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對《澳門青年政策(二零二一-二零三零)》的四點意見
更改澳門地名名稱的分類
地名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地名命名的變化也印證城市的變遷。由於社會政治的變革,市區發展的轉變等原因,許多地名因更改而消失。澳門地名更改名稱的理由也分為許多種類。我們就從澳門市政署澳門街道網、澳門《華僑報》和澳門政府公報的資料,去了解澳門地名歷年來變更名稱之趣。
首先第一類是由於政治變革而變更澳門地名。參考施白蒂著、金國平譯的《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一九零零-一九四九)》。在一九一一年七月十四日,更改與王朝有關的街道及公共建築名稱。在一九一五年的一月十六日,氹仔鎭上當時叫「皇家新街」的街道易名爲「新街」。(參見第三期《政府公報》)。「薩拉沙博士大馬路」(AVENIDA DO DR OLIVEIRA SALAZAR)是由南灣舊法院對面起經外港全部堤邊至馬揸度博士大馬路卽漁翁街附近止。一九七四年「四·二五」革命之後,此馬路改名為「友誼大馬路」(Avenida da Amizade)。自從葡萄牙總統蘇亞利斯在1989年訪問澳門之後,市政廳又把該馬路的西南端瀕臨南灣的一段,就另外命名為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Avenida Doutor Mário Soa
第二類是由於市區發展的變革而變更澳門地名。反映昔日村落式小漁港的街名,已幾乎不復見。例如「花支里」、「林家三圍」、「龍田村街」、「龍田村街」。「鄭觀應大馬路」(Avenida Zheng Guang Ying)位於新口岸新填海區,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命名以紀念鄭觀應。澳門主權移交至中國後,因「鄭觀應大馬路」原路段興建永利和美高梅酒店,當時澳門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於於二零零七年九月七日會議議決取消「鄭觀應大馬路」、「愛華麗街」、「戴維拉街」及「南灣湖巷」之公共街道名稱,其載於澳門市街道及其他地方名冊編號分別為一九二一、一九二九、一九五一及一九八三號。同時於二零零七年年十月十七日刊登二零零七年第廿一期第二組政府公報。
第三類是澳門地名因意識不良而被改名。遺産學會所出版《一八七四年澳門市公共街道命名册》上,其中「歌女巷」、「猪仔巷」、「鴉片巷」、「蚊子巷」、「賊仔巷」等在一九零五年街道名册中消失。這是由於歌女、猪仔、鴉片、蚊子、賊仔等用字令人反感,所以被當局刪除。
第四類是澳門地名因音譯或詞義不吉利而被改名。由鵝眉街通往水手東街至下環街的「千年利街」,原名叫「黑姪巷」(Travessa do Hospital dos Gatos)。由於又「黑」又「窒」而很不太受街坊接受的多難聽街名。澳門政府在1974年6月為紀念畫家喬治‧錢納利而後來改名為「千年利街」(Rua George Chinnery)。南灣區的美麗街最早見於1869年7月26日《澳門地捫憲報》,早年原名為「近西街」,由於「近西」在華人習俗當中認為不吉利,有關當局在1968年8月27日就把它改為「美麗街」(Rua Formosa)。高士德馬路(Avenida de Horta e Costa)中文原來譯作柯高馬路,後因「柯高」二字粵語音聽起來不雅 (痾膏),方改為今名。由華士古達伽馬花園通往南灣嘉思欄花園的「東望洋新街」原名「白頭新街」,由於「白頭」在華人習俗當中認為不吉利,有關當局在1941年就把它改為「東望洋新街」(Rua Nova à Guia)。
第五類是澳門地名因紀念名人而更改。澳門市政委員會在1955年10月14日佈告,於是年9月21日及10月12日平常會議議决,將後開街道名稱,其中予以確定將當時現有之「竹室橫街」,改名為「高可寧紳士街」(Rua Do Comendador Kou Hó Neng)。澳門市政委員會主席高甸玉茲將本佈告譯漢,刊登澳門政府公報並標貼週知此佈。澳門市政廳在1989年5月12日及19日議决街道命名「香山廣塲」(香山公園),後來為紀念在1983年辭世的華人領袖何賢紳士而於1996年11月更名為「何賢公園」9Jardim Comendador Ho Yin)。
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
淺論澳門二零二一年度經濟財政施政方針
黃霑澳門情懷
圖片說明:
1,香港青年廣場在2014年8月19日至10月22日舉行「滄海一聲笑」黃霑回顧展當中黃霑像,由建燁當年親赴香港拍攝。
2,由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在2019年11月16日主辦「活現黃霑,重行深水埗」活動講座,圖為主講者吳俊雄先生,由建燁拍攝。
3,在2012年8月赴澳演出的音樂劇《大家樂》眾演員親筆簽名,其中有黃霑女兒黃宇詩親筆簽名,由建燁在該節目演出後現場索取。
一,黃霑其人
黃霑,英語:James Wong Jum-sum。1941年3月18日生於廣州,2004年11月24日因肺癌逝世,終年63歲。祖籍番禺沙頭,1949年隨家人逃難至當時還算是英屬的香港定居。原名黃湛森,表字亦芹,另有筆名劉傑、陸郎、不文沾、詹嘯、久流、鐵樹等,自稱係出梁門(梁小中門下)。他未屆「而立」就被讀者稱呼為「霑叔」。
是華人資深的作曲家和填詞人,投身樂壇已有數十載,他筆下作品超過千首,在港中台三地獲獎甚豐;他同時身兼廣告人、作家、藝人等多種身份,被視為香港跨媒體人物;同時他與金庸、倪匡、蔡瀾一起,被傳媒冠以「香港四大才子」之名譽。
黃霑博聞強記,同時也擅長於思考運用。創作和為人處事之風百無禁忌,時有驚人之作和之語。他自稱站立「反共」和追求民主自由,晚年也認同回歸和支持維護國家安全法。他既愛我大中華,也熱愛香港本土。年輕時成為天主教徒,晚年則專修佛經。
二,黃霑與澳門有關歷年來活動
二. 一 黃霑在澳門歷年作嘉賓的活動
由「希爾頓」香烟主辦之「濠江大抽奬」,一九八四年一月廿五日下午三時十五分假座凱悅酒店氹仔廳舉行第一次抽奬,邀請香港無線電視名歌星梅艷芳專程來澳主持抽奬,並由黃霑担任司儀。(澳門華僑報 1984.1.26)
由國際希爾頓名烟專為澳門食家舉辦的「濠江大抽奬」,第二次抽奬於一九八四年十月廿九日在本澳怡東酒店舉行,並邀得香港影視紅星翁靜晶小姐親自來澳主持抽奬,並由黃霑及本澳報界知名人士到塲監督。(澳門華僑報 1984.10.27)
二.二 黃霑講座活動
澳門中華總商會靑年委員會工商業部,在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四日晚七時假座氹仔凱悅酒店舉辦商業講座,邀請香港影視及廣吿界知名人士黃霑主講「廣吿對商業之影响」。二百多名靑年工商界人士出席聽講。(澳門華僑報 1984.12.5)
華南師範大學中文專業澳門班同學會為了豐富會員和同學的文化活動,於一九九八年七月四日至五日,組織會員及文學愛好者前往香港參加第二屆香港文學節活動。其中一九九八年七月四日下午五時至六時有由林夕和黃霑主持《塡詞》講座。(澳門華僑報 1998.6.24)
二.三 黃霑在澳門演出
澳門文化中心於二千年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邀請香港「春天舞台」蒞澳演出經典鬧劇《蝦碌戲班》,由鍾景輝先生親自執導,演員包括:黃霑、許冠英、盧俊豪、羅冠蘭、蘇玉華、劉雅麗、丁家湘、邵美君、柳文興。(澳門華僑報 2000.7.19)黃霑、許冠英已先後離世。
二. 四 黃霑暢遊澳門
施南生組新藝城聖誕旅行團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去澳門過節,黃霑負責船票和住宿,團員有狄龍、陶敏明夫婦、徐克、施南生夫婦、黃霑、林燕妮、吳宇森、林青霞、張艾嘉、麥嘉夫婦、石天等,抵澳入住凱悅酒店。(華僑日報, 1986-12-20)
香港無線電視「花弗新世界」主持黃霑及曾華倩在一九九五年九月到澳門品嚐地道澳門美食及在總統套房内拍攝花弗出位地帶。該節目於是年十月二日晚上十時播出。(澳門華僑報 1995.9.29)
在澳門龍華茶樓和觀光塔,可以找到有黃霑的照片。龍華茶樓的照片,是黃霑與龍華茶樓老闆的合照。黃霑什麼時候上過龍華茶樓飲茶,就很難考證,因為照片上沒有標示日期。黃霑上觀光塔玩樂則是二零零三年。記得筆者上過觀光塔,見到觀光塔有張黃霑照片。在照片當中,黃霑穿著救生衣在觀光塔最高處行走。他在其照片當中親筆簽名並寫上感言,感慨在觀光塔最高處行走「嚇到飆尿」。還寫上時間,該時間就是二零零三年。從觀看這些照片當中,可見黃霑性情既樂於傳統懷舊,也樂於創新刺激。
二.五 黃霑為澳門團體歷年創作
由《澳門日報》讀者慈善基金會在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日主辦的第一屆「公益金百萬行」。(施白蒂: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 (1950-1988) 黃霑為澳門公益金百萬行寫主題曲《為公益,向前行》。黃霑應邀之後全情投入創作,同時義務譜曲和填詞而未收分文。(《澳門日報》2004.11.25)
美亞管理顧問公司邀得香港名音樂人黃霑在一九九四年七月特別為淸潔運動創作了一首主題曲「我的家在澳門」,此曲用作為整個運動的「主旋律」。市政廳在在一九九四年七月三十一日晚八時在新花園泳池舉行「淸潔澳門水上嘉年華」。澳門靑年協會歌詠團的幾位小歌星演唱由黃霑作曲的「我的家在澳門」,爲嘉年華會揭開了序幕。(澳門華僑報 1994.7.29 1994.8.1)
澳門寫作學刊第廿一、廿二期《悼念林佐瀚會長專輯》在二零零三年三月六日推出。該書其中收錄黃霑對林佐瀚追憶嘉言。(澳門華僑報 2003.3.6)
二.六 黃霑採訪澳門政商界名人
黃霑在一九七九年為《明報周刊》撰寫《數風雲人物》人物專訪文章,其中專訪澳門政商界名人何賢、何鴻燊。其後結集在名字為《數風雲人物》一書,這本書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出版初版。在人物專訪之外,黃霑與澳門政商界名人何賢、何鴻燊有其交情。何賢在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逝世,黃霑就在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晚上前往香港殯儀館向何賢靈像致意憑吊。(澳門華僑報 1983.12.9)何超儀與陳子聰在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假香港「 Hong Kong Country Club 」 舉行結婚酒會(香港《東方日報》,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賭王何鴻燊廣邀其他名人富豪好友出席,包括黃霑也在廣邀名單之列,在當晚李嘉誠、 鄭裕彤、夏佳理、邱德根、李澤楷、胡應湘等都被賭王何鴻燊邀請到場支持。
二.七 其他活動
一九七四年第二十一屆賽車期內,澳門電台、綠村電台及香港無線電視周六日兩天賽事均廣播及播映賽事新聞。綠邨商業電台亦同時轉播,周末由上午八時起,周日由上午九時起,直播至賽事完畢,由韋基舜、葉觀楫、黃霑、關鍵、雁明、麥明等叙述,並訪問各賽車手。(澳門華僑報 1974.11.30)
澳門方面則由澳門國術總會於一九八四年一月廿一日晚在回力球塲舉辦的「南方獅藝觀摩大會」參加十五隊中選出「澳門羅梁體育總會」的醒獅團為澳門隊代表。羅梁醒獅隊是經過陸智夫、葉尚華、黃霑、陳漢宗及代理希爾頓煙商等裁判及「無線」的「歡樂今宵」編導等幾經開會評比,在「南方獅藝觀摩大會」十五隊中選為澳門代表隊。香港無線電視一九八四年一月廿八日中午特派出代表携同公函及臨時演出合約,專程來澳邀請羅梁醒獅團為澳門代表隊,於年初一晚參加「歡樂今宵」節目中的「希爾頓國際獅藝大賽」。(澳門華僑報 1984.1.29)
「第一屆港澳深狀元爭霸戰」由黃霑、江欣燕及馬俊偉擔任主持,更特別邀請羅家英、陳百祥及羅文擔任嘉賓,該節目將於本一九九五年田四月九日假香港香港無線電視城擧行,無線電視翡翠台於當晚八時正播映整個比賽盛況。(澳門華僑報 1995.4.9)
三,黃霑逝世後與當代澳門
l 由春天實驗劇團主辦的音樂劇《大家樂》,於2012年8月24至25日在澳門文化中心作演出,向黃霑先生致敬。
流行文化學者,前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吳俊雄,在2016年6月25日到澳門氹仔嘉模會堂舉行兩場講座,分別為「黃霑書房、平民故事」及「時代的音樂」。
流行文化學者,前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吳俊雄,在2017年12月9日到澳門何東圖書館,與《新生代》雜誌合辦「流行文化的時空旅行系列講座_霑叔一聲笑:黃霑鮮為人知的一面與港式流行文化的精髓」講座。
l 澳門收藏愛好者、專欄作家建燁在2018年3月16日面世:「時空穿梭睇黃霑收藏品上的生平史」紀念黃霑誕辰七十七週年網站。
由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在2019年11月16日主辦「活現黃霑,重行深水埗」活動講座,邀請流行文化學者,前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吳俊雄作主講。
參考資料: 「時空穿梭睇黃霑收藏品上的生平史」網站、《澳門日報》、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香港《東方日報》、施白蒂: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 (1950-1988)、金鐘,《中國的命運》,黃霑專訪
2020年11月13日星期五
從《玩命直播》(follow me)電影看網紅直播
從劉羨冰新作看澳門中華教育會歷史進程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一帶歷史往事
一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地理沿革
由現在的石排灣公屋群至荔枝灣之間,古時候是個叫做大灣的海灣,岸邊原本是一片石崖。荷蘭公司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開始在該處承包採石工程,澳門外港的「斷基」和「長命橋」,就是由在那裡開採的石塊堆砌成的。採石工程開始之後,石崖的石頭逐漸被挖去,部份陸地就形成凹形。張卓夫據路環老居民所說,在這以後才開始逐漸聽聞有石排灣這個名字,由此可知石排灣的名字與開鑿石板(鋪路的材料)的工作有關。
澳門大灣(葡萄牙語:Tai Van)和石排灣(葡萄牙語:Seac Pai Van)是澳門路環島西北部地區,現時位於澳門路氹城的南方,由路氹連貫公路連接位於北方的氹仔及澳門半島。
參考一九一二年的澳門老地圖,可見澳門大灣和石排灣原為天然的自然海灣。直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澳葡政府在大灣和石排灣一帶開始填海造地。參考由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所主編的二零一九年《澳門地圖集》,當中的《澳門歷史填海與土地發展圖》。在一九三六年於面對橫琴的大灣海岸一帶,還有現時石排灣圓形地一帶進行填海造地。在一九五七年於面對橫琴的大灣海岸一帶,還有現時石排灣水庫以東進行填海造地。在一九八六年為興建聯生工業村和石排灣水庫,還有石排灣石礦場對開海面進行填海造地。在一九九一年於現時石排灣小型賽車場一一帶進行填海造地。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五年的填海造地,把路氹連接在一起,此時大灣和石排灣一帶不再見到大海。
二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歷年來城市建設
(二.一)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運輸與軍事設施建設
興發海島鎮繁榮計劃委員會早在一九五四年十月四日,就召開全體委員會議,決議將各項六年繁榮建設計劃按步驟付諸實施。其中由氹仔島舊飛機庫塡海築公路,直達路環島石排灣,連接後者之環島公路,汽車由氹仔直接駛至路環新港。(澳門華僑報 1954.10.3) 氹仔和路環之間長二千二百米、寬七米的路氹連貫公路(葡萄牙語:Estrada do Istmo)在一九六三年五月動工,一九六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完成,一九六九年秋正式通車。一九六八年路氹連貫公路建成和一九七四年澳氹大橋通車以後,澳門巴士路線貫通全澳,其中巴士路線途經大灣和石排灣,在其附近設置巴士站。(澳門百科全書)
新福利和澳巴接交通事務局通知,由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首班車起,路線15、25、26、26A、50及N3調整進入「石排灣公屋」路段。(澳門華僑報 2013.3. 23)蝴蝶谷大馬路巴士總站在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九日啟用。展望未來,輕軌石排灣線開通後即將途經路氹連貫公路、石排灣圓形地及石排灣馬路,全長1.6公裏,設有「石排灣」以及「離島醫院」兩個車站。(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
石排灣水塘鍫築工程在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完成。路環及氹仔居民食水問題,澳門政府早在一九六七年曾召商在路環石排灣口,開闢一新水塘,然後數設水管通往氹仔,當該水塘築成的時候,路氹兩地居民就有消毒之自來水供應。(澳門華僑報 1968.11.12) 專為離島供水而興建的路環石排灣瀘水站的建築工程,在一九八二年七月竣工。該站化驗設備安裝完成後,在一九八二年九月底使用。(澳門華僑報 1982.7.12)
市政廳選定在石排灣連貫公路西側興建石排灣垃圾堆填區,在一九八八年六月始收集廢料(澳門華僑報 1988.4.27)由於垃圾焚化中心在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啟用,石排灣垃圾堆填區就關閉。(大眾報1992.12.06)
澳門政府與聯生發展有限公司在一九七五年十月七日簽署一項工業投資合約。聯生公司投資一億五千萬元,在路環石排灣塡海興建貨箱碼頭及一系列綜合性工業設備,名為聯生工業村。現時聯生工業村興建有金峰南岸豪宅。(澳門華僑報 1975.10.7)
在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發行第四十六期《政府公報》對石排灣軍事哨所、黑沙軍事指揮官住宅及路環鎭兵營的建築進行公開招標。澳葡政府於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決定爲警署在石排灣建立營房(參見第21期 《政府公報》)。
(二.二)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房屋興建
澳門禁毒委員會在路環石排灣內建設之復原新村,在一九六五年三月三十一日上午舉行開幕儀式,由澳督羅必信剪綵及贈送十四伙住民門匙,使該等戒毒成功者,獲得重生機會,是日各機關首長、駐香港各國領事、牛津救濟會代表及美天主敎救濟會代表多人,特別由港來澳參加此項儀式,另由羅梁體育會派出醒獅隊赴路環表演。(澳門華僑報 1965.4.1)
現時澳門石排灣公屋群前身為豐怡石礦場,於一九七二年投產。路環石排灣石礦場粉塵污染曾經引起坊間憂慮,民政總署在二零零六年一月將原本位於石排灣郊野公園內的苗圃場及十餘名員工悉數遷返本澳鴨涌河苗圃場。(澳門華僑報 2006.1.5)
直至路環居民聯誼會負責人岑玉霞,余多、鍾全根、李兆豪在一九九五年四月六日會晤房屋司司長盧玉堅,遞函要求規劃在路環興建經濟房屋,調整全澳人口佈局和促進該島的發展。盧玉堅司長表示,已研究將石排灣社會房屋地段重建經屋的可行性,並關注了路環平民屋村惡劣的生活環境及與敎區聯絡了解其未來意願。(澳門華僑報 1995.4.7) 澳葡政府決定在一九九八年動工興建澳門石排灣公屋(澳門華僑報 1998.2.9),但規劃一直沒有落實。直至澳門特區政府於二零零九年九月規劃訂定路環石排灣六萬人口都市化規劃,佔地面積約三十萬平方米,涉及地段的豐怡石礦場公司負責人在二零零九年九月十四日與政府舉行土地交接式。(澳門華僑報 2009.9.15) 二零一零年八月三日於興建石排灣公屋項目地段,正式啟動平整工程。(澳門華僑報 2009.9.15)
石排灣公屋區內的四組行人天橋在二零一三年下半年內陸續竣工。(澳門華僑報 2013.2. 18) 位於石排灣的四組行人天橋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早上九時同時正式啟用,行人天橋均設有電動手扶梯及升降機等無障礙設施,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行人過路條件。(澳門華僑報 2014.6. 24)石排灣臨時衛生站、長者日間中心、銀行、超市及食肆,在二零一三年二月作首階段投入服務。(澳門華僑報 2013.2.23)
(二. 三)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文化娛樂設施
聖母像及拜苦路碑在路氹連貫公路路環迴旋處石排灣圓形地。這裏原是一幅曠地,爲紀念聖母瑪莉亞,在一九八三年九月八日由澳門及離島的教友集資,在該處辟建花圃,在中央樹立由葡萄牙運來的聖母石像。(唐思:澳門風物誌(續篇))
石排灣郊野公園位於路環島西面,北接石排灣公屋群,西臨石排灣馬路,南近路環高頂馬路,東至陸軍馬路,因具有教育、生態學、風景及科學的價值。離島市政局在一八八二年五月九日氹仔選址兩處作為澳門苗圃栽培區,路環島 的石排灣山和九澳山坡也有幾處適宜於苗圃栽培。(澳門編年史 - 十九世紀作者/編者:施白蒂著、金國平譯)耶穌會修士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此培育孤兒。澳葡政府在一九三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根據第四十七期《政府公報》上頒佈的第五百五十一號訓令,在路環石排灣成立一林、農、漁、禽綜合實驗農場。(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1900-1949) 作者/編者:施白蒂著、金國平譯)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已立法成為保護區,一九八四年十一月起成為澳門第一個郊野公園。(澳門自然網站) 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兒童單車徑在一九九八年八月竣工並投入使用。(澳門華僑報 1998.8.15)澳門大熊貓館在二零一一年一月於石排灣郊野公園開館,同時市政署將石排灣郊野公園內自然教育中心改建為澳門大熊貓資訊中心。
路環小型賽車場在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七日落成啟用,隨後為了推動這項小型賽車發展,更加建看台及辦公大樓。(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體育局網站)
自二零一四年八月六日起,澳門中央圖書館流動圖書車於澳門石排灣公屋群內〈樂群樓第四座門前〉提供臨時性服務,時間為每周三中午十二時半至六時半,提供圖書借還及讀者證辦理服務,在二零一七年天鴿風災後暫停服務。位於路環蝴蝶谷大馬路石排灣社區綜合大樓六樓的石排灣圖書館,於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起正式投入服務。(澳門公共圖書館)
根據第174/2019號行政命令,石排灣公立學校於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一日正式設立。在二零二零/二零二一學年啟用,學校招收幼兒教育一年級至三年級以及小學教育一年級學生。(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青局)
三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舊街往事
據鄭煒明的碩士論文《澳門附近島嶼氹仔、路環歷史初探》第四章《關於海盗與會黨的問題》第一節,第107至109頁所指,鄭煒明在氹仔、路環兩島搜集所得的口述資料顯示,幾乎是衆口一詞,謂張保仔等曾登路環島,而且島上有傳說名叫張保仔洞的山洞。一說在石排灣,張卓夫在其文章《路環的大灣和石排灣》,指出張保仔洞就在石排灣。另一說在九澳,但流傳是後者居多。
澳門石排灣在二十世紀曾經發生慘劇事情。對海路環石排灣現年卅五歲一爆石工人何福,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十日正當爆石之際一時不愼,當爆藥埋藏石下時竟點燃着火藥而不知,於爆炸後逃避不及,頭部及身軀受爆力炸傷,在是日下午被送到澳門療治,在一號碼頭上岸以救護車載送山頂醫院。(澳門華僑報 1949.12.30)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三日上午,當時澳門對海路環石排灣山上,突發生一宗山泥傾陷壓斃靑年男女二人慘劇,事後經當地人士協同施救,將兩傷者由泥堆中掘起,急用船載送氹仔衞生分所救治,由於二人過於重傷,呼吸停閉已久而無法救治,乃下葬氹仔墳場內。(澳門華僑報 1950.11.5) 路環石排灣一堆廢樹枝草木,在一九八八年三月五日上午燃燒起來,消防員到塲開喉及由巿政廳人員倒泥後,就將火救熄。(澳門華僑報1988.3.6)
不過也有離奇而且幸運的事。在石排灣打石工場茅屋內,於一九五三年發生一件死人復活趣聞,壹位年約五十六歲打石匠因病死亡。經由其家人購妥薄棺,通知親友向路環警局報告,事後並赴九澳打石工會領取帛金,不料死人竟能復活。(澳門華僑報1953.4.30)
澳門熊貓體育會於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八日擧行「八一馬拉松賽跑」,是澳門首次馬拉松跑比賽。馬拉松賽跑的路程曾經經過石排灣。(澳門華僑報 1981.10.18)
參考資料:澳門政府公報、澳門政府網站、澳門舊街往事(嘉模堂區和聖方濟各堂區)、澳門百科全書、澳門編年史 - 十九世紀和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1900-1949) 作者/編者:施白蒂著和金國平譯、唐思:澳門風物誌(續篇)、張卓夫:路環的大灣和石排灣、鄭煒明的碩士論文《澳門附近島嶼氹仔、路環歷史初探》、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澳門新聞剪報索引(澳門報章新聞剪報索引)
圖片說明:
1,興建中的澳門石排灣公共設施,2014年建燁拍攝
2,澳門石排灣臨時公共巴士站,2014年建燁拍攝
3,現時澳門石排灣郊野公園附近一帶,2020年建燁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