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8年4月26日星期四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澳門為背景三部電影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經有三部電影以澳門為背景主題,分別是一九五一年由環球公司推出的《濠江梟血》、一九五二年由光華影業公司推出的《澳門大血案》、一九五八年由香港和韓國合製推出的《夜戰澳門街》。

雖然這一些電影由於年代久遠,或者許多人都不記得了,二十一世紀現在出版的港澳文化史書籍也沒有詳細記載,不過還好的是網上舊報紙和一些網站上可找到一些零散資料。由於筆者沒有出生當時年代,三部電影未必完全了解透徹,所以難免會有錯漏,歡迎觀看過或熟悉這三部電影的讀者作指正和補充。只能對網站上可找到一些零散資料進行整理後,作簡單介紹和評論。

一九五一年由美國環球公司推出的《濠江梟血》,在網上可找到一些零散資料。震驚的是從一九五二年台灣《民聲日報》有關廣告了解到,當時《濠江梟血》曾經在香港被禁播,這部電影在澳門實地取景,是慶祝環球公司成立四十周年巨作。至於為何被香港禁播詳細經過就不太了解,這可能是涉及港澳走私問題題材的緣故。


一九五二年台灣《民聲日報》濠江梟血 (Smuggler's Island)電影廣告


濠江梟血 (Smuggler's Island)電影海報 圖:chiamin0513的部落格


原來香港著名影星黃秋生有份扮演澳門真人真事改編電影《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飽》,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上映,還以此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之前,原來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有澳門真人真事改編電影。就是一九五二年由光華影業公司推出的《澳門大血案》,在網上可找到一些零散資料。《澳門大血案》又名《浴室豔案》、《浴室豔屍》。特別的是根據香港影庫所記載,已故多年香港著名影星歐陽莎菲、還有仍活躍於香港影壇的香港著名影星姜大衛也參與該電影拍攝。

前澳門血案浴室艷案黃河主演眞光今映  華僑日報, 1952-02-05
一九五二年台灣《民聲日報》澳門大血案)電影廣告

這部電影是一部由澳門真人真事改編電影,改編自一九五零年在澳門發生的大血案,事件在當年震驚一時。按照當時香港《華僑日報》和香港《工商日報》所記載,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六日早上六點多,澳門中央酒店十樓侍役從管理室行出走廊,發現這些水是從一二一號房之門縫流出走廊。侍役不斷呼問而一直沒有人應聲,他始認為住客因為熟睡沒有關水喉。這名侍役和另一侍役偷鎖匙啟門入內察看,發現裸女斜倚浴缸,頸際繯巾懸壁,被人以鏹水淋至重傷(後不治)。一九五零年七月一日上午十點半,香港警察巡邏突擊隊隊長陳明接到線報,在銅鑼灣某公寓拘捕澳門謀殺案疑犯。其後香港法官香港法庭不能受理,押候一週聽候辦理引渡手續,澳門謀殺案疑犯則要求在香港受審。了解報載劇情介紹,可了解真人真事和改編電影當中的區別。改編電影當中的澳門事發地點和人物名稱稍為改動,至於事發過程以改編為主。

香港工商日報, 1950-06-27
香港工商日報, 1950-07-02
香港工商日報, 1950-07-07
澳門謀殺慘案續審中央酒店侍役供述經過裸女斜倚浴缸頸際繯巾懸壁  華僑日報, 1950-09-09

一九五八年由香港和韓國合作,亞洲影業有限公司推出的《夜戰澳門街》,在網上可找到一些零散資料。《夜戰澳門街》又名《望鄉》。按照當時新加坡《南洋商報》在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四日標題為《香港韓國影星合作望鄉金華好萊塢今聯映》所記載,是由導演鄭昌和執導,梁美姬、上宫清華、朱善泰、李英等香港和韓國影星演出。電影內容主要講述韓國人士流落香港而無法回鄉,部份韓國人士走入黑社會,後來遭警方被捕的故事。特別的是根據香港影庫所記載,雖然《夜戰澳門街》由香港和韓國合製,但是演員對白以韓語為主。

望鄉電影報   圖:香港影庫
香港韓國影星合作望鄉金華好萊塢今聯映  新加坡南洋商报 Nanyang Siang Pau 24 January 1959
一九五九年台灣《民聲日報》夜戰澳門街電影廣告

從觀察以上老資料可見,來自美國、香港、韓國電影公司當時都去澳門作編劇取材或實地取景,可見當時澳門深受許多人喜愛。欣賞過澳門五六十年代老照片的讀者都會知道,澳門景色如南歐小鎮之美,確是取景拍電影的好地方。可惜的是現在澳門高尚住宅和商業大廈不斷興建,阻擋許多世遺的景觀,澳門景色比以往已遜色不少。從觀察以上老資料,也可見三部電影的劇情各有精彩,有點遺憾的是在網上或者現實上不容易找到詳細影音資料可觀看,因而無法對三部電影進行劇情評價。


2018年4月5日星期四

對「天鴿」颱風災害終期總結報告提出的淺見

       中度颱風天鴿

原圖:維基百科
澳門「天鴿」颱風災害終期總結報告於二零一八年三月發佈,全稱為《澳門「天鴿」颱風災害評估總結及優化澳門應急管理體制建議》報告,這份報告共二百五十一頁。

  有點驚訝的是,這份所謂報告編制項目組人員名單當中,完全沒有澳門的學者參與。所有是國家級官員或位於北方的大學學者,例如有國家减災委專員會副主任等職務的閃淳昌、民政部國家减災中心副主任張學權、北方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紀穎波等。總結報告沒有事發地點澳門學者人士參與,這樣難說得過去。因為擁有澳門的學者參與當中,更能體現報告的認受性。現在看來是外地人觀察澳門而已。
  
  對於澳門「天鴿」颱風災害終期總結報告的文字內容方面,有以下幾點意見。首先就是黨八股般的文風,引入澳門「天鴿」颱風災害終期總結報告中,令人感到有如讀天書般難讀。例如澳門「天鴿」颱風災害終期總結報告當中提及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投身抗災救災工作,在習近平主席和中央政府的關愛下,在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的協調配合下,在解放軍駐澳門部隊的鼎力援助下,在廣東省等內地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澳門廣大居民守望相助,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克時艱…」

  雖然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和解放軍駐澳門部隊,為澳門市民付出許多工作有目共睹。但是這篇報告絕大部份歌頌習近平政府如何英明、澳門市民如何感恩祖國、如何多謝黨、解放軍如何捨身救災之類黨八股格式文,但提出主要問題和教訓部分完全沒有仔細提及相關官員的錯失,有點避重就輕的感覺。現在需要特別檢討和反思的內容是,氣象局如何有效準確及時發出災難警報?如果氣象局能有效準確及時發出災難警報,應該會減少不必要的人命傷亡和財產損失,這應該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其次,災難體驗也不應該寫在澳門「天鴿」颱風災害終期總結報告上。這是因為要提高澳門市民的安全危機意識,首先必須放棄所謂蓮花寶地的概念。其次就是如何訓練面對災難,必須融入澳門市民實際生活當中實習演練。絕對不是另外找一個地方,投資建設成為一個災難體驗場館,就可以完全解決提高澳門市民的安全危機意識問題。
  
  第三感覺澳門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澳人治澳」基本國策制度似乎未能完全體現。澳門「天鴿」颱風災害發生後,出現許多災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澳門許多民生設施(例如供水供電)過分依賴中國大陸政府。由於澳門當局平時自己沒有足夠民生資源儲備,發生澳門「天鴿」颱風災害事故後使許多地方停水停電。由於澳門當局處理災難危機協調不足,而需要解放軍駐澳門部隊調動人手幫助解決危機。故此經過這次澳門「天鴿」颱風災害後,必須增加澳門民生資源儲備,同時澳門當局應該加強處理災難危機協調工作能力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