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經撰寫名為《論澳門當代諷刺文化》的文章,後來有幸刊登在本《訊報》專欄當中,成為本專欄的第一篇文章。這篇名為《論澳門當代諷刺文化》的文章,以研究當時的文化現狀和現成作品。但已過了一段時間,故有必要對澳門諷刺文化的發展進行檢討與反思。
現在仍有許多市民創作諷刺詩,以下只摘錄其部分詩作。例如網民kim-sir在《野火燒不盡》詩中寫道:「 技術移民何時了,春奸知多少,今日澳瞞又吹風,多元虛實儘在不言中。賭城風光今尤在,只想人口改,澳門人有幾多愁,洽似伶仃洋上一扁舟。」這首詩改編自南唐末代君主李煜所創作的《虞美人》,主要反映澳門的人口政策定位和經濟發展重心,同時也憂慮著澳門的明天,感慨著詩人作為澳門人的種種憂愁。網民大醉俠在《雲在青天水在瓶....》詩中寫道: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笑一聲。」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作中若許是反映生活在現今的一種感慨。本人曾經也創作一首拙作,但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古詩,而是以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的「八榮八恥」作為靈感而加以改造,作為若許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八榮八恥」。這首詩曾被社交網站「Facebook」當中名為「港澳新一代視訊頻道 IMT Channel」的專頁刊登過。也曾接受《愛瞞日報》再作二次創作後刊登該報,其後該報在刊物當中對本人表示鳴謝。其原本內容是這樣的:「以熱愛華澳為榮,以危害華澳為恥/以服務市民為榮,以背離市民為恥/以崇尚民主為榮,以迷信獨裁為恥/以勤勞敢作為榮,以好逸惡語為恥/以團結一心為榮,以分化危害為恥/以科學調研為榮,以不良調研為恥/以捍衛權益為榮,以侵犯權益為恥/以促進繁榮為榮,以破壞安定為恥」。其中第一點就是要出自真心地愛國愛澳,其次就是以服務市民為工作唯一出發點,其三就是要崇尚民主和勤勞敢作為主等。雖然不能完全控制大家做到以上幾點的「八榮八恥」,但是若果做不到以上幾點,澳門的未來只會越來越糟糕。
另外因諷刺時弊的創作數量有增無減,由此而增加了許多不同的創作表現手法,從而讓澳門形成較為百花齊放的狀態,這一點在本人之前撰寫評論澳門時事文章當中都有提及過。何謂百花齊放的狀態?就是有些以出版書籍作為諷刺時弊的創作發布形式,例如由澳門作家太皮以五一遊行作為題材創作的《綠氈上的囚徒》。有些以刊登在報刊作為諷刺時弊的創作發布形式,例如在《愛瞞日報》刊登由雷丸創作的《保皇無話兒》,諷刺保皇黨特色就是做任何事沒有下文。有些以改編圖片、改編歌曲、改編廣告、改編劇場等作為諷刺時弊的創作發布形式,從歌曲或劇場等當中帶出故事當中的真正意義,例如《愛瞞日報》和澳門三十行動聯盟等一系列的創作。另外還有其他一些發布形式,例如網友櫻木花道、張蛇、Envy Sio等創作有趣的諷刺漫畫等。雖然街總理事長吳小麗與工聯關翠杏議員曾在今年的公開場合當中反對惡搞,但澳門市民表達反對意見的百花齊放最終而仍未有太大轉變。有利於澳門市民對社會發聲提供一種難得的渠道,這應是社會各界必須提倡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創作時候千萬不要違反法律,也千萬不要違反社交網站群組或討論區的有關規定,否則對社會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不過感到可喜的是澳門諷刺文化發展能夠做到良性競爭與合作,我們從什麼地方可以感覺到呢?例如《愛瞞日報》提供一些空間給予諷刺漫畫創作者七公、網絡創作組織「新馬路」進行漫畫創作。《愛瞞日報》與社交網站「Facebook」當中名為「港澳新一代視訊頻道 IMT Channel」的專頁有時有其合作關係,《愛瞞日報》與澳門三十行動聯盟仍有其良性競爭的關係。但合作不等於某團體就是成為某團體的附屬關係或某人專屬平台,之前香港《蘋果日報》在《推動社運 學者恐教席不保》報道指「出現有二萬多名網民的『港澳新一代視訊頻道』是仇的言論平台」,只是《蘋果日報》一段令人容易誤解的錯誤報道而已。有其良性競爭的關係不等於所有創新的諷刺作品都無聞無趣,而是在創新且良性競爭的基礎上,帶給廣大受眾無數驚喜和反思現在與未來的機會。最感到可惜的是澳門投訴合唱團早已成立這麼長的時間,但仍未見到有澳門投訴合唱團的成員出來唱過。或許仍由於受到澳門社會環境與民風的限制,從而導致澳門投訴合唱團仍未走出來集體投訴澳門的種種社會不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