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

巴士公司應更好維護員工權益

        根據澳門《力報》在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日報道所載:「新福利表示,昨(十九)日一名乘客在登車期間,拒絕佩戴口罩,並疑似情緒失控,不斷指罵車長,危及車廂其他乘客安全,新福利對於涉事乘客嚴重違反乘車秩序及失控的行為,予以譴責。據悉,事件發生時,在場有另一新福利職員在拍片,但沒有上前幫忙。期間有女士希望該職員報警「幫自己同事」卻獲回覆「要當事人先可以報警」。最終,女士自行替該司機報警,同時有另一位休班警員主動協助。根據司機聊天群組消息,警員事後詢問在場新福利職員是否追究,獲回覆須經請示公司上級。在知悉巴士無損毀後,巴士公司及涉事車長均表示不會追究發難男子。」


  這件事情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有以下三點。


  涉事乘客拒絕佩戴口罩,並疑似情緒失控不斷指罵車長為其一。涉事乘客拒絕佩戴口罩,是非常自私行為。在疫情嚴重的非常時期,乘客佩戴口罩坐巴士是必須要做到。因為乘客佩戴口罩坐巴士,這樣可以保護到自己,也可以保護到其他人。同時涉事乘客疑似情緒失控不斷指罵車長,也是非常自私行為,因為涉事乘客這樣做,會影響車長的工作情緒,同時影響駕駛效率。中國國内和香港在近年發生過嚴重巴士事故,也與涉事乘客情緒失控有關,影響巴士車長正常駕駛,而導致有傷亡情況。為何涉事乘客只顧自己,而不理其他乘客安全?


  新福利巴士公司職員不幫自己同事報警為其二。其實做任何工作,都不應該那麼死板。特别是這次新福利巴士事件當中,乘客疑似情緒失控的情況下,這位新福利巴士公司職員應該思考在現場如何盡快想出辦法,協助巴士車長解決好問題。而不是按所謂既定程序,只拍片沒有立刻报警解決件事。女士反而見義勇為,立刻自行替該新福利巴士司機報警,這位女士值得我們學習。


  新福利巴士公司解決這件事情的處事手法為其三。筆者不太滿意新福利對於涉事乘客嚴重違反乘車秩序及失控行為的處事手法。面對這種涉事乘客必須追究一切法律責任,加上法律上要加重刑罰。原因在於對待涉事乘客嚴重違反乘車秩序及失控的行為,若處理得過輕的話,沒有阻嚇性和難服眾之餘,也喪失許多巴士公司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作為巴士公司應更好維護員工權益。因為這是作為公司的一種職業責任;巴士公司員工爲公司搏命,沒有功也有勞。巴士公司員工權益與乘客權益理應同樣重要。

2021年5月21日星期五

嶺南歷史上的地名避諱

        


      參考臺灣教育部所編的《國語辭典》修訂本所載,「避諱」這詞義是指「舊時為了表示尊敬,在言語或書寫時,不說君主或尊長的名號,稱為「避諱」。避諱的方法有缺筆、缺字、換字、改音等各種方式。」位於中國國內的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曾經在二零零二年出版過一本叫做《中國歷史地名避諱考》的書,著者為李德清先生。這是中國國內在目前為止,對中國歷史地名避諱考證較為仔細的專著。雖然《中國歷史地名避諱考》這本書出版之前和之後,都有與中國歷史地名研究相關的書出版,不過這些書只是其中一章節提及中國歷史地名避諱內容。

        《中國歷史地名避諱考》書中條目其中收錄多個嶺南地區涉及避諱的歷史地名。書中其收錄數量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居多,其次就是廣東省,海南省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就較少。本文就其中選出一些歷史地名作簡單述評。

           嶺南地區不少地名因避諱當朝皇室成員名字而改名。例如治所在南海縣(今廣東廣州) ,本名三國吳之廣州,在隋仁壽元年(601年)被改為番州,避諱原因在於當時隋煬帝楊廣被立為太子,當時所有有廣字的郡、縣地方都需要改名。直至唐代才恢復原名廣州。治所在程鄉縣(今廣東梅州) ,本名敬州。在北宋開寶四年(971年),避太祖祖父諱趙敬,而改名梅州。宜倫縣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舊儋縣,本名義倫縣。在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避太宗光義諱,而改名宜倫縣。

        除了避諱當朝皇室成員名字之外,也有地名因避諱惡人之諱而改名。嶺南地區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多處地方避諱安祿山,當時所有有安字的郡、縣地方都需要改名。例如恩平縣治所在今廣東省恩平市北,本名齊安縣,在唐至德二年(757年),以縣名同安祿山之姓易名為恩平縣。東莞縣治所在今廣東省深圳市,本名寶安縣,在唐至德二年(757年),以縣名同安祿山之姓易名為東莞縣。臨桂縣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本名始安縣,在唐至德二年(757年),以縣名同安祿山之姓易名為臨桂縣。常樂郡治所在常樂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境),本名安樂郡,在唐至德二年(757年),以郡名同安祿山之姓易名為常樂郡。

        嶺南地區不少地名因避同名或避特定文字而改名。例如峰州治所在嘉寧縣(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富壽省越池市東南瀘江紅河交匯處) ,本名為南朝陳置興州。在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因避同名,改為峰州。在大業二年(606年)廢,以縣隸交州。馬江縣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昭平縣東南馬江,本名開江縣,在唐代長慶三年(823年) 因避同名,而改名為馬江縣。思和縣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北,本名為平原縣,因避同名在唐長慶二年(822年)而改名為思和縣。雷鄉縣治所即今廣東省龍川縣西南陀城,本名為龍川縣,在北宋宣和時因避「龍」字,而更名為雷鄉縣。

        自大清皇朝在1912年滅亡,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地名避諱當朝皇室成員名字或惡人之諱傳統也伴隨消亡。國民政府相反反其避諱傳統,在1925年為紀念國父孫中山而將其家鄉香山縣改名中山縣。後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1983年12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中山撤縣置市為縣級市,是由佛山市代管。到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不過民國時期和共和國時期,仍然有不少地名因避同名或用字生僻難認、撤縣設市時更名而改名的情況出現。例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後僮族改稱壯族)的鬱林縣,在1956年4月改名為玉林縣,現為玉林市。原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崖縣,在1984年5月19日撤縣設市,更名為三亞市,在1987年11月20日升為地級市。

2021年5月20日星期四

淺談如何減輕學生的讀書負擔

        澳門近來發生不少與學生讀書負擔有關的事件,情況令人關注。參考澳門電台於二零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消息:「十四歲女中學生墮樓不治,教青局對有學生離世感到難過,向學生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局方已聯絡輔導機構啟動校園危機事故處理機制,向受影響師生提供輔導。」參考澳門電台於二零二一年五月十七日消息:「司警調查一宗懷疑縱火案,拘捕一名涉案十七歲初中生。這名男學生居住在長壽大馬路大廈,他分別於三月及五月至少五次在大廈公共地方用打火機縱火,燒燬大廈照明指示燈、通告、垃圾桶、電信光纖設施及薰黑牆身等,大廈管委會仍在點算損失。有人承認犯案,供稱因父母離異及學業壓力,放火減壓。」


  令人心痛的是這兩件事起因都與學業壓力有關,十四歲女中學生墮樓了結自己生命,十七歲男初中學生用打火機縱火燒燬大廈設施減壓。可見學業壓力問題嚴重性,對學生在生活上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們應該勇敢面對人生的一切,自殺尋死是解決不了問題,在社會上周圍破壞搗亂也解決不了問題。


  雖然社文司司長歐陽瑜曾經在今年三月於澳門立法會表示,「為加大力度推動社會廣泛參與,做到聯防、聯控、聯動的協作機制,今年一月已成立【以愛同行──關注青少年精神與身心健康工作小組】,以協調及整合政府及民間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目前,已循關注學生適性學習、促進師生和同儕關係、提升家庭親職教育功能、推動生命價值教育、跨部門協助聯防聯控、加強宣傳構築社區防護網六大願景,開展六十五項實務工作。如推動學校落實各階段的生命教育教學,並會留意各個學生經常表達訊息的網絡平台,以便支援有需要的學生。」但是在事實上,當局推出這些措施是否解決學生壓力問題,現在還是有非常大的疑問。


  其實要完善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了解出現這個問題的主因。首先是其中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為子女報讀許多進修和補習課程。其次,其中一些學校希望學生為校園爭取更多獎項,為學生安排許多訓練時間,令學生無暇兼顧學業。


  那麼如何減輕學生的讀書負擔?首先是家長和老師多聽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讀書意願。多聽學生的心聲,諒解學生的苦衷。其次是減少學生的功課量,讓學生適量參與課餘活動,讓學生多點休息的時間。了解到家長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學校希望學生為校園爭取更多獎項其目的,是對學生給予非常大的期望,但是成績不是強迫出來的,否則適得其反。應該教育學生如何主動學習之餘,也讓學生了解生命價值的意義。

盛極一時的澳門國際酒店歷史記實


澳門國際酒店開業前後

☆ 澳門國際酒店大事簡表,建燁製圖。

 

澳門國際酒店由富商霍芝亭之子、廣東銀行董事長霍寶材及其表弟吳庭偉斥資,香港厚興公司承建,共耗資近30萬元。澳門國際酒店在1937年正式動工,其工程歷時三年,直至1940年才落成。修建澳門國際酒店初衷,原是廣東銀行董事長霍寶材為迎養其父霍芝亭在此養老,所以酒店的頂樓全層原設計為住家及屋頂花園,有專用電梯上落。不過霍芝亭在酒店興建過程當中在香港突然病故,致使酒店工程曾經停工一月。

 

樓高九層的澳門國際酒店在194137開幕。開幕儀式異常隆重,澳督戴思樂及何東爵士聯手剪綵。何東爵士專程從香港包船來澳。澳門國際酒店由民用建築師若·諾拉斯科(Joao Canavarro No- lasco)設計,為當時澳門最為宏偉的建築。 其中酒店一樓、閣樓為餐廳酒吧,二樓為舞廳,三樓為酒家,四至九樓為旅店。

澳門國際酒店與抗日戰爭

 

澳門國際酒店的開業時間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故此在1941年至1945年於澳門國際酒店活動與抗日戰爭有關。

 

在澳門國際酒店曾經舉行多場抗戰籌款活動。澳門中葡各界「籌設兒童寄托所募捐委員會」,在19411111日下午530分假國際酒店,由該會名譽會長戴思樂親臨主持授旗典禮。該會正會長高若瑟總主敎、副會長經濟局局長羅保、商會主席高可寧、募捐部部長警察廳長布英沙、傅德蔭等,曁各界名流亦均親蒞盛會。授旗禮畢後隨即在該酒店敘餐。留澳伶星界為响應澳僑賬飢會施粥籌欵。在1942311日中午由發起人劉紀召,假澳門國際酒店三樓。澳僑賑飢會主席劉柏盈及社會熱心人士等多人座談。經多時討論隨即選出職員,負責一切會務。一代紅伶陳艷儂為響應鏡湖醫院籌款,於1943114日下午五時澳門國際酒店舉行盛大義唱會。194599日下午4時於澳門國際酒店2樓歌座午茶舉行獻金義唱,將所得欵項全數呈匯蔣主席慰勞榮譽軍人及抗戰將士。

一支由日本人和中國偽軍組成的大部隊在1943818日進入澳門港,同時用武力奪取一艘英國船隻西安號。日軍在當晚乘警員換班之機,就衝進了碼頭,由事先配備好的船員發動引擎,強行開離碼頭後駛往香港。另外有一些日軍與此同時在新馬路澳門國際酒店的露臺向四周掃射機關槍,為劫船者掩護。澳門警方當時就派出警車開槍攔截,水警輪就在海面阻截,與船上的日軍和漢奸展開槍戰後死傷多人。警員安東尼奧·若瑟(João António José)中彈身亡。劫船事件據說是由日本駐中山縣日軍情報組長中原大尉和漢奸黃公傑以及日本海軍特務組共同策劃。日軍虜獲「西安」號後,先後易名為「得勝(Tak Shing)」和「東山(Tung Shan)」號。

與澤榮作同時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的松井真二(まつい しんじ)少將,在1944911日接替矢崎戡十少將為廣東特務機關長(對外稱聯絡部長)。松井少將不久在副官岡泰藏(おか  たいぞう)陪同下首次禮節性拜訪澳門總督戴思樂,戴思樂在澳門國際酒店設宴招待。岡泰藏在酒宴上稱,澤榮作為解決澳門當時的糧食困難已出力。

 

曾經到訪澳門國際酒店的名人

☆ 澳門國際酒店,2020年由建燁拍攝。


曾經到訪澳門國際酒店的名人可謂星光熠熠,有中國體壇健將、有中國政商名人、有來自世界各地文化高手等。體現澳門國際酒店曾經在內港一帶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國靑年業餘網球名手蔡惠全自從外洋歸國返回香後,適逢香港發生戰爭,於是隱居香港多時,不再在體壇活躍。香港戰事告一段落之後,蔡惠全1942年到澳門小憩,下榻於澳門國際酒店八樓。蔡惠全1942124到西灣網球會練習,與澳門網球好手作一場雙打比賽。

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孫科和外交部劉副部長,在1946224日乘香港政府特備電船由香港抵達澳門。澳督戴思樂,中國駐澳官員王金玲、潘奮南少將、國民黨總支部委員李秉碩、陳律平、劉紫垣、外交部駐澳門專員唐榴等及社會名流蔡文軒、蔡克庭、高劍父、黃渭霖、劉敘堂等在新口岸歡迎。群眾歡迎者也達到二萬人。接著闔澳同胞假平安戲院舉行歡迎大會,參加者二千餘人。 下午6時,又假澳門國際酒店舉行宴會歡迎。席上孫院長對僑團各領袖及各僑 眾過去效力黨國備致嘉勉。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孫科和外交部劉副部長在1946226日返回香港。

中央銀行駐港代表余英傑陪同美籍經濟顧問蒲立德夫婦在1948226日來澳門,下榻澳門國際酒店,與澳督及經濟局局長羅保磋商達一星期。其間除談判協定外,余英傑還代上海幫商人購買黃金事。

日本美術會主席荻野康兒,在1955317日偕同日本畫家若井登及顏色商行經理、港行代表黃携儉等一行六衆自港來澳,下榻澳門國際酒店,備受此間文化藝術界熱烈歡迎,日本美術會主席荻野康兒在1955318日曾應聖羅撒女中、華僑大學、德明中學等之邀請,到各校參觀以及作學術演講,狄野氏同時卽席揮毫,以畫藝展視於各校。書畫文化界在1955318日下午四時假座金城酒家設茶會歡迎,當時參加者百餘人,席間荻野氏曾詳論中西畫藝以及卽席繪畫多幀,至八時後散會,而參與者均獲該顏色商行贈與顏色兩盒。他們在1955319日返回香港,因趕於1955320日飛返日本。

香港粤語男女演員芳艷芬胡楓、黃楚山等1956126澳門電影,曾先後在十二號德星碼頭及澳門國際酒店門前景,在拍外景時曾引動一般市圍觀。

中國民間藝術團195629日下午610分抵達澳門,全體團員受到熱烈歡迎,大會派出之迎接人員該團團員共坐大小汽車三十多部。沿途經提督馬路海邊新街、巴素打爾古街,均受到站在街上羣衆熱烈歡迎。最後三十多部汽車抵達澳門國際酒店門前,該團團員在羣衆熱烈掌聲中進入澳門國際酒店。澳門各界同胞歡迎中國民間藝術團澳演出委員會,在澳門國際酒店二樓舉行茶會招待藝術團全體團員,並接待他們到國際酒店各間房間休息。中國民間藝術團直至195636日離開澳門。

香港華雄女子籃球隊在1956717日出戰。已於1956716日晚抵埗,下榻澳門國際酒店。澳門華人代表何賢1956716日晚八時假中央六樓金城設宴款待,筵開六席,當時體育記者也被邀作客。

香港華僑影片公司由香港到澳門拍攝製作金枝玉葉外景,演員有張瑛,梁醒波等,在19571225日下午於澳門國際酒店門外拍攝,引起在酒店附近人群圍觀,當時由警方派出警員維持秩序。

香港國際國語映片公司人員,電影明星有林翠李梅等多人,1956524日下午五時許,乘港澳線大來輪」到達澳門下榻澳門國際酒店,為來澳拍攝國語片「春潮」外景,在澳門有數日逗留。

香港好世界電影公司為拍攝製作大四喜一片,其中有部份外景須在澳門拍攝,故19637 9下午該片大四喜主角童星馮寶寶、羅艶卿、許英秀及馬少英等,隨同該公司之外景隊乘德星輪來澳,下榻於澳門國際酒店。他們在此間逗留一天,19637 10晚返港。

香港僑信影業公司為開拍十三號情報員一片,有部份山林及海灘之外景,須在澳門拍攝。該片之導演陳國華,男女主角曹達華於素秋夏萍林蛟偕同外景隊一行廿餘人,在19646 11乘佛山輪下午班來澳門,下榻於澳門國際酒店,在此間約留兩三天。

香港鳳凰影業公司以1964年開始拍攝之新片《我的愛人就是你》,其中有都份外景取材於澳門。該片《我的愛人就是你》男女主角為高遠和韓瑛等,導演任意之,及外景拍攝隊,一行二十餘衆,於196412 8日下午乘佛山輪抵達澳門,下榻於澳門國際酒店作住宿,在此期間逗留兩天,於196412 9日和10日在大三巴牌坊及西灣南灣等處拍攝外景,而高遠之太太陳思思亦隨行。

廣東粤劇團一行六十人,在該團團長鄭達和副團長鄭澤才的率領下,在1979614日由永樂戲院負責人梁鈞香港陪同抵澳,下榻澳門國際酒店。粤劇團於1979614730分,全體團員參加假葡京酒樓由崔德祺和盧道和舉行的歡迎宴會。該劇團於1979615日晚在永樂戲院開鑼,首塲演出粤劇「搜書院」。演員有文覺非飾演謝寶,林錦屛飾演翠蓮,陳笑風飾演張逸民,林炳泉飾演鎮台。

澳門國際酒店沒落與未來動向

☆ 1956年的澳門地圖當中澳門國際酒店位置示意,美國國會圖書館共享資源


澳門國際酒店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由於生意冷淡,曾經一度暫停營業。直至新公司接辦,於195465日重新復業。澳門國際酒店原址1996年後一直空置,澳門國際酒店現任業權人國際永福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伍禮坤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成功購入酒店,投資四億重新裝修,將盡最大能力保留酒店原貌,並會沿用國際酒店的名字,讓澳門居民及遊客可舊地重遊。國際永福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伍禮坤20181月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希望可盡快讓這座昔日地標酒店重新開業,重燃新馬路商機。」可是直到現在2021年澳門國際酒店還未能重新開業

 

 

參考資料: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澳門《市民日報》《澳門報》施白蒂著、金國平譯《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一九五零-一九八八)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編《澳門編年史》澳門記憶網站遺產學會,金豐居士,李鵬翥:《澳門古今》

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經過石排灣巴士快線不應過度增停站

         對於這個影響社會的交通問題,筆者欲撰文探討。原因在於有幾條經過石排灣的巴士快線,在早前已逐步增加巴士停靠站,已明顯影響石排灣居民交通出行問題。本文就對經過石排灣巴士快線是否過度增停靠站,表達出個人意見。



  現時有甚麽經過石排灣的巴士快線,已逐步增加巴士停靠站?例如50號線已不再在亞馬喇前地作巴士總站,改為在城市日前地作巴士總站,同時增加横琴口岸作停靠站。隨著50號線增停靠站之多,路線長度增加之廣,現在於筆者看來已不算是快線。52號線增加賽馬場和海洋花園一帶作巴士停靠站。H3號線增加停靠氹仔中央公園、海濱圓環一帶作巴士停靠站。


  筆者非常反對石排灣巴士快線過量增加巴士停靠站。理由首先在於石排灣居民的所有往返澳門半島上學和上班等出行活動,在未有輕軌石排灣線開通,同時不是每位石排灣居民都擁有私人車輛情況下,是非常依賴乘坐25AX、51、51A、52、55、56、H3、N5號等巴士出行。回想起二零一三年,即石排灣各公屋單位開始入伙初期,交通出行非常不方便之餘,在和諧廣場作臨時巴士總站。隨著巴士快線25F(今51)、22F(今52)等開通,石排灣往返澳門半島交通大為改善。


  其次,經過石排灣巴士快線過量增加巴士停站點,會增加一些巴士載客量的壓力,也增加石排灣居民往返澳門半島的時間。受影響較為嚴重的,始終是生活在石排灣的居民。


  不過不是完全反對經過石排灣巴士快線增加巴士停靠站,只是希望在没有影響石排灣居民日常出行前提下,可以適量地增加,以更好地方便各居民出行。例如H3號線增加停靠氹仔中央公園、海濱圓環一帶,有利石排灣居民通往位於氹仔中央公園的圖書館,還有利石排灣居民通往位於橫琴的澳門大學。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澳門需要更多休憩康體設施

   觀音像海濱休憩區於二零二一年四月廿九日,正式開放試運。雖然為市民提供一個休憩遊樂空間,但是也引伸出休憩康體設施不足的社會問題。這個社會問題值得探討,因為這個問題沒有好好解決的話,會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



  那麼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到底出現了甚麽問題?首先在於觀音像海濱休憩區開放初期,吸引大批澳門市民前往,特別是兒童遊樂場在部分時段出現大量人潮。加上防疫控制人流,需要預約才能進入。一些未做預約的家長和小朋友,去到觀音像海濱休憩區現場抱怨,未能進區玩樂。由於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出現大量人潮,其休憩區設施使用率也上升,也增加防疫和設施安全的風險。


  其次在於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多功能球場,受到社會坊間非常大的爭議。參考二零二一年五月二日的澳門《力報》所載:「觀音像海濱休憩區開放試運作,惟當中的多功能球場備受爭議,網上有片段顯示同場有人在踢足球,有人在打籃球,大家均未能好好享受玩波的樂趣之餘,更可能存在一定危險。」這個籃、足球場輪替使用安排真是聞所未聞,未見到過其他國家或地區城市有這樣類似的情況。這種安排容易引起爭用球場所帶來爭執之餘,同時球類運動設置時間限制,不利球類運動順利開展。可見其弊大於利。


  出現以上這些問題,由始至終在於城市規劃不完善,加上公園和球場設施的嚴重不足。由於公園和球場設施的嚴重不足,其器材設施也比外地落後,受害的始終是廣大市民。為何有這麼多土地興建豪宅和賭場,就沒有足夠土地興建公園和球場?這完全是沒有道理的。


  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興建更多公園和球場,因為澳門需要更多休憩康體設施,以滿足更多市民需要。同時完善公園和球場的器材設施,讓這些設施水準與國外同步,從而增加其市民使用率。其次當局鼓勵市民就在自己生活該區的公園和球場進行活動,做好人流的分流。

水坑尾街在近代以來的歷史往事

原刊澳門訊報澳門歷史專題 2021年5月第一期

水坑尾街命名由來

  

☆ 由里斯本地理學會(Sociedade de Geografia de Lisboa)出版的1889年澳門地圖局部當中的水坑尾街位置

   水坑尾街(葡萄牙語:Rua do Campo)位於澳門半島中部,南端由南灣大馬路起,北在東望洋街口接荷蘭園大馬路,街道全長380米。由於正當處於東望洋山與大炮臺山之間的小谷地末端,因而地勢較低,雨水就從兩邊山坡流下而彙集成一道坑水,至此流入南灣,因而得名水坑尾。

水坑尾街歷年巡遊活動

  歷年巡遊活動必經水坑尾街,其巡遊活動發起原因和組織背景也其多元化,有涉及名人靈柩出殯、有涉及慶祝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有涉及葡萄牙紀念日、有涉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有涉及民族大義、有涉及工人權益、有涉及傳統宗教活動等。

  曾當任三任澳門總督(1918-19,1926-30,1937-40)的巴波沙博士,因肝癌在1940年7月10日清晨7點25分於澳督私邸病逝。巴波沙博士遺骸在1940年7月11日於山濟私寓大殮後即移於市政廳舉行國葬公祭禮。上午十一時在市政廳出殯。由板樟堂經白馬行、水坑尾、南灣而到達大堂。當時全澳各機關衙署軍政人員均須全體穿着制服參加致送。靈柩所經之處,市民都肅立同致哀悼。靈柩抵達大堂祭禮後。卽暫厝此地,等候輪運返葡萄牙里斯本安葬。

  為慶祝中華民國三十五周年雙十國慶,在1946年10月10日下午7點舉行提燈及火炬巡行。提燈巡遊路徑是由南灣廣塲起行,直出新馬路、十月初五街、南京戲院沙梨頭、海邊街、提督馬路、柯高馬路、龍田舞台飛利喇亞美打大馬路、荷蘭園、水坑尾、白馬行、板樟堂街、米糙街、營地大街、衡發銀號側入石閘門、草堆街、康公廟、巴素打爾古街、火船頭街、司打口、由大羣酒店入白眼塘。由淸平直街出新馬路至議事亭,至議事亭前地中華總商會門前散會。

  為慶祝葡國總理薩拉查就任二十週年紀念日,葡屬澳門政府在1948年4月27日舉行熱烈慶祝活動。在1948年4月27日和28日舉行巡遊活動。參加隊伍正午十二時在南灣廣塲齊集,下午一時出發,有翠微儀仗、雲梯鄕標色儀仗、將軍鄕南屛保標色顧綉儀仗、中山縣北山保金龍、中山翠微鄕金龍、醒獅十頭、無原罪工藝院銀樂隊,由聖若瑟中學童軍担任維持秩序。巡遊路徑由南灣黨部出水坑尾、荷蘭園、龍田舞臺、柯高馬路、連勝馬路、渡船街。由天海茶樓側轉出提督馬路,南京戯院入十月初五街,轉草堆街、石閘門、米糙街過商會,由議事亭前落新馬路,直落火船頭街,河邊新街、媽閣,經民國馬路轉西灣燒灰爐,經澳督府門前至南灣廣塲散隊。

  國父孫中山先主元配盧太夫人盧慕貞在1952年9月7日因病離世。1952年9月9日下午出殯,安葬市中心舊西洋墳場。葬禮於基督敎儀式莊穆盛大下舉行,正午先在公舘大廳家奠,卽移靈柩抵白馬行浸信會堂,牧師主持唱詩祈禱,由十多個親屬,舁動靈柩於門外靈車,載赴白馬行浸信會堂,由文第士街出二龍喉,轉塔石荷蘭園,落水坑尾,抵達舊西洋墳場。沿途民衆前擠後擁爭瞻盧太夫人遺像,馬路車輛暫停交通,外國人士遇靈柩經過多脫帽鞠躬。

  澳門文藝、新聞、體育、醫藥界以及洪門人士數千人,於1967年7月30日下午4點30分在南灣工人體育塲舉行支援港九同胞反英抗暴鬥爭示威遊行大會,參加大會的除上述單位外,澳門各毛澤東思想學習宣傳隊亦有參加。大會約在下午五時結束,接着開始示威遊行。澳門各學宣隊還組織了十二個文藝演出隊,在示威遊行結束後分赴本澳東南西北各地區的十二個地點,演出反英抗暴和宣傳毛澤東思想的文藝節目。各學宣隊參加示威遊行。示威遊行的路線如下:南灣工人體育塲、南灣街、水坑尾、白馬行、板樟堂、議事亭前地、新馬路、海傍、沙梨頭工人康樂舘前,隊伍至此,再分隊而行,文藝和新聞界由康樂舘經十月初五街至河邊新街澳門日報前,體育界由康樂舘經提督馬路至新橋球塲,醫藥、體育界由康樂舘經沙欄仔、連勝街至鏡湖醫院。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八周年國慶,各親共社團在1967年10月1日舉行慶祝遊行。第三線為婦女、靑年、醫藥界、民族宗親同胞行列,經南灣水坑尾、荷蘭園、羅利老馬路到渡船街婦聯會前散隊。第五線為工商界,機械,新聞界,文藝界,歸僑同胞行列,經南灣,水坑尾,轉上白馬行到商會前散隊。

  澳門各界為聲援八九學運,在1989年5月至6月發起多次環市大遊行,其遊行路線都曾經經過水坑尾。

  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新澳門學社、澳門義務工作者協會、澳門成人教育協會、澳門勞工權益協會、澳門教育工作者協會、澳門教育學會、澳門公民教育服務社、澳門教區靑年牧民中心、澳門小業主權益協會、基督徒關懷澳門協會共十一個團體,在1996年9月15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擧行保釣大遊行,首先由大三巴牌坊廣場集合,經議事亭前地、新馬路、南灣街、水坑尾、荷蘭園、高士德、俾利喇街、黑沙環馬路,終點為祐漢公園。

  澳門回歸後歷次示威遊行都經過水坑尾,其中最引起社會關注的是2014年5月25日萬人反離保遊行。除此之外,每年一些澳門天主教教區的傳統宗教遊行活動都經過水坑尾。


☆ 在雨天拿起雨傘等待巴士到來的人群,由建燁在2012年於澳門水坑尾街拍攝


水坑尾街周邊變遷

  水坑尾街有一些中國近代歷史古跡,與孫中山、陳少白、尤列一起自嘲為反清「四大寇」之一的楊鶴齡住所就在這條街,戊戌變法領袖康有為與其弟康廣仁曾在這條街附近的大井頭創辦《知新報》。高可寧大屋於1916年購入,為當年澳門一代賭王高可寧的故居,是澳門現今保存程度最好的歷史建築之一。

  曾位於巿中心水坑尾之百老滙戲院,前身是瑰園餐室地址。1951年9月2日開始動工,直至1953年3月27日開幕,叁場獻映霍士七彩巨片『大衞王與貴妃』。百老滙戲院在節假日特殊日子,都曾經放映特別場。例如在1960年10月1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一周年國慶,放映《寶蓮燈》。經營已廿九年的水坑尾百老滙戲院,由於物業易主關係,已於1982年5月31日放映最後一塲電影後,於1982年6月1日正式宣佈結束。水坑尾百老滙戲院舊址其後拆卸,被改建為一幢二十六層高的商住樓宇,即是現在的百老滙中心。

  澳門麥當勞公司投資一千萬元,在水坑尾銀輝大厦購置面積6000平方呎的舖位,開辦澳門首家麥當勞餐廳,有二百六十多個座位,於1987年4月開張營業。

  位於澳門水坑尾街162號的公共行政大樓(葡萄牙語:Edifício Administração Pública),在之前稱為「德天商業中心」,現為澳門郵電局的物業。目前是由行政公職局及法務局租用作為辦公大樓。澳門特區政府在2008年11月3日於公共行政大樓旁邊的方圓廣場設立「政府資訊中心」,原先設立於公共行政大樓的公眾服務暨諮詢中心及印務局分處也搬遷至該址。

水坑尾街行人天橋建設

  研究改善交通小組於1979年6月在保安部總部開會,研究如何改善水坑尾交通及興建行人天橋的事宜,初步草稿提交交通委員會作進一步研究。澳門扶輪社在1979年12月有意送出建造水坑尾行人天橋的經費,同時曾向有關方面提出這項建議,亦徵詢巿政廳的意見。巿政廳對此亦表示贊同,與該會負責人進行聯絡,以研究建造此水坑尾街行人天橋之地點、形式,以及設計圖則。兩頭連接醫院後街(鴨巷)和羅憲新街的水坑尾街行人天橋,於1984年4月19日下午3點正式開放啟用,而荷蘭園馬路成昌超級巿塲與威寶珠寶行之間的一條行人步行線亦同時取消。在東望洋斜巷斜向跨至巴冷登街與荷蘭園二馬路交界處的第二座水坑尾行人天橋,於1986年正式開放啟用。橫跨至家辣堂街澳門大會堂前地的第三座水坑尾行人天橋,於1993年4月底完工,其後正式開放啟用,是澳門首座設有自動電梯的行人天橋。

曾經講述水坑尾街文化和歷史的書籍

  《澳門古今》:這本書由李鵬翥所著,第一版在1986年11月由香港三聯書店、澳門星光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2月再版,1990年3月3版,1996年4月4版。三聯出版(澳門)有限公司在2015年4月再出版《澳門古今(插圖版)》。此書其中一篇文章《水坑尾與大井頭》介紹水坑尾街得名由來,還有一些歷史軼事。

  《澳門百科全書》:本書由吳志良、楊允中主編,第一版在1999年11月由澳門基金會出版,2005年4月再版。此書其中一條目《水坑尾街》簡單介紹水坑尾街。

  2005年版《澳門街道的故事》:這本書由澳門培道中學歷史學會在2005年12月出版,由林發欽主編。此書其中一篇文章《水坑尾街》由陳振鵬同學所寫,以圖文形式其中講述水坑尾坊與中國近代革命、水坑尾街上的高可寧大屋的歷史。2019年版《澳門街道的故事》:這本書由林發欽、胡雅琳、郭姝伶所著,在2019年12月由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

  《澳門街人--尋找被遺忘的街道歷史及民間故事》:這本書由袁令軒所著,在2016年1月由青森文化出版社出版。此書其中一章《水坑繁華》,訴說水坑尾街及其周邊街道的文化和歷史。

  《澳門街說古今》:這本書由黃健威所著,陳思國所編,在2019年12月由文化公所、三思文商傳訊有限公司聯合出版。此書其中一篇文章《水坑尾坊與水坑尾門》,原刊於《澳門》雜誌2018年5月總123期,介紹水坑尾街相關文化和歷史。



☆ 晚霞中的澳門水坑尾街,由建燁在2020年拍攝





參考資料:澳門百科全書、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1900-1949) 作者/編者:施白蒂著和金國平譯、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澳門新聞剪報索引(澳門報章新聞剪報索引) 、澳門街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