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9年8月30日星期五

不應把年青人抗爭全賴於教育上出問題

  澳門論盡媒體在二零一九年八月二十一日,以《教育界選委關注加強愛國愛澳教育 賀一誠︰太過愛國愛澳未必能吸引青年人》為標題所報:第五任特首候選人賀一誠今晚舉行第二界別教育、文化、體育及專業界選委的專場座談會。有教育界選委關注如何加強「愛國愛澳」教育。教育界選委李沛霖指,香港現時的問題源自於教育出現偏差,「教法律嘅,教人要違法,做教師嘅,引導啲學生去欺凌警察的家人」。他認為澳門需優化導師隊伍,保障澳門和平穩定,同時亦要優化青年骨幹隊伍,通過青年骨幹帶領廣大青年人更加愛國愛澳,更加關心建設澳門家園,「青年人帶動青年人,比起老一輩做工作更加有利」。

  賀一誠回應時就重申,澳門大部分學校都是愛國愛澳的,「澳門基礎仲係紮實」,但可以在課本及課程上再加強教育,相信各校均會盡力配合。賀一誠又希望,青年人接觸的資訊既有趣味性又有正能量,從而引領青年人的正確思想。他說︰「要研究下現時有咩信息係符合青年人口味,太高調,太過愛國愛澳,佢哋唔一定會睇。」

  感覺許多長輩對現時年青人有種偏見,認為年青人為社會勇武抗爭就是暴徒就是廢青,認為年青人不愛國家就是教育上出了大問題。這種偏見在一直以來都有,不是香港反送中風波之後才顯現出來。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在六四事件後,把年青人抗爭全賴於教育問題上出了問題。

  到底為何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是由於年齡代溝上出了問題,不同年代出生的所接受知識不同,所經歷人生也不同,人生價值觀也不同。部份老一輩從小接受共產黨洗腦愛國愛黨教育,認為現在所有年青人都要像他一樣,都要接受共產黨洗腦愛國愛黨教育,同時認為這樣做人要夠愛國愛黨才是所謂的進步青年。不過相信有部份長輩是採取開明態度,認同年青人爭取權益的衝勁之餘,同時還支持在社會上應該爭取民主自由。

  其實長輩需要了解為什麼年青人要走出來抗爭,相信教育絕對不是最大成因。長輩也年輕過,難以相信會不清楚年青人怎樣思考社會問題。其實最大成因在於社會上多種的不公平,例如選舉的不公平。為何四百個小圈子選委可以選澳門特首,為何普通選民還沒有資格選?又例如親政府社團為何會比其他民間社團得到更多政府資助?不是年青人不懂得怎麼在社會爭取,而是社會制度的畸形,許多問題也難以解決。加上年青人反送中,只是年青人對中國大陸法律制度有所擔憂,因為中國大陸法律制度曾經有不少負面新聞。所以反送中絕對不是反中,也絕對不是港獨,只是一些傳播媒體所歪曲抹黑而轉移焦點所致。

  雖然筆者也不太認同勇武抗爭的做法,不過難以否認勇武抗爭曾經所帶來社會效果。例如當時澳門街坊會和工聯會等左派份子在澳門一二.三事件發起暴動,逼使澳葡政府道歉賠償,也逼使澳葡政府趕走親台等不同政見人士離開澳門,澳門左派直到今天仍佔非常重要社會地位。又例如何厚鏵特首推行現金分享政策,其實是從二零零七年五一遊行當中,當時遊行人士勇武抗爭所爭取得來。為何有些長輩認為當時是由於不同歷史背景下不算是暴徒,不算是暴力搞事?完全是雙重標準。

  其實好想知道教育界選委李沛霖,需要加強怎麼樣的「愛國愛澳」教育?是不是要求中小學生經常要早上朗讀習近平語錄?是不是經常要每星期教中小學生唱紅歌?候任澳門特首賀一誠形容得準確,不合年青人口味,而且太高調和太過愛國愛澳,會不被年青人所接受。不過有點擔憂,候任澳門特首賀一誠上台之後如何應對「愛國愛澳」教育的問題?

  愛國愛澳應該是由心出發,絕對不是教育上刻意教出來。加上國情區情教育應該要中肯持平,培育年青人獨立思考。

2019年8月23日星期五

首次清遠清城區自助之旅


  在今年八月有點閑暇時間,就首次到清遠清城區進行一天自助之旅。從廣州的家出發去到廣州白雲機場後,就乘坐廣州白雲機場快線到達清遠好來登酒店,時間大約有一個多小時。廣州白雲機場至清遠快線是每一小時為一班,全票四十元。只要早上起程出發得早,就會好快到達清遠。

  清遠清城區歷史非常悠久,參考有關清遠地情資料可見與今廣州和韶關有一些歷史淵源。現在清城區所轄行政區劃為原清遠縣境域之一部分。漢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置縣,因境內有中宿峽,故取名為中宿縣,當時屬南海郡。吳甘露元年(二六五年),以桂陽郡南部,立始興郡,中宿縣改屬始興郡。南北朝,宋太豫元年(四七二年)始興郡改稱廣興郡。齊建元元年(公元四七九年)復為始興郡,中宿縣屬之。梁武帝期間(五零二~五四九年),置清遠郡,轄中宿、威正、廉平、恩洽、浮護等五縣,隸于衡州。陳,清遠郡屬西衡州。隋開皇十年(五九零年)平陳,廢清遠郡及其所屬的中宿、威正等五縣,置清遠縣、政賓縣,同屬南海郡。唐武德六年(六二三年)廢政賓縣併入清遠縣,屬廣州都督府轄。五代南漢以及宋、元、明、清等朝,清遠縣均屬廣州府(路)。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清遠縣屬粵海道尹(原名廣肇羅道);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屬西區善後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屬中區綏靖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遠縣屬韶關地區。一九八三年七月,改隸廣州市。一九八八年一月七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清遠縣,設立清遠市。原清遠縣分置清城、清郊(今清新區)兩個縣級市轄區。二零零三年六月,撤銷上廓、下廓、南門和松崗街道,設立鳳城街道;撤銷附城鎮,設立東城街道;撤銷洲心鎮、小市街道,設立洲心街道;撤銷橫荷鎮,設立橫荷街道。撤銷高橋鎮,將其行政區劃併入源潭鎮。同時撤併了十六個村委會。二零零九年,清新縣飛來峽鎮劃歸清城區管轄。由於清遠其中與今廣州有一些歷史淵源,深受廣府文化所影響。去到清遠市區,發現多數清遠人都能講粵語。

  清遠清城區有一些名人紀念公園,有向秀麗公園和中山公園。在這一次自助之旅程當中,參觀了這兩個公園。向秀麗公園是紀念原籍清遠,捨己救人而犧牲的向秀麗女士。向秀麗公園位於北江南岸,觀察二零零四年清遠市老地圖可見,這裡原稱三角公園,由於公園呈三角形之故。後來在二零一一年「七一」前夕,廣東清遠市三角公園改建為向秀麗公園正式向市民開放,當中設有向秀麗雕像廣場。還有設立向秀麗紀念館,內藏有許多有關向秀麗文獻資料。

  另外就是位於北江北岸,先鋒東路附近的中山公園。參考清新TV所記,清遠中山公園始建於一九二五年,一九五八年遷至現址。一九九八年,在市政府投資一千萬元的基礎上,各單位、市民、香港同胞捐資認建園內牌樓照壁、亭廊水榭、拱橋假山等景點。二千年,中山公園擴建後,多了很多特色景點,例如有孫中山先生銅像、烈士紀念碑、仙泉飛瀑、觀瀑亭、霽月水榭、善心亭、三孔橋和牌樓照壁被稱為園內八大主景。過了中山公園不遠,就是清遠的商業中心。

  清遠清城區商業中心,就是位於先鋒中路附近。那裡有城市廣場、數碼港、世紀薈等大型商業中心。清遠文華書城位於城市廣場內,附近行不遠還有一間新華書店。附近也有條南門商業街,南門商業街相比先鋒中路有點冷清。雖然清遠清城區商業中心興旺程度沒有廣州、深圳那麼高,可是在這裡也可以購到你想購買的東西。

  在這一次自助之旅程當中,也有經過北江大橋。在北江大橋前有個大石頭,刻著清遠火紅大橋(姐妹橋)。北江大橋於一九八五年建成,在清遠民間又稱姐妹橋、北江一橋,這橋位於清遠市區中西部,是南北走向連接橋北路與廣清大道跨北江上的公路橋,是在清遠市區中心城區當中建成的第一座跨北江大橋。

2019年8月16日星期五

「澳門記憶」網站開通是文獻電子化新開始

  最近收到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就是以澳門基金會所負責的「澳門記憶」網站正式開通。這應該是喜歡認識和研究澳門文化、歷史朋友的好去處。本文就著重訴說,這個網站對於個人來說有什麽感受。這個網站的吸引之處,首先在於網站開始不久,就有大量澳門歷史資料記錄在網站上,可見這個項目所做的工夫絕不兒嬉。加上文字、圖片、影片數量之多,是澳門基金會虛擬圖書館網站開放之後的另一創舉。這個網站還分門别類去處理澳門歷史資料。你想調查什麼內容,也可以在這裡找到。

  其次就是遊戲和獎品的豐富,吸引許多年輕一代參與相關活動或成為網站會員,所贈送的禮物也非常實用,例如印有澳門舊地圖的澳門通、印有「澳門記憶」標誌的筆記簿、印有澳門基金會標誌的便利貼。另外還有大型相關展覽上精彩的講解和網上有趣的遊戲。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公關宣傳活動。

  注意到「澳門記憶」網站宣傳單張上,表達這個澳門記憶網站,主要以社會協作的形式去運作這個網站。指出「為全面網羅這些資源以實現文化保育的目的,「澳門記憶」一方面致力與各政府部門、院校、社團機構等分工協作,另一方面將通過開設網上互動專區、社交媒體專頁及舉辦公開徵集活動等,多方面鼓勵團體和個人提供資料,以開放的態度共建共享資源。」

  見到這段文字,令筆者想起澳門維基媒體協會在許多年前,曾經也有這個共同編寫、共享澳門歷史文化知識的宏遠目標。還有筆者曾經構建的共編型馬交網際百科。可惜這些計劃最終胎死腹中,這是由於許多原因所導致。首先是大眾對共同編寫、共享知識的工作認識不足。其次就是部份大眾對共同編寫、共享知識的工作不感興趣。第三就是由於維基模式的百科不記真名編輯,維基百科條目審查也過於嚴苛,條目可信度也大減。第四就是澳門維基人只是業餘義務性質參與維基模式百科,許多成員後來各有各忙,遺憾未能繼續參與下去。

  可幸以澳門基金會所營運的「澳門記憶」網站,能吸取一點教訓。會員以實名提供歷史資料,由「澳門記憶」網站工作人員檢查核實歷史資料真偽。以避免網站遭到胡亂編輯,或降低網站大眾認受性。加上由於網站是政府機構所負責,能够保證網站保持持續更新。

  雖然這個網站概念非常好,不過還注意到有些不足。例如注意到這個「澳門記憶」網站宣傳單張上,稱「以開放的態度共建共享資源。」但是發現許多歷史,特别是近現代史有一些事情没有提及。例如八仙飯店滅門慘案、澳門各界聲援八九學運、反離保運動、天鴿風災都未見有找到相關歷史資料。希望未來能够加以補充。

  筆者感覺澳門記憶網站的開通,是一個新開始。這是因為本土歷史電子化共享工作,能夠得以更好的落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所有從古至今澳門舊報紙雜誌能完全電子化。因為在所有從古至今澳門舊報紙雜誌能完全電子化之後,更能幫助讀者了解澳門的過去。

2019年8月8日星期四

二十世紀末澳門氹仔沙崗墳場遷墳風波


  參考當時《澳門日報》和《華僑報》、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三日的《正報》新聞專題、梁錦英和蕭潔銘所著的《澳門知識叢書:澳門墳場》一書等記載。澳門氹仔沙崗市政墳場位於氹仔高勵雅馬路。氹仔北澳山又稱沙崗,目前佔地面積為三千五百九十平方米,在墳場周圍築有特色圍牆。為開放式之離島市政墳場,是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市政署所管理,在澳門早已有許多年存在歷史。難以考證澳門氹仔沙崗市政墳場開始年份,因為氹仔未開發時墳場就早已存在。

  由於華人民間習俗,所選的墳地多選在山上風水好位置以祈求祖先庇祐後人,因此位於氹仔北澳山的墳墓在好多年之前多數沒有人規劃管理,在整偏山頭到處都散佈着墳墓,早期四周未興建圍牆,現時湖畔大廈座落地段亦曾是沙崗墳場一部份,現時澳門城市大學(原東亞大學)附近也是散佈着墳墓。到了現在筆者有時行山做運動的時候,還可見氹仔和路環一帶山頭,發現許多沒有人打理的墳墓。發現有一些墳墓埋葬在山頭斜坡,有一些墳墓埋葬在後人開通的行山步行徑旁邊。始終感覺澳門離島墳墓散佈之多,有點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

  觀看梁錦英、蕭潔銘所著的《澳門知識叢書:澳門墳場》一書,其中對澳門氹仔沙崗市政墳場的解說,可了解到澳門氹仔沙崗市政墳場其中埋葬了什麼原因死亡的人。首先是發生於一八七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發生甲戌風災,先後吹襲香港及澳門,遠至廣州亦受災害。由於颱風在半夜來襲,令許多村民、漁民都走避不及。按二零零九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澳門編年史》所載,釀成五千人罹難,其中澳門半島有三千六百人喪生、氹仔死一千人、路環四百人斃命,損失達二百萬銀元,三百艘船隻被破壞,內有大量遇難者。氹仔坊眾事後將撿拾到的浮屍,其中多為誤墮海裡溺斃的外地漁民,集體下葬在北澳山頭,分設為三個墓塚,中間一個為義塚,其餘左右兩個為童塚、女塚。氹仔坊會每年都會在這裡進行春秋二祭的活動。

  其次是在二十世紀抗日戰爭期間在澳門死亡的人。由於抗日戰爭爆發,澳門作為戰爭中立地區,大量難民就到澳門避難,生活所需條件逐漸供不應求。澳門死亡人數因而不斷上升,每天街上都有一大堆死屍,澳葡政府的衞生人員只好把屍體運往沙崗墳場,以萬人坑的形式草草埋葬。另外氹仔沙崗市政墳場內有一座炮竹先友墳場,同時已經有多年歷史。從以上歷史資料,可見氹仔北澳山一帶所埋葬屍體數目之多。

  澳門氹仔沙崗墳場遷墳風波事發的原因,其實就是由於在澳門回歸前,澳葡政府計劃於高勵雅馬路與三家村原址之間興建氹仔最大的公園,還有計劃興建當時澳門第二條大橋友誼大橋而開闢新路為理由。澳葡政府海島市市政廳就安排居民在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前辦理登記。將安葬於馬路一邊山坡的祖墳遷走,而剩下的一部分山地則被規劃成現在的氹仔沙崗市政墳場。直至一九九九年三月尾,氹仔沙崗墳場遷墳工程完成(《澳門日報》,一九九九年三月廿九日)。後來當局在市政墳場內撥出地方,把甲戌風災義塚、童塚、女塚遷進氹仔沙崗市政墳場的骨殖樓內。

  澳門氹仔沙崗墳場遷墳爭議點,在於澳葡政府當時為了興建氹仔最大的公園,還有興建當時澳門第二條大橋友誼大橋,就把安葬於馬路一邊山坡的祖墳遷走,到底會唔會影響當地風水?其次當時有傳澳葡政府把部份路段可能批給私人發展商作投資一事,當時與澳葡政府合作協助遷墳登記的氹仔坊會就此事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提出大力反對。第三就是興建氹仔最大的公園計劃,直到澳門回歸後至今還沒有完全落實,這是由於牽涉到地權問題所致。當時澳門氹仔沙崗墳場遷墳過程當中,許多居民為興建友誼大橋通氹仔樂意合作,只是擔心土地會不會被非法佔用。
 
  難怪到現時為止,氹仔北澳山附近這一地帶和後來填海造地形成的土地,從觀察澳門地圖上看來還是一片未發展的空地。其實筆者看來,興建友誼大橋接通澳門北區到氹仔算是好事。至於興建大型公園,有點擔心其使用率是否夠多。因為位置非常接近墳場,其土地或許曾經是墳場,其實附近有個大潭山郊野公園應已足夠公共休憩空間。

1978年澳門地圖氹仔部份 建燁珍藏
1992年4月 正報 何東圖書館珍藏


1992年4月 正報 何東圖書館珍藏
1992年3月 澳門日報 何東圖書館珍藏
1992年4月 澳門日報 何東圖書館珍藏
原出處:廣野 Speaking
· 2016年4月27日 

https://www.facebook.com/macauspeaking/photos/a.1407944012833126/1554507464843446/?type=3&theater

2019年8月2日星期五

二零一零年代澳門文化大事回顧


二零一零年代是指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九年這十年的時間,還有不到半年就進入二零二零年,二零一零年代就快要結束。筆者就不定期撰文作二零一零年代大事回顧,今期首先回顧二零一零年代澳門文化大事。由於文章篇幅,只能選其中作述評。


  首先可以從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統計資料,得知澳門文化在二零一零年代情況。其中從澳門公共圖書館ISBN中心統計得知,有關澳門申請國際標準書號的出版者,在二零一零年總數有五百零一位,到二零一八年總數有九百五十四位。二零一零年澳門圖書出版總數有四百八十六本,到二零一八年總數有四百七十八本。其中從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市民參與文化活動調查當中得知,二零一三年第二季參與文化活動人士總數有二十八點五萬人,到二零一八年第二季總數有三十萬人。可喜的是澳門文化有關指數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證明澳門普及文化創作和欣賞活動,與政府和民間努力是分不開。不過需要關注的是澳門圖書出版總數輕微下降,要檢討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情況。

  在二零一零年代於澳門首創了許多文化舉措。在藝術節目方面,澳門首個光影藝術活動在二零一一年八月至九月於大三巴牌坊舉行,名為「光影大三巴」。從二零一五年開始,光影藝術活動成為恆常活動,於每年冬季舉行,名為「澳門光影節」。在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回歸紀念日,第一次舉辦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在每年十二月舉行,持續舉辦至今。這項活動為每年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周年活動之一,每年節目都由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安排錄影後於港澳播出。第一屆澳門藝文薈澳在二零一九年舉行,其中活動澳門國際書展更破天荒地,在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舉行。雖然這一些文化活動豐富了澳門市民和旅客的生活娛樂,但是不能忽視光污染和嘈音污染所帶來的問題。

  在出版方面,《澳門文創地圖》在二零一四年正式推出,由澳門文化局出版,每年直到至今也有更新版出版。另外《澳門閱讀地圖》在二零一七年正式推出,由澳門文化局公共圖書館出版。到二零一八年有更新版。在文化設施方面,澳門中央圖書館和民政總署圖書館在二零一六年合併,改名為澳門公共圖書館。多個新圖書館如氹仔圖書館(二零一五年四月)、沙梨頭圖書館(二零一六年十二月)等陸續開放。紅街市圖書館在二零一六年,至二零一七年曾試行廿四小時服務。戀愛‧電影館在二零一五年九月作第一階段試營運,至今仍開放。這其中一些澳門文化出版和文化設施建設,給予澳門市民和旅客更多欣賞澳門文化的無限選擇。

  在二零一零年代一些重要的澳門文化名人逝去。其中有澳門美術協會監事長、澳門影視傳播協進會秘書長、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顧問、鄭觀應研究中心顧問兼特約研究員、澳門社會科學會監事兼學報主編、澳門學者、前文化局澳門博物館研究員徐新先生,於二零一三年七月八日晚在仁伯爵醫院病逝,終年六十九歲。澳門著名攝影家李公劍先生不幸於二零一五年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在澳門山頂醫院病逝,享年八十九歲。還有曾任澳門筆會和《澳門日報》重要職務的李成俊、李鵬翥相繼離世。這一些重要的澳門文化名人離世,名家創作功法可一不可再。

  澳門世遺建築和其他文物建築保護,在二零一零年代也曾引起爭議。例如松山燈塔附近建築高度爭議、主教山附近建築高度爭議、新中央圖書館選址、宗教寺廟安全問題、愛都酒店和新花園存留爭議、文物建築外牆被畫花等問題。另外在二零一三年,第一一/二零一三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立法通過,並於二零一四年正式開始實施。希望未來落實好《文化遺產保護法》,對文化遺產嚴厲依法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