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9年3月1日星期五

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 對粵港澳文、教、遊發展有何看點

  在二零一九年二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第二章總體要求、第三章空間佈局、第八章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其中有第一節(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第二節(共建人文灣區)、第三節(構築休閒灣區)部份。主要讓大家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當中規劃教育、人文、旅遊的城市群和城鎮分工和基本概念、具體步驟。本文就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教育、人文、旅遊發展有何看點?

  首先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於發展粵港澳地區總體要求、空間佈局當中,在涉及教育、人文、旅遊部份是如何解說。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第二章總體要求第三節戰略定位指出「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加強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的美麗灣區。」第四節發展目標指出「到二零三五年…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多元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準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第三章空間佈局指出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感覺總體要求、空間佈局、發展目標太著重促進經濟效益,對教育、人文、旅遊重心度有點不高。同時大多安排每節文章中最後去提及。其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太過於著重大中華文化在粵港澳的定位,而多於嶺南文化的傳承。例如廣州和香港是促進嶺南文化的傳承中心,為什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一字不提廣州和香港如何在促進嶺南文化有什麼舉措。同時忽視澳門其他文化重要性,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早已強調澳門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為何還要以中華文化做主流?這樣做有點矛盾,因為多元文化共存下,每樣文化都是主要成員,沒有特別主流的文化,因而各自發揮其獨特魅力,更有利不同文化的傳承。

  其次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於發展粵港澳地區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當中,在涉及教育、人文、旅遊部份是如何解說。教育方面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是要建設教育和人才高地。要建設粵港澳教育和人才高地,就需要加強學校自主辦學性,包括自主製作教材。同時加強粵港澳三地粵語教育的培訓。可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及不多。文化方面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是要共建人文灣區。雖然有提及如何促進嶺南文化等,可是感覺內容有點理想化。例如「堅定文化自信」和「增強大灣區文化軟實力」,不知道未來實現有多少?旅遊方面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是要構築休閒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說的很美,要構築什麼休閒灣區?其實粵港澳許多旅遊景點和一般居民區這麼多人這樣嘈,如何成功規劃成為休閒灣區?這點實在是非常大的疑問。至於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如何讓文、教、遊發展成功實現,有待未來去觀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