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2023年7月20日星期四

重大遷移修復文物 應該首先告知公眾

         市政署近來修復位於路環石排灣圓形地的聖母像及拜苦路碑,引起許多本澳網民的爭議。事件最初由社交網站Facebook澳門懷舊收藏學會群組成員,在二零二三年七月十六日晚上發表圖文帖所揭發,指出「我們的文物!我們的政府!我們的文化!無言 一個陪住我成長的聖母,幾十年來每天都會經過!」引起許多本澳網民留言與轉發。觀察許多本澳網民留言,大多數對政府這次行動非常反感,也因故城回憶消失感到惋惜。為何聖母像及拜苦路碑的去向,受到這樣多人的關注呢?

  這是首先由於有其歷史淵源。根據澳門虛擬圖書館所藏伍松儉(唐思)先生的《澳門風物志》(https://reurl.cc/eDalAR)所介紹,位於石排灣圓形地的聖母像及拜苦路碑的歷史資料。當時由澳門及離島教友為紀念聖母瑪利亞集資,在一九八三年九月八日於該處闢建花圃,於中央樹立由葡國運來的聖母石像。石像下面有碑石承托,立在八角形的三梯級之上。後來又為了紀念聖母誕生二千年,由義大利、日本、澳門、香港、新西蘭、西德及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教友,在一九八六年九月八日捐獻出一座耶穌塑像以及十四幅雲石浮雕,環立於聖母像周圍,此舉更加增添宗教氣氛。這些石雕統稱為「拜苦路碑」,主要刻劃記錄在《聖經》之上的耶穌被叛徒出賣受刑被釘十字架上故事。

  同時也有說法認為聖母像及拜苦路碑設立在這裏,是希望保佑連貫公路來往車輛能安全。因為連貫公路曾經發生不少致命意外,也因此傳出不少鬼怪傳聞。其次那堆雕像是種全民共同回憶,長期是到達路環的一個標誌。許多人每次坐車去路環時候,都會路過望一望這裡,筆者也不例外。

  其後由社交網站Facebook澳門巴士/公共交通迷專頁在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七日下午四點作跟進報道。其中指出:「..然而,現時聖母像、耶穌像及所有拜苦路碑都被拆走,不知所蹤,而現場只餘下耶穌像背後拱門碎片的殘骸,的確會讓人聯想到當局是進行清拆行動...」到底承判商在現場只留下碎片殘骸,他們這樣做是修復還是破壞? 令人難以明白的是為何修復工作不是文化局負責,而是市政署負責?其實文物修復理應由有足夠經驗的文化局統一負責,這樣拆除再修復還原是對文物一種傷害。

  市政署最終在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七日晚上八點,透過澳門新聞局的社交網站Facebook專頁發表新聞稿,解釋修復位於路環石排灣圓形地的聖母像及拜苦路碑的原因與相關安排。修復的主要原因,市政署新聞稿指出是由於早年受到颱風吹襲受一定程度損壞,故此市政署一直有計劃開展修復工作,持續與天主教澳門教區就修復方案進行緊密溝通,並由具修復雕像經驗及技術的承判商執行有關工作。根據市政署工程資訊網透露,「路環石排灣圓形地苦路碑及雕像修復服務」在今年四月十九日向十一間公司開標詢價,兩間公司來信通知放棄競投,兩間公司沒有提供標書,一間公司的標書不被接納,六間公司的標書獲得接納。在今年五月十七日判給建築商李發權,造價為六十四萬五千元,工期為一百五十天。

  問題就來了,為何市政署現在才公布詳情?為何天主教澳門教區沒有主動向公眾透露?文物受到颱風吹襲損壞,確實一個需要修復的理由。可是市政署經常被市民反感不滿,不是沒有原因。就是好多時重大政策和措施,都是先斬後奏靜靜地實行,例如之前斬樹事件。體現市政委員失去監督市政署的政治功能,現在應該重新審視市政委員委任制度,是否有必要繼續推行?如果市政署一早向公眾說明一切,承判商在現場做好工程說明牌,這樣做就不會讓這麼多人產生誤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