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3年6月29日星期四

反思如何減少自殺事情發生

        今年六月二十六日晚上約七點,有石排灣街坊發現女生危坐在上述綜合社區大樓平台圍牆上,因此他即時報警求助。其後死者在消防員到達現場之前已墮下。這件事轟動本澳多個社交網絡平台Facebook群組和專頁的網民,進行熱烈討論。

  澳門司警局表示在同日晚上接獲消防局和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室來電,報告指出較早之前於路環蝴蝶谷大馬路石排灣綜合社區大樓地面層位置,有一名十五歲少女懷疑從高處墮下,在經過送院搶救之後證實死亡。當局對該案件初步列作屍體發現案,屍體有待法醫檢驗,案件已經交給調查科跟進。

  教青局聞訊之後,對於這次墮樓事件感到痛心,即時協調學校和輔導機構到達醫院為家屬提供所需支援,同時啟動危機處理程序,將安排入校和協調相關部門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協助。

  了解到這件不幸事件之後,首先感到非常痛心。十五歲這麼風華正茂的年紀,理應是求學最佳時機,加上時光還漫長,還有許多人生樂趣等待著她發掘,還有許多理想等待著她爭取。自殺傷害的不只是她自己身體,也傷害了許多痛爱她的家人和好友。其次感覺錯過了救人時機。石排灣街坊見到社區大樓有人危坐,不應只顧著報警,應該立刻上樓找當場那一層保安幫手救人才是。

  如何做好生命教育?如何減少自殺事情發生?都是一直值得探討的問題。以上兩個問題,許多人會想起政府和社團設立的生命熱線。但在實際上有沒有實際作用呢?這其實是效果因人而異,抑鬱病情嚴重高低亦有所影響。見到教青局每次有學生或青年自殺都表達痛心,難以明白有沒有反思和完善過教育體制?有沒有監督各校做好生命教育?教育體制如果不完善,生命教育也沒有做好,自殺個案可能會陸續有來。

  加上學生自尋短見,家庭和學校始終難逃責任。因為筆者也經歷過十五歲這個年紀,知道這麼年少的年紀,會承受許多學業壓力,與家人和同窗之間感情溝通關係。管理情緒若處理不適當,會容易令人鑽入死洞。最後希望這位少女能夠一路走好,能夠忘記今世苦惱,好好地上路。

2023年6月22日星期四

AI對歌唱行業影響不容忽視      

        影片平台YouTube在近來出現多條AI(人工智能)模仿不同的歌手,翻唱熱門歌曲片段,如AI尹光翻唱林家謙《一人之境》、姜濤的《Dear My Friend》、日本組合Yoasobi的《Idol》、楊千嬅《可惜我是水瓶座》。AI孙燕姿翻唱王傑《一場遊戲一場夢》。也有透過AI讓已故歌星「復活」,翻唱時下和以前的熱門歌曲。如AI梅艷芳翻唱姜濤《Dear My Friend》、AI陳百強翻唱 MC 張天賦《記憶棉》等,引起網民熱話。歌手未來的生存空間,是否完全被AI取代,成為一個可持續討論的話題。AI對歌唱行業影響不容忽視。

  AI翻唱聲音質量時好時壞,令許多人對創作AI翻唱歌曲的原理產生好奇。參考知乎用戶「拎壶冲上天」所說,原來AI翻唱技術原理是這樣的。先收集包括原唱歌曲錄音和演唱者的聲音檔樣本數據,將收集到聲音檔數據當中提取音高、音色、節奏等特徵,再使用輸入的聲音檔特徵生成翻唱歌曲。最後就是要優化處理歌曲,這樣就完成AI翻唱歌曲。從以上可見,最主要步驟是收集和提取演唱者特徵,再將聲音檔優化處理。其優化程度高低,都影響其AI翻唱與原曲相似度。

  AI翻唱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在於可以重現已故歌手的聲音,透過AI翻唱唱出不同風格的歌曲。還可以自行操作安排AI翻唱現在的歌手歌曲。雖然有些人這樣做,難免令一些已故歌星忠實粉絲反感,可是這總算是懷念已故歌星的一種方式。筆者都想欣賞AI黃霑演唱時下流行歌曲。

  壞處則在於AI翻唱涉嫌侵犯歌手聲音版權,如果作商業售賣用途,可能會涉及官非。不過尹光反而曾經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不會感到生氣,原因在於這其實是一種光榮,這樣做令更多人能夠認識他,「為甚麼這麼多歌手不找,要找我尹光呢?」他認為AI尹光能夠爆紅,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因為整個香港當中沒有人去模仿尹光唱「笑歌」,「大家覺得我的歌可能是低俗、草根而不去學,但我覺得不是,唱歌就是要開開心心」。筆者在二零一一年於澳門漁人碼頭,有幸見過尹光演出。感覺他的唱法確實無人能及,演出也非常諧趣。可見AI翻唱是作為對娛樂圈藝人的另類宣傳。如同改編歌詞等二次創作一樣,AI翻唱侵犯歌手聲音版權與否,取決於被翻唱歌手和所屬唱片公司態度,也取決於是否未經原歌手同意的商業行為。

  不過始終相信,AI未能完全取代現在歌手。因為人類是有情感的生物,人工智能是人為創造之物。歌手情感投入對一首歌是否完美,都非常之重要,不是所有AI可模仿得來。不過同時要居安思危,思考如果AI超越人類時,如何去面對?

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

蓮花莖至關閘馬路的歷史演變

 關閘馬路附近史地沿革


 


這段馬路原本只是由西江沙泥沖積而形成的狹窄沙隄,屬第四紀沉積層。由於沙泥沖積,從一個孤島變為半島形態。馬路左右兩邊在未大量填海造地之前,可見到大海。遙望在西邊一方可見到青洲島,以及對岸的灣仔和南屏。屬於澳門唯一地峽類型的街道。在十九世紀中葉之前,屬於明清兩朝代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今廣東省中山市)管轄。


 


街道取名背景與昔日史事


 


蓮花莖:這是由於此路位置處於蓮花山之下,作為了蓮花山的莖,故有蓮花莖之稱。蓮花山又名蓮花山,即是現在的望廈山,位於澳門半島北部之望廈區。《廣東圖説》稱:「蓮峰山,在(香山縣)城東南一百三十五里大海中,有望廈汛。」蓮花莖是澳門的重要古地名,即是現在的關閘馬路。由於澳門半島如蓮花狀,所以通澳門之道稱為蓮花莖。蓮花莖在古代是一條細長石道,縱貫於沼澤和海灘之間,猶如塘基小路,所以明代又稱塘基路,後來增修石磯,所以又稱之為橫石磯。蓮花莖為中國大陸與澳門半島的唯一出入通道,成為中國政府控制澳門半島咽喉之地。


 


林則徐巡視澳門曾途經蓮花莖:欽差大臣林則徐偕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統領將備管帶弁兵在1839年(道光十九年)9月3日巡視澳門。林則徐一行在當日早上從前山整隊出發,途經蓮花莖入關閘,巡視澳門查禁鴉片。澳門政府理事官率領4名軍官、100名士兵在古關閘恭迎。林則徐一行在蓮峰廟為接見葡萄牙官員,以申明禁令,諭以安分守法,不許囤貯鴉片,也不許徇庇奸夷。林則徐在接見之後,賞給葡萄牙官員色綾、折扇、茶葉、冰糖等中華特產,賞賜給士兵牛、羊、酒、麵,還有銀元400元。林則徐其後於蓮峰廟向天后、關帝神殿進香,之後從三巴門進入澳門城區,巡視澳門當時主要街道。路線經過大三巴牌坊、關前街、醫院街、水坑尾、南灣、紅窗門,直至媽閣廟向天后進香。在澳府官員護送下,林則徐一行在當天中午離開澳門,返回前山、石岐。


 


關閘馬路:明朝在1574年(明萬曆二年)在此建關閘,同時設兵駐守,後為葡人佔據後拆毀,在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又向北推進建新關閘,即今日之關閘。1869年7月26日,澳府命名委員會決議刊登於《澳門與帝汶省憲報》。決議決定由沙崗涌至蓮花莖尾的馬路,改名為蓮花莖馬路,後改為關閘馬路。


 


亞馬喇土腰:澳門亞馬喇總督就在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8月22日,於關閘附近突然遭到沈志亮等七名中國人襲擊,遇刺身亡。澳門後來由馬杰羅(葡萄牙語:Jerónimo José da Mata)主敎和卡內羅(葡萄牙語:Joaquim António de Morais Carneiro)、內維斯(葡萄牙語:Ludgero Joaquim de Faria Neves)、西蒙斯(葡萄牙語:Miguel Pereira Simões)、戈拉爾特(葡萄牙語:José Bernardo Goularte)和佩雷拉(葡萄牙語:Manuel Pereira)等組成的政府委員會接管行政管理,直至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5月30日由官也(葡萄牙語: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接任澳門總督。土生葡人美士基打(葡萄牙語: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在同年8月25日,攻佔北山嶺(葡萄牙語:Passaleão)。兩廣總督徐廣縉在同年9月16日致函澳府委員會,通報殺死亞馬喇總督的沈志亮被捕獲、審判、處決消息。亞馬喇總督遺體在1851年(清咸豐元年)1月1日就從澳督府移往方濟各修道院的嘉謨小教堂(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o Carmo)安葬,同時舉行正式安葬禮,澳門議事公局於葬禮上致悼詞。澳府為紀念澳門總督亞馬喇,就在亞馬喇遇刺地蓮花莖,改名為亞馬喇土腰,葡萄牙語名稱為Istmo de Ferreira do Amaral。


 




關閘馬路與1952年關閘事件:葡軍邊防士兵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52年7月25日,由於路障之爭在關閘附近再次發生邊界衝突。駐守擅自修建崗亭的葡兵,在是日下午4時從關閘越入關閘以北中立區範圍,同時將關閘門外橫置在雙方哨位間的鐵絲障礙物「木馬」向前推移,其中有一名葡兵越過中方警戒線。中國哨兵作嚴厲制止,葡兵就用槍刺傷中方哨兵,在關閘的葡兵此時就向中國境內開槍,中國哨兵就以衝鋒槍掃射,二線哨兵同時也用手榴彈等作反擊。中葡雙方在關閘附近交火之後,有一名莫桑比克土著士兵當場喪生,有一名葡軍官和多名非洲士兵受傷。


關閘馬路一帶在此事件發生之後緊張戒備,其戒備範圍在澳府陸軍部及港務局於是年7月31日宣佈解除緊張狀態後的清晨九點縮小,澳門居民可步行到達關閘馬場門前為止。在關閘拱門前面的野戰砲陣地士兵和炮車已撤去,關閘閘門從是日清晨開始至下午六時為止開放,警員已恢復在閘門卡口當值,關閘馬路一帶商店及檔攤小販在這一天已重新開市,由於中山縣菜農尚未有來,而且尚未能全部解嚴緣故,閘口仍有戒備。不過中國宣佈在是年8月2日封鎖關閘邊界,同時停止向澳門供應糧食和副食品後,關閘馬路一帶再度緊張。在8月8日起,關閘馬路恢復准行人到舊三路巴士車站。事件最終於同年8月23日下午圓滿解决。澳門與中國大陸水陸交通在8月25日起完全恢復。關閘馬路一帶也正常來往交通。


  


大量填海後的關閘馬路周邊發展:澳府在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填海造地工程當中,除了築海堤連接蓮峰廟(即今青洲大馬路)使之與半島連成一體之外,也對蓮花莖西下一則部份土地進行填海。其後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於蓮花莖東西兩則,進行大規模填海造地,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今日台山和馬場等社區區域。澳門首個賽馬場在1927年落成,位於澳門黑沙環填海地,關閘馬路東側,當時賽馬場是由「澳門國際跑馬俱樂部」營運,由於賽事仿香港模式,吸引香港馬匹參戰。由於二次大戰戰亂停辦,後來改為農地,再後來改為住宅區。祐漢區就是從該區分割出來,該區名稱源自於祐漢新邨。關閘馬路西側由於較遠離市區,政府曾經規劃這個地區為製造危險品區域,曾經所有炮竹廠都遷到這。其中有數百工人的台山電光炮廠,為最大的一家。該廠不幸在1925年遷往澳門後第15日發生爆炸大火,最後證實約150死300餘傷。台山區名由此而來。澳府見狀就命令所有炮竹廠一律搬遷到氹仔,台山區改成為貧民木屋區。後來貧民木屋陸續清拆,改建為政府社屋和私人樓宇。在1948、1978、1983、1984等年份,澳府對關閘馬路作修築工程。其後看台街和菜園涌邊街、台山新街等街道興建,接駁關閘馬路。


 


 


 


 


參考來源:澳門華僑報歷史資料庫、陳昕和郭志坤:《澳門全紀錄》、鄧開頌,吳志良,陸曉敏:《粵澳關係史》、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吳志良和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施白蒂和金國平:澳門編年史、《19世紀澳門的街道》


 


 


圖片說明:


 


 


1  1889年澳門地圖當中的關閘馬路,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2  古老的關閘中式城樓,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3   2018年澳門關閘馬路,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應給予保留更多居民休憩空間

 澳門立法議員王世民在二零二三年六月六日提出「發展舊區社區旅遊,促進舊區社區經濟」的口頭質詢,其中一個問題指出是否考慮參考中國大陸多個城市於市中心打造「新天地」(類似上海新天地、杭州新天地、武漢新天地等),將盧九公園計劃開展成為舊區社區當中的一個開放式空間,移除公園大部份圍牆、注入具文創視覺的商業餐飲休閒元素,打造一個全新具文創新感受的嶺南風格園林綠化「盧九新天地」?


 


議員王世民這個口頭質詢建議一出,即刻引起許多居民爭議。爭議觸發點在於澳門地少人多,疫情過後放寬限制,許多原本可讓居民休憩的旅遊景點都被遊客佔據,特別有特色的食肆也有大量遊客排長龍。如果將盧九公園改建成所謂「盧九新天地」的話,居民將失去一個富有嶺南風格園林休憩空間。受害的不只是居民,旅客也欣賞不到原本這麼保留完好的獨特園林。


 


立法議員胡祖杰的發言更加離譜。他指出「澳門其實可以作為一個大嘅主題公園,其實都係十平方公里左右;喺世界上好多大嘅主題公園,差唔多呢個面積。值得為遊客推出穿梭巴士,以主題公園的形式,在外圍繞行,接駁節點、自動步行系統,可以造成環繞舊城區的旅遊。現時只有不多「網紅店」引來很多遊客,其他特色店連本地居民都未必光顧,政府宜在網絡推動區區特色店。」


 


立法議員胡祖杰這種比喻,完全不符合本澳實際情況。本澳地少人多,人口密度之大,街道人車爭路。如果將整個澳門被視為主題公園,會縮小居民生活空間,惡化人車爭路問題,居民區當中的居民被視為景點讓遊客觀賞,令居民和遊客寸步難行,因而激發居民民怨。這不是危言聳聽,其胡祖杰這種比喻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其實遠至英屬直布羅陀和摩納哥等小型國家或地區,都未至於將整個地區主題公園化。故此都市規劃應符合當地情況實際。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委婉回應之餘,也道出現在面臨問題。他其中指出澳門在二零一九年,已經有三千九百四十一萬人次遊客,當時對居民生活、休閒地方確實形成擠壓。「呢個點樣攞平衡?兩者都真係要考慮。現時的遊客大約恢復百分之五十六,將會逐步增加。」他也反映當局早已有相應計劃。其實旅遊和民生如何取得平衡,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政府政策和議員意見,不應只照顧遊客旅遊樂趣體驗,而忽略當地居民權益。了解到商家生活困境,但不能代表居民權益可以任意踐踏。

2023年6月7日星期三

網絡暴力的禍害不能忽視

       近來世界各地發生的不幸事件中,有不少屬於網絡暴力事件。武漢市漢陽區弘橋小學一年級譚同學在今年五月廿三日,被老師在校內駕車撞傷致死。其母親楊女士和丈夫知道訊息後立刻趕到現場,見到如此情況悲痛欲絕。楊女士就在今年五月廿五日於居住的社區內墜樓身亡。微博有網民留言指出楊女士衣著整齊,要求更多的賠償。其中百萬粉絲大V 「鄂有正能量」寫著: 「你還拉橫幅堵校門,是要鬧哪樣啊?不就是因為這事上網社會影響大嗎?」他還寫著「賠償也一定會給,你們不就是嫌賠償少了,想多要點賠償嗎?我真開始覺得你不值得同情。孩子的死,已經完全變成了你要更多賠償的籌碼。」

  這一些微博網民簡直不可理喻,楊女士在上班期間趕去學校了解情況,看不出當時衣著整齊的她,有甚麼錯誤的地方?這個擁有百萬粉絲大V 「鄂有正能量」更為可惡,舉著所謂「正能量」的大旗,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出來,向外界傳播負面的正能量。據了解,「鄂有正能量」的微博,因違反社群守則而被微博官方删除。

       接近同一時間,武漢Youtube濤雞公一家由於再次感染二零一九新冠病毒,沒有戴口罩之餘還出街堂食,還拍攝成影片放上Youtube網站供大眾分享,其後遭到許多網民批評,有部份留言有些過份。濤雞公一家立即接受網民批評,在下一段影片就是他們全家在家戴著KN95口罩生活,但仍遭到許多網民批評,指責他們全家在家還戴甚麼KN95口罩?濤雞公一家的確有做錯的地方,作為自媒體應以身作則,不應該感染病毒後,在沒有戴口罩的情況下在外堂食,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但有些網民有點奇怪,濤雞公他們已經知道犯錯後戴好口罩,那些網民為甚麽要繼續批評?正式不戴口罩鬧,戴好口罩又鬧。其實網紅博主根本照顧不了所有網民的意見。

  從以上兩件事情當中,可見網絡暴力的可怕。要討論這個問題,要先了解甚麼是網絡暴力。英語稱為cyberbullying,中文也可稱為網絡霸凌、網絡欺凌、網暴,根據一位加拿大對於網絡暴力有深入研究的教育工作者、西北地區Keewatin區教育局的教師Bill Belsey,定義網絡霸凌為「一種涉及對資訊和通訊科技技術的應用,以支援針對個人或群體進行惡意的、重複的、敵意的行為,以導致其他人受到傷害。」

  網絡暴力其表現形式與現實當中的欺凌行為相似,只是將有關行為轉移到網上。為何有些網民會作出這種行為? 這是由於這種網民的「過份正義感」作祟,去作為網絡判官未審先判定一個人或一件事的好與壞,沒有想過被批評者有甚麼感受,而活在自己世界當中,這是非常可悲的。可見網絡暴力的禍害不能忽視。網民的力量也不能忽視,理應將這種網民力量,合理地運用在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當中。

2023年6月1日星期四

葡萄牙開始派任澳門總督前後

 葡萄牙開始派任總督之前澳門政制

  葡萄牙人來華之始於葡國商人歐維治(Jorge Alvares)在1514年(明正德九年)從馬六甲來華,到達廣東東莞屯門一帶作貿易。中日貿易船隊司令官索薩(Leonel de Sousa)在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率領商業艦隊去到廣州。索薩在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假冒其他國家名字請求大明朝通商,同時請求借地晾曬,當時廣東海道副使汪柏受賄,默許葡萄牙人在澳門搭棚暫住。索薩在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終於得到廣州官員信任。根據口頭協議及繳納合法貿易的稅款(抽盤),葡萄牙人被准許在澳門自由貿易。中日貿易船隊司令索薩(Leonel de Sousa)在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1月15日呈文給唐·路易斯(D.Luís)王子,稟報他已經和海道副使汪柏達成協議,葡萄牙人獲准在1553年底開始於澳門登陸居住,同時在陸地建造房屋。

  葡萄牙人於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起佔據澳門,清代夏燮《中西紀事》當中曾經記載形容為「築室建城,雄踞海畔若一國」。在同年12月2日幫助廣東政府平定漳州巨盜澳門「阿媽賊」老萬集團,當時廣東政府就允許葡人在澳門僑居。在1623年之前是由上尉(葡萄牙語:Capitão-mor),負責澳門防務。首任上尉是由Francisco Martins於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擔任,最後一任上尉是由Lopo Sarmento de Carvalho 於1621年(天啟元年)至1623年(天啟三年)擔任。

  第一批到澳門定居的耶穌會會士在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7月29日扺達澳門,他們是佩雷斯(Francisco Peres)、特謝拉(Manuel Teixeira)及平托(André Pinto)神父。葡萄牙人在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協助平柘林澳明軍兵變,當時廣東政府允許豁免澳門商稅一年。由於對海道副使賄賂五百兩,到1572年(明隆慶六年)起變成地租。居澳葡人在1573年(明萬曆元年)開始向明朝政府繳納地租,每年白銀500兩。居澳葡人在1583年成立澳門議事會,以進行對葡萄牙社區的自治管理。

卡洛告就任澳門總督後的多方面矛盾

  議事會考慮到由於荷蘭人多次進攻澳門,認為澳門全年軍事防禦問題,遂要求葡印總督派一位戰督(Governador de Guerra)負責防務,長期駐守澳門。菲利浦三世在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3月21日致信葡印總督時,決定派王室貴族卡洛告(Francisco Lopes Carrasco)赴澳門出任兵頭兼王室大法官,他的任職同中國、日本巡航首領是否在澳門沒有關係,同時不隸屬於他們當中任何人;他將完全按照菲利浦三世的意志行事,首要任務就是負責澳門防禦工事。他在第二年8月31日抵達澳門。

  他在抵任之後,與議事會之間矛盾更加趨向明顯,中日巡航首領都不承認他,居澳葡人一樣不願意聽從他的指揮。戰督一職由於矛盾加劇被架空,令葡印總督大失預算,原本考慮重建澳門內部權利制衡關係的企圖未能實現。居澳葡人認為理由在於當時按照兵頭卡洛告和老駱入祿巡視員之設計,在1617年(萬曆四十五年)始建澳門最大最重要的澳門大三巴炮台(該炮台最終在1626年(天啟六年)正式竣工,但卡洛告當時表現軟弱,處處強調與明朝政府和平共處,導致毫無作為;履行大法官一職時也引起嚴重的投訴,犯了不少過錯;同時明朝政府和日本巡航首領都拒絕承認他的權力,造成管理澳門居民的混亂情況,導致市民不滿。所以卡洛告被葡印果阿方面於1617年召回。葡印總督及葡印高等法院在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2月20日,決定撤銷卡洛告的澳門兵頭兼王室大法官職務。

馬士加路也成為第一位到任澳門總督

  葡印總督以國王的名義在1623年(明天啟三年)5月6日,下令任命王室貴族馬士加路也(D. Francisco Mascarenhas)為澳門總督兼任兵頭。在同年7月17日就職,成為第一位到任的澳門總督。葡印總督對澳門總督授權過大,授予擁有對當地居民和財產軍事裁決之權,同時處理刑事案件的時候,除了官員以及貴族之外,有作出判決犯法者死刑的權力。他抵達澳門到任總督後,強佔耶穌會出錢修建的大三巴炮臺作私人住宅,還凌辱婦女。由於他膽大妄為,令議事會和許多澳門居民不滿。澳門議事會與耶穌會在1624年(明天啟四年)10月10日發動政變,將他從大三巴炮臺趕出來,強迫他將聖奧斯定修道院作為澳督駐地。他在任內於澳門大炮台至沙梨頭建造城牆,中國人稱之為「城台」,該牆後來被入澳之兩廣總督何士晉嚴令馬士加路也拆毀,由於廣東停止糧食供應,葡萄牙人被逼於1625年(明天啟五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就範將城牆摧毀,只保留靠海一面城牆。一副繪製在1622年(天啟二年)前後的《澳門要塞圖》,是由馬士加路也設計的澳門城市防禦地圖,城牆與炮台都是屬於建設工程計劃,圖中顯示出這道城牆大致上已修成,大三巴炮台還在興建。他在1623年(天啟三年)12月23日,與華人鑄炮匠有蒼、德泉簽訂有關鑄造鐵炮合同。

  他任期直至1626年(天啟六年)7月19日,後由羅保(D. Filipe Lobo)接任。澳門總督制度直至1999年12月20日回歸中國之後完結,最後一任澳門總督為在1991年4月23日上任的韋奇立(Vasco Rocha Vieira)。 

參考資料:陳昕和郭志坤:《澳門全紀錄》、鄧開頌和吳志良、 陸曉敏:《粵澳關係史》、吳志良和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吳志良和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施白蒂和金國平:《澳門編年史》、 Geni.com、《澳門滄桑五百年》。


1617年澳門地圖,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今澳門大炮台景色,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菲利浦三世像,維基百科共享資料

入鄉隨俗更能體現旅遊樂趣

        近來在粵港澳都發生許多與大陸旅客有關的爭議事件。在二零二二年尾於網上有一條影片瘋傳,有一名大陸女人由於嬰兒車無法摺疊不能上香港巴士,她一氣之下當場把嬰兒車扔掉。大陸女人在上車之後由於非常不滿,全程怒轟巴士司機,直斥他:「你不是中國人嗎?你連普通話都不會講,你在說甚麼?說的不是人話!」。這個大陸女人有點過份,出外旅遊理應遵守當地乘車規定,同時不能影響司機駕車情緒,以免發生嚴重意外。但是這大陸女人非常自私地謾駡司機,影響他的駕車情緒,也影響其他乘客的人身安全和寶貴時間。她還分裂國家,指出說粵語就不是中國人。

      一名中國大陸網友在二零二三年五月於小紅書爆料,表示他在香港生活了十一年,母語是普通話,同時會說流利英語和粵語,他在四月二十一日搭乘國泰航空CX987從成都飛往香港班機,當時他的座位在後排,距離空服人員備餐以及休息處較為近,在入座之後就不斷聽見空服人員用英文、粵語抱怨,他錄下一些對話當作證據,「If you cannot say blanket in English, you cannot have it(如果不會說毛毯的英文,就不能拿毛毯)」「Carpet is on the floor(地毯是在地上的)」,說完周遭還響起一陣訕笑聲。這件事惡化香港人和中國大陸人之間的關係。另外,飛機上是否可以錄影錄音,成為這件事的另一爭議點。有一部份空服人員對話確實做法不對,但是不應該一竹篙打沉成船人。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英語作為香港的法定語言,使用英文對答無可厚非,日後可辨別旅客身份後再靈活轉變其他語言作對話。

      有一名中國大陸網友在二零二三年五月也於小紅書爆料,到澳門一間餐廳點餐時,由於三次用普通話點餐被忽視。另外一家三口用普通話點餐,也受到被忽視的情況。有澳門網民在二零二三年五月廿八日將小紅書文章截圖,轉載到社交網絡平台Facebook群組澳門高登起底組上。另外,有一名中國大陸網友在二零二三年五月也於小紅書爆料,他在早上於廣州一間餐廳飲茶時,前台一直向他說粵語,當他要求前台說普通話時,前台翻了一眼白眼。後來點單的時候,認為服務員小哥對他們愛理不理,也白了他一眼。這兩件事都是從食肆中遇到,其實去一些較地道的食店食東西時,理應入鄉隨俗融入當地文化,而不是只懂投訴上小紅書。入鄉隨俗更能感受當地文化特色。

      從觀察以上四個事件可見兩個共通點,首先有三件事都在小紅書爆料。小紅書可算是大中華地區當中較為熱門的網絡分享平台,其網絡影響力可同微信和抖音平分天下。同時也是中國南北方民眾文化分歧的主要導火線。這是其中由於管理方雙重標準,當用戶涉及發佈一些敏感政治話題就非常迅速封控,但是當用戶發佈一些分化或影響其他當地人生活的帖文,就置之不理。

      其次,也看得出普通話言語霸凌的情況在許多地方都非常嚴重。為何那些北方人强逼其他地方的人,一定要按照他們的語言習慣作溝通,若不回應就不算是中國人,屬於歧視呢?這其實是一種偏見,也是導致中國大陸旅客令許多人反感的原因。難怪這種旅客,去到外國都不受外國人歡迎。若過度縱容這些旅客的行為,可能會導致其他特色語言走向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