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更改澳門地名名稱的分類

 



地名承載著一座市的歷史,地名命名的變化也印證城市的變遷。由於社會政治的變革,市區發展的轉變等原因,許多地名因更改而消失。澳門地名更改名稱的理由也分為許多種類。我們就從澳門市政澳門街道、澳門《華僑報》和澳門政府公報的資料,去了解澳門地名歷年來變更名稱之趣。

 

首先第一類是由於政治變革而變更澳門地名。參考施白蒂著、金國平譯的《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一九零零-一九四九)》。在一九一一年七月十四日,更改與王朝有關的街道及公共建築名稱。在一九一五年的一月十六日,氹仔鎭上當時叫「皇家新街」的街道易名爲「新街」。(參見第三期《政府公報》)。「薩拉沙博士大馬路」(AVENIDA DO DR OLIVEIRA SALAZAR)是由南灣法院對面起經外港全部堤邊至馬揸度博士大馬路卽漁翁街附近止。一九七四年「四·二五」革命之後,此馬路改名為「友誼大馬路」(Avenida da Amizade)。自從葡萄牙總統蘇亞利斯在1989年訪問澳門之後,市政廳又把該馬路的西南端瀕臨南灣的一段,就另外命名為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Avenida Doutor Mário Soa

 

第二類是由於市區發展的變革而變更澳門地名。反映昔日村落式小漁港的街名,已幾乎不復見。例如「花支里」、「林家三」、龍田村街」、龍田村街「鄭觀應大馬路(Avenida Zheng Guang Ying)位於新口岸新填海區,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命名以紀念鄭觀應。澳門主權移交至中國後,因「鄭觀應大馬路」原路段興建永利和美高梅酒店,當時澳門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於於二零零七年九月七日會議議決取消「鄭觀應大馬路」、「愛華麗街」、「戴維拉街」及「南灣湖巷」之公共街道名稱,其載於澳門市街道及其他地方名冊編號分別為一九二一、一九二九、一九五一及一九八三號。同時於二零零七年年十月十七日刊登二零零七年第廿一期第二組政府公報。

 

    第三類是澳門地名因意識不良而被改名。遺産學會所出版《一八七四年澳門市公共街道命名册》上,其中「歌女巷」、「猪仔巷」、「鴉片巷」、「蚊子巷」、仔巷」等在一九零五年街道名册中消失。這是由於歌女、猪仔、鴉片、蚊子、仔等用字令人反感,所以被當局刪除

 

第四類是澳門地名因音譯或詞義不吉利而被改名。由鵝眉街通往水手東街至下環街的「千年利街」,原名叫「黑姪巷」(Travessa do Hospital dos Gatos)。由於又「黑」又「窒」而很不太受街坊接受的多難聽街名。澳門政府在19746月為紀念畫家喬治‧錢納利而後來改名為「千年利街」(Rua George Chinnery)。南灣區的美麗街最早見於1869726日《澳門地捫憲報》,早年原名為「近西街」,由於「近西」在華人習俗當中認為不吉利,有關當局在1968827日就把它改為「美麗街」(Rua Formosa。高士德馬路(Avenida de Horta e Costa中文原來譯作柯高馬路,後因「柯高」二字粵語音聽起來不雅 (痾膏),方改為今名。由華士古達伽馬花園通往南灣嘉思欄花園的東望洋新街原名白頭新街,由於「白頭」在華人習俗當中認為不吉利,有關當局在1941年就把它改為「東望洋新街(Rua Nova à Guia)

 

第五類是澳門地名因紀念名人而更改。澳門市政委員會在19551014日佈告,於是年921日及1012日平常會議議决,將後開街道名稱,其中予以確定將當時現有之「竹室橫街」,改名為「高可寧紳士街」(Rua Do Comendador Kou Hó Neng)。澳門市政委員會主席高甸玉茲將本佈告譯漢,刊登澳門政府公報並標貼週知此佈澳門市政廳在1989512日及19日議决街道命名「香山廣塲」(香山公園),後來為紀念在1983年辭世的華人領袖何賢紳士而於199611月更名為「何賢公園」9Jardim Comendador Ho Yi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