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工作室在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五日晚上,舉辦一個名為「視覺檔案中的海漂越南難民/澳港臺三種視角」的講座活動,邀請了澳門陳永漢先生、香港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羅淑敏教授、臺灣紀錄片導演劉吉雄先生、臺灣新竹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林淑芬教授作主講嘉賓。令人感動的是,老房子所在的顯榮圍以及周邊街區,在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五日下午停電數小時,但老房子工作室晚上的對談會依時七點開始。
澳門陳永漢先生首先解答台下參加者問題,分享陳永漢先生他當時攝影和有關越南難民在澳門的情況。他分享和解答台下參加者問題的內容,有以下幾點重點。陳永漢先生一九七九年開始學攝影,當時澳門沒有太多突發新聞。影好多照片就保留到好多,但是精彩部份的照片版權已賣給澳門一份報紙。當時澳門有幾個難民營,其中有九澳、青洲、氹仔。越南難民首先到港澳,再等候安排到其他國家定居。天氣不太凍時是偷渡高峰期,澳葡政府當初沒有預算這麼多人,國際組織救濟派水派食物。
越南難民經岸邊一路過來。他們可在澳門周圍行走,外界不太關注難民,不會歧視他們,平時也很少與他交流。陳永漢先生喜歡影相紀錄,一星期有空閑時間兩三次去影。當初越南難民全部集中坐在一起,後來才搭棚生活。總之他們十點前回難民營,行動自由。這是由於國際難民署要求澳門收留越南難民,而且贊助金錢給澳葡政府作安排,楊景開是當時港澳難民營營長。聽取陳永漢先生的分享,了解到陳永漢先生他當時攝影和有關越南難民在澳門的情況。難以想像當時澳門人的容納度是這麼大,可以對其他國家難民到來,一直以平常心看待,這是實在難能可貴。
其後香港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羅淑敏教授在PowerPoint分享內容非常仔細,她搜集當時有關香港越南難民的數據資料,分享有關香港越南難民的情況。還以述評她所著專書「The Invisible Citizens of Hong Kong:Art and Stories of Vietnamese Boatpeople」,當中有關香港越南難民親自繪劃的畫作,剖析當時香港越南難民的生活苦況。例如香港越南難民生活在封閉圍牆內,擔憂著明天是生還是死。我們同時要反思,我們生活的幸福環境是否必然,所以更加學會珍惜現在所有一切事物。
接著臺灣紀錄片導演劉吉雄先生分享有關臺灣海峽之澎湖越南難民營的情況。原來活在臺灣海峽之澎湖越南難民營和難民船上的越南難民,也非常之苦難。最後就是臺灣新竹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林淑芬教授作分享。其中她有一個疑問,就是外界對越戰認識非常少,漸被遺忘。為什麼大家對這話題有興趣?外界對越戰認識非常少,就使有關越戰話題容易在外界產生神秘感,神秘感容易令人產生興趣。
老房子工作室在活動結束後第二天,在其 Facebook 專頁貼上當晚活動照片之後,形容「以為是冷門議題,想不到少少空間坐滿了。~~~對談會也有意料之外的連結,引來了一個劇團,正在排演相關的劇目。」當晚活動的確坐無虛設,其實有關人口流動的問題在澳門絕對不冷門。這是由於人口流動問題至今繼續影響我們的生活,例如新移民對澳門影響、旅客過量對澳門人日常生活的衝擊等。人口流動問題對自己地方有影響,就自然產生話題性。有了話題性,劇團自然把這個話題演繹成戲劇劇目。在巧合之下劇團見到這個與劇目相關話題活動,就主動去參加。筆者也期待這個劇團排演相關的劇目,能圓滿演出成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