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

淺論澳門公共圖書館文獻電子化工作

淺論澳門公共圖書館文獻電子化工作

  上一個星期述評了由論盡媒體和Root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就圖書館議題合辦的座談會。感覺本澳現今公共圖書館文獻電子化的工作,非常值得去討論。這是因為澳門作為擁有世之都市,理應文史研究和保護等方面,比其他地方更勝一籌。可惜的是,許多地方都有待改善。

  首先認識什麼是文獻電子化。文獻就是檔案,是記錄歷史的載體。文獻電子化顧名思義,就是把文獻資料作電子化。可以作電子化的文獻資料,可以是古籍、可以是老報紙、可以是老地圖、可以是老專科檔案、可以是老廣告等。文獻電子化的優點在於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閱讀,查找和閱讀也非常方便。點在於常期注視電子物品,會影響視力健康。加上電子化文獻資料的歷史價值,永遠不能可以與紙本文獻資料相比。

  文獻電子化在澳門情況,本人經常去圖書館查文獻資料略知一二,不過只代表個人的理解,未必完全準確。要搜集有關澳門紙本文獻資料可以到民政總大樓澳門公共圖書館、本澳高校圖書館等。搜集有關澳門電子文獻資料,現在則不算多。現在可以上澳基會網上圖書館觀看,到澳門檔案館全文檢索搜尋資料等。相反現在上其他地方圖書館博物館站,會找到許多文獻資料。例如廣東中山圖書館、佛山市圖書館、香港公共圖書館、台灣圖書館或博物館、日本圖書館、澳洲圖書館、英國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等。可以看到其他地方圖書館或博物館做到,為何我們澳門會做不到?

  文獻資訊學會理事長楊開荊指出:「本澳蘊含豐富的文獻資源,近年來提出深入研究澳門文獻的專家日增。然而,現階段的文獻資料較零散,欠統一整合,這些資料仍需進一步梳理及電子化,才能更有效利用和支援日益增加的研究,澳門在這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許多國家的文獻數字化發展迅速,為社會發展提供多元資訊。反觀澳門雖然經濟騰飛,但訊息服務反而滯後,為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因素。」文獻資訊學會理事長楊開荊反映的問題是,許多人需求澳門文獻的人日增,文獻量反而奇少,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二零一六~二零二零年)提到要凝聚人文之光,弘揚愛國愛澳核心價值」。沒有完整文獻資料,如何給予大眾認識和研究,最終如何達到其中這個五年發展規劃的目標?

  一些市民對澳門文獻電子化工作也有些想法。有位市民在論盡媒體和Root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就圖書館議題合辦的座談會上,指出:「其實可以有專門圖書館,例如古籍圖書館。古籍數位化之後,古籍不可以丟棄。因為數位化不敢保證是否可以完整保存文獻資料。利用技術方便,而不是流存資料方便。」感覺這位市民對澳門文物保護有點過分擔憂,不過現在譚司長任職以來情況看來,不能不擔憂文物工作(包括物質和非物質),是否保護得妥當。有專門文獻資料圖書館就最好,最主要看當局在圖書館工作預算上如何規劃。

  最近有一些社團或個人認為大眾對圖書館工作有誤解,也認為大眾最近對圖書館工作引起強烈反應是非比尋常。澳門閱讀風氣不好是事實,大眾對圖書館九億預算的質疑也是正常社會現象,那大眾到底什麼地方誤會了?澳門文史工作,理應與世遺之都之名成正常比例。興建圖書館預算不應該著重於圖書館配套(例如停車場、咖啡店、精品店等)建設,應該投放更多資源完善圖書館文獻等工作。最主要先完善根本問題(例如閱讀風氣)提高後,再思考其他配套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