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0年5月29日星期五
何鴻燊與黃霑交情記聞
根據《香港經濟日報》在二零二零年五月廿六日的《【賭王離世】何鴻燊逝世享年九十八歲/回顧賭王傳奇一生》報道「九十八歲賭王何鴻燊近年長住在養和醫院休養,賭王健康狀況一直備受關注,自二零一九年大年初四(二月八日)傍晚傳出身體器官衰竭,要緊急送入養和醫院深切治療部(ICU)急救的消息。賭王各房太太及子女先後現身醫院,唯當時眾人皆否認賭王病情有變。二零零九年何鴻燊就在其四太梁安琪位於淺水灣道四號的寓所中跌倒,不慎撞傷頭部,需要送院接受腦部手術,之後分別在港安及養和醫院休養,甚少出席公開場合。今年五月廿五日再有傳賭王何鴻燊病危,當晚賭王的二、三、四太及各房子女已齊集養和守候,為賭王打氣。賭王何鴻燊被譽為澳門賭王和首富,據福布斯的估計,二零零五年他在全球富豪榜中排第一百五十一名,淨資產總值八十六億美元。回顧何鴻燊的人生,可算頗具戲劇性。」
觀看以上報道後,了解到一代賭王何鴻燊在二零二零年五月廿六日於養和醫院離世,他的一代傳奇人生成為過去。查閱有關歷史資料,原來已離世的賭王何鴻燊與已故香港著名填詞作曲家黃霑有一段交情。
賭王何鴻燊和黃霑都是香港大學校友。早在一九七九年,賭王何鴻燊就接受黃霑的訪問。參考《明報周刊四十五周年特刊》,該訪問刊登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九日第五百七十八期出版載「黃霑專訪賭王何鴻燊乜都敢問」。其後結集在名字為《數風雲人物》一書,這本書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出版初版,這本書第一章就是訪問賭王何鴻燊的訪問稿。黃霑第一個要訪問對象就是賭王何鴻燊, 他在書中有解說為甚麼第一個訪問對像是賭王, 「他覺得賭王是他見過的香港風雲人物之中,最有人味的人,他平易近人,風趣幽默,『叫我Stanley得啦!』, 而且他爽快, 『訪問,你想幾時呀? 今晚,咁今晚就今晚啦!』,『把他列為《數風雲人物》首選,有群眾價值』『因為從我認識何鴻燊,到為寫《數風雲人物》幾次深入訪問,他都令我覺得:何鴻燊這人,十分念舊。』
可見黃霑非常有新聞觸覺,同時也有準備訪問的功夫。筆者有珍藏兩個版本《數風雲人物》,第一個版本為由香港博益出版社在一九八二年推出第五版,第二個版本為由香港博益出版社在二零零五年一月推出第二十七版一書兩冊,也是最後一版。這本書非常珍貴之處,在於記錄許多成功人士寶貴成功經驗,一定要好好細讀和保存。
第七屆「香港金唱片頒獎典禮」在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日於大專會堂舉行,由無線製作,並由無線電視翡翠台《週末激光》節目現場直播。頒獎典禮司儀是由何守信、沈殿霞、黃霑擔任。(香港《華僑日報》, 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二日)何鴻燊頒獎徐小鳳環節上,司儀黃霑由於金唱片頒獎禮上意會何鴻燊發言形容得獎者詞句,因而公開稱徐小鳳為「又老又風騷」。參考一九八三年九月九日的新加坡《聯合晚報》所載,黃霑在其新加坡《聯合晚報》專欄《隨緣錄》鄭重向徐小鳳道歉。他文中指出當晚「節目後宵夜時,林燕妮、黃築筠、劉培基、俞琤、張敏儀、鄭君略夫婦,眾口一詞,責我用語不當。我才知道自己出錯,連忙趕上黃大妹家中再看電視錄影帶,看到天亮,越看越驚。翌晨,再問顧嘉煇。煇哥說「你是過份的!」於是黃霑急忙撥電話給小鳳道歉。」
何超儀與陳子聰在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假香港「 Hong Kong Country Club 」 舉行結婚酒會(香港《東方日報》,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賭王何鴻燊廣邀其他名人富豪好友出席,包括黃霑也在廣邀名單之列,在當晚李嘉誠、 鄭裕彤、夏佳理、邱德根、李澤楷、胡應湘等都被賭王何鴻燊邀請到場支持。
圖為一九八三年第七屆「香港金唱片頒獎典禮」現場,何鴻燊頒獎徐小鳳環節上,司儀黃霑由於金唱片頒獎禮上意會何鴻燊發言形容得獎者詞句,因而公開稱徐小鳳為「又老又風騷」。
圖右小圖為筆者有珍藏兩個版本《數風雲人物》,第一個版本為由香港博益出版社在一九八二年推出第五版,第二個版本為由香港博益出版社在二零零四年推出第二十七版一書兩冊,也是最後一版。
何鴻燊頒獎給徐小鳳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w3yNEs-Q
明周娛樂 MP Weekly :
【#黃霑 數風雲人物1】#何鴻燊:「我有兩個太太,其實有苦衷。」全文:https://bit.ly/3d4lshI
【黃霑 數風雲人物2】爭賭權大鬥法 對手要殺何鴻燊
全文: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focus/local/20200526-196245
【黃霑 數風雲人物3】何鴻燊越洋羅曼史「Under ten!」
全文: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focus/local/20200526-196254
相關文章:
【1】憑十元在澳門起家 一代賭王發迹實錄
https://bit.ly/2yyeYbP
【2】元配黎婉華乃澳門街第一美人
https://bit.ly/2TDUTZc
【3】 二太藍瓊纓按大清律例嫁賭王
https://bit.ly/2TF31Zb
【4】三太陳婉珍體貼善解人意
https://bit.ly/3ejaIft
【5】四太梁安琪商場長袖善舞
https://bit.ly/3d1iZ7O
【6】與十姑娘因轉讓股權鬧翻
https://bit.ly/2Xt5K9o
【7】槍法媲美加利谷巴 賭王拒做「香港舞男」
https://bit.ly/2TF4q1T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沉痛悼念葉永烈先生
參考加拿大星島日報在2020年5月16日的報道,曾參與創作《十萬個為甚麼》的中國大陸著名作家葉永烈在2020年5月15日於上海逝世,享年七十九歲。葉永烈兒子的好友隨後證實,「目前還比較忙亂,沒有甚麼方便說的」。葉永烈的代表作橫跨科幻作品和政治紀實文學,如《小靈通漫遊未來》、《歷史選擇了毛澤東》等。
筆者知道這個消息時非常驚訝,不斷反覆思索到底消息是否是實。因為看葉永烈先生作品長大的,感覺葉永烈先生的死如一位親人、一位老師離自己而去。不過生死有命,無奈還是要接受現實。
閱讀第一本葉永烈先生著作是叫做《江青畫傳》,在2005年由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當時2005年在澳門文化廣場購買。葉永烈先生自序當中,自述這本書其實是葉永烈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完成其中一本「文革」史研究著作。為了適應讀圖時代的需求,而推出這本《江青畫傳》。本書珍貴之處取《江青傳》精華之餘,還配上三百多幅江青珍貴照片。這些珍貴照片除了選用部份歷史資料照片之外,還得到中南海著名攝影師徐肖冰、侯波、杜修賢、呂相友、呂厚民的授權,把他們拍攝照片選入這本書。
閱讀第二本葉永烈先生著作叫做《解密朝鮮:《真實的朝鮮》完整版》,由新東方出版圖書有限公司於2009年出版。,當時2010年在澳門星光書店購買。葉永烈先生著作《真實的朝鮮》由於在中國大陸出版四處碰壁,內容也多處刪改,其後決定在香港出版完整版。這本書是葉永烈先生遊歷朝鮮的遊記,同時對朝鮮近年歷史和時政作出評論。
閱讀第三本葉永烈先生著作叫做《收藏熱》,1995年由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從《收藏熱》後記得知,原來葉永烈先生從小也與筆者一樣,喜歡集郵這個興趣。 在2016年8月於廣州南國書香節購買。這本書成書於1994年,葉永烈先生主要在這本書分享收藏心得。書中有段金句對自己影響深遠,他教我們要有正確的收藏觀。「收藏者的收藏目的包括兩個方面:對自己,從中得到樂趣,增長知識,以至作為研究資料,走上成才之路;同時,也起著為國家保存文物、檔案、資料的作用」。葉永烈先生教導絕對不要為收藏而收藏,收藏應該要為大眾、為國家作出貢獻。
閱讀第四本葉永烈先生著作叫做《十萬個為什麼》天文篇,是《十萬個為什麼》系列的其中一篇。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在1980年出版。什麼時候和地方購買這本書就不太記得,不過書中所載天文知識,對自己非常大的得著。因為許多你想問有關天文的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書上找到。
葉永烈先生安息吧!雖然你已離世,雖然沒有機會參加到你主講的座談會~但是你所寫作品是一個珍貴知識寶庫,永遠活在心中!
從備忘錄看澳門歷史建築古今
陳澤成和龍發枝所合著的《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於二零一九年十二月由遺產學會出版,由澳門文化局資助出版經費。由於疫情關係,直到二零二零年五月十六日才在戀愛巷七號旅館舉行小型而且時間短暫的簽書會。筆者當日購買了一本,榮幸得到了陳澤成和龍發枝的親筆簽名。感覺在戀愛巷七號旅館舉行簽書會是一個嶄新且貼題的嘗試。嶄新原因在於好少聽到簽書會活動在澳門一間旅館舉行。貼題原因在於戀愛巷七號旅館建築本身就是澳門歷史建築,在澳門歷史建築舉行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簽書會,感覺非常貼題。
由遺產學會所寫《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的序言,開門見山地點出遺產學會出書的目的:「建築師在設計工作上,除了建築圖則之外也會寫下圖文並茂『備忘錄』,向客戶或其他人簡述他們的設計方案。本書名為《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正是來源於此,我們也希望為讀者們準備一份關於澳門歷史建築的『備忘錄』。」這種出書目的非常好,因為把建築界中內行事物大眾化。遺產學會為讀者們準備一份關於澳門歷史建築的『備忘錄』,有利大眾普及了解澳門多個歷史建築發展歷程。
《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封面非常簡潔,同時以傳統線裝裝訂成書。書中以圖文並茂形式訴說澳門歷史建築古今變遷。書中有不同的澳門歷史建築圖則之餘,也有澳門歷史建築不同年代的歷史照片,同時還在澳門老地圖當中標示澳門歷史建築位置。這些老檔案資料有出自澳門檔案館,有出自龍發枝珍藏或拍攝的照片,有出自陳澤成提供照片,有出自參考文獻。這樣看來,《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值得大眾珍藏。
《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主要分為五個部份:花園別墅和住宅、機關及辦公、教育建築、醫療/慈善/宗教建築、旅遊/娛樂/商業建築。這些澳門歷史建築涉及有政府物業,同時也有私人物業。在《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文字說明上,提及許多澳門歷史建築有趣歷史。原來被拆卸的金舫酒店前身是飛南第別墅。原來國父紀念館在一二三事件之前雙十國慶掛滿中華民國國旗;原來大西洋銀行曾經在一九九七年進行大規模改建;原來平安戲院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曾經帖滿「文革」標語。許多有趣的澳門歷史建築事物,都可以在《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找到。
觀看《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讓我們從備忘錄看澳門歷史建築古今之餘,也讓我們可以在心中思考澳門歷史建築的不同問題。反思如何活化好澳門歷史建築工作。反思如何作為好公民,更好保護澳門不同的歷史建築。期待遺產學會未來的新作,把澳門不同歷史建築更好呈現給讀者。
由遺產學會所寫《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的序言,開門見山地點出遺產學會出書的目的:「建築師在設計工作上,除了建築圖則之外也會寫下圖文並茂『備忘錄』,向客戶或其他人簡述他們的設計方案。本書名為《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正是來源於此,我們也希望為讀者們準備一份關於澳門歷史建築的『備忘錄』。」這種出書目的非常好,因為把建築界中內行事物大眾化。遺產學會為讀者們準備一份關於澳門歷史建築的『備忘錄』,有利大眾普及了解澳門多個歷史建築發展歷程。
《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封面非常簡潔,同時以傳統線裝裝訂成書。書中以圖文並茂形式訴說澳門歷史建築古今變遷。書中有不同的澳門歷史建築圖則之餘,也有澳門歷史建築不同年代的歷史照片,同時還在澳門老地圖當中標示澳門歷史建築位置。這些老檔案資料有出自澳門檔案館,有出自龍發枝珍藏或拍攝的照片,有出自陳澤成提供照片,有出自參考文獻。這樣看來,《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值得大眾珍藏。
《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主要分為五個部份:花園別墅和住宅、機關及辦公、教育建築、醫療/慈善/宗教建築、旅遊/娛樂/商業建築。這些澳門歷史建築涉及有政府物業,同時也有私人物業。在《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文字說明上,提及許多澳門歷史建築有趣歷史。原來被拆卸的金舫酒店前身是飛南第別墅。原來國父紀念館在一二三事件之前雙十國慶掛滿中華民國國旗;原來大西洋銀行曾經在一九九七年進行大規模改建;原來平安戲院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曾經帖滿「文革」標語。許多有趣的澳門歷史建築事物,都可以在《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找到。
觀看《澳門歷史建築備忘錄(一)》一書,讓我們從備忘錄看澳門歷史建築古今之餘,也讓我們可以在心中思考澳門歷史建築的不同問題。反思如何活化好澳門歷史建築工作。反思如何作為好公民,更好保護澳門不同的歷史建築。期待遺產學會未來的新作,把澳門不同歷史建築更好呈現給讀者。
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
《澳門街說古今》為我們導賞澳門街道史
澳門文史愛好者黃健威所著和陳思國所編的《澳門街說古今》一書,是由澳門文化公所和三思文商傳訊有限公司在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出版。這本書是作者在《澳門》雜誌的「談街說巷」專欄文章輯錄而成,每篇文章都以一條澳門街道為主題,介紹與其相關的史事及人物,從中可了解澳門社區的今昔變遷。最近在澳門文化公所購買了這一本,在廣州從事歷史導賞的朋友葉先生也交託筆者代為購買。
網上搜集參考有關澳門文史愛好者黃健威的資料,認識到原來他是一位澳門歷史研究者、專欄作家。文藝美學博士生,中國古代文學碩士,教育學院(中文專業)學士。現職於澳門理工學院及聖若瑟教區學校。主要研究澳門街道史、澳門建築史,著有《〈西遊記〉研究入門》、《澳門天主教堂》、《澳門歷史隨街問》、《小城小故事》等。同時他對文遺保護有非常經驗豐富,有多年澳門歷史城區導賞經驗,對文化遺產認識極為深厚。可見他這一些個人經歷,非常有助於他研究澳門街道和建築。因為他有多年澳門歷史城區導賞經驗。加上中國古代文學和文藝美學學術理論相結合,把相關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文史作品。
《澳門街說古今》一書吸引筆者原因,首先在於這本書選擇紙張印刷的巧妙。這種紙張有點似讀書時常使用的香港出版《中國歷史》教科書,令翻書時的手感非常舒服。加上《澳門街說古今》一書圖文並茂,不至於只有文字而沒有照片。這些照片有來自澳門檔案館,也有來自澳門著名攝影師李玉田、陳顯耀、古金元、溫嘉瑩、吳宇森、吳海祺、陳偉揚等的攝影作品,讓這本書增添一份可讀性和珍藏性。
其次在於《澳門街說古今》一書對街道題目規劃的講究。觀看《澳門街說古今》一書,如同澳門文史愛好者黃健威一起身處澳門不同街道,向讀者您導賞訴說不同澳門街道的相關史事及人物。以街道為經,相關史事及人物為緯,仔細地認識澳門街當中的澳門歷史。在撰寫研究文章文筆上,需要向澳門文史愛好者黃健威學習。雖然這本《澳門街說古今》一書有這麼多吸引筆者的原因,不過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值得說說。《澳門街說古今》一書基本內容以澳門半島街道為主,離島街道則有些缺乏,其實氹仔和路環也有不少值得研究和導賞的地方。希望其他文史愛好者可以加以補充這個方面。澳門文史愛好者黃健威在自序中自嘲「文抄公」,同時他只願將澳門學術界研究成果推廣出去。其實說法錯漏在所難免,因為每一個街道和建築,甚至每一件歷史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加上有些年代久遠,更加難以完全證實誰對誰錯。這樣就需要讀者時常對歷史是非對錯有一個靈活思考。
網上搜集參考有關澳門文史愛好者黃健威的資料,認識到原來他是一位澳門歷史研究者、專欄作家。文藝美學博士生,中國古代文學碩士,教育學院(中文專業)學士。現職於澳門理工學院及聖若瑟教區學校。主要研究澳門街道史、澳門建築史,著有《〈西遊記〉研究入門》、《澳門天主教堂》、《澳門歷史隨街問》、《小城小故事》等。同時他對文遺保護有非常經驗豐富,有多年澳門歷史城區導賞經驗,對文化遺產認識極為深厚。可見他這一些個人經歷,非常有助於他研究澳門街道和建築。因為他有多年澳門歷史城區導賞經驗。加上中國古代文學和文藝美學學術理論相結合,把相關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文史作品。
《澳門街說古今》一書吸引筆者原因,首先在於這本書選擇紙張印刷的巧妙。這種紙張有點似讀書時常使用的香港出版《中國歷史》教科書,令翻書時的手感非常舒服。加上《澳門街說古今》一書圖文並茂,不至於只有文字而沒有照片。這些照片有來自澳門檔案館,也有來自澳門著名攝影師李玉田、陳顯耀、古金元、溫嘉瑩、吳宇森、吳海祺、陳偉揚等的攝影作品,讓這本書增添一份可讀性和珍藏性。
其次在於《澳門街說古今》一書對街道題目規劃的講究。觀看《澳門街說古今》一書,如同澳門文史愛好者黃健威一起身處澳門不同街道,向讀者您導賞訴說不同澳門街道的相關史事及人物。以街道為經,相關史事及人物為緯,仔細地認識澳門街當中的澳門歷史。在撰寫研究文章文筆上,需要向澳門文史愛好者黃健威學習。雖然這本《澳門街說古今》一書有這麼多吸引筆者的原因,不過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值得說說。《澳門街說古今》一書基本內容以澳門半島街道為主,離島街道則有些缺乏,其實氹仔和路環也有不少值得研究和導賞的地方。希望其他文史愛好者可以加以補充這個方面。澳門文史愛好者黃健威在自序中自嘲「文抄公」,同時他只願將澳門學術界研究成果推廣出去。其實說法錯漏在所難免,因為每一個街道和建築,甚至每一件歷史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加上有些年代久遠,更加難以完全證實誰對誰錯。這樣就需要讀者時常對歷史是非對錯有一個靈活思考。
澳門關閘古與今
澳門關閘的葡萄牙語叫做Portas do Cerco。是其中一個澳門與珠海之間陸路通道出入口,以連接珠海拱北口岸。另外圍繞在此澳門關閘及關閘馬路一帶也被稱為關閘區。靠近珠海拱北口岸的一些街道名稱都是與關閘有關,就是關閘北街、關閘東街、關閘西街,同時亦有「拱北街道關閘社區」行政區域的劃分。(1)
一 澳門關閘建築沿革
明萬曆二年(一五七四年)明朝朝廷在蓮花莖設立關閘,使「民人不得擅出,夷人不得擅入」。(2)是由廣東省香山縣所建造,是一座中式閘門城樓,樓高三層,門楣刻有「關閘門」的字樣,同時派官兵駐守,定時向邊民開放。關閘到了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重修,增建官廳和設關閘汛。(3)
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澳葡當局將馬路修至古關閘一帶,就是成爲了今天的關閘馬路;清同治九年(一八七零年)又動工修建新關閘,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十月三十一日,關閘拱門落成。此舉帶有紀念亞馬留總督的含義。古關閘則於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拆除。新關閘為凱旋門狀的拱門,上面分別刻有幾個與新關閘有關事件的發生年份和葡國詩人賈梅士的詩句。(4)
澳葡政府在一九九三年決定恢復對從中國內地出入境的民眾實施邊檢措施,遂建成出入境驗證大樓。驗證大樓設東西兩翼,東翼為入境大廳,西翼為離境大廳。另設中央大樓,並有一條直通拱門的觀光走廊。一九九四年一月十二日,出入境驗證大樓啟用一年後進行剪彩儀式,由澳督韋奇立主持。(5)鑒於舊有的出入境驗證大樓不敷應用,澳門政府於二零零一年向珠海市租借關閘以北「三不管地帶」地段,興建新的關閘邊檢大樓(葡萄牙語:Posto Fronteiriço das Portas do Cerco)。(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建設發展辦公室)二零零四年一月十五日,驗證大樓重建成新的關閘邊檢大樓,由澳門特首何厚鏵主持剪彩儀式。(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頒佈的二零一五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當中,明確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地段劃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澳門水陸界線明確: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地段劃入特區. (7)
在二零一八年五月四日,編號 「MM0十六-關閘拱門 」被澳門特别行政區崔世安政府評定為不動産名錄之一。(8)
二 澳門關閘歷次封關
(一)明萬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年)的封關
明萬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年)十二月,荷蘭人的到來打擊了從果阿經麻六甲、澳門再至日本的貿易,但受影響的主要是馬六甲至澳門這段航程航程。為了保護葡人在中國的貿易不受荷蘭人的侵擾,葡印總督開始派遣海軍軍艦在海上護航。當年有四艘 軍艦首次進入澳門,明朝官員要對這批軍艦進行丈量,並徵收噸稅。葡艦司令海軍準將瓦斯孔塞羅斯(Dora Diogo de Vasconcelos de Menezes)表示反對,認為這些船隻為皇家兵船不應繳稅,並聲稱如果要強制收稅,他將以武力相抗。明朝官員即命封關絕市,斷絕對澳門葡人的供應,使澳門葡人無法生存。澳門葡人苦苦哀求瓦斯孔塞羅斯讓步,但海軍准將始終不予應肯。於是澳門葡人聚議於議事會,使計將准將擒拿,而且逼其就範。最後議事會答應明朝官員的條件,答應為這批軍艦代交四千八百七十兩銀子的船稅。從此葡萄牙兵船到澳門來均須繳稅,其後並列入《海道禁約》之中。(9)
(二) 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的封關
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五月十三日,由廣東按察司副使吳南岱指揮的一支艦隊出現在澳門近海,並率其隨從衛隊從媽閣碼頭登陸,橫穿澳門城直至關閘,而沒有向任何人講明此行的原因。澳門葡人已聽到傳聞,他們將會被清朝政府強迫離開 澳門。但大多數澳門葡人都認為,他們是葡萄牙人,遷海令不會適用於他們。據望加錫葡商維艾拉•菲格雷多的記載,按察使副使橫穿澳門城,就是希望澳門葡人給予他奉送一筆厚禮,而澳門葡人卻未予理睬,致使按察使副使下令關閉關閘,氣憤離澳。(10)
(三)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的封關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二月十五日,香山知縣姚啟聖到澳門宣佈澳門葡人內遷的聖旨,並敦促 澳門執行北京下達的旨令。但姚啟聖仍向澳門葡人建議如果澳門交納二十五萬兩白銀,他將設法重開通商。在這以前的幾天裡,有十二艘清軍水師船 只開到灣仔和氹仔沿岸,以包圍澳門,禁止船隻出海捕魚和運木柴,同時 還關閉了關閘,而早在二十天前已禁止運進大米。二月十八日,饑餓中的澳門葡人為了不成為餓殍,不得不答應姚啟聖的條件,支付廣東方面廿五萬兩白銀以換取開海貿易。本日,關閘重新開放, 直至三月十四日,關閘每五日開放一次,讓葡人購買食品。由於福建方面 出現的問題,清廷再次強調禁海,關閘門再一次關閉。(11)
(四) 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年)的封關
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年)十二月,尚之信以籌措對付已進入福建沿海的鄭經部隊作戰經費為借 口,再次向澳門索要四點七萬兩銀子,澳葡政府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而表 示了拒絕。尚之信為了逼迫澳門交出銀子,並派水陸軍隊將澳門包同,關閉關閘十五天,有人餓死路途,華人停市,致使葡人生活困頓。(12)
(五) 一九四五年的封關
日軍投降時,澳葡將關閘界線推出十丈,在閘口外設崗亭把守。到十一月初,中山民眾提出收回澳門。中山縣駐軍一五九師師長劉紹武命令團長陳慶斌,並指揮師屬炮兵一連,開赴翠微、前山一帶,負責對澳門執行封鎖。不過出發前,劉氏對陳慶斌做出秘密指示,開赴前山的主要目的在於協助中山縣保安警。澳門當局急電香港,請來兩艘英國兵艦停泊海面,以防意外。 澳門居民十分不安,有些就遷回中山縣居住。(13) 十一月廿六日,封鎖事件進一步惡化,在關閘邊境有澳門印度籍員警勒 索小販,事件驚動附近國軍,國軍士兵上前排解,澳警以為受到干涉乃向 國軍開槍射擊。當時正值封鎖敏感時機,澳門社會聞之騷動。(14)
(六) 一九五二年的封關
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葡軍邊防士兵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因路障之爭在關閘附近再次發生邊界對抗。交火後,一名莫桑比克土著士兵喪生,一名葡軍官和多名非洲士兵受傷。七月二十六日,由於邊界衝突持續,澳門政府實施宵禁並關閉關閘大門。但因十分依賴中國大陸的食物進口,導致有關價格飛漲。兩天後關閘大門重開,但汽車來往很少。七月二十九、三十日,休戰約三天後,衝突再起。八月二十三日,澳門政府與中國方面簽署協議,結束多次邊界衝突。協議是由澳門商會正、副會長何賢和馬萬祺作中介人,何賢與澳門政府經濟局長羅保一起前往中國,參加最後一次(第十七次)談判。(15)
三 澳門關閘與歷史人物
(一) 林則徐與關閘
清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九月三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兩廣總督鄧廷楨陪同下,率領官兵二百余人訪問澳門。他們從前山出發,進入古關閘(現在關閘馬路的中段),穿過蓮花莖,直接抵蓮峰古廟。澳門民政長官率領一百名士兵、四名軍官在關閘恭迎欽差大臣到來。 林则在蓮峰古廟召見澳門葡萄牙官員,勒令私藏鴉片者一律在限期內上繳,否則予以嚴懲。隨後在澳門半島不合社區巡視之後,就按原先來時路線返回前山。(16)
(二) 亞馬喇與關閘
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八月二十五日,亞馬喇總督在關閘附近遭到沈志亮等七名中國居民襲擊身亡。八月二十五日,葡人攻佔北山嶺(Passaleão)。攻佔北山嶺的突出人物是一個土生葡人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澳葡當局在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八月二十五日修建關閘馬路,其葡文名稱以亞馬喇總督命名。(17)
(三) 濠江客與關閘
澳門作家濠江客曾經在一九九二年四月至五月間,在其《澳門日報》圖說澳門專欄當中,大量撰寫許多有關澳門關閘史地文章。(18) (澳門報章新聞剪報索引)
注釋:
(1) 2017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拱北街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7.
(2) 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
(3)MM016-關閘拱門 - 被評定的不動產(建築文物). 澳門文化遺產網
(4)MM016-關閘拱門 - 被評定的不動產(建築文物). 澳門文化遺產網
(5)《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189頁
(6)《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313頁
(7)新華網. 2015年12月16日 [2015年12月20日]
(8)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31/2018號行政法規 被評定的不動產及其緩衝區的名錄和圖示
(9)普塔克:《明代澳門與東南亞的貿易》,載《澳門史新編》第2冊,第381頁;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48頁;龍思泰:《早期澳門史》,第108頁。
(10)John E.Wills, Embassies and Illusions: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p.87.
(1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56頁;John E.Wills,Embassies and Illusions: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1666—1687,p.96
(12)John E.Wills,Embassies and Illusions: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pp.127—140;Manuel Teixeira,Macaue a Sua Diocese,Vol.3,pp.496— 497.
(13)鄧開頌、吳志良、陸曉敏主編:《粵澳關係史》,第498頁。
(14) 1945年12月28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公函,澳門問題,第211頁,轉引自陳錫豪:《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第88頁。
(15) 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
(16)鄧開頌:《澳門歷史一八四零-一九四九》 第22~23頁 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
(17) 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 澳門記憶1849年大事記
(18)澳門報章新聞剪報索引
圖片說明:
拍攝自陳芳故居展覽廳的澳門中式城門古關閘,維基共享資源
是由葡萄牙人建造的古舊關閘拱門,維基共享資源
現今的關閘拱門(前)及關閘邊檢大樓(後),維基共享資源
拍攝自陳芳故居展覽廳的澳門中式城門古關閘,維基共享資源 |
明萬曆二年(一五七四年)明朝朝廷在蓮花莖設立關閘,使「民人不得擅出,夷人不得擅入」。(2)是由廣東省香山縣所建造,是一座中式閘門城樓,樓高三層,門楣刻有「關閘門」的字樣,同時派官兵駐守,定時向邊民開放。關閘到了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重修,增建官廳和設關閘汛。(3)
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澳葡當局將馬路修至古關閘一帶,就是成爲了今天的關閘馬路;清同治九年(一八七零年)又動工修建新關閘,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十月三十一日,關閘拱門落成。此舉帶有紀念亞馬留總督的含義。古關閘則於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拆除。新關閘為凱旋門狀的拱門,上面分別刻有幾個與新關閘有關事件的發生年份和葡國詩人賈梅士的詩句。(4)
澳葡政府在一九九三年決定恢復對從中國內地出入境的民眾實施邊檢措施,遂建成出入境驗證大樓。驗證大樓設東西兩翼,東翼為入境大廳,西翼為離境大廳。另設中央大樓,並有一條直通拱門的觀光走廊。一九九四年一月十二日,出入境驗證大樓啟用一年後進行剪彩儀式,由澳督韋奇立主持。(5)鑒於舊有的出入境驗證大樓不敷應用,澳門政府於二零零一年向珠海市租借關閘以北「三不管地帶」地段,興建新的關閘邊檢大樓(葡萄牙語:Posto Fronteiriço das Portas do Cerco)。(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建設發展辦公室)二零零四年一月十五日,驗證大樓重建成新的關閘邊檢大樓,由澳門特首何厚鏵主持剪彩儀式。(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頒佈的二零一五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當中,明確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地段劃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澳門水陸界線明確: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地段劃入特區. (7)
在二零一八年五月四日,編號 「MM0十六-關閘拱門 」被澳門特别行政區崔世安政府評定為不動産名錄之一。(8)
二 澳門關閘歷次封關
是由葡萄牙人建造的古舊關閘拱門,維基共享資源 |
(一)明萬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年)的封關
明萬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年)十二月,荷蘭人的到來打擊了從果阿經麻六甲、澳門再至日本的貿易,但受影響的主要是馬六甲至澳門這段航程航程。為了保護葡人在中國的貿易不受荷蘭人的侵擾,葡印總督開始派遣海軍軍艦在海上護航。當年有四艘 軍艦首次進入澳門,明朝官員要對這批軍艦進行丈量,並徵收噸稅。葡艦司令海軍準將瓦斯孔塞羅斯(Dora Diogo de Vasconcelos de Menezes)表示反對,認為這些船隻為皇家兵船不應繳稅,並聲稱如果要強制收稅,他將以武力相抗。明朝官員即命封關絕市,斷絕對澳門葡人的供應,使澳門葡人無法生存。澳門葡人苦苦哀求瓦斯孔塞羅斯讓步,但海軍准將始終不予應肯。於是澳門葡人聚議於議事會,使計將准將擒拿,而且逼其就範。最後議事會答應明朝官員的條件,答應為這批軍艦代交四千八百七十兩銀子的船稅。從此葡萄牙兵船到澳門來均須繳稅,其後並列入《海道禁約》之中。(9)
(二) 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的封關
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五月十三日,由廣東按察司副使吳南岱指揮的一支艦隊出現在澳門近海,並率其隨從衛隊從媽閣碼頭登陸,橫穿澳門城直至關閘,而沒有向任何人講明此行的原因。澳門葡人已聽到傳聞,他們將會被清朝政府強迫離開 澳門。但大多數澳門葡人都認為,他們是葡萄牙人,遷海令不會適用於他們。據望加錫葡商維艾拉•菲格雷多的記載,按察使副使橫穿澳門城,就是希望澳門葡人給予他奉送一筆厚禮,而澳門葡人卻未予理睬,致使按察使副使下令關閉關閘,氣憤離澳。(10)
(三)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的封關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二月十五日,香山知縣姚啟聖到澳門宣佈澳門葡人內遷的聖旨,並敦促 澳門執行北京下達的旨令。但姚啟聖仍向澳門葡人建議如果澳門交納二十五萬兩白銀,他將設法重開通商。在這以前的幾天裡,有十二艘清軍水師船 只開到灣仔和氹仔沿岸,以包圍澳門,禁止船隻出海捕魚和運木柴,同時 還關閉了關閘,而早在二十天前已禁止運進大米。二月十八日,饑餓中的澳門葡人為了不成為餓殍,不得不答應姚啟聖的條件,支付廣東方面廿五萬兩白銀以換取開海貿易。本日,關閘重新開放, 直至三月十四日,關閘每五日開放一次,讓葡人購買食品。由於福建方面 出現的問題,清廷再次強調禁海,關閘門再一次關閉。(11)
(四) 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年)的封關
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年)十二月,尚之信以籌措對付已進入福建沿海的鄭經部隊作戰經費為借 口,再次向澳門索要四點七萬兩銀子,澳葡政府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而表 示了拒絕。尚之信為了逼迫澳門交出銀子,並派水陸軍隊將澳門包同,關閉關閘十五天,有人餓死路途,華人停市,致使葡人生活困頓。(12)
(五) 一九四五年的封關
日軍投降時,澳葡將關閘界線推出十丈,在閘口外設崗亭把守。到十一月初,中山民眾提出收回澳門。中山縣駐軍一五九師師長劉紹武命令團長陳慶斌,並指揮師屬炮兵一連,開赴翠微、前山一帶,負責對澳門執行封鎖。不過出發前,劉氏對陳慶斌做出秘密指示,開赴前山的主要目的在於協助中山縣保安警。澳門當局急電香港,請來兩艘英國兵艦停泊海面,以防意外。 澳門居民十分不安,有些就遷回中山縣居住。(13) 十一月廿六日,封鎖事件進一步惡化,在關閘邊境有澳門印度籍員警勒 索小販,事件驚動附近國軍,國軍士兵上前排解,澳警以為受到干涉乃向 國軍開槍射擊。當時正值封鎖敏感時機,澳門社會聞之騷動。(14)
現今的關閘拱門(前)及關閘邊檢大樓(後),維基共享資源 |
(六) 一九五二年的封關
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葡軍邊防士兵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因路障之爭在關閘附近再次發生邊界對抗。交火後,一名莫桑比克土著士兵喪生,一名葡軍官和多名非洲士兵受傷。七月二十六日,由於邊界衝突持續,澳門政府實施宵禁並關閉關閘大門。但因十分依賴中國大陸的食物進口,導致有關價格飛漲。兩天後關閘大門重開,但汽車來往很少。七月二十九、三十日,休戰約三天後,衝突再起。八月二十三日,澳門政府與中國方面簽署協議,結束多次邊界衝突。協議是由澳門商會正、副會長何賢和馬萬祺作中介人,何賢與澳門政府經濟局長羅保一起前往中國,參加最後一次(第十七次)談判。(15)
三 澳門關閘與歷史人物
(一) 林則徐與關閘
清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九月三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兩廣總督鄧廷楨陪同下,率領官兵二百余人訪問澳門。他們從前山出發,進入古關閘(現在關閘馬路的中段),穿過蓮花莖,直接抵蓮峰古廟。澳門民政長官率領一百名士兵、四名軍官在關閘恭迎欽差大臣到來。 林则在蓮峰古廟召見澳門葡萄牙官員,勒令私藏鴉片者一律在限期內上繳,否則予以嚴懲。隨後在澳門半島不合社區巡視之後,就按原先來時路線返回前山。(16)
(二) 亞馬喇與關閘
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八月二十五日,亞馬喇總督在關閘附近遭到沈志亮等七名中國居民襲擊身亡。八月二十五日,葡人攻佔北山嶺(Passaleão)。攻佔北山嶺的突出人物是一個土生葡人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澳葡當局在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八月二十五日修建關閘馬路,其葡文名稱以亞馬喇總督命名。(17)
(三) 濠江客與關閘
澳門作家濠江客曾經在一九九二年四月至五月間,在其《澳門日報》圖說澳門專欄當中,大量撰寫許多有關澳門關閘史地文章。(18) (澳門報章新聞剪報索引)
注釋:
(1) 2017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拱北街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7.
(2) 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
(3)MM016-關閘拱門 - 被評定的不動產(建築文物). 澳門文化遺產網
(4)MM016-關閘拱門 - 被評定的不動產(建築文物). 澳門文化遺產網
(5)《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189頁
(6)《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313頁
(7)新華網. 2015年12月16日 [2015年12月20日]
(8)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31/2018號行政法規 被評定的不動產及其緩衝區的名錄和圖示
(9)普塔克:《明代澳門與東南亞的貿易》,載《澳門史新編》第2冊,第381頁;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48頁;龍思泰:《早期澳門史》,第108頁。
(10)John E.Wills, Embassies and Illusions: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p.87.
(1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56頁;John E.Wills,Embassies and Illusions: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1666—1687,p.96
(12)John E.Wills,Embassies and Illusions: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pp.127—140;Manuel Teixeira,Macaue a Sua Diocese,Vol.3,pp.496— 497.
(13)鄧開頌、吳志良、陸曉敏主編:《粵澳關係史》,第498頁。
(14) 1945年12月28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公函,澳門問題,第211頁,轉引自陳錫豪:《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第88頁。
(15) 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
(16)鄧開頌:《澳門歷史一八四零-一九四九》 第22~23頁 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
(17) 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 澳門記憶1849年大事記
(18)澳門報章新聞剪報索引
圖片說明:
拍攝自陳芳故居展覽廳的澳門中式城門古關閘,維基共享資源
是由葡萄牙人建造的古舊關閘拱門,維基共享資源
現今的關閘拱門(前)及關閘邊檢大樓(後),維基共享資源
2020年5月10日星期日
對澳門書店的不同印象
原刊澳門脈搏週報 2020.5.8 2020.5.10增補
喜歡看書的人,也喜歡到書店走走看看,筆者也不例外。筆者對澳門書店的不同印象,想在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下。
位於福榮里9號的文化公所,集出版、書店、文化空間。好多澳門本地出版書籍,都有在此出售或展示。筆者曾經在此為個人講座做主講,接受香港的電視台訪問。曾經參與在此舉行由吳志雄博士主講的黃霑講座。這裡還曾經舉辦過許多不同座談會和展覽,深受澳門本地人和遊客歡迎。參考文化公所官方消息,為響應政府「齊消費,促經濟」號召,文化公所即日起至7月31日推出購書優惠。凡購買文化公所出版或策劃的出版物享半價優惠,其他圖書亦可以原價七折購買,鼓勵居民齊閱讀,豐富餘暇生活。
文采書店位於賣草地街,是筆者移居澳門後,接觸的第一間澳門書店。雖然這間書店要上樓梯,書店空間也不大,但書種非常之多。特别書種以社會人文為主,其次也有些文創精品發售。這間書店在廿一世紀之初沒有太多澳門本地書籍售賣,不過近年來該書店加上一個大書櫃,專門放置售賣澳門本地出版書籍。文采書店經常播放雲妮•侯斯頓的歌曲,令讀者可在優美音樂環境中選書和讀書。
宏達圖書中心原本有一間水坑尾總店之外,另外還有黑沙環馬路、白馬行、氹仔三間分店。宏達圖書中心三間分店之中,只有未去過黑沙環馬路的分店。白馬行簡體書分店的結束是有點可惜, 因為曾經去那裡買便宜人文資料,特别記得店員還主動幫筆者訂購書籍。氹仔分店的結束都是有點可惜,因為在離島難以再找到交通方便且完善的書店。宏達圖書中心售賣書種非常廣泛,其次也有些影碟、文創精品、文具、教科書售賣。 宏達圖書中心水坑尾總店經常播放謝安琪主唱的《祝英台》、鄭秀文主唱《如果我們不再見》、張國榮主唱的《路過蜻蜓》等歌曲純音樂,令讀者可在優美音樂環境中選書和讀書。
現在位於白馬行的歌謡,前身就是星光書店。星光書店也曾經在新馬路營業。現在星光書店兩個門市點就在歌謡的後面,即位於大炮台斜巷,在理工學院也設有較大的分店門市。現在還售賣各種類書籍,同時也售賣教科書、郵票等。筆者有時都會到位於大炮台斜巷的星光書店選購郵票。
澳門文化廣場的中文繁簡體類書籍都好多,同時也售賣教科書、郵票等。澳大也有其分店,不過人氣沒有在塔石附近的總店那麽多。筆者曾經在澳門文化廣場排隊買郵票,也曾經參加由澳門思滙網絡在澳門文化廣場主辦的論政新秀培訓課程,在這裡也有許多回憶。 喜聞澳門文化廣場装修中,期待更美新姿呈現給讀者。
邊度有書和邊度有音樂,雖然從噴水池搬遷至連勝街之後,人流沒有以前那麼多,但不再上下樓梯那麽麻煩,就可以方便去到那裡。這間書店所舉辦活動非常前衛,2011年曾舉辦有關艾未未的電影活動,2017年曾舉辦《一二三事件 細說六零年代的反殖鬥爭》新書發佈會,當時筆者都有參加。邊度有書同時還曾經為讀者訂閱提及有關澳門人文社會研究的雜誌。
井井三一繪本書屋以出售繪本為主,對象以兒童為主。雖然對象以兒童為主,但是在去年都有舉辦Memory Macau 故城回憶作者勞加裕與陳澤成主講的《澳門總督官邸》新書發佈會等活動是非常精彩,當時筆者都有參加。
位於草堆街的全記雜架攤、位於沙梨頭的舊書百貨,是值得一去的舊書店。大家記得香港無線電視臺《千奇百趣省港澳》死亡雜架攤嗎?筆者就在搬遷之前的全記雜架攤所拍攝。沙梨頭舊書百貨雖然大店舖搬遷到細小店舖,沒有以前這麼大,但是還有許多書選擇。可惜的是天鴿、山竹兩場大風災,浸毁這兩間不少珍貴書籍。幸運的是書店還健在,筆者現在不定期都會去尋寶。
至於去過但沒有太大印象的書店,就在此不多評論。不過至於已結業的書店,其中有悦書房、商務印書館澳門分店。感覺是非常可惜,悦書房可以買到周圍難以找到的尼采哲學書籍。商務印書館店員非常友善服務。為何這些書店會結業?這可能是澳門風氣問題,也可能是書店選址不太合適。
圖片說明:
所有照片都是由筆者建燁所拍攝,分別是搬遷前的沙梨頭舊書百貨、搬遷前的白馬行星光書店、已結業的水坑尾商務印書館澳門分店、已結業的悦書房、已結業的宏達白馬行簡體書分店
2020年5月8日星期五
要慎重開發澳門生態旅遊資源
最近熱門話題,除了澳門來來超市在消費劵推出後加價爭議之外,就是澳門路環市郊生態保育問題。澳門本地市民旅遊路環市郊次數的增多,首先這是由於武漢肺炎疫情陰霾下,珠海和澳門的口岸都各自收緊出入境政策。澳門市民沒有辦法出關消遣,平時沒有太多人去的澳門路環多個生態地點,近來就變成一個澳門本地市民經常過去網上打卡的旅遊熱點。
澳門本地市民旅遊路環市郊次數的增多,其次原因在於澳門許多KOL(關鍵意見領袖)對九澳山高塔,作誇張形式宣傳。首先就是藍臣媒體在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五日和十七日開帖,形容「澳門隱世打卡點你知幾多個?呢個絕對係其中一個!留言話你知係邊!」「澳門隱世景點!叫咩名? 係邊樹? 讚此貼文後留言『where』 話你知!」接著Fatty Ho使用FB贊助宣傳九澳高塔,微辣雞Wing等人也拍片宣傳九澳高塔。
筆者在FB搜尋發現許多網民不顧危險到九澳高塔打卡的帖文。澳門電台在二零二零年五月一日消息,市政署指出九澳高塔位處地方偏僻,設施也非常破舊,若發生意外的話拯救上有困難,所以呼籲市民切勿前往攀爬。治安警則在同日表示,已應市政署的要求封鎖相關範圍。不過筆者仍然在FB搜尋發現一些網民不顧危險到九澳高塔打卡的帖文。
非常樂見澳門社會各界熱衷親近大自然,不過特別注意的是,同時希望KOL應該多些向大眾宣傳引導,如何做個有責任的行山客。首先要思考如何避免行山地點「超負荷」而造成行山地點生態破壞?其次如何在行山過程中不破壞行山地點一草一木,不亂丟垃圾?其三不同山客在行山過程中如何互相幫助?如何讓更好的生態環境留給我們下一代?
其實九澳山高塔有什麼歷史典故?《澳門日報》在二零二零年五月三日,就這個問題刊登名為《九澳高塔原爲防山火》的新聞稿,就為大家非常仔細地解答。指出「資料記載,路環曾建有兩座高塔(「瞭望塔」),九澳山上現存是其中一座。另一座設於路環,早年因修建媽祖像而拆除。九澳高塔約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是方便人員偵察山火。重點是附近的堡壘至今有逾百年歷史,具觀察和記錄出入澳門船隻等功能,惟棄用多年。路環黑沙村民互助會前會長吳觀祥稱,記載九澳瞭望塔的歷史文獻較少,現在所得的資料只可從村民或相關人員口述收集。濠江小城還存在很多具故事的老舊建築,隨着荒廢或拆卸而遭人遺忘。這部分城市記憶,有必要通過口述歷史訪談等方式記錄。」
原來九澳山高塔都有一段這樣的歷史,值得通過口述歷史訪談等方式記錄。因為歷史文獻較少,而且完全了解的人也不多。同時行山客行山都應該認識下自己所行的山有什麼歷史發生過,而不至於白走一趟。
不過《澳門日報》在二零二零年五月三日,就這個問題刊登名為《九澳高塔原爲防山火》的新聞稿最後說「口述歷史協會阮世豪認為,高塔因網紅疫情下遊塔被關注,可見居民其實對自身居住環境存在興趣。路環現存大量歷史、文化及自然資源,倘高塔及周邊環境適當優化,串連更多景點,料可產生更大影響力,具條件打造融合本土歷史、漁民生活、環保生態等主題的深度文化之旅。」感覺出發點是好,不過要慎重開發澳門生態旅遊資源。因為生態和社會歷史文化資源屬不可再生資源,同時性質也不只有旅遊規劃。應該在如何更好生態保育前提下,做好深度文化之旅有關規劃。
澳門本地市民旅遊路環市郊次數的增多,其次原因在於澳門許多KOL(關鍵意見領袖)對九澳山高塔,作誇張形式宣傳。首先就是藍臣媒體在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五日和十七日開帖,形容「澳門隱世打卡點你知幾多個?呢個絕對係其中一個!留言話你知係邊!」「澳門隱世景點!叫咩名? 係邊樹? 讚此貼文後留言『where』 話你知!」接著Fatty Ho使用FB贊助宣傳九澳高塔,微辣雞Wing等人也拍片宣傳九澳高塔。
筆者在FB搜尋發現許多網民不顧危險到九澳高塔打卡的帖文。澳門電台在二零二零年五月一日消息,市政署指出九澳高塔位處地方偏僻,設施也非常破舊,若發生意外的話拯救上有困難,所以呼籲市民切勿前往攀爬。治安警則在同日表示,已應市政署的要求封鎖相關範圍。不過筆者仍然在FB搜尋發現一些網民不顧危險到九澳高塔打卡的帖文。
非常樂見澳門社會各界熱衷親近大自然,不過特別注意的是,同時希望KOL應該多些向大眾宣傳引導,如何做個有責任的行山客。首先要思考如何避免行山地點「超負荷」而造成行山地點生態破壞?其次如何在行山過程中不破壞行山地點一草一木,不亂丟垃圾?其三不同山客在行山過程中如何互相幫助?如何讓更好的生態環境留給我們下一代?
其實九澳山高塔有什麼歷史典故?《澳門日報》在二零二零年五月三日,就這個問題刊登名為《九澳高塔原爲防山火》的新聞稿,就為大家非常仔細地解答。指出「資料記載,路環曾建有兩座高塔(「瞭望塔」),九澳山上現存是其中一座。另一座設於路環,早年因修建媽祖像而拆除。九澳高塔約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是方便人員偵察山火。重點是附近的堡壘至今有逾百年歷史,具觀察和記錄出入澳門船隻等功能,惟棄用多年。路環黑沙村民互助會前會長吳觀祥稱,記載九澳瞭望塔的歷史文獻較少,現在所得的資料只可從村民或相關人員口述收集。濠江小城還存在很多具故事的老舊建築,隨着荒廢或拆卸而遭人遺忘。這部分城市記憶,有必要通過口述歷史訪談等方式記錄。」
原來九澳山高塔都有一段這樣的歷史,值得通過口述歷史訪談等方式記錄。因為歷史文獻較少,而且完全了解的人也不多。同時行山客行山都應該認識下自己所行的山有什麼歷史發生過,而不至於白走一趟。
不過《澳門日報》在二零二零年五月三日,就這個問題刊登名為《九澳高塔原爲防山火》的新聞稿最後說「口述歷史協會阮世豪認為,高塔因網紅疫情下遊塔被關注,可見居民其實對自身居住環境存在興趣。路環現存大量歷史、文化及自然資源,倘高塔及周邊環境適當優化,串連更多景點,料可產生更大影響力,具條件打造融合本土歷史、漁民生活、環保生態等主題的深度文化之旅。」感覺出發點是好,不過要慎重開發澳門生態旅遊資源。因為生態和社會歷史文化資源屬不可再生資源,同時性質也不只有旅遊規劃。應該在如何更好生態保育前提下,做好深度文化之旅有關規劃。
2020年5月2日星期六
澳門與橫琴關係史
隨著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在二零一九年二月十八日印發《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加上由於地理位置關係,澳門與橫琴關係越來越緊密。有密切需要進一步了解澳門與橫琴之間關係的歷史發展過程。
(一) 葡人佔據澳門前的澳門與橫琴
廣東在南宋紹興二十二年(一一五二年)劃出南海、番禺、新會、東莞四縣的沿海地區,建立香山縣。現今澳門和橫琴之區域在當時同屬香山縣範圍。澳門舊稱香山澳、濠鏡澳,葡萄牙語:Macau;英語:Macao。橫琴島原本分為大橫琴島和小橫琴島,因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填海造地而填成一島。在宋朝期間分別稱為井澳及謝女峽,葡萄牙語分別稱為Montanha(山島)和Dom João(若望主教島),中間位置為十字門。
宋景炎元年(一二七六)十一月,宋端宗在左丞相陳宜中、樞密副使張世傑護衛下,率領四十八萬大軍離開福州,從水路南撤廣東尋求出路,於宋景炎二年(一二七七)十月移駐香山縣南十字門。香山人擁宋抗元,富豪馬南寶、高添、趙若舉等人到井澳(大橫琴島)謁見端宗,帶頭獻糧饗軍,並募集民軍勤王。元軍不久就探知到宋軍下落,立即發動十字門海戰(井澳大海戰),是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海戰。
在十一月中,元水師突襲井澳,進行試探性進攻,獲勝之後就撤出。在十一月下旬,元將哈喇歹、宣撫使梁雄飛、招討使王天祿合兵圍攻香山島南端的濠鏡澳(今澳門)。宋軍大敗,被奪去大批戰船和軍資器械。陳宜中、張世傑帶領數千官兵和八百艘戰船突圍而出,急護端宗北逃秀山(今虎門),在中流遇大風覆舟,大部分軍士溺死江中。
十二月丙子日,颶風吹襲十字門,無數船隻翻沉,半數宋軍被滔天巨浪卷走,葬身魚腹。南宋軍民上岸棲居,在澳門媽閣山和路氹商地紮寨。澳門就是這時起逐漸有人定居。十二月下旬,劉深重整隊伍攻謝女峽,宋軍潰敗向大洋逃跑。元軍追至七洲洋(今澳門東北部九洲洋),再奪取宋船二百艘,但誤把俘獲的帝舅俞如王圭當作端宗,立即停止追擊,端宗從而僥倖脫險。現時橫琴島設有「十字門古戰場」紀念碑。(1)
(二)葡人佔據澳門後的澳門與橫琴
索薩在明嘉靖三十二年 (一五五三年)假冒其他國家的名字請求通商,又請借地晾晒,廣東海道副使汪柏受賄,默許葡人在澳門搭棚暫住。索薩在明嘉靖三十三年 (一五五四年)就終於得到廣州官員的信任。根據口頭協議和繳納合法貿易的稅款(抽盤),葡萄牙人被准許在澳門自由貿易。(2)
成圖於明萬曆四年(一五七六年)的《粵大記》《廣東沿海圖》上澳門半島中部標示有「蠔鏡澳」,並在其旁繪有六座房屋,標為「番人房屋」。半島南部標有「亞馬港」,其旁也繪有外國船二艘正進入澳門內港,其南標有「十字門」, 在澳門半島與亞婆尾(大橫琴島東部與路環相對處)、深井(大橫琴島北部地名)之間繪有「西草澳(灣)」。(3)
在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三至四月,清政府為了阻止沿海居民接濟佔據臺灣的明鄭政權,就命內大人科爾昆、介山巡視海灣,並頒佈「遷海令」,「居民令徙內地五十裡」,大規模地將沿海居民遷入內地。黃粱都、沙尾村、北山嶺、旗纛澳、橫琴山諸島均屬遷界之地。澳門之望廈、龍田、龍環諸村及青洲、路環、氹仔諸島亦屬遷界之地。(4)
澳門同知印光任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在澳門完成《濠鏡十景》詩篇,其中《横琴秋霁》提及横琴美景。(5)分巡廣韶連道薛馧在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三月十六日巡視澳門,著有《澳門記》都有提及澳門和橫琴。(6)
(三) 葡萄牙殖民擴張下的澳門與橫琴
澳門華山事務檢察官在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九月廿六日,致函香山縣令,稱澳門政府擬派兵船和士兵攻打大橫琴Montanha島,以消滅盤距在那裡時常侵擾過往船隻的海盜。鑒於島嶼很大,需要很多兵力來完成包圍,所以澳門方面請求香山縣令派出中國兵丁增援。(7)
早已有三百年歷史的遠東第一所治療痲瘋病的機構聖拉費爾(白馬行)醫院,在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將接收的痲瘋病人轉移到葡萄牙行政管理下的小橫琴島。(8)海島行政長官J.C.萊莫斯中尉在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二月十二日,於小橫琴島為華人兒童建一所官立小學,學校有十八名註冊兒童。(9)
清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 十二月一日,前澳門總督兼葡萄牙全權公使羅沙與清朝大臣多羅慶親王共同簽署包含有五十四項條款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其中在第二條中國承認葡萄牙對澳門的佔領和管理而葡萄牙承諾未經中國同意不得轉讓澳門。根據條約,葡萄牙駐軍小分隊在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四月一日從小橫琴島撤出,中國據點亦同時從該島撤出。(10)
澳門政府總政務司M.P.卡斯特羅在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六月十七日建議氹仔和路環軍事長官在涉及小橫琴鳥主權問題時要十分小心,「因爲尚末就我方擁有上述島嶼一事達成協議,故仍處於種特殊情况之中」。(10)
清宣統元年(一九零九年)二月,中、葡雙方決定查勘澳門界址。同年三月八日,香山縣成立「勘界維持會」,廣州隨即成立「廣東勘界維持總會」。七月十五日,中、葡雙方代表在香港舉行劃界談判。十一月十三日,談判失敗。澳門勘界會議在十二月於京重開,因葡萄牙發生革命而百廢待舉,因無暇顧及而再次終止澳門勘界談判。當時澳葡政府在談判桌上提出界址其中包括大小橫琴島。(11)
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一年間澳門總督柯維納,在中國內戰期間與國民黨當局簽訂兩個雙邊協議,企圖以此換取和解;徹底放棄葡萄牙對內港領水、 局外地及有爭議的島嶼(對面山、馬騮洲、小橫琴及大橫 琴)的主權要求與管轄並企圖在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大陸奪取政權後與其簽訂「臨時協議」。(12)
一九六五年六月廿四日 十三名住在澳門路環島的華人乘舢舨在路氹搜索遭溺之男子,而進入中國大陸海域時而被中共砲艇截獲。在六月廿六日,於中國大陸橫琴岸經五十小時拘留後被釋放回澳門。(13)
(四) 葡萄牙康乃馨革命後的澳門與橫琴
葡萄牙里斯本在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發生「康乃馨革命」之後,葡萄牙里斯本的軍事政變導致葡海外帝國的非殖民化,但澳門暫時保持現狀。對澳門則實施權力下放的政策,開始有秩序地把原來集中在葡萄牙中央政府的各項權力向澳門下放。在憲制上制定《澳門組織章程》,體現權力下放的原則。一九七九年二月八日,葡萄牙與中國大陸建交。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為粵澳官方和民間深入交流、合作提供契機。(14)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蓮花大橋落成啟用成為澳門來往橫琴一個快捷的陸路通道。(15)在蓮花大橋落成啟用之前,珠澳兩地七十五名中學生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五日於橫琴口岸共同繪製一幅一百四十七米長畫慶澳門回歸。(16)
(五)二十一世紀的澳門與橫琴
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主權移交回歸中國之後,澳門與橫琴關係更為密切。澳門早在一九九零年(17)和二零零五年(18)有輿論憧憬澳門政府向中央人民政府申請橫琴列入澳門管治範圍。
不過在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召開的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確定,重點加強「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框架下的粵澳合作。(19)也在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六日召開的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確定,以「泛珠合作,粵澳為主力」的方針開發橫琴島。(18)
開發橫琴島的決定,而且受到時任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二零零九年一月十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考察澳門期間宣佈:中央政府已決定同意開發橫琴島,並將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需要。二零一零年三月五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推進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和橫琴島開發,深化粵港澳合作,密切內地與港澳經濟的聯繫。同時二零一零年三月六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確立了合作開發橫琴、產業協同發展等合作重點,提出了共建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等一系列合作舉措。(20)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為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進行揭牌啟用儀式。(21)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大學整體搬遷完成,澳門大學正式遷移至橫琴新校區,這地區所推行的是澳門特區法律。(22)
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約儀式在二零二零年四月九日舉行,珠澳雙方代表以視像方式簽署土地出讓合同,以在橫琴建設集居住、教育、養老、醫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民生社區,為澳門居民提供多一項置業選擇。(23)行政長官賀一誠在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日下午記者會上被問及橫琴會否成為第二個澳門?他認為也希望如此,澳門大學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希望有一日橫琴可以與澳門一樣的制度,即使法律無法引入到橫琴,但希望澳門的制度能夠引入到橫琴,成為可以讓澳門發展地方。(24)
注釋:
(1) 《葡人佔據澳門前的澳門與橫琴》一節參考自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柏楊編《中國歷史年表》、中山文化資訊網:古戰場十字門
(2) 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
(3)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主編《澳門編年史》
(4) 杜臻:《粵閩巡視紀略》卷2,康熙二十三年一月丙申。
(5) 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印光任、張汝霖:《澳門記略》卷上《形勢篇》及卷下《澳蕃篇》
(6) 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印光任、張汝霖:《澳門記略》卷上《形勢篇》,轉自薛馧:《澳門記》,第26—27頁。
(7) 施白蒂主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189頁
(8) 施白蒂主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212頁
(9) 施白蒂主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233頁
(10) 施白蒂主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265頁
(11) 鄧開頌:《澳門歷史(一八四零—一九四九)》87頁
(12) 施白蒂主編《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 一九零零-一九四九》303
(13) 香港《華僑日報》 1965.6.27
(14) 參考自陳震宇著《澳門郵票》
(15) 珠海回應橫琴大橋護欄開裂:主體結構絶對安全《南方日報》2012年10月13日
(16) 《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265頁
(17) 讀者來論: 展望橫琴劃入本澳兩地建橋宜早協商 (梁佐權) 市民日報 1990.02.13讀者來論: 把大橫琴劃歸澳門特區 市民日報 1990.01.20
(18) 2005年12月8日,【華僑報】橫琴劃歸澳門開發管理必須解決幾個問題 2009年9月3日
(19) 《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323頁
(20) 《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336頁
(21) 參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2) 《汪洋為橫琴校區揭牌.》(正報,2013年11月6日)
(23) 《澳大學生教職員告別舊校園》(澳門日報,2014年8月23日)
(24)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用地今簽約出讓 來源:澳門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MUR)發布日期:2020年4月9日 14:57
(25) 澳門力報:新出路、新機遇、新希望 橫琴將成「第二個澳門」? 賀一誠:希望如此21/04/2020
圖片說明:
成圖於一九一二年的澳門和橫琴葡萄牙文地圖,維基共享資料。
現時橫琴島設有「十字門古戰場」紀念碑,由建燁在二零一二年拍攝。
西灣大橋前方就是珠海市橫琴島,由建燁在二零二零年從澳門觀光塔拍攝。
成圖於一九一二年的澳門和橫琴葡萄牙文地圖,維基共享資料。 |
廣東在南宋紹興二十二年(一一五二年)劃出南海、番禺、新會、東莞四縣的沿海地區,建立香山縣。現今澳門和橫琴之區域在當時同屬香山縣範圍。澳門舊稱香山澳、濠鏡澳,葡萄牙語:Macau;英語:Macao。橫琴島原本分為大橫琴島和小橫琴島,因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填海造地而填成一島。在宋朝期間分別稱為井澳及謝女峽,葡萄牙語分別稱為Montanha(山島)和Dom João(若望主教島),中間位置為十字門。
宋景炎元年(一二七六)十一月,宋端宗在左丞相陳宜中、樞密副使張世傑護衛下,率領四十八萬大軍離開福州,從水路南撤廣東尋求出路,於宋景炎二年(一二七七)十月移駐香山縣南十字門。香山人擁宋抗元,富豪馬南寶、高添、趙若舉等人到井澳(大橫琴島)謁見端宗,帶頭獻糧饗軍,並募集民軍勤王。元軍不久就探知到宋軍下落,立即發動十字門海戰(井澳大海戰),是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海戰。
在十一月中,元水師突襲井澳,進行試探性進攻,獲勝之後就撤出。在十一月下旬,元將哈喇歹、宣撫使梁雄飛、招討使王天祿合兵圍攻香山島南端的濠鏡澳(今澳門)。宋軍大敗,被奪去大批戰船和軍資器械。陳宜中、張世傑帶領數千官兵和八百艘戰船突圍而出,急護端宗北逃秀山(今虎門),在中流遇大風覆舟,大部分軍士溺死江中。
現時橫琴島設有「十字門古戰場」紀念碑,由建燁在二零一二年拍攝。 |
(二)葡人佔據澳門後的澳門與橫琴
索薩在明嘉靖三十二年 (一五五三年)假冒其他國家的名字請求通商,又請借地晾晒,廣東海道副使汪柏受賄,默許葡人在澳門搭棚暫住。索薩在明嘉靖三十三年 (一五五四年)就終於得到廣州官員的信任。根據口頭協議和繳納合法貿易的稅款(抽盤),葡萄牙人被准許在澳門自由貿易。(2)
成圖於明萬曆四年(一五七六年)的《粵大記》《廣東沿海圖》上澳門半島中部標示有「蠔鏡澳」,並在其旁繪有六座房屋,標為「番人房屋」。半島南部標有「亞馬港」,其旁也繪有外國船二艘正進入澳門內港,其南標有「十字門」, 在澳門半島與亞婆尾(大橫琴島東部與路環相對處)、深井(大橫琴島北部地名)之間繪有「西草澳(灣)」。(3)
在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三至四月,清政府為了阻止沿海居民接濟佔據臺灣的明鄭政權,就命內大人科爾昆、介山巡視海灣,並頒佈「遷海令」,「居民令徙內地五十裡」,大規模地將沿海居民遷入內地。黃粱都、沙尾村、北山嶺、旗纛澳、橫琴山諸島均屬遷界之地。澳門之望廈、龍田、龍環諸村及青洲、路環、氹仔諸島亦屬遷界之地。(4)
澳門同知印光任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在澳門完成《濠鏡十景》詩篇,其中《横琴秋霁》提及横琴美景。(5)分巡廣韶連道薛馧在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三月十六日巡視澳門,著有《澳門記》都有提及澳門和橫琴。(6)
(三) 葡萄牙殖民擴張下的澳門與橫琴
澳門華山事務檢察官在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九月廿六日,致函香山縣令,稱澳門政府擬派兵船和士兵攻打大橫琴Montanha島,以消滅盤距在那裡時常侵擾過往船隻的海盜。鑒於島嶼很大,需要很多兵力來完成包圍,所以澳門方面請求香山縣令派出中國兵丁增援。(7)
早已有三百年歷史的遠東第一所治療痲瘋病的機構聖拉費爾(白馬行)醫院,在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將接收的痲瘋病人轉移到葡萄牙行政管理下的小橫琴島。(8)海島行政長官J.C.萊莫斯中尉在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二月十二日,於小橫琴島為華人兒童建一所官立小學,學校有十八名註冊兒童。(9)
清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 十二月一日,前澳門總督兼葡萄牙全權公使羅沙與清朝大臣多羅慶親王共同簽署包含有五十四項條款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其中在第二條中國承認葡萄牙對澳門的佔領和管理而葡萄牙承諾未經中國同意不得轉讓澳門。根據條約,葡萄牙駐軍小分隊在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四月一日從小橫琴島撤出,中國據點亦同時從該島撤出。(10)
澳門政府總政務司M.P.卡斯特羅在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六月十七日建議氹仔和路環軍事長官在涉及小橫琴鳥主權問題時要十分小心,「因爲尚末就我方擁有上述島嶼一事達成協議,故仍處於種特殊情况之中」。(10)
清宣統元年(一九零九年)二月,中、葡雙方決定查勘澳門界址。同年三月八日,香山縣成立「勘界維持會」,廣州隨即成立「廣東勘界維持總會」。七月十五日,中、葡雙方代表在香港舉行劃界談判。十一月十三日,談判失敗。澳門勘界會議在十二月於京重開,因葡萄牙發生革命而百廢待舉,因無暇顧及而再次終止澳門勘界談判。當時澳葡政府在談判桌上提出界址其中包括大小橫琴島。(11)
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一年間澳門總督柯維納,在中國內戰期間與國民黨當局簽訂兩個雙邊協議,企圖以此換取和解;徹底放棄葡萄牙對內港領水、 局外地及有爭議的島嶼(對面山、馬騮洲、小橫琴及大橫 琴)的主權要求與管轄並企圖在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大陸奪取政權後與其簽訂「臨時協議」。(12)
一九六五年六月廿四日 十三名住在澳門路環島的華人乘舢舨在路氹搜索遭溺之男子,而進入中國大陸海域時而被中共砲艇截獲。在六月廿六日,於中國大陸橫琴岸經五十小時拘留後被釋放回澳門。(13)
(四) 葡萄牙康乃馨革命後的澳門與橫琴
葡萄牙里斯本在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發生「康乃馨革命」之後,葡萄牙里斯本的軍事政變導致葡海外帝國的非殖民化,但澳門暫時保持現狀。對澳門則實施權力下放的政策,開始有秩序地把原來集中在葡萄牙中央政府的各項權力向澳門下放。在憲制上制定《澳門組織章程》,體現權力下放的原則。一九七九年二月八日,葡萄牙與中國大陸建交。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為粵澳官方和民間深入交流、合作提供契機。(14)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蓮花大橋落成啟用成為澳門來往橫琴一個快捷的陸路通道。(15)在蓮花大橋落成啟用之前,珠澳兩地七十五名中學生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五日於橫琴口岸共同繪製一幅一百四十七米長畫慶澳門回歸。(16)
(五)二十一世紀的澳門與橫琴
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主權移交回歸中國之後,澳門與橫琴關係更為密切。澳門早在一九九零年(17)和二零零五年(18)有輿論憧憬澳門政府向中央人民政府申請橫琴列入澳門管治範圍。
西灣大橋前方就是珠海市橫琴島,由建燁在二零二零年從澳門觀光塔拍攝。 |
不過在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召開的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確定,重點加強「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框架下的粵澳合作。(19)也在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六日召開的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確定,以「泛珠合作,粵澳為主力」的方針開發橫琴島。(18)
開發橫琴島的決定,而且受到時任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二零零九年一月十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考察澳門期間宣佈:中央政府已決定同意開發橫琴島,並將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需要。二零一零年三月五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推進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和橫琴島開發,深化粵港澳合作,密切內地與港澳經濟的聯繫。同時二零一零年三月六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確立了合作開發橫琴、產業協同發展等合作重點,提出了共建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等一系列合作舉措。(20)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為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進行揭牌啟用儀式。(21)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大學整體搬遷完成,澳門大學正式遷移至橫琴新校區,這地區所推行的是澳門特區法律。(22)
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約儀式在二零二零年四月九日舉行,珠澳雙方代表以視像方式簽署土地出讓合同,以在橫琴建設集居住、教育、養老、醫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民生社區,為澳門居民提供多一項置業選擇。(23)行政長官賀一誠在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日下午記者會上被問及橫琴會否成為第二個澳門?他認為也希望如此,澳門大學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希望有一日橫琴可以與澳門一樣的制度,即使法律無法引入到橫琴,但希望澳門的制度能夠引入到橫琴,成為可以讓澳門發展地方。(24)
注釋:
(1) 《葡人佔據澳門前的澳門與橫琴》一節參考自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柏楊編《中國歷史年表》、中山文化資訊網:古戰場十字門
(2) 吳志良和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大事記
(3)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主編《澳門編年史》
(4) 杜臻:《粵閩巡視紀略》卷2,康熙二十三年一月丙申。
(5) 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印光任、張汝霖:《澳門記略》卷上《形勢篇》及卷下《澳蕃篇》
(6) 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印光任、張汝霖:《澳門記略》卷上《形勢篇》,轉自薛馧:《澳門記》,第26—27頁。
(7) 施白蒂主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189頁
(8) 施白蒂主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212頁
(9) 施白蒂主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233頁
(10) 施白蒂主編《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265頁
(11) 鄧開頌:《澳門歷史(一八四零—一九四九)》87頁
(12) 施白蒂主編《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 一九零零-一九四九》303
(13) 香港《華僑日報》 1965.6.27
(14) 參考自陳震宇著《澳門郵票》
(15) 珠海回應橫琴大橋護欄開裂:主體結構絶對安全《南方日報》2012年10月13日
(16) 《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265頁
(17) 讀者來論: 展望橫琴劃入本澳兩地建橋宜早協商 (梁佐權) 市民日報 1990.02.13讀者來論: 把大橫琴劃歸澳門特區 市民日報 1990.01.20
(18) 2005年12月8日,【華僑報】橫琴劃歸澳門開發管理必須解決幾個問題 2009年9月3日
(19) 《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323頁
(20) 《粵澳關係三十年全紀錄(一九七九-二零零八)》336頁
(21) 參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2) 《汪洋為橫琴校區揭牌.》(正報,2013年11月6日)
(23) 《澳大學生教職員告別舊校園》(澳門日報,2014年8月23日)
(24)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用地今簽約出讓 來源:澳門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MUR)發布日期:2020年4月9日 14:57
(25) 澳門力報:新出路、新機遇、新希望 橫琴將成「第二個澳門」? 賀一誠:希望如此21/04/2020
圖片說明:
成圖於一九一二年的澳門和橫琴葡萄牙文地圖,維基共享資料。
現時橫琴島設有「十字門古戰場」紀念碑,由建燁在二零一二年拍攝。
西灣大橋前方就是珠海市橫琴島,由建燁在二零二零年從澳門觀光塔拍攝。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