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3月14日星期五

需檢討回歸後澳門政策諮詢活動成效



澳門回歸中國即將十五年,從觀察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當中,可以了解到在有五十項政策公開諮詢的網站或文檔,供市民下載或網上瀏覽細閱。這些政策諮詢活動已包括社會多方面,例如有青年政策諮詢、維護國家安全法諮詢、正規教育課程框架諮詢、刑事責任年齡制度諮詢、南灣湖CD區規劃概念徵集活動、檢討司法援助法律制度諮詢、政制發展諮詢、西灣湖廣場綜合旅遊項目第二輪公眾諮詢等。回歸後的澳門政策諮詢活動所涉及社會範疇雖然廣泛,所舉辦的諮詢活動雖然也很多,但是要思考是這些諮詢活動能否貼近社會的需要?希望本人反映以下問題有關建議,能夠供政府當局在辦政策諮詢活動時能夠作為一種參考。

   要了解澳門政策諮詢活動在進行當中,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就必須了解這些澳門政策諮詢活動的現狀到底是如何。首先本人感覺澳門政策諮詢活動的宣傳力度不足,本人早前在本專撰寫有關文章當中都有提及到這個問題。例如運輸基建辦公室最近完成「澳門輕軌系統石排灣線可行性研究意見徵集」有關工作等當中,觀察到當局會在公眾場所放置有關展示模型、電視台和電台等媒介上出有關廣告,但是諮詢說明會不多,政策諮詢期也較

    其實政府雖然做這麼多宣傳工作,但然感覺會有許多市民不清楚不太瞭解有這個政策諮詢活動存在。到底政府當局需要什麼辦法,才令更多市民了解政策諮詢活動存在而讓更多市民參與其中呢?建議政府應先在社會上多作調查,了解市民多在什麼渠道接收到政府訊息。了解市民多在什麼渠道接收到政府訊息之後,就從這方面做好有關宣傳功夫。同時政策諮詢活動期要適量延長,諮詢說明會要辦多幾次,這樣或許才更做好有關政策諮詢活動的宣傳工作。

    其次就是部分市民團體由於對澳門政策諮詢活動認識不足。這種情況可從政府當局在二零一二年時辦有關政制發展諮詢活動可見到,建制社團在當時曾經被許多市民批評不斷灌水,政制專題網頁當中也有不明來歷名字沒有名字的意見書存在,最終定性「加二加二加一百」為主流方案而影響立法會最後的投票表決。又例如運輸基建辦公室最近完成「澳門輕軌系統石排灣線可行性研究意見徵集」有關工作後,發表新聞稿指出辦公室共收到三千二百一十份市民對這項研究回饋的意見,不過也包括兩款總共二千百多份內容相同的意見信。

    感覺部分市民把政策諮詢活動當成是一種投票形式活動,或許認為意見就是一種選票,多意見支持的方案就是主流方案,而把其他次要方案忽略。雖然不反對從一國原則下以公投形式,制訂《公投法》以解決澳門所有社會問題。但是政策諮詢活動必須與公投形式分開,因為政策諮詢是以意見反映的活動為主。無論政策諮詢或是公投形式,都要體現活動的公平性。政策諮詢意見數量可求多,但求多不代表建制派社團意見的多,也不代表同一意見的多,而是不同市民參與政策諮詢所發表不同意見的多為妥。在政策諮詢活動過程中可向市民多解釋政策諮詢意見的意義,因而普及市民對政策諮詢活動的認識,才能更多市民主動參與政策諮詢活動當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