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18年11月2日星期五

港珠澳大橋開通運作初期初探

  港珠澳大橋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四日的正式開通,雖然是一個港珠澳往來交通的新開始,但是港珠澳大橋開通運作初期也問題多多。因為涉及整個大灣區民生與未來發展,港珠澳大橋如何運作都是值得討論的話題。近來港珠澳大橋開通運作初期有幾個問題。首先就是處理人流過多與等候穿梭巴士難的問題。可根據有線新聞 i-Cable News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九日所載:「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區大批旅客黃昏起排隊,等候乘搭穿梭及過境巴士前往珠海或澳門,有旅客指等了兩小時還未上到車,亦有人鼓躁,運輸署指營辦商有加班疏導乘客。入境處指截至晚上八時,全日有近六萬七千人次出入境,是大橋開通以來最高。」

  發覺許多人都有個怪現象,就是許多新鮮事物一出現,就不斷有人衝過去參觀。俗話一點說就是貪新鮮,在澳門大潭山新建的纜車如是,港珠澳大橋也如是,其實筆者也想試一試利用港珠澳大橋去香港。相信新鮮味過後,同時可能許多人回流坐船的情況下,港珠澳大橋人流可能沒有現在這麼多人。不過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因應當日實際情況,而決定是否增加車輛數量和增加班次,去處理人流過多與等候穿梭巴士難的問題。人流過多與等候穿梭巴士難,自然影響許多人坐穿梭巴士到港珠澳的意欲。

  其次就是車流的問題。可根據《蘋果日報》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所載「港珠澳大橋自上周三通車起,使用大橋的車流量持續低迷。今日截至下午六時,大橋總車流為二千零八十車次,其中往香港方向總車流一千零十四架次,往珠澳方向總車流一千零六十六架次。各類行經大橋的汽車之中,仍以大橋穿梭巴及過境巴士最多,有一千二百九十二架次;其次是小型車輛,有七百六十九架次;至於貨車則有十四架次;貨櫃車則終於「破蛋」有一架次。港府二零零八年為興建大橋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曾指大橋於通車初期,日均車流量估計可達九千二百至一萬四千架次,即使以最低的目標車流量計算,大橋車流量只及當年預測的百分之二十四點一。造價近二千億元的大橋,促進人流及物流效益表現暫時仍為疑問。」

  港珠澳大橋使用大橋的車流量持續低迷原因,可能是由於許多人還不了解港珠澳大橋如何使用。仍以大橋穿梭巴及過境巴士最多是當然,這是由於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以港珠澳大橋為名的旅行團越來越多。也若許車輛經過港珠澳大橋的需求,沒有預期想像的多。

  第三就是港珠澳大橋與環境問題。可根據《立場新聞》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所載「港珠澳大橋星期三通車,中港官方一直大力推銷,中國官方《人民日報》今日再在頭版發表報道,指大橋建設在包括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就高不就低」,各項環保措施「史無前例」,「港珠澳大橋實現了環境「零污染」和中華白海豚「零傷亡」,並稱大橋兌現「世紀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承諾。報道又指在大橋通車當日,有五條中華白海豚「造訪」,「它們向著大橋慶典現場方向躍海而出,騰空起舞,上演婀娜多姿的「海上芭蕾」。但由大橋始建至今,香港環保團體一直批評大橋工程會影響中華白海豚生境,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早前就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指,中華白海豚的數量由二零一二年的八十條,大幅減少至現時的四十七條。」

  中國官方《人民日報》這種新聞實在令人驚訝,竟然說港珠澳大橋實現了環境「零污染」和中華白海豚「零傷亡」,還說大橋通車當日有五條中華白海豚「造訪」。對於港珠澳大橋是否實現環境「零污染」,是否中華白海豚「零傷亡」,必須有足夠科學數據和環境觀察去確定,而不是看著照片說沒有就沒有。中華白海豚的數量按照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提供數字的確減少了,三地當局應該推行一些措施保護環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