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5月27日星期五

修改立法會選舉法需注意的地方

期待已久的修改《立法會選舉法》諮詢活動終於開始。雖然不會抱太大期望,這是因為當局對改革的舉動,不會令支持爭取民主的人士感到完全樂觀。這種情況筆者在二零一二年的政改當中已體會到的。雖然法律改革或者是民主政制改革的結果,未必符合每個人的意願。不過有機會表達意見,當然會盡自己能力去爭取。本文就修改立法會選舉法有關問題,提出需注意地方的部分。

據報道,「澳門政府為令立法會選舉活動體現更公平、公正、公開和廉潔原則,計劃修訂《立法會選舉法》並由明日(七日)起公開諮詢社會各界,諮詢期至六月五日,為期三十天,期間會舉行公眾和專場諮詢會,日期稍後公布。」(《澳門消息:立會選舉法修訂明起諮詢三十日》,東網專訊,二零一六年五月六日)

大家可從報道留意到,諮詢時間為期三十天。本人感覺諮詢活動時間實在太短。這麼重要的法律修改,涉及市民行使法律規定的選舉權利。顯而易見,諮詢三十日是不太足夠的。首先市民未必知道有修改《立法會選舉法》諮詢活動。已知道有這回事的市民,未必在短時間可以消化修改《立法會選舉法》諮詢文本所有內容。  《立法會選舉法》諮詢文本當中,總共分為四個部分:(一)完善競選宣傳活動規範;(二)加強打擊違法選舉活動;(三)改善選舉組織工作;(四)完善議員的參選條件及兼任規定。《立法會選舉法》諮詢文本的內容,有民主陣營的吳區議員曾經指《立法會選舉法》諮詢文本沒有提到增加直選的部分。有朋友則認為不能混亂選舉程序方式改革和民主政制改革的區別。其實這些說法各有各意思。當局應訂一個時間表,漸進地改革民主政制。因文章字數所限,討論諮詢文本四個部分待下一星期再續。

《立法會選舉法》諮詢文本四個部份當中,其中也沒有提及間選。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在修法諮詢記者招待會中指出,「政府已深化分析了間選制度。過去亦曾多次修訂,如對法人管理、降低提名門檻、擴大界別內投票基礎等。另一三年間選選舉比較順利,有良好成果,說明之前的修訂符合實況並獲得普遍認同,現已有一套相對合理的制度體現間選的競爭性,故無逼切性修訂間選的方式及提名限制度等,但諮詢時社會可再提意見。」(《陳司:改間選無逼切性》,《澳門日報》,二零一六年五月七日)

不太認同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在看法。何以見得改間選無逼切性?從什麼統計資料,證實無逼切性修訂間選的方式及提名限制度等?為何改間選有逼切性?這是因為業界代表必須由業界一人一票選出。業界人士對業界有表達聲音的權利。社團票選舉票絕對不能完全代表業界。(二之一)

2016年5月20日星期五

暨大捐款事件市民正反輿論

由於這議題爭議持續,因而產生各自支持兩方面意見的市民,形成正反兩輿論的態勢。持支持當局捐款做法的人士認為澳門人與大陸人血濃於水,廣州暨南大學有特殊地位,捐助廣州暨南大學校園建設任重道遠。
  
  認同捐款給暨南大學,是澳門人與大陸人血濃於水,也認同回饋祖國和傳承優良傳統的體現。不過不太認同的是,廣州暨南大學擁有比其他大學什麼特殊地位,而擁有特殊的待遇。因為這樣對其他大學不公平。當局捐款給其他大學的數目,會不會像暨大一樣得到捐款一億元?

  持反對當局捐款做法的人士認為當局捐款做法鬼祟和不公開透明,崔特首三個身份(特首、澳基會信託主席、暨南大學副董事長)不迴避,以鉅額公帑捐給廣州暨南大學。也非常反感一些親政府的人士或網軍,在社交網站上的所作所為。

  持反對當局捐款做法的人士在今年五月十五日下午三點,參與多個團體舉行的遊行,反對澳門當局使用公帑鉅額捐款給廣州暨南大學。據報道指出,「特區政府透過澳門基金會向暨南大學捐款人民幣一億元,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彈,十多個團體日前發起遊行,要求撤回資助,本報估算昨午的相關遊行人數逾四千。遊行團體之一的新澳門學社表示,有三千三百人參加其發起的遊行。另外,愛護澳門協會等十五個團體則宣稱有一千五百人參加。而警方則公布,高峰期共約一千一百人。」(《正報》,《逾四千人遊行促撤暨大捐款》,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六日)

  感覺許多朋友,曾經指出暨大捐款風波非常有兩年前反離保運動的影子,本人也是認為這樣。不過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暨大捐款風波與兩年前反離保運動相同的地方,在於網民的反應與號召力,出現許多改歌詞和改圖,出現許多原創評論文章和漫畫等。不相同的地方在於事件熱度持續度和事件最終發展的走勢。首先促撤暨大捐款遊行人數,比兩年前反離保運動少許多。其次批評遊行主辦方的市民,比兩年前反離保運動多。

  無論澳基會是否聽取持反對的市民意見,市民對事件熱度隨遊行結束後似乎平淡起來,這是非常不正常的。這個議題絕對不是遊行一次就可以算,需要的是持續關注。例如認為當局在程序上不正確,就爭取當局在程序上完善問題等。澳基會應吸取暨大捐款風波的教訓,任何撥款應該公開透明,絕對不能夠再出現類似情況。

  本人不反對支持母校,廣州暨南大學的教授教導本人許多社會學知識,例如對社會心理學的認識。不過政府一邊做緊縮政策,為何一邊又大量捐錢給境外大學?資助暨南大學就血濃於水,是否其他廣州的大學就不是血濃於水?是否廣州的大學血濃比澳門的大學還要親?台灣的大學一樣培養許多澳門人才,為何無這樣待遇?為何其他校董捐出私人資金,澳門特首卻以公帑作慨捐?如何解釋?許多校友最近經常指要懂得回饋和感恩。不過要懂得回饋,懂得感恩,就不要懂得理智獨立思考問題嗎?對不合理不公義的事也大叫好嗎?所以本人認為針對澳基會失當行為,絕對不能同針對學校掛鉤。

2016年5月13日星期五

澳基會鉅額捐款事件社會嘩然 市民質疑權貴拿公帑大做人情

今年五月的熱門新聞除了一位想跳樓自殺的男士在大廈陽台危站,令大廈附近交通在十多個鐘癱瘓之外,另外還有澳門基金會向廣州暨南大學捐款一億元的事件。本人雖然支持暨南母校的校園建設,不過對澳門基金會在捐款過程中向廣州暨南大學捐款審批過程有矇騙公眾之做法感到不滿。

  相信許多市民反對的原因,不是捐款數額大,而是政府在捐款過程鬼祟有矇騙公眾,進行利益輸送之嫌。事件的爭議之處,在於澳門基金會向廣州暨南大學捐款一億元,為何事前沒有讓市民知悉和在立法會議決同意就立刻捐款?澳門基金會的審批廣州暨南大學捐款流程為何沒有公開透明?捐款一億元的用途是否用得其所? 市民絕對不是政府發言人辦公室發出聲明,變相批評指市民對大陸「不血濃於水」,也「不理性」。理性討論在基於事實的基礎上提出疑問或進行思辯。市民就是基於這個因由而作出討論,市民反感的不是捐款原因,而是反感捐款審批過程本身。這樣哪又如何體現市民的不理性?難道轉移焦點討論問題就是理性?

  據報道,是暨南大學向澳門當局提出申請捐款要求。澳門當局在賭税下降實行緊縮政策背景下,還有在澳門急需資金建設(例如都市更新)的情形下,在沒有公開透明審核和特首多重身份的情況下,鉅額捐款一億元給廣州暨南大學,許多市民在大陸媒體得知這個新聞。請大家看一看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最近澳門經濟情況數據。幸運博彩毛收入從二零一四年二月的三八零九六百萬澳門元,至二零一六年四月的一七三四一百萬澳門元。據報道,澳門自去年更要實施緊縮財政開支措施。

  首先令人不明的是,為何在緊縮財政開支措施下,當局仍鉅額捐款給境外?市民的知情權是人權重要的一環,當局在這點應該向市民解釋清楚,澳門財政儲備資金的實際數字到底有多少。如果澳門財政儲備資金非常充足,就沒有必要實施緊縮財政開支措施。澳門政府應該首先以市民為本位,善用公帑地首先解決市民困難。

  其次,澳門基金會向廣州暨南大學捐款審批過程,不符合法律的規定。據新浪香港《暨南大學校董「組團」捐款賀暨大一百零九周年校慶》報道,許多暨南大學董事會校董是拿私人資金捐款,為何我們澳門的特首崔世安作為暨南大學副董事長和澳基會信託委員會主席身份用公帑捐款?難道崔世安不明白這樣是角色衝突嗎?

  據報道,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的表示令人非常嘩然。他指出暨大為澳門培養大批人才,澳門政府捐贈「小小、區區」一億元真的不算多,因為特區政府對暨大有些少回報是合理,同時強調要飲水思源和感恩,亦是一種心意。而且還指一億元是長遠投資,相信暨大會繼續協助澳門培訓更多優秀人才,希望我們作為市民可以去理性分析。感到遺憾的是,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對事件的回應,令人非常嘩然。竟然指區區一億元不算多,同時強調要飲水思源和感恩。這種情況認同文友Bill Vong所說,這其實是一個很壞的先例。此例一開,實在後患無窮。有點害怕這一次就捐款一億,下一次可能十億,甚至百億。飲水思源和感恩可以鼓勵校友與熱心市民捐款,沒有必要使用公帑去做人情。

  暨大校友會刊登報章聲明,指政府捐款行動是回饋祖國和傳承優良傳統的體現。澳門公立醫院醫生協會在社交網站,也表態支持政府捐款的決定。一些親政府的人士或網軍,在社交網站公開表態撑政府。認同捐款給暨大是回饋祖國和傳承優良傳統,不過應該是撐政府的支持者主動捐款才更顯誠意。暨大校友會指出會組織一個小組監察捐款資金運用是好事,不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校友會如何監察?建議暨大校友會公開透明解釋監察方法和監察過程,以釋市民疑慮。

2016年5月6日星期五

口號式發展規劃

據報道指:「籌備經年,澳門首份由二○一六至二○二○年的五年發展規劃草案文本終出爐,即日起至六月底諮詢兩個月,暫不設諮詢專場。規劃從各個方面提出了五年工作及目標遠景,訂明二○二○年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要取得第一階段實質性成果,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財政儲備更充足,區域合作更廣闊多元;爭取實現水更淨、天更朗、地更綠、食物更安全、治安更穩定。特首崔世安早前表示,有信心七成可達標。」 (《五年規劃爭達七大目標》,《澳門日報》,二零一六年四月廿七日)

  據觀察最近新聞報道後了解,原來五年發展規劃有了新進展。草案文本已出爐,諮詢時間出爐,七大目標和八大策略也出爐。本文主要探討當局提出七大目標和八大策略,是否如期在四年後一一實現。也探討這個諮詢活動的成效有多大。

  兼任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委員會委員的政研室主任劉本立與副主任吳海恩、特首辦顧問李雁玲,在四月廿六日下午三時於政府總部介紹規劃草案。介紹了七大主要目標和八大策略。據《澳門日報》報道,七大主要目標主要內容為:「實現七大主要目標,分別為整體經濟穩健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旅遊休閒大業態逐步形成、居民生活質素不斷提高、文化與教育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提升施政效能和不斷加強法治建設。」

  七大主要目標包括澳門多個方面,如經濟、旅遊、民生、文化與教育、環境、施政和法治。令人意外的是七大主要目標當中,提升施政效能和不斷加強法治建設竟然排到最後。本人曾經為這個議題撰寫過文章,名字為《論澳門五年發展規劃 能解決實際社會問題才是好》,道出對五年發展規劃三點疑惑之處,也道出能解決實際社會問題才是好。施政效能和法治建設,應是發展規劃的基礎。若未能提升施政效能和加強法治建設,又如何整體經濟穩健發展、居民生活質素不斷提高呢?

  八大策略就包括以下幾點:「增強創新發展觀念,形成合作創新網絡;打造「文化澳門」新形象,增強城市競爭力;實施教育興澳、人才建澳戰略;改善軟硬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服務素質;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動產業與互聯網融合;優化公共決策系統,提高宏觀政策效力;完善協同治理機制,統籌「中心」和「平臺」建設;實施深化區域合作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八大策略設想雖好,不過同時設監督措施監督發展規劃是否如期進行,可能會更好。

  其實對當局提出七大目標和八大策略,是否如期在四年後一一實現,沒有抱太大期望。這種發展規劃流於口號形式。發展規劃應實際行動地漸進推行,拒絕口號形式的發展規劃。這是因為沒有可能四年內,整體經濟可以穩健發展、產業結構可以進一步優化、旅遊休閒大業態可以逐步形成、居民生活質素可以不斷提高等。這樣看來,這個五年發展規劃有點像中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躍進運動。按照興建輕軌進度時間的能力程度看來,四年後能夠實現其中兩項的成績已算不錯。

  當局暫不設諮詢專場的封閉式閉門諮詢,看不出這個諮詢活動的成效有多大。這是因為意見諮詢的活動,必須公開予大眾參與,集思廣益才具效益。否則堅持封閉式閉門諮詢,只會白白浪費舉辦這些活動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