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4月26日星期五

勸君珍惜世間一切人和事



相信大家留意最近新聞的話,都會瞭解到中國四川雅安蘆山縣在四月二十日發生七級大地震,死傷人數的確難以置信,造成許多家破人亡。除了中國內地之外,來自香港其中有兩個二十六歲有才華而且有希望的年青人英年早逝。讓人感到生命的可貴,命運也難以讓人容易捉摸。

患難見真情
圖片來源:陳榮輝/CFP

在中國四川汶川八級地震接近五周年之際,在四川汶川附近竟然發生七級大地震,始終有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距離寶興縣城還有二公里的地方,有一處塌方路段,道路上已經被清理了一部分,這是武警戰士,在不斷有落石的環境下,冒著生命危險,花了整整二十四個小時才打開的通道,救援隊員守在兩邊,要求大家分批,用最快的速度通過。這一段通道大約三十米,必須一路抬著頭,盯著山上,死命往前跑的,但腳下都是碎石,根本跑不快。小賴的男友一直拉著小賴往前跑。跑到一半的時候,小賴踩到石頭摔倒了,沒爬起來,現場氣氛一下子緊張了,兩邊的救援隊員,朝他們揮著手,拼命喊:「快跑!快跑!石頭要掉下來了!」可是小賴還是不能站起來,一直在大叫。小石子不斷從山上滑下來,兩邊的群眾和救援人員都很著急,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只見男友,一把抱起小賴,衝過通道,大家才松了一口氣。」(《雅安地震:不離不棄——男子危險瞬間救女友(高清組圖)》,國際線上專稿,二零一三年四月廿二日) 觀察報道當中最為驚心動魄的是救援隊員都束手無策之際,男子在危險瞬間拯救女友,而讓她避過一劫。這可是天地無情,人間有愛。在患難在前時,最主要每個人有一個熱衷於無私貢獻的心。若沒有無私貢獻的心,會更多人受到災難威脅,自己也會變得自私。但是在無私貢獻之前,必須了解無私貢獻捐助之後是否直接到達災民手中,否則事與願違。

希望大家把握機會和時間實現自己夢想

最令人痛惜的是,一個有才華的人竟然因交通意外而英年早逝。據報道:「新晉女歌手陳僖儀(Sita)前晚為製作新碟練歌至凌晨,駕車返家途中疑因過度疲倦,加上大霧及路面濕滑,在西九龍海寶路天橋高速失控剷向路壆,再反彈撞向天橋分岔位分隔石墩,致車頭嚴重損毁,雖然車內安全氣袋彈出,但她仍傷重被困車廂,由消防剪開安全帶救出,送院搶救後不治,家人及樂迷傷心不已。事件帶出部分行車天橋的分叉位以無緩衝力的石墩分隔,撞車時對司機極危險,專家促請當局在高危路段安裝可卸衝力的「風琴式防撞欄」以策安全(見另稿)。車禍身亡的26歲新晉女歌手陳僖儀(原名陳皓儀),前年及去年曾兩奪新人獎,夢想是在紅館開個唱,她原準備今個暑假再推出個人大碟,據悉更會擔任一部新開拍電影的女主角,但因意外香消玉殞,銀色旅途驟然告終。力捧陳僖儀的金牌經理人黃柏高透露,陳僖儀近日已錄了兩首歌,但公司暫未決定會否就此出紀念音樂碟以示悼念,現時最重要是協助僖儀家人安排後事。」(《歌手陳僖儀駕車撼石墩亡》,香港新浪網‎,二零一三年四月廿二日) 本人在今年年初,有幸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新增新晉女歌手陳僖儀成為網絡朋友。在今年三月當她二十六歲生日時,也有在社交網站「Facebook」當中祝福她生日快樂。確實是說真的,本人在今年才開始接觸新晉女歌手陳僖儀所唱作的音樂,感覺她的歌聲非常動聽而且有感情。本人曾撰文認為現在香港樂壇新不如前,有些歌手唱功有待改進。但需要補充的是本人十分欣賞有些香港新晉歌手,例如GEM、陳僖儀、亢帥克、古卓文、陳蕾等,感覺香港樂壇還有一些希望。可惜的是新晉女歌手陳僖儀早逝,對香港樂壇的未來發展是一個很大打擊。希望她在天堂當中,永遠快樂地唱歌。

沒有想到一場交通意外,這麼快奪去一位新晉女歌手的青年夢。讓本人感到身體確實是實現夢想的革命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絕對不能實現自己夢想。從而感覺文友未熄在上週專欄文章《青年夢的意義》當中說:「舉一個親身例子吧。年輕時筆者也曾因著七年的合唱團經驗(兩年學校、五年校外,也在此緬懷年初去世的沈永保老師),曾經想大學進音樂學院,從而晉身樂壇的。可是十多年前港澳地區是流行音樂,特別是偶像派的天下。以筆者壯碩的身材、字正腔圓的口音,是紅不起來了。」為什麼他這麼快為自己定論呢?其實還沒有永遠離開一刻,始終都有機會實現你自己的夢想。為什麼壯碩的身材、字正腔圓的口音,或紅不起來就放棄從事音樂專業的夢想呢?發展音樂事業不代表只要紅才能成功的,字正腔圓的口音也是音樂必須有的元素。希望大家趁身體力行或年輕的話,把握機會和時間實現自己夢想。

自己若有個人煩惱必須主動向家人和朋友傾訴

還有一個最近令人痛惜的消息,就是公民黨成員徐國峰(Eric)的自殺離世。據報道:「公民黨成員、中學教學助理徐國峰失蹤四日被發現吊頸身亡,他生前任教的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昨舉行追悼會,師生難掩悲痛,紛紛落淚,校方為徐於禮堂設立臨時靈位讓師生上香,並讓學生寫心意卡抒發情緒,有人表示永遠懷念其笑臉和笑聲。昨晨徐國峰的父親前往殮房認屍,對愛兒失蹤後,被發現在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上吊,仍然悲傷不已,故無回應記者提問。有徐的友人指徐絕少談及個人煩惱,對於他是否受感情困擾尋死,實難以得知。」(《悼徐國峰 師生悲痛落淚》,《東方日報》,二零一三年四月廿三日) 其實自己的生死安危應顧及家人和朋友感受,不應讓家人和朋友擔心。雖然對徐國峰不太熟悉,也不完全了解徐國峰對於香港政治的事,但可以從其他方面了解到,他是一位很好的媒體節目主持,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師。這位年青的人英年早逝,實在令本人難以相信。希望他在另一世界當中,能夠忘記一切苦惱。所以本人都會保重自己身體,千萬不要讓家人和朋友擔心,希望大家不要為本人擔心。其次會提高自己的說話水平,像徐國峰這麼好。自己若有煩惱,必須主動地向信賴的家人和朋友傾訴,千萬不會把所有煩惱永遠放在心中。

最近本人對中國內地和香港發生不幸的事而有點感觸,希望朋友或家人之間都好,都要做到討論歸討論,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應把所有不幸的事節哀順變,而且化為力量為社會貢獻更多。勸君珍惜世間一切人和事,活在當下。

2013年4月19日星期五

廣州海珠大橋維修  專家學者派定心丸

據報道:「前兩天天公作美,難得連著兩天沒下雨,為海珠橋中跨合龍創造了條件。昨天下午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十多名工人把一大一小兩個中跨節段用鉚釘連接到一起後, 分成兩段的中跨正式合龍。合二為一的中跨隨後在提升吊架的作用下,緩緩地下放到橋墩上,中跨終於回到原來位置。這標誌著海珠橋主橋三跨主體鋼結構施工基本完成,下一步工程將進入到主橋橋面施工階段,海珠橋預計八月通車。」(《海珠橋主橋中跨昨日合龍 全過程耗時七八個小時》、《廣州日報》、二零一三年四月九日) 有「廣州第一橋」之稱的廣州海珠橋進行大修,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作為連接珠江兩岸的第一座大橋擁有許多年的歷史,若歷久不修的話會帶來危險,因而會影響許多人的人身得不到安全。現在海珠橋主橋中跨的成功合龍,確實也多得天公作美而讓工程得以完滿順利。但主橋中跨的成功合龍之後,不代表海珠橋大修工程完全竣工,預計還有四個月才完全竣工。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廣州海珠橋的歷史,根據上世紀九十年代由廣州古都學會和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主編的《名城廣州常識》一書所載:「是廣州最早連接河南和河北的跨江橋,始建於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完成於一九三三年二月,由美國馬克敦公司承建。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國民黨敗退時,把橋炸毀。一九五零年修復通車,改為鋼桁下承橋。一九七四年將橋在兩邊加建預應力鋼筋砼箱梁慢車道橋,現橋長四百八十六米,正橋一百八十二米,橋寬三十三米。海珠橋以它的歷史和獨特風格點綴和象徵著廣州,是羊城八景之一的〈碧海丹心〉的組成部分。」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原來今年是廣州海珠橋建橋正式落成通車八十周年。八十歲的時間不算太短,她見證廣州滄桑八十年的近現代歷史。最為可惜是能夠在橋中間開合讓大船通過作用的海珠橋,被日本軍入侵轟炸廣州時把橋體的開合器震壞和盜走,也被國民黨敗退時把橋炸毀。隨後修復後的海珠橋,只能以鋼桁下承橋。海珠橋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在橋的最高處掛著紅色革命標語,我們從許多老相片當中都可以發現這種情況。羊城八景之一的「碧海丹心」又名「珠海丹心」,是一九六三年入選的羊城八景,其後在一九八六年以「珠海睛波」為名再一次入選羊城八景。廣州海珠橋的建橋意義除了疏導交通之外,促進珠江河南和河北的市民之間聯係交往,也讓她成為代表廣州的其中一個標誌性建築文物。

  始建大橋也好,大修大橋也好,最主要都是質量安全的問題。從《廣州日報》另一個報道文章《著名專家為廣州市民派「定心丸」:對海珠橋品質終身負責》當中,了解到原中鐵大橋局副總工趙煜澄、尤繼勤兩位專家給所有廣州市民派出「定心丸」:「中鐵大橋局對橋樑品質終身負責,我們建的大橋絕對不會有品質問題。修一座橋,就是立了一座道德豐碑。」兩位專家也叮囑「對於鋼橋來說,維護保養尤為重要。海珠橋修好後要常除鏽、補漆,防止污染氣體銹蝕鋼構,儘管維修後的海珠橋提高了沉重荷載,但還是要嚴格控制超載。」「定心丸」除了需要派得及時之外,也需要時時刻刻絕對不能忽視其維護保養和質量檢測工作。千萬不要現在說就是一回事,後來做就另一回事。有專家負責大修大橋當中也好,也千萬不能對質量安全有所鬆懈,然而對市民安全必須要永遠放在首位考慮。

  《信息時報》報道指出,廣州海珠橋大修之後有六重優化,包括橋樑承載能力優化、橋下淨空優化、行車舒適感優化、主橋橋面排水優化、鋼結構防腐性能優化、主橋樑底維修養護優化。廣州海珠橋大修之後外觀沒有變之餘還有六重優化,這樣確實是提高廣州市民對經過海珠橋的信心,但遺憾的是未能恢復開合作用功能。若許未能恢復橋樑開合作用絕對不再是資金和技術問題,而是現在廣州交通這麼擁擠,還去恢復橋樑開合作用只會造成交通壓力,因而擾亂更多廣州市民的正常生活就不好了。

2013年4月5日星期五

解決澳門文學節問題必須完善三大要點



剛剛在上一個月閉幕的第二屆澳門文學節,據報道指出可以了解,由葡文報刊《句號報》、文化局、澳門基金會合辦,在三月十日至十六日期間邀請超過三十位中葡作家和出版者等人士出席文學節有關活動。觀察這個新聞可以看出葡文報刊《句號報》有意與政府部門合作再辦澳門文學有關活動,體現主辦單位仍然重視思考澳門文學的未來前途問題。有點可惜的是,外界對這個活動的劣評居多。

  我們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對第二屆文學節的劣評?首先可以從澳門作家林樂撰寫的文章當中看出,這篇文章最近在《澳門日報》刊登,題目名為《澳門文學節之亂處未算亂》。文章全部以口語化的形式,訴說對這次澳門文學節的種種不滿。他在文章指出:「上一屆已經辦得好亂,點知亂處未算亂,今屆仲混亂過去年,時間表既遲公佈,期間仲將活動時間随意改動,甚至有嘉賓講者臨時缺席,而又無事前公佈和事後交待。」更指出:「文學節走進校園係好事,但主題唔清晰,同場中葡夹雜,幾乎係葡語系作家為主。」除了這個劣評之外,《訊報》論盡澳門街也曾經作專題剖析澳門文學節的一些問題。感覺主辦單位這樣做,確實破壞澳門的所有形象。讓外人完全不清楚澳門文學基本構成的成份,也讓他們錯誤以為澳門文學主要是由葡語系作家構成,中文作家佔少數或完全不存在,這樣對澳門中文文學的推廣宣傳等工作完全不利。幾乎是葡語系作家為主的澳門文學節,現在只好把這個活動稱為葡語文學節。沒有中文參與當中的澳門文學,絕對不能稱為澳門文學。若澳門文學節不重視中文文學存在,這個文學節絕對是失敗。因為澳門始終是華人佔大數的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何解澳門文學有關活動不重視中文文學呢?其次就是活動安排混亂的問題,澳門文學節絕對不是一般活動.一個文學活動的好壞影響一個地方文學形象之餘,也影響一個地方整體形象。破壞一個地方整體形象,讓他人錯誤了解一個地方優劣點,更甚的是有些客人經歷這次不安遭遇後而不敢再來澳門。的確搞不好文學節,對澳門文學有害而無一利。

  愚見認為,解決澳門的文學節問題必須完善三大要點。

  第一就是舉辦與澳門文學有關的活動,必須公平對待在澳門存在的不同語種,而且必須公平地容納不同政治宗教立場。主辦單位千萬不要忽略其中一個語種和立場,若非會讓人不完全了解澳門文學,也讓其他語種錯過了難得的推廣宣傳機會,從而形成社會更為不平。據本人所知澳門文學是所有澳門文學語種的總稱,按民族而言可包括土生少數族裔文學創作和華人文學創作。按政治立場而言可分為兩派,兩派的劃分可按親政府程度高低而定。故舉辦有關澳門文學活動,千萬不能只局限一種。

  其次要有充分準確的市場定位,就是了解到辦什麼活動會吸引更多讀者參與。相信文學節的舉辦,就是讓更多人了解澳門文學。若沒有準確市場定位,那又如何做到更好地推廣澳門文學?

  最後一點就是需要更好的活動檢討機制,千萬不能今年犯的錯比上年還要差。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避免下一次活動再犯同樣錯誤,相信主辦單位不會不去理會這些問題吧?

  希望負責澳門文學節的有關單位除了多接受更多意見之外,應該在改進工作上多做功夫。否則所謂文學節只是為了舉辦而舉辦,因而浪費許多人力和物力。最主要走出改進的第一步,才可以改善更多問題,讓澳門文學更好地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