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聯最近發表嚴正聲明當中,指出六月一日至六月五日都有「獻愛心、共成長」系列的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其實可適當調整活動舉辦的時間,六月一日晚就辦「留守心靈,送暖獻愛」音樂晚會。若果學聯這樣做的話,社會上應該沒有太大意見。實在很想知道以什麼理據可以証明,在時間安排上沒有影響澳門及內地兒童和學生日常作息?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當然要在六月一日更有意義,在六.一假期安排有關活動才讓更多少年兒童感受到節日的歡樂和意義,不然會給人誤會「六四」就是兒童節。舉辦有關對象活動,必須顧及有關對象對活動感受,才能把活動辦得更好。
學聯有歷來尊重「六四」悼念大會的舉行嗎?
在澳門學聯嚴正聲明其中還有一段:「澳門是一個多元和法治社會,本會歷來尊重各社團和各人士表達自身訴求的自由和權利,但對某團體和個人以民主為名,只准自己享有表達訴求的自由和權利,橫加干涉、阻礙其他社團和個人表達訴求的自由和權利的行徑表示強烈抗議。」必須注意的是在學聯嚴正聲明當中,學聯竟然稱「本會歷來尊重各社團和各人士表達自身訴求的自由和權利」。學聯自從一九九五年六月四日起,就在原先經常舉辦「六四」悼念大會的議事亭前地大規模地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干擾「六四」悼念大會的正常進行,最後「六四」悼念大會只好轉移場地至玫瑰堂前地舉辦至今。澳門學聯這樣做,就算是歷來尊重各社團和各人士表達自身訴求的自由和權利嗎? 這樣也算是尊重「六四」死難者嗎? 學聯在這方面都做得不好,何有資格指責其他團體或個人橫加干涉、阻礙其他社團和個人表達訴求的自由和權利呢?
還有存在本人腦海的不明白之處,在於為何有些澳門學聯會史在《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成立六十周年紀念特刊》當中沒有任何記載? 該會在公開場合不再提及部分澳門學聯會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當代地方誌的編修,都對「文革」和八九學運有關情況沒有避開不寫,為何澳門學聯不可以?其實作為親共的愛國愛澳社團,應該多學習前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小平同志曾號召社會各界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處事。相信部分讀者,其中包括學聯部分現任理監事,都不太清楚學聯當年如何為澳門氹仔居民維權?學聯當年對八九學運是如何聲援支持? 那麼筆者分享自己有關收藏,搜集圖書館和網上可信任的文獻資料,重新鋪陳整理同時對今昔學聯作出比較,讓大家了解澳門學聯更多。筆者只是一位業餘歷史愛好者,在所難免會有錯漏。如有錯漏,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正。
突然變節的學聯
回想起二十四年前的澳門學聯,對北京學運的態度的確是另一番景象。按照《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成立六十周年紀念特刊》所載,當時的澳門學聯主席是第三十八屆李柏輝先生。在紀念特刊當中都有訪問李柏輝先生的資料,但遺憾的是資料沒有提及李柏輝先生如何領導澳門學聯發起聲援八九北京學運的活動,《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大事年表》也省略澳門學聯發起聲援八九北京學運有關記載。從澳門大學圖書館澳門報章剪報索引和本人一些收藏可以觀察到,澳門學聯聲援八九北京學運的足跡: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學聯發表公開信聲援北京學生行動」。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學聯關注小組函各校同學把愛國運動消息告親友齊心支持北京學運」。晚上八時在會址舉行執委會,出席學聯執委一致贊成組隊參加在五月二十三日澳門中華教育會舉行的師生大遊行,並動員更多同學積極支持。會上並發五點要求的嚴正聲明。在同一天還募集了捐款,已交給澳門中華教育會轉交給北京同學。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學聯組隊參加澳門中華教育會舉行聲援八九北京學運的師生大遊行。一九八九年六月七日午,學聯在濠江中學召開大會聲討中國政府血腥暴行。一九八九年六月十日,「暨大校友設支援穗學運組今日假學聯討論具體行動」。觀察有關文獻資料可以感受到,澳門學聯的愛國情懷在澳門回歸前對中國八九學運的態度更能體現,如今的學聯對八九北京學運的態度確實今非昔比,也感到意外的是對聲援八九北京學運立場突然變節。
其實關心留守兒童的主題是完全無錯,而且完全有意義,但學聯選擇地點與時間就完全出錯。選擇時間錯誤在於「六四」慶祝「六一」是不合理的,按照中國人習慣以死為大,從來沒有聽說過開追悼會旁边大搞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的有關活動。雖然各自政治見解不同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無辜的人死了是值得慶祝嗎? 追悼會旁边大搞慶祝活動,慶祝「六一」活動有如何社會意義都好,所有意義都會化整為零。
探究學聯今昔之別<二>
Translate
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
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
民國舊建築被開發商強拆 穗文物保護工作令人憂
筆者原計劃在未來幾個星期為大家以事實為根據,不誇張不抹黑地述評學聯的今昔,從而再引伸反思澳門現行青年和學生政策是否合理。但因最近本人家鄉發生一個突發的令人氣憤事情緣故,述評學聯今昔的主題只能留在下星期再繼續。做人始終要飲水思源,絕對不能不聞不問。
那麼一個突發的令人氣憤事情,是什麼事情呢?根據報道:「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林建岳捲入違規強拆廣州歷史建築物風波,事件引起全國嘩然,廣州人憤慨!被清拆的兩幢樓房位於越秀區金陵台和妙高台,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其中妙高台曾是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被評為具歷史價值,應予以保留,當局已發出『緩拆令』,但林建岳旗下的地產公司漠視禁令,日前漏夜動用兩台挖土機偷偷將這兩幢民國建築強行夷平。廣州各相關部門知悉事件後均感震驚,表示『強烈譴責,並感到痛心,會依法依規從速處理。』內地傳媒連日來均廣泛報道今次事件,就連官媒人民網也轉載,並且形容為罕見的強拆歷史建築事件,甚至遠至台灣的媒體亦關注此事。根據報道,六月十日晚上十一時許,兩台挖土機開入廣州市越秀區觀綠路和詩書路交界的金陵台和妙高台,拆毀詩書路六十九號及六十九號之一的兩幢民國時期樓房,現場剩下一片頹垣敗瓦,鄰居見狀都搖頭嘆息。」(二零一三年六月十六日,《林建岳強拆薛覺先故居》,《東方日報》)
從《東方日報》的頭條報道中得知,原來位於廣州市越秀區詩書路六十九號及六十九號之一的兩幢民國時期樓房,其中妙高台曾是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官方也曾經發出「緩拆令」,但林建岳旗下的地產公司不聽「緩拆令」,偷偷地把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強拆。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被強拆不單是廣州的損失,也是嶺南文化的大損失。事件不單引起全國嘩然,也讓廣州人憤慨!其實這個問題上,政府和發展商都有責任。
政府在於有全力保護歷史文物的責任,但最近情況來看感到政府保護歷史文物工作有點不足。雖然據報道指出國家、廣東省、廣州市文物局也表示強烈譴責和十分痛心,但本人曾經以網上留言方式留言給廣州文化局,以黃霑在廣州的故居作為其中一個例子,反映有關保護名人故居的問題,也建議設立一個廣州名人博物館。但政府很久都沒有回覆,在本人多番詢問之下,局方終於回應一段話。因原市文化局、原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市版權局)的職責整合劃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挂市版權局牌子),原市文化局網站早已停止服務的緣故,有關留言早已被刪除。記得局方回應指保護名人故居存在一定難度,在於處理名人故居的同時存在有關物業問題。愚見認為若有關物業屬於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應該保障物業權益的同時,也應以文物局保護為先。文物局應加強對歷史文物保護的監管,增加處分違法強拆或破壞的力度,才不會讓不聽「緩拆令」或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都把有關文物不同程度破壞的情況發生。發展商也有其法律責任,從民國舊建築被開發商強拆事件可以看出,在於顧及地區發展的同時,所有行動都要依法和依民意的進行。否則讓人反感之餘容易惹來官非,也破壞應保留文物或生態的完整性。
其實黃霑在廣州的故居在一九九四年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但現在被改作為幼稚園,外牆也被塗得面目全非,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這裡就是黃霑在廣州的故居,建議廣州政府當局製作標示廣州重點文物位置的地圖,舉辦一些普及文物的活動,讓更多人認識文物的重要性。黃霑故居與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問題有些類似,但黃霑故居情況沒有薛覺先故居這麼差。希望所有名人故居都修建恢復原貌,開放全部或部分給遊客參觀。這件事讓全國每一個地方都有很大回響,更體現文物保護工作令人擔憂。類似黃霑、薛覺先等的名人故居問題還有許多,希望有關負責名人故居問題的政府當局重視這個問題。
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
有何理據讓六四成為兒童節?
今年紀念六四燭光晚會上發生一段小風波。雖然不同的當事團體或個人,對一些問題上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看法產生因素或許是對政治角度問題上的不盡相同,對社會價值觀的不盡相同,對事件態度也不盡相同。這樣的多個不同,從而影響團體與團體之間關係,或個人與個人之間關係,因而形成敵我矛盾。
荒謬的澳門六四兒童節
據澳門青年動力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所說他們以個人行動方式前往議事亭前地瞭解由學聯主辦的慶祝兒童節的節日表演,並沒有惡意滋擾的意圖。但其中一位青年動力女成員梁海欣同學「被其中一位彪形大漢以腎部用力撞向下體敏感部位」,梁海欣同學立刻大叫非禮並向附近警務人員求救,但警方人員沒有理會。可惜該「陌生大漢亦否認指控」,還以「迅速淹沒於人群當中」。梁同學「有感女性尊嚴受損,決定前往司法警察局報案追究。」要幫受害當事人梁海欣同學說一些話,其實她現在早已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公開說明只是被大漢用力撞向敏感部位,而絕對不是性騷擾。希望學聯方面分清楚什麼是性騷擾?
可是學聯方面卻表示:「對於早前青年動力有女成員表示,六月四日晚參與集會時,被學聯人員阻撓拍攝及碰撞,並聲稱受到性騷擾,學聯希望對方提交有力舉證,並會對有關指控保留反控訴權。」(澳門電台消息,二零一三年六月七日)由於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故此在事件細節上不會評論太多。但學聯作為活動主辦單位,始終都有保證參加者擁有安全環境參與活動的責任。警務人員作為維持治安者,都有保護市民的責任。
值得討論的是,有何理據讓六四成為一年一度的澳門兒童節?最近發現有網友更諷刺地呼願六四兒童節成為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心想難道學聯完全不明白二十四年前的中國發生什麼事嗎?雖然每一屆學聯理監事成員對世事的看法不盡相同,但難免會讓外界把不同年代的學聯作出比較。若把不同年代的學聯作出比較,這個現在六四慶祝六一的學聯難免讓人反感。觀察學聯對八九學運的態度如何,可觀察學聯真正愛國愛青少年兒童程度如何。愛國絕對不是愛黨,也不是八股式地愛黨方針,而是關心於祖國國民生活是否擁有民主自由的小康之家。
六四時候無辜死去的青少年兒童不值得學聯紀念嗎?
另外本人對學聯在澳門多間傳媒當中發表的嚴正聲明有點疑問。部份原文內容如下:「本會一直以來關注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此,適逢「六‧一國際兒童節」,本會舉辦「獻愛心、共成長」系列活動,組織在內地農村生活、缺乏父母照顧的留守兒童來澳進行藝術交流活動,希望藉此引起本澳市民注意,關注內地留守兒童問題。」對於學聯聲明的不明白之處,在於雖然關心留守兒童的主題非常有意義,但紀念在六四時候無辜死去的少年兒童就沒有意義嗎?天安門母親網站的六四死難者名冊當中有記載一位男孩名叫呂鵬,遇難時年齡只有九歲,是北京順城根小學三年級學生。在「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夜十二時左右,在復興門立交橋附近被戒嚴部隊射中胸部,當場死亡。屍體曾被民眾置於敞蓬車上遊行示眾。」
還有一些六四死難者年齡只有十多歲或二十多歲,要記住他們還是青少年,學聯就認為也不值得繼續紀念他們嗎?為何學聯對他們名字一字不提?需要思考的是,在開追悼六四晚會旁邊,大搞載歌載舞的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的活動,是一種適適當的行為嗎?
探究學聯今昔之別(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