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
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
不能忽視外地生留澳工作對澳門社會的影響
澳門博彩最前線與多個團體組成聯盟,並在昨午發起「保飯碗大遊行」遊行,逾五百名市民參加,反對外地來澳升學的大學生畢業後留澳工作。他們高舉「政府犧牲市民權益維持商人利益可恥」等標語,並高喊「外地生留澳、澳青無出路」、「溫水煮澳人、政策太平仁」、「外勞年輕化、薪酬納米化」等口號,澳門博彩最前線理事長楊晚亭表示,已把六千個市民的簽名交給政府。」(《五百人遊行 反對外地生留澳工作》,《正報》,二零一三年八月十二日) 觀察有關遊行的報道,可以瞭解到許多市民對外地生留澳工作不滿原因。
由於本人其他原因而未能參與這次遊行,但是對於外地生留澳工作問題的關注確實難以忽略,因為息息相關的緣故吧!另外感覺遊行口號富有文學藝術通俗化,這樣確實能表達到許多市民不滿心聲。例如「外地生留澳、澳青無出路」一句,應該是指讓高等院校外地學生留澳工作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澳門青年人。「溫水煮澳人、政策太平仁」一句,應該是指由於政策太過於平仁,首當其衝受到水深火熱影響的是澳門本地人。「外勞年輕化、薪酬納米化」一句,應該是指外勞人數的年齡不斷年輕化的同時,所有人得到的薪酬減少至納米化程度。這樣的話可想而知,許多市民對澳門未來就業情況所作擔憂絕對不是沒有理由,所以不能忽視外地生留澳工作對澳門社會的影響,希望政府當局和社會各界不能忽視這些民意。
由高等教育辦公室所寫的《二零一一∕二零一二年度澳門高等教育指標報告》,《二零一一∕二零一二年度澳門高等教育指標報告》當中的表一點八《二零一一∕二零一二學年澳門十所高等院校外地學生比率(按全日制、非全日制及整體學生人數計算)》,可以瞭解到二零一一∕二零一二學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總數有二萬六千二百一十七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外地學生合共有八千一百六十一人,佔整體學生人數百分之三十一點一。名為「愛澳門資料博物館」的新浪博客當中有個表列出二零一二年本澳高等教育學歷就業人口情況(萬人),可以瞭解到高等教育就業人口有九點二七,外地輸入高等教育就業人口有二點三五。外地輸入高等教育就業人口佔本澳高等教育學歷就業人口總數百分之三十四。從觀察有關數據可見,外地學生在澳門比例絕對不少。
故此本澳就業政策應先解決本地人就業為主,同時就業應以本地人才優先。本地人就業問題都未完全解決,就大量輸入外來人才,若果把問題放任不管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體現不了政府堅持以民為本的精神,也體現不了澳門社會和諧。這樣一說絕對不是否定高等院校外地學生的價值,也絕對不是歧視高等院校外地學生。雖然高等院校外地學生在澳門實習可以增加工作經驗可以理解,雖然統計暨普查局《二0一二就業調查》統計本澳失業人口沒有上升的趨勢。但是由於澳門地方不大是一個事實,人才就業發展問題上不能與其他特大城市可以比較,所以外地生畢業或實習之後應回到原居住地就業為主才好。
最近發現名為「愛澳門資料博物館」的新浪博客曾就外地生留澳工作撰寫文章,文章的題目為《換個角度看「外地生留澳」》。文章認為「事實上,筆者參加活動曾遇到一些內地來澳就讀並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他們因表現優異被本澳公司、事務所聘用。百分之三十的高比例,都沒有出現飯碗被搶走的問題,再增加一千人,也就是百分之四十的比例,會讓本澳年青人失去發展機會?」筆者不太認同文章指出觀點,這位作者某些單位或某行業內百分之三十有內地生,也不出現搶飯碗,推論其他單位行業,也應佔有30%或以上的外地生也不出現搶飯碗之情況,是不恰當的。因為某些行業沒有充足的澳人熟悉的工種工作,佔30%甚至90%也是可以容忍的,但一般澳人亦有能力優而為之的行業也讓外地生佔30%或以上,就不恰當了。
另外該位作者沒有一點居安思危,百分之三十或四十的比例不算高嗎?這樣可以讓人不去擔憂飯碗被搶走的問題嗎? 其次文章認為外地生留澳工作「可視為人才儲備之舉,與技術移民、外地雇員要有所區別」和「可作為兩地人才合作的載體,與經濟、民生合作相結合。」希望當局應做更多有關調查研究,調查出外地生留澳工作是否做到人才儲備機制可行性。因為實行有關人才儲備機制必須符合社會實際下推行,若不符合社會實際就絕對不能推行。同時必須注意的是捍衛本身權益與排外概念區分開,提倡兩地人才包容和合作絕對不是壞事,只是說兩地人才包容和合作同時千萬不要損害本地人的權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