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5月23日星期五

當局新設四條步行旅遊路線 徒具美名景點簡陋效益成疑

     據新華網在二零一四年五月八日的報道:「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八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繼去年九月向遊客推出首階段四條步行旅遊路線後,今年九月計畫新增四條 步行旅遊路線,並將就此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據介紹,尚在討論中的這四條步行路線分別為花地瑪堂區、花王堂區、氹仔嘉模堂區及聖方濟各堂區(路 環)。上述四個區均為澳門老城區,代表景點分別為林則徐紀念館、大三巴牌坊、路氹歷史館、聖方濟各聖堂。去年九月二十七日「世界旅遊日」,特區旅遊局宣佈 推出「論區行賞」首階段四條步行路線,分別為「歷史足跡之旅」、「綠色文創之旅」、「中葡交匯之旅」及「藝文探索之旅」。推出八個多月來,「論區行賞」漸 成赴澳遊客的必修課。目前,已推出的四條步行路線上設有舞獅、舞蹈、粵劇、武術、土風舞表演等文娛活動。」

  我們從觀察新華網的報道可瞭解到,去年澳門旅遊局公佈了「論區行賞」四條步行路線,它們名字分別為「歷史足跡之旅」、「綠色文創之旅」、「中葡交匯之 旅」及「藝文探索之旅」。認同澳門旅遊局決定四條旅遊步行路線的設立,這是由於外來遊客來澳總人數一年比一年多,這些外來遊客多集中於如大三巴牌坊的世界 文化遺產等著名景點。因而影響世界文化遺產的文物保護之餘,也影響在著名景點附近生活的居民。所以設立旅遊步行路線,分散外來遊客在某地區的人口密度,這 樣一來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澳門,二來能夠保護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等旅遊資源,三來能夠增加著名景點以外地區的經濟效益。

  不過有點保留的疑問是,這些旅遊步行路線當中指定的旅遊景點是否值得遊客去?故此當局計畫再新增推出澳門旅遊步行路線措施之前,澳門旅遊局在此問題上 應該首先常多作檢討,因而成為一種檢討機制。同時向社會各界應多作諮詢,社會各界也應對澳門旅遊步行路線措施多發表意見。千萬不要當澳門旅遊步行路線推出 之後不去檢討措施成效,也不問社會各界的意見,就這麼快又推出第二條或第三條,這樣做的話永遠不能看到措施成效的提升。

  那麼澳門旅遊步行路線措施有哪些地方,值得盡快檢討而完善呢?首先就是旅遊景點是否符合旅遊步行路線的主題。感覺「歷史足跡之旅」和「中葡交匯之 旅」、「藝文探索之旅」的路線安排問題不算太大。但是感覺「綠色文創之旅」路線安排就有點問題了。到底什麼是綠色?什麼是文創?在本人看來綠色文創的意 思,就是環保前提下所創作的文化創意氣息,「綠色文創之旅」應著重帶有濃厚的本土文創元素。但是觀察「綠色文創之旅」的路線安排,只看到的是普濟禪院(觀 音堂)、塔石廣場附近的古建築群、盧廉若公園等,因而感受不到綠色文創的元素,這樣似乎對遊客有點誤導成份。

  其次澳門旅遊局所設定的預計遊覽時間,在給予別人的感覺上似乎過快。例如若有遊客最喜歡參觀博物館,那麼他沒有可能五至十分鐘內停留此地。故此應同時註明遊覽時間因應遊客需要,而作出適度調整。

  在最後一點,就是要思考在分散外來遊客的過程中有沒有影響當地市民生活?澳門旅遊局對於處理這個問題,在乎需要經常對旅遊步行路線附近生活的居民作多方面的溝通。因為更多地瞭解民心,因而得到更多解決問題的竅門。

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

細聽趙康池分享收藏品陳設和保存技巧心得



 在今年五月十一日下午參加由澳門藝術博物館主辦的活動,活動名字為「品味藝術--如何把家變成博物館  收藏品之陳設及保存技巧」,活動在澳門藝術博物館一樓演講廳舉行。感覺這活動主題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學問,也同是一個令人吸引參加之處,在於如何能夠成功把家中變成一間博物館。

    主講者為趙康池先生,為澳門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澳門錢幣學會理事長等。澳門錢幣學會理事長趙康池指出今日的演講題目主要是「品味藝術--如何把家變成博物館  收藏品之陳設及保存技巧」,叫大家記住是成為博物館,而不是成為垃圾堆。他向大家說明,這次演講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怎樣收藏及陳列,指出收藏是「自己喜歡、心儀的、喜愛的東西收集在一起,儲存起來叫收藏。」也指出陳列是指「放在保險箱或甲萬里叫儲存,放在展示櫃內觀賞的叫陳列。」或許博物館、收藏、陳列三個詞語有許多其他含義,所以需要在講座特別強調,現在所的主題是能夠讓家居也能變成為博物館般美

趙康池先生他也非常謙虛,他說什麼名銜只是拿來人,若你不滿意他所講的話可以出到門口後掉。作為一名演講者能自然懂得如何自謙,至有些其他演講者還嘲笑自己一番,這樣更能拉近演講者與參與講座者的距離,更能將講座過程在順利中快樂完結。

   接著趙康池先生就介紹設置陳列櫃的注意事項。例如趙康池先生其中指出「陳列櫃以有玻璃門為准,同時有鎖為佳。陳列櫃內不能太深,避免陽光直射陳列櫃。若陳列櫃為開放式的話,則盡量不要開窗,要開空調。若收藏塑膠,就要用冷光燈。展示藏品時要有抽濕機,調濕度為百分之五十,若金屬則為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零。」當然設立陳列櫃都有不同的條件和要求,其中還有一些不應該犯錯的功夫。若果不按注意事項而設置陳列櫃,最終只會後患無窮而讓事情未能完成。其實設置陳列櫃的注意事項,都可用在籌辦公開展時作為一種參考。

   第二部分就是如何保存和護理收藏品。趙康池先生其中指出「有關瓷器、水晶、玉器等,千萬不要用化學清潔劑清潔,最好用清水清潔。至於銅器、古錢等,要用毛掃清潔,同時要用毛巾輕刷乾淨,千萬不要用活性PVC材料存,可用惰性材料封存。」其實這一部分都較為重要的,如果對收藏品的保存和護理工作做得不好,這樣對收藏品的價值因而降低之餘,這些收藏品放在陳列櫃之後也不顯得美麗。

   當活動去到問答互動環節,有參與講座者提出有關放油畫有什麼注意的問題,也有參與講座者提出有關演講者個人收藏情況問題,趙康池先生分享地說道:「年少時主要收集郵票,接著收模型和古畫、書,現在主力收錢幣和郵票。」本人當時也提出一個問題,就是詢問如何保存舊書和舊報紙。他說:「保存舊書和舊報紙一定要用抽濕機,同時要用保鮮包好以確保乾爽。由於舊書和舊報紙容易變黃,而避免不要太多潮濕水分、燈光。」雖然本人玩賣價不太貴的收藏品好多年,但感覺與同好交流收藏的動作不可少,這天確是讓本人許多難得的收獲。

   最後趙康池先生分享他對於收藏心態的觀點想法,他其中說:「做到博物館已是成功了,不要用吃飯錢買收藏品,要給家人知道這些收藏品會增值。」玩收藏當然不能過分沉迷,要顧自己經濟問題和家人感受是最重要,這樣才會玩得更開心。另外他還說:「由於收藏品只現時留給自己欣賞,未能確定未來是否會拍賣到給誰、是否捐給圖書館博物館、不好彩給收買物者找到寶,不過都要確保收藏品在自己手上要好好保存,千萬不要收藏品在自己手上被消滅。」的確確保收藏品在收藏者自己手上要好好保存,是收藏者一份大的責任。  

    這個演講活動的主題完全貼近藝術愛好者和收藏愛好者,正是由於其中有些收藏品例如玩具、瓷器、水晶等都是一種藝術品。有關收藏品的陳設和保存技巧都是博物館工作其中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收藏愛好者重要的基礎一環。所以非常支持澳門藝術博物館能舉辦這些活動,所以希望澳門藝術博物館在未來能舉辦多一些。

2014年5月9日星期五

紀念日的原意絕不能歪曲



相信大家對剛過去的五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的六四事件紀念日等節日原意並不陌生,不過若許有部分人不太瞭解這些紀念節日原意到底是什麼,甚至還有部分人在有香港歌手退出被外界所指的「五一維穩Show」音樂會後,就怒於表達訴求的示威者。雖然每個人在每一個節日當中,都有觀看表演而感受娛樂的權利,但這並不代表歌舞昇平的音樂會可取代紀念日原意。同時有香港歌手退出參與音樂會,是他們參與活動與否的決定,對表達訴求的示威者沒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其實民政總署所舉辦的主辦「五‧一黑沙海灘迎夏日演唱會」主題有意義,但是與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節日原意不符。

     觀察一個節日是否值得紀念,就要看看這個日子曾經發生是什麼的事。以五一國際勞動節為例,根據新華所載,認為五一國際勞動節「是世界上八十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此節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餘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一八八九年七月,第二國際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回應。一八九零年五月一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

     原來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原意,就是為了紀念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勝利地爭取權益。要討論這個問題,就要瞭解「紀念」一詞是什麼意思。根據《新華漢語詞典》的解釋,「紀念」一詞是指「通過行動或事物表示緬懷之情」,另外是指「用以表示紀念的」。從觀察「紀念」一詞的詞義,可了解到紀念是帶有一種緬懷之情。不同階層的市民在五一當中以不同表達形式表達訴求,才能夠更能緬懷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曾經所負出的努力,故此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原意絕不能歪曲。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部分人會認為一些歌舞昇平的音樂會在紀念日當中舉辦沒有錯? 同時部分人也認為歌舞昇平的音樂會舉辦與紀念日原意沒有衝突?其實責任在於政府有沒有有效地做好普及推廣紀念日原義的工作。所以希望政府能夠在五一國際勞動節等紀念日當中舉辦更多活動推廣紀念日原義之餘,同時希望政府在五一提供更多發聲平台的機會讓更多有需要人能表達聲音,這樣才更能體現政府一直強調以市民為本的口號精神。

    
另外一方面,希望政府
公平公正地做好場地租借工作。首先在於其中要考虑這個活動有沒有同紀念日原意不符。例如當年的六四曾經死這麼多人,沒有理由會給一個團體以歌舞晚會形式在六四慶祝六一兒童節。雖然每一個團體都有舉辦活動的自由,可是批准以歌舞晚會形式在六四慶祝六一兒童節,可能有教壞小朋友不尊重死者之嫌。為何慶祝六一兒童節的歌舞晚會活動不能夠在六月一日舉行,這樣實在說不過去。其次政府在於決定每一個社團申請場地租借的批准與否,都必須體現一視同仁。

   
可見在紀念日當中若繼續舉辦不合主題的歌舞昇平音樂會
,這樣做的話可能會讓越來越多人不了解紀念日原意之餘,也實在不利於在澳門更能完善地推行公民意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