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

淺論澳門公共圖書館文獻電子化工作

淺論澳門公共圖書館文獻電子化工作

  上一個星期述評了由論盡媒體和Root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就圖書館議題合辦的座談會。感覺本澳現今公共圖書館文獻電子化的工作,非常值得去討論。這是因為澳門作為擁有世之都市,理應文史研究和保護等方面,比其他地方更勝一籌。可惜的是,許多地方都有待改善。

  首先認識什麼是文獻電子化。文獻就是檔案,是記錄歷史的載體。文獻電子化顧名思義,就是把文獻資料作電子化。可以作電子化的文獻資料,可以是古籍、可以是老報紙、可以是老地圖、可以是老專科檔案、可以是老廣告等。文獻電子化的優點在於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閱讀,查找和閱讀也非常方便。點在於常期注視電子物品,會影響視力健康。加上電子化文獻資料的歷史價值,永遠不能可以與紙本文獻資料相比。

  文獻電子化在澳門情況,本人經常去圖書館查文獻資料略知一二,不過只代表個人的理解,未必完全準確。要搜集有關澳門紙本文獻資料可以到民政總大樓澳門公共圖書館、本澳高校圖書館等。搜集有關澳門電子文獻資料,現在則不算多。現在可以上澳基會網上圖書館觀看,到澳門檔案館全文檢索搜尋資料等。相反現在上其他地方圖書館博物館站,會找到許多文獻資料。例如廣東中山圖書館、佛山市圖書館、香港公共圖書館、台灣圖書館或博物館、日本圖書館、澳洲圖書館、英國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等。可以看到其他地方圖書館或博物館做到,為何我們澳門會做不到?

  文獻資訊學會理事長楊開荊指出:「本澳蘊含豐富的文獻資源,近年來提出深入研究澳門文獻的專家日增。然而,現階段的文獻資料較零散,欠統一整合,這些資料仍需進一步梳理及電子化,才能更有效利用和支援日益增加的研究,澳門在這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許多國家的文獻數字化發展迅速,為社會發展提供多元資訊。反觀澳門雖然經濟騰飛,但訊息服務反而滯後,為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因素。」文獻資訊學會理事長楊開荊反映的問題是,許多人需求澳門文獻的人日增,文獻量反而奇少,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二零一六~二零二零年)提到要凝聚人文之光,弘揚愛國愛澳核心價值」。沒有完整文獻資料,如何給予大眾認識和研究,最終如何達到其中這個五年發展規劃的目標?

  一些市民對澳門文獻電子化工作也有些想法。有位市民在論盡媒體和Root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就圖書館議題合辦的座談會上,指出:「其實可以有專門圖書館,例如古籍圖書館。古籍數位化之後,古籍不可以丟棄。因為數位化不敢保證是否可以完整保存文獻資料。利用技術方便,而不是流存資料方便。」感覺這位市民對澳門文物保護有點過分擔憂,不過現在譚司長任職以來情況看來,不能不擔憂文物工作(包括物質和非物質),是否保護得妥當。有專門文獻資料圖書館就最好,最主要看當局在圖書館工作預算上如何規劃。

  最近有一些社團或個人認為大眾對圖書館工作有誤解,也認為大眾最近對圖書館工作引起強烈反應是非比尋常。澳門閱讀風氣不好是事實,大眾對圖書館九億預算的質疑也是正常社會現象,那大眾到底什麼地方誤會了?澳門文史工作,理應與世遺之都之名成正常比例。興建圖書館預算不應該著重於圖書館配套(例如停車場、咖啡店、精品店等)建設,應該投放更多資源完善圖書館文獻等工作。最主要先完善根本問題(例如閱讀風氣)提高後,再思考其他配套問題。


    

2016年9月23日星期五

建設圖書館應以實際效用為思考前提



  有關建設圖書館問題,最近在澳門社會引起許多爭議。爭議點有許多方面,有南灣新中央圖書館億興建預算其他新分館興建進度、現有圖書館運作上出現的問題等。最近引起最大爭議的,應該是南灣新中央圖書館九億興建預算。

  論盡媒體和Root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就圖書館議題,在二零一六年九月十日於牛房倉庫合辦「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會」。時間為下午三點至五點多,按照論盡媒體報道指:「吸引約四十多人出席活動。所有發言的人士都不反對興建新中央圖書館,但大部分意見認為舊法院可利用的空間有限,政府的計劃卻又包羅萬有,擔心新中圖最終會變成「乜都有,但無樣掂」。有意見指出澳門現時有閒置地、有南灣湖CD區、有填海新城,新中央圖書館可以另覓更合適的選址,不應該只為完成一個拖延了十年的計劃,就不顧一切地建出一座「天殘地缺」的城市地標。」

  這麼多市民出席有關討論圖書館議題的活動,超乎出許多人的想像。令人感覺到,不應過分擔心市民是否熱衷對待圖書館問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局完善建設圖書館後,是否可以增加市民對閱讀興趣?是否滿足市民的需要?不反對興建新中央圖書館,只是關注當局建設圖書館是否以實際效用為思考前提,所需預算是否達到實際效用。圖書館是公共大家讀書獲得知識場所,建設預算達到實際效用,才讓不同讀者充分使用圖書館資源。

  活動由《論盡媒體》編輯路家主持,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廳長鄧美蓮、城市規劃師林翊捷、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理事長王國強、劇場評論人莫兆忠作為嘉賓。其實嘉賓不只有這一些,還有呂澤強、黃東、蘇嘉,還有其他劇場工作者、一般讀者等都有出席。這場公眾座談會的規模程度,絕不比前一天官方舉辦的座談會差。由於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節選部分發言者意見作評論。

  劇場工作者莫兆忠先生在公眾座談會指:「可不可以不要放圖書館這麼高?有沒有停車場和有沒有餐廳之類。我們很缺乏文化視野和文化思維,可還原知識公共化。閱讀是否一定只是書本?圖書資料給什麼我們下一代?」這是劇場工作者莫兆忠先生這是他其中提出有關圖書館的問題。當局對圖書館要求這麼高,我們就其實很缺乏文化視野和文化思維,需要還原知識公共化。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知識公共化還未有得到完全便利。例如往高校圖書館查找文獻資料,需要交一千元以上按金和申請費申請讀者證才能使用該文獻資料。其次澳門公共圖書館電子文獻資源也不足夠。讓知識公共化,當局必須做好完善圖書館工作。

  城規會委員林翊捷在公眾座談會指:「新馬路那裡交通非常繁忙,那九億會不會惡化那裡交通情況?如果文化局放棄這選址,不知何年何地再規劃?我們只能從「不理想」和「不要」當中選一個。圖書館規劃有貪心,服務人口應縮小而不是擴大。古籍保存和書籍分流可以,兒童青少年各區圖書館也有,不應該在南灣也有。是否可以縮減規模處理?縮減規模就是縮減預算。應突出有法院。」圖書館規劃過分貪心,只會讓圖書館難以有更多實際效用呈現,這樣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的。新中央圖書館選址不應該只有舊有法院這個地方,有些人提出在愛都、新城填海等地方可以興建。可是政府如果放棄這選址,何時會再提起興建新中央圖書館?到時的確可能成為另一個難題。

  時事評論員黃東在公眾座談會指,改建舊有法院「一定程度對文物受到損傷。有目共睹閱讀文化不斷下滑,興建新中央圖書館後是否改情況。所以要想清楚要怎樣做,閱讀普查研究很重要。」改建文物的確對文物受到損傷,應該在改建過程中以保護文物作為前提。雖然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廳長鄧美蓮回應指,早前已就全民閱讀作普查。不過這是不足夠的,應該定期閱讀普查研究,及時理解讀者需要。

  本人也在這場座談會當中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石排灣圖書館什麼時候可以向公眾開放?當局的五年規劃文本當中提到石排灣圖書館預計在二零一九年向公眾開放,這樣是否要豪裝?可惜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廳長鄧美蓮沒有回答問題。希望石排灣圖書館可以盡快裝修完畢,向公眾開放使用,千萬不要再拖到二零一九年。因為石排灣圖書館公眾開放之後,應該是石排灣社區重要的寧靜閱讀或自修空間,可能會更為完善石排灣社區生活環境


   

2016年9月16日星期五

淺評《澳門文創地圖》



   根據報道指:「文化局由即日起推出新版紙本《澳門文創地圖》,介紹共四十九個澳門文創單位,並附有澳門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展演場地等資訊。地圖首先推出繁體中文版、英文版,接續推出簡體中文版、葡文版,將在澳門及香港合共一百八十個地點派發,歡迎市民和旅客索取。」(《新版『澳門文創地圖』推出》,《正報》,二零一六年九月十二日) 喜聞文化局推出新版紙本《澳門文創地圖》,為市民和旅客帶來收文創資訊的方便。

    根據新聞報道明白到,文化局在二零一六年九月十二日起推出新版紙本《澳門文創地圖》,這一手繪地圖是由本澳插畫師陳蔚藍繪製。當提起這個人名,就記起往事。記得在二零零八年,與本澳插畫師陳蔚藍共同創作澳門創作人協會年度項目《未命名的章節》一書,本澳插畫師陳蔚藍和吳子軒主要是負責該書的漫畫插圖部分,而本人就是負責文字部分。《未命名的章節》一書當中的附送的手繪地圖,按照比較繪圖風格,看出應該也是本澳插畫師陳蔚藍所繪製。而本人就是負責手繪地圖的路線資訊。感覺本澳插畫師陳蔚藍所繪的圖是非常生動有趣。

    《澳門文創地圖》至今為止共推出三版。三版《澳門文創地圖》都由本澳插畫師陳蔚藍繪製。文化局指:「地圖自二零一四年起由本局推出,旨在對外推廣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提升澳門文創空間及原創產品的知名度;地圖亦配有手機應用程式,以便公眾隨時隨地取得本地文創資訊。」另外還有推出C-Shop文創地圖主題店。文化局推出《澳門文創地圖》宗旨有意義,不過有沒有實際社會效果就不太清楚。不過社會能存在這種《澳門文創地圖》,好過完全沒有存在。

  《澳門文創地圖》屬於一種手繪地圖。雖然手繪地圖不屬於新鮮事物。因為古老的地圖,絕對是人手繪製,絕對沒有電腦和印刷機加工。現代的手繪地圖雖然有電腦輔助,不過也離不開親手繪製草圖的繪畫基礎。除了本澳插畫師陳蔚藍繪手繪地圖之外,霍凱盛也手繪模仿澳門古地圖。手繪地圖的創作變化多端,同時創作後也有實際社會意義,是值得人們去創作嘗試。

  按照報道指,新版紙本《澳門文創地圖》有幾項更新:特色文創旅遊路線由原本有的四條增加至六條,這幾條路線都是由大三巴牌坊和議事亭前地出發。這幾條路線雖然屬於參考建議,不過可見創作者的用心。另外封面把原本背景顏色的紅色,改為藍色。中英中葡文字版的紙本《澳門文創地圖》,修改為繁體中文版、英文版、簡體中文版、葡文版獨立出版。這種變更為講不同語言的市民和旅客帶來方便。   

  新版紙本《澳門文創地圖》不變的元素,首先就是手繪地圖的繪圖風格。其次就是路線載有澳門文創單位、澳門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以及展演場地等資訊,還附上巴士路線,目的是提供市民和旅客作出行參考。其實繪圖風格可以轉一轉變,可讓市民和旅客有種新鮮感。同時要注意文創資訊的變更,可讓市民和旅客合乎需要。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

務實施政才是治政的根本


      論盡媒體這一期的月號月刊,題目是揮光五年,五年揮光,揮五年光」。論盡這一期的許多文章,大部分與批評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有關,這幾乎是他的特別專輯。論盡媒體九月號月刊當中的專訪和評論文章,探討思考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任職這幾年間,對澳門社會文化的負面影響。民間對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的不滿,在於澳門賭收不斷下滑情況下,然大量揮霍金錢,而不會節約開支,同時大肆破壞文物,譚俊榮被外界形容是一位文物殺手」的司長。

   封面專題採訪了許多專家學者,詢問他們對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近來施政的看法。其中首先文會委員、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理事長鄭國強接受論盡媒體訪問指「有啲人想繼續高升,於是就要做幾件轟轟烈烈的事出來,然後各方叫好,如果各方叫好就是好事,最怕只有少部分人叫好,但大部分人都聲四起,即使對某些人的仕途都是不利的。希望某些人看待問題不要只考慮自己,要從澳門整體利益出發。」政府面子工程算不上是什麼光輝施政,應該是市民和文物的災難。因為轟轟烈烈的政府面子工程,絕對缺乏首先是民意基礎,弄不好會引發許多社會問題。有時政府面子工程所謂城市規劃,也未必切合城市實際效用。

   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呂澤強接受論盡媒體訪問指「近年許多人都發現到,居民在假日的時候想找一些清靜的地方,多地方已被旅遊化。居民放假咗離開澳門之外,仲可以去邊度呢?」現實情況的確如此,傳統著名景觀早已被外來遊客「攻佔」,郊野公園逐漸被高樓大廈包圍,真的不知道居民放假,在澳門還有什麼地方值得去?

   立法議員吳國昌接受論盡媒體訪問指「如果市民依家要問責,佢(特首)可以唔做,只要小圈子放佢一就得。相反如果落實咗民主政制,一人一票選特首,市民要問責官員,佢唔能夠唔做。即使係新嘅家族想成為特首,起碼要經過一人一票關。為咗當選,為咗維護政府嘅管治能力同認受性,唔問責都唔得。」一人一票理想雖然高,但是現實與理想的距離仍甚遠。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建制派一直未能完全支持特首全面普選。沒有全面普選的特首,特首司長等官員沒有可能會向市民負責。

   另外在這一期藝文爛鬼樓,也以譚俊榮近年施政為主題。其中思崎在文章《這醜陋的景叫都市美感 我們同活在其中不在其之中》指出:「我來不及看繁花盛放,但總能在記憶中找到這座城市輝煌的畫面,這座古城在百年前就懂得自創美感,現代人自愧不如,卻又無一承用原有的美感;把古地圖打開,這裏是世界的門戶,當時多少要到中國朝聖的外國史節、文化學士,都會先到澳門學習中華文化,先呼吸中西融合的空氣,免得水土不服;也絲毫不用去擔心美感,曾經所有美學和工藝都是世界最新,擁抱著純粹的生活,所有的工藝不費吹灰落在眼前⋯⋯那時沒有文化局、都市更新,更沒有「光輝五年」,現在身後的佈景,需由我們自己去想像。」澳門作為古城曾經有段光輝歷史,保留這段歷史文物風情絕對不是為了自我安慰,而是希望把澳門獨特歷史文化優點,從基礎上在未來發揮得更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論盡媒體這一期的九月號月刊的初版,還有附贈「文物殺手譚俊榮」全版海報一張。「文物殺手譚俊榮」全版海報這照片,拍攝於愛都酒店原址,時間在武林群英會開幕之前。雖然負責在愛都酒店原址掛上「文物殺手譚俊榮」直幡的兩名學社成員,當日被警方帶走。不過磨滅不掉的是,市民對歷史文物風情的熱愛之情令人感動。


   這個活生生的教訓給我們知道,務實施政才是治政的根本,政府面子工程絕不為市民帶來什麼光輝施政。加上令市民帶來什麼流於口號形式的光輝施政,絕對不是市民所需要的。當局應該先多廣泛了解市民所需,才作好施政決定。

2016年9月2日星期五

淺論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築工程預算可行性


  興建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築工程的話題,雖然早已不是新聞。不過最近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築工程,過了許多年之後,終於有新動靜。澳門新中央圖書館的建築工程,是否在譚司長和吳局長的任期內正式開工,現在還是言之過早。不過值得討論的是,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築工程預算是否可行。

據論盡媒體採訪組報道,文化局回應立法議員陳明金質詢指:「新中央圖書館預計 二零一八年完成深化設計後,會交由工務部門開展建造工程,工程預算約為九億元,仲未計其他的前期工程、圖則及施工計劃深化設計、裝修工程、館藏、設備系統、傢俱等。至於具體投入服務的時間則無法交代,需視乎各環節的招標及行政程序才能具體掌握。文化局稱,工程預算是參考 二零一五年一般大型工程平均造價,加上統計局資料顯示每年百分之五通脹,估計二零一年建築造價約為每平方米二點八萬元,故新中央圖書館的建築工程預計需要九億澳門元。

文化局局長吳衛鳴在二零一六年三十突然召開記者會。據愛瞞日報報道,文化局局長吳衛鳴指:「澳門半島南區缺乏圖書館。吳衛鳴解釋,選擇於南灣舊法院,是因為該處位於市中心,人流多且交通方便,並自揭設計方案早已訂好,堅持不會改變計劃。吳衛鳴又指,花公帑億建築費打造的新中央圖館,將會以簡樸原則進行設計,亦聲稱引入環保及智能技術。他再強調九億是包括探土、地基、結構、裝修、舊建築保護、風火水電等費用。而當局計劃新中圖總建築面積為三萬三千平方米,範圍包括舊法院大樓和舊司警局大樓,樓高11層。除了圖書館本身的設施外,還包括黑盒劇場、畫廊、司法博物館等設施,號稱打造本澳新地標。」

文化局預計新中央圖書館的建築工程需要九億澳門元,最近引來澳門社會一片嘩然。新中央圖書館的建築工程所謂九億預算,是否需要這麼多?文化局的回應是有需要,包括前期工程和後續工序。可是吳衛鳴指將會以簡樸原則同時引入環保及智慧技術,需要九億澳門元這麼多資金嗎?文化局應該再公開大眾仔細列明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築工程預算要點,以釋市民疑慮。

不會反對文化局就中央圖書館興建新大樓,因為現在於塔石廣場的中央圖書館因為地方少,而未能給予許多讀者的需要。可是澳門半島南區是否缺乏圖書館和九億預算是否達到預期實際社會效用,這是值得讓人思考。先談一談澳門半島南區是否缺乏圖書館問題,感覺吳衛鳴解釋有點缺乏邏輯。位於崗頂的何東圖書館改建早已有一段時間,這樣應該屬於澳門半島南區重要的圖書館場所。為何說沒有?另外舊法院大樓和舊司警局大樓的新中央圖書館選址,有點接近賭場。故此新中央圖書館的選址,有必要重要思考在哪裡設立為妥。


至於九億預算是否達到預期實際社會效用,官方和民間應該有定期和平等的溝通監督機制。其次希望九億預算能夠用得其所,喜聞文化局局長吳衛鳴指除了圖書館本身的設施外,還包括黑盒劇場、畫廊、司法博物館等設施。不過也可以增加採購更多不同類型的書籍,擴大澳門資料室的實用規模,為改澳門閱讀風氣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