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

評述二零一四年的澳門


時間過得很快,二零一四年已接近尾聲,又到了作一年回顧的時候。回顧展望一年有助於總結經驗,為未來前進的道路走得更好。本文首先回顧二零一四年的澳門。要了解二零一四年的澳門,可從統計數據和新聞資料當中了解。

從統計數據當中了解二零一四年的澳門

  我們首先一起從統計數據當中回顧二零一四年的澳門。有關二零一四年的澳門數據資料,可從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資料了解,部分數據資料截至二零一四年第三季。澳門人口從二零一三年九月底總人口為五十九萬八千二百人,至二零一四年九月底總人口為六十三萬一千人。可以看出今年澳門人口已超過六十萬人,不過仍屬於「大城市」規模。博彩毛收入從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為三萬三千五百五十三(百萬澳門元),至二零一四年十一月為二萬四千三百六十三(百萬澳門元)。今年博彩毛收入的數據比去年尾下降了九千多(百萬澳門元)。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從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為九十七點九七(點),至二零一四年十月為一零二點六七(點)。今年十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數據比去年尾上升四點七(點),比崔世安初上任特首時(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上升二十三點七八(點)。消費物價指數上升與否,自然影響市民購買意欲。不過希望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的同時,各行業員工薪資應適時改善。入境旅客人數由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的二百五十八萬六千八百二十九人次,至二零一四年十月達到二百六十五萬四千一百八十人次。入境旅客人數增多,最明顯其中影響市民出行的安全與便捷性。

  總體失業率由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零一四年二月的百分之一點七至二零一四年八月-二零一四年十月達到百分之一點七。總體失業率一直維持百分之一點七的水平。通脹率由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的五點七二(點),至二零一四年十月達到六點一八(點)。通脹率的上升,影響著澳門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市民的生活。行駛汽車數目由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的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四輛車,至二零一四年十月達到十一萬三千九百五十九輛車。澳門地少但車輛一年比一年多,這是一個容易產生令人頭痛的交通堵塞問題。

從新聞資料當中了解二零一四年的澳門

  我們再一起從新聞資料當中回顧二零一四年的澳門。有關二零一四年的澳門新聞資料,可從澳門各大傳播媒體當中了解。要數難忘的二零一四年澳門新聞,反離補法案的光輝五月應記首位。這是由於高官離任補償法案當中的高官離任補償和特首任內豁免刑責條文,引起許多市民的不滿。導致二萬人上街遊行和七千多人在立法會前地集會要求撒回。雖然當局已撤回離補法案,但始終不能鬆懈,因為當局可能會重推離補法案去澳門立法會。其次就是《動物保護法》在愛護動物的市民多年來努力下,在今年終獲澳門立法會一般性通過。終於有動物有關的法律立法是一件好事,但始終不能鬆懈,因為該法案還沒有細則性通過,同時法律的推行成效有待未來監察。第三就是今年六四燭光晚會重返議事亭前地舉行,同時破紀錄超過三千人參與。

  第四就是回歸十五週年前夕推行新的口岸通關安排,推行成效也有待未來的監察。第五就是善豐花園小業主在今年三月至四月於善豐花園對開路段紮營事件。第六就是今年被反對人士批評為小圈子選舉的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今年仍是與去屆一樣只有崔世安參選,他得到三八零票成功連任。第七就是新澳門學社的換屆選舉,蘇嘉豪成為新一屆新澳門學社理事長。今年新澳門學社的換屆選舉前後,在澳門政改咖啡檔等FB社交網站討論群組引起一陣網上討論新澳門學社熱,讓新澳門學社換屆選舉成為本年其中一個焦點。

  第八就是梁金泉因個人理由辭去澳廣視常務董事兼行政總裁一職。雖然梁金泉在澳廣視任職時間不算太長,但他在任內令澳廣視推出許多新節目,澳門早晨也有大改革,不遺餘力推廣澳門文化,推出澳門論壇,立法會直播等。可惜的是澳廣視新聞節目部分還沒有更好的變革。第九就是唐星樵、劉衍泉、馬萬祺、李鵬翥在今年相繼離世。第十就是澳門新時代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承接原先由維澳蓮運所經營的巴士服務。

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

對《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框架的一點意見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在今年的十月十日至十二月八日,進行《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框架公開諮詢。還有幾天時間就結束,希望各位讀者把握時間發表意見。《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框架公開諮詢的意見收集表,共分為八個問題。不過意見收集表最後也給予一些空間,讓大家能提供一些其他意見。

  官方網站刊載《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制定達成目的如下:「履行《文化遺產保護法》的規定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指引的要求,完善制度建設;確保透過特定的措施,對『澳門歷史城區』持續發揮保護及管理的作用,延續特色、傳承文化;充分及合理地運用『澳門歷史城區』的文化價值,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宣揚『澳門歷史城區』的文化內涵,增強公眾文物保護意識,推動廣大市民參與文物保護工作;規範及優化『澳門歷史城區』的現有日常管理工作,提升『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的透明度,將相關工作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讓全社會,尤其是利益相關者有更多的知情權與參與權,並保障其合法權益。」

  觀察以上相關資料,可瞭解到官方網站刊載《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制定達成目的,以圍繞「澳門歷史城區」的問題為主要依歸。這出發點是好的,因為現時非常需要履行《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定和聯合國有關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指引要求下,制訂保護及管理計劃以加強對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保護。不過在制訂《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之後,如何有效地落實該項保護及管理計劃,都是一個非常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立法會議決或文化局以外其他部門決定推行與《文化遺產保護法》相抵觸的法案,這樣當局可能未能對「澳門歷史城區」有效地推行保護及管理計劃。故此希望當局在制訂保護及管理「澳門歷史城區」計劃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督相關措施是否有效地推行。

  在《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框架諮詢文本當中,著重落筆於景觀管理監督、建築限制與修復、城市肌理的維護及改造。這些內容非常重要,因為影響「澳門歷史城區」能否切實地保護,也影響澳門歷史文化能否健康地持續存在。特別希望的是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同時,應對「澳門歷史城區」進行充分的保護及管理。這樣保護人類文化遺產之餘,也能充分發揮「澳門歷史城區」作為獨特的旅遊資源,而提升澳門城市的競爭力。

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悼一代鬼才黃霑逝世十週年

今年的十一月二十四日,正是一代鬼才黃霑先生逝世十週年。此時此刻,非常懷念一代鬼才黃霑的笑聲和才華。本人曾夢見他本人。數一數年份計算一下,原來本人喜歡黃霑已有二十年了。他在一九四一年於廣州出世,與本人同一個出生地,他算是其中一個作為本人榜樣的同鄉前輩。想起第一次從電視機上見到他,就在一九九四年於無線電視的《江山如此多Fun》和《城市追擊》。當時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許多東西特別是中華文化事物非常熟悉,口才也非常伶俐,表情也灑脫自然。另外在小時候也喜歡聽他作曲、填詞的歌曲,也許是家人經常在家播放的緣故吧。故此本人童年偶像有一女一男,女的是譚玉瑛姐姐,男的是黃霑叔叔。

霑叔在多方面影響著本人

  那麼從什麼地方他影響到本人的呢?首先就是他豪邁豁達的形象。但本人會分清楚是非黑白,不會所有他的東西照搬全收,例如霑叔經常喝酒和吸煙就是其中一個反面教材。回想十年前聽聞黃霑逝世的消息時,感覺很突然。因為之前從來沒有在傳媒當中得知太多霑叔患上肺癌的報道,或許霑叔為人低調,不是太想許多人知道他的病情到底是怎樣。特別感慨的是雖然當時六十多歲的霑叔肺癌情況有所好轉,不過他仍堅持完成博士課程,最終獲得博士學位。感受到對於追求學問,疾病不是問題,年齡更加不是問題。我們要學習他對學問的執著,要學知識學到老,用知識用到老。感到最可惜的是,按照當時報道指出他肺癌復發,後來再由於感染肺炎令病情惡化而最終逝世。感到最幸運的是,他許多在生前遺憾做不到的事,許多他的生前朋友幫他一一實現了,例如推出有聲書就是其中一個遺願。

  其次就是他對事業的執著。這樣讓本人了解到把個人才能發揮出來,而為社會做多些事,因而影響整個社會。他對事業理想目標的堅定,做一行而專一行,因而成為多才多藝的鬼才。他在廣告界成績不俗,「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兩個夠晒數」、他親自演唱的「東海嘉賓笑,海鮮眼眉調」等廣告詞或廣告歌膾炙人口。他在填詞作曲界成績不俗,《明星》、《舊夢不須記》、《忘記他》,還有一些與顧嘉煇合作的電視劇主題曲和電影音樂等膾炙人口。他在主持界成績不俗,在一九六九年獲最佳電視節目男司儀獎,被喻為「電視王子」。他也曾做過導演、演員,出過書和寫過報章雜誌專欄等工作。黃霑曾說「所以老天做人,不會浪費,你真是材料,必有機緣讓你出頭,絕不會發揮不出。」(《我自求我道》,黃霑,第二十五頁)黃霑這種說法非常對,不過親近機緣最佳辦法始終都是自己有準備地主動爭取。

  第三就是在他文章。雖然從來沒有見過他,但是從他的文字當中,感受到他與朋友交心的感覺一樣,黃霑曾說「有前輩肯為我說經驗,絕對是有心益我。」(《我自求我道》,黃霑,第三十二頁)第四就是在他真情率性的性格。例如黃霑所著的《未夠不文集》第五十四頁當中說:「把心中的真實感受傾瀉出來,讓文字把每縷感情如實地刻畫,那你的東西一定會好。」

為紀念黃霑辦網上收藏展

  有見及此,本人決定將於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日)開幕「只記今朝笑--紀念黃霑逝世十週年」的網上收藏展,到時網上收藏展內容將分享在建燁個人FB和分享在相關主題的FB懷舊主題群組當中。由於一些展品出於版權原因和保安原因,而未能公開展示,現只能放在網上作非商業性純粹分享興趣的網上收藏展。內容包括:本人一直收藏有關黃霑的書、報紙、唱片、影碟等。還有其他內容,其中就是整理黃霑生平逸事精選備忘錄,備忘錄包括傳媒和名人曾經有公開提及,但許多公開追思活動的相關人物資料表還沒有所記內容。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到時前往本人FB帳號(https://www.facebook.com/teoose)或相關主題的FB懷舊主題群組當中瀏覽。

2014年11月14日星期五

論未來新交通運輸系統竣工營運 對澳門的影響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科技水平不斷進步,交通運輸系統也不斷變化。必須思考未來新交通運輸系統竣工營運之後,對一座城市有何影響,對市民未來生活有何影響。故此本文從實際情況出發,探討未來新交通運輸系統竣工通車之後,會對澳門有哪些影響?

新交通系統興建現況

  要討論這個問題,必須瞭解澳門未來的新交通運輸系統有哪些?新交通運輸系統的興建現況又如何?首先有關港珠澳大橋興建方面,根據新聞所載:「中新網十月十三日電據香港中通社報導,被稱為『世紀工程』的港珠澳大橋自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動工後,工程進展順利,由粵、港、澳三方共建的主體工程建設,包括二十二點九公里橋樑、六點七公里隧道及隧道東、西兩端的人工島,至今已完成超過一半,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有信心按計劃在二零一六年完工。」(《港珠澳大橋建設已過半 有信心在二零一六年完工》,中國寧波網,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三日)

  其次有關澳門輕軌系統興建方面,按照《巿民日報》所載:輕軌氹仔段會在二零一六年當中竣工營運,但輕軌澳門段還在公開諮詢的過程中,另外按照亞視新聞所載澳門輕軌工程嚴重延誤而超支三倍。第三有關新城填海造地ABCDE區方面,本人預計新城填海造地ABCDE區在二零一零年代末至二零二零年代,將會發展成為許多人生活的大型社區。到時可能會有更多巴士等交通路線接駁新城區。

  據早前報道指出,港珠澳大橋和澳門輕軌系統氹仔段預計在二零一六年當中竣工通車,未來澳門輕軌系統澳門段也會開通,同時澳門輕軌系統會接駁廣珠城際軌道。不過港珠澳大橋和澳門輕軌系統的竣工通車日子只是預計,還沒有實際時間,這是由於其他因素而或者會延誤工程進度,所以竣工通車時間立刻會改變。

新交通系統竣工通車後影響預測

  以上這些工程的竣工通車雖然有一定程度上的交通便利成效,可是讓澳門大量增加許多常住人口,無疑可能其中對交通和物流等造成壓力。老城區需要完善的交通配套情況下,新城區也需要完善的交通配套。另外以上這些工程的竣工通車,因而讓許多遊客湧至澳門。如果交通措施規劃不足或推行不妥當,可能容易會造成市民和遊客爭位坐車,其交通擁擠程度可能是現在的幾倍。如果是這樣的話,受影響的不只是遊客,還有常住的市民也受影響。所以在許多新交通運輸系統還沒有竣工營運之前,當局應該做好一些準備工作,因而防患於未然。例如如何妥善規劃好未來交通措施,制訂好發生突發事故的應對方案等。

2014年11月7日星期五

應妥善處理好澳門石排灣社區的交通問題

澳門路環石排灣社區正式有住戶入伙,時間這麼快已超過了一年。一直纏繞仍未解決的澳門石排灣社區問題,有噪音的問題,有交通的問題,有社區設施的問題等。感覺其中較為擾民是交通的問題,以本人最近所觀察有以下幾個方面。

便民應是交通規劃的基礎

  首先是斑馬線問題。按照文友立法議員區錦新轉引交通事務局所說,所謂行人斑馬線只是臨時措施,行人天橋落成之後就立刻取消。其實石排灣居民多次向多個立法議員反映問題,相信立法議員也多次反映給當局了解,但無奈的是按照文友立法議員區錦新所說,當局不會理會居民意見而堅持取消斑馬線,最近還在原斑馬線地段築起圍牆。由於交通事務局這個立刻取消的舉動,涉及民生問題而未有作諮詢而草率決定,因而引起許多在石排灣社區生活的住戶不滿,石排灣社區住戶因而發起還石排灣居民斑馬線簽名行動。

  其反對立刻取消石排灣斑馬線的理由如下。首先人類是通過習慣而適應生存環境的生物個體,當局這麼快取消斑馬線而立刻要求居民轉變生活方式,體現政策沒有以居民感受為其中考慮的因素。其次當局取消所有斑馬線的舉措,絕對沒有諮詢過石排灣社區當地居民的意見。同時當局沒有讓所有居民知悉斑馬線只是臨時措施,斑馬線的突然取消令許多石排灣居民感到意外。第三就是行人天橋的規劃不足,規劃行人天橋的設置點不太方便市民出行。規劃行人天橋的設置點錯誤在於未能像香港一樣,商場對接另一個商場,大廈對接另一幢大廈。澳門石排灣社區的行人天橋應互相對接,因而讓市民主要通行在行人天橋上,因而增加行人天橋的實際使用率。由於規劃行人天橋的設置點不太方便市民出行,巴士班次也較疏落,或許增加居民上學和上班通勤有關問題。

  第四就是行人天橋似乎缺乏定期保養,本人行過澳門石排灣社區的行人天橋,上電動扶梯時發現扶手許多灰塵,下升降機時有時感覺很悶熱,這樣情況下如何讓居民多使用這些行人天橋設施?第五就是或許當局考慮未來車流量越來越大,而決定立刻取消石排灣所有斑馬線的理由不充分。其實澳門其他地方與石排灣同樣大小的街道,那些都是可以行人天橋和斑馬線並存,為何石排灣就不可以?要在石排灣刪除所有斑馬線,想問一問當局未來如果車流量越來越大的話,如何管制往石排灣社區車輛的車速?如何制止有車輛會到石排灣社區炸街所發噪音影響附近居民?這些問題絕對不是脫離實際地空想,因為石排灣主要街道與居民生活的大廈並不遠,所發噪音若許會影響居民生活。

處理石排灣乘巴士問題刻不容援

   其次是石排灣乘巴士問題,包括石排灣巴士班次少的問題、乘巴士擁擠問題。雖然這些問題不是第一天發生,最主要影響因素或許是巴士路途較遠要使用較多資源,還有或許是勞工與居民經常要乘坐同一部巴士。在石排灣社區越來越多人居住的情況下,當局就必須增加巴士線路和班次而逐步解決這問題。

  雖然當局早前在石排灣聯生圓形地設置了新時代巴士公司五十九號巴士往關閘快線,舒緩了一些乘巴士的擁擠情況。但本人發現許多勞工還繼續乘廿五號、廿六A號、五十號巴士後,就到石排灣總站轉乘廿五F號快線巴士往關閘。建議當局在路氹地區等石排灣社區附近工地設置多一個往關閘的巴士快線點,因而減少石排灣總站的負擔。

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

澳門《動物保護法》法案獲一般性通過的意義


根據《正報》在今年十月廿五日的報道指出:「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昨日向立法會引介《動物保護法》法案後,獲得全部出席議員的贊成(高天賜缺席,主席賀一誠沒有投票),取得一般性通過。」據報道,《動物保護法》法案獲得全部出席議員贊成,而最終一般性通過。感受到愛護動物人士每年上街和集會請願的努力,最終沒有白費。不過難以明白一項《動物保護法》的有關法案,需要愛護動物人士這麼多年上街和集會請願,現在才能有些結果出來。體現當局未能及時瞭解民意地為民處事,當局在這點是十分值得改善的。

  要討論這個法案,就必須了解這個法案的內容。按照《正報》所載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指出,法案主要有五個方面:「一)保護動物的一般規定。二) 監管部門在動物保護方面的職權。三) 動物的管理。四) 處罰制度。五) 過渡規定。」

  首先在保護動物一般規定,法案禁止「虐待動物(第三條)、宰殺動物(第四條)、遺棄動物(第五條)、驅使動物搏鬥(第六條)、展示或售賣初生動物(第七條)」等。另外法案規定飼主責任,建議「一些可宰殺動物的例外情況(第四條第一款)」。其次監管部門在動物保護方面的職權,法案建議「民政總署有權在動物未能得到良好照顧以及在其他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將動物扣押並送往市政狗房 (第十二條)」。第三有關動物管理方面,法案其中建議「犬隻出入公共地方不得讓未滿七歲者牽引,以及須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第二十二條) 」。第四就是處罰制度,法案建議處罰制度分為行政處罰及刑事處罰。第五就是動物准照制度的過渡規定。可見這個法案以動物權益事務為主,但是法案針對的不只是動物本身,還有飼主和民政總署等責任都包括在法案當中。

  《動物保護法》法案獲一般性通過,標誌著動物與人類一樣有其法律的保障。但是需要探討的是,澳門《動物保護法》法案獲一般性通過有何意義。需要思考的是,《動物保護法》法案在細則性審議時有什麼地方需要完善。雖然有關處罰條文都較為嚴厲,令人擔憂的是執法力度大小有多大。特別是遺棄動物問題,如果當局執法力度不大,遺棄動物問題始終難以加以制止,受影響的始終是市民大眾。

2014年10月24日星期五

論國慶牌樓回顧展對現在澳門的意義

據網站較早前介紹:「由文化局、澳門基金會及澳門美術協會聯合主辦的《慶祝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澳門國慶牌樓回顧展》將於九月二十九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在塔石藝文館舉行開幕儀式。主辦單位將在塔石廣場搭建一座參照當時技術、以祖國及澳門現況為主題的國慶牌樓,歡迎居民共襄盛舉。今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及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塔石藝文館展出以澳門國慶牌樓為主題的作品,包括由昔日曾參與國慶牌樓設計的成員及澳門美術協會會員所創作的三十幅專題繪畫作品,並展出珍貴的澳門國慶牌樓照片及模型。透過展覽,讓居民緬懷過去搭建國慶牌樓的情況,也讓年青一輩加深對牌樓的認識,感受澳門獨特的文化風情。」(《澳門國慶牌樓回顧展》,開心澳門網)

  按照文化局和開心澳門網的資料顯示,國慶牌樓回顧展在塔石藝文館舉行,展期為期一個月,至十月三十一日為止。回顧展的主要意義,除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之外,根據網站介紹所說,可以讓年長一輩緬懷國慶牌樓的過去,也讓年青一輩加深認識國慶牌樓是什麼,同時可以感受澳門擁有的獨特文化風情,這的確是一舉三得。不過還想到參觀這個國慶牌樓回顧展的另一個主要意義,在於欣賞澳門美術家和攝影家藝術地記錄國慶牌樓當年的一切。

  就在這個國慶牌樓回顧展開幕不久,本人就走去參觀了。感覺這次回顧展有三個賣點。首先賣點就是最近在塔石廣場新建的牌樓,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和迎接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的來臨。但這個牌樓建成之後,在網上批評聲音比稱讚的要多。主要原因應該是牌樓上設計的圖案,與牌樓的本身完全不協調,因而可能由此會破壞其景觀完美性。第二個賣點是國慶牌樓回顧展內的國慶牌樓模型,按照原本的設計按比例縮小,讓人親身感受到當年經過國慶牌樓的氣氛。第三個賣點是場刊封面的精美設計,非常值得大家收藏。可惜的是場刊當中圖片不是太多,如果多一些會更好。

  不過令人疑惑和遺憾的是,有關國慶牌樓的事物就可大規模地辦紀念活動紀念,為何去年的何賢逝世三十周年和今年澳氹大橋通車四十周年而沒有辦相關的紀念活動?何賢和澳氹大橋都是澳門歷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難以明白為何會被忽略?捍衛本土文化如本人之前撰文所說,絕對不是為排外而捍衛本土文化。舉辦更多這些本土歷史活動絕對不是浪費金錢,因為普及市民的本土歷史認識,才更能提高本地人的捍衛本土文化的意識。

2014年10月23日星期四

澳門大學近年負面新聞一覽表

時間
事件
20111118
政府表示由於人民幣升值和開挖河底隧道等原因,整個工程預算從原來的65億增加至98億。
2012719
橫琴澳大新校區隧道發生坍塌事故。
2013115
審計署報告指出,即將在2013年春落成的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超支校區總建造金額超過102億澳門元。
20132
澳大橫琴校區被網絡組織「澳門良心」指與南京審計學院的建築鬧「雙胞胎」。
2014621
澳門大學粗暴對待畢業禮上高舉「支持學者發聲」紙牌的一名女學生,以及同時在場拍攝的《愛瞞日報》記者。
20141019
澳大前副教授仇國平召開記者會,公開文件指控澳大涉嫌濫權打壓學者。
20141021
有澳大教授被指性騷擾女生,最後被罰停薪停職12天。另外有消息指曾有外籍女教授協助涉事女生,疑遭報復而不獲調升工資級別。
20141022
澳門大學學生會選委會根據澳門大學學生會第2/2013號內部規章第七十三條之規定,對晉曦閣未有對選委會進行任何口頭或書面形式的通知將「活性碳」作選舉宣傳品,作出書面警告處分。
20141023

澳門大學回覆澳門電台查詢時表示絕不容忍校園內有性騷擾行為,而近6年共接2宗相關舉報,澳門大學稱都不涉及提出性要求,但基於保障雙方權益而不能透露具體內容。
澳門大學學生會選委在晨再發聲明,選委會批准晉曦閣其未經許可之宣傳行為。

責任編輯:建燁

參考資料:

《太陽報》、澳亞衛視、《東方日報》、《力報》、《愛瞞日報》、UMSU 澳門大學學生會FB專頁、澳門電台

2014年10月17日星期五

自遊香港 尋星之旅 (之三)

由本人撰寫的自遊香港 尋星之旅 (之二)提到,在今年九月十四日自遊香港參觀完在柴灣舉行的黃霑逝世十周年紀念展之後,就參觀了位於尖沙咀星光大道當中新建的梅艷芳銅像。就在今期作為自遊香港尋星之旅系列主題最後一篇,就為大家暢談逛香港旺角街頭見聞和參觀香港文化博物館李小龍展的感想。

  在中午飯過後,就乘地鐵到旺角一帶逛街遊玩。當時的旺角一帶,由於是颱風前夕,也是香港人爭取普選運動全面啟動的前夕。天氣雖然很熱,但沒有影響不同身份人士在街頭上人來人往。旺角一帶的交通也很正常,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到旺角一帶之後,首先要找去的地方是新亞書店。起初由於未能找到走上書店的入口處,就無意中跟著許多家長和小朋友的大隊乘電梯去到了香港教協入口處。後來有熱心的香港市民給本人的指引提示,後來才知道原來要繞過大彎後乘電梯才去到新亞書店這個地方。本人喜歡收藏舊書,當然過香港需要迫不及待地上去看看。去到新亞書店後,就見到司徒華親自手書店舖名的書法作品掛在牆上。

  當繞過大彎後就乘電梯上樓,去到新亞書店這個地方購買兩本與黃霑有關的舊書之後,在離開落樓下之際,就傳來一陣街頭演講的聲音。在落樓下之後一望,原來香港的電台節目主持快必有份參與的佔中後援會正在旺角街頭進行佔中宣傳。幸運的是當時第一次見到快必,也幸運地從手上接到由他們所派的傳單。見到香港的電台節目主持快必在旺角街頭上,與在他身旁的人暢談中。

  雖然本人許多朋友對佔中後援會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見,例如批評佔中後援會的標誌與D一百電台相似,批評佔中後援會所評述「佔中」的內容存在問題等。可是感覺佔中後援會的傳單上有句非常有意義:「一人一票的選舉權只是普選的其中一項條件,還要包括有提名權、被提名權、參選權同被選權,才是真正的普選。」

  對呀,沒有公民提名權的普選,絕對不是真普選。沒有公民提名權的普選,絕對不能「袋住先」。這樣的假普選選出來的領袖,難以相信會如何向所有市民負起責任。故此如佔中後援會的傳單上說,什麼都不做一定無用。另外從佔中後援會的傳單所見到有趣之處,在於「佔中」也有許多創意的抗爭,例如「汽車慢駛流動佔中、單車漫遊踩動佔中、行人快閃移動佔中」。抗爭有創意雖然是好事,但無論任何時候最重要的始終是安全問題。

  在旺角街頭除了有社會團體宣傳「佔中」之外,還有些街頭團體舉行街頭表演,例如吹樂器和唱歌,也非常有香港旺角的地方特色,令本人樂而忘返。由於時間關係,不得不離開而要起程去另一個地方。

  這次自遊香港最後一個行程,就是參觀在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行的「武 ‧ 藝 ‧ 人生 ─ 李小龍」展。這個李小龍展的展期很長,從去年開始至二零一八年止,總共為期五年。或許要希望給更多人有欣賞到李小龍展品的機會,所以展期要這麼長。按照場刊介紹,展覽會場分為五個部分,令本人最為難忘的展區,就是有關李小龍電影的展區,還有收藏家收藏的展區,還有李小龍研究武術的手稿。所有展品令本人眼界大開。這裡所有一切,都完全體現了「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2014年10月1日星期三

自遊香港 尋星之旅 (之二)

在兩週之前的一篇文章,為大家訴說在颱風來臨前夕,即今年九月十四日,筆者到香港自遊一番。其首站就是到香港島柴灣青年廣場五樓參觀「滄海一聲笑 黃霑回顧展」。要數「滄海一聲笑 黃霑回顧展」當中最值得本人難忘的展品,到底是哪一件?本人當然會數由導演高志森所借出的黃霑臨摹佛經的墨寶,因為見字如見其人思想品行,豁達、豪邁的性格完全在臨摹墨寶當中表現。在紀念黃霑工作上,希望永遠把豁達、豪邁、好學的黃霑精神發揚光大。

  自遊香港的尋星之旅第二站,就是去尖沙咀的星光大道欣賞剛剛新建的梅艷芳銅像。據先前有傳媒作出這樣的報道:「梅艷芳逝世超過十年,由阿梅歌迷成立的「芳心薈」,將於後日在尖沙嘴星光大道豎立「香港女兒—梅艷芳」銅像,並於當晚七時舉行揭幕禮,以表揚梅艷芳畢生的卓越成就及為社會帶來的貢獻,也讓世界各地歌迷一起懷念這位一代歌后。阿梅的銅像由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負責雕塑,整座銅像高兩米,劉德華則親筆為「香港女兒」題字。」(《梅艷芳銅像豎立星光大道》,香港《蘋果日報》,二零一四年七月十六日)

  由於本人選擇在中午去參觀尖沙咀的星光大道時間不太妥當,因而本人感到很熱很曬,但是見到這些藝人銅像和手印後,什麼不舒服都不存在。梅艷芳銅像的獨特之處除了銅製之外,還有劉德華親筆為「香港女兒」的題字。劉德華手寫的書法不差,他的書法絕對能夠貼合這個銅像。當望著梅艷芳銅像的時候,自然想起梅艷芳主唱的《孤身走我路》一曲。

  從報道當中可看出,社會各界是多麼重視這個人物。這個人物其實的確重要,她不但影響整個香港樂壇和影壇的發展,還影響整個華人社區,引領了當年的社會潮流。而且她很有愛心,也十分堅持自己的想法或信念去做任何事。例如她至生命終結一刻仍堅持反對中共六四鎮壓學生運動、堅持在中國大陸的演唱會上演唱當地禁歌《壞女孩》等。今年香港九月更是發生佔中、罷課、罷工等行動爭取民主,相信如果她仍健在生的話,或許會義不容辭地聲援廣大香港市民爭取民主。

2014年9月26日星期五

聽沈旭暉教授講座擴闊國際視野

本人一直久仰來自香港的沈旭暉教授的大名,第一次知道沈旭暉教授這個名字,是在社交網站上見到他對國際時事發表評論,感覺他對國際政治事務有獨到的見解。在本人看來國際政治並不深奧,觀察國際政治其中可在宏觀性的角度當中觀察。例如一個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如何影響一個地區或者整個世界,因而讓本人感到好奇。

就在上星期六,收到思匯網絡的手機短信,邀請曾經參與過思匯網絡議政課程的議政學員,參與九月二十日在萬豪軒舉辦由沈旭暉教授和陳卓華教授主講的活動。由於出現了突發情況,沈旭暉教授未能按原訂時間到達,活動因而延誤很久才開始,陳卓華教授主講的部分只能延後下星期進行。由於時間延誤了許多,沈旭暉教授快速地講述他所準備的演講內容。以下按照本人當時的筆記記錄,評述當時沈旭暉教授演講部分內容。

沈旭暉教授說:「從現實情況探討港澳與國際視野,首先講香港普選議題,泛民引述國際條約,佔中人士認為顧問團決定,親建制認為無國際標準準則。見不到一些國家公開支持香港爭取民主,因為會抵觸外交底線。最主要如何找到大家可下去的台階。」沈旭暉教授簡要地道出最近香港時勢的許多問題,因而瞭解香港普選議題在香港社會上存在很大分歧。存在分歧原因在於各人價值觀的不同,其次就是各人對生活背景對政治立場的影響。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層面,中國是最反對其他國家干涉其中國內政事務,其他國家這樣做自然會抵觸外交底線。其他國家若許害怕表達公開支持香港爭取民主,因而影響與中國的合作關係。

沈旭暉教授說:「之前中國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其中以國家安全角度處理港澳問題。習上臺有許多新思維,現在明確訊息就是要成為大國。中國參與改變遊戲準則同當年不同,例如東海防空識別區、三沙市等。由於改變規則的出現,做到這些承擔,因而不會溫柔地處理港澳問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臺之後出現許多新思維,對中國來說是件好事。但令人擔心的是,習近平如何正確處理港澳臺的問題。因為很重要,萬一處理不好會影響了港澳臺的發展,也影響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

沈旭暉教授還說:「外國在冷戰期間用香港瞭解中國,現在又會不會?香港不是單純的華人社會,香港地位有獨特的國際身份。全世界都興起這些本土運動,都是有共性,全球化時代互相依賴,外來人來投資或炒樓,外國資金流動。一個國家政府控制不了自己市場,全球化時代影響工業發展,人口移動不受政府的限制。」沈旭暉教授道出了全球化時代對香港,甚至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全球化時代令到本土運動的興起,不過本土運動應該以捍衛自己本土概念與文化作為重點,排外絕對不是本土運動的最終目的。

2014年9月19日星期五

自遊香港: 尋星之旅 (之一)



在颱風來臨前夕,即今年九月十四日,去到香港自遊一番。最幸運的是,這天一直藍天白雲,因而無阻礙其旅程的順利進行。感覺今日是香港尋星之旅,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因為這天許多活動都同香港資深明星有關。這些香港資深創作人或明星,包括黃霑、梅艷芳、李小龍等。這些香港資深明星不單影響了香港澳門,也影響了華人社區和整個世界。故此本人感覺非常對這些人物有興趣,也感覺這些人物有值得研究的價值。

  香港尋星之旅的首站目的地,就是要到香港島柴灣青年廣場五樓參觀「滄海一聲笑 黃霑回顧展」。要乘坐整個地鐵港島線,才到達展覽的目的地。似乎見證著地鐵人流由少至多,又由多至少的過程。人流多也好,不至於過分擁擠而上不了車,也許是加了地鐵班次的成效吧?

  這場有關黃霑的回顧展,根據傳媒報道指出「一代才子黃霑離世十年,繼早前社會學家梁款利用其家中遺物推出網站《黃霑書房》,由相識多年的友人為他策劃的回顧展,今天亦正式對外開放。向公眾揭露鮮為人知軼事,勾劃其各項成就,如竭力協助拍檔創業、甚至公司上巿,部分連霑叔幼女黃宇詩亦不知曉。」(《滄海一聲笑 黃霑那些年回顧 揭鮮為人知軼事 愛女也未聞》,《香港經濟日報》,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九日) 報道沒有誇大作假,展覽吸引本人之處,正是在於鮮為人知軼事的揭露,還有的是黃霑真跡。

  去到香港島柴灣青年廣場的入口處時,立刻聽到的是黃霑有份創作歌曲的歌聲,例如《忘盡心中情》和《上海灘》之類,非常有黃霑主題的氣氛。當去到青年廣場五樓展覽場地時,立刻得到展覽工作人員的熱烈歡迎,其後讚好青年廣場FB專頁後,就獲送限量襟章。這個限量襟章的特別之處,在於一份紀念之情,當見到這個限量襟章就記起這個展覽。

  這個展覽場地不是太大,有六個展櫃,只有一個大展板,同時有部電視機播放歷年來黃霑曾經主持或參與的節目。大展板首先圖文並茂向大家介紹你未必知道黃霑的十件事,原來未看這個展覽前已所知黃霑的事已有三件,不過另外七件事確是聞所未聞。這些事情包括他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黃霑」這個筆名?他如何學懂作曲和填詞?「不文霑」有什麼秘密任務?等。大展板還以生平年表的形式,圖文並茂地詳細介紹黃霑的生平。六個展櫃展出各界借出的黃霑舊物,包括由導演高志森所借出的黃霑臨摹佛經的墨寶、香港話劇團借出的《酸酸甜甜香港地》手稿和相關照片、製作人丘亞葵借出的煇黃演唱會珍貴現場紀念版VCD和照片,以及黃霑母校喇沙書院所準備的資料等。這些資料非常珍貴,似乎望物如見其人。

  這個展覽的展品雖然不多,但已做到推廣黃霑精神的作用,但仍有不足之處。黃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一生不遺餘力推廣性知識和性文化形象,但「滄海一聲笑 黃霑回顧展」和網站《黃霑書房》提及不多。

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

食品安全問題在社會當中的重要性

  根據報道指出:「台灣地溝油流入澳門,澳門民政總署食安中心表示,進口商大興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曾進口相關懷疑有問題品牌食油,包括「全統香豬油」及「全統特製豬油」,而近四個月共入口二千多桶台灣懷疑有問題食油,其中一千多桶已流入市面。目前民政總署已即時要求進口商停止出售懷疑產品,同時要求通知其商戶停止使用及銷售懷疑產品,當中包括晃記餅店及澳門奇華餅店等十八間商戶。」(《【地溝油風波】澳門十八商戶購入問題油 晃記餅店有份》,《蘋果日報》,二零一四年九月六日)

  澳門民政總署於食品安全資訊網內增設「台灣劣質食油事件」的專頁,公佈涉及是次事件的澳門食品生產商和零售商名單,最近醫院食品也涉及是次事件當中。有關新聞消息通過多個新聞傳媒報道出去,再由社交網站廣泛轉載傳播。這些新聞消息在香港或其他地方還有相關報道,因而在澳門社區上引起一陣關注台灣地溝油的風潮。相信是次事件只是個別事件,不過這種風潮的出現令更多人去思考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問題。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按照報道指出,懷疑有問題的二千多桶台灣食油在近四個月已入口,還有指出其中一千多桶已流入市面上。為何事情發生這麼久,處理檢測食品安全的當局才可以更多地曝光這些事情呢?按照現時的科學技術,不太可能需要這麼久才查驗到台灣食油有問題吧?故此可觀察到食品安全問題在社會當中有其重要性。當局對食品安全檢測工作應處理及時,同時及時告知給顧客了解。作為顧客對食品問題時常提高警惕。防範於未然,讓問題發生的機率下降至最低。

  到底什麼是地溝油呢?按照民署食品安全資訊網指出:「早前內地媒體報導內地有不法商人將各類劣質油包括潲水油、煎炸廢油、食品及相關企業產生的廢棄油脂(泛稱地溝油)充當為食用油流入市面,事件嚴重影響公眾健康。」

  按照以上的地溝油定義,可了解到這些劣質食用油對人身體的危害。其實作為飲食店應以保障顧客身體安全,作為服務承諾的首要點。否則一旦被處理檢測食品安全的當局查出,損失的不單是大量生意,損失的更是顧客對飲食店的信任。飲食店做好食品把關,這樣或許會讓社區得到安定,人們食用產品也得到放心。
相信此事件,大家或許對於進口貨安全有關問題,開始有所警惕。讓本人相信,並不是所有進口貨品質永遠是一百分的。故此作為顧客在進行消費者行為時,必須分辨清楚食品或其他貨品的優劣,這樣才能保障自己作為顧客應有的權益。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點評珠海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



在上週本專欄從觀察瞭解珠海市老地圖的基礎上,為大家簡單介紹了珠海市一九八四年至今三十年有什麼發展歷史的變化。同時也讓我們瞭解到世間常變的佛教真理。世間的常變令人捉摸不定,今日不知明天事,有時任何突發事情發生之前都沒有任何預兆。不過不用害怕,我們可以從瞭解歷史過去,而更好地把握現在和預測未來。

  我們可從老地圖當中觀察到,珠海市三十年的巨大變化源自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珠海市與深圳、汕頭等成為經濟特區之後,經濟發展比其他省市更走先一步。珠海市變化其中明顯是城市化的擴大,還有交通設施的完善。

  珠海市區面積範圍二零一四年的珠海市比一九八四年的珠海市要大幾倍。珠海市許多地方都有高樓大廈林立。公共巴士路線還隨著城市化發展而增加,一九八四年的珠海市有七條路線,到二零一二年已有八十九條路線。板障山雙線雙孔公路隧道、珠海機場、橫琴大橋、廣珠城軌、廣珠西線高速公路等也相繼落成使用或通車。這些措施有利促進珠海交通暢通,也有助於與鄰近城市如澳門、香港、深圳、中山、廣州等的通商交易或文化交流。不過不能忽視交通設施興建過程中出現有些土地糾紛問題,這些問題應以民為本地合理解決。

  至於自然環境方面,萬山群島一帶保育得最好。雖然斗門區和金灣區、橫琴一帶已大量填海造地,但可幸的是萬山群島還沒有進行大量填海造地。東澳島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為珠海的一個旅遊試驗區。本人在上年曾經去過東澳島,感覺那裡的自然環境與市區完全是兩個世界。其次一些公園如圓明新園、珍珠樂園、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等的設立,也非常帶動珠海旅遊業的發展。

  本人見過珠海未來發展的規劃圖,珠海城市未來發展會包圍著整個澳門特別行政區。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未來珠海南屏、灣仔、橫琴一帶都會有許多大廈林立。所以現在值得要思考的是,珠澳如何公平地良性競爭和合作。珠澳兩地發展獲得共贏,才能讓珠澳有更好的發展明天。

2014年7月18日星期五

從老地圖看珠海的發展歷史過程


本人不經不覺收藏了九張從一九八四年至今的珠海市老地圖,當然也不例外收藏許多有關廣州和澳門的老地圖。為什麼會喜歡收藏珠海市的老地圖?因為本人經常踏足之地除了出生地廣州和現居地澳門之外,另一個經常踏足之地正是珠海,由此對珠海這地方非常有興趣。其次可瞭解澳門邊界周邊地區的發展過程是如何的。瞭解這些地圖內容,可瞭解未來的珠海發展過程會帶給澳門有什麼機遇。

  九張珠海市老地圖當中,廣東省地圖出版社繪製的地圖有六張,中國地圖出版社繪製的地圖有一張,西安地圖出版社繪製的地圖有一張,香港萬里機構繪製的地圖有一張。有兩張地圖以繁體字印刷,其餘就是簡體字印刷。

  按照維基百科轉引珠海市政府網站和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政府網站所述:「珠海市現所轄的地方,是由原珠海縣大部份轄地及斗門縣的轄地而成,一九四九年設海島管理處。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建立漁民縣,寶安、東莞、中山三縣所屬海島為漁民縣的行政區域,由粵中行政區領導,一九五三年改為珠海縣,因地處珠江口與南海之間而名。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二日併入中山縣,一九六一年復置珠海縣,一九七九年三月五日設珠海市。一九八零年市內部分地區興辦經濟特區,已建成一批技術先進、以出口創匯為主的工業生產項目,一九八四年原斗門縣劃歸珠海市管轄,一九八四年八月,設立市轄區──香洲區。」。

  從一九八四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拱北、吉大、前山、灣仔等仍是未與市區連成一體的小鎮,吉大的商業區和工業區仍在籌建中。許多道路還在規劃中。許多新馬路還沒有改名,暫名為一號路、四號路等。香洲區和斗門縣之間沒有高速公路和大橋連接。當時有七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三角人民幣。

  從一九八七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吉大已發展起來,香洲、拱北、吉大的城區初步連成一體,香洲的西邊開始有些規劃。一號路改名為石花東路,新港大道和四號路改名為九洲大道,水庫路改名為紫荊路,並開通人民南路和北路。香洲區和斗門縣之間沒有高速公路和大橋連接。當時有五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五角人民幣。

  從一九九一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三灶機場已建成,連接香洲區和斗門縣之間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板障山雙線雙孔公路隧道建成試通車。當時有九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一元四角人民幣。

  從一九九四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珠海已分為七個區,分別為淇澳管理區、萬山管理區、橫琴經濟開發區、紅旗管理區、三灶管理區、平沙管理區、珠海港管理區。珠海港、三灶、橫琴一帶有大量的填海造地工程。香洲、拱北、吉大的城區已完全連成一體。當時還有一個經過淇澳島和內伶仃島的珠港跨海大橋規劃,但後來以港珠澳大橋規劃所取代。三灶機場改名為珠海機場。前山和南屏一帶有許多新馬路,有跨海大橋通往橫琴,在斗門有些鐵路建設的規劃。當時有十一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三元人民幣。

  從一九九六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圓明新園已建成開園,新香洲一帶已開始有些規劃。當時有三十四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三元四角人民幣。從二零零一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三灶為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澳島為旅遊試驗區,珍珠樂園已建成開園。拱北口岸聯檢大樓已進行擴建工程。珠海沿岸的情侶路正式開通,新香洲已有一定發展。當時有五十六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二十八元港幣。

  從二零零六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海泉灣度假城已落成啟用,新香洲和前山一帶有進一步發展。已標示有橫琴口岸。斗門縣改為屬珠海市的斗門區和金灣區。當時有八十一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六元人民幣。從二零零九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已標示廣珠城軌的規劃路線,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已開通。當時有八十七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八元人民幣。

  從二零一二年的珠海市老地圖可見廣珠城軌已開通,但明珠站、前山站和珠海站未開通。新香洲、橫琴、灣仔、斗門區、金灣區一帶有進一步的城市發展,已標示澳門大學在橫琴校區的所在地,同時已標示珠江三角洲環線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橋等的規劃路線。當時有八十九路公共巴士路線,此地圖售價為八元人民幣。

2014年6月10日星期二

2014年5月23日星期五

當局新設四條步行旅遊路線 徒具美名景點簡陋效益成疑

     據新華網在二零一四年五月八日的報道:「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八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繼去年九月向遊客推出首階段四條步行旅遊路線後,今年九月計畫新增四條 步行旅遊路線,並將就此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據介紹,尚在討論中的這四條步行路線分別為花地瑪堂區、花王堂區、氹仔嘉模堂區及聖方濟各堂區(路 環)。上述四個區均為澳門老城區,代表景點分別為林則徐紀念館、大三巴牌坊、路氹歷史館、聖方濟各聖堂。去年九月二十七日「世界旅遊日」,特區旅遊局宣佈 推出「論區行賞」首階段四條步行路線,分別為「歷史足跡之旅」、「綠色文創之旅」、「中葡交匯之旅」及「藝文探索之旅」。推出八個多月來,「論區行賞」漸 成赴澳遊客的必修課。目前,已推出的四條步行路線上設有舞獅、舞蹈、粵劇、武術、土風舞表演等文娛活動。」

  我們從觀察新華網的報道可瞭解到,去年澳門旅遊局公佈了「論區行賞」四條步行路線,它們名字分別為「歷史足跡之旅」、「綠色文創之旅」、「中葡交匯之 旅」及「藝文探索之旅」。認同澳門旅遊局決定四條旅遊步行路線的設立,這是由於外來遊客來澳總人數一年比一年多,這些外來遊客多集中於如大三巴牌坊的世界 文化遺產等著名景點。因而影響世界文化遺產的文物保護之餘,也影響在著名景點附近生活的居民。所以設立旅遊步行路線,分散外來遊客在某地區的人口密度,這 樣一來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澳門,二來能夠保護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等旅遊資源,三來能夠增加著名景點以外地區的經濟效益。

  不過有點保留的疑問是,這些旅遊步行路線當中指定的旅遊景點是否值得遊客去?故此當局計畫再新增推出澳門旅遊步行路線措施之前,澳門旅遊局在此問題上 應該首先常多作檢討,因而成為一種檢討機制。同時向社會各界應多作諮詢,社會各界也應對澳門旅遊步行路線措施多發表意見。千萬不要當澳門旅遊步行路線推出 之後不去檢討措施成效,也不問社會各界的意見,就這麼快又推出第二條或第三條,這樣做的話永遠不能看到措施成效的提升。

  那麼澳門旅遊步行路線措施有哪些地方,值得盡快檢討而完善呢?首先就是旅遊景點是否符合旅遊步行路線的主題。感覺「歷史足跡之旅」和「中葡交匯之 旅」、「藝文探索之旅」的路線安排問題不算太大。但是感覺「綠色文創之旅」路線安排就有點問題了。到底什麼是綠色?什麼是文創?在本人看來綠色文創的意 思,就是環保前提下所創作的文化創意氣息,「綠色文創之旅」應著重帶有濃厚的本土文創元素。但是觀察「綠色文創之旅」的路線安排,只看到的是普濟禪院(觀 音堂)、塔石廣場附近的古建築群、盧廉若公園等,因而感受不到綠色文創的元素,這樣似乎對遊客有點誤導成份。

  其次澳門旅遊局所設定的預計遊覽時間,在給予別人的感覺上似乎過快。例如若有遊客最喜歡參觀博物館,那麼他沒有可能五至十分鐘內停留此地。故此應同時註明遊覽時間因應遊客需要,而作出適度調整。

  在最後一點,就是要思考在分散外來遊客的過程中有沒有影響當地市民生活?澳門旅遊局對於處理這個問題,在乎需要經常對旅遊步行路線附近生活的居民作多方面的溝通。因為更多地瞭解民心,因而得到更多解決問題的竅門。

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

細聽趙康池分享收藏品陳設和保存技巧心得



 在今年五月十一日下午參加由澳門藝術博物館主辦的活動,活動名字為「品味藝術--如何把家變成博物館  收藏品之陳設及保存技巧」,活動在澳門藝術博物館一樓演講廳舉行。感覺這活動主題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學問,也同是一個令人吸引參加之處,在於如何能夠成功把家中變成一間博物館。

    主講者為趙康池先生,為澳門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澳門錢幣學會理事長等。澳門錢幣學會理事長趙康池指出今日的演講題目主要是「品味藝術--如何把家變成博物館  收藏品之陳設及保存技巧」,叫大家記住是成為博物館,而不是成為垃圾堆。他向大家說明,這次演講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怎樣收藏及陳列,指出收藏是「自己喜歡、心儀的、喜愛的東西收集在一起,儲存起來叫收藏。」也指出陳列是指「放在保險箱或甲萬里叫儲存,放在展示櫃內觀賞的叫陳列。」或許博物館、收藏、陳列三個詞語有許多其他含義,所以需要在講座特別強調,現在所的主題是能夠讓家居也能變成為博物館般美

趙康池先生他也非常謙虛,他說什麼名銜只是拿來人,若你不滿意他所講的話可以出到門口後掉。作為一名演講者能自然懂得如何自謙,至有些其他演講者還嘲笑自己一番,這樣更能拉近演講者與參與講座者的距離,更能將講座過程在順利中快樂完結。

   接著趙康池先生就介紹設置陳列櫃的注意事項。例如趙康池先生其中指出「陳列櫃以有玻璃門為准,同時有鎖為佳。陳列櫃內不能太深,避免陽光直射陳列櫃。若陳列櫃為開放式的話,則盡量不要開窗,要開空調。若收藏塑膠,就要用冷光燈。展示藏品時要有抽濕機,調濕度為百分之五十,若金屬則為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零。」當然設立陳列櫃都有不同的條件和要求,其中還有一些不應該犯錯的功夫。若果不按注意事項而設置陳列櫃,最終只會後患無窮而讓事情未能完成。其實設置陳列櫃的注意事項,都可用在籌辦公開展時作為一種參考。

   第二部分就是如何保存和護理收藏品。趙康池先生其中指出「有關瓷器、水晶、玉器等,千萬不要用化學清潔劑清潔,最好用清水清潔。至於銅器、古錢等,要用毛掃清潔,同時要用毛巾輕刷乾淨,千萬不要用活性PVC材料存,可用惰性材料封存。」其實這一部分都較為重要的,如果對收藏品的保存和護理工作做得不好,這樣對收藏品的價值因而降低之餘,這些收藏品放在陳列櫃之後也不顯得美麗。

   當活動去到問答互動環節,有參與講座者提出有關放油畫有什麼注意的問題,也有參與講座者提出有關演講者個人收藏情況問題,趙康池先生分享地說道:「年少時主要收集郵票,接著收模型和古畫、書,現在主力收錢幣和郵票。」本人當時也提出一個問題,就是詢問如何保存舊書和舊報紙。他說:「保存舊書和舊報紙一定要用抽濕機,同時要用保鮮包好以確保乾爽。由於舊書和舊報紙容易變黃,而避免不要太多潮濕水分、燈光。」雖然本人玩賣價不太貴的收藏品好多年,但感覺與同好交流收藏的動作不可少,這天確是讓本人許多難得的收獲。

   最後趙康池先生分享他對於收藏心態的觀點想法,他其中說:「做到博物館已是成功了,不要用吃飯錢買收藏品,要給家人知道這些收藏品會增值。」玩收藏當然不能過分沉迷,要顧自己經濟問題和家人感受是最重要,這樣才會玩得更開心。另外他還說:「由於收藏品只現時留給自己欣賞,未能確定未來是否會拍賣到給誰、是否捐給圖書館博物館、不好彩給收買物者找到寶,不過都要確保收藏品在自己手上要好好保存,千萬不要收藏品在自己手上被消滅。」的確確保收藏品在收藏者自己手上要好好保存,是收藏者一份大的責任。  

    這個演講活動的主題完全貼近藝術愛好者和收藏愛好者,正是由於其中有些收藏品例如玩具、瓷器、水晶等都是一種藝術品。有關收藏品的陳設和保存技巧都是博物館工作其中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收藏愛好者重要的基礎一環。所以非常支持澳門藝術博物館能舉辦這些活動,所以希望澳門藝術博物館在未來能舉辦多一些。

2014年5月9日星期五

紀念日的原意絕不能歪曲



相信大家對剛過去的五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的六四事件紀念日等節日原意並不陌生,不過若許有部分人不太瞭解這些紀念節日原意到底是什麼,甚至還有部分人在有香港歌手退出被外界所指的「五一維穩Show」音樂會後,就怒於表達訴求的示威者。雖然每個人在每一個節日當中,都有觀看表演而感受娛樂的權利,但這並不代表歌舞昇平的音樂會可取代紀念日原意。同時有香港歌手退出參與音樂會,是他們參與活動與否的決定,對表達訴求的示威者沒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其實民政總署所舉辦的主辦「五‧一黑沙海灘迎夏日演唱會」主題有意義,但是與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節日原意不符。

     觀察一個節日是否值得紀念,就要看看這個日子曾經發生是什麼的事。以五一國際勞動節為例,根據新華所載,認為五一國際勞動節「是世界上八十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此節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餘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一八八九年七月,第二國際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回應。一八九零年五月一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

     原來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原意,就是為了紀念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勝利地爭取權益。要討論這個問題,就要瞭解「紀念」一詞是什麼意思。根據《新華漢語詞典》的解釋,「紀念」一詞是指「通過行動或事物表示緬懷之情」,另外是指「用以表示紀念的」。從觀察「紀念」一詞的詞義,可了解到紀念是帶有一種緬懷之情。不同階層的市民在五一當中以不同表達形式表達訴求,才能夠更能緬懷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曾經所負出的努力,故此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原意絕不能歪曲。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部分人會認為一些歌舞昇平的音樂會在紀念日當中舉辦沒有錯? 同時部分人也認為歌舞昇平的音樂會舉辦與紀念日原意沒有衝突?其實責任在於政府有沒有有效地做好普及推廣紀念日原義的工作。所以希望政府能夠在五一國際勞動節等紀念日當中舉辦更多活動推廣紀念日原義之餘,同時希望政府在五一提供更多發聲平台的機會讓更多有需要人能表達聲音,這樣才更能體現政府一直強調以市民為本的口號精神。

    
另外一方面,希望政府
公平公正地做好場地租借工作。首先在於其中要考虑這個活動有沒有同紀念日原意不符。例如當年的六四曾經死這麼多人,沒有理由會給一個團體以歌舞晚會形式在六四慶祝六一兒童節。雖然每一個團體都有舉辦活動的自由,可是批准以歌舞晚會形式在六四慶祝六一兒童節,可能有教壞小朋友不尊重死者之嫌。為何慶祝六一兒童節的歌舞晚會活動不能夠在六月一日舉行,這樣實在說不過去。其次政府在於決定每一個社團申請場地租借的批准與否,都必須體現一視同仁。

   
可見在紀念日當中若繼續舉辦不合主題的歌舞昇平音樂會
,這樣做的話可能會讓越來越多人不了解紀念日原意之餘,也實在不利於在澳門更能完善地推行公民意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