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捍衛「本土」不是罪
觀察到最近有關「本土」的議題,在港澳地區討論得火紅火熱,感覺在社會上對「本土」一詞有不同的見解。持支持捍衛本土立場的人,也許會認為捍衛「本土」就等於捍衛本地的未來。持批判捍衛本土立場的人,也許會認為持本土立場的人借助「本土」來達到「排外」目的。有關「本土」的議題出現這麼多意見糾紛,到底誰對誰錯?本人撰寫本文目的,絕對不是挑機罵戰,也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希望撰寫本文,能夠找尋到引發本土議題爭議糾紛的問題根源,同時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要正確了解
「本土」和「排外」的關係
最近對於「本土」議題爭議糾紛不斷,有時還會升溫。可是大家有沒有去思考深一層,到底什麼是「本土」? 到底什麼是「排外」? 在本人看來「本土」不單是本地的未來,「本土」也就是自己所生活地方的特色事物,同時還包括所有與「本土」有關的利益或價值。各地都有存在各地的本土特色事物,例如各地不同本土特色語言文化上、各地不同本土特色飲食文化上、各地不同本土特色建築文化上、各地不同本土特色藝術文化上,還有其他在各地不同本土特色社會風俗文化上。
「本土」作為本土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概念,成為一個地方文化的根基。這個地方文化的根基,可作為一種潛在的城市本土力量與其他城市競爭。所有立法會議員其參選政綱、立法會議員當選後在立法會上所有議案都以本土時事作為討論重點。本土地方文化特色可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吸引許多遊客來觀光、玩樂、消費。故此本土意識是城市發展和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一環。其實在澳門原本存在的中西文化共融,都是本土地方文化特色一種。「本土」不單是代表本地居住的居民自己在社會發展當中所產生有關的利益或價值,也包括中西文化共融之後所形成的本土利益或價值。另一方面要加強本地的本土教育,認識本土歷史和現狀,有助於本地居民更好地認識自己,這樣可以增進歸屬感之餘,還能促進本地居民認識行使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義務的意義。
在本人看來「排外」就是把自己民族視為高人一等,有意識地排除其他民族及其文化的存在意義。「排外」的起因可以是歧視而起,也可以是社會條件刺激而起等。由此看來「本土」和「排外」,是兩個獨立的不同概念。把「本土」概念強加上「排外」的標籤,只是似一種被壟斷的思維思考。若要是這樣的話,未來所有概念都可能會被「排外」所概括。所以捍衛「本土」不是罪,有仇外情緒與「本土」沒有必然關係。「本土」只是一種社會概念,「本土」本身沒有一種可導向他人的思維方向,同時也沒有內在或外在社會條件刺激影響,「本土」絕對不能主動形成其他社會因素來影響整個社會。在本文這裡所說的內在社會條件刺激,是指「本土」以內所產生的事物條件對群眾的刺激。相反在本文這裡所說的外在社會條件刺激,是指「本土」以外所產生的事物條件對群眾的刺激。故此要分清楚批判捍衛「本土」立場,不等於就是批判「排外」。
本土議題爭議的問題根源和解決辦法
由此可見引發本土議題爭議糾紛的問題根源,首先在於中國大陸對港澳地區的政策,大量中國大陸人來港來澳,影響著港澳地區居民日常生活。就在這種外在社會條件刺激影響下,讓一些港澳地區居民對中國大陸產生反感,也對中國大陸人產生不滿。其次加上有些學者等對「本土」的錯誤認識,把「本土」作為導致「排外」的問題根源而加以批判,在這種內在社會條件刺激影響下,從而更為刺激產生本地居民強烈的本土意識。就是內在或外在條件刺激一起影響下,本土議題爭議由此而生,港澳地區居民與中國大陸人之間的關係矛盾由此不斷加深。
解決本土議題爭議,首先要檢討和完善中國大陸對港澳地區的政策,亦就是說將外在條件刺激本土議題爭議的因素,對社會不良影響減至最低。其次就是要讓社會正確認識「本土」,正確認識捍衛「本土」的意義,就是說將內在條件刺激「本土」議題爭議的因素,對社會不良影響也減至最低,同時轉化為一種對社會有利的積極因素。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爭議的問題,否則社會矛盾會越來越深。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