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21年4月9日星期五

港中史書刪負面描述 不利學生多角度思考

 

   最近有香港報章報道指香港中史書刪鴉片戰爭清
廷負面描述,令許多網友嘩然。參考香港《明報》在二零二一年四月五日其報道《中史書刪鴉片戰爭清廷負面描述 有教師嘆不容多角度論述 涉民族主義事件「錯是對方」》所指:去年有小學教師被揭教錯鴉片戰爭內容,內地官媒促港府「徹底整肅當前香港歷史教育的種種亂象」。中二級中史科今年九月將採用新課程大綱,本報比較新舊版中史書對鴉片戰爭背景描述,發現兩間出版社的新書均將清廷貿易限制、中英貿易失衡的「背景」,搬離鴉片戰爭背景章節,直接以英商輸入鴉片作為戰爭背景的起點。新書亦刪走清政府「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自守」等負面管治描述。有資深中史科教師認為,教育強調多角度了解事件,惟現時政治形勢不允許多角度論述,尤其涉民族主義的歷史事件,「錯就一定是對方,一定不是自己」。


  對於香港中二級中史科將採用新課程大綱,其修訂内容其中有兩點值得討論。首先不太認同删除「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字眼。因為清朝「以『天朝上國』自居」是事實,英國使節馬戛爾尼在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覲見清朝乾隆皇帝和英國使節阿美士德在嘉慶二十一年(一八一六年)覲見清朝嘉慶皇帝都發生跪拜禮儀之爭。清朝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寫給英國國王的回信《乾隆帝致英吉利國王書》當中,用「敕諭」名義回信之餘,好多地方都使用「天朝」的字眼。删除「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字眼,使中學生不能完全了解當時中英關係出現裂痕的歷史背景。如果中學生不去好好了解這段歷史背景,如何更好了解中英鴉片戰爭?


  其次,删除「閉關自守」的字眼不是完全錯誤,因為清朝事實上不是完全「閉關自守」。因為早在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康熙帝就批准外商在粵海關(廣州)、閩海關(廈門福州)、浙海關(寧波)、江海關(松江)四個口岸經商,當時國內外運到廣東海口的商貨很多,行商卻很少。洋商於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年)獲准在廣州市珠江口一個街區居住和經商。


  直至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乾隆帝就下令封鎖全國對外口岸,僅保留廣州珠江粵海關一帶作為對外通商的港口,以及不得在中國其他地方經商。中英在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簽訂《南京條約》之後的五口通商,道光二十三年七月初一(一八四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允許英國商人在各口岸任意與華商交易,廣東就喪失在外貿方面優勢。


  其實刪除歷史教科書所有清朝負面管治描述,不利中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因為一件歷史事件的發生,涉及歷史事件的雙方都有其責任。不讓中學生懂得一件歷史事件多角度前因,如何更好了解其一件歷史事件發生經過及其結果?相反,立場太主觀而且片面的中學歷史教育,會反而更容易讓中學生形成民族主義情緒。擔心未來一代到時候面對外國侵略中國的慘痛歷史,可能會一致認為「錯就一定是對方,一定不是自己」的謬論。從以上所見,不就是中國大陸官媒口中的「這種直接篡改歷史的所謂教育不僅是對過往的背叛,更是對香港未來的極不負責」嗎?


  想深一層,其實中國大陸完全沒有說服力反對日本篡改日本教科書當中侵略亞洲歷史内容。因為中國大陸篡改歷史教科書當中中國近現代史的内容數量,與日本不相伯仲。這種情況是十分令人痛心的,為何中國大陸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不帶頭做好給日本看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