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檔案館在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三點至五點,舉行了「從五、六十年代彩色照片看澳門歷史建築色彩魅力」講座,邀請了龍發枝先生進行演講分享。
官方活動新聞稿其中一段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澳門經濟開始轉型,地產業蓬勃發展,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文獻中所描述的東方葡萄牙城市,在五、六十年代後已不復存在,現今我們對她的瞭解,一般只是黑白的想像。今天散落在澳門不同角落的歷史建築,並沒被淹沒在枯燥的當代商品房中,透過強烈的色彩魅力,散發誘人的光芒。是次講座由澳門建築師龍發枝先生擔任主講嘉賓,將通過一批五、六十年代的彩色幻燈片,為大家呈現一個既熟識又陌生的彩色澳門,拉近與早期澳門城市面貌的距離,並與出席者一同思考、探討一系列澳門歷史建築色彩和保護議題。」
講座雖然只有兩個鐘時間,不過受益是無盡的。這是由於這場講座難得欣賞五、六十年代澳門彩色照片的機會,社會上流傳的不多,許多年輕人也沒有見過。所以要珍惜這一次欣賞老照片的機會。講座當日聽眾反應非常熱烈,而且座無虛席,可喜的是年青人佔大多數。有報名參加的佔了許多,沒有報名參加也佔了許多,他們都是為欣賞這一些五、六十年代彩色照片而來。這是可能由於許多人都對舊時澳門風景好好奇,也喜歡感受當年澳門的感覺。有時候懷舊並不代表守舊,或者只是對現實的一些不滿,還有對一些事物的憧憬。不滿地方在於現在許多建築精美和歷史價值被清拆,同時回憶當年美景的美好。
這類活動意義除了欣賞精美照片之外,也讓許多出席者思考許多問題。最後演講者龍發枝先生向出席者提出一些思考問題,這些問題首先是如何是否需要繼續城市色彩模式?其次是修復如舊是否包括色彩相關元素控制?最後就是歷史城區規範的憂慮。感覺保持城市原有特性,才能發揮一座城市更好競爭力。有時不代表不斷建設新物,就完全代表一座城市進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