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一帶歷史往事


 


     一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地理沿革


 


   由現在的石排灣公屋群至荔枝灣之間,古時候是個叫做大灣的海灣,岸邊原本是一片石崖。荷蘭公司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開始在該處承包採石工程,澳門外港的「斷基」和「長命橋」,就是由在那裡開採的石塊堆砌成的。採石工程開始之後,石崖的石頭逐漸被挖去,部份陸地就形成凹形。張卓夫據路環老居民所說,在這以後才開始逐漸聽聞有石排灣這個名字,由此可知石排灣的名字與開鑿石板(鋪路的材料)的工作有關。


 


澳門大灣(葡萄牙語:Tai Van)和石排灣(葡萄牙語:Seac Pai Van)是澳門路環島西北部地區,現時位於澳門路氹城的南方,由路氹連貫公路連接位於北方的氹仔及澳門半島。


 


參考一九一二年的澳門老地圖,可見澳門大灣和石排灣原為天然的自然海灣。直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澳葡政府在大灣和石排灣一帶開始填海造地。參考由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所主編的二零一九年《澳門地圖集》,當中的《澳門歷史填海與土地發展圖》。在一九三六年於面對橫琴的大灣海岸一帶,還有現時石排灣圓形地一帶進行填海造地。在一九五七年於面對橫琴的大灣海岸一帶,還有現時石排灣水庫以東進行填海造地。在一九八六年為興建聯生工業村和石排灣水庫,還有石排灣石礦場對開海面進行填海造地。在一九九一年於現時石排灣小型賽車場一一帶進行填海造地。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五年的填海造地,把路氹連接在一起,此時大灣和石排灣一帶不再見到大海。


 


二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歷年來城市建設


 


(二.一)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運輸與軍事設施建設


 


興發海島鎮繁榮計劃委員會早在一九五四年十月四日,就召開全體委員會議,決議將各項六年繁榮建設計劃按步驟付諸實施。其中由氹仔島舊飛機庫塡海築公路,直達路環島石排灣,連接後者之環島公路,汽車由氹仔直接駛至路環新港。(澳門華僑報 1954.10.3) 氹仔和路環之間長二千二百米、寬七米的路氹連貫公路(葡萄牙語:Estrada do Istmo)在一九六三年五月動工,一九六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完成,一九六九年秋正式通車。一九六八年路氹連貫公路建成和一九七四年澳氹大橋通車以後,澳門巴士路線貫通全澳,其中巴士路線途經大灣和石排灣,在其附近設置巴士站。(澳門百科全書) 


 


新福利和澳巴接交通事務局通知,由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首班車起,路線15、25、26、26A、50及N3調整進入「石排灣公屋」路段。(澳門華僑報 2013.3. 23)蝴蝶谷大馬路巴士總站在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九日啟用。展望未來,輕軌石排灣線開通後即將途經路氹連貫公路、石排灣圓形地及石排灣馬路,全長1.6公裏,設有「石排灣」以及「離島醫院」兩個車站。(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


 


石排灣水塘鍫築工程在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完成。路環及氹仔居民食水問題,澳門政府早在一九六七年曾召商在路環石排灣口,開闢一新水塘,然後數設水管通往氹仔,當該水塘築成的時候,路氹兩地居民就有消毒之自來水供應。(澳門華僑報 1968.11.12) 專為離島供水而興建的路環石排灣瀘水站的建築工程,在一九八二年七月竣工。該站化驗設備安裝完成後,在一九八二年九月底使用。(澳門華僑報 1982.7.12)


 


市政廳選定在石排灣連貫公路西側興建石排灣垃圾堆填區,在一九八八年六月始收集廢料(澳門華僑報 1988.4.27)由於垃圾焚化中心在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啟用,石排灣垃圾堆填區就關閉。(大眾報1992.12.06)


 


澳門政府與聯生發展有限公司在一九七五年十月七日簽署一項工業投資合約。聯生公司投資一億五千萬元,在路環石排灣塡海興建貨箱碼頭及一系列綜合性工業設備,名為聯生工業村。現時聯生工業村興建有金峰南岸豪宅。(澳門華僑報 1975.10.7)


 


在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發行第四十六期《政府公報》對石排灣軍事哨所、黑沙軍事指揮官住宅及路環鎭兵營的建築進行公開招標。澳葡政府於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決定爲警署在石排灣建立營房(參見第21期 《政府公報》)。


 


(二.二)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房屋興建


 


澳門禁毒委員會在路環石排灣內建設之復原新村,在一九六五年三月三十一日上午舉行開幕儀式,由澳督羅必信剪綵及贈送十四伙住民門匙,使該等戒毒成功者,獲得重生機會,是日各機關首長、駐香港各國領事、牛津救濟會代表及美天主敎救濟會代表多人,特別由港來澳參加此項儀式,另由羅梁體育會派出醒獅隊赴路環表演。(澳門華僑報 1965.4.1)


 


 


現時澳門石排灣公屋群前身為豐怡石礦場,於一九七二年投產。路環石排灣石礦場粉塵污染曾經引起坊間憂慮,民政總署在二零零六年一月將原本位於石排灣郊野公園內的苗圃場及十餘名員工悉數遷返本澳鴨涌河苗圃場。(澳門華僑報 2006.1.5)


 


直至路環居民聯誼會負責人岑玉霞,余多、鍾全根、李兆豪在一九九五年四月六日會晤房屋司司長盧玉堅,遞函要求規劃在路環興建經濟房屋,調整全澳人口佈局和促進該島的發展。盧玉堅司長表示,已研究將石排灣社會房屋地段重建經屋的可行性,並關注了路環平民屋村惡劣的生活環境及與敎區聯絡了解其未來意願。(澳門華僑報 1995.4.7) 澳葡政府決定在一九九八年動工興建澳門石排灣公屋(澳門華僑報 1998.2.9),但規劃一直沒有落實。直至澳門特區政府於二零零九年九月規劃訂定路環石排灣六萬人口都市化規劃,佔地面積約三十萬平方米,涉及地段的豐怡石礦場公司負責人在二零零九年九月十四日與政府舉行土地交接式。(澳門華僑報 2009.9.15) 二零一零年八月三日於興建石排灣公屋項目地段,正式啟動平整工程。(澳門華僑報 2009.9.15) 


 


石排灣公屋區內的四組行人天橋在二零一三年下半年內陸續竣工。(澳門華僑報 2013.2. 18) 位於石排灣的四組行人天橋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早上九時同時正式啟用,行人天橋均設有電動手扶梯及升降機等無障礙設施,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行人過路條件。(澳門華僑報 2014.6. 24)石排灣臨時衛生站、長者日間中心、銀行、超市及食肆,在二零一三年二月作首階段投入服務。(澳門華僑報 2013.2.23)


(二. 三)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文化娛樂設施


聖母像及拜苦路碑在路氹連貫公路路環迴旋處石排灣圓形地。這裏原是一幅曠地,爲紀念聖母瑪莉亞,在一九八三年九月八日由澳門及離島的教友集資,在該處辟建花圃,在中央樹立由葡萄牙運來的聖母石像。(唐思:澳門風物誌(續篇))


石排灣郊野公園位於路環島西面,北接石排灣公屋群,西臨石排灣馬路,南近路環高頂馬路,東至陸軍馬路,因具有教育、生態學、風景及科學的價值。離島市政局在一八八二年五月九日氹仔選址兩處作為澳門苗圃栽培區,路環島 的石排灣山和九澳山坡也有幾處適宜於苗圃栽培。(澳門編年史 - 十九世紀作者/編者:施白蒂著、金國平譯)耶穌會修士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此培育孤兒。澳葡政府在一九三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根據第四十七期《政府公報》上頒佈的第五百五十一號訓令,在路環石排灣成立一林、農、漁、禽綜合實驗農場。(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1900-1949) 作者/編者:施白蒂著、金國平譯)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已立法成為保護區,一九八四年十一月起成為澳門第一個郊野公園。(澳門自然網站) 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兒童單車徑在一九九八年八月竣工並投入使用。(澳門華僑報 1998.8.15)澳門大熊貓館在二零一一年一月於石排灣郊野公園開館,同時市政署將石排灣郊野公園內自然教育中心改建為澳門大熊貓資訊中心。


路環小型賽車場在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七日落成啟用,隨後為了推動這項小型賽車發展,更加建看台及辦公大樓。(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體育局網站)


自二零一四年八月六日起,澳門中央圖書館流動圖書車於澳門石排灣公屋群內〈樂群樓第四座門前〉提供臨時性服務,時間為每周三中午十二時半至六時半,提供圖書借還及讀者證辦理服務,在二零一七年天鴿風災後暫停服務。位於路環蝴蝶谷大馬路石排灣社區綜合大樓六樓的石排灣圖書館,於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起正式投入服務。(澳門公共圖書館)


根據第174/2019號行政命令,石排灣公立學校於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一日正式設立。在二零二零/二零二一學年啟用,學校招收幼兒教育一年級至三年級以及小學教育一年級學生。(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青局)


 

三 路環大灣和石排灣舊街往事


據鄭煒明的碩士論文《澳門附近島嶼氹仔、路環歷史初探》第四章《關於海盗與會黨的問題》第一節,第107至109頁所指,鄭煒明在氹仔、路環兩島搜集所得的口述資料顯示,幾乎是衆口一詞,謂張保仔等曾登路環島,而且島上有傳說名叫張保仔洞的山洞。一說在石排灣,張卓夫在其文章《路環的大灣和石排灣》,指出張保仔洞就在石排灣。另一說在九澳,但流傳是後者居多。


澳門石排灣在二十世紀曾經發生慘劇事情。對海路環石排灣現年卅五歲一爆石工人何福,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十日正當爆石之際一時不愼,當爆藥埋藏石下時竟點燃着火藥而不知,於爆炸後逃避不及,頭部及身軀受爆力炸傷,在是日下午被送到澳門療治,在一號碼頭上岸以救護車載送山頂醫院。(澳門華僑報 1949.12.30)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三日上午,當時澳門對海路環石排灣山上,突發生一宗山泥傾陷壓斃靑年男女二人慘劇,事後經當地人士協同施救,將兩傷者由泥堆中掘起,急用船載送氹仔衞生分所救治,由於二人過於重傷,呼吸停閉已久而無法救治,乃下葬氹仔墳場內。(澳門華僑報 1950.11.5) 路環石排灣一堆廢樹枝草木,在一九八八年三月五日上午燃燒起來,消防員到塲開喉及由巿政廳人員倒泥後,就將火救熄。(澳門華僑報1988.3.6)


 


不過也有離奇而且幸運的事。在石排灣打石工場茅屋內,於一九五三年發生一件死人復活趣聞,壹位年約五十六歲打石匠因病死亡。經由其家人購妥薄棺,通知親友向路環警局報告,事後並赴九澳打石工會領取帛金,不料死人竟能復活。(澳門華僑報1953.4.30)


 


 


澳門熊貓體育會於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八日擧行「八一馬拉松賽跑」,是澳門首次馬拉松跑比賽。馬拉松賽跑的路程曾經經過石排灣。(澳門華僑報 1981.10.18)


 


參考資料:澳門政府公報、澳門政府網站、澳門舊街往事(嘉模堂區和聖方濟各堂區)、澳門百科全書、澳門編年史 - 十九世紀和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1900-1949) 作者/編者:施白蒂著和金國平譯、唐思:澳門風物誌(續篇)、張卓夫:路環的大灣和石排灣、鄭煒明的碩士論文《澳門附近島嶼氹仔、路環歷史初探》、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澳門新聞剪報索引(澳門報章新聞剪報索引)


 


 


圖片說明:

1,興建中的澳門石排灣公共設施,2014年建燁拍攝


2,澳門石排灣臨時公共巴士站,2014年建燁拍攝


3,現時澳門石排灣郊野公園附近一帶,2020年建燁拍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