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慕貞生平
在1867年7月30日(同治六年6月29日),出生於大清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為累世積善且書香門第之家,其父親盧耀顯曾經到美國檀香山經商。她自小勤快、擅女紅,同時與傳統中國女性一樣裹小腳,還以孝敬長輩聞名鄉里。由於與孫中山婚事屬媒妁之言。孫中山在1885年5月26日,奉父命回鄉與同縣外壆村(今珠海市外沙村)盧慕貞成親。
盧孫二人在婚後生有一子二女,就是長子孫科、長女孫娫與次女孫婉。由於孫中山長時間在外奔波從事革新活動,所以和盧慕貞聚少離多。由於孫眉在1907年破產,舉家被迫遷至當時仍屬英屬香港九龍牛池灣耕種,盧與孫母楊太夫人以及兩女兒同行,留下孫科一個人在檀島繼續求學。孫母楊太夫人在1910年7月19日於香港九龍病逝;盧在事後同兩個女兒到檳榔嶼和孫團聚,孫在同年12月立即被驅逐出境,再次到歐洲。
孫中山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於1911年12月29日被推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盧慕貞在1912年2月15日攜同兩女孫娫、孫婉、侄女孫順霞搭乘英國「亞舍號」郵船從南洋檳榔嶼出發到達上海,下榻滄州別墅,當時受到滬軍都督陳其美等人歡迎,被譽為「中華民國國母」。盧慕貞母女在是年2月20日於鄧澤如和孫科護送之下抵達南京,同孫中山團聚。
由於盧慕貞並沒有受過西方先進教育,所以在政治和社會思想上和孫中山有很大距離。故盧在1915年9月1日同意離婚:「孫先生為革命奔走海外,到處流浪,身心為之交瘁,既然現有人願意照料他的生活,我願意成全其美,與先生離婚。」盧在1915年4月14日於美國夏威夷成為基督徒。孫在同年9月派人接盧慕貞到日本商談離婚事宜,在雙方離婚協定後,盧慕貞就回到澳門。49歲的孫中山與22歲的宋慶齡在1915年10月25日下午於梅屋莊吉家舉行婚禮。
盧慕貞在澳門生前事跡
(1) 盧慕貞與澳門浸信教會: 杜心餘牧師(Rev. Charlton Todd)夫婦在1903年12月接受美國美南浸信會差遣去到澳門傳教,在1905年正式成立教會,當時名稱為「信福會」,是現在澳門浸信教會之前身。最初在營地大街租三層大屋(即現今萬昌堂)作傳教活動,同時兼辦「靈導小學」。杜心餘牧師在1908年返回美國述職時患病去世。美國教會在同年再派嘉理慰牧師(Rev. John Galloway)接手,同杜心餘遺孀(Lilian Lamont Reeves Todd Galloway)共同發展澳門傳教,在十數年後結為夫婦。在1927年以杜心餘牧師之母所贈之賀儀購置白馬行現址,名稱為「杜紀念堂」,就是澳門浸信教會之現址。教會在1951年拆卸白馬行原先堂舍,於1953年新堂落成至今。在1953年開設下環基址。浸信中學在1955年秋開辦,第二年則開設二龍喉福音堂。盧慕貞為該教會首任會佐,大約在1920年按立。
(2) 盧慕貞在澳門生前舊居(文第士街一號)生活點滴: 由於盧慕貞與孫中山離婚後,直至晚年定居於澳門文第士街一號(今澳門國父紀念館)。間中由孫科或其他家人陪同回翠亨村居住,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也曾派員陪同到上海和南京居住。盧的兒子孫科,在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多次抵澳探訪他的母親。除了盧的兒子孫科,還有許多社會名人抵澳到訪盧。例如國軍陸軍少將國府軍委會參議蔣國光在1938年7月9日抵澳,是順便拜候盧太夫人。當時新任駐澳外交專員郭則范,在1946年5月21日下午乘坐廣西輪來澳是夜由三民主義靑年團及留澳機關人員設宴洗塵。郭則范在1946年5月22日特以私人名義拜謁盧太夫人。時任澳督柯維納在1947年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為了表示對國父一生偉大事業給予尊敬起見,在該日早上特別乘坐專車私人訪謁盧太夫人。除此之外,盧還在澳門參加過一些公開活動,例如出席1946年2月26日上午於中華民國外交部駐澳專員公署南灣九十一號舉行揭幕典禮,當時由孫科院長主持。
盧慕貞逝世與澳門國父紀念館建立
(1) 盧慕貞逝世前後: 盧慕貞在1951年11月19日血壓高轉為糖尿病,曾經一度痊癒。在1952年9月3日突然患上流感,肺部發炎,高燒不退導致昏迷,身體情況在9月4日下午四點急轉直下,就在9月7日凌晨1時35分,於澳門家中逝世,享壽85歲。
蔣中正總統曾經捐五萬元作治喪費,由中華民國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轉交。其葬禮以基督敎儀式舉行,於1952年9月9日正午首先在生前舊居(澳門文第士街一號)大廳作家奠,隨即轉移靈柩抵達位於白馬行浸信教會,由龐榮琦牧師主持唱詩祈禱,然後發引,到場出席者有孫廬家族親人,盧生前好友,軍政和社會名流,還有當地首長和代表、社會團體,學校師生等超過數千人。送殯行列人數達到數千人以上,在沿途加入者也不少。出殯行列環繞市中心馬路之後到達澳門舊西洋墳場。靈柩是由龐榮琦牧師祝福安葬,市政廳在1952年11月公佈免徵該宗墓地費款。後來在1973年遷葬於氹仔孝思永遠墓園。在2005年再遷葬於中山市。
(2) 盧慕貞舊居修建為國父紀念館: 澳門文第士街一號在1918年由孫中山策劃、其胞兄孫眉斥資興建,是一座低矮的中式兩層磚屋,用作孫中山元配夫人盧慕貞在澳的住所,而國父的女兒及女婿、孫科的兒女、孫眉之孫等也曾經居住於此。當時港澳報章稱這住所為孫公館。
孫科在1919年以特派員名義到澳門策劃「護法」時,曾重修澳門文第士街一號。二龍喉葡軍火藥局在1931年8月13日凌晨突然發生爆炸,震動全澳,不僅二龍喉葡軍火藥庫全部夷為平地,附近也不少居戶被震毁。當年孫中山先生原配盧太夫人居於澳門文第士街一號,該屋宇也有塌壞,盧太夫人幸只受虛驚沒有受傷,得到家人扶持逃出,當時土生葡人建築師何光來急以汽車迎盧太夫人至其家中。
葡屬澳門政府在事後就對澳門文第士街一號也給予賠償。同時葡屬澳門政府願為修理,但是當年孫科婉拒,遂在賠款基礎上添加9萬銀元重建。他在1932年聘請當時澳門最有名的土生葡人建築師何光來為其設計承建新宅。何光來採取與原宅完全不同風格形制建築設計,將新宅設計建造成糅合伊斯蘭和羅柯柯風格的「摩爾式」洋樓,才成為今日澳門國父紀念館之景象。
文第士街一號在1941年5月18日凌晨三點左右。當屋內各人熟睡之際,被竊匪四人攀登水槽入室,偷去其中價值甚鉅衣物。當該屋中人發覺時乃在是日下午二點。派區少榮到警廳報案。由於警方華探長及各華探破案神速。該屋中人曾經登報致謝華探長及各華探之努力。盧太夫人亦得回所失各物。
盧慕貞去世後在1952年11月12日,澳門文第士街一號故居為慶祝國父誕辰,曾經開放公眾參觀。盧太夫人盧慕貞逝世後的1956年,其故居業權出現風波,由於該物業已在1951年以孫治強名義按押給葡屬澳門政府郵政局,且取得葡幣19萬元,後來由於物業升值,拖欠葡屬澳門政府郵政局達6.6萬多元,葡屬澳門政府郵政局欲將物業交法院拍賣,唯尊重孫中山之由並恐事情見報,遂將情況通知與孫中山有密切關係的盧怡若(盧九之子),盧怡若幾經波折最終解決業權風波問題。故居在1958年4月正式易名為澳門國父紀念館,同時由台灣陸委會管理,現在是由台灣經濟文化中心管理。國父紀念館曾經在1996年、2005年、2011年作重修。大西洋銀行曾經發行過以該館為背景圖案的十元鈔票。
鐵門兩邊和館外孫中山銅像後面原本鑲有中華民國國徽。在「一二·三」事件於(1966年12月3日發生之後,當時葡屬澳門政府市行政局在1967年1月2日就發出公告,禁止在澳門懸掛和顯示敵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旗幟、徽章和標誌。葡屬澳門政府就在1967年1月3日派員到該館拆除鐵門和移除館外孫中山銅像後面原本鑲有中華民國國徽,同時以專門訂造的素色鐵門取代原本鐵門。不過展覽館內孫中山先生半身像兩旁仍然可以展示中華民國國旗,成為了澳門唯一一個地方可以公開展示中華民國國旗的地方。在澳門回歸前夕,國父紀念館管委會撤走主堂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三總統肖像。時任澳門臺北貿易旅遊辦事處處長厲威廉在1999年11月12日出席紀念國父一百三十四週年誕辰活動時表示,紀念館主堂撤走三總統肖像是為了强化紀念館功能,按例常做法撤至辦公室內懸掛,而不是出於政治原因。澳門國父紀念館在2002年7月5日主動發出新聞稿,就有關當時有澳門傳媒引述香港報章報道,指出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已經在司徒倩女士手中購得澳門國父紀念館館藏具價值傢俬一事,作出三點澄清,指出館內文物沒有外移計劃。據台灣中央社報道指:「至今為止,台灣方面仍擁有國父的澳門故居及故居內所有家具的處理權。」
在澳門紀念盧慕貞的活動
電影《孫中山》是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所拍攝、丁蔭楠所執導的傳記電影,是由劉文治主演,王詩槐、張燕等出演,在1986年上映。孫中山先生原配夫人盧慕貞女士其中在銀幕上出現。丁蔭楠導演在1985年1月自西德回國之後,就與張磊先生等到達澳門進行考察,為拍攝電影《孫中山》收集有關孫在澳門行醫及革命活動資料。
國父紀念館等八個機構團體在2001年11月12日紀念孫中山一百三十六歲誕辰。在國父紀念館三樓同時舉行「盧太夫人文物紀念展」。展出珍貴文物大約有六十件。「盧太夫人文物館」共展出書畫、服裝、湘鏽、牌匾等文物共約六十件,其中包括一些抗日名將致送盧太夫人的禮品、澳門鏡湖醫院董事會何賢等致送的紅匾。文物展展期至該月月底。
參考資料:
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香港《工商日報》,香港《華僑日報》,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吳志良、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施白蒂:《澳門編年史》,陳昕、郭志坤:《澳門全紀錄》,澳門記憶,澳門浸信教會,澳門聖經學院,黃宇和. 孫文革命:《聖經》和《易經》,呂志鵬、歐陽偉然:《澳門的博物館》
☆ 澳門國父紀念館,建燁在二零一九年十月十日拍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