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4年4月11日星期四

冀政府和馬會做好所有馬匹善後工作

         社交網絡平台「澳門人」在今年四月四日,刊登一位網民的來論:「星期五下午四點在風順堂街遞信給行政長官賀一誠,希望政府收留三隻馬在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給市民參觀和近距離接觸拍攝,因為三隻馬好馴良、好乖、好懂人性、識回應人點頭。希望大家出一分力,三點半在風順堂街行政長官門外簽名,四點遞信,請大家廣傳。」發起這次簽名行動的人,是一位在賽馬會任職電視直播攝影師達三十一年的容姐,見盡馬匹的狀況。在情急之下想到透過遞交簽名來提出這項訴求,希望政府收留三隻御馬在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安享晚年,也讓市民與牠們接觸。

  在這件事情上,有三點值得評論。首先就是感覺這次政府反應令人意外。翻查過特區政府新聞局的「新聞信息發布系統」,自從賽馬在今年一月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在四月結業之後,都有不少馬主為馬匹將來,發出過不少公開信和舉行記者會,市政署從未發出新聞稿回應,直至有市民表明收集簽名和遞信舉動之後,才作出回應。市政署引述馬會回覆指,已計劃將三匹儀仗馬運至外地繼續照顧。但相關簽名行動如常進行。市政署這次回應也沒有譴責市民抹黑字眼,並承諾會妥善處理好馬會馬匹問題,是否處理妥當有待未來觀察。警方也沒有大動警力驅逐市民参與這次社會行動,這次行動算是順利進行。市政署理應及時回應,馬會及時處理好馬匹善後工作,以減少市民疑慮,排除事情惡化的可能性。

  其次非常欣賞容姐為馬匹爭取權益的勇氣。但這次行動雖然出發點是好,可是安排得太急促,三十分鐘簽名時間安排得太短,發給社交網絡平台或媒體的活動地址没有仔細寫好,沒有向當局預約等。這方面工作需要有待改善,無論温和或激烈抗爭,都要有適量時間計劃周詳。如果這個簽名活動不放上社交網絡平台,未必這麼多本地網民和媒體留意。所幸的是如此急促的社會行動,都得到一部份網民的諒解,也得到一些社會關注的迴響。

  第三就是見證網民的力量,在澳門仍沒有減退。這個簽名活動的發起,吸引許多網民的討論。不過網民意見兩極。有網民支持該行動,認為應該妥善安排好牠們未來養老居所,對牠們遭遇表示同情。

  也有網民表示質疑該活動發起的認受性,包括發起時間太倉促、發起團體名單來歷不明而感覺不尋常、同時缺乏網絡行動等。許多網民的主動質疑,可見網民懂得理性分析,不會跟風盲目支持該社會行動。筆者也認同三隻馬匹關在公園籠子生活,也不是最佳辦法。了解到前馬會從業員不捨得牠們離開,但是馬始終是需要活動的動物,關禁實在對牠們太殘忍。將牠們運回外國妥善照顧,或者是個辦法。

2024年4月4日星期四

鴉片戰爭與澳門形勢

 



從關閘眺望連接澳門半島與中國大陸的地峽(1844年),維基百科共分享資料


 



  1840年澳門之戰戰鬥地圖,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第一代塞爾卡爾男爵梅洛所繪「拉塔石炮台之戰」水彩畫,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鴉片戰爭前後的中葡形勢


中國形勢:


      由於清乾隆帝晚年好大喜功,對外以天朝自居,對內縱容和珅等貪官,清朝國勢在乾隆中後期日漸衰落。嘉慶帝在太上皇乾隆帝於1799年去世後得以親政。然而嘉慶帝打出「咸與維新」的旗號,改革乾隆時期留下弊政,但是由於朝野強烈反彈聲浪而妥協,未能完全解決弊端,清朝繼續走向衰退。西方各國在19世紀上半葉為使通商正常化,多次派使者前往中國協商。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國自居,不願與不列顛帝國等西方各國平起平坐,屢次要求西方各國使節向清帝行三跪九叩中國禮,屢次拒絕開放通商要求。林則徐在1839年6月3日,於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成為爆發鴉片戰爭其中原因。


 


葡萄牙形勢:


葡萄牙在十九世紀,是屬於葡萄牙王國時期。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爆發,法蘭西第一帝國在1804年建立,該帝國由拿破崙領導。半島戰爭在1808年爆發,葡萄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之本土被法國所佔領,王室遷首都到原本屬於殖民地的巴西里約熱內盧。王室目的為爭取巴西人民支持,就宣布葡萄牙同巴西有平等地位,同時改國號為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巴西在1822年獨立,葡萄牙在1825年承認巴西獨立。葡萄牙在不久聯合英國打擊進犯的法軍,成功解除困境,1815年收復本土,首都復遷回里斯本。葡萄牙王國在經過拿破崙戰爭之後,社會再回復和平。國內民眾在這段時間受到法國大革命思潮影響,也響應對自由和民主主義訴求。導致發動葡萄牙君主專制派和立憲派之間在1828至1834年發生的內戰。葡萄牙在專制派被擊敗之後,恢復確立二元君主制的《1826年憲法》。葡萄牙君主制在1910年10月5日革命被推翻,葡萄牙第一共和國正式建立,國王文路爾二世在當天逃亡到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他後來定居英國倫敦。 最終在1932年7月2日,於英國英格蘭倫敦福爾維去世,享年42歲。


 


1840年澳門之戰  


英國與滿清兩國軍隊在1840年8月19日中午澳門邊界(今關閘一帶)展開一場戰爭。英軍是由一個380名士兵的旅組成,其中有110名皇家海軍陸戰隊,90名HMS Druid水手,180名孟加拉土著兵團士兵。英國護衛艦在是日搭載來自HMS Druid水手和孟加拉土著兵團,在獨桅縱帆船路易莎號與企業號明輪船一起襲擊澳門邊境。英軍最終順利登陸。


 


同鴉片戰爭與澳門形勢有關的部份歷史人物


 


林則徐  


他在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西元1785年8月30日)出生於大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在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往廣東禁煙。在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2月,於廣州創立的翻譯房推出《澳門消息報》,用漢語報道外國人在華活動。還在每月將發表過的文章分類匯總在《澳門月報》當中。在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9月3日訪問澳門。於蓮峰廟召見澳葡官員,在會談期間勒令私藏鴉片者一律在限期之內上繳,否則給予嚴懲。同年要求義律離開澳門。他在1840年10月被道光帝革職查辦。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於大清廣東省普寧縣逝世,享年65歲。1989年在蓮峰廟外立有林則徐像,以紀念他來澳150週年。


 


耆英   


在乾隆四十八年(1787年)3月21日生於江西省新建縣大塘坪汪山土庫。官至兩廣總督。是清朝後期宗室、官員、外交家,努爾哈赤之二弟穆爾哈齊後人。澳葡在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7月29日為了試圖改變澳門管治狀況,向欽差大臣耆英提出九點要求,被清廷拒絕。彼亞度(José Gregório Pegado)總督上任之後,開始逐步進佔氹仔島。他在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10月3日禮節性拜訪耆英的時候,葡萄牙人佔領氹仔的行動獲得默許。美國代表顧盛(CalebCushing)和清朝代表耆英在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於澳門望廈村普濟禪院後花園石桌簽訂《望廈條約》,為中美第一個條約。同年也與法國公使拉萼尼在澳門談判,於黃埔簽訂《黃埔條約》。他在鴉片戰爭期間多次擔任欽差大臣,代表清廷與英國等西方多國和談,後來由於談判失利,被咸豐帝在咸豐七年(1858年)6月29日賜死。


 




邊度(Adrião Acáio da Silveira Pinto)  


他在1837年2月22日至1843年10月3日任澳門總督。邊度總督在1839年3月22日,接受義律請求澳門總督對英國僑民提供保護,但是申明所有捲入鴉片交易糾紛之英國人不在此列。義律在同年9月12日,請求邊度總督答應許諾英國商人去澳門避難,同時建議將澳門外港為英國人貿易中心。邊度總督拒絕義律上述建議。一些英國人被清朝官府驅逐後,在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1月23日,離開中國大陸之後到達澳門。道台在同月31日就向澳府提出,限英國人五天之內離開。邊度總督就此事緊急召開議事會會議,同時與英艦海阿新(Hyacinth)號司令H.史密斯(smith)交換意見。英國人決定撤出澳門。他們撤離之後,駐扎在媽閣廟的清軍同時退回香山縣。英國軍艦海阿新號在同年2月4日,不顧澳門總督與議事會反對,軍艦強行駛入澳門港。


總督邊度卸任之後,在1843年10月10日被任命為葡萄牙全權公使,同中國官員商談有關澳門的問題。前總督邊度在同年11月4日,率領澳門政府派出的使團乘特茹號抵達黃埔,再換乘小船入廣州。他們是在法國領事館進行會談。邊度一行在十天會談之中,同耆英為代表舉行多次會晤。澳門代表最終未有獲得免交地租、取消三巴門界牆等許可。邊度最終在1868年去世。


 


 


 


鴉片戰爭後對澳門影響


 


澳門外貿地位被香港取代


 


中英在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之後,香港島就被英國佔領,同時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作為開放通商口岸的都市。由於香港與澳門地理位置接近,澳門對外貿易從此以後全面衰落。


 


葡萄牙加強侵略中國力度


 


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在任內,加強對澳門殖民管治。根據她的旨意,海外事務大臣法爾考(Joaquim José Falcão)在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9月20日簽署法令,宣佈成立海外省澳門政府,將原有議事會降級為市政廳。澳門政府獨立於印度,同時與帝汶、索洛爾合併為一省。省政府是由總督及有法官、軍事長官、稅務官、宗敎領袖等人參與的政務委員會所組成。她在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11月20日宣佈澳門為自由港,向其它國家開放貿易。


 


她在1846年派遣亞馬喇就任澳門總督。檢察官佩雷拉(Manuel Pereira)在1846年10月8日向亞馬留總督建議:所有駁船(客貨兩用的中國船)都應該注冊登記,每月都要向澳府財政交納一兩白銀。亞馬喇總督採納這項建議。亞馬喇總督提出減少香山縣官府權力,擴大澳門檢察官署管轄權(澳門唯一可審理中國人案件的法院)。同時亞馬喇也命令徹底關閉在澳門的中國海關。亞馬留總督在1848年12月20日,以規範地域管理為由,命令在澳門的中國人進行戶籍登記。亞馬喇總督1849年8月22日於關閘附近突然遭到沈志亮等七名中國人襲擊後,被刺身亡。澳葡土生葡人美士基打(葡萄牙語: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在1849年8月25日攻佔北山嶺(葡萄牙語:Passaleão)。


 


葡萄牙人在1844年於氹仔島建砲台。1847年9月9日於氹仔島第一次升起葡萄牙國旗。在1851年進佔氹仔島,在島上設置精兵哨所。在1863年拆毀澳門城牆,而且佔領塔石、沙崗、新橋、石牆街、沙梨頭等村,同時修築馬路。在1864年佔領路環,同年任命了第一位氹仔、路環守備指揮官。在1869年2月1日頒佈法令成立離島市政廳,管理氹仔和路環。關閘拱門在1871年10月31日落成,將關閘至三巴門為葡界。


 


 


 


參考資料:陳昕和郭志坤:《澳門全紀錄》、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鄧開頌:《澳門歷史(1840~1949)》、吳志良和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澳門記憶


 


 




 


  

音樂劇《朝暮有情人》觀後感

       

       在今年三月三十日晚上,於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觀看了名為《朝暮有情人》的音樂劇。是由戲劇農莊和Actors’ Family 演戲家族聯合製作,以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廿五年。這次最主要是捧筆者高中時代戲劇啟蒙老師李俊傑(Jacky)的場。加上很久沒有聽他唱歌,所以這次有如此難得機會,一定不會錯過。

  這部音樂劇的故事大綱,可以用埸刊上的一句話概括:「一部劇 ,兩座城,三代人,十七首歌」。以女性角度用十七首歌,訴說三代女性如何看待愛情和親情。故事發展看似普通,但如果去實際經歷的話相當複雜。人一生離不開一個「情」字,如何好好看待各種「情」,始終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另外故事也帶出中國大陸人和香港人的關係,從彼此互相誤解,到互相了解的過程,值得觀眾的反思。

  這部音樂劇有點不足之處,在於故事編排上有點貪心。編劇很想訴盡三代女性的心聲,但故事發展上許多都點到即止,令觀眾體會不了角色如何經歷這種辛酸。明白適當留白,讓觀眾更多思考,但不代表劇情發展隨意省略。所以會見到劇情節奏上有點過快,演員用對白交待演戲部份的現象。有時可以演的劇情,就最好演出來,或者這樣效果會比演員用對白交待要好。

  其次音樂劇其中有兩位廣州父子角色,踎下會埸等婚禮開始的環節,有點醜化廣州人之嫌。相信不少中國大陸人都有這劣習,筆者也見到不少,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是這樣。但是這部音樂劇也有可觀之處,就是六位演員對歌詞的熟練,中氣也十足,咬字也清晰,這是筆者必須學習的。特别驚喜之處在於加插說唱和粵劇元素,讓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當中,這樣比放入博物館更有意義。



2024年3月28日星期四

澳氹第四大橋命名結果欠創意

       據報道,在連接澳門與氹仔之間的第四條跨海大橋建設時程進入最後階段,而且主橋在二零二四年二月一日全橋貫通,整體工程預計第二季竣工之時。澳門公共建設局在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二零二四年一月五日已經舉辦「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徵名活動」,當局希望居民大眾為大橋命名集思廣益,目的是供特區政府參考之用。


      但結果出爐實在令人意外,特區政府參考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徵名活動(下稱徵名活動)由評選委員會選出之五個參考名稱後,決定將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正式命名為「澳門大橋」。意外之處在於當局勞師動眾搞全民徵名,還有請一大班社團和文化代表做評選委員會,最後竟然評選得出這樣名字太行貨,而且沒有創意的結果。


      要評論這個問題,就要找尋出問題出在哪裡?首先當局搞全民徵名的同時,也要搞個評選委員會出來評選結果,簡直是自相矛盾,顯示出當局不太尊重民意。因為話明是全民徵名,所有評選工作理應由全民負責。所有結果理應由全民決定。最多市民寫的五個名字,再全民投票決定,這樣才顯示出公平公開公允。現在可見政府仍依賴社團代表提供民生意見。第四大橋的名字現在改得這麼簡單,當局當初直接命名就是了,沒有必要浪費人力物力。


      其次「澳門大橋」這個名本身就沒有問題,中國大陸許多城市,都有他們自己城市名稱的大橋。例如廣州大橋、江門大橋、厦門大橋等。不過這次徵名活動,同上一次熊貓徵名最終評選結果「開開心心」一樣,沒有文化內涵和創意。反而本澳網民創意滿分,有「珠西大橋」、「豚城大橋」等。當局還說創建什麽「演藝之都」為目標,也要維護什麼「創意城市美食之都」之美名。一個城市地名都改得這麼滑稽,實在有損本澳名譽之餘,也難以說服外界對本澳文化創意的信心。

2024年3月21日星期四

舞台劇《你好,打劫》觀後感

       



       澳門國際喜劇節《你好,打劫》粵語版舞台劇,已經在本月十五至十七日,於澳門銀河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筆者一直想觀看香港電影《正義迴廊》麥沛東和楊偉倫兩兄弟,還有前TVB兒童節目《閃電傳真機》主持魯文傑在舞台上的演出。今次難得他們到澳門重演,這次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這部舞台劇主要講述兩個率真善良的劫匪,還有四個麻木淡漠的銀行職員,以及無數謹小慎微的民眾,從他們偶遇、相遇、艷遇、遭遇都發生在一個黑色的星期五下午。欣賞該劇演員現場演出後,瞭解到該劇帶出許多社會存在問題,例如生活的壓迫,社會的壓力。劫匪和人質們在銀行當中互相角力,狡猾的劫匪遊說人質們,希望能獲得他們的信任。劫匪教人質們如何編寫和進行劇本。透過劇本的進行,令劫匪和人質們角色調換。令人反思在身處人生的每一個危險當中,聽取別人意見決定事情之前,始終都要冷靜思考。要時常考量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會帶來有甚麼後果?

  雙方歷經多次溝通之後,人質們最終對劫匪表示同情,劫匪也對人質們表示同情,決定一起共進退。可惜他們一起步出銀行的時候,最後只有銀行女職員倖存。這是由於警方認為她沒有與劫匪同伙的嫌疑,是這次打劫銀行案件中,唯一的受害者。感覺不太明白這場戲,為何舞台劇當中的警方和銀行總部人員,會輕信人質的說話?這是因為人質在這情況,也有被要脅認自己是賊的可能性。未查清楚就判人有重罪,完全是濫殺無辜。在這舞台劇故事當中,也穿插人質與家屬對話,都體會到社會殘酷的人情冷暖。最為倔強的是那位銀行女職員,她面對劫匪毫不畏懼,還對劫匪唱反調,不過她最終被複雜且不幸的家事所屈服。

  最為特別的是在這次以警匪為題材的舞台劇當中,警察角色始終以旁白形式登場。 這種方式有點缺陷,就是顯得警察在故事當中有點虛無,突顯不出銀行外面被警察包圍的壓迫感。不過眾演員在演出當中,最為突出的是兩名扮演劫匪演員對人質們,暢談為人處世的哲學對話。麥沛東列舉人生要交的許多費用,最為印象深刻。體驗「打劫」在人生中無處不在,許多時被「乜費物費打劫」而不自知。

2024年3月14日星期四

二龍喉公園建園史

     


在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1988年澳中的二龍喉公園美國國會圖書館共享資料

 


      

 

       松山纜車,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公園的沿革與前身

  此山泉當中兩隻噴水雕物,是作為這個公園命名的緣由。澳門居民在以前喜歡以二龍喉泉水作為泡茶享用的用途,這些泉水來源,都是以水車形式運送二龍喉泉水到不同茶樓酒家。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澳門水塘曾經存量日漸減少,市民大多抱持隱憂,唯幸當時二龍喉水池,足夠供兩月使用。

  龍田村外的荒丘是為二龍喉公園前身,Padre Vitoriano de Almeida(阿爾梅打)神父在1848年修建為豪華別墅和園林。澳門土生葡人著名建築師湯瑪斯‧阿基諾負責宮殿設計。在1872年成為澳府物業,作為澳督早期官邸。澳府在1882年於城內以及二龍喉一帶,種植五百多株其中大部分成活的各種樹木,政府作植樹開支為160. 25澳門元。

  澳府工務司在1883年5月27日始對東望洋山下二龍喉等地方泉水進行考察並修建,該工程在同年10月7日結束,總共建有兩處出水口道,前者叫做妒忌泉(Fonte da Inveja),華人稱之為魚狗嘴;後者叫做植物泉(Fonte da Flora),華人稱之為大龍喉,位於二龍喉苗圃後面。妒忌泉工程花費總共港幣820元,而植物泉工程花費總共76. 64澳門元。二龍喉水泉最早在《香山縣誌》有記載:「澳山泉有,曰大龍喉,曰二龍喉,曰小龍喉,俱在東望洋寺右。」從前泉水是由兩隻石製老虎口中流出。該山泉已枯竭,現在餘下兩隻石製雕物。

  Padre Vitoriano de Almeida(阿爾梅打)神父在1874年2月16日,將豪華別墅和園林賣給澳府。後來在1883年重建,作為澳督夏宮,直至1918年。澳督羅沙在1884年1月27日親自選定二龍喉公園裡南起公園圍牆,北至靠近大馬路一旁之水泉地段作為栽培樹苗的苗圃。澳門政府在1903年2月13日,招人承批由二龍喉泉山至古盧士(António da Cruz)後人地段,承批要求是只准造花園或者屋宇,同時在設計上要有華麗而且可觀。

建園前後

  由於附近的二龍喉宮內軍火庫降溫設施不足,導致火藥起火後,在1931年8月13日凌晨五點半發生爆炸,當時有21死84傷,建築物也受到嚴重損壞。澳門政府在1931年8月14日,為了二龍喉爆炸事件殉難之葡國死者舉行葬禮。

  富商何東購買部分土地闢為公園。庭園在澳門總督搬遷之後,開放給公眾入場玩樂,後來改建為公園,在1959年落成開放。也稱何東花園、兵頭花園。該公園葡萄牙語名為Jardim da Flora、英語名為Flora Garden。佔地總面積約1.6萬平方公尺,位於澳門半島的士多鳥拜斯大馬路。

建園後的公園內設施變遷

  松山纜車:在1997年9月落成啟用,英語稱為Guia Cable Car,以連接在東望洋山山頸的松山市政公園及東望洋山山腳的二龍喉公園近入口處。曾被港媒評為澳門三大中伏景點之一。市政署在2021年9月21日進行例行年度檢查當中,發現松山纜車部分零件出現耗損情況須更換,松山纜車於同日起暫停營運;但由於疫情關係,歐洲廠商之技術人員,一直未能如期來澳進行更換450公尺之主鋼纜工程,至2022年5月29日始能啓動工程,期間二龍喉公園於同日關閉一天。纜車直至同年8月16日才重新投入服務。

  動物園:是在澳門市區當中唯一設置有動物園區域的公園,曾經在1996年至1997年進行維修和擴建所有原有雀籠、猴籠、熊舍。在2019年增設飼養兔子、天竺鼠等小型動物區。飼養在澳門二龍喉公園的亞洲黑熊BoBo生於1983年,在1985年於澳門一間食肆救出。最終在2018年11月20日早上大約11點離世。澳門民政總署在同日設置悼念區,在同月24日宣佈已經聘請深圳專家,計劃在兩星期內把BoBo遺體製作成標本。BoBo遺體標本現放在位於路環打纜街的澳門動物標本展示館。

  環境資訊中心: 在2000年11月投入試用,於2001年1月7日正式開幕,是當時澳門第二間環境資訊中心。臨時澳門市政局執委會主席麥健智在是日出席開幕儀式表示,位於望廈山的第一間環保資訊中心,由於地處偏遠,比較適合學校或團體組織隊伍參觀,第二間資訊中心投入使用後,除地方較第一間寬敞外,地點亦較接近民居,方便市民到場參觀,並能藉此更有效地開展環保教育工作。由於當局配合展開環松山步行系統設計連建造承包工程,該環境資訊中心需要拆除,同時在原址附近重建。

  松山行人隧道:該工程在2020年6月16日開標,造價約3億。中國中鐵旗下的中鐵一局澳門公司與中鐵國際、新基業工程公司聯合體就在2020年8月中標,共同建設工程。在2021年10月26日貫通隧道開挖工程,同時建造兩組行人天橋以橫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隧道出入口位置。公共建設局網站在2022年9月16日,公佈環松山步行系統設計連建造工程已經順利完成。按照公共建設局網站資料所指出,環松山步行系統設計連建造工程總造價235,691,867.85 澳門元,建造時間470日。最終在2022年10月1日啟用,縮短往返高士德大馬路和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所需要步行時間,從原先繞行大約1100米縮短至大約400米。正式啟用初期吸引許多本澳市民步行。

二龍喉公園附近變遷

  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之前稱為二龍喉馬路。澳督巴波沙為紀念葡萄牙共和國逝世總統士多紐.拜斯(Sidónio Pais),在1919年1月8日將二龍喉馬路改名為士多紐拜斯大馬路 (Avenida Sidónio Pais)。在1919年1月16日,於澳門大堂舉行隆重的士多紐.拜斯追悼會。

二龍喉公立學校:在2022年9月1日根據32/2022號行政命令設立,該校實施各階段正規教育。該校開設涵蓋幼兒至高中教育階段之輕度、中度及重度三種程度的特殊教育班。

  澳門土生教育協進會:由於葡萄牙政府決定重整全國宗教教育,在1870年於里斯本頒佈限制令,同時並驅逐所有於澳門教學機構當中任教的神職人員和教師。有19名居澳葡萄牙公民在1871年9月17日,聚集有財勢人士於艾明多斯(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médios)家裡商討之後,他們決定就書面契約方式成立澳門土生教育協進會(Associação Promotora da Instrução dos Macaenses,簡稱AP。在1986年5月17日刊登《澳門政府公報》編號20,確立相關章程。魯彌士主教幼稚園由澳門土生教育協進會主辦。該學校主要以葡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同時提供英語及普通話教學。

  結核病防治中心:位於澳門得勝馬路40號,是澳門衛生局轄下衛生部門,專責治療和預防結核病。防治中心主要根據符合世界衛生組織 (WHO)醫療方案,能夠向結核病患者提供專業而且有效治療方法。

參考資料:澳門特區政府官網、澳門政府公報、澳門印務局、澳門記憶、澳門自然網、唐思:澳門風物志(首篇和續篇)、遺產學會(The Heritage Society):澳門總督官邸、澳門華僑報、香港華僑日報, 1955-05-02,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

鳥山明帶給許多人的美好童年

        


網上圖片

       日本大師級漫畫家、《七龍珠》、《IQ博士》作者鳥山明在二零二四年三月八日驚傳由於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在今年三月一日去世,享年六十八歲。其喪禮已經由親近他的家人圓滿舉行,同時依照他生前尋求寧靜的遺願,謝絕一切弔唁、奠儀、供品、獻花,同時懇請媒體不要採訪其家人。不過其工作室指出他的追悼會舉行時間,會等待確定之後再向外界公布。

      可見他值得我們學習,為甚麼呢?因為首先他作為國際級漫畫大師,竟然拒絕葬禮的排場,選擇低調地離開人間。可見他不會好大喜功,平實地為自己理想奮鬥一生。其次他雖然達到六十八歲,理應光榮退休安享晚年,但他沒有放下畫筆,為他自己的畫畫興趣工作一生。體現退休不是人生的結束,應該是人生的另一新階段的開始。不過話雖如此,都要注意身體健康,不要過勞工作。

      筆者聽聞鳥山明的死訊,感到非常驚訝,這消息也轟動全球。許多同一年代出生的網友,還有年紀比自己較大的網友,都在社交網站上發表哀悼帖文,還有一些分享他們自己有關漫畫《七龍珠》的珍藏。可見他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也影響著許多代人的成長。在一九九三年還在廣州讀幼稚園的筆者,就開始喜歡看《七龍珠》。當時家人在廣州兒童公園小買部(今南越王宫博物館)幫自己買幾盒《龍珠劇場版》錄影帶回家看,從此被這套動漫吸引著。

      年紀漸長之後,就追看香港無線電視TVB翡翠台直播的《龍珠二世》。曾經擁有許多同《七龍珠》有關的玩具、漫畫、閃卡、錄影帶等。一些是家人買的,而有一些是筆者自己買的。可惜由於多次搬屋散失許多。幸運的是在後來補買許多藏品。記得在廣州讀小學時在繪畫堂學畫《七龍珠》,深夜偷偷趁家人睡覺時開電視看《七龍珠》。由於香港無線電視TVB和亞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播放的是粤語版動畫,當時筆者這一代的廣州學生粤語,要比現在好。還有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廣州街邊書報攤都放滿《七龍珠》漫畫書,可見該動漫在廣州受歡迎的程度。

    《七龍珠》和《IQ博士》都令筆者非常回味,內容搞笑之餘,也帶來讀者和觀眾許多社會反思。鳥山明的漫畫筆法帶起先驅作用,許多後輩漫畫家都效仿他的點線和分場方法,還有學習如何設計功夫武術鋪排等。不過其缺點就是一場決鬥拖太長,分幾集去講述,有點凑字數拖劇情的感覺。有時會感覺不耐看。在此希望他可以安息,非常感謝他的作品帶給許多人的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