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2年7月28日星期四

不能過於約束學生儀容服飾

    香港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有一名現在就讀中五的男學生,在二零二二年七月中曾經向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該學校禁止男生留長髮的校規,屬於違反性別歧視條例,該投訴已獲受理同時正在調停階段。



  香港平機會行政總監朱崇文在二零二二年七月二十日港台節目《千禧年代》當中,被問到男女頭髮長度要求,算不算是差別待遇時。他指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舉例在一般而言,例如聘用經理時要求身高需要六呎,這可能就對女士不利,但是如果為了照顧差異以及不同特殊情況之下,對於男女高度要求就有所分別,很難具體說出這些要求是否較差,要看事情當中背景或相關因素。


  身兼香港教聯會副主席的議員鄧飛就在二零二二年七月二十二日早上在電台節目表示,學校執行校規不是由性別定型角度出發,而是在符合教育局要求同辦學團體價值觀之下,以整潔樸素為主,禁止男生留長髮是十分普遍的校規,若學校最後妥協更改校規,這樣學界就肯定會有所震盪,或需向教育局諮詢設計校規的指引。


  學校禁止男生留長髮的校規,這種約束學生儀容服飾制度,在港澳十分普遍。值得討論的是,這種制度是否違反性別歧視條例? 是否侵犯學生基本人權?感覺香港平機會行政總監朱崇文和身兼香港教聯會副主席的議員鄧飛的答覆,都有點模稜兩可。這可能是認為若果學校最後妥協去改校規,學界肯定會產生震盪有關。


  其實筆者不太認同這種約束學生儀容服飾制度。這是因為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最主要讓自己學習如何獨立思考,也學習創新精神。過於約束學生儀容服飾,不利弘揚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


  對留長頭髮的人就認定是壞學生,這其實是一種偏見。因為古代人是留過長頭髮,許多名藝人如香港鄭伊健與夏韶聲,還有台灣的偶像組合都是留過長頭髮。這種留長頭髮的人,就是很壞的嗎?所以男生不可留長髮,或者涉及性別不平等之餘,也或者涉及個人形象標籤化。


  筆者都做過中小學生,算屬於過來人,都對現在中小學生情況感同身受。穿衣服要同學校規定同一套款式,穿襪子和運動鞋都要同學校規定同一套款式。感覺令人非常困擾。培養中小學生遵守紀律,沒有太大問題。但不能推行太過份嚴格的校規,去約束影響中小學生正常校園生活。

2022年7月21日星期四

陸路交通規劃需三思而後行

         交通事務局在二零二二年五月廿四日至七月二十二日,對《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進行公開諮詢。由於早已持續一個多月疫情反彈,該規劃諮詢之社會關注度被疫情覆蓋。筆者趁這個公開諮詢期就快結束,講出自己對該規劃一些意見。


  該規劃諮詢文本當中提出有關軌道交通規劃宏遠目標。澳門特區政府預計要在二零二四年之前,將會完成氹仔線延伸至媽閣站,在二零二五年之前完成石排灣線和橫琴線;同時要爭取二零二八年就完成東線工程,這個澳門輕軌線網屆時里程大約廿四公里,人均軌道運營線路長度由目前零點一四公里/萬人增至零點三公里/萬人。還預測輕軌線網至二零三零年,其規模效益初步顯現。


  澳門特區政府設定軌道交通規劃預計這麼快的完成時間,是一件非常好之事。不過軌道交通是否按預計時間完成,都是一個值得探討之疑問。因為早前輕軌氹仔線要興建這麼長時間才完成,讓許多澳門居民失去信心。希望設立一個政府和民間共同進行之軌道交通工程進度監察機制,以確保軌道交通按預計時間完成。軌道交通盡快完工目的是方便澳門居民出行之餘,也重拾澳門居民對政府的信心。


  該規劃諮詢文本同時附有之未來主要通道規劃示意圖,可見在新城A區與B區通道重疊一條科學館與A區之跨海纜車線,但這個消息引發大量網民表示負評。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曾經表示,有屬於旅遊業界之交諮委員在二零二二年五月廿四日交諮會會議上,發言支持跨海纜車,希望為澳門帶來新網紅點,同時也可起到旅遊分流作用。林衍新同時也提到,跨海纜車初步想法是每次運載大約有五十人,每小時運量為六千人。


  雖然感慨交通事務局創意滿分,不過對這項跨海纜車線規劃信心不大。大量網民表示負評的原因,首先在於認為跨海纜車線交通規劃勞民傷財,澳門特區政府當局一直說賭收下降,導致沒有太多財政儲備和資金流動,要縮減政府財政開支。加上早已持續一個多月疫情反彈,政府需要更多資金援助澳門居民。但是另一邊,交通事務局進行公開諮詢文本則規劃所謂跨海纜車線。筆者認為政府財政儲備,應該公平地更多投放在改善本澳民生問題上。理應以個人維生指數高低,去決定疫情援助金額高低。這樣若許每一位澳門人都可以同時受惠。


  其次,許多網民反感旅遊業界代表所有澳門居民,發言支持跨海纜車。的確旅遊業界代表意見,不完全代表所有澳門居民意見。筆者也質疑科學館與A區之跨海纜車線,會看到甚麼風景?不過理想雖大,運載人流是否充足也是個問題。想問澳門特區政府當局如果確保運載人流充足?所以有關跨海纜車線問題,需要三思而後行。

2022年7月14日星期四

淺評大中華圈民間對安倍晉三遇刺輿論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當地時間二零二二年七月八日上午十一點半,去到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為了日本參議院議員選舉之同黨候選人助選時,遭到刺客四十一歲的奈良市男子山上徹也槍擊,最終在日本當地時間十七點零三分不治身亡,享年六十七歲。


  安倍晉三遺體在二零二二年七月十一日從東京宅邸轉移至增上寺,舉行通夜守靈儀式。日本政府在同日追贈日本最高榮譽勳章大勳位菊花章頸飾和大勳位菊花大綬章給安倍晉三。在增上寺於七月十二日上午舉行告別式,當日下午出殯,是由其夫人安倍昭惠手捧牌位坐靈車前座,這輛靈車沿途經過了自民黨本部、議員會館、首相官邸以及國會議事堂,當時沿路有許多民眾、政治人物參與送行,靈車最後抵達品川區殯儀館火化,火化儀式完成之後,金甕安葬位於山口縣的安倍家墓。


  事件引起日本國內外熱議。本文其中淺評大中華圈(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人民對安倍晉三遇刺民間輿論反應。由於安倍晉三擔任日本首相時推行的對華政策及曾經發生事件,引起大中華圈人民不同輿論反應。所以要首先了解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經作出過甚麼對華政策?以及曾經發生過甚麼相關事件?


  雖然他在日本首相任內,否定部分左派歷史史觀,即是包括拒絕承認大日本帝國政府在二戰期間使用「脅迫手段」招募慰安婦。同時主張應該修訂《日本國憲法》第九條,強調要進一步建立正式日本國防力量。安倍晉三基於這個立場,就在任內陸續通過日本和平安全法制、集體自衛權安全法。可是二零一九疫情在二零二零年初期,他曾經主持召開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會議,要求自民黨所有內閣大臣和國會議員都必須向武漢捐款。任內同時積極出訪中國大陸,修補其雙方關係。同時不掩飾對台灣友好立場,曾經高調訪台。他的對華政策強硬且務實,同時在美中關係日益緊張氣氛之下,設法在日、美、中三角關係之中尋求其平衡。


  可是大中華圈人民對安倍晉三遇刺身亡事件反應兩極,令筆者相當驚訝。中國大陸地區對安倍晉三遇刺的民間輿論,由於與日本關係緊張背景下,以「慶祝」言論佔大多數,有些中國大陸地區商店還以減價促銷「慶祝」。港澳地區民間網上輿論以哀悼為主。或者也有類似「慶祝」輿論,但沒有中國大陸地區嚴重。在曾經受日本管治過的台灣地區反而與中國大陸地區相反,許多台灣官民公開感謝安倍對台的支持。


  為甚麼這麼多中國大陸人「慶祝」安倍晉三遇刺身亡?這是由於長期片面民族主義教育為其一。感覺許多中國大陸以簡體字出版之中國歷史教科書涉及列強侵華歷史部分,以及涉及殖民地歷史之歷史著作,大多以偏激使用醜化字眼評論史實。文藝作品多以醜化渲染為其二。例如中國大陸地區出現過不少誇張失實的抗戰神劇。其實中小學讓同學認識日本侵華史實時,沒有必要過份偏激挑起無謂民族仇恨情緒。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生前曾經創下多個紀錄,他是二戰之後最年輕成為首相的人,他是自民黨成立以來首位回任的黨魁,他是日本歷史上立憲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內閣總理大臣。最後希望他能夠安息,同時希望未來不會再有非人道之慘絕人寰行為再次發生。

1952年關閘事件七十載

       在七十年前的1952年7月25日,發生嚴重中葡軍事衝突。是與1922年5月29日之捷成事件、1966年12月3日之一二三事件並列為澳門二十世紀三大事件。除了一二三事件偶爾有紀念活動之外,其他事件則大多數在學術味較重的澳門歷史書中出現。本文從多個歷史文獻當中,嘗試記述關閘事件前因後果。


事件背景


(1) 葡屬澳門擴張領土地界


  葡屬澳門政府活動島範圍原本只屬17世紀20年代修築城牆以南。前總督邊度在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 11月4日率葡屬澳門政府派出之使團乘坐「特茹」號到達黃埔,然後就換乘小船到達廣州。向清廷要求三巴門至關閘一帶為葡萄牙管理,其後遭到清廷拒絕。


  澳督亞馬喇在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4月1日對澳門華人作出通告,該通告特別針對三巴門至關閘一帶居民,要求凡在澳門擁有耕地華人必須在十五日之內去到葡屬澳門政府辦理土地所有權證書,若超過期限不辦者意味自動放棄,耕地立即歸於葡屬澳門政府所有。澳督亞馬喇在同年9月11日,下令拆開原本清政府興建的關閘門,加寬澳門城前往關閘之通道。


  澳門亞馬喇總督就在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8月22日於關閘附近突然遭到沈志亮等七名中國志士襲擊,被刺身亡。在同年8月25日,葡屬澳門土生葡人美士基打攻佔北山嶺。政府委員會在同年9月5日就從當地納稅大戶中籌集五萬澳門元用以支援城防緊急需要。


  葡屬澳門政府在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8月25日將馬路修築至古關閘一帶,這條馬路成爲現今關閘馬路;在1870年(同治九年)又動工修建新的關閘拱門,在翌年10月31日落成。動工修建新的關閘拱門帶有紀念亞馬喇總督含義。古關閘就在1874年(同治十三年)拆除。這個新關閘結構為凱旋門狀之拱門,上面分別刻上幾個與新關閘有關事件之發生年份,同時還有葡國詩人賈梅士詩句。


(2) 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門


  前澳門總督兼葡萄牙全權公使羅沙在1887年(光緒十三年)12月1日與清朝政府大臣多羅慶親王共同簽署有54項條款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其中在《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第二條當中,中國承認葡萄牙佔領和永居管理澳門,而葡萄牙則承諾未經中國同意不可以轉讓澳門。中華民國和葡萄牙在1928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中葡友好通商條約》。


(3) 抗戰勝利後歷次中葡邊境衝突


  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葡邊境發生過多次衝突,種下矛盾禍根。


  葡屬澳門政府在1945年日軍投降時候,就將關閘界線推出大約三十公尺,同時還要在閘口之外設置崗亭把守。中山民眾到了是年11月初,提出立刻收回澳門的要求。葡屬澳門軍警和國軍一度發生衝突,國民黨第二方面軍159師曾經一度封鎖澳門。有些澳門居民由於不安,就遷回中山縣居住。當時這件事曾經震動過澳門社會。由於國民黨政府剛接收中山縣,百廢待舉而無暇顧及。中共接管中山縣之後,曾經一度向葡屬澳門政府交涉,但是沒有結果。


  關閘在1947年7月29日發生葡警蘇沙 (Daniel de Sousa)毆打單車工人朱文彬致死事件,成為再次燃起一場歷時半年多收回澳門運動的導火索。 中山縣民在1947年7月29日自動封鎖澳岐一切貿易和交通之事宜。反而葡屬澳門政府不予理會,還以多輛卡車裝載百多名葡屬澳門警察兵力,以及出動多種輕重型武器在關閘沿線附近,想用此抵抗方法要求中方索賠。後來經過外交部駐澳專員向澳門警察廳交涉後,澳門警察廳立即命令全部拘禁當日出勤於關閘之軍警,通過個別審問後調查出第281號葡警蘇沙是毆打朱文彬致死之兇手,同時證實該名葡警犯毆斃華人和違抗命令兩宗罪後依法移交法院懲辦,同時表示對死者家屬給予撫恤與賠償。


  中國共產黨在北京於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國民黨政府播遷台灣。葡萄牙仍由反共的薩拉查總理執政,仍然承認播遷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合法政府。石岐軍管會主任黃旭在同年11月5日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拱北海關。葡屬澳門政府借中共解放軍殲滅國民黨海軍第四巡防艦隊之時,繼而入侵中國領海,在入侵過程中劫走戰俘和武器,同時劫走「清遠」 號,用炮艇掩護救援國民黨艦隊。時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葉劍英在1950年2月8日發出聲明,對葡屬澳門政府作出嚴厲警告。


  葡屬澳門政府軍在1950年3月6日射擊中國海關「星海」號緝私艇,水手石成基受傷。 葡屬澳門政府在1951年10月至11月期間與中國大陸發生摩擦49起。


  葡屬澳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2年5月21日陸地邊界關閘附近發生武裝衝突,事件起因是由於駐守關閘附近中國士兵向一艘據稱闖入中國水域的漁船開火。中國砲艇迅速趕到事件現場附近,他們認爲被在鄰近巡邏的澳門水警稽查隊快艇所襲擊。在這種混亂情况下導致中葡雙方交火。


事件經過


  葡軍邊防士兵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52年7月25日,由於路障之爭在關閘附近再次發生邊界衝突。駐守擅自修建崗亭的葡兵,在是日下午4時從關閘越入關閘以北中立區範圍,同時將關閘門外橫置在雙方哨位間的鐵絲障礙物「木馬」向前推移,其中有一名葡兵越過中方警戒線。中國哨兵嚴厲制止,葡兵用槍刺傷中方哨兵,關閘葡兵此時就向中國境內開槍,中國哨兵就以衝鋒槍掃射,二線哨兵同時也用手榴彈等反擊。在中葡雙方交火之後,有一名莫桑比克土著士兵當場喪生,有一名葡軍官和多名非洲士兵受傷。


  葡屬澳門政府在7月26日實施宵禁同時關閉關閘大門。由於澳門非常依賴中國大陸食物進口,導致食物價格飛漲。關閘大門在兩日之後重開,中澳邊境漸趨平靜,但是汽車來往非常少。水道交通也有恢復,「利英」及漁船多艘先後駛至澳門。


  葡萄牙士兵在7月28日黃昏打斷中國國旗旗杆繩後,中方有2名升旗手邢起、蘇廣照在繫繩時遭炮擊死亡。中葡關閘邊境在7月29日夜晚九點以及30日凌晨三點,曾經發生過兩次激戰,第一次時間長達半小時,第二次時間長達十五分鐘。在30日凌晨六時雖然仍然有砲聲,但只有四响後即時停止。葡方和中方射擊總共有8次,發射各種炮彈有490發、子彈有2萬多發,中方還擊炮彈有109發、子彈有8820發。葡方死亡有2人,受傷有7人(一說死亡有5人,受傷有14人),中方士兵死亡有2人,受傷有30人。拱北附近之農民李春錦,還有乘來往廣州珠海之間商船「新明星」號的女旅客中彈身亡;同時還有拱北居民及商船「新明星」號船員和乘客有9人受傷,有數間民房被炸毀,部分農民耕具家畜受到炮彈影響而損失。


  關閘邊界衝突事發之後,中方向葡屬澳門政府發出通知,指出葡方不但闖入中方地界,還要開火,要求葡方需負全部責任。由於當時葡萄牙和中共政權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中方駐澳門代表、南光公司總經理柯正平在這時候剛好到廣州。葡屬澳門政府束手無策,澳督史伯泰就委託經濟局局長羅保全權處理這件事。羅保就通過崔樂其邀請澳門中華商會代表何賢、馬萬祺等出面調處。


  7月31日及8月1日這兩次是由中華總商會理事長何賢,副理事長馬萬祺兩人,一齊到中山邊防局與該局負責人作首次接觸。


  陸軍部及港務局在7月31日宣佈解除緊張狀態,陸軍和水警是日起恢復休假。關閘馬路一帶戒備範圍在是日清晨九點縮小,澳門居民可步行到達關閘馬場門前為止。


  葡屬澳門政府總督秘書處為安定巿面人心,曾經在澳門廣播電台宣布政府公告指出:「最近數日來之邊境事件,葡屬澳門方面經已密切注意,希望本澳居民鎭靜以及具有信心信賴政府之措施。」又指出:「連日來外埠報紙(編者按: 是指香港各報紙及通訊社)所刋載的消息多與事實相反,例如某外埠報紙所載江沙維艦參加攻擊一事,乃全屬無根據者,查當時江沙維艦未曾經動用其武器,現葡屬澳門政府正在盡力與中國當局對邊境事件尋求圓滿的解决辦法,同時希望今後恢復中國與澳門政府間的傳統友誼。」


  中國宣佈在8月2日封鎖關閘邊界,同時停止向澳門供應糧食和副食品。這舉動致使長期依賴中山縣提供蔬菜、水果、糧食供應的澳門,斷絕其生活資源。由於澳門居民生活緊張,而且恐懼不安,謠言也滿天飛。但是港輪利航號在是日如常出塢,載來二三百名香港旅客。

時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葉劍英在1952年8月10日華南分局常委會上向常委說明澳門關閘事件經過以及處理意見。他認為澳門事件是由於個別葡方哨兵失誤所造成,所以決定給予以寬大處理,只要求葡屬澳門政府正式道歉和作象徵性賠償。中方與葡屬澳門政府代表在8月22日於廣東珠海北嶺愚園舉行談判。雖然中澳邊境關閘事件談判已漸趨明朗化。但是當時中澳水陸交通尚未有完全恢復之際,貨客運仍不便。


事件結果


  葡屬澳門政府與中國共產黨政府於1952年8月23日簽署協議,以結束多次邊界衝突。澳門中華總商會正、副會長何賢和馬萬祺作協議中介人,與葡屬澳門政府經濟局長羅保一起前往中國,去參加最後一次(第17次)談判。經濟局長羅保帶海軍軍官史伯泰總督道歉書,回應中方向葡方提出三項要求(主要內容為:(一)葡方要對事件公開登報道歉;(二)葡方要將關閘北方的哨位向後移;(三)葡方要賠償中方在衝突事件當中的損失)。葡方經此之後,同意將哨崗移至原來位置,同時賠償中國損失人民幣44373.3元。


  由於澳門關閘邊境事件已於8月23日下午圓滿解决。澳門與中國大陸水陸交通,在25日起完全恢復。由於菜蔬牲口從中國大陸大量運到澳門,所有物價全面下跌。


事件主要發生部分地點


  關閘: (葡萄牙語:Portas do Cerco;英語:Border Gate),是現時澳門特區政府與中國廣東省珠海市兩個的陸路通道出入口,該通道連接拱北口岸;另外圍繞在此口岸地區以及關閘馬路一帶被稱之為關閘或關閘區。


  葡萄牙在1849年佔領古關閘向以北地方,同時修築通往關閘馬路,即是今日之「關閘馬路」。葡萄牙所建凱旋門式大閘門(編者按:即是關閘拱門)在1871年落成。


  廣東珠海北嶺愚園遺址:位於拱北北嶺村,又名為「竹石山房」。是由北嶺村人、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徐潤(1838—1911)在滿清宣統年間興建。廣東人民公安邊防局第五分局指揮所在1950年於此設立。1952年關閘事件發生,這裡是中方與葡屬澳門政府代表在8月22日舉行談判場所。不過園內建築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遭破壞。1986年公佈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愚園重修工程在2011年完成,其後向市民和旅客免費開放。


  廣東珠海馬鞍山烈士紀念碑: 位於廣東珠海前山馬鞍山公園。在1957年3月是由廣州駐軍公安軍司令部政治部立。高有6米,佔地面積有300平方米,烈士紀念碑正面寫著「為保衛祖國社會主義建設 為保衛祖國人民和平幸福而英勇戰鬥光榮犧牲的邢起 蘇廣照 李春錦同志永垂不朽!」其碑座大理石碑誌鐫著珠海縣人民委員會有關1952年7月至8月發生關閘事件的記錄,同時還有烈士姓名、籍貫以及事蹟。


參考資料:

吳志良、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李福麟:《澳門四個半世紀》,吳志良:《澳門政治發展史》,鄧開頌、吳志良、陸曉敏 :《粵澳關係史》,黃慶華:《中葡關係史》(上、中、下), 謝後、鄧開頌:《澳門滄桑500年》, 吳志良、金國平、湯開建 :《澳門史新編》,趙豔珍: 《珠澳關係史話》(珠海人文風物叢書) ,施白蒂著、思磊譯: 《澳門編年史 - 二十世紀 (1950-1988) 》,鄧開頌:《澳門歷史1840~1949》,陳昕、郭志坤:《澳門全紀錄》,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中國新聞網


☆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廣東珠江三角洲局部 

☆ 1925年澳門關閘照片,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 廣東珠海北嶺愚園,建燁在2017年拍攝

2022年7月7日星期四

倪匡不朽精神永存

        

        香港作家沈西城在二零二二年七月三日下午在社交網站向外界透露,證實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著名作家倪匡因皮膚癌逝世,享年八十七歲。當朋友告知倪匡逝世死訊後,感到非常驚訝。筆者有幸在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下午,在香港書展唯一一次聽他公開講座。非常感慨當時他已透露自己已周身病,還堅持與讀者交流和簽書。感受到對愛戴他的讀者有無微不至之愛。


  他的本名為倪聰,字亦明,祖籍中國浙江寧波鎮海,是一位在一九三五年五月三十日於中國上海市出生,著名美籍香港科幻小說作家、編劇、節目主持人、評論家。筆者較為喜歡他所著散文和短篇小說。雖然篇幅短小,但所帶出江湖世情百態訊息無窮,這考驗到作者的文章功力。

  二十二歲的他與澳門其實有段淵源,筆者珍藏《倪匡傳:哈哈哈哈》一書(本書由作家江迅執筆)第一百零八至一百零九頁當中,記錄他曾經從上海坐火車逃亡到廣州,三天之後偷渡到澳門,在澳門住了幾天後,於一九五七年七月偷渡到香港。至於他與澳門還有甚麼有趣之事,值得未來再深究。

  倪匡雖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暢快恣意且豁達生死觀為其一。倪匡之兒媳香港著名女歌手周慧敏在二零二二年七月五日下午,於facebook專頁發文交代倪匡已「蒙C寵召」(這個典故其實源自於倪匡親筆所著衛斯理系列小説之《頭髮》,「C」就是指耶穌),於七月三日在黃竹坑南朗山道香港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已安詳離世,治喪活動遵奉遺訓「不設儀式不發訃聞,一切從簡」。還宣佈他的遺體同時已經在七月五日移奉柴灣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了。

  筆者珍藏《倪匡傳:哈哈哈哈》一書第一百七九頁當中,記錄他也曾經一早起草屬於自己墓碑上刻四個字:「一個好人」。還有其墓誌銘十四字:「多想我生前好處,少說我死後壞話」。可見他淡然面對生死,也不貪圖名氣排場,一早就為自己治喪活動簡單地計劃妥當。

  他一早立下遺訓,不代表做人意志消極,反而隨遇而安地活在當下。筆者珍藏《倪匡傳:哈哈哈哈》一書第二百二十六頁當中,他指出「做人最好醉生夢死。醉生,每日喝醉。夢死,在做夢的時候離去。」這裡絕對不是教唆他人多喝酒,而是唐朝羅隱的七言絕句《自遣》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開心過一天,不開心也過一天,為甚麼選不開心呢?

  樂於與友同樂,也重於與友之情義為其二。如果友情不深厚,就不會合作出對社會有影響的驚世之作。倪匡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與黃霑、金庸相繼逝世,現在只剩下蔡瀾一人。希望倪匡可以安息,蔡瀾先生身體要保重。他與黃霑、金庸、蔡瀾都有許多交往往事。曾經幫助朋友金庸代筆撰寫在報刊上連載的武俠小說。曾經在一九八九至一九九零年與黃霑、蔡瀾,於香港亞視主持《今夜不設防》。由於節目題材廣泛,主持與嘉賓直率己見,受到大眾歡迎。

  如果友情不深厚,就不會立下「生死之約」。倪匡跟生死之交台灣作家古龍、三毛曾經立下了「生死之約」,邊個首先過世就要盡其所能令到魂魄可以返回陽間,同在生者溝通、相聚。可惜在古龍「頭七」之日子,他跟三毛相約於三毛家中等待古龍靈魂歸來,結果連續等了七個七都沒有等到他靈魂可以歸來。後來三毛於一九九一年去世,他同樣依約等待,依然失望,連夢中都沒等到這兩個好友。

  筆者珍藏倪匡所著《說人解事》一書,他曾經用筆訴說好友。書中說出不同好友不同個人特點。以上種種例子,可見他非常樂於與友同樂,也重於與友之情義。

  勇於道出自己所見為其三。他長年批判中國共產黨同時揭示本質之餘,還訴說許多獨特人生哲理。其中個人最為欣賞的是「我有句話被人提過很多次,我話人類之所以有進步,是因為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所以我鼓勵年輕人不要聽『老坑』說話,『老坑』的說話不用理,你要去找尋自己的想法。」他的話語不是說教人不尊重長輩,而是年輕人必須要有自己想法。因為時勢變遷,上一代經驗不一定合適於下一代,需要靈活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