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最新人教澳門高中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的錯漏,還有以下五點:
一, 把三皇五帝時代之前原始社會列為中國歷史一個時期
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第四頁至第六頁,形容三皇五帝時代開始之前的原始社會時期被列為中國歷史一個時期,例如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指「大約一萬年前,我國進入使用磨製石器的新石器時代」。其實是有問題的,這是由於當時原始社會還未有完全完整的國家政權概念,同時華夏文明還未完全形成起來。其實可以算是華夏文明的起源,但未至於是國家政權意識已開端,難以明白為何形容我國進入這一時期?可以改寫為當時生活在中華大陸上的遠古人類,已經進入使用磨製石器的新石器時代。發現多本文史工具書,都以黃帝為起點。《中外歷史年表》由翦伯贊主編,齊思和、劉啓戈、聶崇岐合編,一九五八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二零零八年中華書局出版此書的校訂本,以公元前二五五零年記述黃帝為起點。一九八六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當中的我國歷代紀元表,以黃帝為起點。已故台灣著名歷史學家柏楊所編《中國歷史年表》,雖以神話時代作始,但他說傳說時代(黃帝王朝)「較之神話時代,傳說時代的史料有容易被人們接受的真實感」。
二, 澳門納入中國版圖時間自相矛盾
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第四十三頁至第四十四頁,澳門納入中國版圖時間自相矛盾。第四十三頁指出「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就在此活動。」但是第四十四頁就指出「公元前二一四年,秦始皇統一嶺南,設置郡縣,澳門隸屬南海郡番禺縣。澳門由此正式納入中國版圖。」令人疑惑到底什麼時間才是正確?始終感覺後者正確,這是由於新石器時代時間範圍很廣,同時由於有國家政權概念之後才有領土概念。
三, 避提毛澤東時代初期政治運動負面後果
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只提及當時中國當局只有沒收官僚資本,筆者認為在中共當時絕對反對私有制存在背景下,難以相信當局只會沒收官僚資本。同時由於中共建國初期急進地推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例如土改、三反、五反等。嚴重侵犯許多個人的資本,導致許多人走難到港澳和其他國家之餘,還有許多被錯批受連累的人不是少眾。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就一點沒有提及這些急進地推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負面後果。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則是指「到一九五二年底,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人民生活水準有所提高。」感覺這段歷史被和諧化,完全看不出當時中共建國初期急進地推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有什麼負面之處。
四, 避提清朝高壓民族政策
記得香港出版的中國歷史教科書,曾經有教過清朝推行過高壓和懷柔民族政策。推行高壓政策目的,香港余振強紀念中學中國歷史研習室則指高壓政策目的是「鎮壓漢人的民族意識及反清復明的思想」。但是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則沒有提及,在這本歷史教科書第三十九頁,則是指「為了維護大一統,清朝一改明朝防禦策略,推行民族團結政策,對邊疆地區進行有效管理。」
五, 內容篇幅過於袖珍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國大陸出版和使用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也好,以及香港出版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也好,提及中國歷史起碼出版不止一本歷史教科書篇幅,為何澳門高中版袖珍成一本歷史教科書就可完全講述中國歷史?由於內容篇幅過於袖珍的緣故,導致中國和澳門歷史部份過於短少。許多中國或澳門有關重要人物和事件大多是沒有提及或點到即止,如果有的只有短短幾行的記述。例如明朝宦官亂政和清朝三藩之亂、貪官和珅等沒有出現在教科書當中,提及太平天國只有一小段。另外幾段話就概括了澳門古代史。其實這些歷史,看不出可以被和諧的理由。由於內容篇幅過於袖珍,使中國或澳門歷史過於零碎。
另外初一版上下兩冊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也出現類似情況,這兩本初一版教科書當中每一章節的最後,只有一小段的澳門古今介紹和相關活動題目。社會各界經常不同場合提倡為融入大灣區,要加強大灣區各地互相學習。廣州歷史一直以來都可以被專門出版一本歷史教科書,為什麼澳門歷史就插入中國歷史教科書當中,導致教學內容少這麼多?
總結
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的近現當代歷史觀,其實與中國大陸的中國歷史教科書是一致的。即是以中國共產黨的立場為出發點,記錄中國歷史如何發展。例如書中形容中國共產黨成立和鬧革命事蹟如何偉大,中共每一佔領中華民國地方都以解放某地來形容等。這是由於中國大陸人民教育出版社有份出版的原因,因此不感覺驚奇。
不過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從書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及統一。例如書的開頭就是第一單元: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與發展,結尾就是探究活動:從漢字的發展看祖國的統一。這些內容不斷向同學們灌輸如果國家不統一就會亂。國家是否統一各有利弊之處,應該開放給百姓討論。元代和清代的統一皇朝是否屬於中國歷史一個時期,也是社會上一個爭議之處。因此當局一直強調國家是屬於人民的話,為何人民沒有發言權利對國家是否統一表達意見? 由此看來加強學生對中國和澳門的認識,不應該只局限於重視官方出版教材上,民間應該多製作更多有趣實體書和網上讀物普及歷史。
Categories
▼
2018年11月29日星期四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最新人教澳門高中版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十大錯漏(上)
由中國大陸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澳門教育暨青年局合編的澳門最新中國歷史教科書,正式在今年出版和正式使用。最近得到一位朋友的提醒,才得知澳門最新中國歷史教科書早已有得買了,所以即刻第二天就首先購買一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去望一望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到底編成甚麼樣子。望清楚這本所謂中國歷史教科書後,感覺大失所望。為甚麼這麼多中國大陸和澳門的機構、學校、專業人士協助編成的書,都會編成這樣子?本文分為十大錯漏,以批評這本具有洗腦愛共成份的書。
一, 粉飾現在中國和澳門太平
在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第一百三十五頁至第一百五十四頁,特別大的內容篇幅去形容中國現代化有甚麼建設成就,例如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還有科教體事業重大成就、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等。就是報喜不報憂,沒有提及中國面臨人權問題、領土爭議問題、少數民族問題、與其他國家貿易爭議問題等。特別大的內容篇幅去形容澳門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還說「澳門回歸以來,社會和諧穩定,不同族群和睦相處,多元文化共同發展。居民實現充分就業,生活水準持續提高,基本養老保障和醫療衛生保健體系全面覆蓋,人均壽命居世界前列。~~當今的澳門,已基本實現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就是報喜不報憂,沒有提及澳門面臨澳門高度自治權、普選、住屋、交通、醫療、文化、教育等社會問題。這種論調完全不利學生全面瞭解中國和澳門的現在情况。
二,避提中國和澳門重大歷史事件
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許多中國和澳門重大歷史事件都被忽略。當中中國歷史部份沒有提及中蘇珍寶島爭議、一九七九年中越戰爭、六四事件。澳門歷史部份沒有提及當時葡萄牙人如何勾結本地商人、假冒他國、賄賂官員才能在澳門開展貿易過程、黃賭毒行業在澳門發展歷史、五二九捷成事件、一九五二年關閘事件、越南難民問題等。一二三事件雖然有提及,但只是只有一小段略略提及。感覺有點避重就輕。
三,避提毛澤東錯誤發動「文革」
雖然在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第一百二十四頁至第一百二十五頁,都有提及「文革」對中國國家和人民的禍害。但是就不知道甚麽原因,沒有仔細提及「文革」發生的歷史背景事件、「文革」期間武鬥事件、紅衛兵破壞中國各地文物,也避提毛澤東錯誤發動「文革」。「文革」結束之後理應吸取歷史教訓,而不是避提歷史問題,而不讓百姓知道。
四,避提中華民國播遷台灣歷史
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在第一百頁講述中共佔領南京,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大陸統治之後,卻沒有對中華民國播遷台灣後的歷史進行講述。中共一直聲稱堅持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但爲何其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則沒有提及兩蔣在台如何活動,也沒有台灣曾經有哪些重大的民主和民生建設?這種中國歷史教科書,完全不利學生完全瞭解兩岸時局的全貌,也不利學生對台灣的認識。
五,過於強調中共在抗日戰爭作用
在這本最新人教澳門版中國歷史教科書(高中年級)第八十七頁至第九十四頁,大量篇幅講述中共在抗日戰爭曾經發生事蹟,更甚的在第九十二頁至第九十三頁,大量講述中共曾經在抗日根據地,推行過所謂大力推進民主政治的舉措。論古說今,可惜現在中國大陸和港澳領導人還沒有完全可以普選產生。至於中華民國軍隊如何英勇抗日,則沒有大量篇幅介紹。中華民國軍隊對抗日戰爭也有功勞,應該也加以講述。其實這樣篡改歷史教科書做法,令到中國批評日本如何篡改歷史教科書的說服力就大為降低了。
(因文章篇幅所限,下期再續)
2018年11月16日星期五
越南難民與澳門
有關越南難民與澳門的這個話題,在澳門和各地鮮有提及,有關原始和研究文獻也好少。很榮幸的是,澳門一八四四攝影藝術空間(簡稱 一八四四)邀請到澳門資深攝影者陳永漢先生,於十月三十日到十二月十四日,在一八四四舉辦其個人展覽:《 越南難民在澳——陳永漢攝影展》。澳門一八四四攝影藝術空間(簡稱 一八四四)做得非常好,能提供空間給攝影藝術發燒友有個展覽作品的空間。這個活動舉辦的意義,在於讓更多人了解越南難民在澳門當年如何維持生活,讓更多人了解澳門和越南之間的關係。
其展覽內容如展覽簡介所說,「展出四十二張七十至八十年代越南船民在澳門的境況,反映當時越南難民的生存條件,其衛生、飲食環境、生活狀態和臨時聚居地的情形,以及記載著當時社會流動人口所延伸出的另類景象,同時亦記錄了澳門曾為難民收容區之一的歷史片刻。照片所記錄的情境多為難民的生活時刻和環境,當中包括船民抵達澳門岸邊時接受檢查的情況、臨時搭建的居住棚、難民營和衛生間等等。」隨著當年澳門九澳難民營的關閉和大量越南難民被遣返,這一些與越南難民有關的民生境況成為歷史記憶碎片。不過這不代表越南人及其越南文化從此在澳門消失,其實還有少量以越南為國籍或出生地人口在澳門定居。按照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在二零一六年中期人口統計所指,二零一六年以越南為國籍人口共有四百九十四人,二零一六年以越南為出生地人口共有八百七十七人。
越南難民大量到達澳門生活的歷史背景。首先在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越南,不斷爆發內戰,同時中越兩國在邊境上於一九七九年也互相較量過。大量越南難民不斷坐船到外國走難。其次就是澳葡政府獨特的人口政策。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二十世紀末,澳葡政府曾經大量收容世界各地難民。一九六零年十月二十九日,《公報》第四十四期第四三二零一號法令,通過於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在日內瓦簽署的《關於難民地位公約》以加入該公約。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即一九八四年,澳葡政府拒絕成為越南難民的第一收容港,並在其他國家和聯合國的協助下,將滯留的越南難民遣送出境。澳門《大眾報》在一九八八年報載,九澳越南難民營留澳越難民有四百一十七名難民的目標均求移居外國。於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八日成立的九澳越南難民營,最終在一九九一年七月十日正式關閉,在一九七七年被任命為聯合國難民署駐澳門代表的莫慶恩神父,於九澳越南難民營關閉不久表示百五難民將獲安置他國。莫慶恩神父在一九九二年初獲英女王授勳嘉獎從事救濟越南難民工作,最後在二零一三年六月十七日於澳門鏡湖醫院病逝。九澳越南難民營原址,則是現在為向團體提供營地租借及訓練服務的鮑思高青年村。
按照展覽簡介介紹,陳永漢曾經在一九八零年做過大眾報攝影記者,曾經在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三年做過華僑報記者 ,曾經在一九八零年做過政府旅遊司攝影師,曾經在一九八七年做過澳廣視攝影師,曾經在一九九二年做過TVB駐澳門攝影記者 ,曾經在一九九三年和二零一六年做過香港有線電視駐澳門攝影記者。一定還有拍攝過許多澳門八十年代至今的新聞鏡頭和城市變遷照片,筆者多次觀看他FB,知道他拍攝過許多這樣珍貴的照片。希望陳永漢的攝影作品在未來有更多機會參展。
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二十世紀中葡澳門關閘邊境一些舊聞
中葡關閘邊境雖一關之隔,可是在二十世紀以來經歷了不同的歷史背景時期,曾經發生一些舊聞。由於文章篇幅有限,只能以精選述評。
中葡關閘邊境在二十世紀,經歷了不同的時期。一九零一年至一九一一年,中國大陸是為清代光緒和宣統年間,澳門是為葡萄牙布拉干薩-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卡洛斯一世和曼努埃爾二世時期和第一共和國時期,同時歷任六任澳督。一九一二年至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是為中華民國時期,澳門是為葡萄牙第一共和國時期和軍人政府時期,同時歷任十三任澳督(包括政務委員會)。
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大陸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澳門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之前曾經歷經葡萄牙軍人政府時期,其後是一九七四年之後民主化時期,同時歷任十一任澳督。一九九九年之後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成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特首取代澳督一職。
中葡關閘邊境在二十世紀曾經是重要軍事要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期間,葡屬澳門屬於中立地區,中國大陸居民以及香港居民爲了躲避戰火,不斷遷居澳門。中葡關閘邊境成為難民陸路到澳門必經之路,不過也危險重重。按照新加坡《南洋商報》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十四日報載,《寇積極阻斷海道/四邑澳門交通斷絕由澳至石岐亦受嚴格限制/各運輸機關多受打擊倒閉》。駐守石岐的日軍,因害怕遊擊隊攻擊而推行戒嚴,一度傳封鎖岐關路。由於下午五點起即時禁止所有車輛通過,所以當時所有當時車輛趕在下午五點前通過。澳門關閘也提前在下午五點關閉。當時每日未到黃昏,關閘附近陸路交通斷絕,當時只有小艇來往。
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二年,中葡邊境曾經多次發生嚴重軍事衝突。按照《珠海市誌》和趙豔珍所著珠澳關係史話(珠海人文風物叢書),施白蒂著、思磊譯,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 (一九五零-一九八八)所記載。一九五零年三月六日,澳葡軍射擊中國海關「星海」號緝私艇,水手石成基受傷。一九五一年十月至十一月期間,澳葡政府與中國大陸發生挑畔摩擦四十九起。
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澳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邊界關閘附近發生武裝對抗,並錯誤地也把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艘砲艇和澳門水警稽查隊一艘快艇捲入。事件起因是駐守闢閘附近的中國士兵向一艘據稱闖入中國水域的漁船開火。另一方面,迅速趕到事件現場附近的中國砲艇上的成員認爲受到在鄰近遊弋的澳門水警稽查隊快艇襲繫。此種混亂情
况導致雙方交火(參閱飛南迪M. S. 之《綱要》專文)。到了一九五二年七月至八月,中葡關閘邊境再次發生嚴重軍事衝突。最終在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澳葡政府與中國方面簽署協議,結束多次邊界衝突。經談判,葡方同意哨崗移至原來位置,賠償中國損失人民幣四萬四千三百七十三元三角。
况導致雙方交火(參閱飛南迪M. S. 之《綱要》專文)。到了一九五二年七月至八月,中葡關閘邊境再次發生嚴重軍事衝突。最終在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澳葡政府與中國方面簽署協議,結束多次邊界衝突。經談判,葡方同意哨崗移至原來位置,賠償中國損失人民幣四萬四千三百七十三元三角。
中葡關閘邊境附近建設在二十世紀曾經有一段故事。按照澳洲《民國報》在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七日報載,中葡因為花園問題曾經有一段小風波,事緣澳葡侵越邊界,在關閘以外建小花園引起爭議。後來澳葡與中國廣東省政府多方交涉後,澳葡最終決定拆除。不過按照香港《工商日報》在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二日報載,當時中共當局按照澳葡關閘式樣,在澳門關閘附近興建新閘。這項工程沒有太大爭議,這是由於工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管治範圍內進行。
2018年11月2日星期五
港珠澳大橋開通運作初期初探
港珠澳大橋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四日的正式開通,雖然是一個港珠澳往來交通的新開始,但是港珠澳大橋開通運作初期也問題多多。因為涉及整個大灣區民生與未來發展,港珠澳大橋如何運作都是值得討論的話題。近來港珠澳大橋開通運作初期有幾個問題。首先就是處理人流過多與等候穿梭巴士難的問題。可根據有線新聞 i-Cable News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九日所載:「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區大批旅客黃昏起排隊,等候乘搭穿梭及過境巴士前往珠海或澳門,有旅客指等了兩小時還未上到車,亦有人鼓躁,運輸署指營辦商有加班疏導乘客。入境處指截至晚上八時,全日有近六萬七千人次出入境,是大橋開通以來最高。」
發覺許多人都有個怪現象,就是許多新鮮事物一出現,就不斷有人衝過去參觀。俗話一點說就是貪新鮮,在澳門大潭山新建的纜車如是,港珠澳大橋也如是,其實筆者也想試一試利用港珠澳大橋去香港。相信新鮮味過後,同時可能許多人回流坐船的情況下,港珠澳大橋人流可能沒有現在這麼多人。不過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因應當日實際情況,而決定是否增加車輛數量和增加班次,去處理人流過多與等候穿梭巴士難的問題。人流過多與等候穿梭巴士難,自然影響許多人坐穿梭巴士到港珠澳的意欲。
其次就是車流的問題。可根據《蘋果日報》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所載「港珠澳大橋自上周三通車起,使用大橋的車流量持續低迷。今日截至下午六時,大橋總車流為二千零八十車次,其中往香港方向總車流一千零十四架次,往珠澳方向總車流一千零六十六架次。各類行經大橋的汽車之中,仍以大橋穿梭巴及過境巴士最多,有一千二百九十二架次;其次是小型車輛,有七百六十九架次;至於貨車則有十四架次;貨櫃車則終於「破蛋」有一架次。港府二零零八年為興建大橋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曾指大橋於通車初期,日均車流量估計可達九千二百至一萬四千架次,即使以最低的目標車流量計算,大橋車流量只及當年預測的百分之二十四點一。造價近二千億元的大橋,促進人流及物流效益表現暫時仍為疑問。」
港珠澳大橋使用大橋的車流量持續低迷原因,可能是由於許多人還不了解港珠澳大橋如何使用。仍以大橋穿梭巴及過境巴士最多是當然,這是由於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以港珠澳大橋為名的旅行團越來越多。也若許車輛經過港珠澳大橋的需求,沒有預期想像的多。
第三就是港珠澳大橋與環境問題。可根據《立場新聞》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所載「港珠澳大橋星期三通車,中港官方一直大力推銷,中國官方《人民日報》今日再在頭版發表報道,指大橋建設在包括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就高不就低」,各項環保措施「史無前例」,「港珠澳大橋實現了環境「零污染」和中華白海豚「零傷亡」,並稱大橋兌現「世紀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承諾。報道又指在大橋通車當日,有五條中華白海豚「造訪」,「它們向著大橋慶典現場方向躍海而出,騰空起舞,上演婀娜多姿的「海上芭蕾」。但由大橋始建至今,香港環保團體一直批評大橋工程會影響中華白海豚生境,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早前就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指,中華白海豚的數量由二零一二年的八十條,大幅減少至現時的四十七條。」
中國官方《人民日報》這種新聞實在令人驚訝,竟然說港珠澳大橋實現了環境「零污染」和中華白海豚「零傷亡」,還說大橋通車當日有五條中華白海豚「造訪」。對於港珠澳大橋是否實現環境「零污染」,是否中華白海豚「零傷亡」,必須有足夠科學數據和環境觀察去確定,而不是看著照片說沒有就沒有。中華白海豚的數量按照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提供數字的確減少了,三地當局應該推行一些措施保護環境。
發覺許多人都有個怪現象,就是許多新鮮事物一出現,就不斷有人衝過去參觀。俗話一點說就是貪新鮮,在澳門大潭山新建的纜車如是,港珠澳大橋也如是,其實筆者也想試一試利用港珠澳大橋去香港。相信新鮮味過後,同時可能許多人回流坐船的情況下,港珠澳大橋人流可能沒有現在這麼多人。不過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因應當日實際情況,而決定是否增加車輛數量和增加班次,去處理人流過多與等候穿梭巴士難的問題。人流過多與等候穿梭巴士難,自然影響許多人坐穿梭巴士到港珠澳的意欲。
其次就是車流的問題。可根據《蘋果日報》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所載「港珠澳大橋自上周三通車起,使用大橋的車流量持續低迷。今日截至下午六時,大橋總車流為二千零八十車次,其中往香港方向總車流一千零十四架次,往珠澳方向總車流一千零六十六架次。各類行經大橋的汽車之中,仍以大橋穿梭巴及過境巴士最多,有一千二百九十二架次;其次是小型車輛,有七百六十九架次;至於貨車則有十四架次;貨櫃車則終於「破蛋」有一架次。港府二零零八年為興建大橋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曾指大橋於通車初期,日均車流量估計可達九千二百至一萬四千架次,即使以最低的目標車流量計算,大橋車流量只及當年預測的百分之二十四點一。造價近二千億元的大橋,促進人流及物流效益表現暫時仍為疑問。」
港珠澳大橋使用大橋的車流量持續低迷原因,可能是由於許多人還不了解港珠澳大橋如何使用。仍以大橋穿梭巴及過境巴士最多是當然,這是由於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以港珠澳大橋為名的旅行團越來越多。也若許車輛經過港珠澳大橋的需求,沒有預期想像的多。
第三就是港珠澳大橋與環境問題。可根據《立場新聞》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所載「港珠澳大橋星期三通車,中港官方一直大力推銷,中國官方《人民日報》今日再在頭版發表報道,指大橋建設在包括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就高不就低」,各項環保措施「史無前例」,「港珠澳大橋實現了環境「零污染」和中華白海豚「零傷亡」,並稱大橋兌現「世紀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承諾。報道又指在大橋通車當日,有五條中華白海豚「造訪」,「它們向著大橋慶典現場方向躍海而出,騰空起舞,上演婀娜多姿的「海上芭蕾」。但由大橋始建至今,香港環保團體一直批評大橋工程會影響中華白海豚生境,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早前就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指,中華白海豚的數量由二零一二年的八十條,大幅減少至現時的四十七條。」
中國官方《人民日報》這種新聞實在令人驚訝,竟然說港珠澳大橋實現了環境「零污染」和中華白海豚「零傷亡」,還說大橋通車當日有五條中華白海豚「造訪」。對於港珠澳大橋是否實現環境「零污染」,是否中華白海豚「零傷亡」,必須有足夠科學數據和環境觀察去確定,而不是看著照片說沒有就沒有。中華白海豚的數量按照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提供數字的確減少了,三地當局應該推行一些措施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