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12月20日星期五

成功舉辦兩岸四地天文科普研討會的意義



今年是二零一三年正是澳門業餘天文學會成立三十周年,學會就在今年的十二月十四日舉辦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澳門業餘天文學會在今年也改名為澳門天文學會。兩岸四地天文科普研討會就是其中一個會慶活動,這個研討會就在澳門科技大學N座圖書館大樓N101禮堂隆重舉行,由理事長吳建瑩主持。研討會邀請了中國內地、臺灣、香港及澳門相關專業人士參與,當時主要討論天文科普工作的情況,以及一些最新發展。在研討會舉行當日,也有許多中學生參加研討會。兩岸四地天文科普研討會上有十多位天文學相關專業人士的發言,由於文章篇幅有限,只能提及幾位天文學相關專業人士發言。

  大家合照留念和會長李志輝致開幕詞之後,來自中國天津南開大學的蘇宜教授首先發言。從網上找到一些資料可瞭解到蘇宜教授「現為中國天文學會理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長、天津市反邪教協會理事。擔任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兩校公共選修課《天文學概論》及《天體力學與恒星物理引論》的教學工作。」(評師網) 他首先介紹天津市的現況和天津大學校史,包括介紹天津市的天文科普工作。他後來主要介紹幾本書給大家知道,首先就是由蘇宜教授編著的《天文學新概論》,這本書在二千年出了第一版,二零一三年推出第四版第五次印刷,後來二零零七年在台灣也出版過。這本書總共分為十一個章節,其中包括宇宙概觀、天球座標系、時間序列、行星系統等內容,還述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也有當代天文學新視野。感覺這本書除了可作為大專院校天文學課程教材,還可讓人可以全面瞭解天文學概念知識,應該能夠提高大家對天文學的興趣。另外一本書的名字就是叫做《科學與藝術演講錄》,書中邀請不同的科學專家,訴說科學與藝術的關係,其中有一節就是「天文之美」,真是想去看看了解天文與藝術之間有什麼關係?天文學又如何影響藝術學的發展?
來自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的天文輔導員丁震老師,他在研討會上主要介紹作為中學天文輔導員,如何在中學進行更好的天文科普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研討會上提出「打造星空文化讓星海天文有了內涵」,認為「希望『星空文化』在給予天文教育內涵的同時真正助力孩子的終身發展。我們倡導的『星空文化』包括『兩有』和『兩會』,即有胸懷、有眼界,會觀星、會做事。」有關天文教育確實必須融合在不同年齡的人群當中,讓天文知識不會脫離人們的生活實際地更為生動趣味,讓天文知識不會令人感覺艱深和乏味。還有這種天文科普工作同時可提高學生的內涵,其品德品行從而能得到提高,這種「星空文化」確實是一舉兩得啊!

  還有其他天文學相關專業人士發言,也相當精彩。來自廣東天文學會副秘書長秦孟立介紹《廣東天文八十年》一書。所謂八十年的時間是從一九二九年至二零零九年,廣東天文的起步及其發展,和其他交流活動都有記載。來自廣東外貿外語大學簡小慶老師就主講中外古老的星星名稱,這些中外古老星星名稱的來源主要其中出自清朝梅文鼏所撰的《中西經星同異考》一書。另外她還介紹與天文有關的古老詩歌,例如利瑪竇的《西歌》和一星的古歌《屎》。來自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的梅苞教授親自介紹他在這個研究所有關工作,特別提及他們主要負責中國嫦娥探月工程的數據處理和研究。來自香港天文學會的余惠俊就向大家介紹由他們學會開發的天文手機Apps程式,這個天文手機Apps程式名字是《香港天文》。到了研討會的最後,主辦單位澳門業餘天文學會理事會學術部長李仕卿就介紹這個會的有關推廣天文等工作。

  雖然最後由於時間關係,研討會沒有自由討論的環節,但這麼多嘉賓發言早已讓研討會讓人眼界大開。所以兩岸四地天文科普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屬饒有意義之事,這能為天文科學研究得到進步發展提供門路之餘,同時也為兩岸四地天文愛好者得到很好的交流機會。

沒有留言: