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四月天象

 


   本月北半球地區星空


我們在北半球地區首先向北方觀察,北斗七星就在頭頂高挂。恆星五車二位於西北方的位置,英仙座和仙后座落入20°N地平線,織女星和天津四在東方帶著夏季恆星進星空當中。然後我們可向南方觀察,獅子座仍在正南方,下面就是長蛇座。容易找到東南方向的大角星,西南方向的天狼星在40°N地平線上。北河二和北河三仍然在西方可見。


本月中國農曆節氣


本月中國農曆節氣包括4月4日(農曆三月初七)20點的清明(黃經15°)。清明,按照元代崇仁吳澄伯清所寫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清明,三月節。按《國語》曰:時有八風。歷獨指清明風為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另外就是4月20日(農曆三月廿三)3點的穀雨(黃經30°),按照元代崇仁吳澄伯清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穀雨【去聲】,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本月月球情況

     

        上弦時間為4月5日 10點。望時間為4月13日 8點。今年最小滿月(距離406,006公里,視直徑29.13')下弦時間為4月21日 9點。朔時間為4月28日3點。


          月球在4月13日過遠地點,月地距離為 406227km。月球在4月27日過近地點,月地距離為 357150km。


本月行星合月


           天王星在4月1日 21點合月(南4.87°)。木星合月在4月3日 8點合月(南5.51°)。北河三在4月6日 1點合月(北2.01°)。火星在4月6日 3點合月(南2.17°)。軒轅十四在4月8日 20點合月(南2.14°)角宿一在4月13日 10點合月(北0.35°)。心宿二在4月17日 7點合月(南0.42°)。金星在4月25日 9點合月(北2.39°)。土星在4月25日 12點合月    (南2.29°)。海王星在4月25日 18點合月,(南1.86°)。水星在4月26日 9點合月(南4.40°)天王星4月29日 10點合月(南4.85°)



本月彗星和流星雨


C/2024 N3 (Sarneczky)在4月11日近日點 ,近日點距離5 .014753(AU)。天琴座流星雨在4月22日極大期(ZHR~18)。船尾座π流星雨在4月23日極大期(ZHR~不定)。


其他本月行星情況


      月掩五車五在4月3日19點發生。(五車五亮度1.7等,全程可見)水星留在4月6日14點發生。金星留在4月10日22點發生。海王星合水星在4月17日2點發生。((北0.69°)火星東方照在4月21日9點發生。(亮度0.8等,視直徑7.1")水星西大距在4月22日2點發生。((亮度0.3等,距角27.4°)土星合金星在4月29日10點發生。(南3.72°)

2025年3月26日星期三

三月天象

 本月北半球地區星空


  我們在北半球地區首先向北方觀察,大角星從東邊升起,代表著春天在北半球地區的開始。恆星五車二在西北方向最明顯,正在往西邊地平線落入的有英仙座和仙后座。然後我們可向南方觀察,在正南方的有獅子座,右邊有巨蟹座,西南方向的60°N地平線上有天狼星。室女座和角宿一在東南方升起,獵戶座等冬季恆星在西南方向天空逐漸消失。



本月中國農曆節氣


       本月節氣包括3月5日(農曆二月初六)的驚蟄(黃經345°)。驚蟄,按照元代崇仁吳澄伯清所寫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另外就是3月20日(農曆二月廿一)的春分(黃經0°),按照元代崇仁吳澄伯清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夏、冬不言分者,蓋天地閒二氣而已。」春分前後可在日沒之後1~2小時的西方天空看到黃道光。


本月月相


       上弦時間為3月7日0點。望時間為3月14日 14點。下弦時間為3月22日19點。朔時間為3月29日18點。

        3月17日9點過遠地點,距離為405737km。月球在3月30日過近地點,距離為358199km。 


本月行星合月

     水星合月在3月1日12點合月。(北 0.39°)木星合月在3月6日19點合月。(南 5.55°)軒轅十四在3月12日14點合月。(南 2.16°)心宿二在3月21日零時合月(北 0.49°)土星在3月28日20點合月。(南 1.84°)     


本月彗星和流星雨


   矩尺座γ流星雨在3月14日極大期(ZHR~6)。


其他本月行星情況


     木星東方照時間為3月3日2點,亮度-2.3 等,直徑39.74"。海王星合水星時間為3月3日14點。(南 2.17°)水星東大距時間為3月8日14點。(亮度-0.4 等,距角 18.2°)土星合時間為3月12日18點。水星留時間為3月15日4點。海王星合時間為3月20日7點。金星內合時間為3月23日9點。水星內合時間為3月25日3點。海王星合水星時間為3月28日10點。(南 4.18°)

2025年3月17日星期一

李烈聲先生細說時代回聲

       






      在今年三月九日,參加了由澳門文化局轄下澳門檔案館,舉辦的《時代回聲:李烈聲訪談錄》新書發佈會。這是澳門檔案館澳門口述歷史叢書系列的第八本。這個活動原定於今年二月二十二日舉行,由於早前因故延期。


      由於活動延期原因,因緣際會能夠參加這次新書發佈會。該訪談錄吸引筆者之處,其中是對李烈聲先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廣東經歷有濃厚興趣。最特別的是,他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之前,曾經做過《越華報》的主筆。他這個過去的身分,成為一個了解上世紀四十年代廣東等中國地方的切入點。


     他分享:「在廣州《越華報》工作時,由於治安不好,要自己帶槍上班,是一個非常特殊時代。」他還透露曾以《越華報》名義,在一九四八年到南京隨訪民國總統選舉。他見識到當時中國社會方方面面。他還見過海鳴威、李宗仁等人物。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會了解到這是中國在抗戰勝利之後,正處於國共內戰時期,社會非常紛亂,作為記者都要持槍保命,可見他對自己職責盡心盡力。


      除此之外,他還有其他人生的經歷娓娓道來,也令大家都聽得入迷。至於他在古巴往事,李先生指出:「很同情他們革命。但不想破壞他們形象。」不過至於美食,他指出:「我不說自己為食家,只是一個為食的人。」這樣看來,他是一個態度謙虛,說話謹慎,也重感情的人。他念記與古巴名人往日的情誼,不想撰文踢爆內幕爭流量。他謙虛地說自己是「為食的人」,不能和蔡瀾等名家比較,體現出他平易近人。


       他在發佈會上,作為前輩對現時的出版行業,作忠告:「報社應少登AI文章,多登澳門特色或自己生活文章。留起它,向後代交代。給多些年輕人寫文機會。」近年來流行AI,很多各類文章可以由AI編寫出來。可是AI永遠不能取代人類。因為人類是有靈魂的個體,人類的生活日常,AI不能作出來,是要靠人類自己書寫。幸運的是,澳門各大媒體還有讓年輕人書寫生活感想空間。


       他也對年輕人,作忠告:「我希望青年人,努力寫好,同中國爭氣。         這麼偉大時代,出不了一本好書,是一種羞恥。」李先生出發點是好,但始終感覺他有點悲觀。現今中國兩岸四地出版的書、網絡小說特別多,但成為世界聞名的經典確實不多。國人的確要努力,為國爭光。


      他的其他值得記錄的人生經歷,還可在該訪談錄當中找到。除此之外,該訪談錄也收錄他所寫的一篇散文和三篇小說。讓在文學作品中更深刻了解他內心世界。

2025年3月7日星期五

陶行知《胡適捉鬼》

      廣東中山《大公報》在民國20年[1931]12月9日刊載一段評論胡適的文章,題為《胡適捉鬼》,文章原最先載於1931年9月3日的《申報•自由談》,文章作者則是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胡適則是紅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家、作家、思想家。

        陶行知在《胡適捉鬼》文章認為胡適整理國故最有見地,但是時評就不太中肯。胡適在《新月》發表文章《我們是哪條路》,提出中國有五個鬼,就是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可是胡適忽略了多福、多壽、多男子的多生主義。指出梁漱溟曾經寫信反駁胡適,《胡適捉鬼》文章作者的日本朋友也對胡適他這種見解深致不滿。胡適沒有提第六隻鬼,不太清楚他是否有意這樣做,這問題值得深究。

        陶行知在《胡適捉鬼》文章認為「因為多生所以田不夠種,工不夠做,飯不夠食。因為多生所以窮,因為窮所以病不能醫,有子女不能教。因為大家多生所以窮親戚,窮朋友多。累得意志薄弱的人不得不貪…」文章從層遞方式突顯多生主義所帶來的社會問題。認同這文章的觀點,多生主義是所有鬼的問題根源。多生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只會加大社會負擔和問題嚴重性。現在中國大陸人口問題,仍然是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絆腳石。整體經濟再好都好,人均分配不平均,中國始終難以真正地富強。

       陶行知在《胡適捉鬼》文章也認為「其實,帝國主義之總司令也是多生主義。因為多生所以要殖民地,要原料,要市場。世界最大之亂源便是多生主義。這個妖怪不除,世界那能太平,中國那會有出路?」多生的確需要殖民地,需要更多殖民地,才可以有更多資源。需要更多資源,才可以更好令帝國更強大。

       陶行知在《胡適捉鬼》文章最後以贈送一首詩給胡適作結尾:「『明於考古』,昧於知今,拐著五個小鬼,放走了一個大妖精。」五個小鬼是指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大妖精則是指多生主義。這首詩古今寫文形式貫通,最後以誇張手法突顯胡適問題的嚴重性。嚴肅加上幽默的效果雖然有點火藥味,可是令人輕鬆易讀。

2025年2月23日星期日

拱北蓮花亭

 





    澳門各界在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12月24日下午1點參加拱北高沙蓮花亭開幕典禮儀式,主席蔡文軒致開幕詞。蓮花亭為澳門同善堂茶亭,位於澳門往來中山的必經之道,即現在珠海蓮花路則,以方便往來行人休息。
        原中山縣屬高沙蓮花茶亭。始建于光緖年間。在抗日戰爭期間(1940年)不幸被日軍所毀,此次重建是由同善堂主席黃渭霖發起,目的依舊為以方便往來行人休息。
        珠海市人民政府在1994年8月評蓮花亭,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澳門《華僑報》   1946-12-25 

2025年2月3日星期一

2025 二月天象

原刊澳門華僑報天文版 2025.1.27

本月北半球地區星空


            祝大家乙巳年(蛇年)快樂! 我們在北半球地區首先向北方觀察,在西北方可找到金牛座和英仙座,往右就是御夫座的五車二。在北方可見雙子座的北河二和北河三接近天頂的位置,同時仙王座和天龍座掠過地平線(20∘N)。然後我們可向南方觀察,金牛座和獵戶座在西南方向,南河三就在天狼星的左上方。巨蟹座就在北河二和北河三的上方。


本月中國農曆節氣


               本月節氣包括2月3日(農曆正月初六)的立春(黃經315°)。立春,按照元代崇仁吳澄伯清所寫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東風解凍。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


另外就是2月18日(農曆正月廿一)的雨水(黃經330°),按照元代崇仁吳澄伯清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雨『去聲』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


本月月相

      上弦月時間為2月5日16點。望時間為2月12日21點。下弦月時間為2月21日1點。朔時間為2月28日8點。

        月球在2月2日過近地點,367525 km。2月18日9點過遠地點,404762km。 

 


本月行星合月

      

      金星在2月2日4點合月,北2.35度。 海王星在2月2日6點合月,南1.42度。天王星在2月6日5點合月,南4.70度。木星在2月7日11點合月,南5.49度。火星在2月10日3點合月,南0.78度,04:50月掩火星,04:51月沒°。北河三在2月10日13點合月,北2.07度。軒辕十四在2月13日8點合月,南2.13度。角宿一在2月17日20點合月,北0.33度。心宿二在2月21日17點合月,北0.44度。

       


本月彗星和流星雨


       半人馬座α流星雨時間為2月8日進入極大期(ZHR~6)。


其他本月行星情況


       白昼月掩土星時間為2月1日11:05, 11:45復出,南1.09度。木星留時間為2月4日21點轉為逆行。金星合海王星時間為2月4日3點,南3.96度。水星上合日時間為2月9日20點。天王星東方照時間為2月12日3點,亮度5.7等,視直徑3.6"。  火星留時間為2月24日17點,轉為逆行。金星留時間為2月28日11點,轉為逆行。

2024年10月5日星期六

嘉樂庇總督大橋建橋歷程

       



      今日是 #嘉樂庇總督大橋   建橋五十周年的日子,大家來看看該橋建橋歷程。澳門和離島居民在該橋未通車以前,是由一預先規定時間的汽船來往,但必須服從於潮水漲退和氣候條件。

     時任澳葡新聞旅遊處長殷多尼在1967年8月24日主持記者招待會時,當記者問:「有關建設澳氹大橋,政府是否有意興建?」處長答到:「關於建橋計劃,現正由葡萄牙專家賈多素草擬中,政府亦有决心實現該項建設。」這是澳葡首次透露建設澳氹大橋消息。

     時任澳督嘉樂庇其後在1969年1月9日致電葡萄牙海外部副部長,表達興建跨海大橋願望。葡國工程師、建橋專家賈多素,在同年2月17日(年初一)上午十時及下午四時,由澳督嘉樂庇、港務廳長巴波沙、工務廳長馬加齡、新聞旅遊處長馬葵士等陪同下,分別前往澳氹大橋兩個起點視察。有關建橋位置在同年4月正式决定依照葡萄牙工程師賈多素設計第二圖則,該橋將會由澳門的銅馬像為起點,至氹仔的觀音嚴為止。澳督嘉樂庇在同年10月31日下午4時舉行的立法委員會會議席上,正式宣佈投承興建澳氹跨海大橋工程,經其澳督嘉樂庇之建議及獲得葡海外部之批准,已同意交由澳門殷商何賢承辦。何賢表示一定把橋建成,不謀暴利只為澳門居民。首條澳氹大橋辦公室在同年12月6日成立,監督未來大橋承建過程。

     在1970年1月於澳督府二樓舉行承建澳氹大橋合約的簽署儀式。承建大橋合約在簽訂之日起,限期於九百九十日完成建橋工程。澳葡在同年2月7日採取財政措施,以興建澳氹大橋,工程從1969年至1973年分五期興建。

     嘉樂庇總督大橋在1974年10月5日開幕,葡萄牙語: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賈多素致詞。是日下午一時正式通車。該大橋在1982年1月1日起取消徵收過橋費。

參考資料: 《政府公報》、海事及水務局 、澳門《華僑報》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1950-1988)》

圖片說明:

在2024年10月5日,由建燁拍攝的嘉樂庇總督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