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
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
應加強定期修護澳門友誼大橋
近日有網友在Facebook分享了幾張澳門友誼大橋一橋段出現裂縫的照片,因而引起許多網友的恐慌。其後這件事也刊登上澳門的各大傳媒廣為報道,例如根據報載:「交通事務局表示,友誼大橋澳門往氹仔方向水塘入口引橋路面出現裂縫,今(十)日晚上七時將開展緊急維修工程,需時約七小時。屆時友誼大馬路進入友誼大橋引橋將臨時封閉,駕駛者可使用友誼橋大馬路進入友誼橋大橋往氹仔,或改使用西灣大橋往氹仔。另外,往氹仔的五十六及AP一路線巴士改道行駛,期間停靠站點維持不變。」﹙澳門《力報》,《友誼大橋引橋現裂縫 今晚七時臨時封閉緊急維修》,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十日﹚
觀看澳門《力報》有關中葡友誼大橋報道,了解到原來在友誼大橋澳門往氹仔方向水塘入口引橋路面出現裂縫,當局就即刻將友誼大馬路進入友誼大橋引橋作臨時封閉,對友誼大橋此橋段作緊急維修。當局在這件事這麼快的處理反應,算是非常之意外,未至於視網友帖文是謡言而封鎖新聞消息,體現當局對友誼大橋安全問題的重視。
不過後來見到有些網友在Facebook,再次分享了幾張當局為澳門友誼大橋緊急維修的新聞照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見到當局為澳門友誼大橋緊急維修程序太過簡單也過快,因而使許多網友恐慌澳門友誼大橋未來的行車安全。其實引橋出現裂縫不是小問題,應該參考鄰近城市如廣州海珠橋如何修建,對友誼大橋進行長時間大範圍修建工作,不適宜只在裂縫橋面涂上泥土而了事。其次對友誼大橋必須推行一個長期有效檢修機制,加強定期修護,防範於未然。
回顧一下友誼大橋建橋至通車的歷史。參考一九九三年出版的《澳門日報創刊三十五周年紀念特刊:澳門手册》和澳門基金會出版的《澳門百科全書》所記錄。在一九八九年十月,當時澳葡文禮治政府就選定新大橋設計方案,隨後承包合約批給一家葡資集團公司,合約於一九九零年一月十二日正式簽署,當時所定工程費用為三億七千多萬元。友誼大橋於一九九零年八月十八日動工,一九九一年夏天在建橋期間,發現海床有大面積風化岩,因而形成樁柱等問題而出現進度延緩。承建商增聘一香港公司分包打椿工程,與原來中資分包商合作。一九九四年三月落成並正式通車。
有點不太明白的是文友未熄在Facebook發表有關友誼大橋的言論,他指「友誼橋係葡國佬留低,點解無人怪殖民地政府?#解殖 #歷史化」他這段言論引起許多網友的爭議,爭議點在於為何把友誼大橋責任只推卸給澳葡政府?從以上友誼大橋的建橋歷史可見,友誼大橋已經開通二十五年。加上澳門回歸中國之後,友誼大橋不再屬於殖民地政府。澳門特區政府其實有維護友誼大橋的不可推卸責任。再加上友誼大橋通車二十五年來,澳門居民車輛數量和大橋車流量比以往多了許多倍。故此將友誼大橋問題責任推卸給殖民地政府,是非常難以說得過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