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8年2月1日星期四

近來粵語保育爭議帶來的啟示

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一日香港《大公報》
近來粵語保育爭議,除了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抗議普通話豁免試機制欠透明事件之外,有網友在社交網站Facebook群組「廣州人」回帶《廣州日報》有關粵語保育報道,由於該帖文的圖片被剪成一角,因而做成轟動,港澳各大社交網站Facebook群組都有轉帖,事後被指此該帖文被斷章取義。另外澳門教青局引用統計暨普查局的一個有關澳門青年家庭常用語言情況統計圖表,也在澳門引起了爭議。到底近來粵語保育爭議帶來給大家有什麼啟示?


一九五七年二月七日香港《大公報》
其實中國大陸學校全面普通話授課,早已不是最近才發生,早已推行了許多年。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一日香港《大公報》載,除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中小學語文課從一九五六年秋季開始教普通話,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也正式成立。同時當時計劃中小學各科在一九六零年全面普通話教學。奇怪的是當時中央宣佈並落實後,感覺似乎沒有特別反對的聲音。可能當時有一些反對聲音,但報紙沒有給予報道。一九五七年二月七日香港《大公報》載,廣州在一九五七年三月增廣州人民廣播電台第三台用普通話播音,內容著重播送中外音樂戲曲說唱。可能當時有關政府部門還沒有現在強行取消粵語節目和播音系統,粵語在通行情況未有嚴重情況。不能強行取消粵語節目和播音系統,這是一個地方特色文化應該保留,因為地方特色文化一旦消失,一個地方就會失去其靈魂。
最近在中國大陸知乎網找到一個廣東地方語言近況地圖,這應該是一本書的截圖,是什麼書就不太清楚,只能作一種參考。推廣普通話運動當中,影響深圳最大,其次就是珠海、東莞、廣州、佛山、肇慶等影響較大,廣東西部其他都市則問題未算太大。奇怪的是潮汕話和客家話在廣東東部暫時仍佔很大比例,問題也未算太大。中國大陸全面推行普通話教學這麼長久,應該定期檢討全面推行普通話教學後的成效和對社會有何影響。因為全面推行普通話教學,受影響的不單只是粵語受到影響,中國許多地方的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港澳地區由此也要多了解過度推普的後果,不要認為只有普通話才是潮流。

在中國大陸知乎網找到的廣東地方語言近況地圖
為何珠江三角洲影響較大?這應該是首先由於人口的遷移。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五日廣東《南方日報》當中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綠化計劃示意圖記錄,當時廣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只有三千六百七十多萬,近年廣東人口則有一億九百九十九萬(二零一六年數字,廣東統計年鑑二零一七)。這應該是由於廣東是最早改革開放的省份,因而有大量外省人到廣東工作和生活,這樣無疑對廣東文化是否會繼續存承形成好大影響,影響首當其衝則是粵語無疑。其次就是一部份家長和學校不太注重對孩子進行粵語教育的從小培養,從而令到現在一些土生土長廣州人不太懂得一些詞彙如何粵語發音。其實筆者小時候在廣州生活,從小同現在零零後一樣接受普通話教學,家人當時經常在兒時播放許多煇黃作品和梅艷芳、張國榮等香港著名藝人表演錄影帶,經常陪伴家人收看香港電視,家人也經常從小與筆者使用粵語交談,在家中從小熟練粵語,絕對不是困難的事。其實應該可以推行粵普雙語教育,同時部份社會人士應該停止對粵語片面看法灌輸給小朋友,認識多種語言有其更加多競爭優勢。其三就是廣東省政府文化和教育有關部門,對粵語保育的力度似乎不算太大,雖然廣東省委宣傳部去年批准設立嶺南方言文化傳承保護中心,但工作成效有待未來去評估。
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五日廣東《南方日報》

有一些人認為廣州二零一零年撐粵語運動之後,就沒有聲氣。其實不是這樣,社會上仍然有許多傳播認識粵語活動。例如還有粵語協會推廣粵語、廣州一些藝人在網上作粵語節目、廣東一些電視台繼續播放粵語推廣節目和粵語電視劇、廣東社會上仍然有以小朋友為對象的說書班和粵劇班等。

其實有時不要太自信,現在特別需要居安思危,千萬不要等到粵語快要絕種,才懂得去珍惜。因為見到廣州比以前多了許多外省人來做新廣州人到廣州生活,廣州本地人可能容易被同化。感受到嶺南文化是否傳承,年輕一代責任重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