異,其次音樂從頭到尾都 有高潮部分,所以大家感到難聽絕不意外。不過筆者從中可以發現一個道理,就是做人絕不要怕被駡和害羞,因為全 世界上的人都從駡和羞當中成長。筆者所指的駡,就是指不同的批評聲音,例如不太嚴重的就是對你提出批評意見,嚴重一些的就是粗言問候。筆者所指的羞,並不 是樣貌的羞,而是指站出來獻羞的勇氣。獻羞就是要勇敢地表現自己的才能,相反一個害羞的人容易錯失許多意想不到機會,也使其他人認識不到你真正的實力。所 以當你懂得如何獻羞,這樣才容易走向成功。

2011年7月20日星期三

敬業和可親的伍指揮

  當時為了應付高中畢業試,令練歌時間經常出現早退的情況,伍星洪指揮也曾打電話批評筆者。後來因為這樣的緣故,筆者才決定離開嚶鳴合唱團。雖然離開的日子已 經很久,但筆者在心中仍磨滅不了伍指揮曾教導筆者和 團友相處的日子。以前筆者寫過一篇文章並發表在網上,說什麼感覺團友對筆者不是太熱情。其實只是筆者一種誤解,原來絕對沒有這回事,後來就把這一段說話從 網上刪除了。因為覺得團友甚至伍指揮等的熱情關懷,完全是出自內心上散發出來的。伍指揮是其中一位教導筆者唱歌的老師,也是指揮筆者唱歌的先生。他的為人 處世離不開兩個詞語,簡單地說就是敬業和可親。因此從伍指揮教導得到的收獲,絕不只是教會你怎樣唱歌這麼簡單。因此筆者會十分感恩,怎麼樣都好一樣要把歌 唱得更好,才不會使老師失望。

  其實兩個詞語離不開伍指揮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是一個敬業和可親的人。如何看出他敬業在什麼 地方?大家可以從他一篇第二屆中文聖樂發展論壇發言稿《嚶鳴 合唱團與澳門的本土合唱作品》,了解他追求的理想目標是:「作為一個澳門的民間社團,嚶鳴為甚?會在本土合唱作品方面投放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呢?首先,在會 章中有促進澳門音樂文化的宗旨;其次,我本人對區師達神父的尊敬和懐念以及知道他遺下不少的作品;另外,近年訪澳的外地合唱團不少,在他們的節目單中,都 有他們本土的作品,這讓我想到難道澳門沒有本土合唱作品嗎?為甚麼沒有人唱?其時,林平良出版了三冊《嚶鳴集》,而且又讓我發現了澳門聖若瑟修院的兩卷歌 集;也深覺有必要以彰顯澳門上層建築的文化而洗刷澳門唯有賭場的污名,讓人重新認識澳門。因此,我們決定製訂本土計劃,並付諸實行。」從文章所述感覺他從 不放棄理想目標的追求,也從不放棄對澳門本土音樂文化的推廣。兩個從不放棄也不是必然,因為沒有恆心的話,許多事情都會半途而廢。另外他達到的理想目標絕 不是為了自己而做,而始終把嚶鳴合唱團的使命就是推廣本土音樂文化工作放在首位。他深信一定要讓人重新認識澳門,明白澳門絕不是唯有賭場的污名,她絕對不 是文化沙漠。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看出他可親的地方?筆者有幸曾經成為嚶鳴合唱團的其中一員,記得當時經常能與伍指揮 見面日子,就是星期六在會址練歌的時候。雖 然平時練歌的時候,伍指揮對待每一個團員的表現十分嚴格。例如唱歌時候的氣息好不好,咬字唱音準不準確等。不過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他處事十分嚴格要求,就是 一個很嚴肅的人。記得在休息或者出外參加其他活動的時候,他自然地表露出很和藹可親的性情。筆者因此認為良好溝通就是在應該嚴格的時候就必須嚴格地對待每 一樣事情,在平時與其他人交流的時候就必須主動親近地溝通。最令筆者感慨的是,伍指揮確實做到這兩點。所以做人過分嚴肅,處理人際關係沒有太大的好處,相 反可能會造成弄巧反拙。

  另外從《嚶鳴合唱團成立十周年紀念特刊》當中一篇文章《談我們的指揮》,可以看到伍指揮的指揮風 格,原來也有他獨特的一面:「伍先生既是唯美──浪漫 型,演繹手法是相對較「誇張」的。他不滿足於紙上音符的平鋪直述,力圖發掘作品中內在的情感。他對部份作品的演繹有著獨到的見解,在速度變化及彈性結構的 處理上,很大程度地反映出他自身對作品的理解,音量的強弱對比在依據原譜提示的原則下,很多時候更給他加多「兩錢肉緊」。在指揮一些作品時,他要求合唱團 發出較為雄厚壯實的音響,歌聲無論強弱,強調當中「力」的表現。」由此看來這種獨特的一面,難怪會讓嚶鳴合唱團的歌聲確實如音響般響亮。其次全世界有這麼 多合唱團,水準高低確實參差不齊。所以筆者從中領悟到一點,就是要想帶領演藝團隊能夠出眾一些的話,就必須在顧及觀眾感受的基礎上,有獨到的創意見解才做得到。

對教科書的一點看法

最近筆者思考著一個問題,就是仍沒有完善解決的教科書問題,為什麼筆者會突然思考這個問題?這是因為電子化教育雖然開始被普及推行起來,但現在教育工作仍離 不開教科書。教科書仍然是教師所需,也是學生所需。書可以傳播知識,也可以散播情感,書仍然是人們的好朋友。本文所指問題的本身,是從書衍生出來的問題。 這些問題若果解決不妥當,就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

問題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呢?筆者認為問題包括三個方面,第 一方面就是資源浪費的問題。每年印刷無數的教科書,在每一個學年結束之後,教科書的價值產生 很大變化。它們的命運有些變成垃圾而被運去焚化爐焚化、有些被賣去舊書店寄居等。教科書的命運沒有人們般幸福,確是常於苦難當中。所謂快樂只是短暫的,苦 難卻是永遠的。人們人為地生產它,也無情地消滅它,彷彿人們從不了解教科書的感受。雖然大家都會認為回收,都是一種解決資源浪費辦法。但令筆者最擔心是回 收之後,它是不是命歸回收之處?因此完善這個問題,就要從糾正大家對教科書的想法入手。其次,就要從學校入手。學校政策應以改善同學們上學負擔為前提,絕 對不要以為經常改用另一種教科書,就是一件沒有問題的事。還有要做的是落實完善回收廢棄物的工作,讓廢棄物再次以另一種姿態服務大眾,才會對社會有益。

第 二方面,就是集體撕毀教科書行為的問題。根據「鳳凰網」在「陝西百名學生高考前「撕書」發洩引爭議[視頻∕組圖]」的報導:「近日,有人將漢中市漢 台中學百名高考生在領到准考證後將課本、複習資料等撕毀的視頻傳到網上,這段被網友稱為「瘋狂行為」的視頻隨後被各大網站轉載,並在網上引發爭議。有網友 認為,這樣的行為可以理解,但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舉動荒唐無知。百名學生教學樓上撕書情景,昨日記者在某著名視頻網站上看到了該視頻:整個教學樓一片混亂, 不少學生都將課本、複習資料撕掉,從樓上往下扔,紛紛揚揚的紙片如暴雪一般落下,教學樓前的空地則全是書本碎片,視頻裏還可以聽到學生的歡呼聲,整個視頻 時長四十秒。隨後,記者來到了發生此事的漢台中學。據當時在場的一位高二學生介紹,以前也有過類似情況發生,但這次最厲害。記者同時獲悉,還有學生甚至將 校服等物從樓上扔下。」

從以上的新聞報導,可以看出中國教育制度的失敗,應屆高考生的壓力無路可訴。但筆者不太認同撕毀 教科書這種示威方式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最終給予他人感覺是對書本的不尊重,最嚴重是對學術的不尊重。雖然筆者在以前刊登有篇文章講過行為上都是一種示威 的方式,因此感覺他們都只不過是無可奈何,一般的投訴 方式也許起不了什麼作用。所以中國教育再不改革,同學們的壓力再不減的話,未來所帶來後果更比集體撕毀教科書的行為更嚴重,形勢會更危險。

最後一方面,就是教科書的價格問題。教科書價格的高低,會影響部分學生的家庭經濟壓力,也許會影響部分學生對讀書的動力。因為教科書設計過於精美,使價錢就 會不斷上升,受影響始終是學生或者家長。況且印刷過於精美教科書用完就丟,都是一種浪費。筆者絕對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希望教科書的價格作出適當調整而已。

《七一上街圖》畫評

  最近非常高興,筆者收到朋友贈送了一份禮物,就是由香港 民間人權陣線仿效《清明上河圖》,體現香港示威與政治文化的創意作品《七一上街圖》。 雖然《七一上街圖》的創作規模,不能和《清明上河圖》作類比,但創意絕不比《清明上河圖》遜色。在《七一上街圖》上的《古有清明上河圖,今有七一上街圖》 文章所說「一千年前,北宋翰林畫家張擇端繪畫了《清明上河圖》。圖中描繪了開封汴京的庶民百態及經濟活動。畫卷由靜謐的農舍郊區,慢慢深入到當時世上最繁 榮的城市,描繪了汴京其門若市、熙來攘往的景象,囊括社會多元面向。 市民在社會運動之中展現的訴求,也許是簡單的口號;又或是令人會心微笑的「食字」、打油詩、漫畫、繪圖;有時會利用日常物件製作別具匠心的模型道具,令社 會議題取得傳媒的注意;有時亦會埋身肉搏,以行為藝術、對峙、衝擊、直接以身體演示訊息等,為活潑生動的民間運動留下印記。民陣今年製作《七一上街圖》, 正是連結民眾運動和庶民生活,百花齊放的共通點。作為一份文化紀錄,遊行路上的多元展示、民眾運動的事發地點、集體回憶的牽繫之處、社區規劃的合作嘗試、 不同組織的攜手同心,就在此百川匯流。回望以往,我們的步伐未曾凌亂;今年七一,我們每一步都是重喚記憶的感召;每一步,都是開拓未來的可能。」筆者從 《七一上街圖》上的文章《古有清明上河圖,今有七一上街圖》感受到,它是以淺白易懂的三段文字告訴大家原作者創作《七一上街圖》的緣由,也感受到香港人在 政治以及諷刺題材的創作方面突破前人之餘,更比以往進步許多。

   《七一上街圖》以香港島地圖為背景,從許多香港人在七一回 歸日上街路線為出發點,紀錄許多民生百態,例如基督徒舉行七一祈禱會、武打高手「拳打小圈子 選舉、腳踢功能組別」、塗鴉少女塗鴉艾未未畫像等。同時也諷刺許多香港政府官員,例如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本來想「派錢平民憤」,廣大香港市民卻「街照 上」等。因此筆者感覺《七一上街圖》是以漫畫形式反映民生百態和諷刺政府的紀實作品。雖然作品的力度主要集中於人物表現上,對建築和山水部分卻被簡單化甚 至省略,也破壞不了《七一上街圖》本身精細嚴謹的繪畫形象。另外《七一上街圖》畫中人物很神似之餘,每個人的表情和衣著都是不同,因此看出原作者十分講究 非單一化的繪畫技巧來創作。所以可以看出創作規模較大的繪畫,不要過分單一化。單一化的創作,讓人感覺一點趣味都沒有,也就吸引不了欣賞者去觀看。不過也 不能過分繁複累贅,有時創作過分繁複累贅,不代表你的作品有多麼強而有力。相反,欣賞者可能會感覺你的作品很煩悶!

   另外筆者突如其來有個想法就是要畫一幅畫,在集思廣益地繪畫的過程中可以記錄澳門的集體回憶,也可以記錄澳門回歸以來重大而且有趣的事等。希望集體創 作努力打造澳門創作史上,比行為藝術《為小潭山增高一米》還要好的作品。若許這個藝術作品的面世,並不是要向香港「跟風」,目的也並不是只為了諷刺時弊, 最主要是希望每一位都有份愛護我們自己家園的心。

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向澳門行為藝術家致敬

者近來因《為 小潭山增高一米》的「Facebook」 專頁被封殺後有感而發,創作了名為《讓我》的一首詩:「讓我∕把疲憊脫光∕用盡硬朗之力∕為生機盎然增高 讓我∕把偽裝脫光/讓你看看清楚∕大千世界真面目 讓我∕把愁緒脫光/訣別一切苦痛∕盡吐那忡忡之憂」這首詩分成三段,都是以「讓我」為題。《讓我》當中的「我」,不是形容筆者自己,而是以「我」來表達澳 門行為藝術家們的可敬之處。為什麼他們要把疲憊脫光?就是為了保護我們僅有的自然資源。為什麼他們要把偽裝脫光? 就是為了我們知道更多真相。為什麼他們要把愁緒脫光?就是為了盡訴對局勢無奈情感,也希望能喚醒廣大市民堅持保育的心!也堅持一種理念,就是小潭山是廣大 市民的山,不允許發展商擬在小潭山上建高樓,來破壞我們的山。《為小潭山增高一米》的「Facebook」專頁被封殺後不久,就出現了一個活動叫做「強烈 要求立刻恢復《為小潭山增高一米》的facebook專頁!!!」其實筆者是這個活動的發起人,原意不是請求某人出聲,也不是為增加某某關注度而做。只是 想希望給「Facebook」管理團隊知道,他們所作一切指控都是錯誤的。所謂投訴的人只是極少數,不代表全部都支持投訴。雖然筆者也相信寄出電子郵件給 「Facebook」管理團隊是其中一個辦法,但沒有群眾力量的電郵,當中力量是不大的。

其實事情不是想像中,因為幾張 攝影作品那麼簡單。根據《正報》以「《為小潭山增高一米》被封殺」為題的報導,指出「協助該行為藝術設立 「facebook」專頁的公民力量,理事長林玉鳳受訪表示,專頁內的討論未見有粗言穢語,上載的相片亦無露點、露性器官,只是其它身體部份的「裸露」, 而它們明顯是藝術作品,是仿照在國際上獲獎、中國當代行為藝術的經典之作「為無名山增高一米」。事前,她們亦已做足功課,包括檢視有否違反刑法典等相關互 聯網法律法規,以及合符「fb」的使用規範,現專頁因為被投訴而停權關閉,做法並不合理。」在報導當中可以看出,公民力量理事長林玉鳳是有做足功課,也檢 視過有關法律問題才負責協助該行為藝術設立「Facebook」專頁。行為藝術作品《為小潭山增高一米》,更是仿照在國際上獲獎、中國當代行為藝術的經典 之作「為無名山增高一米」。根據以上兩個理據,証明行為藝術作品《為小潭山增高一米》絕對沒有淫穢的可能性。但筆者根據《正報》取得「fb向該專頁發出相 片違反其使用條款而被移除的通知」照片,看到「Facebook」的移除措施是指「保障Facebook能夠提供所有使用網站(包括兒童在內)的用戶一個 安全有保障且值得信賴的網頁環境。」其實有這種措施的確很好,但為什麼那些在「Facebook」出現的網上創業等濫發廣告,移除措施卻是屢禁不止?文化 評論人李展鵬在博客當中更說「後話:「為小潭山增高一米」的圖片,在要「入屋」的大眾化報紙《澳門日報》可以刊登。但是,在FACEBOOK卻因為有人投 訴為「淫穢」,整個群組被關。何等諷刺!」諷刺的是,為什麼大眾化報紙《澳門日報》可以刊登,在「Facebook」卻整個群組被關?因此審查不妥當和濫 用舉報功能,未必會讓網頁環境安全有保障且值得信賴,相反會局限用戶在「Facebook」上的言論自由。根據《正報》以「《為小潭山增高一米》被封殺」 為題的報導在另外一段還說「發起保護小潭山公投的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鄭明軒認為,該社交網站營運商不會隨便暫停或刪除內容,應該是受到某些壓力才採取行 動。」至於受到什麼壓力就不太了解,不過都可以証明一點就是原來西方網絡世界都有這樣的限制。

筆者建議也可以使用這個活 動「強烈要求立刻恢復《為小潭山增高一米》的facebook專頁!!!」,向澳門行為藝術家致敬!文化評論人李展鵬在《澳 門日報》發表文章《澳門人的遲來初戀─從小潭山事件談起》,其中一段說「幾張攝影作品,為澳門的創作寫下重要一頁,但也測試出跟藝術與社會息息相關的不少 問題:藝術是什麼?它只是裝飾閣下公寓的工具嗎?所謂的「美感」、「高雅」的藝術標準,又究竟有多狹隘保守,它用的是否只是中產的精英目光?它扼殺了多少 藝術的可能性?為什麼到了廿一世紀,我們仍把裸露與不雅直接劃上等號?我們的藝術教育,是否不足以令年輕人判斷什麼是色情,而什麼不是?西洋美術史上恆河 沙數的男女裸體展示,有多少人看過?至於社會行動的範圍也值得討論:什麼是嘩眾取寵?議員的發言,社會團體的施壓,公開論壇的進行,自然是公民發聲的重要 途徑。在這之外,其他方式的發聲有沒有被尊重?有人選擇遊行,有人選擇用藝術作品回應社會,這種多元能否被社會容納?在六十年代的社運風潮中,美國人用搖 滾樂、塗鴉等創作方式推動了時代進步,這些藝術參與社會的事蹟,有多少澳門人知道?壓根兒的問題是:愛澳門之同時,我們有沒有足夠的包容,容許不同人用不 同方式去愛,而不必動輒對「非我族類」進行打壓?」幾張攝影作品,的確為澳門的創作史寫下重要一頁,這是向澳門行為藝術家致敬的主要原因。所以有人肯帶頭 創造奇蹟,才能創造新的風氣。因此換句話說打壓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會形成一種敢怒不敢言的風氣漫延整個社會,也失去許多多元性回應社會的方法。更使他們 害怕發言之後,遭到挖苦的言辭、暴力的對待、人身的威脅、自由的限制。這樣的話,更把心中的意見藏在心底,是對社會極為不利的。

另外,筆者從小潭山事件可以觀察到文化創意人的權益,沒有受太大的保護。不過筆者始終相信有部分文化創意範疇的社會團體,一定會願意為澳門文化創意界發聲, 也願意為澳門文化創意人保障權益。筆者更認為在澳門作為文化創意範疇的社會團體,千萬不能各自為政。當發生難題的時候,必須團結一起面對和解決難題,或對 某事件作出適當的表態,這樣才會使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得更好!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偉大領袖」有生存的價值嗎? 評《美國人為何不把「偉大領袖」當回事》

   最近筆者在網站「中共黨史與中國當代史」看了洪巧俊先生所寫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美國人為何不把「偉大領袖」當回事》。作者在文章中以美國各大網站轉引美國小學生「歌唱奧巴馬」的視頻錄影為論據,探索領袖與人民的關係,反思美國人為什麼不把「偉大領袖」當成一回事。

   他在文章的第一段寫著:「美國人也太不把偉大的領袖當回事,連歌唱一下也不行。歌唱偉大的領袖,在我們這個國度上自古以來都是很正常的事,這就難怪網 友會說:「美國太虛偽了,拍個馬屁都不行」。還真不行!報導說:近段時間,美國各大網站都在轉引一段美國小學生「歌唱奧巴馬」的視頻錄影,批評者借此抨擊 奧巴馬不僅利用總統職權向教育領域灌輸自己的政治理念,而且就連小學生都不放過。(二00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揚子晚報》)」其實中國人自古以來歌唱偉大領 袖行為,絕不是很正常的事。日夜常唱偉大領袖萬歲,就會讓人感覺沒有偉大領袖,就沒有幸福的國家,也就沒有幸福的日子,這是一種錯誤觀點。歌功頌德的目的 在於掩飾現實面貌之餘,也有維護其階級統治作用。因此若果要對歌頌偉大領袖感覺很正常,所謂感覺只有在表面上才能感受到。當脫離表面的時候,就什麼都沒有 了。

   根據文章的第七段,形容美國人不會把「偉大領袖」當是一回事的原因是:「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歷史上完全沒有王權統治痕 跡的國家。從第一代美國人至當代 美國人,無一喊過 「總統萬歲」。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甘迺迪當上美國總統後,一大幫人前去其母親家祝賀,恭維甘迺迪是偉人。甘迺迪母親立即糾正說:「家裏還有一位偉 人,他就是甘迺迪的哥哥聖約翰,正在農莊裏種植土豆呢。」這就是美國人對總統的看法。」因此認為完全沒有王權統治痕跡的地方,人民思想就沒有崇拜領袖的餘 地。其次也許美國人大部分是信奉基督教為主,就會認為每一個人在神面前一律平等。若許他們的態度,面對一部分總統是以紀念愛戴為主,另一部分就是憤恨不滿 為主,在這種社會很少出現歌頌總統的現象。

   討論領袖問題,必須了解什麼是領袖?若果連領袖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大聲歌頌總 統萬歲!主席萬歲!就能夠証明這個人就是盲目歌頌領袖,有時連自己都不知 道在歌頌誰,在中國內地曾經經歷十年文革的部份人就是一個例子。其實領袖原意是指衣服的衣領和袖子,後引伸為領導人的代名詞。衣服的衣領和袖子,代表著一 個領導人是純樸的。領袖絕不是神,也不是什麼化身,生命沒有可能會萬壽無疆。領袖有做錯時候,也有失當的時候,絕對沒有什麼完美形象出現。生命歷程像股市 般有起有落,所以擁有完美形象的領袖絕不正常。領袖形象過分完美,看不出這個領袖如何面對挫敗和解決問題,更看不出這位領袖的真面目。

   教育方面有沒有做好,影響一個人對領袖有沒有正確認識。教育方面做不好,人們就會容易對領袖的概念過分完美化,也認為領袖的話語高不可攀。相信教育做好了, 就會使每個人有一種獨立思考能力,也不再盲目歌頌領袖。文章的最後一段寫著:「不過我也有個看法,那就是:有偉大的總統,就沒有偉大的人民。古代的中國, 皇帝是偉大的,臣民卻是弱小的。」最後一段表現出東西方的共同點,就是若果一個國家領袖最偉大,人民就是弱小而且沒有偉大。一個國家和人民的命運, 過分依賴偉大領袖而生存會造成很多不良影響。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祝霑叔

2011年3月16日

煌煌晃,

湛綻展.

聲笑漫漫霑四方,


活在洒脫另一方.


壽與天齊比南山,


祝續笑傲盡爍閃.

百有一用是書生 無從自由!


罷免書生聖戰是什麼類型的戰爭?我認為是為自由空間和反對政治審查的戰爭.雖然偉大的罷免書生聖戰戰敗了,可是支持罷免者始終沒有敗,不畏權貴的精神是不能敗的!
誰說書生百無一用?他的一用,就使用在網上沉醉於權利慾.他的一用,也組黨結盟創立書生黨,統治著千千萬萬擁愛他的書生皇國!
如果百有一用的確是書生,一切將無從自由!
無從自由的世界是黑暗的世界,書生專政危害無數的百姓生機!
可悲!

探討《光影大三巴》熱潮的魅力

其實,《光影大三巴》是第二十二屆澳門藝術節其中一 個節 目。澳門大三巴牌坊有兩個優越之點,就是旅遊熱點,也是具代表性地標。若果說節目《光影大三巴》配合以上兩個優越之點,才讓近日小城掀起一股「光影」熱 話,筆者絕不感意外。但《光影大三巴》的魅力能夠成為熱話,絕不是偶然。如果唯獨配合兩個優越之點,而沒有觀眾參與的話,絕對創造不了什麼熱話。

根據文化局的澳門藝術節網站介紹:「西班牙Telenoika.Net錄像藝術團在影像藝術領域中另闢蹊徑,以影音作畫筆,建築物為畫紙,突破藝術界 限,帶來嶄新視野,贏得國際口碑。演出用原創音樂配以先進影像投映技術,利用精密技術在大三巴牌坊外牆,播放視頻圖像,把電影藝術應用於世遺建築,在聲影 中訴說故事,發放文化魅力。《光影大三巴》,一個結合歷史意味、文化創意的最新藝術項目,喚醒世遺建築物的新生命,喚醒你我對「大三巴」漸被忽略的建築之 美。」根據以上介紹,《光影大三巴》是由西班牙Telenoika.Net錄像藝術團製作。他們製作不同之處,在於四個字:創新突破。如果一個節目沒有創 新突破,會帶給觀眾一種沉悶而沒有任何興趣感覺,這樣反而會形成一種冷話。也許創新領域蹊徑,突破界限是每一個人必須擁有的精神。沒有創新突破就會安於現 狀,同時也沒有進取精神。

筆者曾觀看過《光影大三巴》,感覺它有一種新鮮味道。這種新鮮不是一般的新鮮,而是一種從來沒 有接觸過的視覺享受,音效之大所帶來的震撼。覺得最有趣 地方,在於重現火燒大三巴的歷史性一刻。雖然真實的過程到底是怎樣,許多人現在都不清楚。通過觀看《光影大三巴》以後,可以從視覺感受到這一刻的來臨。覺 得最漂亮的地方,就是一會兒是紅色、一會兒是黃色、一會兒是白色等,在於運用不同的「光影」技巧,塑造不同的形象風格。讓人感覺《光影大三巴》不只是一個 節目那麼簡單,更是一種心靈感應的藝術品。

雖然《光影大三巴》節目已經播放結束了,不過後來有網友在Facebook發 起「強烈要求光影大三巴節目加場」活動,要求節目《光影大三巴》必須加 場,而且能長駐演出,直至現時為止有六千二百多人參加。後來文化局的澳門藝術節網站發表「光影大三巴效應大多數千巿民網上熱捧文化局八月再公演辦論壇廣泛 徵意見」文章說:「本澳近日掀起一片「光影熱潮」,第二十二屆澳門藝術節重頭節目《光影大三巴》已於日前落幕,大批觀眾冒著驟雨欣賞最後一場演出,氣氛踴 躍。連日來平均每日逾四千人次欣賞,超出主辦單位預期,更成為網上熱捧節目。在一片叫好的反應下,文化局決定《光影大三巴》於今年八月再度公演,以響應和 滿足市民及遊客的熱烈期望。同時,將設公開論壇,邀請本地藝文界人士及市民,共同探討是次「光影效應」及研究延續光影熱潮的可行性。」筆者覺得再度公演雖 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必須顧及附近居民的感受。若果節目《光影大三巴》長駐演出的話,大量噪音和光污染一定會長期影響在附近生活的居民。因此建議在提倡環保 前提下,「光影」技巧適量地不局限於大三巴牌坊運用,嘗試在澳門其他地方舉行。其次筆者十分認同文化局將設公開論壇的決定,因為集思廣益才能解決「探討是 次「光影效應」及研究延續光影熱潮的可行性」問題。由此看來民意是藝術節目籌劃的基礎,沒有民意基礎的籌劃絕對沒有再度公演可能性。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六四?慶祝?紀念?

六四? 慶祝? 紀念? 三個問號代表一個問題就是,六四是慶祝或是紀念?讀者們可以觀察一下,每年在澳門舉辦六四燭光晚會附近,有一個奇怪現象。地點雖然同樣在噴水池一帶,離六 四燭光晚會會場也不遠,就見到一些正在表演慶祝的活動。這些慶祝活動究竟是慶祝什麼?當近距離一看,就知道原來是某青年組織主辦慶祝六一兒童節的活動。為 什麼他們不能選六二或六三舉辦,一定要選六四不可?難道六四都是兒童節?因此最令筆者擔心的是,小朋友如何認識六四。若果某青年組織繼續在六四慶祝兒童 節,小朋友就會認為六四也是兒童節,為什麼六四沒有假放?他們若許更認為六四是值得慶祝的,對真相更是一無所知。因此筆者覺得雖然澳門有集會自由,集會同 時也相當多元化。可是在犧牲許多中國同胞的日子,公開慶祝所謂六一兒童節,筆者會覺得心寒。筆者沒有反對六一兒童節的公開慶祝,認為主要不要影響小朋友對 六四看法的前提下,選擇六四以外的合適日子即可。

中國內地政府最初對六四事件的性質說法,根據《人民日報》的四二六社論就是:「這些事實表明,極少數人不是在進行悼念胡耀邦同志的活動,不是為了在中 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也不是有些不滿發發牢騷。他們打著民主的旗號破壞民主法制,其目的是要搞散人心,搗亂全國,破壞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這是 一場有計劃的陰謀,是一次動亂,其實質是要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擺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一場嚴重的政治鬥爭。」後 來六四事件的性質發生變化,從動亂改為風波。剛經歷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中國,部分曾經被打倒的老一輩領導人在改革開放重新站起來後。感受到凡是年青人搞 的活動,就是陰謀鬥爭。凡是年青人搞的活動,就是破壞動亂。其實以兩個凡是來鑑定年青人,是不智的。遊行示威在一個社會來說,是十分正常的事。年青人搞活 動不至於搞散人心,也不至於搗亂全國。如果中國內地政府能夠開明地處理一切,千萬不要過急下定論的話,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雖然歷史是沒有如果,能在未來 的路途上吸取教訓就最好了。

六四事件的另一種性質定義,就是學生民主運動。筆者認為學生民主運動的精神,就是直率地表達自己對政治的意見。在表達的過程中,能夠表達與他人不同的 新觀點。政治與生活息息相關,為什麼要教人不去說政治?培養這種精神並不難,最主要是如何創造空間培養。沒有空間培養,絕對是培養不到精神,論政風氣也改 善不了。例如某人對六四事件有另一種新觀點,發表之後就被他人打壓是絕不應該的,也違背六四學運精神。若想未來的世界更自由、民主、和平、開放,就要由自 己做起,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中國內地現在不能夠公開紀念六四事件,六四等在網絡上也是敏感的詞語。其實他們應該可以,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國公民有集會自 由。筆者不明白中國內地法制對集會自由的定義是什麼?在中國內地,看不到集會自由的存在。因此,筆者十分希望中國內地早日實現真正的集會自由。

讀《濕碎廣州》

最近筆者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濕碎廣州》。其實這本書 的作者是陳揚先生,被譽為廣州的「平民言論領袖」,俗稱陳Sir。筆者對他印象最深的電視節目,是他在廣州台主持的《新聞日日睇》。他直言抒發廣州的社會 民生觀點,使節目不會讓觀眾乏味,也得到人們的喜愛。可惜的是曾經突然在電視當中消失,廣州街頭更貼滿《廣州撐你》的宣傳畫。可是沒有想到,他後來在電台 做節目,也在《南方都市報》寫專欄,更結集出版《濕碎廣州》一書。文章內的字如其人作風,也如其人的口。

筆者的《濕碎廣州》一書,是在廣州廣東省博物館購買的。這本書結集陳Sir在《南方都市報》的專欄文章,全書共分為七輯。第一輯的內容就是「青梅竹 馬」,評論作者童年的廣州,更感嘆許多集體回憶逐漸消失。集體回憶消失,如騎樓的消失,又如廣州郊區的消失。這個問題許多地方都有,不只是一個地方才會 有。集體回憶的消失,是城市發展所造成,難以去避免。要發展,就必須放棄集體回憶的存在。要保留集體回憶,就必須放棄發展的存在。所謂集體回憶的保留,正 如陳Sir所說:「不是句號,沒有句號,句號也是幻覺。」第二輯的內容就是「China拆哪」,評論作者「忍看舊城成新鎮」種種感受。作者有趣地把中國的 英文譯音,轉寫成中文「拆哪兒?」要發展,集體回憶難以幸免,城中村也難以幸免。部分地產發展商最重視,就是擁有無限商機的地皮。他們理得你住的地方都好,到處都起滿他們投資的建築。

第三輯的內容就是「整色整水」,評論社會變遷對一個城市影響。雖然社會變遷對一個城市來說,有利也有憂。利在於經過變化,城市才會有進步的發展空間。 憂在於變化過程當中如何變? 變得怎樣? 陳Sir在《Order 命令或秩序》文章中說:「針對施工擾民問題,廣州市市長張廣寧向全市的市民群眾道歉。張市長道歉的原話是這樣的:「由於我們的組織管理工作不夠周密細緻, 給市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影響,給市民群眾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作為市長我要負主要責任,市政府以及我本人深感內疚,誠心誠意向市民群眾深表歉意。」 聞此一市之長的肺腑之言,不啻寒冬臘月一股暖流穿城而過。為了迎接亞運會的到來,廣州史無前例地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不管再如何不問世事,不管再如何深居 簡出,都能感受到這空前的困擾,更何況天天要出門?三餐的街坊!就算回到家裏,很多街坊也不得安寧,穿衣戴帽的工棚遮天蔽日。搞得好只是家裏黑一些,吵一 些,搞不好惹來盜賊,更是不得安寧。這是一個誰也回避不了的現實,而不是什麼負面,儘管確實也是負面。市長的道歉是建立在承認這個負面現實的基礎上的,並 且坦率地對此承擔責任。這是道歉的令人欽佩之處。」筆者的家鄉在廣州,在亞運會前夕的暑假回到廣州,確感受到施工擾民的問題十分嚴重。不過筆者感覺市長道 歉,作用不是太大。有時做錯事,對人家道歉的確是一件好事。可是在這種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問題上做錯事,民怨指數會不斷增加。也許道歉未必能平息民憤,但 願意道歉的態度比愛面子好多了。

另外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輯的內容,就是「民意面子」、「夢幻顏色」、「情義廣州」、「圍觀表情」。這些內容是作者主要評論廣州社會不同面貌,廣州 人民生百態,例如這些文章題目:「廣州經不起再淹一次了」、「生於2010」、「電動車講得個講」等。因此感覺作為寫作的人,在表達自身感受之餘,還要和 讀者的心連在一起。一篇文章成不成功,而且受不受歡迎,沒有太大的關係。最主要在乎於努力,更在乎於文章能帶給讀者什麼東西。

筆者感受較為深的文章,是陳Sir所寫的「廣州的客家與本地」。為什麼感受較為深刻,可以看一看作者在第一段:「看報紙說廣州的三眼井社區將重現客家 韻味。報紙還說,據史料記載豆腐寮和三眼井社區,都是客家人舉行山歌會的集中地點。做人真是要活到老學到老,我的中學就在這附近,幾乎天天返學放學都經 過,真的不知道這裏與客家人這麼切肉不離皮的歷史關聯。」文章講述作者對這段新聞的看法,也對廣州的客家人與本地人作出比較。要把廣州的三眼井社區將重現 客家韻味,筆者不會提出反對。是因為城市文化絕不能以單一化模式發展,必須有多元文化共存,才稱得上是社會和諧的局面。談到客家人與廣州人的比較,覺得不 同種族有不同的特性。筆者也想起曾參加澳門牛房倉庫舉行的「廣州澳門當代藝術交流展」交流會。交流會當中也以廣州人與澳門人作比較為一個討論的問題。不同 地方的文化差異是確實存在,不同地方的文化相似也是確實存在。因此促進交流,互補之間不足是最重要。

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澳門網民力量的進步

《正報》報載:「月黑風高上網夜,龜速上網網民無奈。」這似乎是很多本澳網民的心聲。近日,三名年輕的澳門網民在本澳一電訊公司外擺出「仆街」動作,並把相片上載到社交網站,得到逾三千網民的回響,發起人希望用「破格的」、「微不足道的」方式,促使電訊營運商不要忽視網民需要。」現在的澳門網民,並不是人們想像的一盤散沙,也不是為上網而上網。最近許多澳門網民使用破格和微不足道的方式表達訴求,是一種進步。行動的目的,在於廣大網民不滿龜速上網。龜速上網的嚴重性,影響著CTM對全澳市民的期望,也影響著澳門電訊業的發展。也許期望和享受指數過低,不滿率就會更高。希望管理者能夠體察民意,最主要改善服務,才能平息所有的不滿。另外更希望社會上不要出現獨市經營的風氣,這種經營風氣危害蒼生。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動力和空間。
  
我們從詞彙上可以看出相同的詞語,在不同文化的影響下也誕生不同意義。例如「仆街」一詞,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在部分地區,仆街一詞並不帶侮辱性或冒犯性。如在台灣,仆街被用作「被打死」,或「被打趴在地上」狀態的形容詞;一般亦可以指公司或富裕人家突然衰落破產或倒閉的意思,統不視為髒話。 在台灣並無仆街一詞,純粹於香港引進,頂多以"趴"街做為解釋,無任何侮辱,冒犯等負面意義。」台灣的《自由時報》兩年前曾經在《陳俊生爆全武行 女友趴地乞憐》報道內文中寫道:「本該甜蜜蜜的小倆口,前晚卻在街頭上演全武行爆粗口、摔手機,又嫌女友道歉不夠「真心誠意」,激烈拉扯下女友當場「仆街」。」因此可以觀察到台灣使用「仆街」一詞,是沒有問題的。相反在《廣州話方言詞典》的解釋,「仆街」就是「罵人語,死於街上的意思。」因此筆者感覺澳門許多媒體,使用「趴地」代替「仆街」來報道新聞是有原因的,希望大家千萬不能過分怪責他們。其實這種行為就是身體要形成「一」字,臉蛋要面向地面臥在地上,感覺仍站在地上似的。若許「仆街文化」的定義,不是從廣州話意義上可以解釋的,是一種新義。新義就是人們對這種行為藝術,給予奇特而且破格的稱呼。也許行動意義,是一種行為藝術上表達意見方法!雖然這種現象在澳門街鮮有出現,但能夠見證澳門社會變遷不斷創新和變化。   

不過台灣「仆街少女」的作用只在於推廣台灣景點,沒有什麼其他目的,人數也不是太多。影響範圍除了澳門,也影響香港和澳洲等地。行為藝術方式也出現不同的變化,例如有倒和斜的方法等。把「仆街文化」融入於社會權益的爭取,為台灣「仆街少女」致敬之餘,也能昇華意義當中的意義,的確是一舉兩得。但要注意的是安全問題,《臺灣新浪網》曾報道一段新聞:「不過現在在澳洲,卻有一名年輕人玩過頭,從大樓摔下來,白白賠上一條命。二十歲的澳洲男子畢爾,就是從自家公寓七樓的陽台摔下,一命嗚呼,沒事為什麼要做出這種怪異舉動?原來畢爾在玩目前網路正夯的仆街。」雖然行為藝術方式可以變化多端,但不可以玩過頭,損失的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許多網民也紛紛使用不同的惡搞技巧,不同的創意思維表達不滿。暫時共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改編歌曲,如「港澳新一代視訊頻道 IMT Channel」改編香港歌手陳奕迅的歌曲《如果我用門電訊》,原曲為《如果我是陳奕迅》。歌曲除了歌手唱功了得之外,也極具創意。影片諷刺用門電訊之後,什麼過癮都沒有了。例如玩遊戲、看電影,根本玩不下去和看不下去。第二種是改編廣告,如以愛暪電訊作賣點,改編黑旋風、愛膚堅、萬里望花生的廣告,以宣傳手法諷刺澳門電訊業的弊端。第三種是遊戲影片,如「港澳新一代視訊頻道 IMT Channel」在行動過後製作的影片,使用《超級瑪莉》遊戲形式重現行動的全過程。因此筆者希望廣大網民提高改編水準之餘,也能夠增加不同的惡搞技巧。相信澳門網民的力量,一天比一天進步!   

筆者在當天雖然作為圍觀者,但精神上是十分支持這種使用破格和微不足道的方式表達訴求。其實圍觀都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無聲的聲援。雖然部分網民感覺許多人淆底、事情變質為表演節目、有議員參與等意見。不過首次發起行動,難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因此當務之急就是我們要從不足地方著手,反思和探索解決問題根源是最重要。那麼互相指責和痛罵,卻沒有什麼必要。

放艾

最近,在「邊度有音樂」舉行了三場「從五四到六四」特別活動名為「放艾」的電影會。活動播放艾未未工作室製作的紀錄影片,它們名字就是《美好生活》、《花臉巴兒》、《一個孤僻的人》、《王靜梅》、《老媽蹄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筆者參與最後一場的電影會,在觀看和討論當中,能夠了解現在的中國狀況之餘,也能夠反思自己。希望「邊度有書.有音樂」能夠把這有意義的活動繼續舉行下去。最後一場的電影會,播放了電影《老媽蹄花》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根據主辦單位「邊度有書.有音樂」寫在Facebook的活動介紹:「《老媽蹄花》是艾未未去成都準備為譚作人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作證,但被警員毆打(後導致顱內手術)並非法限制自由在酒店,以及在恢復自由後去警局交涉的紀錄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中國的一首禁歌,歌詞充滿火紅、鮮活的生命力,廣州紀錄片導演艾曉明以之作為片名。本片繼續講述譚作人、艾未未、老媽蹄花的故事。在川震兒童生命凋零之處,繼譚作人被捕之後,艾未未團隊拒絕遺忘,進而要求政府信息公開,承擔責任。」   

電影《老媽蹄花》帶給筆者的感覺就是猶如一場當代官場現形記。其次,也發現影片當中的四川警員態度很差,對白也滑稽可笑。警察的使命就是必須要維持治安,全心全意地保護平民百姓。警民之間的關係若果沒有平等,所有的事情就會變得不公平,平民百姓所過的生活更為困難。另外播放的一部電影是《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根據活動介紹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中國的一首禁歌,可是筆者不太認為是禁歌。根據中國互動百科介紹《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原本是一部反特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的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以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舞曲作為素材,為了讓作品呈現出一種時空感,雷振邦也在改編的過程中,適當放慢了原曲的速度,從而讓改編後的作品,更擁有一種遼遠、廣袤的回味空間。作品最大的特色,一在於它採用了問答的形式來深化歌曲的主題,從而達到一種明智的藝術效果。二在於作品歌詞的重複發問,不僅加強了語氣,讓感情的抒發更強烈,也使得旋律的回味更悠遠,從而達到一種盪氣迴腸的藝術效果。」在筆者的觀察當中,中國歌手刀郎和張也曾演唱過、也曾作為新疆民族舞蹈的伴奏等.. 至於成為禁歌的事情,筆者就不太清楚。但覺得在影片當中,是對電影《老媽蹄花》的一個延伸,也解釋如何拍攝電影《老媽蹄花》等等..通過觀看艾未未工作室製作的紀錄影片,認識艾未未老師是怎樣的人,認識艾未未工作室是怎樣運作。筆者十分讚嘆艾未未老師的勇敢,說話也非常富有藝術的味道,為人也非常平易近人。他只是絕不近極權,而且還要藐視地盯著極權。同時也讚嘆艾未未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不怕極權地工作。   

在電影播放以後的時間作為座談會,主辦單位邀請葉陰聰先生作為嘉賓,當天晚上他更與夫人一齊出席此次聚會。他在座談會上說:「作為中國公民,許多都不能做,沒有自己的政黨、沒有自己的組織,但不可以不說我是中國公民。艾未未最後的空間被消滅,連公民也不能做。艾曉明現在也不能出境… 毛以後的中國很大,誰正在做什麼都不清楚。艾未未被捕之前發生什麼,不清楚。艾未未能夠成為艾神,就是因為這樣都不被捕而被稱神。」其實作為一個中國公民,發表意見是最基本的權利。沒有權利的公民生活,難以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當中有規定,中國公民有基本的權利和義務。侵犯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是一種違反憲法精神的犯法行為。希望廣大作為中國公民的同胞,能早日得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如何正確認識示威

根據《新華漢語詞典》的解釋,示威是指表示抗議和顯示力量的活動。威是指使人敬畏的態度和魄力。筆者覺得根據以上詞典解釋,其實示威確是一個在敬畏魄力下顯示力量的活動。示威,就是顯示不滿政府政策的力量,也就是最主要的四個字:為民發聲。示威意義的變化,在於您認為的觀點是什麼。觀點變化之後,示威意義也隨著變化。例如您認為示威是搞鬼的,示威的意義就會變得很敗壞。   

筆者歸納示威方式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文字上,也就是說示威的方式以文字為主。文字作為一種溝通工具,本身就擁有一種優越性。文字為何有優越性?在於能夠把自己一切不滿想法,從文字就可以全部表達出來。若使用妥當,就會讓示威化為一種對社會有益的批評。若使用太過分,自然會形成火花,後果不堪設想。第二種是行為上,但不代表具有暴力色彩。其中一部分的行為藝術作品,就是一個最好例子。例如艾未未先生其中一個行為藝術作品《擋中央》。筆者認為艾未未先生是否的確有罪就不太了解,但感覺《擋中央》的行為意境上,以他自己身軀諷刺黨中央,確是中國內地難得一見的作品。隨著艾未未先生被捕,或許中國內地行為藝術前路更為暗淡。   

示威方式的最後一種是街頭上,俗稱遊行。遊行的作用,比之前兩種方式更大。今年的澳門勞動節遊行,根據《澳門日報》報導:「多個團體昨日下午發起五一遊行,表達不同訴求的遊行人士分別在永寧廣場、祐漢公園、三角花園、文化中心及何賢公園集合後,出發前往政府總部遞信請願。至於由前線教師發起的「關注教育政策」遊行,則在抵達教青局遞信後和平散去。警方指出,昨共有二千三百人參與遊行,並派出三百名警員維持遊行秩序。遊行秩序大致良好,惟在政府總部對開示威區,有遊行人士與警方發生肢體碰撞,場面未幾受控。」筆者認為在遊行方式上有時會和平進行,有時也會出現衝突。筆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會發現各有不同的道理。遊行示威,無非就是表達意見而已。警方與示威者的角色,沒有必要過分對立。過分對立,就會把問題複雜化,更容易產生矛盾。   

關於前線教師發起「關注教育政策」遊行,確是令人關注的事。筆者十分認同前線教師的做法,其實權益爭取,一定是要靠自己。希望管理階層,千萬不要標籤示威者。因為自己最清楚自己問題,自己不去爭取的話,就沒有人能夠幫到自己。至於青年再次發起五一遊行,也是令人關注的事。筆者認為我們這一代的青年,是有思想和良心。雖然不知道遊行過後的效果如何,但仍相信始終需要發聲,才會有更大的出路。   

另外,根據《正報》報導:「警方在五一遊行前公布在必要時設置採訪區,又在遊行當日粗暴阻撓記者正常採訪。傳媒學者譚志強批評警方早有既定態度,不容許記者太自由採訪,其拙劣的手法 凸顯當局無知,並有違《基本法》二十七條。他也注意到,本澳言論自由出現收窄的趨勢。另外,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昨日發表「強烈譴責警權霸道‧粗暴侵犯合理採訪權」聲明。(見另稿)日前的五一遊行快要結束,記者進行正常採訪,拍攝警方採取行動時(帶走涉嫌違令人士、駛走被指阻街的車輛),卻被警員粗暴阻撓。有警員強拉記者手臂並喝令「不准拍照」;有警員警告記者「再不離開,便拘捕你」,也有多名記者分別被警員「批肘」、「熊抱」、「箍頸」、「扯甩眼鏡」、「用膝頭撞擊」等。」民間記者已經沒有採訪權,如果正式記者在設置採訪區的情況下都沒有採訪權,澳門何來有新聞自由?新聞自由的保護,人人有責。因為若果沒有新聞自由,市民對許多事情就不會知道,最終受到影響是廣大的市民。另外,記者在工作時候的安危也相當重要。警員雖然維持治安是十分重要的責任,但保護記者正常採訪也是一個責任。如果警員沒有這個責任,記者就不能夠履行採訪的職責,其後果就會很大。

示威並不是要搞鬼,並不是要唯恐天下不亂。因此如何正確認識示威,是當今社會其中一個最大課題,也是公民教育的必修課。

談談創作的道德底線

《法制晚報》 在三月十八日報導 「二十四歲的她靜靜地站在東城法院的被告人席上,公訴人宣讀指控,江鶴自二00八年至二00九年間,通過互聯網登錄到北京廣典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建立的西陸網站論壇,上傳《獸》、《兄有弟攻》、《金玉羅剎》等數篇淫穢小說進行傳播,點擊量共計八萬餘次。法院經審理認定,江鶴觸犯傳播淫穢物品罪,判處拘役四個月。」筆者認為雖然感覺她在法律上是有錯,但在創作自由而言是沒有錯的。因為創作的題材應是自由廣泛,只是中國內地的法律不允許而已。或許現在中國內地許多作品的題材,大量渲染暴力和色情怎麼辦,難道要趕盡殺絕地禁止才叫最好?若果是要趕盡殺絕的話,那麼武俠等題材創作就會立刻沒落!   

其實創作道德底線在受到某一些宗教或哲學影響以後,才形成一個法律或道德標準,人們在創作的時候必須遵守這個標準。雖然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創作道德底線,但長度是有所不同。在部分國家,對於創作底線的制訂不會過分嚴苛。例如性文化為題材的創作,政府不會過分以法律禁止。在部分有政治或宗教背景的國家,創作的自由度當然不比其他地方高。這些國家大多數以某宗教、哲學的教義或理論作為標準,規定創作道德底線的高低。筆者不是批評這些國家的做法不對,只是希望不要把道德底線拉得太緊。拉得太緊的後果只有一個,使文化藝術不可能有發展的空間。到時候人體素描就不能畫、人體雕塑就不能刻等等,因為這些都是淫穢嘛!所以有時候提倡自由創作並不是要反對道德倫理,更不是要教唆他人犯罪。另外道德底線制訂必須是有彈性的,千萬不要一成不變。
  
中國內地曾發起清除精神污染運動,南方日報的文章《清除精神污染運動 實質是國家干預私人生活》認為「在經歷了文革十年的劇烈動盪之後,特別是在持續不斷地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進行了多年以後,國家權力大規模地退出對私人生活領域的干預,個人獲得了越來越大的自由和自主的生活空間。」筆者不太認同,也看不出國家權力如何大規模地退出干預私人生活。另外新華網的文章《清除精神污染運動:文革的迴光返照》指出精神污染「特指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起我國思想戰線上某些人用不健康的思想、作品、表演污染人們靈魂的現象。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具體表現。」清除精神污染運動確是文革的迴光返照,也特別干預私人生活。你寫什麼要管、你穿著什麼要管、你跳什麼要管、你唱什麼要管、你想什麼都要管,人們何有自由可言?雖然運動最終沒有成功,但至今仍然存在,所謂的性教育就難以做起。例如筆者看到某位朋友在Facebook分享一段內容,就是「優酷網鄭重提醒您:為回應國家九部委聯合開展深入整治互聯網和手機媒體淫穢色情及低俗資訊專項行動的號召,營造一個健康文明的網路環境,給大家一個和諧積極的家園。1、不得上傳任何有違國家法律法規的視頻。2、不得上傳具有色情內容的視頻。3、不得上傳內容低俗,格調不高的視頻。4、不得上傳具有色情誘導性內容的視頻。5、不得在標題、簡介和標籤中出現任何具有低俗色情含義的字眼。如果您上傳了這些內容,我們將一律予以刪除,我們希望我們最珍貴的網友們,理解並監督我們。」要是這樣做,會讓更多人什麼都不敢做。
  
香港著名填詞人黃霑先生曾接受開放雜誌總編輯金鐘先生的訪問,這個訪問後來收錄在金鐘先生所著作的訪問集《中國的演變》當中。金鐘先生問:「您認為五四以來中國性的解放有沒有一點進步還是退步?」黃霑先生答道:「退步。民國以後,比清朝更封閉。鄭板橋他們的觀念比現代中國人開放得多。」筆者認為為何現在的人比清朝更封閉?因此現在要做的,就是思想上要破除封閉,創作道德底線的控制不能過嚴。若不,創意風格就會走向更封閉的道路,路上所走的路更不可收拾。

新加坡華語的未來


加坡,這個擁有花園城市之稱的國度,是世界上唯一以華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宣佈推行雙語政策以來,讓華語仍然是新加坡國內相當普及的語言。新加坡華語具有本身的特色,而有別於普通話。可是,未來的新加坡華人仍然會懂得講華語嗎?

  新加坡《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吳元華曾在《務實的決策——人民行動黨與政府的華文政策研究 1954‧1965》的文章中引述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資政在新加坡美國人協會的宴會上發表演說時指出:「我是新加坡華人,但不是中國人,正如愛爾蘭後 裔的甘迺迪總統不是愛爾蘭人、艾森豪總統不是日爾曼人或羅斯福總統不是愛爾蘭人一樣。假以時日,世人將知道,新加坡姓李、姓杜、姓吳、姓王、姓楊、姓林的 華人雖然外貌像中國人,並且說華族語言,但是他們都不同於中國人。他們是華族,並且不會因此而感到不好意思。最重要的是:他們心裏想的是新加坡和新加坡人 的利益,並非中國和中國人的利益。」從以上引述李光耀資政講話可以看出,部份新加坡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承認他們從不關心中國的利益,對華語也沒有特 別的重視。這就是說擁有華族血統的海外華人,承認和關心所屬國籍的身份與利益居多,不過也有部份的例外。其實海外華人是不是中國人的爭論絕不重要,最重要 不要讓華語消失是每一個華人的責任。

  雖然筆者往新加坡旅遊觀察發現,當地的華語仍然是相當普及。華語招牌在許多地方林立、餐館和購物點等仍可以華語作答、不同媒體仍以華語作主要媒介。不 過記得那個新加坡導遊對華語一點也不會,只會懂得粵語為旅遊團友介紹新加坡的特色。最令人驚訝的是新加坡《聯合早報》曾報導以下新聞:「講華語運動的調查 就發現:講華語的家庭自一九九0年的70%一路下滑,到現在只剩40%的家庭仍以華語作為主要用語,反之,講英語的家庭卻從當年的26%增至今年的 60%。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一年一度的講華語運動熱烈推動和政府的不斷鼓勵,新加坡的華文怕早已消聲滅跡了。我新近看到的一件事就很能反映新加坡人對華文 的真實心態:不久前參加聖淘沙環球度假村的一個建築研討會,業主和設計代表先用英文發了言,最後是主承包商:一家中國公司總經理的發言,他的華語發言簡單 明瞭,卻在發言後引起了一片輕微的嬉笑聲,會後一位新加坡朋友也不屑地對筆者說:看看他們的素質!」筆者覺得講華語沒有那麼可笑之處,也覺得新加坡的華語 危機越來越嚴重,甚至有「絕種」和地位被取代的危險。

  李光耀資政曾表示「如果新加坡華人失去講華語的環境,今後要再造同樣的環境將極為困難。他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和公共場合講華語,讓全體新加坡華人能生 活在講華語的環境之中。」筆者認為英文成為新加坡第一語文之後,就大範圍內削弱了華語普及性,推行雙語政策的作用也不是太大。現在最主要的辦法,就是要從 娃娃開始,讓娃娃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也讓娃娃明白學華語意義不比英語差。懂華語和英語的人,比只懂說英語的人更優秀。最主要希望新加坡政府,永遠記住不 要忽略英語的基礎上,更不能忽略保留和推廣華語的重要性。另外,希望移居海外的華人及其後裔,或許你們特別討厭中國也好,也千萬不要忘記它一直是你們的根。

2011年4月29日星期五

「靈. 感應」的奧妙

 在澳門巴藝巴舉行的「靈. 感應」個人展覽,展出筆者好友JanSky Lee的繪畫與攝影作品。根據這個展覽主題介紹:「靈異感覺是人對於身處的生存環境的恐懼和本能。而「我」則透過現場環境空間為「你」發掘內心深處的靈異感覺。」因此筆者認為「靈」是一種奇異感覺,也是一個奇妙世界。通過展覽,讓「靈」能夠活龍活現在人們眼前。

開幕儀式在25日晚上7點半開始,筆者應邀出席這個活動。筆者感受就是地方雖然不大,仍可以容納許多人。場內設計,更佈滿藝術化格局。在開幕儀式剛開始不久,JanSky Lee就致詞說:「我在去年暑假開始申請教育暨青年局的「天生我才」青年活動資助計劃,其資助計劃的目的是激發潛能,讓青年發揮更多才藝。其次花了半年時間堅持整理舊作品,同時也堅持去做同一類型的新作品。「靈. 感應」可以關於靈異的東西,例如在逛街感覺有靈感的時候,這可能是藝術上的靈感,就會立刻把它拍下來,後再掌握靈元素創作。不過有些人因為害怕而不想看。另外在業餘的時候,成為零距離合作社的義工十分有意義,教殘疾人如何畫畫。最後非常多謝黃家龍老師,記得教育暨青年局有一個是他作為導師的攝影課程,十分認同我的作品,也希望我可以在藝術上發展。黃家龍老師培養許多人熱愛藝術,如果沒有他的認同,就沒有百分百的信心。」筆者認為這種資助計劃很好,能夠給予年青人有創作空間之餘,也讓澳門文化產業後繼有人。可是,不太滿意資助計劃的申請時間一年只有一次,這樣的話未必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同時受惠。若果錯過了時間,就必須等下一年才能申請。另外筆者也是非常感激黃家龍老師,因為彼此在Facebook的交流當中,感覺他的確是一個好老師,也希望能成為他的學生。他能夠充分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藝術的信心,也懂得與學生如何溝通。最重要有信心,興趣才會成為一種學習動力。若果一個人對什麼事情都沒有信心,什麼事情也做不了。

當JanSky Lee致詞以後,接著就是和他一拍即合的好拍檔Ben分享,現在讀會展的他很積極幫助許多年輕人獲得創作機會。在Ben的分享時說:「The Box不是一個營利機構,也不是注冊團體。而是一些大學生自發的組織,因為興趣才走在一起。許多年輕人的塗鴉創作,全部是靠自學的,見到他們沒有場地發揮所長,就只能在店鋪與工廠進行創作。後來就找店鋪的負責人談一談,嘗試可不可以給予一個空間給他們創作。因此創作作品好不好不是重點,能不能幫助身邊的人發展所長是最重要的。」筆者認為創作者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大家才更有意義。其實塗鴉創作都是一種藝術,只是社會上沒有足夠的空間給予他們發揮。雖然說澳門是一個賭城,但是它還有許多東西沒有被人們發掘出來。路是人走出來的,怎樣走、如何走都是人們決定。若願意走出第一步,就會為世間創造一個新天地。也許「靈. 感應」的另一種意義,就是從自我的心靈出發,去感應幫助有需要的人。

關於靈異創作,筆者認為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也令人聯想到許多不可思議鬼話。記得筆者另一位好友Bruce Lee在當天晚上,為大家講了精彩的鬼故事。也許靈異東西,沒有膽量的話,什麼都做不了,鬼故事當中的靈異滋味就不可能流露出來。另外JanSky Lee也有其中一幅大膽的藝術作品,就是有一隻青蛙躺臥在有大量死亡新聞標題的剪報上。為什麼他要用青蛙來代表現實? 根據他的說法,就是說死後就像青蛙躺臥在地上,沒有什麼好過。其實人的生命只有一條,所以千萬不要去尋死。

談談創作的道德底線

《法制晚報》 在3月18日報導 「24歲的她靜靜地站在東城法院的被告人席上,公訴人宣讀指控,江鶴自2008年至2009年間,通過互聯網登錄到北京廣典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建立的西陸網站論壇,上傳《獸》、《兄有弟攻》、《金玉羅刹》等數篇淫穢小說進行傳播,點擊量共計8萬餘次。法院經審理認定,江鶴觸犯傳播淫穢物品罪,判處拘役四個月。」筆者認為雖然感覺她在法律上是有錯,但在創作自由而言是沒有錯的。因為創作的題材應是自由廣泛,只是中國內地的法律不允許而已。或許現在中國內地許多作品的題材,大量渲染暴力和色情怎麼辦,難道要趕盡殺絕地禁止才叫最好?若果是要趕盡殺絕的話,那麼武俠等題材創作就會立刻沒落!


其實創作道德底線在受到某一些宗教或哲學影響以後,才形成一個法律或道德標準,人們在創作的時候必須遵守這個標準。雖然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創作道德底線,但長度是有所不同。在部分國家,對於創作底線的制訂不會過分嚴苛。例如性文化為題材的創作,政府不會過分以法律禁止。在部分有政治或宗教背景的國家,創作的自由度當然不比其他地方高。這些國家大多數以某宗教、哲學的教義或理論作為標準,規定創作道德底線的高低。筆者不是批評這些國家的做法不對,只是希望不要把道德底線拉得太緊。拉得太緊的後果只有一個,使文化藝術不可能有發展的空間。到時候人體素描就不能畫、人體雕塑就不能刻等等,因為這些都是淫穢嘛! 所以有時候提倡自由創作並不是要反對道德倫理,更不是要教唆他人犯罪。另外道德底線制訂必須是有彈性的,千萬不要一成不變。

中國內地曾發起清除精神污染運動,南方日報的文章《清除精神污染運動 實質是國家干預私人生活》認為「在經歷了文革十年的劇烈動盪之後,特別是在持續不斷地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進行了多年以後,國家權力大規模地退出對私人生活領域的干預,個人獲得了越來越大的自由和自主的生活空間。」筆者不太認同,也看不出國家權力如何大規模地退出干預私人生活。另外新華網的文章《清除精神污染運動:文革的迴光返照》指出精神污染「特指20世紀70年代末期起我國思想戰線上某些人用不健康的思想、作品、表演污染人們靈魂的現象。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具體表現。」清除精神污染運動確是文革的迴光返照,也特別干預私人生活。你寫什麼要管、你穿著什麼要管、你跳什麼要管、你唱什麼要管、你想什麼都要管,人們何有自由可言?雖然運動最終沒有成功,但至今仍然存在,所謂的性教育就難以做起。例如筆者看到某位朋友在Facebook分享一段內容,就是「優酷網鄭重提醒您:為回應國家九部委聯合開展深入整治互聯網和手機媒體淫穢色情及低俗資訊專項行動的號召,營造一個健康文明的網路環境,給大家一個和諧積極的家園。1. 不得上傳任何有違國家法律法規的視頻。2. 不得上傳具有色情內容的視頻。3. 不得上傳內容低俗,格調不高的視頻。4. 不得上傳具有色情誘導性內容的視頻。5. 不得在標題、簡介和標籤中出現任何具有低俗色情含義的字眼。如果您上傳了這些內容,我們將一律予以刪除,我們希望我們最珍貴的網友們,理解並監督我們。」要是這樣做,會讓更多人什麼都不敢做。

香港著名填詞人黃霑先生曾接受開放雜誌總編輯金鐘先生的訪問,這個訪問後來收錄在金鐘先生所著作的訪問集《中國的演變》當中。金鐘先生問:「您認為五四以來中國性的解放有沒有一點進步還是退步?」黃霑先生答道:「退步。民國以後,比清朝更封閉。鄭板橋他們的觀念比現代中國人開放得多。」筆者認為為何現在的人比清朝更封閉?因此現在要做的,就是思想上要破除封閉,創作道德底線的控制不能過嚴。若不,創意風格就會走向更封閉的道路,路上所走的路更不可收拾。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新加坡華語的未來

  新加坡,這個擁有花園城市之稱的國度,是世界上唯一以華人占絕大多數的國家。宣佈推行雙語政策以來,讓華語仍然是新加坡國內相當普及的語言。新加坡華語具有本身的特色,而有別於普通話。可是,未來的新加坡華人仍然會懂得講華語嗎?

新加坡《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吳元華曾在《務實的決策——人民行動黨與政府的華文政策研究 1954·1965》的文章中引述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資政在新加坡美國人協會的宴會上發表演說時指出:「我是新加坡華人,但不是中國人,正如愛爾蘭後裔的甘迺迪總統不是愛爾蘭人、艾森豪總統不是日爾曼人或羅斯福總統不是愛爾蘭人一樣。假以時日,世人將知道,新加坡姓李、姓杜、姓吳、姓王、姓楊、姓林的華人雖然外貌像中國人,並且說華族語言,但是他們都不同于中國人。他們是華族,並且不會因此而感到不好意思。最重要的是:他們心裏想的是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利益,並非中國和中國人的利益。」從以上引述李光耀資政講話可以看出,部份新加坡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承認他們從不關心中國的利益,對華語也沒有特別的重視。這就是說擁有華族血統的海外華人,承認和關心所屬國籍的身份與利益居多,不過也有部份的例外。其實海外華人是不是中國人的爭論絕不重要,最重要不要讓華語消失是每一個華人的責任。

雖然筆者往新加坡旅遊觀察發現,當地的華語仍然是相當普及。華語招牌在許多地方林立、餐館和購物點等仍可以華語作答、不同媒體仍以華語作主要媒介。不過記得那個新加坡導遊對華語一點也不會,只會懂得粵語為旅遊團友介紹新加坡的特色。最令人驚訝的是新加坡《聯合早報》曾報導以下新聞:「講華語運動的調查就發現:講華語的家庭自1990年的70%一路下滑,到現在只剩40%的家庭仍以華語作為主要用語,反之,講英語的家庭卻從當年的26%增至今年的60%。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一年一度的講華語運動熱烈推動和政府的不斷鼓勵,新加坡的華文怕早已消聲滅跡了。我新近看到的一件事就很能反映新加坡人對華文的真實心態:不久前參加聖淘沙環球度假村的一個建築研討會,業主和設計代表先用英文發了言,最後是主承包商:一家中國公司總經理的發言,他的華語發言簡單明瞭,卻在發言後引起了一片輕微的嬉笑聲,會後一位新加坡朋友也不屑地對筆者說:看看他們的素質!」筆者覺得講華語沒有那麼可笑之處,也覺得新加坡的華語危機越來越嚴重,甚至有「絕種」和地位被取代的危險。 

李光耀資政曾表示「如果新加坡華人失去講華語的環境,今後要再造同樣的環境將極為困難。他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和公共場合講華語,讓全體新加坡華人能生活在講華語的環境之中。」筆者認為英文成為新加坡第一語文之後,就大範圍內削弱了華語普及性,推行雙語政策的作用也不是太大。現在最主要的辦法,就是要從娃娃捉起,讓娃娃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也讓娃娃明白學華語意義不比英語差。懂華語和英語的人,比只懂說英語的人更優秀。最主要希望新加坡政府,永遠記住不要忽略英語的基礎上,更不能忽略保留和推廣華語的重要性。另外,希望移居海外的華人及其後裔,或許你們特別討厭中國也好,也千萬不要忘記它一直是你的根。

2011年4月7日星期四

不自主的創作自由最可悲

    最近有一段新聞在《 北京青年報 》報導說:「中國電視劇導演委員會二0一一年年會前天在京舉行。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在會上表示,在短期之內,廣電總局不會再審核批准四大 名著電視劇的拍攝。此外,他還批評時下流行的穿越劇毫無歷史觀可言,不應該提倡。而以《回家的誘惑》(改編自韓劇《妻子的誘惑》)為代表的克隆國外劇,李 京盛稱也在不提倡之列:從原則上講,不提倡簡單地克隆國外劇。希望原創的現實題材永遠佔據60%以上比例。」筆者認為四個不能胡亂就是不能胡亂編造歷史、 不能胡亂抄襲劇情、不能胡亂改寫名著、不能胡亂散播迷信。筆者沒有反對國家廣電總局的批評,但創作自由該有的空間絕不能抹殺。

    國家廣電總局不會再審核批准四大名著電視劇拍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說劇集胡亂改寫名著。但是改寫名著在當今中國早已司空見慣,為什麼呢?例如我國古典 著作《三字經》、《弟子規》、甚至是四大名著等,被內地部份人士以適合現代教育和兒童閱讀等需要為由,大量刪改所謂與現代社會不符、宣揚迷信的章節。若果 國家廣電總局的確鼓勵社會各界尊重原著,就必須繼續鼓勵被大量刪改的原著全部恢復過來。大量刪改原著,是對著者的不尊重,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不尊重。作為中 國人不懂得尊重自己的文化,我們中國還可以作為禮儀之邦嗎?

    時下流行的穿越劇確實毫無歷史觀可言,穿越手法過分荒誕。以 湖南衛視播放的《宮》為例子,劇情當初就是因為一幅畫把女主角引入清康熙時代,後來回不了家就嫁給八阿哥為妻子,最後更在出現天文奇觀的晚上飛回現代。雖 然情節富有創意性,但過分荒誕也許令觀眾不能理解劇情中的意義,也破壞中國電視劇的健康發展。另外,現在也要談一談以《回家的誘惑》(改編自韓劇《妻子的 誘惑》)為代表的克隆國外劇。筆者觀看《回家的誘惑》的感受,與觀看韓劇《妻子的誘惑》有異曲同工的味道。劇情大概上一致,也是講述一個女子的復仇經歷, 不過也有少許改動。筆者認為過分抄襲,是沒有創意的表現,也是侵犯別人創意的行為。不過始 終最希望國家廣電總局千萬不要把「不應該提倡」的定義,就是要完全禁止。若果「不應該提倡」的定義就是完全禁止,中國創意產業的未來就沒有創意可言了。

   《中 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 對於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於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法律規定上,作為公 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作為公民也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可是在現實上的確限制多多。創作什麼都要 適合當權者的口味、出版什麼必須經政府審查、舉辦什麼活動必須經政府批准等等………筆者不清楚這是什麼世界? 從中可以了解,不自主的創作自由最可悲。可是千萬不要害怕,因為我們爭取公義的決心絕不能放棄!

2011年4月1日星期五

西方列強的可笑之處



笑話有許多種類,可是從西方列强那裏帶來的笑話,比其他笑話還要可笑,到底是為什麼?那就是我們從西方列強借保護平民為一個旗號,事實上多國政府對利比亞宣戰而傷及無辜平民作為例子,就可以看清楚西方列強的可笑之處在什麼地方。

美 國總統奧巴馬曾榮獲2009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為何他現在決定美國要介入利比亞反政府示威浪潮當中去呢? 在北京時間3月29日的清晨,美國總統奧巴馬於首都華盛頓的國防大學發表演講強調﹕「一代又一代美國一直在國際安全上扮演著特殊的角色,他們並不情願使用 武力解決問題。使用武力是責任。奧巴馬批評卡紮菲政府行為迫使美國採取武力,利比亞政府並沒有將民眾的利益和保護民眾放在首位,並且在發生革命的事件以 後,卡扎菲政府並沒有在保護平民方面做得很好。所以,這才使得美國採取了各種各樣的軍事行動。」最可惜他作出許多說服大眾的辯解,也糾正不了事實當中的真 假。

作者余豐慧在《利比亞亂局告誡:落後要挨打、發展是要務》的文中說﹕「利比亞局勢演變到今天,告訴國際社會一個基本道 理就是落後就要挨打,不改革、不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最終要出大事。告訴國際社會任何依附於別國,聽信一言承諾 都是幼稚和不成熟的。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深惡痛絕的說,西方國家靠不住。卡扎菲曾經與薩科齊稱兄道弟,正是這位老兄力主對利比亞動武,並承擔了急先鋒角 色。」沒錯,一個國家落後就是要挨打,一個國家不改革、不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最終要出大事。可是這不代表所有國家一定要挨西方列强的打,不代表民主政治建設 優秀與否都要由西方列强來評斷。筆者的觀點並不是要維護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專政,只是有一個疑問。疑問就是為什麼西方列强不能以和平解決國際上的紛爭?我 們可以時光倒流一番,回望十九世紀時的中國。西方列强對付腐敗無能中國的確了得,不斷運用無數借口的技倆,從而侵略掠奪全中國。可想而知,西方列强的不好 之處直到現在還沒有改過。最近日本發生了大地震的嚴重災難,早已陷入核危機的威脅。西方列强卻不顧全人類的安危,斷然決定對利比亞進行轟炸攻擊,這樣對地 球實在是有害而不利。

聯合國成立的宗旨在《聯合國憲章》當中可以看到,條文如下﹕「一、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並為此目的: 採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於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並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 或情勢。二、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係,並採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三、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於經濟、 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並激勵對於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四、構成一協調各國行動之中心,以 達成上述共同目的。」筆者覺得聯合國成立的作用雖然能促進世界和平,但是在推行起來一點作用都沒有,西方列强或許把聯合國一直不放在眼內。當聯合國失去作 用的時候,戰爭的禍害就永遠不能停止。

因此西方列强維護自身的利益干涉他國內政,更為忽視其他國家人民的感受,這種態度是絕對不可取的。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第六回 瘋叔愛上壞情人

傳說在表面上盛放荷花的角度,生活著一位如醉如瘋,而且好色的男子。男子的名字很容易記,名叫瘋叔。為什麼他如醉如瘋?就是他說話經常語無倫 次,心態也經常瘋性大發,因此常人也不敢親近他。為什麼他好色?這個不用多說,以他說法就是說:「擁有一千塊,心中的情慾難以足夠。但如果去一晚美豔戰 場,得到是一萬個豔色的驚喜!」


可是在有一天,瘋叔在荷園散步時見到一位絕色美女走過。他心中一直想主動親近這位絕色美女,可惜心中一直害羞,沒有主動親近她。絕色美女何 方神聖,讓瘋叔如此著迷? 名叫吻芳的她擁有魔鬼般身材,消滅了許多容易被騙的男人。她吻男人的同時能迷惑男人,也劫盡所有男人的財產。


吻芳主動走到瘋叔面前,她握著他的手問:「你..願不願意愛我?」瘋叔立刻答應:「最主要絕色美女下令,我一定接受!」他答應之後,吻芳立 刻主動親熱而且吻他一口,他立刻被吻芳的吻所迷惑。後來,她再問瘋叔  :「你覺得我..怎樣?」瘋叔的神情立刻興奮起來,說:「哇.. 從出生到現在,都沒有見過妳這種美女..因為妳的樣子,像仙女下凡般妖豔,美啊! 美啊!」吻芳突然舉起四指,要求瘋叔說:「愛我可以..但要答應我四個條件!第一,就是把你最愛的贈送給我! 第二,愛你時千萬不要說不! 第三,每晚都要來陪我! 第四,千萬不要公開渲染我和你的親密關係給別人知道! 當你公開渲染了,我就會立刻消失在你的面前,知道嗎?」瘋叔肯定地答:「好!..我..一定知道!..一定答應!」


不久,瘋叔立刻一句不滿也不敢說,把之前答應的事呈現起來。可是,瘋叔突然清醒起來,也向別人公開與吻芳的親密關係! 瘋叔公開之後,吻芳就突然消失。瘋叔後來才感到後悔,心想我為什麼要公開渲染呢? 但吻芳又突然出現他的眼前,說:「請原諒我吧!我是愛你的,但你千萬不要再我和你的關係公開渲染出去了!」瘋叔高興地說「好!我原諒你!相信我,我不會再 公開渲染了! 請相信我!」當吻芳再一次相信瘋叔後,她再把他的金銀珠寶全部骗走。當瘋叔再次清醒時,吻芳早已不知所踪。他苦得不能再,只能回到坐在當初認識吻芳的荷 園草地上,仰天長嘆地自問:「為什麼我會愛上一個壞情人!為什麼? ?」接著,他就高歌蘿記的名曲《壞情人》其中一句:「只想要壞情人 不必愛大半生 莫再等等等 就親親親親親 在懷內以外不必太認真! ! !」

落後的教育體制如何與時並進?

筆者剛開始先說一件事,就是在上周有篇文章中出現了其他原因,導致文字上出現少許錯誤,敬請大家多多見諒!現在,筆者就為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從前,有多家農戶特別喜歡餵鴨子,也特別喜歡玩選擇鴨子的遊戲。他們玩選擇鴨子遊戲的時候,最喜歡選擇聽話的鴨子,另外不會喜歡選擇不聽話的鴨子。餵鴨子,千萬不要以為很不容易,其實餵子是最容易的事,到底為什麼?因為不管怎樣餵,它們也會快高長大,也不會有任何反抗的舉動。可是在有一天最意想不到的是,部份鴨子突然勇於向農民宣戰。雖然在「戰爭」的過程中的鴨子能獲全勝,卻讓農民更為震怒。最終,這一群農民立刻把不聽話的鴨子盡屠宰。為什麼這一群農民要盡屠宰勇於宣戰的鴨子?還要任意選擇鴨子?   

現在覺得勇於獨立思考的教育,絕對沒有被當今所重視。以近來發生Rap歌的同學Gary被「勸喻」離校事件為例,雖然當事人有許多過錯,為什麼校方不能勇於寬恕容納?也許現在的教育不是「有教無類」嗎?當校方認為這名同學有許多問題就不教,絕對是錯誤的做法,也過於精英主義。也許學校有進退兩難的苦處,進一步令人感覺辦校不以教育為宗旨,退一步會令人感覺辦校確實不嚴厲。但希望校方要明白一點,不管進退有多麼難,紀律處分必須仍以教育為宗旨,紀律與教育必須達到平衡點。不可把學校以公司模式管理,也更不可忽視學生應有的權益。若果學校以公司模式管理,就會立刻失去原先擁有的教育作用。若果忽視學生應有的權益,未來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更不能做到如何獨立思考。   筆者在星期天參加了澳門青年動力舉辦的「動力論壇」。論壇的主題為「新時代的校生關係」。澳門理工學院社會工作課程講師梁啟賢先生指出:「澳門教育體制落後,跟不上時代。很難以想像四十多人一班的確難以教學,有些同學讀書甚至不背不安樂。還用這種制度,不知道會不會跟上知識型經濟。知不知道現在的同學讀書很悶,教育更與時代脫節。例如問唐朝是什麼?(某些學生就會答)糖水舖就有一間。」澳門的教育體制,的確跟不上時代,難以想像落後的教育體制如何與時並進?澳門教育體制的所有改革,不是只有一次「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咨詢」就能完成的。咨詢會成不成功,與真正的成效沒有必然關係。那麼澳門要怎樣的教育體制,才能與時並進?筆者認為第一是面對現存的教育問題,千萬不要視而不見。對現存問題視而不見,或者糊塗地過關,會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第二是面對教育體制的改革,千萬不要說而不做。目標雖然有時講得很理想化,咨詢資料有時收集得很完整化,但實現起來的時候就很難了。說而不做的後果,或者做得更差,受害的只有自己。第三是作為管理教育的機構面對任何糾紛時,千萬不要偏於評斷。若評斷其中一方是錯的,就會帶來許多不公平的結果。所以處理學校、教師、學生三方工作時,必須強調中立性。既不偏於學校、亦不偏於教師以及學生,以中立的態度處事才能解決問題。第四是學校面對學生提出的意見,千萬不要聽而不理,也千萬不要強硬控制。重申校園是民主教育的基地,千萬不要把校園視為一個小王國。同學們在小王國當中讀書,會使他們找不到任何讀書樂趣,也使他們更為愚昧、盲從。第五是促進師生關係,彼此了解對方,溝通方法也不要一成不變。最主要促進師生關係以後,教育氣氛才能實現快樂共融。   

今年在日本發生了九級大地震,引起最為嚴重的海嘯,也加上引發的火災和核洩漏事故而導致死傷無數,生態環境也被嚴重破壞。但日本人臨危不亂、捨己救人的精神讓許多人讚嘆,也讓筆者有所感動。但是不明白我國民眾為何要急於搶鹽?難怪澳亞衛視新聞曾報導某鹽店負責人說:「我們中國人連日本仔都不如,日本太糟糕也沒有什麼事。為什麼我們只是謠傳,你們都可以這樣做?………」從搶鹽一事,可以明白教育體制完善與否是多麼重要。因為現在的教育不只是求分數,而是提高一個民族公民意識的最好途徑,也是實現真正和諧社會的唯一途徑。 (去周本欄第七段小標題,應為「澳門思匯網絡」手民之誤,合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