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8月5日星期五

地名拼音化不利文化保育


近日據悉,山東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譚世寶,早前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舉行《馬交與支那諸名考》新書發佈暨座談會。譚世寶教授在新書對於馬交與支那諸名評論,引起社會許多爭議。

據山東大學新聞網報道指出「譚世寶教授在港澳生活、執教二十餘年,先後出版《金石銘刻的氹仔九澳史》、《澳門歷史文化探真》和《金石銘刻的澳門史》,對澳門歷史文化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新書從歷史學和語言學的角度,考證了支那(Cina指稱中國)、馬交(Macao,指稱澳門),泰巴(Taipa,指稱氹仔),臘巴(Lapa,指稱灣仔),望廈(MonJha,指稱旺廈)等外語名稱及其對音漢譯的源流問題,認為這些名稱都是外國人強加給中國的,帶有歧視性與侮辱性,隱藏著侵略或分裂中國的陰謀,既違背古往今來的「名從主人」原則,也不符合現行的中國地名的外語名稱必須實行統一用中文拼音轉寫的法規。既影響民族與國家尊嚴,又不利於國家政治與文化的統一,希望國人與政府重視這些歷史遺留問題。譚世寶教授反對居澳葡人形成的馬交人所謂的「雙重效忠說」和「中葡共識史」。他表示,應該遵照聯合國“地名羅馬化”的國際標準原則,將MacauChinaHongkong更正為AomenZhongguoXianggang,填補利用地名搞澳獨或港獨的漏洞。」

爭議點首先在於譚世寶教授認為支那(Cina指稱中國)、馬交(Macao,指稱澳門),泰巴(Taipa,指稱氹仔),臘巴(Lapa,指稱灣仔),望廈(MonJha,指稱旺廈)等外語名稱及其對音漢譯的源流問題,是否都是外國人強加給中國的,是否帶有歧視性與侮辱性,是否隱藏著侵略或分裂中國的陰謀?譚世寶教授這樣實在太大中華愛國主義。信仰愛國主義不是不好,不要忘記列強侵略不是不好,只是現在對外交往需強調平等互利,不能過分強調大中華史觀去對外交往。CinaMacaoTaipaLapaMonJha是否帶有歧義,本文就不去深究。不過要強調這些地名如圖明園遺址一樣值得保留。刪走所有被殖民侵略的痕跡,可能加快人們遺忘中國人被殖民侵略的歷史。其次語言俗稱問題,難以在很短時間改變。

其次在於所謂古往今來的「名從主人」原則,還有現行的中國地名的外語名稱必須實行統一用中文拼音轉寫的法規,是否完全合理?聯合國地名羅馬化的國際標準原則,是否有利文化保育工作?這樣做絕對不完全合理,也不利文化保育工作。普通話中文拼音雖然有國語地位,但是不可取代其他地方文化的社會地位。捍衛保存地方文化,並不是為了獨立,而是為更加認識自己。

第三在於土生葡人是否如譚世寶教授所說,土生葡人形成的馬交人所謂的「雙重效忠說」和「中葡共識史」完全荒謬?譚世寶教授這樣一說,感覺他完全對土生葡人不尊重。首先澳門一直至今不只有華人,其他國籍人與華人形成澳門人。他們對「雙重效忠說」和「中葡共識史」,應該有不同觀點。譚世寶教授他這樣一來才是搞民族分裂。他在澳門教書曾經教這麼多年,應該瞭解澳門社會文化才是,他現在這樣一說實在令人失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