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4年9月5日星期四

澳門馬場和祐漢區域史地變遷

 


1936年的澳門地圖當中,當時仍是賽馬場用地的馬場和祐漢一帶,美國國會圖書館共享資料

1988年澳門地圖中的馬場和祐漢一帶,美國國會圖書館共享資料




祐漢新邨,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祐漢」命名的由來

   位於澳門半島東北部,祐漢的葡萄牙語為Iao Hon,其命名是以發展商「祐興建築」及投資合夥人李超漢兩名稱組合形成。馬場的葡萄牙語為Hipódromo,馬場則是指曾經在1927年至1942年於澳門半島東北部出現的澳門國際跑馬俱樂部賽馬場。

  這地區北接關閘,西接台山,東接黑沙環,南接望廈。原為蓮花莖東側的一個海灣,經過澳葡在20世紀20年代填海之後,起初成為賽馬土地。由於澳門人本身對分區沒有統一見解,馬場和祐漢有時併入黑沙環區。祐漢有時併入馬場區。坊間有着馬黑祐區說法,指馬場、黑沙環和祐漢區。

馬場和祐漢區域城市發展過程

  從1923年5月開始填海工程後,經一年多時間填得現時馬場和祐漢區域土地。在1927年3月9日由澳門國際跑馬俱樂部舉辦首場賽事。後來由於二次大戰爆發後,香港被日本佔領,該賽馬場就在1942年停辦。賽馬場停辦後,原地段曾經一度成為木屋區以及農場。

  隨著澳門社會發展及人口增加,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發展商有意收購祐漢至馬場一帶菜地興建住宅。使祐漢至馬場一帶區域不同地段分階段興建住宅,加速這地區城市化。首先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由祐漢置業(澳門)有限公司收購土地及分批發展成祐漢新邨。之後是在1986年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彩虹苑。在1988年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樂富新邨、杏花新邨。在1989年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永添新邨、民安新邨、康樂新邨。在1992年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百利新邨。在1992年和1994年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麗華新邨 。  在1993年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威龍花園、翡翠廣場、灣景園。在1994年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海景園。在1997年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美蓮大廈。在1998年、2002年、2006年分批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信達廣場。在2000年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新寶花園。在2012年入伙,屬於房屋局的經濟房屋永寧廣場大廈。

  當局在回歸後曾建立舊區咨詢委員會和都市更新委員會,以其中計劃重建完善該區環境。馬場和祐漢填海區原本接近大海邊,附近經過大量填海工程後,形成黑沙環填海區, 馬場和祐漢填海區成為澳門內陸城市地帶。

馬場和祐漢部份地標

  祐漢市政綜合體 俗稱祐漢街市,位於澳門祐漢市場街,葡萄牙語為Mercado Municipal do Bairro Iao Hon。由澳督韋奇立在1994年1月28日主持揭幕儀式。祐漢公園停車場在2007年3月1日對外開放。祐漢街市天台休憩區經過重新規劃及優化後,由2023年9月29日起對外開放。附近設有由市政署管理的祐漢街市公園。

  駿菁活動中心   位於澳門順景廣場近馬場東大馬路,葡萄牙語為Centro De Juventude Do Bairro Do Hipódromo。在1999年設立,為學生及青年開展不同的興趣班、講座、工作坊、比賽等活動。

  聖若瑟勞工主保堂  位於祐漢長壽大馬路與看臺街交界處,葡萄牙語為Igreja De S. José Operário。屬於一座澳門天主教祐漢準堂區的聖堂。在1998年11月29日由林家駿主教啟用,由澳門主教林家駿於1999年5月1日祝聖及主持奉獻典禮。

  祐漢新邨 位於澳門北區祐漢。葡萄牙語為Bairro Iao Hon。該土地前身為菜田以及木屋區,祐漢置業(澳門)有限公司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收購土地及分批發展成祐漢新邨。

  永寧廣場大廈   位於澳門半島花地瑪堂區永寧廣場。葡萄牙語為Edifício de Alameda da Tranquilidade。大廈名稱由於接近永寧廣場而得名。在2012年竣工且陸續入伙。該大廈是澳門其中一個由特區政府全資興建的經屋項目,同時是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萬九公屋」計劃項目之一。

馬場和祐漢已消失的地標

  原澳門國際跑馬俱樂部賽馬場  在1924年創辦的澳門萬國賽馬體育會,翌年改名為澳門國際跑馬俱樂部。該俱樂部主理的賽馬場在1927年3月9日舉行落成典禮,同時進行首次賽馬。該賽馬場地位於在1927年填海造地形成的黑沙環馬場區填海地皮。由於二次大戰爆發後香港被日本佔領,該賽馬場在1942年停辦。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經提議原地復辦賽馬,由於計劃條件不成熟而告吹。今馬場北大馬路、馬場東大馬路、馬場海邊馬路、騎士馬路一帶就是原賽馬場範圍。

  彩虹村    按唐思《澳門風物志》所記載,關閘一側用作警察宿舍的毗連一列平房,由於墻身外髹彩色,彩虹村之名由此而來。現已清拆改建為住宅大廈。

  馬場木屋區及菜田  賽馬場在1942年停辦後,這地區大量出現木屋區及菜田。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陸續改建為大型住宅區。

參考來源: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陳昕和郭志坤:《澳門全紀錄》、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吳志良和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2019《澳門地圖冊》、施白蒂和金國平:澳門編年史、澳門中原 、MaliMaliHome澳門地產資訊網、唐思:《澳門风物志》、澳門自然網、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