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1年6月25日星期五

應合法合理使用政府電子消費優惠

       最近熱門話題,一定是澳門本地電子遊戲產品店與顧客消費糾紛事件。電子遊戲產品店店家最近把消費糾紛事件寫成小說形式的帖子,帖子名稱是「消費卡篇の我個仔未夠十八歲你做乜賣機畀佢」,分為上下篇放上社交網站Facebook專頁,因而引起社會大眾廣泛關注。這個消費糾紛事件甚至被轉載刊登上澳門和香港的傳媒機構。


  這段消費糾紛事件故事內容大概是,在澳門有一名操不太流利廣東話的婦女到一間電子遊戲產品店要求退款,指出其兒子擅自使用政府派發的消費卡到店內分期付款買遊戲機,也指兒子未滿十八歲而要求退款。店家拒絕退款後,婦女就選擇報警。警員在十分鐘到場後,表明折現消費卡是違法,店家也向該婦女多番反駁,最終才擺平糾紛。但是婦女直至離開之前仍辯駁:「咁算啦,我今日趕時間,我第日搵埋我老公落嚟」。警員最終登記婦女身份證,「你搵邊個落嚟都係一樣㗎啦,麻煩證件。」


  然後過了許多日的下午,因為那位婦女同她的老公不出現,她的兒子又不出現,店家就決定打一打單上面電話去問下究竟他們會不會繼續來使用消費卡分期買機,因為他上來使用消費卡那日已經是一個星期前的事,店家想他短期不來的話就可以讓這部機給第二個客人先,再下次返貨時候留返一部給他。他表示不介意讓部機給第二個客人,還答應未來星期三會再有貨時過去電子遊戲產品店。


  電話收線之後不久,婦女再次去到一間電子遊戲產品店要求退款,不要電子遊戲機。店家拒絕退款,向該婦女多番反駁,婦女竟然回應說:「咩又無得退呀,我係大陸度度都有得退,點解呢度無得退呀?我都話畀部份錢你做手續費你退返現金我------」店家就反駁:「喂!!!!!!!你又嚟啦!!!你咁樣我唯有再報警㗎咋!!!!都話唔退得囉!!!!如果我退現金畀你唔止拉我呀,拉埋你㗎!!你明唔明呀???」婦女仍辯駁:「起!邊有咁死板㗎,我係大陸乜都有得傾退錢退貨,點解你呢度就唔得呀------」


  之後店家和婦女經過多番辯論之後,這位婦女就付錢拿部遊戲機走了,最後還嫌個盒凹了,店家即刻提議如果她不滿意呢個外盒,或者下星期三先再來,一定留一部最靚的給她,但最後她說不想走多轉,開盒查機望過沒有問題就走了。隨後,這位婦女就付錢拿部遊戲機走了,這件事就告一段落。


  發覺這件事有兩個問題值得探討。首先就是這位操不太流利廣東話的新移民婦女,不太懂得知法守法,也不懂得入鄉隨俗。她蠻不講理地經常把大陸做法掛在口邊,殊不知這裡是澳門有澳門的做法。澳門政府電子消費優惠絕不可以套現,否則屬於違法。大陸法律監管鬆懈可以退貨套現,不代表澳門也可以這樣做。值得反思的是,澳門政府電視台廣告經常宣傳呼籲市民不要在店家套現澳門通等電子消費平台的金額,應合法合理使用政府電子消費優惠。但還是有市民強詞奪理堅持像大陸一樣,可以退貨套現。體現澳門法律普及宣傳在未來有待加強。


  其次就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消費者權益。聞所未聞甚麼電子遊戲需要足夠十八歲才可購買,還要經過家長同意才可購買,這其實是怪獸家長的惡劣所為,濫用家長權威,掠奪未成年人自由買賣的消費者權益。這種獨裁強制方式,不利未成年人身心成長之餘,也不利家庭和諧。未成年人也應該有選擇如何消費的權利。


  從這件事由於涉及消費卡在澳門社會上的使用、未成年人消費者權益、新移民做法的問題,引起社會大眾廣泛關注,也引起許多網民的憤怒。這件事發生之後,許多網民對部份新移民多番指責是可以理解。不過不是所有新移民都是這樣行為惡劣令人厭惡,只是部份新移民惡劣行為嚴重影響新移民形象之餘,也影響許多澳門居民生活。


2021年6月18日星期五

澳門議事亭前地歷史變遷

           議事亭前地俗稱「噴水池」,葡萄牙語:Largo do Senado,是澳門的一個廣場,命名於1869年。位置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議事亭前地為現時全澳門最大的前地,因而有利於演出和展覽的活動。


議事亭前地的名字由來

議事亭前地全景,建燁於2021年拍攝


  議事亭前地因應前地後面有一座議事亭而得名。議事會, 葡文為 Ο Senado, 明代及清中前期均譯為議事亭,乃一座中式亭樓建築,為昔日明朝、清朝官員與葡萄牙人辦理居留、貿易洽談的地方。議事亭,當即葡人的議事會,是葡萄牙人自己成立的自治機構。居澳葡人在萬曆十一年(1583年)4月10日,於薩主教(D. Leonardo de Sá)倡議和主持下選舉成立議事會。澳門議事會理事官門德斯·官也在1783年12月6日與業主商購今議事亭地段之土地,並以澳門幣2000元承買該地,准備重建議事會大樓及監獄。建築方策由帕德裏希奧(Patrício de S.José)神父編制, 並設計好新議事會大樓的全部圖則。到1784年,新議事會大樓竣工,總共耗資8萬兩白銀。


  到20世紀30年代易名為市政廳。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成立後,易名為臨時澳門市政局,該局於2002年1月1日被撤銷,由與市政機構並無聯繫的民政總署所取代。民政總署於2019年1月1日被撤銷,由市政署所取代。


議事亭前地的歷史與保育維護


  澳門政府在1901年10月23日將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街、米糙街、大街、營地二圍、營地街、營地五圍、營地二巷等處100多間屋(包括部分空 地)購買改建。


  葡屬澳門政府在1911年3月4日對新馬路第一期工程繼續招標。該工程從議事亭前地至大鵬閣(Pátio de Martelo), 總長6.2米,建成之後,命名為亞美打利卑盧大馬路(Avenida Almeida Ribeiro)。


  1919年1月23日公佈的第18號省訓令批准爲完成亞美打利卑 盧馬路的建築及其與南灣街的連接(77360澳門圓,參見第82號省訓令)而進行的徵用。徵用位於議事亭前地、羅結地巷、大堂街及大堂圍的幾座建築物。這是澳門心臟地帶、早期活動舞臺(澳門歷史檔案室,民政管理檔,第172 號卷宗,第S-E號文件;參見1919年2月17日條)。


  議事亭前地美士基打銅像在1940年6月24日落成,葡屬澳門政府以紀念1849年8月25日帶兵占領澳門關閘、襲擊北山嶺拉塔山炮臺的土生炮兵軍官美士基打。於1966年12月3日的一二三事件當中,被澳門華人群眾拉倒。葡屬澳門政府在重整議事亭前地工程時,建造1600平方尺的梯形燈光噴泉,於1973年6月23日揭幕啟用,這個設計一直維持至1993年6月。後來改為圓型有梯級的花式噴泉。


  澳門市政廳行政委員會在1989年3月31日,通過將議事亭前地改為行人專用區的計劃。1992年3月28日起試行。葡屬澳門政府在1989年6月25日,正式對議事亭前地進行葡式化重整工程,正式將其改為行人專用區。


  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司在1994年4月發出消息,由於連接大三巴牌坊與議事亭前地之間的道路改建為行人專用區工程,故要擴闊賣草地街及在議事亭前地進行部份工程。自1994年4月28日起,上述區域永遠禁止車輛行駛。


  議事亭前地在1976年的《文物保護法》被列為「組成代表澳門歷史文物的都市綜合區」。在1984年和1992年的《文物保護法》被列為「已評定的建築群」。


  在1993年11月18日的《政府公報》刊載澳門市政廳通吿,公布多個地點可用作集會或示威,名單當中其中有議事亭前地。


  澳門時間2005年7月 15日下午四時十分,正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遺大會宣佈:「澳門歷史建築群」成功列入世界遺產,並重新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議事亭前地一帶為「澳門歷史城區」(「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之一。


  在2018年11月19日,編號 「CM001-議事亭前地建築群 」,載於附件一,被澳門特别行政區崔世安政府評定為不動産名錄之一。


議事亭前地歷年來活動

議事亭前地曾經作為立法會選舉誓師場地,建燁於2009年9月5日拍攝


  高劍父在1939年6月8日至12日於議事亭前地澳門商會二樓舉辦「春睡畫院留 澳同人畫展」,畫展特刊由張純初題簽,共展出高劍父、王豪、方人定、 周叔雅、蘇臥農、黃浪萍、伍佩榮、鄭淡然、李撫虹、黎葛民、黃獨峰、 司徒奇、關山月、尹廷廩、趙崇正、黃霞川、何磊等人200多幅作品,其 中以抗戰、難民為題材的畫作諸如高劍父的《東戰場的烈焰》、《白骨猶深國難悲》,方人定的《出院了再上前線去》、《雪夜逃難》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運動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後。澳門在1966年12月3日發生「一二·三」事件,澳門一些親共的群眾和當時一些年輕學生其中到議事亭前地進行示威、破壞活動。在議事亭前地把葡屬澳門殖民主義侵略者美士結打的銅像套上鋼纜猛拉後,將它整座搗毀;也進入葡屬澳門市政廳和立契官公署,將歷屆的澳督像和所有室內設備砸爛。他們不但在市政廳和立契官公署把搜出的市政廳旗和一切可以移動的傢具、用具,都從二樓擲下街中,還把搜出的鈔票撕成碎片。


  其後葡屬澳門政府在連續多日施行戒嚴,直至1966年12月5日清晨解禁後,澳葡當局派出執行戒嚴之軍警部隊,退駐議事亭前地佈防。1966年12月6日上午九時起,新馬路中心區巿政廳附近及議事亭前地之葡兵已乘裝甲車離去,集中在較遠之南灣等地區,1966年12月6日下午四時開始戒嚴時,間中仍有葡兵巡邏車在新馬路區駛過。巿政廳前之車輛及工作人員,1966年12月7日晨已在淸理廳內雜物,尤其淸理一大批碎玻璃。當時議事亭前地之警察仍手持武器分批駐守廳前,陸軍裝甲車在解禁後撤離巿政廳前廣塲,改由警察駐守,裝甲車則移往政府合署大厦前馬路停泊,合署大厦前也出動警察駐防。


  葡屬澳門政府在1967年1月29日下午二時,依時在議事亭前地的中華總商會三樓禮堂,舉行接納全澳各界代表六項要求之中葡文本認罪書的簽字儀式。當時在板樟堂及議事亭前地一帶圍觀群眾甚多,情形而且異常擠擁。商會高懸之炮竹卽開始燃放,繼而附近商店、住宅、社團、工會及同胞,紛紛燃放炮竹。


  澳門文藝、新聞、體育、醫藥界以及洪門人士數千人,於1967年7月30日下午4點30分在南灣工人體育塲舉行支援港九同胞反英抗暴鬥爭示威遊行大會,參加大會的除上述單位外,澳門各毛澤東思想學習宣傳隊亦有參加。大會約在下午五時結束,接着開始示威遊行。澳門各學宣隊還組織了十二個文藝演出隊,在示威遊行結束後分赴本澳東南西北各地區的十二個地點,演出反英抗暴和宣傳毛澤東思想的文藝節目。各學宣隊參加示威遊行。示威遊行的路線如下:南灣工人體育塲、南灣街、水坑尾、白馬行、板樟堂、議事亭前地、新馬路、海傍、沙梨頭工人康樂舘前,隊伍至此,再分隊而行,文藝和新聞界由康樂舘經十月初五街至河邊新街原澳門日報前,體育界由康樂舘經提督馬路至新橋球塲,醫藥、體育界由康樂舘經沙欄仔、連勝街至鏡湖醫院。


  澳門各界為聲援八九學運,在1989年5月後發起多次環市大遊行都經過議事亭前地。其後在1990年至1995年,還有2014至2019年於議事亭前地曾經舉行悼念中國北京學生運動的燭光晚會活動。在舉辦過程中,也有不少的波折。由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主辦的「六四燭光晚會」,於1995年6月4日晚上八時半改在板障堂前地舉行。由於當晚議事亭前地除有燭光晚會外,另有團體舉辦粵曲演唱活動,經市政廳協調,「六四燭光晚會」安排在板障堂前地進行。其後一段時間都在板障堂前地舉行「六四燭光晚會」,議事亭前地則舉行學聯主辦的六一兒童節活動。直至2014年的澳門反離保運動之後,「六四燭光晚會」恢復在議事亭前地舉行。到2020年後因被官方指防疫和涉違法原因,「六四燭光晚會」被暫停舉行。


  為迎接澳門回歸這個歷史時刻﹐多個民間社團舉辦形式豐富的慶祝活動。由慶委會組織「萬眾歡騰迎回歸」系列活動﹐於1999年12月19日晚上分別在議事亭前地﹑祐漢廣場﹑大三巴﹑永樂戲院及司打口文娛康樂室舉行﹐工聯總會﹑視覺拍板藝術團和新口岸坊會等也在多個地方﹐以不同形式熱烈慶祝澳門回歸。


  澳門不同行業的失業工人﹐在2000年5月19日下午二時半冒著微雨進行遊行請願及簽名活動。提出大幅削減已輸入外勞﹑保障本地工人就業﹑要求與特區主要官員公開直接對話等訴求。遊行隊伍於是日4時20分抵達議事亭前地後隨即進行靜坐及簽名活動﹐他們致特首何厚鏵的信函﹐由治安警察局行動廳廳長黃沛華代表接收。


  新澳門學社為爭取推行高中免費教育,搜集兩萬名市民簽名,於2005年4月18日下午由新澳門學社理事吳國昌、區錦新在議事亭前地展示簽名。對於澳門特區政府有意將免費教育下延至幼稚園,新澳門學社認為此不符合澳門的實際情況和市民的訴求,認為免費教育應上延至高中。為此新澳門學社曾經先後三次在多個地點舉行簽名行動,共獲得約兩萬名市民的響應及簽名。

多名青年網民於議事亭CTM門市舉行仆街行動抗議CTM速度慢,建燁於2011年5月17日拍攝。


  三十多名澳門網民在2011年5月17日世界電信日響應網上號召,於澳門電訊議事亭前地門市前「仆街」,抗議當地網際網路服務質低價高。經過網民和政團與營運商討論之後,最終澳門電訊在2011年6月和8月開始下調有關收費。


曾經到訪議事亭前地的名人


  英國畫家錢納利(George Chinnery)在1825年9月29日攜帶一名印度僕人乘 搭「海斯(Hythe)」商船抵達澳門,從此展開這位英國藝術家在澳門長達27年的藝術生涯,直至1852年5月30日病逝於澳門寓所,享年78歲。遺體安葬於白鴿巢公園旁的基督教墳場。在其英國畫家錢納利(George Chinnery)生前曾經繪畫有關議事亭前地的作品。


  法國青年畫家奧古斯托·博爾傑(An- guste Borge)在1839年1月3日抵達澳門, 於同年6月20日之後離開澳門赴馬尼拉,在澳門居停近半年時間,留下了一批有關澳門題材的美術作品,如《澳門鳥瞰》、《媽閣廟內的小祠》、《澳門媽閣廟牌坊》、 《澳門港灣》、《澳門內港—— 貧民住宅區》等。博爾傑還寫下其居停澳門時期的日記,這是其中有關議事亭前地的記錄:「澳門最大的前地——議事亭前地——把中國人居住區和葡萄牙人居住區分開,當然也是外國人和當地人最混雜的地方。前地的一邊是議事局,另一邊凹進去的地方是板樟堂。」


  在香山縣翠亨村於1866年11月12日誕生的國父孫逸仙(即孫中山)。曾在澳門議事亭前地十四號開設「孫醫館」行醫。


  香港著名歌影星張國榮2001年10月16日下午來澳門領取「澳門歡迎您護照」,支持澳門旅遊業。為隆重其事,旅遊局在議事亭前地擧行有關儀式,吸引大批影迷在場圍觀。時任澳門旅遊局副局長文綺華派代表向張國榮致送紀念品。


曾經提及議事亭前地的書刊


  《議事亭前地》:這本書由陳樹榮所編著,在2013年12月由君亮堂出版。屬於《閱讀澳門》的「澳門世遺系列」之一種,本書以圖像為主,回顧議事亭前地歷史變遷。


  《記憶之外:走回20世紀看澳門建築保育》:這本書由呂澤強所著,由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出版。此書其中一章述評市政廳、其中一章述評議事亭前地在二十世紀保育歷程。


參考資料:

澳門政府公報,吳志良、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修訂版),施白蒂著、金國平譯《澳門編年史》 -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一九五零至一九八八),李鵬翥:《澳門古今》,《澳門日報》,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澳門《市民日報》,澳門《新華澳報》,香港商報,香港《大公報》,邢榮發:《澳門中華總商會》,陳樹榮:《議事亭前地》,呂澤強:《記憶之外:走回20世紀看澳門建築保育》

廣州地鐵一號線建成通車歷程

       


       廣州交通發展一日千里,廣州地鐵現時是大中華地區僅次於北京、上海的第三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與此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本文就回顧廣州地鐵一號線通車過程歷程。

        時任廣東省省長陳鬱在1958年最早提出籌建廣州地鐵的設想。廣州市政府在1965年初成立地下電車工程建設指揮部,當時是結合戰備工程建設,出於保密需要,同時根據「地下」二字共有9道筆畫緣故,該工程曾被秘密定名為「九號工程」。在1966年竣工之後的「九號工程」,斷面只有3米寬、2.85米高,而且隧道處處岩石裸露,處處布滿坑木支架,根本就無法運行地鐵,最終只能作為一個巨大的防空洞來使用。

      在1979年7月成立地鐵籌建處。並在1979年初步確定線網規劃雛形。地鐵籌建處在1984年正式劃歸廣州市建設委員會管理,著手進行地鐵建設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廣州市城鄕建設委員會主任戴治國早在1988年3月15日表示,廣州地鐵將是一個跨越世紀建設的工程。這是因為它建設難度大,而造價又高。所以廣州建地鐵打算多方籌集資金,除了包括市政府財政撥款外,準備向國內各單位集資,尤其要引進外資,並歡迎國外的企業家來穗投資建設,經營地鐵。廣州地鐵網規劃的方案已公佈,可供國內外人士討論,以便集思廣益。他歡迎修建地鐵早,設計和經營都有好經驗的香港地鐵同行提建議。就在廣州市和法國里昂市在1988年12月,合作完成《廣州市地下鐵可行性研究-示例報告》。1991年先後有瑞士、日本、加拿大、香港、新加坡、德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意大利、奧地利、韓國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提供建議書。

直至1992年3月10日,廣州巿地下鐵道籌建處主任金鋒在廣州巿九屆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匯報說,已完成的地鐵籌建工作包括立項報批工作,在法國專家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廣州地鐵近期路網,對外商的資格預審,並對重點對象開展詢價的技術商務談判等。黃沙試驗段在1992年10月動工。廣州市地上鐵道總公司在1992年成立,在2015年6月改名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是廣州市人民政府全資國有企業。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1993年成立,是廣州地下鐵道設計研究機構。葡萄牙的聖靈銀行(Banco Espirito Santo-Oriente)曾以兩百萬美元貸款方式參加廣州地鐵工程。葡國聖靈銀行向廣州地鐵擔供貸款的簽字儀式,於1996年12月30日舉行。

       廣州地鐵一號線在興建過程當中,最大的爭議的是拆遷中山路騎樓。據廣州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劉鐵洵在1992年9月透露,當時廣州市城市規劃部門正在制訂老城區攺造整體規劃。廣州市在近期內將點線結合,實施老城區包括中山路地鐵一帶的改造,其中沿即將興建的廣州地鐵主幹線十四個車站四周都將建成大型綜合性的商貿中心。

      因中山路沿線建造地鐵一號線,中山四、五、六路騎樓街被大肆清拆和破壞。當中被拆除的老字號包括:艷芳照相館、惠如樓、致美齋(唯一回遷,鋪面大幅縮水)、大學鞋店、新陶芳大酒家、滄洲臘味店、妙奇香、一樂也理髮店、華北飯店、菜根香、北園、東江飯店、利南樓、新華戲院、新星戲院、鶴鳴鞋店、孔旺記、雞林(食檔)、精益眼鏡店、永華家俱商場、劉富興飯店、亨得利鐘錶等。達明里(位於市政府之南,中山五路之北)、安懷里(位於市政府之南、公園路南則) ,因中山路沿線建造地鐵一號線而消失。現在這個位置是地鐵一、二號線的出入口。一號線工程和沿線物業的總拆遷面積達一百一十萬平方米,搬遷居民和單位約兩萬戶,涉及居民約十萬人。雖然興建地鐵帶來交通便利,但是同時帶走許多值得紀念文物和街巷,是非常令人感到惋惜的。

           廣州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在1996年7月1日成立。廣州地鐵一號線線網首段路線——1號線黃沙至西塱段於1997年6月28日正式開通,自此廣州成為了中國國內第四個擁有地鐵的城市,也是中國國內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不過廣州地鐵一號線到1998年12月28日才全線按期建成。1999年農曆新年期間全線向市民開放觀光。此後經過半年的列車及設備調試,1999年6月28日全線開通運營。

參考資料:《廣州百科全書》(第二版)、《廣州市地名志》、《廣州交通發展簡史》、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香港《華僑日報》, 1991-07-18、和訊網、新浪網

圖片說明:

左上:1994年,官兵正在芳村地鐵車輛段建設工地義務勞動,廣州年鑑1995。

左下:1994年,西門口地鐵站施工現場,廣州年鑑1995。

中:1995年,芳村站、芳村坑口、黃沙長壽路段、廣鋼站歷史照片,廣州年鑑1996。

右上:1999年6月28日,圖為林樹森市長為地鐵通車剪彩,廣州年鑑2000。

右下:1號綫A1型列車駛出坑口站,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粵語才是粵港澳交流的共通語言

          最近抖音號Macan TV所製作的一段影片,引起許多網民的爭議。爭議點在於有一班澳門小學生,去到澳門議事亭前地一邊揮紅旗,一邊用普通話唱歌,以表達他們為廣州醫護打氣之意。他們用意雖然是好,但是表演方式非常令人噁心。加上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同時粵語才是粵港澳交流的共通語言,他們創作得這麼北方人口味,拍攝方式也這麼倒退到上世紀火紅年代,其拍攝對象到底是誰?


  令人感到有點諷刺的是,按照廣東粵劇院微信所載:二零二一年六月十三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州市新聞中心舉辦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二0二一年總第八十場)。廣東粵劇院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歐凱明,與來自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州交響樂團等單位相關代表受邀在發布會上進行媒體訪談。「龍船疾似飛,我們齊心抗疫去,面對疫症,疾控聲傳十里,廣州必勝……」歐凱明在發布會上,以高亢嘹亮的嗓音演唱廣州粵劇院最新創作的粵語防疫歌曲,而非普通話歌曲。


  感覺廣州當局突然其中邀請廣東粵劇院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歐凱明在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演唱其粵語防疫歌曲有點意外。因為平時廣州當局也沒有現在那麼重視推廣粵語。不過這首廣州粵劇院最新創作的粵語防疫歌曲,其親切感會比澳門學生用普通話向廣州醫護致敬嘅所謂歌曲高許多。反而澳門學生要用普通話向廣州醫護致敬,感覺這一些有份演出的澳門學生其指導老師,完全沒有做好資料收集,錯誤以為所有廣州人都是說普通話。其實澳門都接收到廣東電視台,為何這位指導老師不去詳細觀看了解一下?


  粵港澳在保育粵語問題上,不應再自我毁滅地本末倒置,否則加速粵語的消亡。令人感到不快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最近公布的《粤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二零二一)》當中,推動普及普通話的重視程度高於粵語,甚至稱讚澳門普通話推廣取得矚目成效,稱讚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年來,堅定不移先行先試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出「用普通話統一深圳語言」等工作,取得矚目成就。還建議香港在法律上明確普通話和簡化字地位。但是推動粵語水平的工作就隻字不提。


  其以上報告及其歷年國家語言政策,完全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第四條:「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自由」的規定。《憲法》口口聲聲說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也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自由,但實際上當局強推普通話,並加以打壓粵語生存空間,這完全是非常不合理的。

2021年6月10日星期四

大三巴牌坊背後的歷史傳奇

 



大三巴牌坊的歷史與保育維護


1,1834年遭受大火發生前的聖保祿學院及教堂,由喬治·錢納利所繪,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大三巴牌坊是原聖保祿學院天主之母教堂的前壁,矗立於大炮台旁。是澳門著名古蹟,也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三巴即是São Paulo的譯音,冠以「大」字主要用以區別另一座小三巴敎堂。聖保祿敎堂始建於1580年(明萬曆八年),這座敎堂的整體設計者為史賓諾拉神父(又説為周秀神父),而主要施工建築隊伍則是17世紀初來澳門避難的日本天主敎徒。


聖保祿學院在1594年創立,直至1762年關閉。聖保祿敎堂於1595年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敎堂被焚毀。1602年開始第三次重建,耗銀3萬兩,整個建築工程於1637至1640年間才完全竣工。敎堂在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1月26日黃昏,再毀於火後僅餘前壁。


葡國陸軍中尉、現任澳督副官阿馬寮夫婦,從故藉中得讀遺聞,請准澳督從事發掘,在1961年已有聖保祿大修院遺址出土成果。這種發掘工作,已在約1961年2月開始,地點是大三巴牌坊側大砲台前的崗坵;目的是聖保綠高等修院的遺址。澳門《華僑報》記者在1961年3月31日上午十一時,在南灣澳門總督府的客廳訪問一位葡國陸軍中尉阿馬寮。


經市政廳市政委員會通過,在紀念耶穌會成立四百週年之際,於1964年12月8日將「大三巴石級」街名易名為「耶穌會紀念廣塲」。有商人在1970年4月申請擬在大三巴牌坊後空地建露天茶座,因該處係澳門名勝地點,只宜於遊客遊覽,因而不宜建設茶座,當時市政廳市政委員會决議不予批准。澳門市政廳在1978年5月計劃在大三巴牌坊興建一個公廁,以方便遊客使用,圖則也計劃好,同年招商開投。大三巴牌坊下新型厠所在1981年9月2日正式開放使用。


憲報副刋刊出社會設備政務司及敎育文化政務司聯合批示,將被列為受保護文化財產的建築物、建築羣及地點分別以不同的顏色標明在一幅地圖上,該等受保護的文化財產的名單已在1984年6月30日的第五六/八四/M號法令中公佈。社會設備政務司、經濟財政暨旅遊政務司、敎育文化政務司及行政政務司發出聯合批示,規定受保護文物分別由有關的政府機關負責保養及維修。其中大三巴牌坊由澳門市政廳負責。


澳門楹聯學會、澳門攝影學會、澳門歷史學會、澳門中華詩詞學會、中區扶輪社、澳門美術協會、澳門獅子會和澳門教育文化藝術學會八個社會團體,在1992年組成新的澳門八景評議會。結果在一年後即1993年,大三巴牌坊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的「三巴聖蹟」。


澳門政府在1994年於大三巴設置的兩組銅像,銅像將在廣州鑄造。牌坊前的耶穌會廣場(與此同時進行一系列工程,並將其辟為行人專用區。負責設計一對男女和少女與狗銅像為雕刻家殷理基,他曾就讀於波爾圖的高等藝術學院,畢業後亦曾在該學院任敎。少女與狗銅像在2010年7月尾被澳門特區政府移除。在大炮台澳門博物館入口處,在2010年8月7日換上由黃家龍設計的利瑪竇銅像。


當時澳門政府在1990年至1996年期間,對遺址開展考古、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多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博物館學家旨在復原大三巴遺址參加工作。20世紀90年代在此建立聖保祿敎堂遺址博物館(露天),在1996年10月23日正式對外開放。


澳門文化局於2004年曾經對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作大規模重修。澳門時間2005年7月 15日下午四時十分,正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遺大會宣佈:「澳門歷史建築群」成功列入世界遺產,並重新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大三巴牌坊一帶為「澳門歷史城區」(「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之一。

    在2018年11月19日,編號 「MM008-聖保祿學院天主之母教堂遺址(大三巴牌坊、前地及石階)  」,載於附件一,位於耶穌會紀念廣場被澳門特别行政區崔世安政府評定為不動産名錄之一。

2,澳門大三巴少女與狗銅像遷拆後的照片,由建燁在2010年拍攝


曾經拜訪大三巴牌坊的中外名人


    欽差大臣林則徐於1839年(道光十九年)9月3日偕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統領將備管帶弁兵巡視澳門。林則徐其行程其中在蓮峰廟向天后、關帝神殿進香後,一行從三巴門進入澳門城區,經大三巴牌坊、關前街、醫院街、南灣,至媽閣廟向天后進香,巡視了澳門主要街道。


日本松竹影畫公司為拍攝香港、東京、澳門三地為背景之彩色影片「夫妻之秘密」,該片是由名製片家岸本吟一監製及靑年導演高橋怡負責導演,由日本艷星原知佐子、水谷良重、山茶花究、牧紀子及男明星田村高廣、津川雅彥、管原文大等担綱演出。該片之外景隊及男女演員,已於1962年10月30日下午二時許乘法航機抵達香港,曾在香港各處拍攝,並於1962年10月31日下午乘德星輪來澳拍攝外景。此期間該片之外景隊及男女演員其中到大三巴牌坊拍攝外景。該團在是日盡速各處拍攝後,於是日晚乘大來輪返回香港。

應澳門總督伊芝迪將軍之邀請來澳作三天官式訪問之廣東省省長習仲勛,於1980年6月4日上午九時抵澳,同行者還有廣東省副省長梁威林,廣東省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吳繼民,廣東省外事處辦公室副主任楊可忠,廣東省對外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奇,廣東省佛山地區行政公署專員姚文緒,秘書曹志斌,翻譯余才俊等共八人。上午十時半,廣東省各貴賓們由南光貿易公司經理柯正平、副經理曾谷、甄成壽等陪同,驅車遊覽澳門各名勝,其中到過大三巴牌坊參觀。

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應新華社香港分社邀請訪港後,於1981年10月29日上午十一時乘噴射水翼船由香港順道來澳作兩天私人訪問。任仲夷等一行七人曾到大三巴牌坊遊覽。

美國新聞總署署長威克1985年8月22日應澳門政府之請到澳門訪問一天。威克在訪問期間曾參觀了大三巴牌坊、東望洋燈塔,並訪問澳門電視台,受到時任澳門電視台台長馬世寶的歡迎。澳督高斯達於1985年8月22日下午在竹仔室官邸設宴款待威克,威克與隨員於黃昏時分離澳返回香港。

英國陸軍步兵第十二團軍樂隊,於1985年9月21日晚上九時假大三巴牌坊舉行表演。該軍樂隊是應旅遊司、澳門市政廳及澳門旅遊娛樂公司之請到澳門表演。軍樂隊成員共廿七人在指揮百加齡領導之下,表演軍樂及軍操,同時有鼓手表演。

香港歷史學會四十六名會員於1986年4月19日到澳門遊覽,在文德泉神父陪同下參觀了聖若瑟修院、市政廳、關閘、大三巴牌坊,觀音堂及賈梅士博物院

廣東省省長葉選平應澳督文禮治( Carlos Montez Melancia)的邀請,於1989年4月27日至30日到澳門作四天官式訪問。葉選平伉儷在1989年4月28日於官員陪同下,往大三巴牌坊遊覽,同時了解大三巴牌坊重修計劃。


中國首位征空太空人楊利偉在2003年11月5日中午十二時自香港抵達澳門,展開為期兩天的訪問行程。在2003年11月6日其中到大三巴牌坊參觀。


曾經在大三巴牌坊舉行的活動


葡國靑年團以1945年11月5日為葡萄牙主保歐華利士紀念日,在是日上午八時半假大三巴牌坊舉行紀念儀式。是日到塲出席有羅若望主敎、澳督戴思樂、法院長馬士加連拿、經濟局長羅保、港務局長施利華、議事公局長賈華路曁各葡軍政長官等人。由羅若望主敎行彌撒禮,聖若瑟歌詩班唱聖詩。旋即行彌撒禮後吿活動完畢。到是日晚間六時半同時舉行歌唱大會。


在1967年6月20日晚上八時許,板樟堂、營地街、三巴門、草堆六街與果欄六街等五街區支鬥委會,在大三巴牌坊脚舉辦一個聲勢浩大的聲討港英法西斯血腥暴行文藝晚會,當時觀衆多達三千餘。文藝晚會的舞台搭在牌坊脚石級下,會塲的兩旁大字標寫着「針鋒相對」、「港英必敗」、「動員起來,組織起來行動起來」、「抗頑敵,追窮寇,把英帝國主義鬥垮鬥臭」。


由新馬路、板樟堂、營地街、爐石塘、草堆前街、果欄六街、三巴門等七個中區街坊支鬥委會聯合主辦的毛澤東思想學習宣傳文化滙演晚會,由1967年7月1日至3日晚上一連三天在大三巴牌坊前廣塲演出,澳門各界毛澤東思想學宣隊應邀參加。


由娛樂公司贊助香港無線電視於1975年11月13日晚上九時至十時十五分在大三巴牌坊實地轉播歡樂今宵「澳門之夜」。在澳門之夜出塲之藝員,有觀衆熟識的李志中、李香琴、譚炳文、梁醒波、李道洪、杜平、鄭少秋及沈殿霞,歌星有徐小鳳等。


    「世界小姐公益樂濠江」慈善晚會,於1986年11月30日下午六時半在大三巴牌坊廣塲舉行,超過二千名市民擠滿牌坊的石級觀看晚會。慈善晚會是由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主席,市政廳及旅遊司協辦,該晚會由於是慈善性質,市民免費入塲,同時各入口處設有善欵箱,讓市民可以隨緣樂助。


澳門各界為聲援八九學運,在1989年5月後發起多次集會在大三巴牌坊舉行。多次環市大遊行都在大三巴牌坊作為其中一個集合點。


1995年6月25日下午三時許,數名市民在大三巴牌坊前把五幅寫有中、英、法文的橫額架在鐵欄上,橫額寫上「抗議法國太平洋核試」及「摧毀核武」等字句。警方亦有派員到場了解情況。根據其中一名姓莫的市民報社記者表示,在遊客區拉出這個抗議橫額,其目的是為吸引遊客注視,特別是從法國而來的遊客,希望能將訊息傳到法國,得知澳門也有人反對核試。這名姓莫的市民其後亦向法國駐澳門名譽領事遞交表達意願的函件。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在2014年3月1日發起「默站」行動,聲援早前受襲的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以及支持港澳新聞自由。約五十名前線新聞工作者、時事評論員、傳播系學生、立法議員以及市民於大三巴前石級「默站」一分鐘。期間,參與者舉起「港澳齊撐新聞自由」、「捍衛新聞自由,雨來傘擋」、「反滅聲」、「反暴力」、「They can’t kill us all」等標語。

3,澳門人口普查工作人員在大三巴牌坊前進行宣誓,由建燁在2011年8月12日拍攝


曾經提及大三巴牌坊的部份書刊


《澳門古今》:這本書由李鵬翥所著,第一版在1986年11月由香港三聯書店、澳門星光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2月再版,1990年3月3版,1996年4月4版。澳門出版協會、三聯出版(澳門)有限公司在2015年4月再出版《澳門古今(插圖版)》。此書其中收錄四篇文章《來澳必遊大三巴》、《三次火燒餘前壁》、《牌坊耗銀三萬兩》、《腳下隧道藏珍寶》介紹大三巴牌坊得名由來,還有一些歷史軼事。



 《澳門聖保祿學院歷史價值初探》:這本單行本由劉羨冰著,由澳門文化司署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於1994年出版。是劉羨冰研究澳門聖保祿學院歷史價值的論文單行本。



《中外詩人咏澳門》:這本書由何修文編著,由海燕出版社於2000年9月出版。其中收錄據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記載廣州府第一任澳門海防軍民同知印光任所寫的五言詩「濠鏡十景」當中,「三巴曉鐘」為其中一首。


《澳門大三巴牌坊的奧秘》: 這本書由Louis Antonin Berchier著。Xavier, Goncalo和龍裕琛譯,由海燕出版社於2000年9月出版。


 《 記憶之外:走回20世紀看澳門建築保育 》:這本書由呂澤強所著,由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出版。此書其中兩章述評大三巴牌坊在二十世紀保育工。



與大三巴牌坊有關的文化藝術:

    澳門政府新聞旅遊處在1964年7月徵求澳門宣傳畫,經於1964年7月29日起在該處展出,第一名為郭社作品,圖案其中包括有大三巴牌坊。

澳門政府在葡萄牙里斯本製造之新紙幣,在1974年4月復活節期內運到澳門發行,面額以一百元者居多,圖案以大三巴牌坊為標誌,這批新銀紙是在1973年印成的。

     澳門政府在1978年11月7日出版第四十四刋憲報補充本內容為批准(THE PHILLIPS MINT OF AMERICA)公司發行一百元及五百元葡幣面額的紀念銀、金幣。第一批在1978年發行的,正面有大三巴牌坊圖案,上面有澳門字樣;下面有鑄造日期。後面則有賽車圖案,周圍有第廿五屆澳門大賽車,一九五四——一九七八字樣。

   澳門旅遊司在1982年訂製一批大三巴牌坊的模型,作為在旅遊推廣活動時送出的紀念品,亦供有意者購買留念。該模型是塑膠質,高八公分,附有關葡文說明。

澳門郵電司在1983年5月12日發行是以澳門樓宇及建築物為題,是該套郵票的第二組,其中有大三巴牌坊圖案。

葡國郵政局將於1983年3月18日,在「澳門周」舉行期間為寄出的信件加蓋紀念郵戳。該郵戳是以澳門大三巴牌坊為圖案,同時里斯本愛都娛樂塲——「澳門周」舉行的地點——亦將鑄造約五百個紀念銅幣,公開發售。銅幣直徑為九十厘米,正面為大三巴牌坊,背面為澳門旅遊司及愛都娛樂塲的徽號。

為慶祝北京成為二○○八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澳門郵政局2001年7月14日發行北京申辦二○○八年奧運會成功紀念特別郵品﹐包括中國國內、港、澳三地聯合發行的三版聯印郵票。 三地具有代表性的風景名勝古跡﹐澳門以聖保祿大教堂(大三巴牌坊)為代表。


為慶祝「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內,郵政局於2005年7月16日發行「澳門世界遺產」為題的新郵品。郵票設計分別選取「澳門歷史城區」中五處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建築立面圖為背景,其中包括有大三巴牌坊。

澳門郵政局於2008年7月31日發售的新郵品名為「世界遺產」的通用郵票,整套郵品包括:郵票、首日封、資料單張和明信片。與此套通用郵票同時發行的新一輯郵資標籤,亦以「世界遺產」為題,郵資標籤以大三巴牌坊後面的舊城牆遺址作圖案,票值分別為一元五角、二元、三元及三元五角四種、郵資標籤是在自動售郵機出售,同時亦發行首日封四千五百個、資料單張則發行三千五百張和八款明信片三千五百套。


澳門郵電局於2019年9月26日發售的新郵品名為發行的新郵品有兩套,包括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題的郵票及郵資標籤,其中「粵港澳大灣區」郵票全套共四枚,郵票圖案分別以廣州、香港、澳門及深圳四地具標誌性地標為題,至於同題材的郵資標籤,則以澳門標誌性建築物大三巴牌坊為主圖。


參考資料: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澳門日報》,《大眾報》,《正報》,論盡媒體,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編《澳門編年史》,吳志良、楊允中編《澳門百科全書》,李鵬翥:《澳門古今》,利瑪竇中學,澳門記憶




四個可能即將消失的澳門地標

       


        隨著澳門近來城市不斷發展,澳門一些地標也隨著未來城市發展,而可能會即將消失。本文就為大家訴說有哪些澳門地標,值得我們再三回味?

       首先就是現時在接近氹仔海洋花園的海岸步行、單車徑當中,可見到其對面海的澳門半島和附近珠海灣仔等景觀(圖上 建燁攝)。隨著新城填海區C區填土及堤堰建造工程在未來竣工及其後興建大廈之後,在接近氹仔海洋花園海岸步行、單車徑,再看不到無敵海岸景觀。這個填海工程受到社會上很大的爭議,許多網友更擔心澳門半島和氹仔最終會不會因填海而連成一體,鏡海長虹中的鏡海是否從此消失?

       其次就是現時位於塔石廣場附近的愛都酒店舊址(圖右上 建燁攝)。設立於新花園市政泳池旁邊的愛都酒店在1963年11月15日開業。設立在愛都酒店,於1962年初正式營業的新花園娱樂場,是澳門第一間擁有中西式博彩設施娛樂場,也是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於1961年投得澳門博彩業專營權後所開設的第一間娛樂場。愛都酒店直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因經營問題而結業。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在2020年9月10日表示,澳門新中央圖書館項目將選址於舊愛都酒店地段。文化局在2021年3月8日公布新中圖設計結果由荷蘭團隊設計方案勝出。意味著愛都酒店舊址將保留壁畫作完全清拆,重新改建為澳門新中央圖書館。作為與澳門博彩業史有重大見證的地方,將與大眾説再見。

        第三就是已停業的氹仔紗廠廠址(圖右下 建燁攝)。參考澳門《華僑報》在去年9月15日刊登寶珠所撰寫一文指:「政府早前透露,將已停業的氹仔紗廠廠址〈現時氹仔市中心四幅長期閒置地之一〉改成澳門首個車胎公園。公園面積約一萬九千平方米,但這個紗廠已經超過五十年歷史,加上紗廠是典型工業建築,廠房斜面屋頂,採用連續的鋸齒型天窗,甚具建築特色,工業遺址拆毀就會消失!紗廠為前「澳門紡織有限公司」廠房,1968年澳門首家紡織廠建成投產,是當時投資額最高、規模最大的工廠。」清拆已停業的氹仔紗廠廠址也是感覺可惜,因為這個地方是氹仔首座大型現代化工廠。氹仔紗廠廠址應該與澳門首個車胎公園並存。讓公園增加更多人文教育氣息之餘,也打破公園只給予居民休閒娱樂固有定義。

        第四就是位於大三巴牌坊下的特色郵亭(圖左 正報攝)。這個大三巴郵亭於1986年8月啟用,是作為澳門現存最後的一個傳統郵亭,曾經是2011年8、9月在香港無線電視TVB播出的《千奇百趣省港澳》當中,為其中一個千奇百趣的景點。大三巴郵亭應該給予保育保留,這是由於大三巴郵亭為該地區居民和旅客服務三十多年之餘,更是見證著大三巴一帶城市景觀及居民生活方式變遷。

如何讓澳門中小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和澳門史

       近來澳門培正小學生和新青協在大三巴牌坊唱紅歌,加上澳門青年聯合會負責人公開表態反對為六四學生死難者舉行悼念集會,認為當局禁止澳門民聯會舉辦相關活動合法合理,引起澳門社會上的廣泛爭議。撰寫本文目的絕不是要抨擊以上團體和人物的行為,因為澳門有信仰自由,也有意見表達自由。撰寫本文只是希望借此理性地自我表達對愛國愛澳教育的看法。


  先談談澳門愛國愛澳教育現時情況。首先澳門愛國愛澳教育在習近平時代以來有所加強,甚至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專設澳門愛國愛澳教育基地,近年也有不少國家安全教育展;其次現時可能許多澳門中小學傾向選用中共有份編寫的公民和歷史教育教材,其澳門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內容上也偏向中國共產黨。這是由於習近平時代以來政策上強調關注加強國家安全和愛國愛黨教育,同時多個澳門人大代表、澳門政協委員、澳門立法會議員多次向當局提出加強澳門愛國愛澳教育。不用多猜想,這裡的愛國愛澳教育內涵多以傾向愛黨為主。


  不完全反對推行愛國愛澳教育,只是因為認識祖國和認識澳門,可加深自己對家的了解。只是愛黨大於愛國,這樣黨國不分的話,會將國家歷史完全歪曲之餘,也扭曲國家認同感原本的意義。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歐美民主自由國家,要求百姓愛一個執政黨?以上這樣說,一定有人會說不要照搬西方一套,要走中國特色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和自由。但中國特色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和自由,是不是真的民主和自由?人大代表同政協委員是否可以不跟中央主旋律暢所欲言發表異見批評中央?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主黨派是否可以不跟中央主旋律另創新政治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對中央是否可以公開暢所欲言發表異見?維護國家安全雖然重要,愛黨與愛國沒有等同關係;況且人民基本權利保障重要性應該放在哪裡?


  至於澳門歷史本土教育也比以往有所加強,正是由於澳門基金會近年成立澳門記憶網站,同時也有許多澳門文史同好社交網站專頁的出現,不同澳門文史團體不遺餘力推廣澳門歷史文化而努力。雖然還未有一本客觀持平的教科書,但是推廣澳門歷史文化工作上未至於完全停滯不前。希望未來可以有一套客觀持平的愛國愛澳歷史文化輔助教材可以推出。


  其次談談一本良好的中國歷史教材和澳門歷史教材有何標準?其標準在於歷史論述要客觀持平為其一。筆者認為整體歷史論述上不能過份對政黨對領袖歌功頌德,歷史事件論述不能偏向政黨政治立場。同時整體對政黨的論述應以持平,不能對歷史人物作過份的歌頌或抨擊,畢竟歷史是由人民譜寫的,不能煽動年輕人對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的仇恨。其標準在於歷史敘述要完整不能有所遺漏為其二。換句話說,就是按實事求是地把歷史完整還原起來。因為歷史自有公論,中央認為當年做得完全正確的話,何必把當年所發生歷史事情遮遮掩掩?不吸收歷史錯誤教訓,在未來如何做得更好?

2021年6月3日星期四

廣東疫情反彈令人憂

         近來隨著廣東疫情反彈,傳播速度之快,令疫情日漸嚴重,廣東多個城市都有多宗本土肺炎確診,其情況非常令人擔憂。本文就對最近廣東出現疫情作評論。到底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當局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完全合符實際需要?



  參考近來對廣東疫情的有關新聞報道,可見其廣東疫情反彈的嚴重性。澳門電台在二零二一年五月廿一日的消息指「廣州市荔灣區新增一宗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個案,患者是早前新冠檢測疑似陽性的七十五歲女子。」香港電台在二零二一年五月廿三日載:「有內地傳媒引述消息報道,廣州荔灣區的不明原因新型肺炎確診病例,病毒基因檢測報告顯示,是屬於印度的變種病毒株,中央政府極為關注,有疾控專家推斷,印度變種的新冠病毒株已經在廣州或廣東社區傳播。」


  其後廣東多個城市政府(廣州、佛山、深圳、茂名)疾控中心,陸續多日公布新增本土個案和無症狀感染個案。廣佛當局一連多日為全市或全區居民檢測,而引致大批民眾在檢測站於烈日下排隊。廣州市內出現接種疫苗的人潮,在不同接種點曾經有大批市民直接衝過安保防線。廣佛當局近日公布局部封城和離境管制。


  從觀察以上有關廣東疫情反彈新聞報道,可見其原因在於許多人對疫情有所鬆懈。觀察廣州市疾控中心在二零二一年五月廿七日公布全部患者均與首宗確診、感染印度變種病毒的七十五歲郭婆婆有關。郭婆婆其生活行蹤軌跡,她身體出現發熱症狀之後還周圍去飲茶和家庭聚會,導致將肺炎傳播開去。感覺郭婆婆以上行為有點自私,身體出現發熱或呼吸困難症狀應該立即到醫院作核酸檢測,而且不特別出外去多人地方,在家自我隔離。現在搞到這個情況,受影響的不只是郭婆婆一個人。現在許多人因廣佛局部封城和離境管制,而無法正常上班和上學。


  雖然廣東有嚴格疫情防控是好事,但是一連多日為全市或全區居民核酸檢測,而引致大批民眾在核酸檢測站於烈日下排隊,這樣人群聚集算不算是好事?感覺上在核酸檢測站於烈日下排隊,可能導致多人中暑之餘,還可能有散播病毒的風險。廣東當局應該學一學澳門到室內場地進行相關核酸檢測,而且做好人流分流,這樣的話或者避免不少問題。


  廣東疫情急速反彈後,澳門特區政府即時也有其相應應對措施。澳門電台在二零二一年五月廿九日的消息指「應變協調中心宣布,因應廣東省廣州市及佛山市的疫情變化,今晚 (二零二一年五月廿九日) 九時起,所有在入境前十四天內,曾經到過廣州市海珠區瑞寶街道南洲名苑小區、荔灣區海龍街道、 白鶴洞街道、中南街道、東漖街道、衝口街道,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湖景社區、南海區桂城街道華福御水岸小區,深圳市:龍崗區園山街道的西坑社區、安良社區,鹽田區的沙頭角街道橋東新村、鹽田街道沙崗圩、鹽田街道東海麗景花園、鹽田港的入境人士,須在指定地點接受十四天醫學觀察。」


  澳門電台的消息指「應變協調中心宣布,因應廣州、深圳及茂名市的疫情變化,二零二一年六月一日 起所有入境前十四天內到過廣州海珠區水榕路中海橡園國際小區、番禺區洛浦街南浦環島西路南浦小區、深圳鹽田區鹽田街道東海社區、茂名電白區那霍鎮馬路舊屋村的入境人士,須在指定地點隔離十四天。」應變協調中心於二零二一年五月三十日宣布一名男性澳門居民與廣州市荔灣區無症狀感染者,於五月二十三日在清遠新區古龍峽旅遊區有近距離(三米內)的共同軌跡。衛生局在本澳找到該名人士,隨即安排他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現已安排在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作醫學觀察至最後接觸後十四天。其後衛生局已透過旅行社確認另外三十一名參加該旅行團的澳門居民,作防範性措施。


  感覺今次澳門特區政府做得好,因為要比香港反應迅速而且措施較為仔細,甚至連有與廣州市荔灣區無症狀感染者近距離(三米內)的共同軌跡的澳門居民,都查到出來。其實廣東疫情急速反彈,十四天醫學觀察應該暫時包括整個廣州、佛山、深圳、茂名市。因為可能難免涉及疫情反彈的城市其他街道和小區沒有任何肺炎影響的問題存在。試問澳門當局如何確保涉及疫情反彈的城市其他街道和小區人士來澳,確保沒有任何風險存在?其次令人擔心的是,雖然澳門特區政府反應迅速,但是最近發現許多人在街上沒有佩戴好口罩,還把口罩周街丟棄,這樣可能引致病毒傳播。澳門特區政府應該推出措施強制居民佩戴好口罩,以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