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0年9月18日星期五

記譚炳文赴澳門參與歷次文化康樂活動

 


澳門夜景:建燁攝

  原籍廣東新會的譚炳文,在1933年11月14日生於英屬香港小康之家,在2020年9月5日因肺癌於灣仔律敦治醫院病逝,享壽86歲。他是屬香港少數涉足演員、歌手、播音員、配音員和導演的多棲藝人。譚炳文其形象深入民心,在半世紀以來桃李滿門,因而獲得「配音王」美譽。同時他是香港首位賽馬評述員。在其譚炳文多棲藝人工作生涯當中,曾經多次到澳門參與文化康樂活動。

  譚炳文曾赴澳門參與表演節目。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藝員,還有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員工男女子籃球隊,為響應同善堂舉辦托兒所籌募經費聯歡賽,於1975年3月22日晚8時在塔石籃球場揭幕。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鴻燊與香港「無線」總經理余經緯親自領軍出塲參加比賽。當時譚炳文作為男藝員隊長,隊員有張英才、盧海鵬、伍衞國、宋豪輝、兪明、藍天、丁羽、江毅、黃新、汪倫、招振强。尹芳玲作為女藝員隊長。隊員有李香琴、苗嘉麗、森森、王愛明、陳喜蓮、吳浣儀、羅蘭、盧婉茵、徐桂香、尤芷韻、張圓圓、斑斑、陳琪、鄧昭行。(澳門華僑報 1975.3.21)

  香港無線電視為慶祝8周年台慶,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於1975年11月13日晚移師澳門大三巴牌坊腳前實地盛大轉播「澳門之夜」,全部藝員及工作人員等共七十餘衆。主要藝員有譚炳文、李香琴、梁醒波、何守信、沈殿霞、鄭少秋、汪明荃、徐小鳳等全體總動員,同時安排一個吸引觀衆的有獎遊戲節目「口快手快」,此次無線電視在澳實地轉播演出係由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贊助。(澳門華僑報 1975.11.8)

  在氹仔填海建成賽馬車場,於1980年9月6日揭幕,開辦首場賽馬車博彩。由練馬師同電視藝員御駕馬車表演賽,參加的藝員計有:何守信,沈殿霞,林建明,葉德嫻,譚炳文,盧海鵬等人。(澳門華僑報 1980.9.5) 1983年10月15日的第二屆工展之夜,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贊助,該公司派出十多位影視紅星,以及數十名藝員、歌星、工作人員,到澳門演出近二十個歌舞、趣劇節目。藝員包括盧海鵬、賈斯樂,戚美珍、葉德嫻、露雲娜、譚炳文、曾慶瑜、陳百祥、鮑翠微、葉振棠、張國榮、盧大衛、陳麗斯、陳欣健、吳夏萍、陳潔靈、梁韻蕊、蔣麗萍等,由何守信担任司儀。(澳門華僑報 1983.10.8)

  「歡樂今宵之世界小姐嘉年華」於1986年10月30日晚八時半假澳門綜藝館舉行,前往參加演出的有紅歌星羅文、呂方、麥潔文,藝員有何守信、沈殿霞、盧大偉、譚炳文、林建明、盧海鵬、莊文清、羅浩楷、賈思樂及無線電視舞蹈組藝員和世界小姐。(澳門華僑報 1986.10.30)

  接近澳門回歸和回歸之後,譚炳文繼續積極赴澳門參與表演。澳門繁榮促進會於1998年9月24日晚上七時半,與群聲曲藝會假永樂戲院聯合舉辦「繁榮群聲敬老賀中秋」粵曲欣賞晚會,李香琴及譚炳文作嘉賓主持。(澳門華僑報 1998.9.23) 群聲曲藝會,澳門繁榮促進會在2004年9月18日晚假文化中心舉辦「繁榮群聲(粤曲)敬老晚會」,邀請藝人李香琴,譚炳文等擔任嘉賓主持。澳門粵劇曲藝總會在2010年9月26日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一周年暨該會成立六周年慶典,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等政府官員、社會人士、粵港澳名伶到場祝賀。曲藝界名伶陳淑良(白雪仙)、陳劍聲、李香琴、譚炳文、倪惠英等在會長林鳳娥等負責人陪同下出席晚宴。(澳門日報 2010.9.27)

  譚炳文曾經赴澳門參與表演節目之外,也曾被邀請到澳門作活動到賀嘉賓。香港飮食業知名人士黃國樑鑒於澳門缺乏一家上海菜館,經過一年籌備决定在澳門開設「上海四五六菜館」分館。在1974年11月11日正午十二時開幕,邀請電視紅星李香琴、何守信、沈殿霞、歐嘉兩、譚炳文聯袂剪綵,同時舉行酒會,招待各界人仕及友好。(香港華僑日報, 1974-11-30)「星座餐廳酒廊」在1985年9月15日下午五時開幕,由澳門旅遊司長馬樹道及香港影視紅星何守信、譚炳文、李香琴、鄧英敏、林建明、王美華、寇鴻萍、沈金玲、洪淑美,梁碧玲、上山安娜、陳復生、麥麗紅、肥仔賓、余綺霞、葉尚華、司馬燕、安德遜等主持剪綵。(澳門華僑報 1985.9.16)名嘉地產置業有限公司在1993年3月30日喬遷開幕誌慶,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立法議員彭彼得、立法議員何思謙、澳門地產商會會長鍾送璣、香港電視演藝體育會會長許紹雄、影視紅星李香琴及林建明應邀與該公司董事長謝碩文聯合主持剪綵儀式,重光體育會派出醒獅助興;譚炳文、吳岱融、楊得時、葉玉萍等藝員以及本澳及內地地產界、銀行界數百人到賀。(澳門華僑報 1993.3.31)

  可見譚炳文曾赴澳見證著葡京「上海四五六菜館」、澳門賽馬車場(1989 年賽馬車場易手並發展成為舉辦平地賽馬的澳門賽馬場) 、「星座餐廳酒廊」開幕,見證著名嘉地產置業有限公司喬遷,見證著世界小姐於1986年光臨澳門。譚炳文也多次在一九七零年代至二零一零年代與老拍檔李香琴、盧海鵬、何守信等,還有與已故名人何鴻燊、梁醒波、沈殿霞、江毅、張國榮、盧大衛、羅文、司馬燕等在澳門演出。可惜這些譚炳文曾經赴澳門往事只能心中回味。

聖味基墳場啟用簡史

聖味基墳場啟用沿革


聖味基墳場全景圖,建燁拍攝


  熱羅尼莫·馬塔主教在咸豐四年(一八五四年)十一月二日主持聖味基墳場(俗稱舊西洋墳場;葡萄牙語:Cemitério São Miguel Arcanjo)賜福啟用儀式。在兩天之後,第一位死者在此安葬。此即後來的天主教西洋墳場。(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20頁。)聖味基墳場圍牆建於咸豐六年(一八五六年)。聖味基墳場平面圖由澳門富商、大物業主及著名建築師塞爾卡爾男爵小梅洛所設計。塞爾卡爾男爵小梅洛於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五月廿七日離世。(Jorge Forjaz,Famílias Macaenses,Vol.2,pp.646—647.、《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 作者/編者:施白蒂 第201頁)


澳葡政府於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十月十九日對新教、白頭及回教的墳場制定衛生及公共健康條例。議事公局在同月廿一日,根據葡萄牙共和國憲法宣布將聖味基墳場向非天主教徒開放。(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57頁。)


 位於聖味基墳場內的聖彌額爾小堂,該堂又稱聖彌額爾(S.Miguel)小堂,為哥特式建築。據《澳門教區成立四百三十周年教聞摘錄》所述,該堂始建於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六月五日,由主教區教長劉易斯·卡瓦略主持揭幕。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一九四八年及一九九七年曾作重修。聖彌額爾小堂由市政廳撥款建造的,但直至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十月廿一日才開放給予公眾使用。最初此墳場和小堂不允許華籍教友使用,幸得余安 道神父提出抗議,政府才答允華人教友使用。(澳門知識叢書 《澳門天主教堂》 作者/編者:呂志鵬 黃健威、澳門知識叢書 《澳門墳場》 作者/編者:梁錦英、蕭潔銘、《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 作者/編者:施白蒂 第201頁)


    在二零一八年五月四日,編號 「SM019-聖味基墳場(舊西洋墳場)  」被澳門特别行政區崔世安政府評定為不動産名錄之一。(澳門特別行政區第31/2018號行政法規 被評定的不動產及其緩衝區的名錄和圖示)

    

其中安葬在聖味基墳場的中外名人

 

八八九年澳門地圖局部,藍色部份為聖味基墳場,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在一八四九年拉塔石炮臺侵華之戰的美士基打退役陸軍上校,在光緒六年(一八八零年)三月十九日因精神錯亂而幾乎將全家人殺害,後又跳入其住宅一口井內自殺身亡。軍方總部在四月二十四日的政府公報上仍僅以「退役上校美士基打去世」簡單一句話公布該消息。(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18頁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第四卷》、《澳門政府憲報》1880年3月27日第13號。)由於在葡萄牙官方認為美士基打在澳葡歷史中有重要地位,認為其侵略中國「保護澳門有功」,於一九一零年以軍禮將其遷葬聖味基墳場。(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 blog 「Caderno do Oriente」. 2011年1月3日 (葡萄牙語))美士基打銅像在一九四零年是由澳葡政府豎立,於一九六六年的一二三事件當中被澳門華人示威群眾所推倒,後於八十年代運回葡國安放。(澳門記憶)

    孫中山長女孫蜒在一九一三年六月廿三日於澳門病逝。孫蜒於一八九四年三月三十日生,於一九一二年七月與兄長孫科、妹妹孫婉一齊到美國留學。直至一九一三年年春,由於腎病要回國醫治,後來在澳門療養,病逝後葬於聖味基墳場,在一九三二年遷葬於翠亨村附近的譚家山孫家墓地。(《(香港)華字日報》1913年6月l2日;《(廣州)民生日報》1913年6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務委員,中國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暨南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澳門大豐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澳門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福利公共汽車公司等董事長,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主席,澳門立法會副主席何賢先生因患癌症,經多方醫治無效,不幸於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下午三時廿三分在香港九龍伊利沙伯醫院逝世,終年七十五歲。何賢遺體奉移香港殯儀館,於十二月九日(星期五)上午十時公祭,隨即奉柩澳門,下葬聖味基墳場。(澳門《華僑報》1983年12月8日)

  曾任澳門立法會主席宋玉生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日在香港病逝,享年六十三歲,噩耗傳來,中、葡及本澳各界均表示沉痛哀悼,葡國總統蘇亞雷斯、葡國國會、澳督韋奇立、新華社澳門分社、澳門立法會分別發出悼辭、唁電、讚揚宋玉生是傑出的政治家,他的辭世是葡國及澳門的損失,而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主任姬鵬飛、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亦分別發出唁電致哀。宋玉生的喪禮在四月廿三日舉行,下午四時正式舉殯,安葬聖味基墳場。(澳門《華僑報》1993年1月4日)

  何鴻燊元配何黎婉華因長期患病,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一日下午在家中安祥逝世,享年八十歲。賭王何鴻燊元配夫人黎婉華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出殯,安葬於聖味基墳場。(澳門《華僑報》2004年2月22日和26日)

  澳門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公益慈善家、建築實業家、書畫及曲藝界老前輩、澳門特別行政區大蓮花勳賢、澳門同善堂值理會主席、澳門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名譽會長、澳門新會同鄉會會長、澳門頤園書畫會創始人兼會長、澳門濠鏡音樂會創辦人兼會長、澳門又和建築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德祺博士,因病醫治無效,於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四日中午十二時三十分在鏡湖醫院辭世,積閏享壽九十有九歲。舉殯儀式在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四日中午十二時半在鏡湖殯儀館福壽堂肅穆舉行之後,安葬於聖味基墳場。(澳門《華僑報》2007年10月30日2007年11月5日)

  上任不足一年的澳門原海關關長賴敏華,於二零一五年十月三十日被人發現於氹仔一個私人屋苑旁的公廁內死亡。於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五日十一時舉行大殮儀式,靈柩之後奉移舊西洋墳場安葬。(澳門《華僑報》2015年11月5日)


在聖味基墳場舉行的官方紀念活動

 

八八九年澳門地圖局部,藍色部份為聖味基墳場,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澳葡政府和回歸後成立的澳門特區政府,每年都在聖味基墳場舉行過官方紀念活動。曾經有以下紀念活動。


澳門市政廳在一九五六年六月廿五早上九時,在聖味基墳場內,紀念已故澳門總督亞馬喇及美士結打上校,首先在墳場內聖彌額爾小堂舉行彌撒,市政廳長高甸玉、副廳長高美士,及委員洛奇、左齡玉、施雅拔等主持儀式,護督亦派出中軍高樂比代表參加,陸軍總司令部則派副總司令加華路氏出席,各機關首長、公務人員、約四百餘人參加,情形相當熟烈,彌撒舉行之後,全體參加彌撒人員均步出墳場,由市政廳長高甸玉及護督代表等先後向墳上兩已逝世總督獻花。獻花完畢之後,各人就始離場。(澳門《華僑報》1956年8月26日)


美國駐港澳總領事穆奕樂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廿三日到澳門,前往聖味基墳場,向下葬於該處的美藉及外籍人士獻花。隨行者包括部份美國駐港領事館人員及訪港的「小鷹號」航空母艦官兵。(澳門《華僑報》1994年11月24日)


澳門水警稽查隊在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八日上午八時開始,保安事務政務司孟明志以及水警稽查隊隊長馬志和前往聖味基墳場,為已故的水警隊員擧行安息彌撒及悼念儀式,於上午九時在水警稽查隊青洲警司處擧行什升旗儀式。(澳門《華僑報》1997年11月19日)


現時除了每年十一月二日的追思亡者節,澳門政府都會在聖味基墳場舉行追思彌撒,紀念因公職而殉職的官員、公務員之外。都會在每年三月十四日的治安警察局紀念日,局方會舉辦的慶祝活動中有在墳場「追悼已故軍事化人員,並向已故的治安警察致送花圈。」

 

聖味基墳場有關街道

西墳馬路(Estrada do Cemitério)由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卽高偉樂街對面起至新勝街卽美珊枝街與區華利街之間止。這條街道是因為旁邊有聖味基墳場而得名。就在一八六九年就早已有這條街道的記載,是當時北城牆外為數不多的被葡萄牙人標上名字的街道。(澳門市政署澳門街道網)


聖美基街(Rua de S. Miguel)於一九零四年二月二十日築成啟用,當時叫做聖味基街。這條街道是因為聖味基墳場而得名。葡萄牙語São Miguel Arcanjo,即天使長(Arcanjo)米迦勒(São Miguel),英語為St. Michael, the Archangel。(澳門市政署澳門街道網)


 


參考資料:《澳門政府憲報》、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 作者/編者:施白蒂、《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一九零零至一九四九) 作者/編者:施白蒂、《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一九五零至一九八八) 作者/編者:施白蒂、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第四卷》、澳門知識叢書 《澳門天主教堂》 作者/編者:呂志鵬 黃健威、澳門知識叢書 《澳門墳場》 作者/編者:梁錦英、蕭潔銘、《(香港)華字日報》、《(廣州)民生日報》、澳門市政署澳門街道網blog 、「Caderno do Oriente」

 

圖片說明:

 

1,聖味基墳場全景圖,建燁拍攝

2,八八九年澳門地圖局部,藍色部份為聖味基墳場,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3,聖彌額爾小堂,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2020年9月4日星期五

內外交困嚴峻的習近平時代

 

 

自從二零一二年十一月舉行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被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一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國家主席、國家軍委主席。從二零一二年十一月計起,早接近八個年頭。中國大陸進入習近平時代後是什麼境況,相信有留意時事新聞的讀者會看得出,習近平時代內外交困的嚴峻情況,遠比以往嚴重。

 

習近平時代在什麼方面內外交困?政治黨建方面首先強推對習近平個人崇拜,打破先前多屆中共最高領導人的慣例。自二零一六年起被定位為中共第五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二零一七日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被規定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在二零一八年三月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刪除國家主席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任期限制。習近平還在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期間,就先後在二零一四年、二零一七年、二零二零年出版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完全是政治上的倒退,完全是文革時期大搞個人崇拜的翻版違反在一九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當中,堅持集體領導,反對個人專斷準則

 

在內政方面中國近來天災人禍不斷,除二零一九肺炎疫情,同時還有鼠疫、蝗災、洪災、旱災等多災難,因而重創糧食主產區,致使中國面臨巨大的糧食和水源危機,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最近來倡議要「惜食」節水

 

香港方面,習近平時代打破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國策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強推港區國安法美國總統特朗普因而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同時制裁香港和中國大陸相關官員等措施。加上二零一九肺炎疫情陰霾下,大大打擊香港經濟其社會民生。

 

在少數民族方面,曾經在新疆大搞「再教育營」,引起國內外爭議。加上中國在內蒙古自治區推漢語教學、禁蒙古語社交平台,在二零二零年月尾引發師生及家長示威。其實應該重少數民族不同文化上和平共存,做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當中真正的共和。

 

在外交方面,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大陸與多個國家引起外交。例如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之後與中國大陸打起貿易戰。在香港訂立實施港區國安法,還加深中美外交。今年中印邊境發生嚴重衝突。參考台灣中央社在二零二零年九月二日所報,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在二零二零年月三十日訪台,但遭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出言恫嚇,要脅「付出沉重代價」。斯洛伐克總統力挺捷克,推文批中國威脅。參考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在二零二零年九月一日所報,法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與捷克共和國站在一邊,不能接受中國對捷克發出的威脅。

 

中國大陸主、由度在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雖然也不太完善,但是江澤民和胡錦濤所構建的中共意識形態,不會超越毛澤東使用思想」,也不會超越鄧小平使用「理論」。港澳特區高度自治權在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要比習近平時代高。相反習近平時代強調對港澳全面管治權

 

內外交困嚴峻的習近平時代旋風下,澳門也不能獨善其身。這是因為澳門回歸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一個特別行政區,粵澳簽署許多大灣區合作協議,同時澳門多個行業非常依賴中國大陸旅客光顧。中國大陸在習近平時代內外交困嚴峻的同時,加上疫情在全球擴散,對澳門影響是非常之大。不應該只依賴賭收,應該發展多元產業,更好地恢復澳門疫後社會經濟。

兩首令人難忘的台灣影視歌曲

 

 

有兩首台灣影視歌曲,在我心中非常難忘。為什麼非常難忘?這是由於童年就有過留下深刻印象之餘,也給人生一些啟迪意義。

 

第一首是1994年由焦恩俊、孫興主演臺灣華視電視劇《七俠五義》片尾曲《救姻緣》。《救姻緣》由黃安作曲填詞主唱,詹宏達編曲。記得當時中港台在1993年掀起包青天的熱潮。由台灣中華電視公司八點檔連續劇在1993223日至1994118日,播出金超群、何家勁、范鴻軒主演《包青天》,在台灣贏得收視口碑後。香港無線電視和亞洲電視就開始爭相外購轉播題材有關包青天的劇集。臺灣華視電視劇《七俠五義》,正是亞洲電視其中一部外購有關包青天的劇集。主題曲轉為呂良偉主唱《仗劍走千家》之外,其他曲和片尾曲沒有改動。

 

  正是在這時收到黃安主唱《救姻緣》一曲。雖然這首歌是帶有中國風的情歌,不過也帶有一些勵志的意味。因為對人生成敗機率也是一種姻緣,無論蒼天可老/海水可翻/愛到深處幾多難」,也無論生生世世/姻緣不斷/昨是今非舊時光」,也要情願用一生/陪我闖人生難免有失敗和挫折,最主要是堅持。

 

第二首是2000年由翁家明、于佳卉、陳美鳳、長青、小彬彬、兵承融、陳昭榮、梁家榕、陳煒、林秀玲、陳仙梅主演臺灣公視電視劇《汪洋中的一條船》片尾曲《愛別離》。

 

我也有《汪洋中的一條船》原著一書,是一位朋友在許多年前在台灣為其購買,所珍藏的是主人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在2001年(民國90年)印行初版十刷。《汪洋中的一條船》一書是臺灣肢體障礙者鄭豐喜所著的自傳,於1973年(民國62年)1010日嘉義市紅豆書局初版,著作形式偏向散文雜記,內容描述鄭豐喜自己成長和奮鬥的過程。該書出版後不久,隨即就被《讀者文摘》以書摘方式於世界各地展示,為臺灣出版史先例。

 

  從小就看過《汪洋中的一條船》原著和電視劇,感覺臺灣肢體障礙者鄭豐喜人生非常令人動容。感覺他從不因為自己肢體障礙就放棄自己,還堅持自己努力考上大學,還成為一位好教師。可惜鄭豐喜他英年早逝,參考《汪洋中的一條船》收錄之吳繼釗撰文〈敬致關懷我們的長官親友與讀者們〉指,鄭豐喜在1975920日因肝癌逝世。同年1222行政院院長蔣經國親臨喧慰,更至墳地憑弔靈塋。本書原名《汪洋中的破船》;感於(1976)127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在全國記者園遊會中的睿智曉諭,謹更改書名為《汪洋中的一條船》。

           臺灣公視電視劇《汪洋中的一條船》片尾曲《愛別離》,由方维珍所演唱。歌詞當中絲絲入扣地描寫吳繼釗女士對鄭豐喜先生的無限思念。感受到我們每時每刻,都要珍惜眼前人。

清嘉慶朝與澳門

          農曆庚子年七月廿五日(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二),正是清嘉慶帝去世二百周年。到底嘉慶帝是何人?清嘉慶年間有什麼大事發生與澳門有關?清嘉慶年間出現有什麼與澳門有關歷史人物?嘉慶帝與當代澳門有什麼聯繫?在今期專題為大家訴說。

 

嘉慶帝其人

清嘉慶帝在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一七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於北京圓明園出生。名字叫做愛新覺羅顒琰,於一七九六日至一八二零日,年號「嘉慶」,他是自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五位皇帝

                                                          清嘉慶帝朝服畫像,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嘉慶帝原名永琰,是乾隆帝第十五子,由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所生,在乾隆六十年按秘密立儲立為皇太子,為避免他人避諱麻煩而改名顒琰。一七九六年二月九日接受父親乾隆帝禪位而成為皇帝,但乾隆帝仍以太上皇身份「訓政」。在一七九九年二月七日乾隆帝逝世除和後,嘉慶帝才得以掌握實權。

直至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一八二零),嘉慶帝因天氣暑熱,旅途勞頓,可能併發心血管病或腦中風猝死,卒年六十一歲。(《清史紀事本末》第6卷嘉慶朝)

在清嘉慶年間的澳門歷史大

 

清嘉慶元年(一七九六)澳門地圖,維基百科共享資源

 (.) 英國登陸澳門事件

英國艦隊在清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年)與法、西艦隊在澳門外海發生戰鬥。(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2卷,第632633頁。)艘英國艦隊在一八零二年(清嘉慶七年)二月企圖入侵澳門,清政府知悉後,下令讓澳門理事官立即親往該處,催令其艘英國艦隊開行回國。(《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下冊《香山知縣堯茂德為飭令灣泊雞頸洋面英國兵船開行回國事下理事官諭》,第768頁。)清嘉慶皇帝在一八零二年(清嘉慶七年)三月,下達處置英國登陸澳門事件方針。(《清史紀事本末》第6卷嘉慶朝P2024)由於清政府反對下,六艘英國艦隊在一八零二年(清嘉慶七年)四月始撒離,至六月五日全部回印度。(《清史紀事本末》第6卷嘉慶朝P2024)

 

    英屬印度總督在一八零八年(清嘉慶十三年)七月致函澳門總督,英軍將前往澳門以保護聖名之城。花利亞(Bernardo Aleixo de Lemos e Faria)總督同時動用一切外交手段,阻止英軍的支援。(《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大事記) 軍視澳門的強烈要求於不顧,在一八零八年(清嘉慶十三年)八月強行登陸,強佔炮台(《清史紀事本末》第6卷嘉慶朝P2025)

 

英國艦長度路利(William OBrien Drury)在九月二十一日借口扺御法軍入侵,恪守英葡互助條約,率兵在澳門登陸。(《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大事記)葡檢察長在十月廿一日向香山縣丞和同知通報情況,並要求採取措施約束中國人。清官府答覆,沒必要根據大清國不存在的法律去懲罰那些所謂犯罪的中國人,衹要英軍撤離,一切都會恢復。澳門總督向廣東當局求助,英人在清軍威逼下於十一月撤退。(《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大事記)

 

(.) 清嘉慶年間的澳鴉片貿易

雖然清嘉慶皇帝在一八零零年(清嘉慶五年)下令停止徵收鴉片稅,禁止種植進口鴉片。(《清史紀事本末》第6卷嘉慶朝P2050)(《澳門滄桑五百年》呂志和/鄧開頌 P506 《清史紀事本末》第6卷嘉慶朝P2051)但葡萄牙在一八零二年(清嘉慶七年)特許葡商向澳門進口鴉片。

兩廣總督松筠在一八一一年(清嘉慶十一年)五月到澳門召見葡、英官員,要求他們嚴格管束本國商民,不得偷運鴉片到清朝。(《清史紀事本末》第6卷嘉慶朝P2052)清朝官員在一八一五年(清嘉慶二十年)對英國人、美國人通過澳門口岸同清朝各省進行鴉片交易表示不滿。(《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大事記)

澳門議事會在一八一五年(清嘉慶十年)再次通過決議,禁止非葡國船隻在澳門裝卸鴉片。滿載鴉片的英國船曾經試圖在黃埔和廣州上岸,但少有成功,迫使英國人停靠伶仃島。(《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大事記)

 

 (.) 清剿大海盜張保仔(Cam-Pau-sai)

 廣東巡撫在一八零九年(清嘉慶十四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要求澳門派人協助清剿大海盜張保仔(Cam-Pau-sai)。澳府顧問亞利鴉架(Miguel Arriaga Brum da Silveira)、檢察長巴羅斯與清香山縣丞、澳門同知等達成協議,派出一支由華人和葡人組成的聯合船隊去攻打張保仔。海盜首領張保仔在十二月廿六日,寫信給與他交戰的葡船隊司令官索薩。(《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 作者/編者:施白蒂,參閱若澤·伊戈納西奧·德·安德拉德《澳門葡人 與中國海盜交戰史實回憶》-里斯本,1835年)海盜首領張保仔在同年十二月向葡船隊司令送禮,提出實現和平建議,同時允諾不再搶劫澳門船隻。(《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大事記)


索薩司令官在一八一零年(清嘉慶十五年) 一月二十一日率領六艘戰船,一百一十八門炮和七百三十名士兵,在英國主動派出的戰船配合下,在老虎嘴一帶擊潰海盜張保仔。出於對席爾維拉顧問的信任,張保仔在獲得享有自由的保證後,率部下投降。戰利品有二百七十艘中國式帆船,一萬六千名男人,五千名婦女, 一千二百尊大炮。張保仔其後被清廷任命爲官員。(《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 作者/編者:施白蒂)


 

(二.) 英使亞美士德訪華

亞美士德英使在一八一六(清嘉慶) (正月十二)啟程訪華。由於雙方就覲見清帝的禮儀問題出現分歧,清方要求阿美士德勳爵向嘉慶帝行三跪九叩禮,但是阿美士德勳爵只願意以「脫帽三次,鞠躬九次」代替。結果亞美士德英國使團未能謁見嘉慶帝,最終在一八一七年(清嘉慶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在澳門登船返國。(《清史紀事本末》第6卷嘉慶朝P2043~P2049)

 

 

 

在清嘉慶年間與澳門有關人物

 

在清嘉慶朝共出現過位澳督,分別是賈士都費利喇(D. Cristóvão Pereira de Castro一七九七年至一八零零年) 、邊度(José Manuel Pinto七九三至一七九七年,一八零零年至一八零三年 )、費利喇介丹奴(Caetano de Sousa Pereira一八零三年至一八零六年)、花利亞(Bernardo Aleixo de Lemos e Faria 一八零至一八零八年復任,一八一零年至一八一四年第三次任職)、區華齡嘉(Lucas José de Alvarenga一八零八年至一八一零年,一八一四年至一八一七年復任未到任)、歐布基 (José Osório de Castro de Albuquerque一八一七年至一八二二年)(《澳門百科全書》附件三:人名錄)

 

在清嘉慶朝有七任廣州府澳門海防軍民同知,分別是丁如玉(嘉慶二年任命)、王衷(嘉慶十一年任命)、馬彪(嘉慶十六年任命)、劉星蕖(嘉慶二十年任命)、鍾英(嘉慶二十一年任命)、顧遠承(嘉慶二十四年任命)、鄔正淞(嘉慶二十五年任命)。(粵澳關係史鄧開頌 / 吳志良 / 陸曉敏編

 

在清嘉慶朝有五任香山縣丞,分別是吳兆晉(嘉慶二年任命)、姜衷(嘉慶十四年任命)、潘世綸(嘉慶十七年任命)、周飛鴻(嘉慶十七年任命)、常應魁(嘉慶二十五年任命)。(粵澳關係史鄧開頌 / 吳志良 / 陸曉敏編

 

兩廣總督百齡、廣東巡撫韓崶分別在一八零九(清嘉慶十四年)巡視澳門嘉思蘭炮台等地,令澳夷加強防衛之餘,曾經共同奏批准前山專營有關管治澳門大章程。粵澳關係史鄧開頌 / 吳志良 / 陸曉敏編 P611

 

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在一零七年(清嘉慶十二年)十一月七日赴廣州途中在澳門上岸。他是去中國的第一個基督徒。是他將聖經全文譯成漢語(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大事記) 

遣使會會士岡薩維斯(Joaquim Afonso Gonçalves) 一八一四(清嘉慶十八年)六月廿八日扺到達澳門。他編著十餘本語法、詞匯、字典。還用清朝的官語翻譯《新約聖經》,在一八四一年十月三日出版。(《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大事記) 

在瑞典東印度公司任職的瑞典人龍思泰,在一八一六年(清嘉慶二十一年)來到澳門,同年被任命為瑞典駐華總領事。龍思泰的著作《早期澳門史》影響昤非常大。龍思泰一八三五年十一月十日在澳門逝世,葬於基督敎墳場。(《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大事記)

 

清嘉慶年間下澳門大事時間軸,建燁繪

嘉慶與當代澳門

澳門回歸後二十年來,多個歷史和藝術展覽都有展出清嘉慶真跡或清嘉慶相關文物。例如有澳門美高梅於二零一一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十六日期間於酒店天幕廣場隆重呈獻大型藝術展覽『美高梅「萃墨.蓮城」-喬得龍紫禁城水墨畫展』。同場還會展出兩件於清朝年間御製的珍貴吉服袍,其一為有二百年歷史清嘉慶帝皇后的龍袍。(澳門會展報2011922) 在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二零一三年三月十日,於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的「君子比德──故宮珍藏清代玉器精品展」當中,有展出青玉「嘉慶御用」款渣斗。(雅昌藝術網) 由澳門文物保護協會主辦,澳門拍賣同業公會與澳門藝術品商會協辦的《紫禁城遺珍–清代帝後御筆展》於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十日假中濠典藏藝廊揭幕,展出清代七位帝後十餘幅的墨跡珍品,展期至是月月底,有展出嘉慶帝的《報雪詩》墨跡珍品。(澳門焦點報20171117)

 

參考資料:《清史紀事本末》第六卷嘉慶朝、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二卷、《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下冊《香山知縣堯茂德為飭令灣泊雞頸洋面英國兵船開行回國事下理事官諭》、若澤·伊戈納西奧·德·安德拉德《澳門葡人 與中國海盜交戰史實回憶》、《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 作者/編者:施白蒂、《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大事記和人名錄、《粵澳關係史》鄧開頌 / 吳志良 / 陸曉敏編、澳門會展報、雅昌藝術網、澳門焦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