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0年4月2日星期四

澳門訊報濠情話舊 瞻前顧後專題:康熙帝與澳門

  二零二零年四月十日(農曆三月十八),正是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三百六十六歲壽辰。本文就為大家梳理康熙帝與澳門的歷史。
康熙帝不把澳門收復的原因
康熙帝在親政之初,就非常重視澳門貿易通商問題。廣東違禁開海下澳貿易通商的消息在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就傳到京城,康熙帝決定要處理這一嚴重事件。到第二天,兩廣總督盧興祖自認為他與鰲拜集團關係密切,再加上他給朝廷的打點,他認為朝廷派來的欽差大臣不會找他的麻煩;而且他會獲得澳門完全免遷的命令,並把這個資訊傳達給在澳門的葡人。澳門就在同一天宣佈這個消息,舉城歡慶。(註一)
康熙帝朝服像,維基百科共享資源照片
康熙十九年(一六八零年),當時三藩之亂還未完全平定,康熙帝仍然心繫澳門。就在是年十月初,關於澳門自由貿易航海及粵澳貿易自由進行的諭令在澳門公佈,規定氹仔作為外國船隻停泊處。(註二)同時還規定:「其時海禁未開,澳門仍屬界外,內地商民禁止不許至澳,其外來船隻到澳洋貨,及商民貨船到香山縣,俱由旱路運至界口貿易,不許海路行走,令市舶司徵收,即旱稅也,是以有新定二萬零二百五十兩之額。」澳門葡人與清朝商人各將貨物俱由旱 路挑至關前界口,互相貿易。(註三)開通澳門至廣州間的旱路貿易,允許外來 洋船進入澳門,即是以這些政策表明清廷已經開始對澳門解除「海禁」。這個最新情況也使澳門非常歡慶。
康熙帝晚年不受與羅馬教廷發生「禮儀」之爭影響,仍關注澳門貿易通商問題,甚至為澳門廣開門路。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三月七日,清康熙帝就以中國商船往南洋貿易,商人貪圖厚利,往往將船隻賣在海外,同時攜帶米糧及舵手以外人員出洋,有藉寇兵而盜糧,因而引起海盜滋事,危及沿海治安,所以康熙帝就下令禁止商民前往南洋貿易。(註四)康熙帝禁止中國商船赴南洋貿易之後,在同年五月尾就試圖將中國對外貿易集中到澳門,並頒佈了在澳門徵收全部進出口關稅,不許外國船隻去廣州而只能在氹仔通商的命令。兩廣總督楊琳還建議,在氹仔修建一座炮臺以保衛氹仔的船舶碇舶處。但是澳門的葡人就擔心外國商貿集中澳門會帶來 不幸和危險,故通過關係讓清廷撤銷了這一命令。(註五)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一生雄才大略,清除鰲拜、平定三藩、平定明鄭台灣及反清勢力、親征噶爾丹、抵抗沙俄。但為什麼康熙帝不立刻將葡屬澳門收回?這是因為康熙帝把葡屬澳門作為當時中國對外多方面交流和通商之地。清康熙帝非常有先見之明,清廷收復葡屬澳門輕而易舉,如果清廷真的收復葡屬澳門,趕走澳門所有西洋人,康熙帝無法更好學習更多西洋知識之餘,清廷也無法學習西洋先進技術。康雍乾盛世的歷史可能改寫。
康熙帝與葡籍傳教士關係變化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一生除了勵精圖治和英勇善戰之外,同時也酷愛學習,特別是酷愛學習西洋知識。學習西洋知識的途徑,大多是從西洋傳教士所得來。不過天主教在中國生存空間和西洋傳教士在華的人生前途,都決定在康熙皇帝手中。本章節主要簡述評論康熙帝與葡籍傳教士關係變化。
一六五四年 Map of China and Korea. Situs Proviciarum imperii Sinici局部
 作者:Anoniem / Anonymous(土地測量師/製圖師),Johannes Janssonius(出版商),維基百科共享資源照片。
清廷與葡籍傳教士在康熙年間的關係幾經變化,同時帶給葡屬澳門不同影響。在康熙初年,其當時康熙帝還是年幼,需要由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等四大臣輔政,對天主教傳教活動嚴加禁止,又再議澳門葡人去留問題,雖然未完全決定驅逐葡人,卻使在澳葡人及其澳門地位陷入空前困境。
在清康熙皇帝玄燁親政之後,對西洋傳教士傳教活動轉而採取一些靈活措施,容許西洋傳教士的不斷湧入,所帶來的歐洲多種奇器和科技、藝術促進中西融合與交流,同時促進了澳門繁榮。康熙帝首先就為湯若望的冤獄平反,同時起用南懷仁做欽天監監副,重新使用在當時較為精確的時憲曆法。自此被南懷仁援引入京的傳教士多數就被安排在欽天監供職。康熙帝同時又下令已被軟禁在廣東多年的傳教士栗安黨等二十餘人歸各省居住。康熙帝親自巡視北京的天主堂,御書「敬天」二字匾額,賜懸在天主堂中。同時諭令:朕書敬天即敬天主也。這一御書遂由各地教堂轉抄,這是為了籠絡當時的西洋傳教士。康熙帝在年青時候就非常好學,對有專長的西洋人抱有求賢若渴的熱情。康熙帝就曾派遣耶穌會士前往澳門,招通曉曆法的徐日昇、安多入京供職。不少具有科學知識、善造奇器的傳教士在清廷中效力。有一次康熙帝患瘧疾,張誠、白晉等就進金雞納,康熙帝不日康復。(註六)
其次康熙帝首次打破沿 襲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慣例,允許外國人進京的時候不以「貢使」相稱。在康熙九年(一六七零年)一月四日,瑪納·撒爾達聶(又譯為嗎諾·勿薩列達惹)使團包括正 副使及侍從二十二人獲准北上。上京時,特使所乘的船上插有旗子,旗上寫 著「進賀」兩個大字,而不是當時通常見到的「貢」字。(註七)
另外就是康熙帝在康熙十年(一六七一年)三月,康熙帝進一步允許在廣州的神父進行他們的傳教活動,消息傳到澳門之後, 人們高唱《謝主頌》。(註八)在九月八日,即聖母誕生之日,當時澳門教士們就為了慶祝康熙帝對天主教的 恩宥,他們興高采烈地走上街頭,沿著內港進行隆重宗教出遊。(註九)
在康熙四十四年(一七零五年),羅馬教皇十一世派使節多羅到達中國,竟干預天主教中國教民尊孔祭祖的傳統習俗。(註十)由於清廷與羅馬教廷發生「禮儀」之爭,清康熙帝在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四月十六日,就決定下令驅逐所有傳教士並禁止天主教傳播,下令拆毀所 有教堂,天主教徒必須背棄該教。康熙帝十分震怒,於第二個月確認該項 決定。他曾急切盼望著對他一七一五年一月一日寫給若奧五世要他在禮儀問題 上說服格勒孟十一世的信的回音。然而回音未到,來的卻是對中國禮儀 的正式拒絕。(註十一)同時也決定只給那些「遵守利瑪竇規矩」即允許教徒尊孔祭租的傳教士以合法居留權。(註十二) 不過幸運的是,當時澳葡與清廷的貿易通商往來依舊頻密,以東西文化交流也在不斷持續發展,清廷與羅馬教廷發生「禮儀」之爭,未能完全對當時澳門的地位構成不利影響,澳門的地位未至於倒退至康熙初年空前困境情況。
康熙帝與當代澳門
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的「星槎萬里──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在二零二零年一月十一日開幕現場
 該展覽展出多項清聖祖康熙皇帝真跡或相關文物。建燁拍攝。

澳門回歸後二十年來,多個歷史和藝術展覽都有展出清聖祖康熙皇帝真跡或相關文物。例如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二日至二千年十一月三日,於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的「盛世風華-北京故宮精品展」當中,有展出康熙朝服像圖軸、康熙南巡圖、康熙所寫的行書柳條邊望月軸等。例如在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零零七年三月十八日,於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的「永樂文淵──清代宮廷典籍文化藝術特展」當中,有展出清康熙時所印刷的《康熙字典》。例如在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零零八年三月十六日,於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的「天下家國──以物見史故宮專題文物特展」當中,有展出清康熙帝半身朝服像軸等。例如在二零二零年一月十一日至二零二零年四月十三日,於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的「星槎萬里──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當中,展出康熙皇帝學習數學、天文時所使用的輔助工具。在澳門這樣容易就可以接觸清聖祖康熙皇帝的真跡或相關文物,其實多得澳門藝術博物館與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長期合作。這就是作為澳門人的榮幸,希望將來都有更多清代宮廷與澳門相關文物展覽。
註釋
(一)John E.Wills,Embassies and Illusions: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一六六六—一六八七,第九十九頁
(二)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ⅩⅦ,第一百二十七頁
(三)李士楨:《撫粵政略》卷二《請除市舶澳門旱路稅銀疏》卷七《請豁市舶旱路稅餉疏》。
(四)《清聖祖康熙實錄》第二百七十一卷,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庚辰。 《清會典事例》第六百二十九卷《兵部》八十八 《綠營處分例》。
(五)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八十六頁;龍思泰:《早期澳門史》,第一百零四頁。
(六)劉小萌:《康熙年間的西洋傳教士與澳門》,澳門《文化雜誌》二千年第四十一、四十二期
(七)《葡萄牙國王唐·若奧五世遣中華及韃靼雍正皇帝特使出使簡記》,載金國平:《中葡關係史地考證》,第一百六十八頁。梁廷枏:《海國四說》之《粵道貢國說》第四卷《西洋諸國》及其他中文檔案均稱「進貢」。
(八)文德泉:《第一個中國耶穌會神父》,載《文化雜誌》第十期,一九九二年。
(九)文德泉:《第一個中國耶穌會神父》,載《文化雜誌》第十期,一九九二年。
(十)蔣兆成和王日根:《康熙傳》,第四百三十三頁
(十一)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十六—十八世紀》,第九十二頁。
(十二) 劉小萌:《康熙年間的西洋傳教士與澳門》,澳門《文化雜誌》二千年第四十一、四十二期

補遺

康熙帝重用西洋人才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一生除了勵精圖治和英勇善戰之外,學習範圍也無所不包。由於康熙皇帝學習範圍無所不包,思維也非常包容外來文化。重用西洋人才,正是康熙皇帝非常包容外來文化其中一種表現。

  如何體現康熙帝重用西洋人才?首先就是在康熙初年為湯若望案平反。輔政大臣鰲拜反對西洋學說,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發生「曆獄」,湯若望被判凌遲死刑。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京師地震,免死羈獄,在四月十九日獲孝莊太皇太后特旨釋放。但反教派還未肯放過湯若望,湯若望蒙赦回到南堂後,輔政大臣又唆使暴徒走入教堂,將順治帝親賜刻有「通微教師」擊碎,將湯若望逐出南堂,湯若望只好搬遷至東堂,與其他三位神甫住在一起。康熙五年七月十五(一六六六年八月十五日)病故。康熙帝決定從此事入手,開展正本清源工作,確立唯是是從文化政策。康熙八年四月(一六六九年),康熙給湯若望平反,下令發還宣門內天主教堂房屋,恢復湯若望「通微教師」封號 ()

其次就是康熙帝希望澳門舉薦熟練曆法和西洋醫學進京服務。在康熙二十四年(一六五年)三月十六日,康熙帝想起由於南懷仁年老,就下旨諭大學士勒德洪與明珠,要求他們舉薦在澳門同南懷仁一樣熟練曆法的年輕人。可惜有關人才不是太多。勒德洪與明珠在三月十七日又問南懷仁,在澳門有多少人熟練曆法和善精醫業者。南懷仁則回答說:在澳門熟練曆法只有安多一人,而善精醫術者就不知道是否有人。(二)康熙帝想在澳門同南懷仁一樣熟練曆法的年輕人進京服務,可惜沒有所獲,這是由於當時符合要求的人才不是太多

到了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十五日,耶穌會中日教區巡視員羅曆山( Alexandre Ciceri )攜同葡籍耶穌會士、醫生盧依道( Isidoro Lucci )抵達澳門。由於康熙帝對西洋醫學十分感興趣,希望澳門派西洋醫生進京服務,後來耶穌會士閔明我(Philippe-Maria Grimaldi)返歐時要他尋找一名醫生並帶至北京。雖然派西洋醫生進京服務可以取悅皇帝,有利於傳教事業,但為皇帝及宗室治病,則是風險極大的事情,弄不好的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所以澳門方面在盧依道抵澳後,隱瞞了歐洲醫生已到澳門的消息。(三)在是年十五日,耶穌會中日教區巡視員羅曆山攜葡籍耶穌會士蘇霖( José de Suares)及李國正( Manuel Osório )一同離澳赴京。到北京後,康熙帝立即召見他們並詢問是否有醫生來京。當得知沒有時,康熙帝十分惱怒。蘇霖連忙解釋稱,已有一名醫生到達澳門,但他是初學者,還需要在澳門見習一段時間,才可以來京效力。康熙立即傳旨,要求把這位西洋醫生送至北京。時任中國副省會長的葡籍神父徐日昇便給澳門寫信,命盧依道神父立即來京效力。(四)

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二年)十二日,澳門耶穌會派遣盧依道神父攜同在歐洲長大的華人醫生巴蒂斯塔·利馬( João Baptista Lima )一起離澳赴京,到廣州後由廣東官員遣人伴送,於十二日抵京。到京後,由於兩位醫生在宮中行醫並不順利, 於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三年)日,因多次治病無效而被康熙帝遣回澳門。(五)兩位從澳門京的醫生表現,不太如康熙帝所意原因,在於進京服務的安排過於急促,兩位從澳門京的醫生也許不太熟知當地情況。

三就是康熙帝清廷欽天監正的葡萄牙耶穌會士徐日昇神父離世有非常不捨之情。康熙四十七年(一七零年)十二廿四日,清廷欽天監正的葡萄牙耶穌會士徐日異神父在北京去世。徐日昇神父在一六六九年抵達澳門。康熙帝在一六七三年將其召進京時,康熙帝用古琴彈奏了幾首熟悉的中國歌曲,徐日昇神父隨即用古鋼琴把皇帝彈奏過的歌曲演奏一遍,模仿得非常惟妙惟肖。當時康熙帝驚歎:「西洋科學真了不起!此人堪稱天才!」康熙帝下令賜給他廿四匹綢緞。康熙皇帝上諭曰:「朕念徐日昇齎誠遠來,效力歲久,淵通律曆,製造咸宜,扈從惟勤,任使盡職,秉性真樸,無間始終,夙夜殫心,忠悃日著,朕嘉許久矣。忽聞抱病,猶望醫治痊可,遽爾溘逝,朕懷深為軫惻。特賜銀二百兩,大緞十端,以示優恤遠臣之意。」(六)上文可見康熙帝對徐日昇神父離世的不捨。可以理解到康熙帝他這麼愛惜人才,他也這麼容易接收外來文化知識。這有助於促進中西交流之餘,也有助中國社會文化的提高。  

注釋
(一) 蔣兆成和王日根:《康熙傳》,第四百一十二、四百一十三、四百一十五
(二) 韓琦、吳旻校注:《熙朝定案》,第一百五十七頁。
(三)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ⅩⅦ, 第一百四十九頁; BA,JA, Cód-v-二十二, fls.一二九b-一三零b;董少新:《西洋傳教士在華早期行醫事蹟考述》,第七十二頁。
(四)(四)BA,JA, Cód-v—二十二, fls.一二a-;董少新:《西洋傳教士在華早期行醫事蹟考述》,第七十二頁。
五)BA,JA,Códice-v-二十二,fls.一三零b;董少新:《西洋傳教士在華早期行醫事蹟考述》,第七十二七十三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ⅩⅦ, p.一百四十九頁;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 及書目補編》,第三百九十頁稱盧依道十二日抵京。
(六)黃伯祿:《正教奉褒》第冊,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