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

淺論當代澳門文壇的四大弊端

本人看過許多有關論及澳門文學的研究文章,發現沒有太多提及弊端論題。難道如Nick所言﹕「澳門人愛面子,不會公開在報章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只會私下說。其實澳門人有很多不滿,但還未逼到埋身,我們都不會發聲。」[1]但若果永遠埋藏而不將弊端公開,未來的澳門文壇可能會越來越危險。

李觀鼎先生曾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學卷的序言中說﹕「這裏,沒有文學的負面新聞,沒有被肆意放大的批判聲浪,所謂〝酷評〞流行不起來,〝駡派〞批評更難以引起共鳴。」[2] 但難道一句沒有被肆意放大的批判聲浪,就可以逃避存在的問題不理嗎?因此筆者歸納以下四點,告訴大家當代澳門文壇的四弊﹕

小圈子評審的遊樂場

一切徵文比賽確是小圈子評審的遊樂場,到底為什麼?大家可以觀察一切徵文比賽的評審方式,通通都是封閉式的。另外用作參賽的文學作品都是給予小圈子評審,小圈子評審何有培養創作人才可言?一切徵文比賽的勝敗,通通都是小圈子評審主觀喜好決定的。筆者認為其實必須把文學評審的權力歸還於一切讀者,文學的價值應由廣大讀者評斷,而不是小圈子評審能評得了。

報喜避憂的現象

即河蟹現象,這種現象不會太新鮮,所以許多地方都會出現。例如歌曲《一個神奇的地方》的其中兩段歌詞﹕「十年中跨越 百年的夢想 我們不再平凡 一國兩制 是騰飛的翅膀 引領我們 向世界飛翔」不難以想像《一個神奇的地方》不是澳門人的心聲,也給其他人知道澳門是多麼太平盛世。筆者認為澳門人必須主動說真話,其次政府應該給予更多自由空間讓創作人創作,這樣報喜避憂的現象才會消失。

加入澳門筆會門檻高

鄭煒明先生曾撰文介紹澳門筆會是「它的成員幾乎包括所有在澳門活動的文藝界人士,只有極少數例外。」[3] 但在澳門筆會章程看出,必須由會員二人介紹才可加入筆會,難免門檻會過高。筆者認為必須歡迎任何熱愛文學的人入會,這樣澳門筆會才是真正代表文藝界的組織。

向澳門以外流傳的文學作品較少

    除了部份澳門文學作品能大量向外流傳,但其他作品就較少。筆者認為要讓更多其他地方讀者認識澳門文學,本地一切作家出版書籍必須殺出澳門。把文學作品推廣至內外地,才可更多人認識澳門文學。

因此筆者認為當代澳門文壇四弊不是肆意放大批判聲浪,而是希望我們永遠要做到「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澳門文壇的前路才會更光輝。


注釋

[1] 香港《明報》,《居於澳門的「80後」 大學生心灰 只求生活安定》,2011.2.8

[2] 李觀鼎,《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學卷,《澳門文學與澳門文學批評》,2009

[3] 鄭煒明,《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學卷,《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澳門華文文學》,200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